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村级村庄清洁行动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到年,力争全市完成所有乡镇和308个以上建制村的垃圾治理任务,农村垃圾处理率达80%以上,基本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
(二)年具体工作目标。创建5个达标乡镇,32个建制村。
二、工作重点
(一)明确重点整治区域。重点抓好东溪、西溪周边乡镇、村庄垃圾治理工作;近海水域沿岸村镇;流域沿岸村镇;城乡结合区、中心镇区、旅游景区周边村镇;省道两侧村镇;大盈溪沿岸村镇等。
(二)加快垃圾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底,要力争建设好全市规划中的13个垃圾中转站,并完成垃圾无害化治理任务。
(三)抓好示范点垃圾治理工作。今年确定 镇(1个)、村(2个)为示范点,发挥示范作用,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
三、制定专项规划
抓紧乡镇垃圾治理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争取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我市乡镇垃圾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并报市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领导小组备案。
四、完善工作机制
(一)落实责任制。农村“家园清洁行动”责任主体是乡镇、村,市里负责指导、检查和督促落实。各乡镇要确定镇级责任人,以及治理村庄的乡镇挂钩人(领导)和村级责任人,落实工作责任制。
(二)强化督查考核工作。各乡镇(办事处)应严格按照《市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市农村“家园清洁行动”考核管理规定的通知》(家园[]2号)要求,认真做好计划达标乡镇、村庄自查工作,确保自查达标乡镇、村庄能真正达标。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于6月份对年自查考核达标乡镇、村庄进行考核验收。市“家园清洁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于11月份对年自查达标乡镇、村庄进行自查验收,省、市年底也将进行考核验收。
(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各乡镇(办事处)在推进农村垃圾治理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与做法,已验收达标的乡镇、建制村要制定长效的管理办法,巩固治理成果。
(四)完善工作机构。各乡镇(办事处)领导小组办公室至少应配备1名兼职工作人员,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事务,保证具体工作有人抓、有人做。
(五)建立信息汇报制度。各乡镇每月应至少提供一则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简报信息,市“家园清洁行动”简报传真;每季度第一个月日前由各乡镇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上季度本镇(乡、办事处)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进展季报表、进展情况报告及下阶段工作安排。
一、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实施环卫保洁“五管法”,建立完善较为完备的环卫保洁长效机制,为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良好的秩序和卫生环境。
二、实施范围
区(镇)100平方公里内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驻地、村(居、社区)、河道、道路、绿化、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沿街店铺、建筑工地等。
三、具体内容
(一)政府督管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管委会副主任(镇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环境卫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城镇管理局。
2、完善监督机制。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大环境卫生工作考核力度。“门前三包”各责任主体的奖惩,要体现在区(镇)层面年终的评优评先和奖励政策上。
3、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每月一次召开环境卫生工作例会,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建立奖惩通报制度。每月通报责任单位环境卫生情况。对好的经验和典型及时总结,示范推广;对行动慢、力度小、重视不够的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二)城管统管。
区(镇)环卫管理职能统一划归城镇管理局,配足配强城管队伍,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加强绩效考核。实施每日环卫巡查,建立巡查日志,做到检查无盲点。
(三)村企主管
1、实行片长牵头,联系领导、驻村指导员负责制。
2、村(居、社区)按照区域划分,做好村内和村庄周边的环境卫生工作,特别要重视各村结合部、村庄与区(镇)接壤处的环境卫生。
3、建立“包环境卫生、包绿化管理、包容貌秩序”的“门前三包”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实现门前“净化、绿化、美化”。
(四)部门联管
1、全面实施“路长制”、“河长制”。(详见《滨海工业区(镇)关于全面推行“路长制”、“河长制”的实施意见》)
2、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各司其职。(详见责任分解表)
(五)社会共管
