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传统文化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校园环境“两态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校园环境是美的依托,是教育的载体,可作为微课程资源。该校充分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着力静态、动态“两态化”文化建设,为学生接受、学习和发扬传统文化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逐步形成“扎根传统、富有活力、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特色。校园静态文化即环境文化,主要以校园楼层、道路、墙体、人文景观等为载体,围绕“礼爱”文化核心,凸显传统文化魅力,精心打造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润物无声。如“儒家五常”文化墙、孔子雕像彰显礼等;“廉洁、法制文化柱”包含“廉洁、诚信、爱国、友善、勤俭”等内容;楼道剪纸、川剧脸谱的布置洋溢着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旗台以“梅、兰、竹、菊”为装饰图案,希望学生养成高洁幽雅、虚心正直的品质;“俭”字景观石告诫学生勤俭节约、俭以养德;等等。学校每个角落都彰显着无尽的教育内涵,达到一草一木都艺术、一砖一瓦皆育人的效果。校园动态文化以校园板报、学习园地、校刊校报、校园广播、校园LED显示屏等为依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各种方式全天候、无缝隙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达到文而化人。
二、语文微课程“教材化”
该校自编传统文化语文微课程教材《童韵》,共6册,按主题组成单元。每册童诗童谣、古典诗词、儒家经典至少各有两个单元,其具体内容包含童谣、童诗、古诗词、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三字经》《论语》等。每个板块融入达州地方特色:巴渠童谣、诗词、孝善文化、文化等。为便于识读,一二年级全文均注音,五六年级只有生僻字、通假字才注音,文后有重点字词的注释;之后是“文意”,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而非字斟句酌地理解原文。同时,将微课程资源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纳入本校课程计划,做到有课时、有教案、有评价。各班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作为读书活动课,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品味《童韵》,将优秀传统文化种子扎根学生心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活”起来。
三、品格微课程“生活化”
2017年,该校将传统文化与品格教育融合,探索出一条守护传统文化、传播传统伦理、实现传统价值的有效途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动”起来。将传统文化与品格教育融于学生当下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巩固传统文化语文微课程成果。升旗仪式吟诵儒家经典。每周星期一升国旗时,选定一个主题,全校师生吟诵《弟子规》《三字经》等儒家经典,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润泽于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中。创新布置品格作业。品格作业根植于传统文化,有了解大自然的时钟(二十四节气);有问寒问暖送问候;有了解传统美食文化,学会做饺子、粽子、糍粑、元宵等传统食品;有猜灯谜;有学会衣着、待人礼仪;有学会关心父母、感恩师长等。品格教育让学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四、传统文化“当代化”
将传统文化以主题类课程创新呈现,拓宽传统文化语文微课程实施路径。主题类课程是指以传统文化语文微课程主题为核心开展的传统文化类课外、校外主题活动类课程,如目前该校自行研发的以传统节日、四季之歌为主题的活动课程。深厚文化底蕴的挖掘、良好节日氛围的创设,拉近了学生与传统节日的距离。而要填补时代鸿沟,还需足够的现代气息。在深挖、提炼后,该校大胆创意,融合现代元素,把传统节日拓展成“情感交互站”“才艺展示台”“合作练兵场”。如节日微课程《春节》共有13个单元,涵盖关于春节的来龙去脉、风土人情、诗词歌赋、现实困惑、未来发展等主题,以寒假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去探索。从现实生活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学生体会到团圆和睦的浓浓亲情,感受到欢乐吉祥的节日氛围,培养了学生热爱中华传统习俗的情感,也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操。该校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现传统文化“当代化”,发挥品读经典、传授经典、展演经典和践行经典的合力作用,让学生将所学所悟融入诵读、戏剧、音乐、小品等表演活动中。同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校外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观摩学习,开展“献爱心”等社会实践活动,既提高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又推动了传统文化的社会传播。
五、微课程传承“家校化”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往往在家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进行。从《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家书》到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家风,中华文化的缩影、文明的延续。该校开展“家规家风家训”征集活动,并邀请家长观摩教师示范课,让家长和学生认识到“家规家风家训”的重要性,营造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围。只有千千万万家庭培养和传承好家风,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关键词]音乐教学;管理 ; 专业技巧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1 — 0156 — 02
