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产品营销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体验营销概述
体验营销是美国学者James H.Gilmore和B.Joseph Pine在1998年《哈佛商业评论》上合作发表《欢迎进入体验经济》,并在1999年合著的《体验经济》一书出版后,才引起人们重视的。综合国内外对体验营销的研究,体验营销可以认为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通过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联想等参与和体验,由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建立起产品信息的良性循环系统,利用消费者的整体感受和评价去激发消费者内心的消费欲望并加快其购买行为实现的一种营销方式。在体验营销中,体验营销为顾客提供机会,使其参与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让顾客亲自体验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令其产生美好的体验。消费者的“主动参与"是体验营销的根本所在。消费者通过积极参与,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会对产品做出不同的评价,从而体现出顾客的主动性。在关注产品本身功能价值的同时,更加重视购买的体验过程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情感的满足和愉悦,企业从出售产品转化为出售体验,不仅提高了收入,而且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增加了顾客价值的同时收入也增加了。
1.重视感官体验,扩大消费者的需求
所谓的感官体验就是指用能够感受外界刺激的器官或肢体来感知事物,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与嗅觉建立感官上的体验,为顾客提供亲身体验产品和服务的机会,降低其购买风险,不但可以促进顾客的购买行为,还能提升顾客满意度。
比如有一浙江人在养地方品种庄河大骨鸡时,在开发市场时遇到了困难。原因是这个地方品种鸡养殖周期长,饲养成本高,所以在上市时价格高,在市场上和普通笼养鸡从价格上比没有竞争优势,而鸡的口感和风味从外观上又看不出来。为了让消费者真正的了解和购买庄河大骨鸡,这位浙江人采用了体验营销的策略。他开了一家门店,门店的一半是餐馆,专门烹饪大骨鸡让消费者来品尝,门店的另一半是销售大骨鸡产品。当客人吃到大骨鸡确实好吃的时候,他就会买一些大骨鸡产品回去自己食用或者当做礼品送人。采用这种餐饮方法销售,使他的当月销售额就达到15万元,几年没有解决的销售问题通过这种体验营销一下子就解决了。
2.以情景为舞台,为消费者创造愉悦的情感体验
在体验营销中,消费者只有在情境中主动参与才能导致体验的产生。企业应紧紧围绕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联想等,使之参与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突出顾客参与性、互动性。为消费者设计和提供参与性强、兴奋感强的休闲项目,让消费者在游览过程中能够产生互动,从难忘的经历中获得愉悦的体验,留下美好的回忆。北京有一家养鹿场,为了吸引顾客,把鹿散养,使得客人到鹿场后可以自己饲喂小鹿,定期举行小鹿运动会和小鹿才艺表演,小孩骑鹿等,由于有了自身的参与,游客从中获得了快乐,放松了身心,愉悦了心智。通过这样的愉悦体验加深顾客对公司价值观、文化和生产过程的了解和认同,培育顾客忠诚感。
3.以知识为道具,启发消费者思考体验营销
有不少消费者对许多产品的消费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中不乏爱思考或者喜欢追根朔源的人,尤其是一些小学生、中学生和一些好奇心重的市民。不少城市郊区的农民或者一些旅游景区,就让消费者亲自来种植或者养殖,从播种或者某一小动物刚出生时开始,亲眼见证动植物的成长过程。也有一些有远见的农产品企业会在有关的电视栏目中开展营养知识竞赛等来宣传“三品一标”农产品和品牌。可以和一些中学和大学联合,把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请一些专家学者来企业考察调研,这些权威的人士的亲身体验,是一种无声的广告,他们的影响力远远胜过你做的广告。特别是现在的个人媒体时代,一个微博大号可以影响到大几千万人。
4.以情感为纽带,满足消费者的关系体验营销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农产品 经济效益评估 应用 研究
层次分析法于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之后被人们广泛使用在各个领域。随着我国对新农村的不断建设及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开始迈向科技致富的轨道,层次分析法在农产品经济效益评估中的应用便是农村面对激烈市场竞争引进先进科技理念的典型。分析层次分析法在农产品经济效益评估中的应用前,我们首先应该对层次分析法的概念有一定了解。
一、层次分析法概念及步骤
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首次提出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多属性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层次分析法对目标准则体系层次之间的非序列关系能够有效分析,且能够对决策者的判断和比较进行有效的综合测度。人在决策中一些基本特征如分析、判断和综合层次分析法都有一定体现,且其分析更加客观、系统,同时兼具了简单、灵活、实用等优点。层次分析法通常分为四个步骤:首先是对系统中各因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将问题梳理得更加具有条理和层次之后对系统的呈递阶层次结构的模型加以建立;当问题过于复杂已经难以用递阶层次结构来表示时,则对内部依存的递阶层次结构等更复杂的扩展形式加以采用,通过两两比较对成对判断矩阵进行构造;之后通过判断矩阵可以对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进行计算,并在此过程中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最后,对各层次对于系统的总排序权重进行计算并对其排序,最终得出各方案对于总目标的总排序。
二、农产品经济效益评估中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其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各种不同型号的同类农作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对同一类农作物品种的选择成为农民的一大问题。通过层次分析法可以帮助农民评估农产品经济效益,选择最优的农作物品种。以下以新疆某地香蕉梨、茌长把梨、可克二介三类梨种为例,对层次分析法在农产品经济效益评估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首先要根据投入与收入两方面对农产品效益评估构建层次结构图,多级递阶结构图中必须包含可能会对这两方面产生影响的因素。
