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

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

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生产型企业 运营资金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运营资金是企业流动资金中最活跃的部分,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运营资金和流动资金的概念是等同的,在数值上为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一般情况下,运营资金特别侧重于流动性最强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占用流动资金的主要是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燃料等)、往来款项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企业一方面进行规模化扩张,依靠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占领市场,增加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纷纷加强内部管理,依靠改造流程降低成本、保证品质、强化服务来提高竞争力。而企业的扩张与竞争,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极其重要。企业的财务管理,特别是资金管理必须从理念和实务上采取措施来应对。

二、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对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的认识还不够。

当前,一些企业对现金的管理重视不够,没有树立现金与利润同样重要的观念,对于现金流入流出的动态管理与控制管理落后,没有意识到现金也是有成本的,持有适当的经营需要的现金,对于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很少。由于生产型企业的运营资金及其占用其价值链较长,分散于多个部门和岗位,周转周期相对较长,涉及到的岗位也较多,故在资金管理观念方面的缺失更为突出。一些工作人员把资金管理、资金结算与清算就当作是一类普通的财务工作,没有意识到强化运营资金管理也是提高企业资金效益的重要工作。某些岗位如材料、生产线、销售线的员工甚至根本没有认识到存货对于运营资金的占用问题。

(二)运营资金周转率低,使用效率不高。

由于生产型企业的运营资金流转价值链贯穿于企业的材料、原料、燃料购入,生产过程到销售过程,其周期较长,客观上使运营资金项目的使用效率下降。而由于市场竞争,导致生产型企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量的往来款项、其他货币资金也客观存在。长期存在的往来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没有及时清算的资金也会占用企业大量资源。如果企业没有制定合理的标准生产周期,企业对于营销部门的销售周期也没有合理的调研,导致有意无意地延长了资金周转时间。

(三)资金存量较大与相对分散并存。

企业运营必须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支持。生产型企业一般都属于资金密集型或重资产型行业,对于资金占用是较大的。而对于我国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金过度分散的问题。就生产型企业资金而言,由于工序、环节较多,客观上存在着若干分散的资金余额没有得到统筹安排与利用。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单位还无法在资金结算中心开立内部账户,巨额资金以体外循环的模式进行流转,这既导致了资金积存额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也可能给资金监管带来不利,如企业对于各车间、部门、分支机构的资金调剂或安排没有相对清楚准确的了解。

(四)整体资金结构不合理影响运营资金效率。

企业配置长短期资金的结构一般有保守型、稳健型、激进型三类,而一些生产型企业,由于企业扩张(如生产线建设、厂区扩建等)等原因,往往对于资金结构没有进行合理的配置,如较多的生产型企业采用了激进型的资金配置模式,即将短期的运营资金占用投入了长期性的资金需求。这样可能导致运营资金短缺,或支付较大的融资费用,增加资金管理成本,以至于严重到影响正常的企业生产经营;也有的生产型企业采用了保守型的资金配置模式,即用长期资金来源解决短期的资金需求,而对于较高投资回报率的项目投资不足,这样造成资金浪费。

三、企业改进运营资金管理对策

(一)强化生产型运营资金管理的认识。

企业管理层应强化企业对运营资金管理的认识,并且要把这样的理念贯穿到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中去。通过平时的宣传与岗位培训,强化各部门、各车间、各岗位的运营资金管理意识,例如欧美企业中不光注重自己的管理,还注重重要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和财务状况,以保证自己的原材料的供应和实现供应商对存货的管理,使企业生产无后顾之忧,存货占用资金最小化。充分发挥资金导向,成本先行的管理理念,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在做好日常结算、资金清算基本工作的基础上,由点到面,由外及时,逐步总结出适合本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并针对一些共性的资金管理问题提出系统性的防范意见。当然,这个过程是随着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人员素质提高逐步实现的。