1、舆论引导。开展“墙头文化”、“城管进社区”、“环境卫生宣传周”、“洁净滨海、爱我家园”等活动,加强对环境卫生工作的宣传,提高居民的文明意识。充分发挥媒体、学校的引导作用,引导居民群众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督导员监督。聘请环境卫生督导员,对区(镇)环境卫生情况及各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明查暗访。
3、媒体监督。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在广电站、《滨海信息》开设环境卫生曝光台等栏目,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反映环卫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向社会公布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对考评不达标的相关职能部门和不良违章行为进行通报批评。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部门、单位要根据责任分解表中确定落实的工作任务,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加强协调、形成合力。
一、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根据县委推进“两创”战略的决定,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逐步推进”的要求,以规划布局为龙头,以提高中心村品位,增强集聚功能、服务功能和示范功能为重点,以环境整治和空心村改造为突破口,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推动、机制创新、合力促进,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统筹规划,分批实施,突出重点,力求实效,把中心村建设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社区。
2、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立足当地经济、社会、人口发展水平,遵循“有利生活、方便生产、相对集中”和农村社区化的要求,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注重特色。中心村布点原则在人口达到1000人,交通便捷,服务设施较齐全,能带动周边3个以上村,辐射人口能达到3000人的村中选择。
加强引导,分批实施。从实际出发,坚持农民建房自愿,不搞大拆大建,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坚持拆旧建新,切忌一哄而上,急于求成。根据中心村规划、经济状况和群众需求,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安排建设项目。坚决杜绝随意改变规划或不按规划违规建设行为。
建立机制,整体推进。广泛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行土地资产经营、企业投资经营等市场化运作方式筹集资金,形成以农民和村集体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部门和社会各方力量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筹资机制,搞好中心村供水、供电、排污、教育、卫生、文体、广电等配套设施建设,增强集聚效应。
功能配套,高标准建设。按照农村城镇化的要求,搞好中心村配套建设。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生产要素来投资,积极推进中心村和农民新型住宅建设。合理确定功能分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注意生态保护和绿化建设,优化美化环境,提高中心村集聚效应;从强化农民新型住宅设计入手,着力塑造现代化村庄的新形象。
二、目标任务
中心村建设以经济繁荣、服务完善、管理有序、文明详和的农村新社区为目标。通过三年建设,规划的30个中心村,居住环境实现“八化”目标,即布局优化、住宅美化、道路硬化、四旁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服务强化。
布局优化。编制村庄规划,科学处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借山用水,错落有致,显示个性特色,相互协调。
住宅美化。无空心村(空倒房),住宅实用、美观,普遍使用清洁节能能源,有线电视普遍入户,电话入户率达到80%以上。
道路硬化。通村及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村内主干道全面硬化,宅间道路可通行机动车。
四旁绿化。主要道路和河道两边实现绿化,绿化带和公共绿地布局合理,有休闲健身的绿地。
路灯亮化。村内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100%,亮灯率达到90%以上。
卫生洁化。村庄内无私搭乱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无露天粪坑和简陋厕所,配套建好公共厕所,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线布局规范合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保洁制度健全,垃圾废弃物集中处理,基本消除垃圾及废水污染。
河道净化。河道全面疏浚,水流畅通;保护好村域内现有的水面,河道护岸安全稳固。
服务强化。建好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中心集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或规范化村卫生室)、计划生育活动室、综治办公室、调解委员会、便民超市、广播室、信息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农民迫切需要的服务项目于一体,充分发挥“一心多用”的功能,力求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并努力实现农民群众“办小事不出村,小病就近医,日用消费安全可靠”的目标。
三、建设重点
根据上述目标要求,完成以下“12345”五项建设任务。
1、完成一个村庄布点规划。完成村庄规划,有序推进建设。
责任部门:规划局。完成时间:20*年8月底前。
2、围绕二个重点:
一是建好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基本实现服务场所功能化,主要完成“一站四室一点”建设。
