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产品营销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产品市场营销就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而实现农产品潜在交换的活动过程。农产品营销是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个人与群体在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中,实现个人和社会需求目标的各种产品创造和产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农产品市场营销的主体是从事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个人和群体。农产品营销活动贯穿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交易的全过程。农产品市场营销概念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或社会属性,其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和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和欲望。
1我国农产品市场营销的现状
1.1农产品市场建设发展迅速
我国农产品市场发展迅速,类别繁多,包括粮油市场、蔬菜市场、水产品市场、肉食禽蛋市场、干鲜果品市场等。农产品市场数目基本稳定,交易额稳步上升,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在经历了几十年高速增长和规模扩张后,现正逐步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流通规模上台阶,市场硬件设施明显改善,商品档次日益提高,市场运行质量日趋看好。
1.2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农产品市场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和农产品集中产区,基本形成了以城乡集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构筑了贯通全国城乡的农产品流通大动脉。目前大、中、小城市消费的生鲜农产品80%~90%是通过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大力发展,对于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镇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发挥着积极作用。
1.3以配送、超市、大卖场等为主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势头迅猛
超市作为一种新型现代营销业态在近几年也逐步涉足农产品销售领域,成为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里的新成员,并与传统的集贸市场在零售终端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传统农贸市场的市场地位正在受挑战。另一方面,南京、广州、武汉、上海等地政府在大力推行“农改超”工程,旨在打造高效安全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使之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
1.4农产品营销中介发展活跃
现阶段,各种农产品购销主体:个体户、专业户、联合体不断发展壮大。依托这些活跃在城乡各地的农产品营销中介组织,使得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实现了对接,改变了过去产销脱节的尴尬局面,有效地缓解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他们的出现带动了上游生产基地的发育壮大,带领农民走向市场,帮助农民致富,为地区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创新
2.1农产品市场经营观念的创新
随着农产品相对过剩时代的到来,客观迫切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抛弃农产品运销观念,确立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现代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农产品市场营销是一个比农产品运销更为广泛的概念,农产品市场营销要求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不仅要研究人们的现实需求,更要研究人们对农产品的潜在需求,并创造需求。农产品运销观念强调的是以自己的生产为前提,如何把生产出的农产品运输出去并完成销售,考虑的是如何把产品变成现金。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考虑的是如何通过生产、传送农产品以及与最终消费农产品有关的所有事物,来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的需求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出发点、中心点和归宿点。
2.2农产品营销战略与策略的创新
农产品市场营销围绕目标市场需求的变化,综合地运用各种营销战略与策略,通过比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来实现企业增长和利润的实现。这就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充分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的“10PS组合(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市场优先、市场定位、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权利和公共关系)”。
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源于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深入调查和细致研究,通过市场研究,发掘潜在需求,捕捉市场机会。根据一些细分变量来分割市场,进行比较、评价,选择其中一部分作为自己为之服务的目标市场,针对它的需求特点开发适宜的产品,制定合适的价格、渠道、促销策略,实现产品的既定目标。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比较利益低下,资金紧张,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一般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和促销,往往还要依靠“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权利”和“公共关系”这两个策略。一方面,积极利用政府力量,获得宣传支持,引导百姓消费,扩大有效需求。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改善与社会各界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通过公共关系达到宣传促销的目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还可以利用报纸、电视台等大众媒体以及其他社会机构为农产品营销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2.3农产品品牌决策与管理的创新
品牌管理是通过创立一个好的品牌,培育品牌、扩张品牌和保护品牌,奠定品牌优势,塑造驰名品牌,积累品牌资产。品牌管理过程实质是一个就品牌资产的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步骤的规划和创新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就是塑造高资产的品牌。
创知名品牌是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开展,很多企业开始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开始有意识地应用品牌策略。事实上,农业产业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依靠品牌优势,逐步建立农业产业规模优势,最终使农业产业得到进步和完善的过程。没有农产品品牌的创立和扩张,没有农产品品牌的优势,就不可能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也就不能彻底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以及农业增产与农民不增收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王凯.品牌营销模型研究[J].市场周刊,2004(10):22224.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农产品;销售模式
