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新闻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你们好!
我是山西省晋城市的一名小学生。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一场噩梦般的灾难——8.0级大地震!
5月12日下午的那场难忘的灾难,给你们带来了太多太多的伤痛。在那场瞬间袭来的灾难中,你们失去了美丽的家园,温馨的教室、熟悉的校园、亲人、老师、同学、挚友……或许昨天还与你在操场玩的同学,或许刚刚还给你上课的老师,以后将永远不能再见面!那熟悉的声音、严厉的教诲,今日都将成为心底永久的记忆。那样深切的伤,那样彻底的痛,我们是代替不了你们的,但请你们一定不要忘记:我们虽然互不相识,远隔千里,但我们的心将永远牵挂着你们,永远关注着你们!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因为我们都是坚强不屈,永远不向困难低头的中国人!
我相信你们在困难面前决不会低头的!随后的许多余震中,死亡的人数又在不断地增加,而且灾难久久没有停止!你们有的被大砖块儿压着腿、手、胳膊,有的被埋在土里,有的被重物压着,甚至鲜红的鲜血还一直在不停地流着。但你们没有哭一声!都在顽强地与恶魔抗争着!当时,天气还不好,一直在下着小雨,又给救援工作增加了许多困难!但此时此刻,全世界的人心都是热血沸腾的!
地震使得通往灾区的道路上堆满了石头块儿,所以解放军叔叔只好在直升飞机上用降落伞跳下来救你们,听说你们见救援兵来了,就像见了上帝一样,感动得全部都跪了下来,真的,解放军叔叔确实值得我们敬爱!
在解放军叔叔实施救援工作的同时,我们的操场是欢乐的,是开心的,是欢腾的,而你们的操场,却当成了临时的停尸场,一点活跃的气氛也没有,到处都死气沉沉的,到处都充满了伤心的哭泣……我们在家吃着香喷喷的晚饭,而你们的家都被毁坏了,致使你们无家可归,没有饭吃。我们晚上都睡觉了,你们还在淋着雨不知道该去哪,没有地方睡觉,就算有好心的叔叔阿姨给你们送粮食和水,但是你们还是感觉不到家里的温暖。全中国人都在报纸上,电视上,网络上一直关注着你们的消息,你们有的等了那么长时间才被救出来,有的不幸离开了我们,即便有幸活下来的有的也成了没有父母亲的孤儿。
灾难考验着我们,在灾难面前,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张热情的笑脸,一双援助的手,都能给人带来无尽的关怀与温暖,俗话说:“天地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在听到灾难发生后都非常关心,我们也会帮你们度过难关的,亲爱的同学门!我知道你们失去了家,失去了许多许多。但请你们一定不要伤心不要难过,一定要记住还有许多关心你们的人。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叔叔们会重新为你们建造温暖的房屋,让你们重新走进美丽的教室上课。亲爱的同学们!化悲痛为力量吧!阳光总在风雨后,我相信任何困难都打不倒你们的!你们是坚强的!你们是勇敢的!全世界的人都在携手帮助你们战胜困难度过难关。
我们作为你们最好的伙伴,更不会袖手旁观的,你们看:台湾捐款约4.5 亿人民币,香港捐款约3.1亿,还有全国各地的好心人,给你们捐书、捐笔、捐文具盒等所有你们需要的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
高新第二学校“国学经典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以文明儒雅的书香校园为氛围,以高雅蕴藉的国学课堂为阵地,以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为支撑,全面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截至目前,学校的“国学经典教育”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步形成了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
一、用儒雅、健康、文明的书香氛围感染人
古埃及就流传着一句谚语:“要寻找智慧,就到中国去。”前印度总理尼赫鲁曾对他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你要好好地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叫中国。”听到这样的声音,炎黄子孙们能不为之骄傲和自豪吗?