(1)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
责任部门:卫生局。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2)计划生育服务室。
责任部门:计生局。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3)文化活动(广播)室。
责任部门:文广局、广播电视总台。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4)老年活动室。
责任部门:民政局。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5)信息室。
责任部门:农业局、电信局。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6)农资供应点。围绕农资供应点建设,开展“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经济服务,建设便民超市,搞活农村商贸流通。
责任部门:供销社。完成时间:20*年10月底前。
二是改造空心村。实施中心村内空倒房、危房、杂房等拆除。
责任部门:国土局、建设局。完成时间:2009年6月底前。
3、创建三类示范称号。通过建设,创建成三类示范村:
一是电气化示范村。完成电气化示范村建设任务。
责任部门:供电局。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二是信息化示范村。完成信息化示范村建设任务,基本实现信息服务网络化。
责任部门:农业局、电信局。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三是水利建设或生态建设示范村。有条件的中心村建成水利示范村和生态建设示范村。
责任部门:水电局、环保局。完成时间:2009年12月底前。
4、开展四大行动:
一是绿化行动。搞好村中绿化,美化村庄环境。建设一个农民休闲公园,建成一片篮球场、2张乒乓球桌、一条健身路径。
责任部门:林业局、建设局、教体局。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二是救助行动。符合条件的低收人农户实行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困难、残疾人农户住房得到全面救助。
责任部门:民政局、建设局、残联。
三是搬迁行动。地质灾害户和不符规划的农户按计划逐步搬迁。
责任部门:国土局。
四是家庭工业发展行动。有条件的村规划建设家庭工业小区,20*年搞好规划,启动建设。2010年,全面建成。
责任部门:经贸局、规划局、国土局。
5、实施五项改造:
一是道路硬化改造。完成全村道路硬化。
责任部门:建设局。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二是饮用水安全改造。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
责任部门:水电局。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三是排污设施改造。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全面完成露天粪坑拆除,配套建设公厕。
责任部门:卫生局、农业局、建设局、环保局。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四是河渠池塘治理改造。全面完成村中河渠疏浚、池塘清淤工作。
责任部门:水电局。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五是垃圾收集处理改造。完成垃圾筒、垃圾箱建设,开展集中收集处理,建成长效管理机制。
责任部门:建设局、农办、环保局。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四、工作要求
1、因地制宜实施。中心村建设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有效途径。在中心村建设中,要正确把握发展趋势,在编制好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能力,因地制宜,分步实施。要充分考虑各村经济发展水平、村庄基础条件、地形地貌和农民意愿,正确处理好阶段性目标与长远性目标的关系,先易后难,量力而行。
2、整合资源推动。中心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相关部门要围绕建设重点,整合资源,重点倾斜,相互配合,搞好服务,形成合力。统筹安排好村域设施,避免无序建设和重复建设,优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时间要求,切实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县安排的农民建房土地指标,向中心村倾斜。金融部门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简化贷款手续,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发挥中心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和辐射功能。
一年来,在省、**市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关心下,在市主要领导特别是在赵乐强副书记、周明涛副市长的高度重视和亲自指导、策划下,在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经过精心部署,扎实工作,有序推进,我市旧村改建与环境整治工作在全市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进一步顺利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年来旧村改造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镇、村干部及群众的赞许。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年全市启动旧村改建和环境整治村158个,3年累计启动598个,超额完成省定5年启动370个村的任务数,达任务数的162%;完成**市3年任务总数261个村的229%。同时还整治了主要景观线67km。**年又有11个村被评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累计21个村);有12个村被评为**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累计24个村);有57个村被评为乐清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有105个村被评为**市级“村庄整治合格村”(累计214个村),有143个村被评为乐清市级“村庄整治合格村”(累计266个村)。近年来,我市分别连续获得浙江省“县级村庄整治建设工作优胜奖”和**市“千百工程”先进县市称号。实践表明,“旧村改建与环境整治”工程是我市历史上范围最广、影响最深、效果最为明显、群众最欢迎的农村村庄整治建设活动,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和龙头工程。