其次,要对成对比较矩阵进行构造。通过对新疆某地农户的各项调查数据表明,可对层次分析法常用的1―9尺度进行采用,针对影响投入与收入的准则层的各个因素分别构建成对比较矩阵。
假设对投入的准则层有影响的各个因素成对比较矩阵为C,建立对收入的准则层有影响的各因素成对比较矩阵为D:
投资方案层F对影响投入的诸多因素准则层E的成对比较矩阵为E1、E2、E3、E4、E5。
方案层F对影响收入的诸多因素准则层D的成对比较矩阵为D1、D2、D3、D4、D5、D6。
在对上述矩阵通过权向量计算后,可以将准则层对目标层及方案层对准则层的权向量做出组合,组合权向量见表1与表2。
在组合一致性检验方法的验证下,以上的结果均为允许范围内有效计算结果。对F1、F2、F3三种品种的效益进行比较时,可以通过组合权向量作商法来进行,即商为M,即 ,M越大则该品种经济效益越高。其中MF1为香蕉梨、MF2为茌长把梨、MF3为可克二介。
可得:MF1= =0.808720,
MF2= =1.107364,
MF3= =1.047289.
从层次分析法所得结果可知,三种不同型号的梨中,茌长把梨的经济效益最高,香蕉梨的经济效益最小,其结果与当地调查情况基本相符。根据层次分析法当地在梨这种农产品的种植中,应选择茌长把梨。
参考文献:
[1]姚兴涛,朱永达,张平善.农村经济多指标评判方法及应用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0,1(1):26―28
[2]高芳.层次分析法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1,7(07):133―134
[3]吴殿廷,李东方.层次分析法的不足及其改进的途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12―13
[4]杨庆先,汤自英.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农产品消费者塑造价值模型的构建[J]. 安徽农业科学,2010,9(18):77―79
[5]马力.淮安市农业发展路径的经济学分析[J].绿色财会,2012,5(5):60―61
关键词:供销社;农产品;供应链
一、供应链基本理论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
二、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安徽省农业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安徽作为农业大省,目前农产品流通主要是通过各类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集贸市场来实现其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通。目前,安徽省70%-80%以上的农产品都是经由批发市场交易的,这种以批发市场为主要流通渠道的农产品供应模式可以简单表示为图1:
从现实来看,这种主要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产品流通过程成本较高
造成流通成本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在现行模式中,由于农产品未经加工的鲜销产品占流通农产品的绝大部分,同时在农产品流通渠道中,流通设施功能不齐全。据统计,我国农副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直接损失率高达25%―30%,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农副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直接损失率一般不超过2%。
2.小规模而且分散的农产品生产方式,经济实力较弱,农产品供应者在与批发商议价过程中处于绝对的劣势,同时小规模、分散式供应,使得运输、储存达不到规模效应,成本升高。
3.农户分散供应,难以实行品牌化,难以提高包装档次,难以进行产品的深加工,产品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农产品利润低、附加值低。
(二)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农户的分散种植,批发市场流通环节过多、流通主体混杂,无法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品流通和产品质量追溯性难度大。
(三)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信息不畅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农产品供应链以批发市场为界分为两部分,形成从农户到批发市场的“生产一流通”环节;从批发市场到消费者的“流通一消费”环节。原则上,批发市场应该成为这两个环节信息的交汇点,应该成为两个市场的调节者,但是实际上,批发市场上实行的是以当日现货交易机制,这决定了批发市场只能成为以上两个环节的竞争点,不可能产生两个环节的合作与协调作用。批发市场的实际操作阻断了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流,即阻断了从消费者到供应商的需求信息流和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供给信息流。这种阻断必然带来农产品的生产、供应、价格的无序和混乱。这种无序,最大的损害方就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即农户。
三、供销合作社成为农产品供应链核心的必要性和优势
中国目前的农产品流通领域,虽然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市场行为能力基本比较独立,但是这两者都无法发挥核心成员的作用。在农业供应链中还有一些成员就是广大分散的农业生产者,他们是供应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决定了产品的最终数量和质量。但是对于单个小农来说,其力量微弱,在整个供应链中没有丝毫的发言权,其行为也是盲目的。要克服这些弊端,就要将这些分散的农户组织联合起来。然而,中国目前还缺乏这样的农民组织。农民很难形成自己的联合组织。
供销合作社作为我国最大的以“三农”为服务对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挥核心作用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中国供销合作社是以农民为主体组织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由基层供销合作社(2.6万个),县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2365个),地市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337个),省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31个)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组成。有社员1.8亿户,职工430万,经营网点50多万个。