在我国一些农业大省的特色产品销售过程中,由于产品本身的优良特性,使得实际的销售量收入相当可观。不同农产品的来源产地不同,在成本投资及保养措施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农业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农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主要包括:销售路径的繁琐;销售方式的单一;运输过程的困难;产品信息流通效率的偏低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造成了农产品整体的销售工作无法持续地进行,对相关的投资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互联网的迅速崛起,间接地为农产品的销售工作提供了更多可靠的思路。其中,网络营销模式的出现,使得相关的企业在农产品销售的过程中拥有更多选择。
一、网络营销的相关概念综述
网络营销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销售模式。它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将产品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发送到网络平台上,吸引消费者购买的过程。网络营销相对与传统的销售模式具有很多的优势,主要表现为:(1)信息传播速度快,产品信息资源丰富;(2)销售成本降低,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开支:(3)扩大的产品的经营范围,有利于形成品牌效应;(4)利用计算机的技术优势,丰富了销售手段;(5)减少了人员配置,提高了销售过程中整体的工作效率。
二、利用网络营销促进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对于网络营销信息量掌握太少
网络技术的推广,主要针对的消费群体是知识量掌握相对较多的网名。作为农产品销售的相关人员,由于文化程度的制约,导致其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只能依靠传统的销售模式,自身产品在具体的推广过程中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农民来说,网络营销类似于一种想象中的概念。其中涉及到的最基本的网络知识甚至是技术操作,他们都无法理解。这种客观的现状使得农产品销售的整体工作效率普遍偏低,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最终目标。因此,对于一些从事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农民,对其开展基本的计算机知识普及培训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二)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
计算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刺激了各行业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但是,农村的网络建设步伐依然缓慢,相关的基础设施也没有达到科学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山区,基本无法接触到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这也造成了网络营销对于农村无法实现快速地推广,相关的农产品销售工作也就无法正常地开展。
(三)生产规模化较小
当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利用网络营销手段,可以使产品在一定的时间内快速地占领市场,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但是,当前形势下由于受到国家政策及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过于分散。即使利用网络营销的技术手段推广自己的产品,有时也无法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导致农产品的销售工作停滞不前。
(四)专业人才的匮乏
这主要是针对农产品销售的相关工作者整体的工作能力。针对网络营销的实际工作,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做好专业网站的建设工作,能够利用技术手段对农产品相关的信息进行一定地丰富和优化,进而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但是,农村整体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相关的销售人员也不具备专业的网站建设管理能力,导致网络营销无法进行有效地推广。
三、解决网络营销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一)加快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营销主要依靠的是计算机强大的技术优势。因此,对于农产品进行推广和销售的相关工作,要做好网络营销,就必须加快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针对农村实际的地理环境和整体的发展水平,做出一定的网络规划设计方案,从而使更多的农民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快速地销售自己的产品。
(二)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提高网络管理的综合水平,丰富农产品的相关信息,是做好网络营销工作的关键所在。农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相关的农产品种植销售人员,对于网络营销手段认识的不足,导致自身农产品销售始终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必须对相关的农产品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的网络知识的宣传和专业技术的培训,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产品销售不利的局面。
(三)建立先进的农产品示范基地
为了使更多的农产品能够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就应该通过相关部门与农产品销售人员的共同合作,建立先进的农产品示范基地,扩大农产品的影响范围。建立农产品示范基地是目前国际社会普遍采用的方式,这对农产品销售工作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四)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农产品销售常见的问题就是保质期过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及时地将产品运送出去,很容易造成成本费用的加大。因此,在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周边区域,及时地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物流配送体系,对于农产品的销售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这也会直接加大网络营销的应用范围。
四、结束语
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销售方式,对于农产品的推广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网络营销在农产品销售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利的影响。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农产品整体的销售工作无法取得实际的效果。因此,解决好网络营销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对于农产品销售相关的企业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燕.以网络营销促进农产品销售的难题探析[J].农业经济,2014(,02).
