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区环境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历史并不长,但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人们对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化,作为协调人类环境和发展的环境规划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接受。6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先后在环境规划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建立环境规划委员会,指定并实施全国的、州的、城市的和工业区的环境规划。
我国也于70年代末开始制定和实施环境规划,并开始进行环境规划理论方法的研究。经过众多环境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已形成了初具规划的环境规划体系。然而,我国目前的环境规划体中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严重影响了环保工作的进程,同时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目前环境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我国的环境规划应该朝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建立新的环境规划体系
规划体系用以概括规划工作内部各技术层次的递进关系。我国当前的环境规划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环境规划法规体系、环境规划行政体系和环境规划技术体系。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规划理论方法研究渐渐跟不上步伐,当前的环境规划体系已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暴露出种种弊端,比如法制不够健全、政府职能不够完善、心态未能摆正、环境规划质量不高以及环境规划与管理脱节等等。因此对旧的环境规划体系进行改革,建立新的科学的环境规划体系必然是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环境规划体系应包括环境规划体系、环境规划行政体系和环境规划运作体系,其中环境规划运作体系包括环境规划技术体系、环境规划管理体系、环境规划理论体系和环境规划教育体系。新的环境规划技术体系应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战略性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规划实施方案。对于省级以上的环境规划要以总体规划为主,只作战略性的指导,给地方环境规划留以足够的灵活性;而对于区县级以下的环境规划,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尽可能详细地编制,并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同时要加强大区(如经济区)、流域、乡镇、小区(控制单元)及企业的环境规划编制工作。
2、加强环境规划理论研究
环境规划理论研究比较枯燥,因此对其研究相对较少,在我国更是如此。我国目前的环境规划编制模式基本上都是延用以前的模式,对一些新出现的环境问题考虑不够,例如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城乡结合部的规划、近岸海域的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中所用的方法也都比较落后,对规划中所包含的大量不确定因素未能进行系统分析,而许多较先进的规划方法却未能得以推广。总之,我国的环境规划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规划的实践,是目前环境规划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急待加强。
3、加强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结合
加强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结合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加强环境规划的管理和实施;二是加强环境规划工作与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的结合。
3.1、加强环境规划的管理和实施
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担负着从战略上、整体上和统筹规划上来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任务。但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依靠环境规划管理,依靠环境规划的具体实施。实施规划,让规划在社会生活中变成现实是规划工作的真正重点。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环境规划理论方法的研究,尤其是规划实施方面的理论研究,从理论方法、原则、工作程序及支撑手段等方面建立一套动态的环境规划管理体系,以适应环境规划不断更新调整修订的要求。
3.2、加强环境规划工作与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的结合