为了扎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育,2010年元月,校长就向全校师生发出了“与圣贤为友,砥砺品学;与经典同行,奠基人生”的倡议,使之成为全校师生爱经典、学经典、用经典的出发点和总目标。引领师生从思想上树立文化主体意识,从精神上向往中国传统文化精萃、发掘国学经典在现代生活中实际意义,从而调动师生们学习国学经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们通过多种形式诵读和赏析国学经典,丰富文化底蕴,彰显校园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徜徉于国学经典宝库中。诵读古诗文,学做儒雅人。文化浸润了师生心灵,规范了人人言行,彰显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实现以经典滋润心灵,用文化打造名校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同时,学校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宣传。如:以班为单位利用教室的板报、壁报展示国学经典内容、古典诗同,使书香墨韵弥漫在教室:以年级为单位利用走廊墙壁举办年级开展的学习“国学经典”的手抄报、读后感、书法作品等,使文化韵味充溢整个校园;以校园广播为喉舌,每周两次进行国学经典的宣讲,让先贤的声音敲击时代的耳鼓:以班队会为契机,邀请学校内外专家作国学经典解读和指导,让学习经典的热情一再升温。
二、以严谨而高雅蕴藉的课堂为阵地教育人
在懵懵懂懂中我与大连鸿祥共同走过了三年半的时间,回首走过的路,作为一名企业家,自己真的是很惭愧,走了很多弯路。2010年可以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与《弟子规》结缘、与传统文化结缘,让我很幸运的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企业经营的方向。
说实在的,什么是传统文化呢?我琢磨"传"就是传承,"统"就是统一。一个家通过家规、家道的承传,达到统一和谐的目的。其实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企业就一个家,企业文化就是家的文化。企业其实真的就像一个家,老总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员工就跟孩子一样,一个企业老总不仅仅是个管理者、还应该是员工的亲人、员工的老师。正如《三字经》中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如何教?教什么?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学习传统文化之后,慢慢的好像一点点找到了答案,就教我们中华五千年古圣先贤的优秀文化,从自己做起,身教大于言教。
以前没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最让我头痛的问题是员工的频繁流动,员工来了走、走了来就象走马灯似的,员工的不断跳槽、工作的不断交接真的对企业是弊大于利。从去年5月份开始员工每天早晨通过半小时的晨会学习《弟子规》、学习《孝经》,我与员工共同反省对父母孝道的落实。员工通过学习通过反省深深体会到"居有常、业无变".体会到自己工作安定、身心健康能让父母少了多少挂念。从学习传统文化后,每月公司都举办一次《感念师恩——大连鸿祥员工分享会》,记得有一次恰巧是员工的生日,我们请来了员工的母亲,这位80后的年轻男员工第一次给母亲跪拜磕头,感恩母亲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感恩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抚育大,员工集体送了他一个洗脚的木盆,希望他能常常给母亲洗洗脚,大家在泪水中唱起了《感恩一切》的歌曲。自己也通过学习深深体会到孝道对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的重要意义。09年十一的时候我第一次给所有员工的父母写了一封信,并让员工带回去一个红包给父母,我说这是"孝金",希望我们都能感念父母的恩德,过节上班后员工带回来父亲的一封信让我至今难忘,这位长辈希望我能坚持传统文化的学习并带动全公司的员工都能学习落实传统文化。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企业的家文化的起点。从去年下半年到到现在员工通过学习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对人、对事的自私自利的一些看法,很多时候大家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能更全面的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企业的稳定性大大强化了。
以前我头痛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的和谐,员工之间经常为琐事计较,怎么样才能让企业更有凝聚力?我觉得一个家之所以是港湾,是因为永远都有父母无私的爱的海洋让你任意停留。一个企业也是如此,老总要用无私的爱和感恩的心让员工感受到,我从自己做起有两点:第一就是要改掉自己发火的毛病,"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让企业这个磁场充满了爱和感恩;第二就是我拿出对待自己儿子的爱心对待我的员工,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从道理上明白了,最重要的是从心上做,力行真的是很艰难的事情。有时候忍不住还会发火,但会很快回头并给员工道歉。记得我们全体女员工刚学完《女诫》后,女员工开始轮流自己做饭做菜,我也每天中午都上去吃,很多年轻的女员工从没做过家务,但是做起来都很高兴,菜做的不是很好吃大家也都包容着吃了。有一天我做在办公室就琢磨,自己怎么这么差劲,就没想到给员工做点好吃的,教教女员工怎么做饭呢!于是自己那天中午就亲自下厨做了两个菜,员工格外高兴,就像兴奋的孩子似的全都吃光了,紧着说好吃,后来就告诉女员工怎么做饭更有味道、怎么配菜。往年年底我们都是出去吃饭店,今年大家在12月31日那天都聚到一起一同包饺子,我订了个大蛋糕,上面写着"我们是一家人",大家在一起真的就象一家人吃年夜饭那样开心极了。那一刻,我想这不就是企业的凝聚力吗?爱是什么——爱就是用心时时感受别人的需要。