(一)注重组织协调,确保政策资金到位。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主动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谋,力促市委、市政府将“旧村改建与环境整治”工程列入**年为民办实事的十大实事之一。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我市建立了市领导挂钩联系旧村改造示范村、重点村等制度,市四套班子领导先后多次到各自联系的乡镇、村加强督查、指导和现场办公,及时解决村庄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大力支持旧村改建与环境整治工程,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二是政策资金到位。我们结合乐清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旧村改建与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旧村改建与环境整治工程建设步伐的若干意见》,使各村建设有章可循。主要在用地政策、财力、规费减免、规划技术指标及审批手续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出台《乐清市旧村改造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积极落实旧村改造专项资金。**年全市总投入6.5亿元,其中乐清市财政专项资金投入1700万元,**市“千百工程”以奖代补资金228万元,省“千万工程”以奖代补资金246万元,乡镇投入5048万元,村级、社会资金投入5.778亿元。**年全市落实计划用地指标25亩,争取省专项用地指标27亩,共52亩。
(二)注重龙头带动,顺利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我们高度重视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把它作为指导村庄建设的依据和工作成败的关键。按照“撤并自然村、缩减行政村、加强中心村”的思路,指导各村分新建型、改造型、规划控制型三种基本类型因地制宜编制规划。在编制村庄规划时,我们注重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和城镇总体规划的衔接;同中心村集聚、周边村建设、山区村迁移和村庄撤并的结合;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协调,力求做到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融。各改建村、整治村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编制规划,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原则,确定不同建设规模和形式;在实施过程中实行一村一策,分类指导,切合实际搞建设。在我们与规划局的共同努力下,**年又完成了18个村的规划编制。目前已全部完成了全市应编制的498个村庄的规划编制任务。
(三)注重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指导各村抓好建设。
为面对面地帮助村里解决遇到的难题,理清建设思路,我们经常到村开展调研,进行现场指导。一年来,市旧村改造指挥部全体人员专题下乡解决问题30余人次,共累计下村调研、检查、指导工作800余人次。对需要机关部门单位协同解决的问题,我们及时邀请市领导到村进行现场办公,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专题向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委员会报告旧村改造工作情况,得到市人大、市政协充分肯定。同时,我们加强对基层的宣传力度,通过组织下村调研、外出考察学习,召开镇村干部座谈会、业务培训会,设置村内宣传牌、宣传栏、新农村旗帜,开展图片巡回展出、举办知识竞赛、体育邀请赛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旧村改建与环境整治”工作。一年来,我们分别举办了2次乡镇分管领导、村镇办主任培训会,村干部业务培训2次。4月份,在市晨沐广场开展全市建设口法律、法规暨成果展览,积极宣传旧村改造有关政策法规;5月份在市政府宣传橱窗专题展出宣传;6月份制作了近50个展板到全市各乡镇巡回展出全市旧村改造建设成果。通过宣传,村民的建设意识大大提高,一些政府行为逐渐转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的工作氛围。
(四)注重典型示范,有序推进村庄建设。
一年来,我们注重以示范引路、以点带面推进工作。狠抓了示范村建设,并做到点线结合、有序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北白象镇前西岑村、石帆镇前林村、岭底乡仰后村、虹桥镇溪西村、象阳镇四板桥村、淡溪镇黄塘村、柳市镇长虹村等10个省级示范村利用其示范效应,来带动和影响其他村庄开展建设。另外,如石帆镇前林村、白石镇凤凰村等镇边村有序地建设,来推动村容村貌的改变;乐成镇土墩塘村、南塘镇杨州村结合水利工程建设推动旧村改造;岭底乡张庄村、雁湖乡尚古山村等山老区村积极筹资开展村庄整治建设;虹桥镇溪西村以工业区建设推动改造建设;柳市镇长虹村、北白象镇白塔王村、樟湾村等镇中村通过改造建设商业区和商业店面开发,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湖雾镇外林村、岭底乡泉路村完善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来加快山区村向平原移民步伐;象阳镇四板桥村、淡溪镇黄塘村大力开展文化、体育建设,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息,以精神文明建设来促进村庄的整体发展;白石镇岐元村、大荆镇大横浦村以办公综合楼的建设,强化基层组织的设施建设和推进民主管理工作。
