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新闻学的认识

对新闻学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新闻学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新闻学的认识

对新闻学的认识范文第1篇

笔者通过对中学新职语文教师的调查,分析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素养。新职教师作为教师发展阶段的重要一环,是教师完成身份转变的过渡期,同时也是将在高师院校所学理论具体内化的适应期,新职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这将对新职教师的教学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中学语文;新任职教师;作文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课改的逐渐深入,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等一系列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学生学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的如何,而老师教什么、如何教、教的怎么样则反映出一个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雅克.德洛尔曾提出:教育如果被视为一种专业,首先需要教师具备专门的知识和能力。可见,教师专业知识素养是教育工作开展的保障。语文是语言、文字、文学相互交织的艺术,写作更是体现一个人语文素养及自身素质的艺术精华。做文即做人,一个人情感是否细腻为人是否正直真诚,从其行文便可知一二。作文教学作为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小觑。新任职教师刚刚实现由高师院校学生回归基础教育教师的身份转换,他们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同时也拥有许多经验教师缺乏的激情和冲劲。如何权衡这二者,使缺点淡化优点突出,并将它们应用于教学之中,使新职教师的作文教学更生动更有效,这是国内教育专家及一线教师热衷的话题。

笔者在与个别中学新任职语文教师交谈中发现,新任职教师存在许多困惑。初入职场的他们无法真正完成身份的转化:太严厉了,怕拉远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太和蔼了,又怕管不住学生。在教学方面,他们发现在高师院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到实际教学中变成了一纸空文。面对着种种的压力与困惑他们道出自己的辛酸:“课堂上有时乱哄哄的,气的我直想哭。”“看着讲台下的学生,有的溜号,有的传纸条,有的干脆睡觉,这课还怎么讲呢。”“以前做学生觉得做老师有什么啊,做语文老师才是尤其轻松,不过就是讲讲课文留留作业,但真到自己站上讲台就发现不是这么回事了。”“看着那些有经验的老师,上课之前翻翻教案就行了,可我呢看书、看教参、上网搜索知识,哪一样都不敢落下,一节课讲起来不过45分钟,而我备课却得小半天。”“上课才一天,我就被学生问住了,《沁园春.长沙》里为什么湘江北去,中国地势不是北高南低吗?我之前备课一点也没留心的问题让我‘颜面尽失’。”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这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阶段性,新教师作为教师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的专业知识是否过关、他们的专业知识素养是否饱满牵动着学校、学生、家长以及整个教育大环境。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呼吁应对新职教师给予更多关注,的确新职教师专业成长尤其是专业知识素养方面的成长应受到基础教育院校及高师院校的重视。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家长对新职教师不信任、基础教育校方对新职教师要求不科学以及新职教师自身无法完全适应新身份等问题十分普遍。这些问题究其根本是在质疑新职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素养是否过关。在与个别中学新任职语文教师交谈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中学新任职语文教师普遍存在教育理论知识不懂、课程知识不明、学科知识不透、学科教学法知识不通的问题。可以说,中学新任职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有待提高。

师范生走出校门经过短期培训便站上了讲台,几个月前还是无忧无虑的学生,转眼却变成了授课之人。这样的角色转换,也许很多人都无法适应。许多新职教师对教材了解甚少,他们想去回忆高中时老师的讲课思路,但无奈太久远;他们想运用高师院校所学,又无法将理论内化,头脑中的理论也只是空谈。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素养是不可缺少的,但当被问及语文教师该具备哪些专业知识素养之时,许多教师却回答得片面。本课题通过对新职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的调查,希望帮助新职教师真正了解自己到底缺少哪方面素养,以便其更好地发展。专业知识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语言表达,新职语文教师往往自身的语言表达都存在问题,那么他们该如何指导学生呢?