环境规划工作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我们要先弄清规划与规划工作的区别。规划是预测和决策的产物,而规划工作则包括准备工作、审批工作、执行和检查以及规划的评价调整等,它是预测、决策、管理、控制的综合体,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环境规划的管理和实施。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在环境规划工作中应追求资源、环境和经济的有效结合,而ISO14000的基本思想,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和资源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环境规划工作与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尤其是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的结合就显得很有必要,这也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目前环境规划工作的需要,相信这将为我国今后的环境规划管理工作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4、完善环境规划法制建设
国家法律及各项相关法规、制度、条例、标准等是制定实施环境规划的依据。但我国在环境规划的法制化方面做的还很不够,具体的《环境规划法》尚未出台,国家一级的环境规划法规体系刚成雏形,地方性的环境规划法制建设也还未全面开展,因此在环境规划的编制实施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依据和约束。未来的社会是法制社会,一切都要以法律为准绳。我们应将环境规划真正纳入法制化轨道,并使其运作规范化、程序化。环境规划的法制建设不仅要对环境规划从编制的实施的各个环节中规划管理部门及相关行政机构的职权内容和范围进行设定,还要制定各个环节中所必须遵守的程序规定。为此,我们应尽快出台《环境规划法》,同时制定各种地方性法规条例,把规划申请、授权许可、公众参与、规划上诉等各个过程以法律的形式固定化,形成全面的环境规划法规体系,做到依法编制、依法行政。
5、加强环境规划教育
环境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它的影响因素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难以预测的变化,不可能完全彻底地实现目标,因此目前有些领导把环境规划看的一文不值,认为是搞形式主义。也有一部分领导过分看重环境规划,希望把它编成具体操作手册,对其横加干预。环境规划毕竟是一种不确定性很强的宏观规划,追求的是规划的整体性、综合性和长远性,不可能编的过分详细。因此这两种心态都是不可取的。此外,目前我国部分规划人员也存在"思想错位",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过分注重规划的编制技术,而对规划的实施考虑不够,从而使得本应是政府行为的环境规划变成了编制人员技术行为,增加了规划实施的难度。
为使政府部门及规划人员对环境规划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为了促进环境规划理论方法的研究,我们应加强环境规划教育。对于一个完善的环境规划体系,环境规划理论研究和环境规划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系统的、完善的环境规划教育体系将有助于环境规划学科的健康发展。未来的环境规划教育体系应包括环境规划普及教育、规划专业高等教育、规划职业准入制度和规划师职业联盟组织,如学会、协会等。在环境规划教育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应重视规划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武汉新区、现代景观规划、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概况
武汉新区由长江、汉水、京珠高速公路合围而成,规划面积368km2,涵盖武汉市汉阳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及蔡甸区、汉南区的一部分,新区规划人口100万,建设用地约160 km2。新区总体功能定位是以实现武汉三镇均衡发展,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为总体原则,将武汉新区建设成为辐射华中地区乃至全国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生产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和风貌独特的现代化商业新城,成为展现武汉现代制造业及滨江滨湖自然山水特色的窗口。武汉新区发展目标定位:现代新区、人文新区、生态新区。
根据武汉新区总体规划:新区由汉江组团(59 km2)、四新组团(46 km2)与沌口组团(94 km2)三大特色功能组团与两大片区(生态敏感控制片区、重点发展片区)所构成。
2.新区景观要素分析
在武汉新区368km²的规划区域内,有着丰富的环境景观要素。例如:山系、水系、城市景观城镇、田野等众多景观要素。概括起来有这样的要素:自然景观、城市硬质景观、人文景观。
(1)自然景观
武汉新区内的山系、水系等为主要的软质景观载体,主要分布在318国道两侧区域内的星罗棋布的众多湖泊及湿地。
(2)城市硬质景观
武汉新区城市硬质景观分布主要体现在两大区域:汉江组团、沌口组团。城市硬质景观主要包括城市建筑、道路、构筑物等要素形成的视觉景象。构筑武汉新区硬质现状景观的两条主轴是:汉阳大道与318国道。