与其他市场主体相比,供销合作社有其特有的优势,使其成为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主体,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一)深厚的农村基础,农户接受程度高
供销合作社由于长期为三农服务,与农民形成了非同一般的关系,对于农村市场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渗透性。供销合作社是农民社员的合作经济组织,在地理上、心理上、利益上最接近农民。因此,由供销合作社牵头构建农产品供应链,就极易为农户接受。
(二)众多的网点分布,适应农村地理分散特点
供销社的网点遍布农村各个角落,这正适应农业生产分散性和农民居住分散的特点。供销合作社拥有遍布全国农村的市场网络,有一套现成的人员、机构、固定资产或设施,积累了丰富的从事农村商品流通的经验。这些都为供销合作社组织农户形成强有力的农产品供应链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三)新网工程,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初步形成畅通的农村物流平台
供销社系统开展的新网工程、农副产品购销、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烟花爆竹等连锁经营服务网络;本身拥有的城市连锁超市系统(如安徽供销社的永达连锁超市)初步形成完善的统一的物流配送系统,这一系统为农产品供应链奠定了物流基础。
四、以供销合作社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供销合作社参与农产品的供应链并成为其核心,其基本原理就是将农户组织起来,以供销社平台代替产地批发商和部分销地批发商的功能,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组织“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体系、建立和强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打造农产品服务信息网络、整合农产品连锁销售网络、重塑农产品物流系统,打造以供销合作社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链,其结构如图2所示。
第一,以“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形式,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根据各地农业优势状况,通过供销社参股、牵头,并且提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形成专业合作社,建设优质农副产品商品基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
第二,利用在资金、管理、政策上的优势,有选择地形成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和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产供销一条龙网络。通过农产品的深加工,一方面解决了基础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供销社可以采取自建、合资、合作、扶持等不同形式加快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建设。
第三,充分发挥供销社现有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烟花爆竹等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功能。这些连锁经营网络不但成为面向农村市场的销售渠道,也成为农产品的收购渠道,逐步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一体化的双向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图3是以农资销售与农产品收购为例的一体化流通体系模型。
第四,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强和完善供销社系统的为农服务信息网络建设。以供销合作社为信息平台的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由门户网站、订单管理子系统、运输管理子系统、仓储管理子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接口系统组成。门户网站是提供综合信息的平台,同时也是电子商务发生的场所,它的建设运营由供销合作社来承担,在服务农业生产者的同时适当赢利。以供销合作社为信息平台的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如图4所示。
第五,城市供销合作社要充分发挥置身中心城市,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集散规模大等优势,整合城市大型百货商场、综合超市、仓储超市、大卖场等网络资源,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在更高层次上开展为农服务,要扩大农产品经营,为农产品进城创造便利通道。要把干家万户的农民生产与千家万户的城市居民消费联系起来,为农产品建立稳定的销售市场,促进生产与消费的有机统一。
第六,综合利用供销社现有的针对农村市场的配送物流系统,使之也成为农产品的配送物流系统,同时还可以第三方物流公司作补充,建立农产品综合物流中心,采用先进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资源的整合与建设,运用供应链管理模式,加快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周转,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七,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协调包括外部协调和内部协调两方面。内部协调主要包括协调规范农产品供应链成员的行为,包括农民、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各种层次的经销商之间的利益关系,外部协调主要是协调供应链和其他生产经营组织与消费者以及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行业协会、政府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梁连玉.基于供应链整合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0(8).
2.赵洁,冯华.供应链管理下的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探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8).
3.孙黎宏.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经营模式研究[J].合肥学统学报,2009(4).
4.韦道菊,李传荣.浅谈供销社与农产供应链的构建[J].中国储运,2008(4).