第一、完善自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其作用即传道授业,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只有真正完善自我,实现教学方法、学科知识、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优秀整合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课改一轮又一轮,但表面来看收效远小于预期想象。课改于一线教师来讲负担更大于其它,素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口号喊得响亮,可教师到底该具备哪些专业素质,可能有些教师自己也没有真正参透。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认清自己是否具备一名优秀教师相应的素质。

第二、充实自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我们的评语中通常会有一句“多留意,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其实,这何尝不是说给中学语文教师自己听的呢。当教学任务、班级琐事及家庭事务都参杂在一起时,我们都忘了停下匆忙的脚步去等等那疲惫的灵魂。我们忽视了太多生活中的细节,那么我们又如何要求我们的学生去做一个有心人呢?

中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成长的关键期,作为中学教师要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作文写作不过是内心想法的真实表达,孩子由内而外地优秀,那么真实表达还会是问题吗?

参考文献:

[1]李维.课堂教学技能[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2]冯颖艳. 初任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朱从未. 学校管理与教师发展[J]. 江苏教育,2005(9).

[4]胡燕琴. 新教师的适应性教育[J]. 师资培训研究,2006,(1).

[5]冯锦英. 试探新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对策[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对新闻学的认识范文第2篇

一、认识语文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

有人认为,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的彻底反叛,二者是对立的关系。我认为语文研究性学习应是作为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相对应,并作为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补充的一种学习活动。传统语文教学的确有不足之处,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妨碍作用。但是传统语文教学也有它的优越之处。比如系统知识的学习方面。而研究性学习是以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依据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过程不只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自主地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要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逐步形成一种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发现、创新的积极欲望;学生通过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的意识,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对语文学习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那就是学生靠什么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从而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特别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经验从何而来?这个问题不解决,研究性学习将只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不能把学生从一个极端引向另一个极端。因此,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在系统学习书本知识,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品味语言、获得间接经验的基础上,更多地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主动探究获取直接经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人们对研究性学习产生的种种误解,在实践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就容易出现两种偏差:一是对研究的泛化,二是对研究的神化。有着这种思想认识,语文教师就会把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和研究性学习完全剥离开来,自然就背离了研究性学习的初衷。前者就是随意地给一些人们早已熟知的教与学的形式冠以研究的美名,后者则只把从问题的提出、证据的收集、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到解释的形成、检验和结论的得出等都是由学生自主发现、由学生独立完成的研究活动才归为研究性学习。这两种理解都背离了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更背离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这同时也是传统教育方式所摒弃的。

语文研究性学习,前提在素质,内容在生活,研究在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可以是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性研究,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准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它不是简单的问答,也不是一般的讨论,而是有课题、有研究、有总结、有报告的研究学习的过程,是语文学习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过程。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就不仅仅是启发式的问答,而是要本着“把薄书读厚”的原则,将这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查阅一些资料,答案就不这么简单了。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曾经针对研究性学习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不能什么都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因为学习的间接经验是很重要的,在学习期间,这是重要的途径。”他再一次给语文教学敲响了警钟:教育的问题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合情合理”地坚实地走下去,来不得半点虚假,否则将影响几代人。

二、认识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只重“过程”和“结果”的内涵

许多观点认为,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只重过程不重结果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因此,导致了许多错误的观点的产生。如: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变传统的证明结论式的教学方法为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感悟自己得到的结论”的学习方法。还有人认为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要让学生自身的感知和实践来取代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的条分缕析”。诸如此类形而上学的观点都让人难以接受。

我认为:语文研究性学习只是作为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注重学习体验的过程,还必须引导学生重视学习的结果,要把学生学习的结果与前人的经验进行比照,从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探究意识和创造精神。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违背认识事物的规律,才能达到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

根据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特点和已有的实践经验,我认为获得亲身参与语文学科的科学探究的体验或情感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过程,在传统教学中将知识传授作为唯一或者首位的目标,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和再现来自教科书上的语文知识和教参中的情感体验,获得间接的经验。语文研究性学习则注重让学生把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到科学探究的实践中去,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亲历运用知识、获取理智、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情感,激发科学探究的欲望。强调实践,注重体验,不仅是克服理论脱离实际倾向的重要环节,而且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所以要将语文研究性学习与探究、体验的过程看得比结果更重要,理所应当地将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列为主要的目标。