(二)改革资金管理模式,促进集约化管理的实现。

要注重全流程全价值链的运营资金管理,深入细化关键点。首先,从资金账户设立就要严格管理。虽然较多的单位目前对于账户开立、注销都有相关的规定,但是目前账户管理相对混乱仍然是不争的事实。在账户管理方面,首先就必须坚持现有的开立账户相关规定,坚持审慎开立的原则,控制账户的管理成本,下属单位不得擅自以任何理由未经正常的审批流程就进行开户行为,尽量减小资金分散的可能性。其次,资金结算所要与协议银行完善《账户监管协议》等类似文件,确保资金及下属相关单位的资金集中管理规范、合法,要求银行确保各单位的资金安全性,同时结算所根据不同性质需要具有相关的权限,根据资金用途、额度的有效监控。最后,企业财务(资金部)要明确资金管理的权限与职责,充分发挥起在企业内部的资金监控、管理的作用,对于资金异常流动有预防性控制和检查性控制,占用资金过多且回报率较低的投资项目、高于保险储备量的存货等占用的流动资金,要及时提出管理建议,并由内部审计部参与负责督促消化。

(三)做好资金规模与配置的协调。

首先,要明确运营资金的规模。企业财务(资金)部要根据企业的日常经营情况、企业本年度销售情况,配置合理的运营资金规模,并同时受企业编制的年度资金预算约束。运营资金占用额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关键是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营销、扩展规划综合掌握确定。一般来说,流动负债的成本是低于长期负债的,如果企业合理控制运营资金规模,则可以将部分流动负债投入长期性的资金需求中,这样也可以适当控制整体资金成本。如对于传统型或竞争激烈的企业,由应优先采用稳健型或保守型的资金配置。对于高新技术或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或者急需升级改造的企业,则可以在充分考虑风险的前提下采用激进型的资金配置。

(四)提高运营资金效率,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首先,要加快资金周转速度。要做到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之间的差额额与销售规模配比,企业的资金管理才真正的发挥了作用。同时,资金结算部门要动态关注各子单位,整体资金的周转速度(周转率),根据历史数据与考核指标来明确科学合理的周转指标。其次,要认识到资金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实现资金管理带动企业整体管理,以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当前,我国企业运营资金管理模式偏向于企业内部自身的管理,强调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保证资金安全和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同时,通过对企业流程的改造,技术的更新等等来降低资金的占用量,加速资金的周转。再次,资金管理与成本管理要有机结合起来。资金与成本是一对相辅相成的要素,成本的发生最终都需要资金或资金的等价物去支付。因此,做好资金管理的前提就是对成本管理进行科学的管控。具体来说,首先要考虑量入为出,在确保资金平衡的情况下,才选择有利的投资项目,或者充分考虑“以销定产”,尽量避免产品或库存的积压;最后,在资金的支付方面,要基于严格的成本核算、计量,然后严格按进度或相关约定支付款项。例如海尔就是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发达的物流,加速企业的资金流的增速与增值,以零营运资金管理模式,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使企业在 20 多年的时间,从亏损一百多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在 2004 年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 100 个品牌》报告中,海尔作为唯一的中国品牌入选。

四、结论

运营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要对企业各方面、全流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对现行资金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和升级,并适时开发出新的体系,努力争取做到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同步,以信息流与物流的加速来实现资金流的加速,减少资金的占用成本,增加企业的投资资本回报率,灵活选择资金结算方式和运作流程式,实现全企业资金流转的畅通和及时,减少资金在各环节滞留的时间,实现信息共享,并且高度透明,用有限的资产创造出最大的收益。

(作者单位: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辽宁分所)

参考文献:

[1]周静. 零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分析[J]. 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7(10)

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范文第2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发展下去,必须改善自身的管理水平,生产企业从传统的物质产品生产制造逐渐扩展到非织造性的服务活动,物流运营就属于这一部分,因此加强生产企业的物流运营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将立足于我国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的现状,探讨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的策略,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借鉴学习。

一、我国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的现状

1.出货管理混乱

我国大部分生产企业在物流运营管理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出货管理混乱,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的出货管理制度,受资金的限制,大部分企业的出货管理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一方面,是由于生产企业管理层对于出货管理的重视度不够。另一方面,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足,导致生产企业低效运营,从长远来看,这不仅影响到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1]