2月4日,农业部在京召开全国春管春耕暨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视频会议,安排部署春管春耕及种植结构调整工作。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对会议提出要求,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出席会议并讲话。
韩长赋指出,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误农时抓好春耕生产,对于夺取今年粮食和农业丰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至关重要。各级农业部门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中央的部署,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环环紧扣抓落实。要突出抓好春季田管,搞好春耕涓,努力夺取夏粮丰收。要持续推进种植结构调整,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会议强调,春管春播农时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地要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春耕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和绿色发展的导向,以担当的勇气、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作风,全力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坚决打好今年农业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的第一仗。要统筹兼顾、及早安排,关注农民需求,加强指导服务,有力有序推进春耕生产顺利开展。切实抓好春季麦田管理,运用信息手段,搞好动员发动;强化分类指导,推进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发挥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提高病虫防控等措施到位;加强部门协同,防范倒春寒和干旱。切实抓好春耕备播,强化政策引导,稳定播种面积;发挥农机作用,提高播种质量;加强农资供应监管,维护农民利益;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会议要求,要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扎实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着力在“调”字上下功夫,压减玉米面积,今年力争调减籽粒玉米面积1000万亩,改种大豆、杂粮、青贮玉米等作物。着力在“提”字上下功夫,优化品种结构,增加适销有效供给,拓展特色高效供给。着力在“联”字上下功夫,推进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实现提档升级。着力在“拓”字上下功夫,推行稻田综合种养,推广间套复种高效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主持会议。黑龙江、河南、湖北、陕西4省农业部门负责作了典型发言。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农产品;销售模式
在我国一些农业大省的特色产品销售过程中,由于产品本身的优良特性,使得实际的销售量收入相当可观。不同农产品的来源产地不同,在成本投资及保养措施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农业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农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主要包括:销售路径的繁琐;销售方式的单一;运输过程的困难;产品信息流通效率的偏低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造成了农产品整体的销售工作无法持续地进行,对相关的投资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互联网的迅速崛起,间接地为农产品的销售工作提供了更多可靠的思路。其中,网络营销模式的出现,使得相关的企业在农产品销售的过程中拥有更多选择。
一、网络营销的相关概念综述
网络营销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销售模式。它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将产品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发送到网络平台上,吸引消费者购买的过程。网络营销相对与传统的销售模式具有很多的优势,主要表现为:(1)信息传播速度快,产品信息资源丰富;(2)销售成本降低,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开支:(3)扩大的产品的经营范围,有利于形成品牌效应;(4)利用计算机的技术优势,丰富了销售手段;(5)减少了人员配置,提高了销售过程中整体的工作效率。
二、利用网络营销促进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对于网络营销信息量掌握太少
网络技术的推广,主要针对的消费群体是知识量掌握相对较多的网名。作为农产品销售的相关人员,由于文化程度的制约,导致其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只能依靠传统的销售模式,自身产品在具体的推广过程中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农民来说,网络营销类似于一种想象中的概念。其中涉及到的最基本的网络知识甚至是技术操作,他们都无法理解。这种客观的现状使得农产品销售的整体工作效率普遍偏低,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最终目标。因此,对于一些从事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农民,对其开展基本的计算机知识普及培训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二)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
计算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刺激了各行业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但是,农村的网络建设步伐依然缓慢,相关的基础设施也没有达到科学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山区,基本无法接触到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这也造成了网络营销对于农村无法实现快速地推广,相关的农产品销售工作也就无法正常地开展。
(三)生产规模化较小
当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利用网络营销手段,可以使产品在一定的时间内快速地占领市场,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但是,当前形势下由于受到国家政策及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过于分散。即使利用网络营销的技术手段推广自己的产品,有时也无法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导致农产品的销售工作停滞不前。
(四)专业人才的匮乏
这主要是针对农产品销售的相关工作者整体的工作能力。针对网络营销的实际工作,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做好专业网站的建设工作,能够利用技术手段对农产品相关的信息进行一定地丰富和优化,进而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但是,农村整体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相关的销售人员也不具备专业的网站建设管理能力,导致网络营销无法进行有效地推广。
三、解决网络营销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一)加快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营销主要依靠的是计算机强大的技术优势。因此,对于农产品进行推广和销售的相关工作,要做好网络营销,就必须加快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针对农村实际的地理环境和整体的发展水平,做出一定的网络规划设计方案,从而使更多的农民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快速地销售自己的产品。
(二)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提高网络管理的综合水平,丰富农产品的相关信息,是做好网络营销工作的关键所在。农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相关的农产品种植销售人员,对于网络营销手段认识的不足,导致自身农产品销售始终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必须对相关的农产品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的网络知识的宣传和专业技术的培训,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产品销售不利的局面。
(三)建立先进的农产品示范基地
为了使更多的农产品能够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就应该通过相关部门与农产品销售人员的共同合作,建立先进的农产品示范基地,扩大农产品的影响范围。建立农产品示范基地是目前国际社会普遍采用的方式,这对农产品销售工作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四)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农产品销售常见的问题就是保质期过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及时地将产品运送出去,很容易造成成本费用的加大。因此,在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周边区域,及时地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物流配送体系,对于农产品的销售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这也会直接加大网络营销的应用范围。
四、结束语
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销售方式,对于农产品的推广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网络营销在农产品销售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利的影响。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农产品整体的销售工作无法取得实际的效果。因此,解决好网络营销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对于农产品销售相关的企业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燕.以网络营销促进农产品销售的难题探析[J].农业经济,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