同样,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语文研究性学习所必须重视的。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注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的能力不同,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多渠道采集相关信息,分析与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并进行思想表述和成果交流活动。它十分注重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存,学习并掌握一些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形成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创新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当然,学会合作和分享,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产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肯定也是研究性学习所必须注重的结果。

三、认识语文学科的独特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

对新闻学的认识范文第3篇

为分析和研究独立学院新生的基本状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对新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大学英语等课程的教学改革,计算学院除了做好新生始业教育之外,还针对其2006级新生设计并组织了这次问卷调查。调查分新生对学风问题的基本看法和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两个方面。

这次问卷调查得到了计算学院2006级新生的积极响应,问卷回收率为89.4%。鉴于本次问卷调查在2006级新生入学初期就以不记名方式进行并完成,可以认为相关数据能够代表大一新生的真实看法,对开展新生思想教育工作和大一学风建设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介绍新生对学风问题的基本看法。

1 录取志愿情况

在返回的346份问卷中,分专业录取志愿情况与分析如表1和图1所示。

2 关于转专业

我们以计算机专业为例来分析转专业情况。在返回的171份问卷中,明确表示不转专业的106人,占61.99%;有机会希望转专业的62人,占38.01%,如图2所示。

在希望转专业的回答(62人)中,转去的目标专业分布情况见表2所示。

3 关于学习动力

对于自己的“学习动力”是什么,分专业回答情况与分析如表3和图3所示。

4 关于学习目的

对于“你认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什么?”问卷给出的选择答案是:

A)提高个人乃至全民的素质;

B)掌握一技之长,找个好工作;

C)满足考试要求,为了获得文凭;

D)没有想过。

对于此问题,分专业回答情况与分析如表4和图4所示。

5 是否准备考研

分专业对于“报考研究生”的意向情况与分析如表5和图5所示。

6 良好的学风表现在哪里

对于“你认为良好的学风应该表现在哪里?”问卷给出的选择答案是:

A)按时上课,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

B)考研、考托福等蔚然成风;

C)班级同学间比、学、赶、帮、超,课外活动精彩纷呈;

D)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和进度;

E)不清楚。

对于此问题,分专业回答情况与分析如表6和图6所示。

7 与高中相比,大学学习生活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对“与高中相比,大学学习生活的最大特点是什么?”问卷给出的选择答案是:

A)课程科目多,考试频率低;

B)课程时间安排较轻松;

C)强调自学能力,注重个性发展;

D)其他。

对于此问题,分专业回答情况与分析如表7和图7所示。

8 部分学生被“退学试读预警”或“责令退学”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你认为部分学生被‘退学试读预警’或‘责令退学’的原因是什么?”问卷给出的选择答案是:

A)学校当局心太“硬”;

B)学分制度不完善;

C)学生自身问题(学习态度、目标);

D)不清楚。

对于此问题,分专业回答情况与分析如表8和图8所示。

9 如何看待大学里流行的“一个月读书原则”

对于“你如何看待大学里面流行的‘一个月原则’(即考前一个月才读书)”的问题,问卷给出的选择答案是:

A)很有效率,足够应付考试;

B)短期效益,不利于真正掌握知识;

C)应该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

D)其他。

对于此问题,分专业回答情况与分析如表9和图9所示。

10 电脑和网络进寝室,你将如何利用

对于“如果电脑和网络进入学生寝室,你将如何加以利用?”,问卷给出的选择答案是:

A)积极投身于网络游戏;

B)浏览各大网站(BBS)获取最新信息;

C)作为学习的延伸,查找相关的资料;

D)其他。

对于此问题,分专业回答情况与分析如表10和图10所示。

11 如何体现良好的个人修养

对于“你认为良好的个人修养应该表现在哪里”,问卷给出的选择答案是:

A)举止谈吐得体;