(3)人文景观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高山流水遇知音”汉阳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现存有许多历史古迹构成众多历史人文景观,主要分布集中在汉阳区旧城内,如龟山、晴川阁、古琴台、归元寺、显正街、西大街、大禹治水神话园以及誉称为“中国角”的南岸嘴等。
3.武汉新区景观规划原则与方法
前面论述了现代景观环境规划内容、景观构成成分以及粗略地分析了新区所具备的多样性的景观要素。强调景观视觉形态首先需要的是鲜明的形象;强调环境生态,首先要有足够的绿地和绿化;强调群体大众的使用,首先要有足够的场地和为大多数人所用的空间设施②。这既可作为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内容,一定程度上也可视为规划设计原则;下面就“武汉新区”具体情况,将其景观规划设计作较针对性的指导原则,进而引伸出方法。
3.1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原则
(1)在总体规划中体现景观原则
在 “武汉新区总体规划”的编制中,特别值得肯定的是明确提出了“两片生态控制区”------这为城市景观的生态性及多样性提供了保障;而其中又以“六湖水系连通”工程为实施重点内容予以支撑。
(2)突出软质景观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
过去景观规划设计中往往只注意硬质景观的建设,而忽视软质景观的营造。在当代的景观环境设计中应特别注重软质景观,生态、生理以及环境维持的综合审美作用。
(3)景观人文化、体现地域特色
对于历史典故、文化内涵、遗迹遗址的景观设计,应改变简单树一个雕塑,修一座建筑等简单化的景观设计手法,而是深入挖掘内涵,让观者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特定的文化场所精神,而这又是最复杂的过程,需要设计者细致深入地去了解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
(4)景观“立体化”原则
包括两方面的含义:①视觉景观立体化。把建筑学中空间原理运用到景观环境规划与设计中,形成景观层次丰富性,空间形式多样性;②景观规划设计思维立体化。
3.2武汉新区景观规划基本方法
(1)城市设计法
把新区的总体规划与景观设计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城市设计的原理方法,即把景观规划设计纳入到城市设计较宏观的范围中去考虑。例如,武汉新的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规划就要考虑到四新组团的整个格局;需要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到宏观去运筹。
(2)环境生态法
首先正确解读该环境下的各种规划图纸、航片、卫星图片等,尊重环境的地表地貌特征,因地制宜地进行景观设计,以体现环境生态性,从而创造宜人的景观环境。
(3)网格控制法
把“武汉新区”置在1:2000地形图上,然后按500m×500 m或1000m×1000m网格放样,以确定重点景观建设区域,研究与其相关周边环境状况。具体来说,就是在区域或更小范围内针对那些具有独特风貌的建筑或景观予以的一种保护性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4.武汉新区人居环境景观规划设想与建议
4.1景观规划布局
从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状况以及“新区总规”的整体思路来综合分析,笔者认为武汉新区景观规划可总的概括为:“两江两轴、三心、四片、六湖”这样一个总体景观结构与布局。
(1)两江两轴
“两江”系指长江、汉江。从景观规划角度看均系滨水及河道景观,现在已开始了“江汉两岸的概念性规划”工作。“两轴”系为汉阳大道与318国道武汉新区段应按区段作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可构成“武汉新区”的两条重要的景观视觉走廊。
(2)三心
所谓“三心”,按美国著名学者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三心”应为武汉新区的三处重要的城市节点,也是重要的商业服务中心。依据现状,汉阳钟家村、王家湾这两处区域已成为城市副中心。另外一处则是在沌口组团内的“万达-湘隆中心”。
(3)四片
汉江组团、四新组团、沌口组团、生态组团均可形成各自不同的景观区域,获取不同的心理体验。汉江组团景观规划重点在于旧城人文景观修复与创造上。
(4)六湖
武汉新区内墨水湖、龙阳湖、三角湖、后官湖、北太子湖、南太子湖等湖泊水系的相互联通,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网络,同时形成具有水乡特点的景观环境。
4.2对新区景观规划的几点建议
(1)关于“四新组团”规划
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该组团为新建区。主要培育新的城市功能,为“武汉新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是武汉新区新形象、新特色、新功能的集中展示区……”。问题在于“五纵五横”的道路骨架网中“四新板块”的二环路、三环路、芳草路、梅子路以及四新大道等如何组织。
建议1:可否将其设计为江南水乡式的城市道路呢,如苏州等。
(2)住宅区开发与景观资源共享
目前的情形是:开发商将有景观价值的地块批租到手后,着力进行开发,从而形成“条块分割”,景观被垄断的局面,损害了景观资源公共性原则。
建议2:可否将城市道路(局部)规划到“蓝线”边缘;若有一定困难,将沿湖临街建筑开口,满足一定的岸线开敞率。
(3)景观工程细致化
目前无论是道路景观、滨湖(湖畔)景观,还是植被景观等均存在着粗放、单一的缺陷。例如,开发区内几乎看不到高大乔木树冠的行道树;湖边岸线多未经整治。