每天晨会我都会与员工一同念感恩词,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恩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感恩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恩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感恩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感恩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见识;感恩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每每念到这些,我都会释然很多,因为现代的人真的很容易抱怨、烦恼,原因不外乎上面几种,当你在面对上面的境界都能心存感恩之心的时候,自己的心态一定就会平和许多。我很感恩投诉我们的会员,因为每一次投诉都让自己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都能够更加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以前我对不学习传统文化的员工会很烦恼,觉得那么好的文化你为什么不学呢?自己生闷气、抱怨,但现在自己则很释然,觉得正是他们的存在让自己看到自己的问题,"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正因为自己做的不好,不是很好的学习的榜样,当然无法感染身边的人提起兴趣,他们就是我身体力行弟子规的推动器。
传统文化的学习最关键的是改变了我对财富的看法,正如《大学》里所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为财土、财有吉凶。记得有位销售经理曾经困惑的对我说:"我不知道您到底希望我们做什么,我们的工作不就是不断提高销售额吗?!"我说其实我们以前对金钱的看法都是不正确的,不能为了赚钱而赚钱,不该赚的钱赚来的是灾祸。其实企业如同一棵大树,树有树根、树枝、树叶,会开花结果,我们希望果实长得繁茂,那么方法不是在果实上下功夫、应该是在树根上下功夫,企业财富大树的树根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这个企业全体员工的德行,懂得做人的道理就懂得做事了道理,就能够将事情处理得有智慧,就懂得如何剪枝修叶,只有这样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这个员工好像恍然大悟似的频频点头,但实际上明白道理是一回事,真正能在生活中去落实,真的是很难。很多时候员工当时很明白,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就将所学的全都抛到脑后了,结果办了糊涂事情,钱是赚了但出问题了会员投诉。脑子里要时时刻刻有这个弦,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人只有天天读圣贤书、天天想圣贤事,才能在做事的时候习惯性的考虑自己做的是否符合圣贤的标准。
一、关于交通法规意识的培养
交通法规意识的培养,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方面,也是交通法规宣传教育的根本目的。
在交通执法过程中,有许多人认为,交通法规知识的缺乏及“交通法盲”,是出现交通违章和交通肇事的主要原因。这种解释,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何谓“交通法盲”?即对交通法规一无所知之谓也。“交通法盲”同交通肇事是什么关系?只要做一点抽样调查就会知道:两者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不知法,不懂法,固然容易造成交通违章及交通肇事,但是,从发生的大量交通事故案例看,因对交通法规的无知而违犯交通规则的实际上很少,就是除驾驶员之外的其他触犯交通法规的人,还是知法(包括知之不多者在内)违法的占多数。
让广大交通参与者知法、懂法是很重要的,在今后普及交通法规常识的宣传教育中,仍然要把它放在重要地位。但笔者认为,交通法制宣传教育最根本的任务,还在于对公民交通法规意识的培养。
所谓交通法规意识,是人们对于各种交通法规的观点、态度的总称。具体地讲就是人们对现行交通法规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法律要求),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法律感),对交通法规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法规知识),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交通法规意识是整个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它同人们的道德、政治等观念紧密相联。
交通法规意识的结构,可概括为三个层次:一、交通法规知识(认识功能);二、对交通法规的态度(评价功能);三、守法的行为素养(调节功能)。
以上三个层次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是:
1、交通法规知识的多少是人们对交通法规的态度和守法素养的认识基础。
2、仅仅具有交通法规知识,并不能保证人们不去违犯交通规则。如果不尊重法规,法规知识本身是不能防止违犯法规行为的。
3、虽然调节功能来源于个人对交通法规的态度和评价,但是,它又是相对独立的层次。调节功能实质上是一种对利益诱惑的抗御能力和对行为的自控能力,它表现在当个人意愿和需求与道德、法规产生矛盾时,能自觉地遵守道德、法规,以顽强的意志品质抑制个人各种错误的意念。调节功能的完善,表明个体社会化的成熟程度,它是防止各类交通违章和交通事故最重要的关口。当调节功能不够完善时,个体虽有较好的守法素养,也会受社会群体不守法的影响而不守法。例如个体不因无交警在场而闯红灯,但因见其他群体闯红灯,便也跟着闯红灯。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宣传交通法规知识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如果说交通法规宣传教育的任务是使人们知法、守法,那么,就应当着眼于交通法规观念、法规意识的培养上,而不仅仅是让他们知道一些交通法规条文。