B)待人有礼貌;

C)衣着整洁;

D)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

对于此问题,分专业回答情况与分析如表11和图11所示。

12 职业的兴趣志向

对于“你的职业兴趣是什么?”问卷给出的选择答案是:

A)专业相关的管理与服务(例如计算机的信息管理人员等);

B)专业技术人员(例如计算机专业的软件开发人员等);

C)公务员;

D)自己开公司经商等其他。

对于此问题,分专业回答情况与分析如表12和图12所示。

13 简单分析与思考

下面,我们根据问卷调查收集来的数据,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1)在经历了多年的招生(第一志愿率)滑坡之后,计算机专业的人气正得到回升,其第一志愿率达到了75.4%。结合各专业的第一志愿率和实际招生情况可见,尽管我们正在积极发展IT新专业,但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认同度要明显高于其他IT专业。积极培养高素质、厚基础,适应强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积极发展计算机专业高年级的专业方向,仍然应该是计算学院专业建设的主流之一。

2)对计算机专业希望转专业新生的愿望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经济管理类专业是转专业的主要目标,占了53.2%(包括经济管理、国贸和金融管理);另一方面,希望转专业但尚不清楚转向何方的学生人数也不少。

3)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七成以上)认为读大学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有许多学生(三成以上)认为自己的学习维系着家人的幸福;许多同学(40%)认为学习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乃至民族的素质;多数同学(57%)认为读大学主要是为了获得一技之长,而只有极少的同学才认为读书就是为了通过考试和获得文凭。

4)从统计数字看,有将近90%的新生想过要考研究生,并且有将近30%的同学明确要考研究生。在强调应用性的独立学院教学组织中,如何引导好新生的这部分积极因素值得我们认真考虑。另一方面,对于什么是良好的学风,学生大都有着积极的想法:30%以上的学生认为良好的学风应该具有良好的课堂规范;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良好的学风应该包括学习攀比和精彩纷呈的课外活动;近3成的学生认为良好的学风应该体现在为自己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上;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学生并不认为考研和出国是好学风的必要成分。

5)对于部分学生被“退学试读预警”甚至因成绩极差而被“责令退学”,大多数同学(70%以上)认为这是这些学生自身在学习态度上存在的问题所至,但也有不少同学(近30%)认为这中间也存在着制度不完善和处理过严等问题。

对于某些学校严格的“考试作弊取消学籍”的处理,半数以上的学生表示认同,认为是“严肃学风”和“道德教育”,但也有不少学生(40%)认为“处理过严”、“做法欠妥”,认为这和考试制度的不完善也有关系。

6)对于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绝大多数同学认为主要体现在“强调自学能力,注重个性发展”上。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这些学生是在“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的背景下“考”上大学的,但刚进大学突然遭遇“课程科目多、考试频率低”,新生大都在自己的学习安排上存在不少问题,我们的新生教育和引导应该在这个方面多做工作。例如,有些班主任引导学生为自己制定个性化的“个人课表”,建议新生把课堂教学和自修学习一比一配套,强调自学也是大学学习的一个主要方面等,这样的组织和引导对于新生的养成教育颇具好处。

7)绝大多数同学都不赞成考试前一个月才读书的学习态度,他们认为“应该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学习上的“短期行为不利于真正掌握知识。对于“电脑和网络进寝室”,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这是“浏览信息”、“学习延伸”的契机,但为什么每每好的动机(电脑和网络进寝室)总造成不好的后果(网络游戏严重影响学习),这是网络时代我们需要积极面对的一项系统工程。

8)对于“如果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吸引自己,你该如何对待”的问题,半数(49.4%)的学生选择了“加倍集中精力,试图跟上老师的思路”,但也有半数的学生选择了“随便应付”(20.5%)、“干脆不听,自己看书”(26%)和“翘课”(2.9%)。独立学院是以教学为主的大学,教师应该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9)对于“良好的个人修养应该体现在哪里?”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应该主要体现在“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上,他们认为:“举止谈吐得体”、“待人有礼貌”和“衣者整洁”等都是良好个人修养的一部分。

10)对于“最理想的职业”新生有着各种理解,但其中“个人发展空间大”被认为最重要;对于个人的职业兴趣志向,大家也有着各自的憧憬:有60%以上的学生愿意成为专业人员,有14.7%的学生想考公务员,但也有不少学生明确表示自己的志向是经商当老板。在今天“就业率”是用“签约率”来代替的,那么这些年轻“老板”们该如何体现其“就业”?