(五)注重点线结合,整体推进整治建设。
一是由单个村庄向全乡镇推进。实施旧村改建与环境整治中,注重丰富拓展旧村改造建设的内涵与外延,从单个村庄的改造建设或环境整治,扩大到连片整乡(镇)的改造建设或环境整治,对一般村实行先整治后改造,先单个村庄,后连片整乡(镇)进行,做到点线结合,片乡(镇)相连,整体推进。如黄华镇的金棚头村、华山村等9个村,天成乡的万泽后、万泽前等12个村;象阳镇四板桥村、田垟村等7个村的连片整治建设,这些村在当地乡镇起到了示范作用,其他村纷纷以这些村为榜样开展环境整治,推进了全乡镇的联片环境整治进程。现在已经推开联片整治的乡镇有天成乡、蒲岐镇、黄华镇、象阳镇等4个乡镇。二是开展多元整治。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对每个村提出“勤劳、自立、文明、和谐、发展”,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建设好生态休闲村、农家旅游观光村、文化特色村、卫生示范村、体育示范村等;**年共完成17个村的污水处理工程、开展23个乡镇试点、完成40个村的垃圾集中运输处理工程。同时狠抓“两沿线”周边的环境整治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67公里的整治任务。三是做好“结合”文章。实施旧村改建与环境整治工程与“先锋工程”、“文明百村行动”、“万里清水河道工程”、“乡村康庄工程”及“文明村”、“生态示范村”、“绿色示范村”、“文化示范村”、“卫生示范村”、“体育示范村”、“科普示范村”和“六城联创”等创建活动相结合,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六)注重建管并重,抓好长效管理。
村庄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整治是手段,管理是过程,只有通过经常性的管理,才能巩固整治成果,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长期得到实惠。我们在整治过程中一手抓整治建设,一手抓长效管理。2004年起在全市各改建村、整治村中开展了“星级村”评选活动,按照各村工程进展情况,分五个星级标准进行评选,并与市财政年度“以奖代补”资金挂钩。评选以年终实地检查考核为准,每年进行一次复评。对工作有进展,村容村貌长期保持整洁的村予以升级或保级,对工作松劲、整治成果倒退的村予以降级或退出星级村范围。**年度经过评选,现有四星级村10个,三星级村16个,二星级村76个,一星级村87个。通过该项活动,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既给村里一定的压力、动力,同时也鼓励、督促了各村的工作干劲,对村容村貌的保洁起到了长效管理作用。
(七)注重制度管理,抓好机关自身建设。
建立健全机关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工作人员守则》、《干部考勤与请销假制度》等工作制度,注重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坚持每月一次的学习教育制度,努力创建学习型机关;抓好文明创建工作,积极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已通过市文明委的初步验收;出台优惠政策,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树立便民高效务实的政府形象。
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和省、**市部门领导的悉心指导下,做了一些工作,在村庄整治方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离上级的要求,与先进的兄弟县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回顾**年的工作,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工作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发展不平衡。一是受经济条件影响。由于我市东、西部地区经济状况差异带来建设档次不同;二是受乡镇、村干部的重视程度的影响。镇、村干部重视程度越高的,旧村改造建设进展就越快,反之则慢;三是受地域影响。镇边村开展快些,镇中村、边远村开展则慢些;四是受基础差异的影响,有些村自身基础条件较好的则快,基础差的则慢;五是部分村还存在“等、靠、要”思想。
(二)土地指标紧张,制约了旧村改建与环境整治工程开展。全市有12个改建村和68个环境整治村急需土地指标,因土地指标的缺少难以深度建设。
(三)资金紧缺。因村集体建设资金缺乏,难以承担村内公共项目建设和村民的房屋拆建投入,而且阻碍了有一定规模的上档次有深度的建设。从今年资金投入总体情况来看,全市总投入6.5亿元,绝大部分靠村级筹资取得,乡镇财政投入较少,市政府财政投入的1700万元“四两拨千斤”作用很大,但数额还远远不够(瑞安市每年财政投入2000万元、温岭市5000万元)。
(四)改建型村特别是四大集镇的镇中村的启动建设遇到资金、土地指标和政策性问题等等问题。
三、**年工作打算
**年是我市“旧村改建与环境整治”工程抓巩固、出成效的关键一年。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省“千万”、**市“千百”工程部署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按照以规划建设为龙头,以示范村建设为重点,以环境整治为抓手,以政策措施为保障,全面推进旧村改建与环境整治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千村环境整治”工程和“清洁乡村行动”,加大工作力度,加强部门协作,加快建设步伐,不断改善我市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落实书记在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精神,全面深入推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实际出发,加大力度,加快进度,丰富内涵,提高水平,从点上推向面上,从面上引向深入,全面推进“八化整治”,建成一批具有鲜明乐清特色、代表乐清新农村建设水平的全面小康的农村新社区,更好地发挥对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带动作用。
(二)抓农村新社区建设,提高示范水平。对已有的示范村提出更高要求,按照省农办“八策兴村”的思路(即科学规划建村、特色产业富村、环境整治美村、科技教育强村、先进文化进村、改革开放活村、民主法制治村、时代先锋带村),建成一批具有鲜明乐清特色、代表乐清新农村建设水平的全面小康的农村新社区,使其真正起到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带头作用。今年要启动乐成镇吴岙等35个村的新社区建设试点。