[关键词]农产品;网络口碑;农业现代化
[DOI]10.13939/ki.zgsc.2015.44.019
1 引 言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统计年鉴显示,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6.27%左右。我国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但目前农产品销售市场中仍广泛存在农户分散经营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着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市场信息闭塞、成本高、效率低等缺点[1],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农产品销售和收益的提高。
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农产品营销是一个切实可行且前景广阔的方法。从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营销是解决我国“农产品销售难”、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极好的突破口。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充分准备的一项工作是对网络口碑及其对销售的影响开展研究。
2 农产品网络营销
2.1 农产品网络营销概念
网络营销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以互联网为平台,辅以广告、媒体、即时通信等手段,以满足顾客需求,实现企业主一定目标的新型营销活动。农产品网络营销,是指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以网络为媒介,全面导入电子商务系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农产品特点、需求、价格等信息与收集,并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物流配送系统,以开拓网上销售渠道并最终扩大销售地方农产品的营销模式。从长远来看,该模式能起到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增加企业主与农民收入的作用,且能极大地提升我国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2.2 农产品网络营销特点
相对于传统的农户分散营销模式,网络营销有显著的优势,这不仅体现在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市场交易手段的创新上,也体现在市场规则及文化等方面的改变上。具体说来有以下四点:
(1)跨时空性。网络销售系统以互联网为平台,能够提供全天24小时全球性营销服务,大大拓展了销售的空间与时间尺度,为扩大市场的地域分布和交易的时间分布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有利于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
(2)互动性。相对于传统营销的单向交流模式,网络销售是双向交流模式,不仅能更方便地建立和维持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且能让消费者及时掌握农产品质量、交换、服务等方面的信息,扩大了消费者参与营销的广度与深度,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主动权和更多的选择性。
(3)整合性。互联网具有强大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因此市场各环节的信息都能在此平台上实现整合,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牌形象,更为优化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产业链和降低成本、扩大销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高效率性。网络营销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信息传播与反馈实时性强的特点,因此能极大程度地缩短农产品营销所需的时间,提高农产品销售的效率。
相对于交易手段的创新,市场规则及文化的改变是一个更为持续的过程,其对农产品网络销售这一产业发展的影响也将更为深远,而网络口碑兼具此两个层次的意义,因此对其展开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3 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现状
相对于其他行业,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较为落后,但许多农产品企业和经销单位已开始认识到网络营销的重要性。目前全国性的农业信息门户及电子商务网站正呈现出不断增多的势头[2],如在鲜活农产品市场方面,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该类别的专业网站已有40多家。对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的发展而言,除文化传统、发展路径依赖等软性环境制约因素外,还有物流系统欠发达等硬性环境制约因素,因此对农产品网络营销整个生态系统的改善是重要的也是持续的过程。
3 农产品网络口碑
3.1 网络口碑
(1)网络口碑的定义。口碑是指没有商业目的的人与人之间口头交流的关于品牌、质量、服务等信息的看法,其在消费者信息收集、商品评价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重要依据。网络口碑是在网络时代这一背景下的新口碑形式。对于网络口碑的定义,学者们尚未有一致的意见,但接受较广泛的有以下几种:
Newman(2003)认为网络口碑是两个或者多个消费者之间关于产品信息的网络沟通文本;Henning(2004)认为网络口碑是潜在或先前顾客对产品或者公司的并通过网络传递的任何正面或负面的评论;Litvin(2008)认为网络口碑是消费者之间在网络上对产品或者服务的使用、特性进行交流的各种信息的总体。
(2)网络口碑基本特征。尽管网络口碑的定义并不相同,但都包含了以下四个基本特征[3]:
①交流的主体是消费者;②交流的渠道是互联网;③交流的内容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④口碑信息传播的载体是互联网,有电子邮件、新闻组、在线论坛、电子布告栏、聊天室等形式。
(3)网络口碑传播特点。网络口碑与传统口碑在传播上存在一些基本的共同点,如均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很强的交互性。同时网络口碑的传播也具有一些独特性,如在传播媒介、传播环境、传播速度、传播双方关系、口碑信息及结构等方面,其特点分别如下表所示。
(4)网络口碑的分类。从网络口碑对网络销售的作用出发,网络口碑可分为正面口碑和负面口碑两类;从网络口碑信息表达的主客观方式出发,网络口碑可分为客观事实信息和主观评价信息,客观事实信息主要包括产品基本信息等,主观评价信息主要是来自于第三方的评价信息。
3.2 农产品网络口碑的独特性