14 后记

对新闻学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特色办学;人力资源观;产学结合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企业发展的劳动者能力的总称,是一种重要资源。其对生产力其他要素发挥作用起着决定性意义。通过分析研究现有人力资源,合理组织、利用、挖掘其潜力,不断协调生产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我们的人力资源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达到促进单位发展的目的。作为一个教学和培训机构,信阳广播电视大学的人才培训有一些自身的特点,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电大人才培养现状

信阳广播电视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普通高等专科、开放教育本(专)科、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网络教育本科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院校,建校20余年来,各项建设已达到相当规模,拥有与现代远程教育相适应的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信阳广播电视大学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采用电视、文字、音像教材、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远程教育的开放大学。同时,还担负着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再就业培训等非学历教育任务。

信阳广播电视大学以举办高等学历教育为基础,开设有20多个专业。信阳广播电视大学弘扬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探讨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营造充满人文关怀和校园氛围的学习环境,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电大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

缺少大人力观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电视大学培养人才注重学历教育;缺少专门人才培养或者是实用人才培养或者说实用人才培养力度不大。

(二)人才资源培养结构失衡

电大培养人力资源结构最明显的标志是“一线紧、二线松、三线臃肿”,博士、研究生培养尖人才凤毛麟角、本科人才培养数量不大、专科人员人满为患。据统计,信阳广播电视大学具有本科学历的仅占职工总数的23%、大专学历的占职工总数的60%,在职教育与后续教育15%。其他占2%。

(三)缺乏具有激励作用的分配机制

信阳电大执行的工资分配制度是全民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不合理之处是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不能充分体现个人业绩和贡献。表现在生产一线教师,不管多苦、多累、干多还是干少、贡献大还是小,只要职级、工龄和任职时间相同,薪酬待遇基本相同,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缺少人才流动、互动,有些岗位一个人一干就是几十年,缺少竞争机制,容易造成人浮于事。

三、信阳电大自身的特色的人才培养措施

信阳广播电视大学应该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办学,重点是面向地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培养各级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广大求学者提供终身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一)高度重视人才培训,树立大人力资源观

作为培训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以系统全面的观点看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充分认识到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竞争,把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信阳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战略中,当前正在制定信阳市2012~2016年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要积极抓住信阳人口多,生源好,后续教育、职业教育需求量大的特点,重视各类人才培养和开发,树立大人力资源观

(二)走产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途径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培养。对于有需求,又不能来上课的单位,可以派员在当地班培养。要积极和广大事业单位联系,鼓励参加二次培训。信阳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现在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应当继续发扬。要结合个单位发展战略和目标、重点工作和项目,重点挖掘和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要对员工进行有计划的、持续的培训、教育和开发,做好人才储备,为单位的发展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对社会上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就是要采取请进门培养,发给相应的学习证明,并鼓励考取各种资格证书;微电子技术人才是上海最为紧缺人才之一,上海一家培训机构与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签订联办微电子技术专业的协议,双方共同培养上海经济发展的急需人才,毕业生由协会推荐就业;目前,金融保险、同声传译、汽车运用技术、物流、数控、3G、网络编辑、珠宝专业均是热门专业这些专业可以和当地、或全国知名企业、行业协会联合办学、推荐就业。联合办学效果良好。