随着我国公共性音乐教育的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到音乐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广泛参与,没有广大人民的参与,一个国家或民族就不能有称之为具有真正的音乐文明。他们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了国民音乐教育,认为音乐教育必须从集中在少数音乐人才的培养上转向提高全社会音乐生活的参与上来,在社会、经济、文化大发展的面前,国外六种教学法(奥尔夫、达尔克罗兹、柯达伊、综合音乐感、科思、铃木)被引进我国。从20世纪初引进的西方音乐教育为我国音乐教育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一、建构中国音乐教学体系,大力发展普及音乐教育
从19世纪的末叶到21世纪的初,我们一直在专心学习,模仿,传播西洋音乐,对中国凡千年来的音乐文化一直没有足够的重视。在20世纪初学堂乐歌和西洋音乐方面,一些词曲作家如黄自、刘天华等虽也尝试将传统与外来文化融合,但并没有完成继承和发展我国音乐文化的重任。建国后,全面引进前苏联音乐教育体制在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同时,音乐文化的发展与继承的问题也越来越迫切地摆到我们面前。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仍沿袭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如我国的钢琴教材中,国内的、传统的曲目极少,只是作为点缀而演奏,西方完备的教材体系为钢琴教育提供了条件。不完善的中国民族音乐体系则无法为民族音乐提供生长和发展的条件。专业音乐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熟悉和喜爱外国音乐,善于演奏和演唱外国曲目,会写跟着外国潮流而中国人难以接受的作品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却一知半解,面对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传统却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更谈不上继承和发展,一些民族音乐文化已濒临失传。而中国的孩子除了西方的音乐、钢琴、电子琴以外,可能更适应中国的京剧、川剧、黄梅戏等戏曲,曲艺中的“体态律动”和“锣鼓经”那些极富民族特色更贴近他们语言生活环境,极富情趣的地方音乐和少数民族活泼欢快、载歌载舞的表现。这一切都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继承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为迅速提高我国的音乐教育水平,需求建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体系。
一是建立完善的中国音乐体系,加强对古文和占音乐的学习,利用现代科技尽快完善民族乐器研究与创作,以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音乐。
二是发展民族音乐,并非排斥西方音乐,相反仍需学习吸收其精华。扩大视野建立全球意识,学习研究世界其他国家音乐并与本民族音乐相结合,开拓新的发展于方向,适应全球文化及音乐发展。
三是积极进行民族音乐理论探索,技术探索,培养能站在世界民族音乐发展前沿的民族音乐理论家、民族音乐演奏家和演唱家。
除了大力发展音乐师范的培养以外,还要对音乐专业的办学方向及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改革,使学生能胜任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工作。对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的学生应加大思想教育,由于学生在学习期间缺乏接触中小学生的机会,毕业后从事音乐教育的思想不稳固,缺乏对学生的热爱、了解和理解,总想脱离教育岗位。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教育思想准备、教师的一般修养、心理准备应当比专业学识更为重要,更应受到重视。
二、制定合理的专业技巧课课程表及专业技巧课管理方案
专业技巧课教学管理一直是音乐学院特别是综合性大学音乐学院教学方面最为复杂、最为繁琐的难题之一。音乐学院一般以技巧课为主,技巧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必然直接影响到整个学院教学质量的优劣。本人多年从事音乐专业教学管理工作,同时结合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实际,对专业技巧课的教学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经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1.专业技巧课与理论课的区别
音乐学院专业技巧课一般指声乐、键盘、器乐专业技巧课,它与理论课教学有极大的不同,其主要表现在:
第一、上课课时不同。理论课周学时一般为2学时/周、3学时/周、4学时/周等,是集中上课,每小节课50分钟,2学时100分钟。而专业技巧课不同,音乐表演专业2学时/周,学生每周上二次课,一次课40分钟;音乐学专业0.5学时/周,学生每周上一次课,每节课20分钟。
第二、上课人数、地点、任课教师不同。理论课上课人数、地点、任课教师对同一个班的学生来讲是固定的。例如周二3、4节02级音乐表演专业配器课,主讲教师是王阳,地点在418教室,就是说02级音乐表演所有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听王平教师教师讲配器课。而专业技巧课不同,专业技巧课在上课人数、地点、任课教师相对来说是不固定的。例如02级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声乐课,不同的学生会在不同的时间上课,周一到周五都可能有02级音乐学专业的学生上课,不会固定在某一特定时间。即使在同一时间上课的学生,也不一定会是同一名教师,在同一个教室上课。例如:02音乐学某些学生周一上午上声乐技巧课,就会有不同的声乐教师,在不同的上课教室,给02音乐学专业分给自己的学生上课,一名教师在同一时间只能给一名学生上课。