2.?营管理流程低效

运营管理流程低效也是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我国很多生产企业都是在09年经济危机之后开展产业转型的,这导致传统的运营管理策略很难适应当今的发展要求,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企业在制定物流管理的运营策略缺乏可操作性,从而导致运营流程繁琐、低效。运营管理流程的低效,不仅会影响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的正常运营,还会引发融资困难、流动资金不足等问题,给生产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2]

3.管理观念落后

管理观念落后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缺乏科学的观念,在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的过程中,长期存在着产品质量把控不严、供应链竞争力薄弱等问题,这会影响到生产企业的市场口碑,从而造成生产企业融资困难。管理管理落后的具体表现在,管理者不清楚如何确保产品适时、适量的投入市场,从而导致货物囤积、缺货的情况发生。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制定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措施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以上的三种现象,并针对这三个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二、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措施

1.区域规划

合理的区域规划,是提高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此外,加强生产企业的区域规划,还能有效的提高生产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从而有效的节省时间和人力,达到控制运营成本,增加生产企业经济效益的效果。首先,要对生产企业内部的仓库、生产车间、厂房等区域进行科学的区域规划,确保在各部门的配合下,物流运营管理有条不紊的进行,其次,要建立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使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3]

2.存库物流出货管理

存库物流出货管理是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有必要加强的部门,为了提高仓库物流出货管理的高效性,应该建立完善的仓库物流出货管理机制,并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仓库物流出货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同时,加强仓库出货的全过程管理,包括供应商的选择、物料竞价选择以及成品库存,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充分发挥物流运营管理的作用。除此之外,物流运营管理部门还应该加强相关人员的管理,做到人尽其用。物流运营管理人员要做好成品、备品物流出货的详细记录,从而使仓库物流出货工作都在严格的监督下有序的开展。

3.流程改善

剔除与现代生产企业发展不和谐的部分,也是提高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的重要途径,生产企业要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并开展大规模的实践活动,寻找物流运营管理工作的不足,提出解决办法,从根本上提高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水平,流程改善的目的,是提高生产企业产品的质量、交货的速度,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从以往的工作经验出发,根据企业业务流程的现状与发展要求,来改善物流运营管理工作的流程,从而做好流水线规划与人员的安排。

4.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物流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从而提高相关部门的整体水平,减少因为专业水平不足引起的问题,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专业人才是生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这一点在物流运营管理工作上也同样适用,企业高层要重视这个问题,加强物流运营管理部门的资金投入,从而吸引专业人员参与到生产企业的物流运营管理工作当中。为加强团队的建设管理,还应该从生产企业的文化上入手,完善物流运营管理的用人制度,并促进绩效管理,从而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实现其发展目标奠定基础。[4]

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药制造 运营管理 思考 实践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062-01

运营管理是企业发展到一定体量和成熟度以后的必要管理手段。企业的运营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运营管理是指生产运营管理,致力于生产管理的精细化、系统化、专业化。广义的运营管理指企业各个系统的统筹、协调、指导、监督,实现对上支持决策、对下考核跟踪的目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一是推动公司层的决策落地,避免决策被曲解和逐层弱化,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过程跟踪和评估。二是为公司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支撑,通过对外部与内部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对各类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使公司领导能够科学、快速地做出决策。因此,运营管理的两大核心作用是对领导层决策的推动与支撑。

一、目前医药制造型企业运营管理的现状

目前医药制造型企业(特别是总部定位为投资管理型的企业)在运营管理方面存在两个极端:一是没有运营管理意识,企业仍处于拍脑袋决策、拍桌子管理的业务导向型管理模式;二是具备运营管理意识,但运营管理部成了行政部、总经办、信息部的杂交体,运营管理部名不符实。

二、对医药制造型企业总部层面运营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一)医药制造型企业的两个属性