(二)对车管干部、机动车驾驶员和广大的交通参与者,在掌握交通法规知识上应有不同的要求,对前者应帮助他们多掌握有关的法规知识,对后者应着重使他们掌握与道德原则相关法规,重点解决正确交通规范的树立和坚定的交通行为素养的培养问题。
(三)交通法规宣传教育不应孤立地进行。应当结合“普法”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政治教育来进行,从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建设精神文明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高度,来认识交通法规教育的意义,把它看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交通法规宣传教育中的“刺激”
心理学需要研究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借助语言传达思想的过程,研究言语(包括口头和书面言语)如何被感知和被理解以及它对人们活动的影响。因此,在交通法规宣传教育中,应根据不同的宣传对象,充分运用交通案例来说明法规条款的意义,以调动情感产生较强的刺激,使受教育者在脑子里引起震动。
要取得这一效果,就得摸清各类交通参与者存在的与交通法规相违背的主要思想动机。比如带有事故倾向性的驾驶员,在性情上必然存在某些偏差或缺陷,或表现出侥幸心理,利己动机,或缺乏职业道德,或急功近利等等。这种人对交通法规是置之不理、明知故犯,对这类人采用一般的交通法规教育很难产生其思想感官刺激,因而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向一般交通参与者讲解的车祸概率问题。车祸发生的概率若按总人口数计算确实很小,但它的发生概率并不像去参加摸奖,百分之一的奖率就有百分之一的机会,并无其他外在条件;而车祸的发生则与之不同,只要你在繁忙的十字路口或公路上行走、驾车、有时略一疏忽,发生事故的可能就会百分之百,你要不信,假若你往急驶而来的汽车迎面走过去,在十字路口闯红灯,看看是否会发生车祸。另外,有时车祸的发生又并非因自己的疏忽,而是由于其他交通参与者的疏忽,或是遇技术不佳或酒后驾车的驾驶员处置不当等。由于他人的行为并非自己所能掌握,因此在道路上必须时时注意安全。通过这样讲解,结合一些交通案例,在群众思想中引起较强的刺激。
事实说明,典型交通案例是从事实中总结的经验教育,让事实说话,从反面阐述不遵守交通法规的危害性,能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只要注意案例的典型性、代表性、切近性、针对性,就有较强的说服力,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进一步提高交通法规宣传的社会效果
从宣传心理学角度看,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有三点值得注意:
1、宣传的生动性。怎样使“干巴巴”的法规概念、条文通过宣传,讲解变得生动活泼,迅速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关键不在于单纯地列举很多重大的交通事故案例,一味地追求所谓“趣味性”,也不在于经常用考试的办法去推动大家背诵、记忆,而在于紧密联系听众(读者)的交通实践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他们深刻理解一般的交通常识和原则。联系本地区发生的或群众生活中经常碰到的违章占道、违章行走、违章驾车造成的危害,讲解遵章守法的意义所在。生动性还体现在能够具体分析各类违章人员的动机及需要,从而选取不同的“素材”,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
1.1信息技术辅助古代文学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信息技术课堂环境中,古代文学的教学依然维持教师讲课,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由于每一名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都不甚相同,特别是一些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由于接受能力有限,即便是有信息技术辅助,也会使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课堂教学产生心理上的排斥感。教师在进行古代文学内容的教学中,将所有的学生都作为整体的教学目标,按照课堂教学计划循规蹈矩地进行。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体,被按照平均水平教学,很显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而且并没有注重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1.2信息技术喧宾夺主信息多媒体技术辅助古代文学课程在一些学校已经有所运用,但是教学模式上并没有实现创新,而是仅仅作为演示的工具,将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画面展示到多媒体课件中,甚至于将古代文学的教学内容都展示在课件模板上,代替了黑板的板书。也就是说,从目前多媒体辅助古代文学的教学设计来看,往往会出现由于过多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辅助,而导致了课堂教学内容出现了信息技术喧宾夺主的效果。