建议3:将比较重要的、具有一定游览观赏价值的湖进行景观化处理,尤以三角湖为实施重点。
(4)住宅区景观化与法定图则
结合目前“武汉市883”计划,在武汉新区范围内将各个小区进行景观化处理,与不同“社区文化”结合形成“一区一景”。
建议4:将新区景观规划纳入到控制性详规或城市设计导则等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的文件中,最终形成法定图则形式。
江大机建学院资助科研项目(项目编号:机建JZ005「2013)
参考文献:
[1]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齐康. 现代环境规划与设计.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我国大多数城市进行快速城化进程中,城市发展的决策者们往往急功近利,为追求短期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对城市边缘区空间进行长远规划、合理利用,进而使得自然景观破碎、生态环境恶化等现象普遍存在于城市边缘区内,伴随着城区的无度开发,富有地域特色的城乡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失、乡村人口的区域文化身份丧失、重要的生态敏感区逐渐消失、城市与自然间的生态失衡,这些都对城市边缘区和谐、稳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城市边缘区的概念的界定与特征
所谓的城市边缘区的定义很多,各个国家的学者都有不同的提法,英国某学者将边缘区定义为:“位于连片的建成区与城市郊区内,在城乡间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统计学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特征的纯农业腹地的土地利用转变地区。”德国地理学家赫伯特・路易斯认为:“城市边缘区是一个连续封闭的,围绕内城并与其吻合的环状地带。”从规划学的角度来理解边缘区,是指城市中心以外的、具有融合相邻异质空间特点而又不失其个性的特殊区域。城市边缘区所指的对象为城市空间结构中,城市建成区的外延部分。中国对城边缘区方面的研宄起步较晚。目前得到国内普遍认可的是顾朝林的定义:“位于城市建成区的,从社区类型看,它是从城市到乡村的过渡地带;从经济类型看,这一地域自然成为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渐变地带。”对于边缘区的命名有诸多种:“城乡混合区”、“城乡结合部”、“城乡交错带”等等。各国学者们从不同方面对城乡边缘区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和划分,但由于城市边缘区的问题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共识和标准。本文所涉及的城边缘区为: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独立的地域单元,是城市建成区延伸至周边广大农业用地融合渐变的区域。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向周边区域扩散的产物,具有一定的过渡性。在人口方面,城乡人口混杂居住、城乡社区混合交融;经济上,原有农村经济的基础叠加了城市经济要素,使得产业结构复杂化、多样化;社会文化层面,城市文化不断向边缘区渗透,出现了二元并列的城乡文化。
城市边缘区生态规划
城市的蔓延和分散必须被制止和纠正,对宝贵残余自然地或农业用地有度开发,同时应探索和最大限度地挖掘更新再开发的潜力,对于废弃或衰竭的城镇、郊区和乡村土地采取复垦、重新规划、再利用和重建等一系列手段,创建出一个处于全面保护山坡、水系、海岸、沙漠、森林及农田的巨大地貌屏障之中的全新景观。简而言之,全面长远的生态区域规划势在必行。
在对城市边缘区的生态规划和再规划中,要原封不动地保护一些重要的自然区域,它们对保持流域和保持水位、保护森林和矿藏、防止侵蚀,稳定和改善气候,提供休闲和野生动物庇护地所需的足够面积,及保护有特殊风景和生态价值的场地都很必要。这类土地最好由政府或地方机关或保护组织购得并加以管理。对国家资源规划权威机构而言,要确保对城市边缘区的景观进行合理开发,探求对重要的土地、水域和自然资源大尺度上的最佳用途,不断重新评估其总体规划和景观设计方案并使其保持弹性,要刻意敏锐地朝新的自然秩序系统继续演进,这种秩序是一种人与人、人与活生生的景观之间关系的改善。
城市边缘区环境景观设计
对于城市边缘区的景观设计来说,以现场自然资源为基础,以文化风俗为外延,挖掘场地内的肌理化的固有特征,进行物质与非物质形态的改造与再设计是其根本的原则。
城市边缘区环境景观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使美学价值、生态价值、社会及经济价值在场地内得到最大化的展现。在城市边缘区构建生态缓冲区的同时植入过程性景观,结合城市边缘区内的湿地、森林等自然环境,满足城边缘区对城市的生态保障功能;结合农田、果园、林地、郊野公园等满足其兼具补给的观光功能;结合铁路、林园路、水体等生态廊道,满足城市交通服务以及自然物能流通的功能,最终使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同时,城区增加现有的居住密度,减少每户住宅的占地面积,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边缘区的栖息地连接,合理开发边缘区的旅游资源,规划文娱走廊延伸至城市边缘区内部,形成了城市与自然健康连接的绿色空间网络。
城市边缘区空间的景观塑造,在植物的选择方面,以当地乡土植物为主,可以减少农药的化肥的使用,通过对基地及其周围环境中植被状况和自然史的调查研究,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并反映当地的景观特色。在材料的运用上,选取符合当地特色的砖、石、瓦、木材等,或是一些废弃材料的再利用,结合传统的工艺做法,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景观设计。