(三)实施分类分层次分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有利拓宽学生专业面,形成人才培养特色,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性与择业竞争能力,学校实施了分类、分层次、分阶段的教学模式。分类将招收的相关专业制定同类别的培养计划,设置不同专业,允许学生第一学年后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重新选择专业,再进入第二学年学习;分层次指英语等重要基础课程,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次的因材施教;分阶段指三年培养过程分为基础教育与就业教育二个阶段,基础教育阶段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就业教育阶段结合就业着重加强职业技能与毕业综合训练。

(四)优化设置课程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对新闻学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文影视欣赏 高职高专 人文素质 研究

近十年来,由于高等院校学生的不断扩招,促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众所周知,高职高专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正因为高职高专教育的迅速发展,同时也相应地滋生出了许多客观存在的问题,如办学条件,教育模式,培养目标等还未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优化。其中,高职高专院校在注重培养学生技能教育的同时,却不同程度地忽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导致出现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文素养较差这一现象,其严重制约了高职高专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就成为了我们一线教师首当其冲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迫切性

人文素养的核心,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 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人文系统”。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等重要的品格。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决定了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决定了他们的人格和修养。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的基本情况,尤其是民办院校,其目前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令人堪忧。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基本特点。从总体上来说,高职高专学生和普通的高校生都具备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但相比之下他们身上存在着更多的不足和差距。

1.文化基础差。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全面扩招,高等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有所下降,尤其是高职高专学生,文化基础更是让人担忧。加之,一些院校近几年来又通过单招政策招进来一大批未参加全国高考而是直接通过各个院校单独考试形式进入学院学习的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更是“惨不忍睹”。这样的情况对学生的自信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受挫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校园生活及学习生活环境。

2.学习主动性差、自觉性不足、自律性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主动性差、自觉性不足、自律性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导致学生学习差的重要原因。而这些原因的形成是因为在小学或者中学阶段生成的,其中绝大部分孩子是因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和引导,导致他们养成了的不良学习习惯。我们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促进一个人在学业及事业上的成功,而这一点,高职高专学生非常欠缺。

3.叛逆性强、个性张扬。目前的高职高专学生大都属于90后,他们生活的时代是物质条件丰富、网络信息发达、受世界各国非主流文化影响影响较大的一个时代,这就造就了他们叛逆性格及张扬的个性。

4.家庭生活环境影响、独立能力差。这些出生在90后的孩子,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从小到大被家中父母及长辈视为“掌中宝”,故此,养成了他们娇生惯养、生活不能独立等许多不良生活习惯。

以上这些特点和问题导致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表现得良莠不齐,在对专业学习的理解、社会就业需求的预测上明显不足。

二、英文影视欣赏课程的教学在培养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养中的作用

影视文化作为当代一种特殊的社会精神价值实体,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社会教育都是灵活多样的,多层次多领域地渗透在教学一线上,其对教育的影响令人瞩目。我们清楚,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能从心理层面去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能从行为上去慢慢改变一个人的品行和提高他的艺术情操。换句话说,英文影视欣赏课程所具有的教学资源,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职高专学生的内在认知结构,促进其“三观”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1.优秀的英文影视作品可以激发并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差,而且还存在严重偏科的情况,尤其是英语学习成绩普遍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英文影视欣赏课程的目的就更能发挥其潜在的作用,因为影视欣赏作品在课堂上的再现能把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调动起来,通过画面的展示将单纯的语言描述转变为直观的情景语言交流,进而通过问答、讨论、复述、表演等一系列训练活动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电影中语言情景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交际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交际要得以成功,就要正确运用语言。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能灵活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广泛英文影视欣赏课程,能很大程度上帮助高职高专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3.英语影视欣赏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意为“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那么“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其中人文精神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的实质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而真、善、美是所有电影作品永恒的主题。通过欣赏具有时代感的经典英文影视作品,我们的学生不仅能学会坚强、勇敢、不轻言放弃;学会真诚、友爱、团结、诚实和感恩;在现实生活中去体会成功的来之不易和幸福快乐的真谛。这些优秀的品质犹如春后小雨,“润物细无声”,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心灵的冲击,进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高职高专院校英文影视欣赏课程的教学探索