农产品网络口碑的基本特征与传播特点除了包含网络口碑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与传播特点之外,还包含农产品这一类特殊商品所带来的独特性。相较于一般性商品,农产品的最大特点是其显著的安全性及时效性,这也直接导致了买卖双方对于农产品网络口碑更为敏感,具体如下:
(1)由于农产品具有显著的安全性,因此网购时,消费者会十分谨慎。如果农产品信息缺乏或者信息真实性较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更加谨慎,进而阻碍网络销售量的上升。
(2)由于农产品具有显著的时效性,因此如果销售环节时间太长,除了给买卖双方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之外,还可能因时间消耗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甚至食用价值的完全丧失,对销售者造成巨大损失。[4]
3.3 网络口碑对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作用
这类研究多通过实验方法进行,王慧从网络口碑的数量和评分出发,发现网络口碑数量和评价分数正向影响农产品产品销售。王克喜建立了考虑内生性变量影响的农产品网络口碑弹性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在销售达到最高点之前,网络口碑的数量和评分均能促进农产品的销售,且评分的促进作用尤为突出。文献[5]表明,消费者对正面与负面口碑信息的心理反应强度是不一样的,往往会更加关注负面口碑信息,且通常认为负面口碑比正面口碑的信息更具判断价值。
4 结 论
本文综述了我国农产品网络口碑研究的现状,可看到在基本概念的认识上,学者们已有很高程度的共识,但在网络口碑与农产品网络销售之间的关系上,还存有很多的不足,这方面的研究,目前仅从网络口碑的数量和评分,或正面和负面两个维度出发,因此后续有必要开展如网络口碑内容、网络口碑分散程度等对销售影响的研究,建立更加完善的模型。目前的这些研究集中于有限的几种农产品,其研究结论的普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雄锈,齐文娥.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南方农村,2013(9):9-13.
[2]张岳.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构建[J].农业网络信息,2011(2):49-51.
[3]张强,李乃和.网络口碑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初探[J].江西农业学报,2008(4):147-149.
关键词:电子商务 农产品 网络营销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272-01
随着电子化时代的到来,网络营销已风靡全球,而农产品的销售出现买卖不协调、信息不灵通等问题导致农产品流通不畅,直接制约着农业的发展,成为繁荣农村经济,农民致富的关键性阻碍因素,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势在必行,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然而,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必要性
农产品网络营销是指将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商务手段引入农产品生产、流通中,在互联网络的环境下,借助联机网络、电脑通信和数字交互式媒体来获取、处理和利用各类有效信息,以保证农产品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有效畅通,通过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系统的动态策略联盟,建立起适合网络经济的高效能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农产品网上营销较之于传统交易方式具有容易获取市场信息、增加交易机会、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打造农产品品牌、有利于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有利于客户关系管理等众多优势,还可以跨地区、24小时不间断的运营。而互联网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共享,因此电子商务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农产品营销中的市场供需信息难于获取,传递困难等问题;可以减少农产品交易环节,甚至可以实行直销模式,大大降低了农户的成本;还可以拓宽市场,更好地融入全球的农业经济,做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因此,要努力顺应网络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发展网上农产品营销,搭建网上营销平台,实施电子商务,努力推动农产品更多地走出本地区,面向全国和世界。
二、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基础建设较差。我国在普及网络,加大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中,尽管通信网络已铺设到市、县、乡镇,但由于资金和环境的限制只有少数农民购买电脑,电子商务的物质基础还很薄弱,致使农民信息闭塞,错过不少商机。目前,农户参与电子商务信息费用较高,农户上网比例较低,这些使得农产品网络营销基础设施较差,制约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
2.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较少。由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教育相对落后,缺少具有现代农产品知识、商务知识和网络技术的现代专业人才,部分农户对电子商务观念滞后、商务意识淡薄,对网络本身的认识、接受和应用能力还普遍不高,对利用网络从事商业活动的概念还是非常不清楚,对电子商务没有足够的信心。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受农产品的销售环境、农产品自身的特点以及农产品生产经营效益较低等影响,对于农产品的网络营销不感兴趣,笔者在所在的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中做了调查,80%学生来自农村,立志为农产品网络营销服务的学生仅仅只有5%。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短缺是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3.农产品自身特点的限制。我国农业生产分散,规模小,农产品种类繁多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网络营销缺乏规模效应、聚集效应。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最大的特点就是零星分散,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难以形成。虽然有些农业企业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部分实现了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但这毕竟是少数。农产品规模经营的优势难以形成,规范化管理不能实现。同时农产品不能通过网络传递进行销售,必须借助于传统物流进行销售,而农产品本身具有鲜活的特点,不易保存,在运输、储存和销售中会发生腐烂发霉和病虫害,极易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要求农产品在销售时要尽量缩短流通时间,妥善保管,这就为农产品开展网络营销造成了不利影响。