结语
道路规划是现在社会交通系统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对公路路线的设计,并且能够按照设计的思路设计出适合设计对象的道路建设方案,能够适应周围的环境、人和物的最佳的道路,使得道路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并且能够具有发展性。喝酒时所谓的科学和谐的道路规划制度。一个合理的道路规划设计方案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且一定程度的控制着生态环境的污染情况,另外还能够使宏观经济健康的发展下去。对于特殊的项目的道路规划,比如一些企业的厂区道路环境规划就要按照其特有的条件或者环境而特别设计,除了按照普通道路规划按照土地、城市、环境和生态等条件外,最主要的还要与厂区美化、管线的安置、排水等相结合。
二、道路环境的规划与厂区之间的矛盾
道路环境是一个开放性的空间,道路以及道路的旁边空间会有很大的空间和边界,这样会对厂区的工人造成吸引力,吸引他们过来活动,可是厂区内的道路主要用于交通运输的,如果被厂区内的工人占用,就会极大的影响道路作为交通运输的作用,影响效率,那么此道路环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了。所以对道路周边的空间要进行合理设计,尤其是厂区与道路之间的空间要有一定的隔离,这样既能防止了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对厂区内的工人造成的伤害,又能防止厂区工人到道路与厂区的隔离空间去活动,影响机动车在道路上的行驶,并且也同样阻止了机动车的行驶占用了旁边附近工厂工人的活动空间。对于建造在工人活动区域的道路,在道路的周边的空间应该适当的道路的路边空间建设工人活动的空间,但是一定要保证道路能够正常行使交通的功能,保证道路不被破坏,这样形成一个空间共工厂工人使用。
三、厂区道路环境的综合规划设计思路
1.综合规划设计的总思路。
(1)首先必须对厂区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确定厂区需要建设道路环境的风格,明确厂区的规模,比如,明确是在旧的道路基础上进行规划还是在新的地址创新,能够突出企业的形象和品牌意识,规划的设计思路能否满足该厂区的客户的审美需求等等。
(2)对该企业厂区的办公条件,场地设置,生产的流程还有生产的环境要求以及生产的流程及需要和安全,另外还要考虑到没美学的要求,对整个厂区的总体空间和建筑物的了解和把握,按照厂区的需要,对道路环境进行合理的布局设置。
(3)对于厂区中的各种管线应该特别注意,因为这涉及到整个厂区的生活生产活动以及厂区中工人的日常生活,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道路的设计规划上,要特别注意依靠道路的建设来对每一个管线道路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局,为以后的管理和维护创造良好的条件。
2.对厂区道路环境的规划的专项设计思路。
对厂区的道路环境的专项规划应该按照总体设计的思路进行:
(1)对于厂区建筑物的考虑。厂区的建筑物大部分都是工厂内的生产环境,在生产流程允许的范围内,以及考虑到建筑物的布局、空地的面积、运输所用的设备等等对厂区的道路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厂区内的道路能够满足生产过程便捷、成本节约的效力。
(2)对道路网的布局规划。道路网是在生产状况以及运输的状况下规划的,只有明确了生产的状况和运输的状况才能设计合理的道路网布局。
关键词:居住区环境 以人为本 健康住区
中国分类号:TU9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3)03-0001-02
Abstract: High quality residential greening environment, for the northern city of residential area, seems to be a luxury. Today, in the urbanization of kuitun city also ushered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a large number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jects in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land area of only 58.35 square kilometers, raging in our little city but in shihezi city developer, there is no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 first. Residential area as the main place of living and rest, the greening environment quality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life of resident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hihezi city residents born after, need to start from th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esidential area greening environment.