1.英文影视欣赏教材的编写。教材是教学的d体,优秀的教材不仅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指导思路,而且能引领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目的。目前,市面上出版的影视欣赏教材大多数是针对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课程,而面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英文影视欣赏教材屈指可数。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建议各个高职高专院校的相关课程老师根据自身学院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系统的教材编写,形成独特的院校英文影视欣赏教材建设体系。例如,笔者所在的学院,通过一线教师近6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大家组织编写了适合我院特色的《英文影视欣赏教程》教材。目前该教材通过两次修订,深受任课教师和学生们的喜爱。

2.教学中影视作品的选择。根据我们学生的出生年代,我们在选择影视作品时要保证其思想性、健康性、艺术性,既能反映时代背景和意义,又能传播正能量的优秀经典影片。影视作品的题材可以多样化,可以根据电影的划分类型进行选择。笔者建议选择年代跨越不要太久、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感同身受。笔者所在的学院所编辑的教材中,选取的影片有:《泰坦尼克号》,该作品就能引领学生去感受那场悲惨爱情故事从而体会爱情的伟大和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当幸福来敲门》,该作品就能引领学生去感受一个父亲的伟大以及如何在困境中坚持不懈最终获得成功的精神顽强。

3.教学环节的实施。在英文影视欣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几步进行:

(1)首先,要求学生做课前资料收集准备工作。上课之前,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课下收集该作品的相关资料,并要求学生分组或个体形式在课堂上进行介绍和讨论。其准备资料包含:影视作品的类型、该作品反映的主题思想、角色简介、导演简介、经典台词、电影音乐等信息的收集。

(2)其次,课堂上欣赏电影经典片段。对于欣赏电影这一教学环节,我们要求学生课前自己看一遍,课堂上欣赏经典片段,这一部分将作为教学重点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课后要求学生在欣赏一遍,并撰写电影评论,要求在下次课堂上进行点评和分享。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建议能够从某一方面或者一个信息点上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阐明自己的思想即为考核过关。

(3)然后,课堂实践练习。针对电影选材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

1)话题讨论。比如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杰克与露丝的爱情和卡尔与露丝的婚姻,你是怎么理解的?

《肖生克的的救赎》影中所体现的自由、希望、体制化等一系列观点,你能谈点你自己的吗?诸如此类的话题,可以在课堂号召学生们参与讨论,这样课堂气氛不仅活跃了,还培养的学生们独立思考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2)课堂小型话剧表演。根据课程课时的安排,建议在其中可以搞一次话剧表演,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和欣赏了一些经典电影后,将自己的一些感想变成文字并将其编排出来,成为一部小型题材的话题材料。这样的教学不仅具有延续性,而且能够充分地帮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期末,提交影视作品评论论文。根据教学的有序安排,当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后,要求学生以提交影视作品评论文章完成该门课程的期末考核。

4.教学策略。因为英文影视欣赏课堂的灵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督促学生完成相应的资料收集和准备工作;可以通过“互动式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生动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法”,鼓励学生课后主动学习能不断拓展自我的能力。还有很多教学法,教师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环节进行设置和灵活运用,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反思和结论

优秀影视作品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变枯燥为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故事人物形象的力量向人们解读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英文影视欣赏课程就借这些作品向人们再现了人类情感、社会状况、民族习惯、民俗风情等多方面的文化背景内容,满足了人文素教养教育育的需要。再次,笔者真诚希望高职高专兄弟院校们能充分利用英文影视欣赏课程的教育平台,结合自身专业的特色和生源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活跃校园文化气氛,深入高职高专内涵建设工作,真正贯彻教育部针对当代大学生培养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大教育的观念。

参考文献:

[1]蔡东东.当代英美电影鉴赏[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

[2]刘艳.英语影视欣赏课程与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北京: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2013.

[3]张欣.浅析《英文影视欣赏》课程对人文素养的提升[J].校园英语,2016(27).

[4]许再银.儒家人文思想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