第三、上课内容不同。理论课是针对所有学生在相同上课时间内讲授相同内容。而专业技巧课不同,不同的学生程度不同,上课的内容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专业水平程度,不同的学生讲授不同的内容。例如键盘学生,同一年级程度好的学生,在大一就可以学习《车尔尼练习曲599》或《车尔尼练习曲849》;而程度不好的学生,在大一可能就只能学《哈农》或《拜厄》。
2.专业技巧课教学管理的特点
由于专业技巧课的特点,对于专业技巧课的教学管理也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特殊性。
第一、上课时间分散。同一年级、不同专业,甚至同一年级相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间都是不相同的,不能像理论课,只要是同一年级,至少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上同一门课程,另外,教师连续上课时间相对较长,有些教师上课时间从周一8:00至晚上7:30,这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第二、上课地点分散。由于专业方向多,我们学院音乐表演就有声乐、器乐、键盘、舞蹈、作曲、指挥、戏剧表演与主持7个方向,因而任课教师也多,教师及学生上课地点分散、不集中,我们学院上课教室多达四十多个。
第三、任课教师工作量大。由于学生专业方向多,专业技巧课任课教师人数大大多于理论课教师人数,尽管如此,专业技巧课教师的周学时均达到20节以上,远远超过教师正常的工作量。
三、 结合音乐学院专业技巧课特点及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改革技巧课教案、授课计划。多年来,音乐学院专业技巧课使用的教案、授课计划同理论课的相同,这给专业技巧课任课教师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费时、费力效果不好。因为所有的教学授课计划、教案都是针对理论课设计的,它具有通用性,而专业技巧课针对于每一名学生,具有个性特色的特殊性,这样,授课计划及教案应用在专业技巧课上极为不便,也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根据专业技巧课的特点,也根据专业技巧课教师上课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授课计划及技巧课教案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如下:
1.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制定不同的授课计划。专业技巧课教师要将自己的学生不分年级划分为几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授课计划,这项工作在期初完成。
2.期初不用准备专业技巧课的教案。专业技巧课教案重新制定,专业技巧课教师要给每一名学生书写教案,教案的内容及格式如下:
(1)填写好学生入学前专业学习简历。其中包括指导教师情况、所学教材、学习时间、入学考试时演唱、演奏曲目、现有专业水平、存在问题等,此项内容主要是掌握学生专业水平及存在的问题。
(2)制定学生学期教学计划。其中包括基本练习、练习曲、中外乐曲等。这一项需要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教学院长审核、检查。
(3)每周记录。其中包括出席情况、教学内容及步骤、小结、上课效果打分。此项根据学期开课的周数及周学时数,按每次上课内容填写。例如:声乐技巧课周学时是2学时,学期开课16周,那就需要记录32次。上课效果打分按学生上课情况给分,分值分别为:18、16、14、12、10、8,对应的等级分别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较差。学期累计平均分为该名学生的平时成绩。
(4)期末成绩。期末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80%,期末时由学院统一组织考试,专业技巧课考试组教师(每组5名)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取平均分就是该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一项还包括提高率、期末总结、假期作业。
通过对技巧课教案的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由于针对每一名学生设置,使教师教学目的明确,真正做到因人而宜,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制定专业技巧课课表及专业技巧课管理方案。
专业技巧课课课表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上课的班级、人数、地点、学时,方便了教学管理方面的各项检查工作,期中包括教师上课迟到、早退、学生迟到、早退缺席的教学秩序的管理、教师调、串课管理、教师工作量计算等,一目了然,方便准确。(表略)根据专业的特殊性及个别学生行为松散的特点,制定了专业技巧课管理方案。内容如下:
1.连续无故旷课三次(含三次),取消本学期考试资格。每学期累计旷课五次,取消本学期考试资格。
2.学生迟到或早退10分钟以上(含10分钟),按旷课处理。
3.教师根据学生上课的具体表现,确定其平时成绩。
关键词:农村教师 传统文化素养
一、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概况
在我国农村,教育发展较城市比较落后,科技也比较落后,人们的素质较低。我们的父辈、祖辈甚至是没有受过教育,因此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培养农村教师是当务之急。自从一九八六年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我国孩子受教育权利得到了保证。但是对于农村来说,没有专业受过培训的教师,有些教师是临时上阵,观念落后,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正确的教学方法,甚至职业倦怠。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国家进行了新农村建设,逐渐重视孩子的教育,并且紧抓孩子的教育,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壮大师资力量,因此农村教育事业正在蓬勃发展。
二、农村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一)提高农村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