(三)积极编制农村布点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及房屋结构设计,充分体现农村建筑特色。搞好一个乡镇的垃圾集中处理场所、40个村的垃圾收集场所、20个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展南塘镇的赤膊屋治理;对已列入改造计划的村积极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即整治畜禽粪便污染、生活污水污染、垃圾固废污染、化肥农药污染、河沟池塘污染和提高农村绿化水平,促进我市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的明显好转。
(四)实行分类指导,确保各乡镇建设进度平衡。因村制宜,对镇中村实行以改建为主兼顾环境整治,对镇边村实行先整治后改造,对边远村及山区、海岛村实行以环境整治为主,围绕特色做文章,抓好强村作示范,主攻薄弱环节促平衡;同时指导各乡镇实行村庄之间整体连片建设,做到点线结合,以点成线,联片推进。
(五)着重抓好省、**市和本市全面小康示范村和重点村的建设工作。实施柳市垟心、翁垟后西门、北白象前程等3个村的旧村改建,启动80个村的环境整治,启动北白象前西岑、樟湾、桥下、石帆前林、柳市垟心、长虹、虹桥溪西、溪淡黄塘等8个村的旧村改造试点;抓好30个村的“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完成10个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力争将70个村通过**市“村庄整治合格村”考核验收,90个村通过乐清市“村庄整治合格村”验收;争取创建7个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8个**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2个本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给我市的各项工作任务。
(六)抓好连片整治。启动和实施天成乡、黄华镇、象阳镇、磐石镇、蒲岐镇、南岳镇、南塘镇、岭底乡等8个乡镇的全镇(乡)连片环境整治试点,完成1个乡镇的连片整治,以面带片整体推进村庄整治建设,不断提升农村整体环境,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七)积极做好横向联系和协调工作,协助做好特色村创建。加强与生态市建设、“先锋工程”建设、“文明百村行动”、“万里清水河道”、“乡村康庄”工程建设相结合;协助做好“文明村”、“生态村”、“卫生村”、“体育村”、“文化村”、“民主法制村”、“科普村”等特色村创建,及与“六城联创”、“两沿”整治与“五口”改造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按照市、区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安排和部署,近年来,在省、市、区、街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及省、市、区各级环保等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积极开展创建市级生态村活动,严格对照生态村管理规范的指标体系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全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逐步改造成漫山翠绿、鸟语花香、文明富裕、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亦大力促进了我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创建生态示范村的各项工作任务已基本完成,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冯树岭位于黄陂区滠口街原318国道沿线,下辖11个自然湾,20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1020户,人口2908人,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445亩,水面360亩,塘堰 22 口。全村经济以水产养殖、种植业、打工为主,2015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8810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我们严格对照市级生态村指标体系要求,逐步申报的策略,按照区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市建设示范区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深入开展创建生态村活动。主要措施有“六到位”
1、精心组织,领导到位
为了全力抓好抓实创建生态村工作,市、区、街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始终对全街创建生态村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滠口街创建市级生态村工作领导小组,街党工委书记彭斌祥亲自持帅,并安排分管城建、农村、组织工作的相关领导全力投入专门负责创建工作。我村也相应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为正副组长、委员和村民代表为成员的创建市级生态村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抓好活动各项工作指标和措施的落实,切实加强了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市、区环保局、街有关领导多次深入到我村现场办公,现场指导,帮助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各项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2、分步推进,规划到位