4.农产品网络交易的信用度和安全性较差。网络营销以信用为基础,而目前农产品交易主体的信用程度不是很高,对网络上的交易还缺乏一定的监管体制。在交易中买方怕卖方在网上搞商业欺诈,推销伪劣商品,出现“拿钱不给货”;卖方怕买方拖欠货款,出现“拿货不给钱”。还有网络营销产品质量问题,储存保管以及运输的要求等都形成农产品网络交易的障碍。
网络安全问题是所有网站都面临的问题,也是农产品电子商务所面临的难题。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的,而网络经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病毒的攻击,网络上的间谍软件会盗取网上银行账号和密码,再加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由于缺少第三方认证机构和电子银行等金融支持,缺少电子商务的管理标准,缺乏电子商务销售方对交易过程的监管,以及电子商务交易安全问题。另外,还有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支付手段尚不成熟,信用机制和约束机制也正处于探索时期,都给农民上网从事经贸活动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总结
网络营销的出现,对农产品市场营销是一种全新的形式,通过网络营销能够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信息,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当前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尚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面对这些问题,政府与农产品生产、经营等组织应进一步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网络普及率,改善上网条件,加强培养网络营销人才,培训农民网络基础知识,提高农民网络应用意识以及信息化能力,加强法律监控体系的建设,改变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模式,以促进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韦道菊.对中国农产品营销发展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9):26-28.
2.成祖松.马鞍山市农产品营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21)
3.王文娟,靳胜福,刘圣海.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J].科协论坛,2007(12)
4.郭敏,杨毅超,陈双华.网络营销在农产品销售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08(6)
5.乐发瑞,严奉宪.我国绿色食品营销现状与对策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5(6):1136-1137,1142
6.张洪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对策建议.信息化建设,2010(2)
一、特色农产品何以必须强化品牌营销
(一)品牌营销本身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农产品的市场价值
品牌包含名称、标识、内涵、目标、理念五个基本要素。品牌建设的目的在于将产品变为名牌,因此必须以提高产品质量为基础,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品牌能够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消费者更加注重某一品牌的功能与质量,品牌能够帮助消费者对同类型的产品进行区分。品牌具有专有性和扩张性的特点,一个好品牌能够让消费者保持对产品的忠诚和信心。品牌不仅能够给企业带来附加值,同时能够起到约束企业行为的作用。一个成功的品牌应符合市场需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不断创新的能力以及较高的美誉度和普及度。品牌具有识别功能,是消费者将同类产品加以区分的标志,一旦消费者对某一品牌产生好感,便容易形成对该品牌的依赖,从而有利于品牌产品的销售。农产品品牌是指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综合分析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加工与包装体现农产品的个性特征,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农产品品牌营销是指农业生产经营者借助良好的产品和企业形象运用一定的经营方式和手段,通过制定总体的营销计划与目标,开展营销活动的长期行为。品牌知名度在农产品营销中起到关键作用,国外在设计营销规划时,注重品牌经营,并有计划地制定营销方案,从而赢得丰厚的利润。因此,农产品营销中必须树立品牌战略观念,发展优质农产品,创造农产品品牌,搞好农产品的市场营销。
(二)特色农业必须具有相应的品牌
一个成功的品牌必须符合市场需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一定的形象美誉度以及不断创新的能力,因而,也就理所当然地必须有自身的特色。而反过来讲,一定的特色产品,当然也就必须以自己的特色形成相应的品牌,没有相应的品牌,也就无所谓特色。特色农业顾名思义是指将具有区域特征的农业资源转化为特色商品的农业形式。特色农业的发展目标在于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我国幅员辽阔,地方性差异较大,各区域之间可根据自身地域特点,结合市场需求,发展与本地区自然条件等相适应的特色农业。从当前我国农产品资源的发展现状来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属于特色农产品的资源比较丰富,且种类多样,但是,由于多数所谓的特色农产品缺少个性化特征,品牌意识不足,竞争优势不明显,因而,所谓的特色当然也就大打折扣,很难在市场上获得最大化收益。