1.3完全忽视了古代文学的传统教育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得以广泛应用,改善了古代文学的课堂教学环境。但是,如果过多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而忽视了传统教育的价值,就会使学生感觉到课件仅仅是黑板的替代品,而学生依然是以听课和记笔记为主。教师成为了多媒体的操作手,虽然起到了渲染课堂气氛的作用,但是,却没有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古代文学的教学内容当中,造成了课堂效果的负面影响。
1.4教师没有与学生建立起课堂互动教师教学的过程与信息技术传输的过程有相互雷同之处。将知识信息运用多媒体技术传递给学生,学生则会对于知识进行选择性接受。为了能够使学生能够将需要重点掌握的古代文学内容有所关注,教师就需要进行技术性地引导,以避免学生盲目地选择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事实上是形成逻辑思维,并发挥创造能力的过程,如果仅仅是通过课件将课堂内容展示出来,由于信息量大,而学生又没有充分的时间细看和思考,那么,所展示的内容就很难于被学生消化吸收。所以,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性是非常重要的。
2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古代文学教学模式的途径
2.1将信息技术与古代文学的教学内容相融合实现古代文学教育模式的创新,就是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与古代文学的教学内容相融合,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的课堂上的现代气息,从而让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教学产生一种新奇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认知。当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从接受到欣赏,直至进入到自我陶醉的境界的时候,那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也就成功的一半。
2.2以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将多媒体的工具性改变,而是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一部分,其是建立在古代文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的,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于教学模式的一种完善。那么,在运用信息技术对于古代文学教学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社会性、时代性,以及学生的兴趣和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可以让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首先建立在计算机课件操作的基础上,变换的图片、动态的展示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3教师与多媒体之间建立成为有机的组合体课堂教学内容是古代文学,那么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古代文学教学内容中来。所以,对于课堂教学内容中的诸多元素,包括多媒体技术在内,都要建立起缜密的关系,使相互之间形成连贯的整体,而教师与多媒体之间的人机操作则是有机的组合体。
2.4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与学生的互动对于古典小说和戏曲的课堂教学,古代文学教师可以在授课之前将课堂教学技术在网上授课平台公布,请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收集资料并整理。课堂上,教师可以请学生将自己所整理的资料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出来,并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来讲解自己的所知所感。之后,教学可以从学生所整理的资料中,选取具有代表性作为自己教学的基础,并与自己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展开教学。
3信息技术辅助古代文学教学实践
在被时尚所包围的时代,古代文学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近乎被淹没了。为了能够使古代文学继续绽放其特有的魅力,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作为平台,将古代文学元素以新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激发起新的活力。对于很多学生来讲,古代文学毫无用途可言。那么,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就要首先抓住学生的心理,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最为时尚的元素与古代文学课堂内容相结合,以做到以今索古。中国的成语多数都源于一个古代的故事,中国的流行歌曲中也含有传统的元素。比如王菲的一首《水调歌头》,其歌词就是苏轼所做的一首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如果仅仅将诗歌的内容展示在课件上,也许很少有学生关注,而如果播放王菲的这首歌曲,就会对于学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将现代与古典相互结合,让学生从现代的意识出发走进古典文学欣赏境界,可以让学生懂得我们所追逐的时尚中并没有将古代文学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