1、教育改革的需要
从2001年开始,我国不断进行课程改革。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取代陈旧的课程内容,而原来的教师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提高农村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势在必行。
2、科学本质的要求
科学是丝毫不能含糊的,是严谨的,农村教师因为本身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对科学的探究也无法深入,甚至某些教师传授给孩子错误的知识内容,反而误导孩子的学习,所以需提高农村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让孩子接受正确的思想。
3、农村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来,我国实行三农政策,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的发展,农村的教育自然也逐步提上日程,国家关注学生的发展,努力培养人才。
4、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看重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包括孩子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孩子只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是21世纪真正需要的人才,而孩子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主要依赖于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拥有较高教学素质。
由此看来,提高农村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二)提高农村教育的传统文化素养的措施
对于农村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农村地区由于受地理位置、科技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教育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不能急于求成。提高农村教育的传统文化素养,具体有以下几种措施。
1、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老师,首先要自觉加强自身的修养,敬岗爱业,认真教学,做到真正对学生负责,真正使学生学到知识,让身处农村的孩子也能看到一个多彩的世界。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备课,写教案,对每个孩子进行仔细的分析,找出适合每个孩子的教学方法。
2、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要求教师,要有师德,做到关爱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帮助学生,不计回报,无私奉献,如果教书育人者都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教师的素养就得到提高了。教师要经常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其精华,提高自身修养。
3、而国家来需要做的,就是要倡导教师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国家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壮大师资力量,为农村教师提供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与本领。
4、国家要壮大师资力量,专门培训一批农村教学队伍,针对农村发展现状,培养适合农村教学模式的人才。国家可以开设课程,设置专业,教授专门的教师教学技巧与方法,注重培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这样一来,使农村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师资力量强大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会很自然的走上正轨。
5、现在科技不断发展,互联网走进了千家万户,而农村教学也可以发挥网络的作用,在有条件的地区,国家可以鼓励教师建立文化素质教育网站,利用该平台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的学习,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通过这样的方法,相信教师可以学到不少教书育人的方法与经验。
结束语: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教育是不能懈怠的,因此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也成为迫在眉睫的事。尤其是农村地区,比较保守封建,教育的发展也就具有较大难度,但是我国农村人口较多,国家也越来越关注农村,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未来,提高农村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是必要的,这其中,教师自身要做的,国家要做的,学生要做的还有很多,未来的道路很漫长,教师们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文化的培养以及师资力量的壮大,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期待多年以后,农村的教育事业飞速发展,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秦磊.农村教师培训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一、明确意义,激发兴趣