Keywords: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people-oriented health residential house
1、奎屯市居住区绿化环境规划的现状问题
1.1先建筑设计后绿化设计
在城市工作、生活压力日益剧增的今天,人们由于超负荷的运转在心理和身体上都有亚健康的现象,而居住区作为居民休息和生活的场所,住区环境的治疗作用是相当重要的。目前,居住小区规划的大多数是以建筑设计为主。在行业里,有一种设计院承接建筑设计赠送景观规划设计的说法,即开发商仅仅注重建筑规模、地块容积率的最大最优化,而不管建出来的小区是否环境优美、适宜居住,也就是说在确定小区内楼盘位置时从来没有考虑过景观环境,这种做法给后面的绿化设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小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开发建设意识远远赶不上发达的大城市,大城市的房地开发,大多注重“卖环境”,即房价飙升的最大原因是抓住了环境这一卖点。
1.2居住区绿化建设不足,影响了居住区绿化美化
居住区的绿化建设是对住区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是对城市绿化的补充和完善。一个优美、良好、 舒适、活泼、丰富多彩的绿化环境,有利于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有利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利于满足居民的精神感受。
奎屯市住宅小区,绿地建设不受重视,部分住区绿地率不达标;也有一些住区草地多,树木少,以草地为主的绿化,既增大了日后养护管理的资金、人力、物力和难度,更降低了树木可以作为绿色屏障、减少环境污染和嘈声、改变小区小气候、改善环境质量的生态功能。还有住区植物种类简单,绿化与周边环境分离,缺乏地域文化特征的问题;另有不少居住区的绿化建设与管理是分离的,因此,许多小区仅仅注重绿化在规划和建设阶段的效果,较少顾及日后如何养护管理的问题,不考虑管理方面的具体表现,而这些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降低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居住区绿化的配套设施也是十分重要的,但许多住区都忽视配套设施的建设,影响人们的居住环境和质量。
1.3寥寥可数的愿以环境盈利的开发楼盘,其设计师大多也成了开发商的工具,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也随着开发商的意志来做设计
设计师都经历过面对发展商不合理要求时的无奈局面。比如,在不大的空间内却要求体现西方现代园林的大气和简洁,还要摆放艺术品,以体现心灵和智慧。而在另一个项目中,大空间内现代的螺旋地形、倒影池,却要被全部拆掉,因为风水先生认为螺旋地形像坟包,而倒影池也因从未盛载过水,不曾体现过其应有的美丽。
设计师似乎黔驴技穷,面对越来越难以应付的、刁钻的甲方,似乎只有挂上境外公司的牌子,才可以说服别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所有的甲方,短短几年间速成为景观“专家”,已经见怪不怪很难接受他们认为没有创意、平庸的设计。更多的时候设计师被甲方所左右,成为别人的绘图工具,其中的无奈难于言表。
1.4施工队伍的良莠不齐影响了设计的最终表达。
园林施工队中,土建改做园林的较多,甚至其他非专业施工队也承接园林工程,因此施工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了景观设计的意图难以在施工中实现再创作。尤其假山、溪流的施工,非专业的施工队不但浪费材料,也作不出真正的艺术品。植物种植更是要靠专业的素质、施工的规范,才能做出好的作品[1]。
2、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变化
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这使得身在其中的居民的居住行为和居住心理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作为一名从事规划设计的人员,必须了解这些变化,准确把握居民需求和市场动向,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居住社区。
2.1居民需求层次的上升
居民的需求由低层次达到了更高的层次,即居民的需求由简单的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不断发展,随着人们文化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需求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以前的温饱需求已经转变成居民对舒适空间、方便交通、健身娱乐等的需求,人们不再满足于居住区房前屋后的几棵树、一片草,而是要求有上档次的绿化景观和休闲空间。因此,在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居民的精神层次的需求。
2.2居民活动行为的转变
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其工作和生活都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居民的上下班、接送孩子、购物买菜、逛街娱乐等的出行方式,以前多以自行车、公交车为主,现在居民收入增加了,私家车的保有量日益增大,规划师在规划时就需要考虑居民停车设施的合理性。还有居住区的选址、布局形式等等都要发生转变,如为了居民购物、娱乐、孩子就学方便,居住区要在便利的商业设施服务半径之内以及学区覆盖范围之内,其次居住区配套公建也需要完善,并达到较高的服务水平。
2.3房产商开发经营理念的转变
与传统相比,过去大多数开发商委托设计单位做设计,单纯地追求最大的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而省去绿化美化、环境景观营造的成本,为的就是利益的最大化。虽然现在开发商仍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但是其营销的理念也是与时俱进的,开发商懂得消费者的需求,也会投其所好来开发居住区,各地不断出现的打景观主题、文化主题、智能化主题等等的楼盘就是见证。如此,既满足了居民物质享受的需求,开发商也能实现更大的利益。
2.4规划管理部门的变化
规划管理部门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吸收先进的规划理念,正确看待并肯定先进的规划成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在土地开发利益有居民利益中间找到最好的平衡点,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引导城市居住区建设与改造的良性循环,为建设有特色、有品质的居住区把好关,为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做出应有的贡献。