就此而言,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显然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树立品牌意识,发展品牌战略,使得传统意义上的特色农业成为具有相应品牌的特色农业并形成相应的市场价值无疑已经成为我国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强化农产品品牌营销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并开展品牌营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首先,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利于企业维持稳定的价格,防御农产品需求导致的市场风险,从而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其次,农产品与其他工业产品不同,农产品之间的差异性较小,为与其他同类产品相区分,品牌成为消费者识别农产品的重要因素,同时消费者也可从品牌的包装等方面进行识别。农产品品牌建设不仅有助于消费者进一步了解商品,同时对于维持稳定的消费群体,建立品牌忠诚度有一定的助推作用;再次,从当前农产品市场发展的形式来看,我国传统农业的优势已不存在,为增强与国外农产品的竞争实力,必须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包装、营养等方面的提升。在严峻的竞争环境下,我国农产品必须推进品牌建设,重视品牌营销,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现代农业的开展,我国特色农产品营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国的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目前已经建立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品牌,现有的许多特色农产品就是很好的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等的应用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多数特色农产品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等的出台,对整合特色农产品以及做大做强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政府将推进农业品牌营销作为提升农业效益的重要突破口,政府提供的政策、资金、技术等的支持为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有助于特色农产品品牌战略的推行和实施。我国特色农产品营销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尤其体现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问题上,例如品牌意识淡薄、综合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品牌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品牌建设主体实力不强等问题。
(一)品牌意识薄弱
从特色农产品的经营主体来看,品牌意识薄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市场营销观念不足,品牌意识差。农业生产者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其思想意识对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开展有直接影响。由于我国初级农产品的生产主要是小规模经营,其经营主体为分散的农户,这些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再加上受传统小农意识观念的束缚,经营意识和观念难以满足品牌建设的需要。再加上有些地区由于信息闭塞,与市场联系不紧密等因素导致农业生产者的经营理念落后,难以满足市场需要,在进行产品生产过程中很难保证产品质量。部分农业生产者还对特色农产品的品牌营销存在认识误区,认为企业创建品牌是费时费力之举,没有认识到品牌营销的重要价值。第二,主体经营者品牌建设实力不强。及时有些生产者意识到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在技术、管理、营销技能等方面的缺乏,导致力不从心。生产经营者缺少品牌形象的营造能力,因而影响了品牌经营的有效开展。事实上,造成经营主体品牌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在于,除了受农民自身素质不高的影响,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农村信息技术相对薄弱,基础设施等条件缺乏,再加上交通运输等条件的限制导致农民生产者和经营者对市场信息的把握不足。
(二)品牌内涵不深
从特色农产品本身特点来看,品牌内涵不深。主要面临特色农产品的综合质量不高、科技含量不足、文化融入欠缺的问题。首先,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我国农业产业在布局上并不合理,各区域之间的种植结构等较为相似,特色却分并不明显。且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地区特色不明显。尤其忽视了特色农产品的地区适宜性,导致农产品失去了原有的“特色”。此外,农产品的深加力度欠缺,产品增值小。质量是特色农产品品牌的生命,农产品品牌之路的发展离不开对产品的高质量要求。其次,产品科技支持不足。农业科技水平直接制约着农产品质量的提升。科技支持包含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各个环节,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仍处于较低水平。造成农产品科技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科研资金的投入不足,技术设备等不能满足深加工的需求。从而制约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再次,我国一些地区在开发特色农产品时,缺少当地特色文化的融入,忽视了品牌内涵的提升。特色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的区别在于其中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文化底蕴的融入是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的重要构成。忽视地方文化特色便会导致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内涵不足,从而影响品牌推广营销。
(三)品牌推广不足