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我们是中国人,当然要说中国话,会写中国字了。可是大家知道这些符号为什么叫“字”吗?字”上面一个“宝盖头”,下面一个“子”。什么意思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文字,意识到这件事意义非同寻常,取名必须非常慎重。他们想到:人类的生命和事业需要孩子来传承; “宝盖头”象征我们华夏民族这个大家庭,“字”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儿子﹗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自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开创始,书法就产生了。书法可说是“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之核心(现代著名哲学家、艺术家、法籍华人熊秉铭语)”,是“不朽之盛事(唐代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语)”,也是“中国现代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语)”。
在汉代,国家设有专门的书法博士;在唐代,书法是考进士的必考科目;在宋代,宋徽宗酷爱书法而独创“瘦金体”,可见,在古代中国,书法特别为统治者和社会所重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基础的,而汉字不仅是中国几乎所有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现代中国文明进步的基石,近代汉字拉丁化的失败,现代汉字数字输入法的成功,说明汉字不仅能与时俱进,而且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和生命力。所以,继承和弘扬书法艺术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是宣传和发展现代中国先进文化。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决定一个人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情商因素。在教育活动中,这种情商因素的最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和人格修为的培养。而学习书法则是加强这方面修养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二、加强自学,身先士卒,以身示教
不论先前对书法教育一无所知还是略知皮毛,或者已经有一定基础,毕竟书法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都有待我们每一位专职或兼职书法教师的大胆钻研和实践,但示范是我们每位书法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通过示范,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比如教学生怎么写“一”,如果教师不明白怎么运笔、落笔,不同字体的“一”有什么特点,硬笔字“一”和软笔字“一”的写法上有什么区别,这都会我们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语文教师要上好书法课,首先要自己“下水”尝试,亲自实践,练习书法,学习书法理论知识。这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在成就着自己的成长。而练习书法则必须基于热爱,只有热爱才能坚持,才能持之以恒。一位热爱书法的老师,他本身的榜样示范作用的影响力就不可估量。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过来说,己所欲,施于人。只有自己亲自尝试过、实践过书法,教学生练习书法才更有体会,效果也才更好!
三、认真参加课前培训,提高对书法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明确提出“学校可根据需要,聘请当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少年宫、文化艺术团体的书法专业人员根据中小学书法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学习书法。鼓励社会各界及个人为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活动提供支持。学校全体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书写技能和书法欣赏水平。”因此,一般来说,学校要开设书法课之前,都会有相关部门组织的上岗前培训,有的是校级培训,有的是主管部门的培训。小学语文老师本身就担有完成写字教学的使命,因此,不仅应该主动参与到主管部门组织的书法教育相关的业务培训中,还可以与当地的书协、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少年宫、文化艺术团体的书法专业人员多交流,积极参加书法团体活动等,对提高我们对书法教育的再认识,增强我们书法教育教学能力以及我们自身的书法水平是十分有益的。
四、用足资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很多初次上书法课的语文老师不知从何入手。上,害怕上错,让学生走了弯路;不上,又完成不了学校安排的任务。怎么办?
建议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好课件,让学生从课件上去了解和认识相关书法知识,如毛笔的握笔姿势,书写某个字的运笔过程等,都可以用动画的形式来展现。
建议2:虚心求教、多听多观其他老师的课,现炒现卖。如果不知道怎么上书法课,我们的老师可以上网搜索教案,哪怕是照本宣科,先摸索着走,同时也可以向学校上得好的老师请教,多听优秀老师的课,跟着其他老师的脚印先慢慢走着,这也不妨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建议3:上大课,集中教学资源优势。我们的老师可以主动找到优秀的书法老师协商,根据学校的教学场地实际情况,在得到学校同意的情况下,请优秀教师做主讲,自己做助教。主讲主要教学生书法知识和书写技巧等专业知识。这种大课既整合了教学资源,又有利于提升书法教学的实效性。
建议4:语文教师也要多了解与书法教学的相关知识。如通过阅读书法书籍了解简单的书法史、书法美学以及工具选择方面的知识。这都有助于语文教师开展书法教学,拓展学生对书法的认识和了解,了解书法教学的魅力,让孩子们认识到书法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激发孩子们热爱书法、愿意学习书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责任之心重于泰山
一、文化立校 德育为先