3、居住区绿化的重要作用
绿化可以起到降低气温、调节湿度、遮阳防晒、防风抗风、屏蔽噪音和有害射线、滞尘防污染、净化空气、提高大气含氧量的作用,从而改善和提高小区生态环境质量。
绿化能很好地分隔空间的作用,使空间“隔而不断”,既满足了居民私密性的要求,又满足了其开敞公共空间的要求。合理配置植物,营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可以令居民身心愉悦,享受自然的美。小区绿地是小区居民休闲游憩、锻炼身体、交际聊天的良好场所,绿地内设置儿童游戏场地和设施,如沙坑、滑梯、翘翘板、攀登架、转椅等,可以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4、现代居住区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4.1功能与形式统一设计必须首先满足其基本的使用功能,必须做到与当地的气候特点、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对辅助设施的使用要求不同来进行。园林小品、园路及其材质的选用、植物的选用和配置比例等,都要达到最理想的状态。比如奎屯市,属于北方城市,夏季炎热、冬季寒冷,且气候较干旱,要因地制宜,做水景面积不宜过大、种植物需要落叶长绿搭配、做铺砖要考虑到防滑等等,功能与美观要统一。
4.2设计需经济实用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土方工程。小品和建筑应把握需求量和尺寸,植物选择方面做到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根据建筑施工时造成的土壤变化搭配树种这样也给后面的物业管理上减轻了负担。
4.3美化环境园林绿地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艺术的设计,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有平面构图,也有立体构图,同时又是把植物、建筑、小品等综合在一起的造景艺术。绿化要有统一的形式,在统一的形式中再求得各个部分的变化。要充分利用对比与调和、韵律节奏、主从搭配等设计手法进行规划设计。
4.4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居住区绿化设计是以满足居民生活、为生活在喧闹都市的人们营造接近自然、生态良好的温馨家园为宗旨,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2]。
4.5居住区绿地规划应做到以人为本小区绿地最贴近居民生活,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场所设置、小品安放与建筑构图的均衡,以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更要考虑居民生活对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花木搭配应简洁明快,树种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并区分不同的地域,因地制宜[3]。营造出有益于人身心健康的居住环境。
4.6合理有效的组织空间
居住区同时为居住区内个各个年龄段的人所服务,虽然空间之间是相互渗透的,不过如果没有界定也很难做到分离,在居住区中活动最多的主要群体是老人和儿童,而他们所需求的环境空间,是悠闲静谧的空间,但是如果在小的居住区当中会比较难出力,需要人阻挡和隔离,现在常用的做法有水、景墙、绿篱、廊架和树木的等。在处理手法上要注意形态不能过于呆板,应集园林艺术、文化艺术、美术艺术、书法艺术为一体,做到园中有园。
4.7利用自然景观,凸显自然与生态的和谐
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的东西更容易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和谐与美好的感觉,因此居住区的绿化设计尽可能地将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有效的利用,组织到居住区的绿地当中去[4]。应避免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美感而对原有的自然环境破坏,使住户闻不到自然的气息和泥土的芳香,不论是新建的居住区还是改造的旧住区,总会有一些现存的植物存在,特别是一些大树要尽量将它们组织到居住区的绿地系统中,通过植物自然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样就不必等新栽的植物缓慢生长,就会有较好的绿化环境,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并且不会给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带来负担。
4.8营造安全、舒适的人居环境
居住区的公共环境需要有不同性质的空间和设施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由此带来的公共环境使用上的安全性和适用性问题是本文关注和分析的重点。规划师应将更多的关怀融入设计之中,从居住区道路交通、特殊人群活动场地、公共建筑和消极空间的安全性方面,创造安全、舒适、实用的人性化居住区公共环境[5]。
结束语
如何创造人性化的健康住区这一课题被提了出来,简单地说,“健康住区”是一种强调以人为本,讲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三方面和谐统一的住宅小区。它通过以下三个层面的内涵表现出来,即要有足够的建筑面积和社会交往的面积,要有足够的配套设施和视觉环境,还要有满足人的生理要求和心理要求的绿色生态空间。用中国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来概括就是物境、情境、意境。但是在具体操作时从规划到设计、从设计到施工,每一步都对居住区的环境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文英.对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现状的反思.中国园林,2005,(01):65-66
[2]黄伙南.对居住区绿化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建筑知识,2003,(1):5-7.
[3]蔡丽明.对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的几个要素的探讨.建筑知识,2001,(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