从特色农产品的销售过程来看,品牌推广不足。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特色农产品包装形象差。产品的包装是消费者接触产品的第一印象,是品牌宣传的第一要素。树立良好形象是品牌推广的重要环节,然而特色农产品包装往往被经营者忽略。当前许多农产品包装简陋,文字说明较简单,不能向消费者传递产品品质等信息。包装上传递的信息量过少,不仅不能说明特色产品的质量和功能,长远看不利于品牌的营销推广。其次,品牌传播力度不够。宣传是任何产品营销的必要环节,特色农产品品牌效能的提升仅仅依靠产品的品质与形象还远远不够,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宣传不断扩大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我国农产品在品牌推广中不善于运用媒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网路信息技术的普及,现代化的媒介宣传方式不应该被忽视。充分利用新型媒介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应是最好的选择。除了宣传力度不够以外,在营销推广过程中还应加大品牌的促销力度。从战略的高度去吸引资金、扩大规模、拓展市场。再次,物流体系不完善。当前特色农产品营销已经进入网络营销与实体营销的双重营销模式。无论是网络营销还是超市营销,都需要完整的物流体系作保障。当前,我国农产品销售主要由三渠道模式为主,因而造成成本高、效率低的局面。农产品本身受季节和区域等的局限,流通环节的成本增加导致产品价格的提高。流通环节的优化有助于降低产品经营成本,但当前我国农产品营销过程中由于流通环节较为复杂,导致每个环节产生的费用和成本增加,拉升了终端农产品的销售价格。
三、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对策
(一)坚持政府引导,提高品牌意识,增强经营主体实力
特色农产品营销的重中之重就是增强品牌意识,农产品品牌意识的提高以及经营主体实力的增强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尤其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扶持。农产品品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建立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发挥政府的先导作用,需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与农民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联合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政府要以身作则,转变观念认识到品牌意识对特色农产品发展的重要作用。政府应增强品牌意识,并将其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二是,不断对农户进行引导,帮助农户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利用媒体宣传,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品牌意识。充分认识到品牌对于特色农产品开发的重要作用。各级村、镇等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农产品营销等相关的知识讲座,组织培训班等活动,加强农民对产品营销等知识的学习,逐步提高认识。让农民了解到品牌建设是增加收入的保障,改变先前的认识误区。同时,鼓励农户积极投身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中去。三是,加强对农产品加工等环节的引导,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由于对企业来说,为企业提供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发展农产品品牌,自觉走品牌发展之路。总而言之,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的第一关键环节需要政府、企业、农户的联合推进,政府在其中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调动企业、农户发展品牌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开展系列讲座、培训班等活动培养品牌观念和管理技能,不断增强经营主体实力,为特色农产品的品牌营销奠定基础。
(二)增加投入和监督,推进产品深加工,提升品牌内涵
面对特色农产品营销中出现的质量不过关和科技含量低的问题,首先,政府应增加资金投入,通过银行贷款、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手段扶持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地方政府也要加强惠农力度,适当采取倾斜政策。同时帮助整合农业地域优势资源,打造品牌建设主体。其次,应逐渐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制定明确的质量管理规则,在执行过程中严格监控,把好特色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关。同时加大对虚假广告、假冒伪劣产品等的执法力度,完善品牌保护等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特色农产品营销秩序化、规范化进行。然后,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品质,注重产品品质效益的发挥和挖掘。通过科技创新等手段,培养优良品种,改善现有的农产品品质。增加科技含量的同时不仅有助于农产品产量的提升,同时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品质,树立更好的品牌形象。开发农产品的深加工技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最后,特色农产品的品牌营销需注入文化内涵,善于利用当地的文化特色,着重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农业。通过将农产品与当地丰厚的人文乡土气息相结合,与消费者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相结合,达到激起消费者购买欲望的目的。总之,为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形象,需要在产品的品质、科技、品味等方面全面提升。
(三)扩大产品宣传,完善物流体系,加强品牌传播力度
改进产品包装,辅以丰富的文字说明的同时,做到精细包装,提升产品的美观程度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同时加大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宣传和促销力度,通过广告、网络营销、关系营销等手段,以及采取独特的促销手段等加强产品的推广与销售。在推广特色品牌的同时注重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例如人们对生态食品、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推广品牌时可以融入绿色产品的概念。除此之外,由于近年来网络营销的推广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色农产品在营销推广过程中还应注重物流体系的完善,通过推行产地直购,优化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成本等一系列手段不断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开拓新的销售渠道。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