正确读懂“文化”的内涵是实施文化立校策略的前提,金碧第一小学对“文化”的内涵是这样解读的:文化,是人的生活方式,是其价值观的核心,是把理念化为行动的桥梁,是“文”和“化”的融通。对教师而言,“文”是所要教授的规范和知识,“化”就是通过教学把这些规范和知识融入学生的头脑中,把书本的知识化到学生的世界中。而对于校长而言,“文”就是办学思想,“化”则是把办学思想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落实到教职员工和学生的言行中的各种管理行动。
为突出文化立校的办学特色,金碧第一小学十分注重学校的景观设计,在学校建筑外墙布置、楼道的装饰以及校园的绿化建设上颇费工夫,如:操场、楼层走廊的墙壁上都绘制着图文并茂的《弟子规》、“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等,希望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行为产生规范作用。此外,学校还坚持引导教师开展读书活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钱文忠解读》《幸福的方法》等都是读书活动上的推荐书目。
在班级管理方面,学校鼓励各班构建自己的班级特色,通过抓好班级育人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建构服务于德育工作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还大力推进各年级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把“做品德高尚的学生、行为规范的学生、礼仪文明的学生”作为目标,提高了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更是与时俱进,周一至周五,开设了“时事直通车”“传统文化大学堂”“点歌台”“谈天说地”“大展拳脚”等栏目,为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情感交流搭建了平台,使德育变得饶有趣味、触手可及。
二、聚焦起点 拾级而上
金碧花园的业主以外来人口居多,多为早年乘改革开放之风来穗创业的中青年家庭。面对这些具有不同家庭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惯的孩子,小学阶段的行为养成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如果通过学校教育能教育好一个孩子,就可以辐射一个家庭,从而牵动一个社区的发展。为能保证家庭、学校、社区的持续联动,学校校本课程的开设也经过了问卷调研、学生座谈多方论证,最终确定了低年级段学习《弟子规》、中年级段学习《论语》、高年级段学习《道德经》的实施方案,力争让传统文化课程凸显德育效能,沉淀出“优雅、求实、谦和”的学校文化,把学校倡导的行为规范和主流价值观在课程中进一步体现和巩固,从而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起始年级的学生教育。在每年的一年级新生家长会上,学校都会下发《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学生在校一日常规指引》《新生入学须知》等资料,引导家长和孩子抓住“上小学”这一有利的转型期,重塑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给孩子全新的良好开端。学校还从社区的实际出发,要求一年级的班主任在新学年开学前完成对新生家庭的普访工作,力争通过家访这一传统的家校联系途径来促进家校间圆融互动。
三、加强管理 提升质量
在学校的管理上,我们努力通过有效的组织行为来促进公平。在面向教师和学生时,我们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统一的原则,通过问卷调研、座谈分享、个别谈话等形式让师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民主管理中;在面向家长和社会时,我们以小学一年级的招生和毕业班工作为抓手,坚持落实政策、服务社区、阳光操作。
在教学管理上,我们尊重学生立场,致力于对教学的规范管理。我们通过完善对学校教科研、集体备课、个人备课、作业批改、形成性评价反馈、培优扶困等系列教学环节的过程监控,向常规、细节要质量。我们加大了教案、作业的检查力度,力争及时反馈、调控,帮助教师们切实提高常规教学的效益。我们坚持以务实的态度分析校情,重视定量分析,努力做好学校、学科的质量分析,积极探索有效策略,努力找准发展空间,切实抓好学生“提中补差”的分层培训。我们不断构建校内经验交流的便利渠道,让优秀的教学经验能够及时传播和分享。近两年来,我校主干学科成绩稳步提升,数学、英语学科已连续两年在区内的质量监控中名列前茅;学生积极参与市、区的体育、科技、艺术等学科竞赛,获奖近300项,成绩喜人。
四、社区联动 领域协同
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为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学校坚持落实班级、学校联动的“家长委员会”制度,每学期召开一次家委会例会,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还在学校网站上开设了“校长信箱”,以拓宽家校交流的渠道。少先队大队部还通过招募家长志愿辅导员、组织家庭教育案例分享会、育儿心得交流会、示范班观摩、家长开放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
丰富的社区资源也为学校德育的实践提供了优质的平台。社区图书馆、社区文化站、社区教育中心是孩子们课余文化生活的“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到街道派出所、司法所、消防中队进行观摩、采访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社会常识,而且也使法制安全教育能够水到渠成地开展;而到南洲水厂、五羊雪糕厂去参观之后,学生们接受到的环保观念就有了更厚实的认知基础。
“社区德育”是拓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学生―家长―家庭―社区”这条工作链能较好地统筹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的教育资源,从而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落到实处。我们通过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立体德育网络来突出活动育人的特色,力争能够促进和谐家校关系、和谐社区关系的形成,以进一步探索具有本社区特色的德育实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