为了确保整个创建活动有计划实施,我村十分重视建设和工作方案的制订。我们在市、区环保部门和街的大力支持下,对照《湖北生态市、县、乡镇和村等管理规程》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结合本村的实际,确定了完成一个提高(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培育二大支柱(水产养殖和生态农业两大支柱产业)搞好三个建设(水电、道路、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治理),确立四个机制(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村级管理民主机制、农村经济科学调整机制、农民保障机制)的创建目标。全村1020户全部用上自来水,超过80%农户有户用卫生厕所,村湾垃圾实行了“户收集、村分类、街转运、区处理”模式,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度达到90%以上。全村安装36个高清视频摄像头,村委会建立了一个视频监控室,保障了村民的财产和安全问题。全村正在进行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工作,让每一个村民变为股民,以确定了村集体规划用地40亩。
创建总体目标为:村庄布局合理、村容整洁,管理有序,景观协调,宅边路旁绿化,水清气洁; 村民具有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积极参加环保工作,倡导生态文明。具体目标为,全村的村内主要干道硬化、整体美化,建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文化体育场所,提升村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3、营造氛围,宣传到位
为了调动村民对市级创建生态村的深厚兴趣和工作热情,我们请市、区环保部门领导和街道办事处领导参加召开了创建市级生态村的群众动员大会,阐明了创建生态示范村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方案,使全体村民对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生态农业以及村域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有了新认识,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创建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各阶段工作的需要,我们多次利用晚上的时间,召开村民大会,布置创建活动具体工作,为村民加油鼓劲,增强了他们开展创建活动的信心。此外,我们以人为本,精心策划组织争当文明示范户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村民对创建活动的意识; 此外,我们还利用多种形式想方设法扩大宣传效果,如在进村大道等地方悬挂、张贴“坚持科学发展、创建绿色家园”以及“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等标语,开办宣传专栏,努力营造一个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对全村党员干部,我们要求人手一本区生态文明建设知识读本,并要求学习和掌握。
4、结合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到位
我村作为滠口街第一批家园行动村之一,在文明创建和环境整治方面都走在我街村(居)委会的前列。早在2003年,冯树岭村就实现了“四通”,并且2004年村级有线电视就实现了湾湾通。2011年村里实现了“四改”; 新修垃圾站36余处、修公厕7座,同时对塘堰沟渠改造10处、自来水改造全面完成。 2014年安装健身器材两处,篮球架一处。2014年、2015年我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绿化树木全部栽种,全村环境焕然一新,2016年拟建一座污水处理,工程选址设计正在进行之中。
5、推动创建,参与到位
我们在区街领导的支持下,采取了灵活的措施把村民全面推上创建活动的主战场,广大村民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全体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各项工作,在此次行动中改建垃圾池19座,拆除残破房屋3处,排水暗沟7处200米,清除多年乱堆乱放杂物63余处,清除卫生死角26处,对7座公厕进行了全面清理。围着每一栋房屋转,发现乱堆乱放、暴露垃圾、小广告及时清除整治。我村做到全民动员,全民动手,以实际行动创建生态家园。
6、良性发展,管理到位
为了使我村的环境管理和资金利用到位,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循环和健康发展,我们采取了几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⑴、我村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以支部书记白武叁为总负责,分管干部白年华负直接责任,全村共聘请14名保洁员负责各自片区的保洁工作,成立了一个垃圾清运队,配用农用车、铲车等机械,保障垃圾及时清运。
⑵、我们按照生态建设规划,积极帮助村民建立了生态农业管理规程,实行人畜粪便综合性利用,做到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集中处理转化为有机肥,合理使用农药病虫害,形成一个生态物质能源分级利用模式,促进了的高产、稳产。
⑶、我们充分利用能源,实施了太阳能热水工程。目前,我们村共有666户村民安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减少了村民对林木的破坏,维护了生态平衡。
⑷、我们还制订了生态保护的村规民约,成立了村环卫小组,有效制止了随意砍伐树木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从而使村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好转,自然资源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
三、 主要工作成效
创建市级生态村以来,我们具体做了下面几件事:
1、投资27万元,我村对全村范围内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沟渠,塘堰进行了一次清理,对“三乱”进行了整治。
2、通过国家补贴、农户自筹资金进行了改水、改厕工程、全村已有100%农户饮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90%的农户改掉了露天厕所,新建了水冲式厕所,全村基本上实行人畜隔离居住环境,2013年在村内集中地点建造垃圾池36座,配置垃圾桶方便清运,从而改变了我村以前脏、乱、差及污水乱流现象。
3、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苦功夫,村内的交通主干线全部硬化完成,通湾、通组公路已完成。
4、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建设。新型农民合作医疗、新农保参均达到100%。
5、通过创建市级生态村的工作,我村的村容、村貌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创建活动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⑴、村民环保意识明显增强。村民对创建生态示范村活动逐步 从认识到理解,从支持到参与,村民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村湾环境的自觉性大大加强,初步形成了人人讲卫生、讲公益、讲文明的社会风气。
⑵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各项社会事业明显进步,村民收入稳步提高。2015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810元,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计划生育达标率达100%,村域建设布局合理,村民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程度有一个新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环境资源利用率水平明显提高,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村道实现水泥硬化,村内污水排放设施和卫生设施齐全,生活污水排放沟渠化,进行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清运率达98%,推广了使用液化气,清洁能源利用率达95%以上,饮用水合格证率达100%,户用厕所普及率达到90%,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2类标准,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⑷生态环境得到良性发展。闲置土地上种上花草树木,自然资源率达100%,水土流失治理率达90%以上,农业生态系统抗灾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95%,严格控制和科学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积极推广使用农家肥,初步形成资源合理利用和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四、 主要问题
在争创生态文明村以来,我们在上级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各部门的帮助下,通过各方努力,使村民的生活环境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对照上级领导及村民群众的要求还相差很远,还存在一定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1、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强大,主题不够鲜明,村民参与热情不够高涨,群众文化生活有待丰富。
2、村民物质生活水平还不高,创收途径单一。
3、垃圾处理不够及时,白色垃圾时有出现,群众环境意识不强。
4、村庄的布局格式比较老化,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改水改厕还有死角,没有达到100%。
5、村湾环境整治取得阶段化成果,因没有开放机制,只是建立完善,并认真执行,时有反弹现象。
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想方设法认真整改,争取将我们打造成一个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生态文明村庄,以崭新的村貌迎接上级领导的考核验收。
五、 下步的工作设想
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创建活动现阶段的各项工作已卓在成效,有关技术指标也符合市级生态村的要求,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为此下阶段我们将坚持以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富裕家园的高度出发,按照创建市级生态村的建设规划和上级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市、区、街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支持,继续挖掘自己的潜力,努力提高生态村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全力把我村的生态示范村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使我村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一是把“三万”惠民活动与“城管革命到农村”等工作结合起来,发动农民群众,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现代公民道德教育以及“乡村新风”评比活动,使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和文明程度有新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有丰硕成果。
二是抓好硬件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好农村改厕、生产改水、通路等工作。搞好村道硬化,禽畜圈养,清理卫生死角,狠抓村庄环境治理,健全农村垃圾集中运点,努力创造整洁、卫生、舒适的农村 生活环境。下大力气加强民宅建设管理,把村庄建设纳入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