医药制造型企业主要包括两个属性:首先是制造业属性,核心是围绕效益与效率的过程管理,关键信息应包括产品质量、生产成本、产品毛利、产销平衡、现金流等。其次是医药行业属性,其中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医药行业属于政策敏感性行业,医药企业必须时刻关注政策环境的变化和对企业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二是药品生产经营具有较高的认证门槛,必须严格遵守GMP和GSP管理规范,特殊管制类药品还要遵守更为严格的管制要求;三是制药企业(特别是制剂企业)一般生产品种较多,必须关注品种结构组合的影响;四是制药行业为对科技创新要求较高的行业,对技术和产品的创新管理也是企业关注的重点。

(二)对医药制造型企业总部层面运营管理的思考和实践

结合上述医药制造型企业的属性特征,为了切实能够充分发挥运营管理在医药制造型企业总部层面的作用,避免使管理流于形式,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1.准确定位。根据运营管理的作用和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总部层面运营管理定位于信息整合、计划跟踪与决策参谋。信息整合,就是要立足于公司层面,关注动态过程,打破信息孤岛,统筹、整合、分析公司层面与经营管理相关的各个方面的信息。计划跟踪,就是要依据战略规划、年度经营计划和决策层布置的阶段工作,动态跟踪、评估落地情况。决策参谋,就是要随时关注外部与内部环境变化,对外关注行业的新趋势、先进企业的经营模式、竞争对手的新动态,对内关注企业的战略方向、结构问题、效益问题和效率问题等。

2.构建体系。构建一个标准化的企业运营管理体系,是使运营管理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杜绝管理真空区的重要保障。

(1)构建基于关键指标群的报表体系和报告体系。按照时间节点划分,可以设立月度、季度和年度三个层次;按照分析维度划分,可以设立运营效益、运营效率、运营结构、运营风险、其他重要事项五个维度,在每个维度中建立关键指标群。本文对月度报告关键指标群进行列示如下:

通过对以上关键指标的预算与实际对比、同比、环比、与行业和对标企业对比等分析,评价企业当前的运营状况,找出存在的运营问题,并分析问题的外部与内部原因。

(2)构建与所属全资及控股企业、总部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体系。与所属全资及控股企业之间建立起公司运营管理的组织架构,规模较大的或较为重要的所属企业应设立运营管理部门,其他所属企业应设置运营管理岗位。参照前述报表体系和报告体系,设计符合所属企业的报表和报告模板,同时组织召开月度运营分析会,针对运营问题发函沟通。

由于运营管理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只有掌握充分的企业各方面管理信息,才能做出全面、正确的决策。因此,总部运营管理部除与所属企业建立沟通机制以外,也必须与总部其他职能部门(包括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科研部、质量部、总经办、安全环保部等)之间建立起快速、有效的互动沟通机制。具体可以通过运营例会、运营信息报告、ERP等形式建立沟通。

3.提升能力。通过上述所知,运营管理部是掌握企业综合信息融合与应用的重要平台和枢纽,为充分发挥其职能,运营管理部门的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力。主要有以下几项:执行能力,能够对公司决策进行快速、有效跟踪,不拖不推;沟通能力,能够与各专业部门、各企业进行高频率顺畅沟通,不卑不亢;专业能力,能够熟悉公司运行状况和生态环境,具备必要的行业、工业制造、财务、管理学等知识;分析能力,能够在大量数据信息中筛选关键信息并从中找到关联或规律,并能够准确确定调研分析课题;敏感度,能够及时感知外部及内部环境的变化,提早应对;忠诚度,对所掌握的公司内部各类信息要进行高度保密。

参考文献:

[1] 刘平文.经营分析与企业诊断[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

[2] F.罗伯特・雅各布斯,理查德B・蔡斯.任建标译.运营管理(原书第14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服务 运营 管理 重要性

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活动中一个共同的趋势是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并上升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人们把对物质产品的关注逐渐转移到生活质量上,这就给金融、保险、公用事业、健康、教育、娱乐等服务业注人了新的活力。因此深人研究并发展与服务经济紧密相关的运营管理理论,用其指导电力企业服务运营管理实践已成为当务之急。下面分别对服务运营管理的定义、分类、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服务运营管理的定义

在经济学中,“服务”这个行业往往不是通过“是什么”,而是通过“不是什么”来定义的。在历史上,经济学论文中曾经将那些不属于“产品生产”的一切经济活动定义为“服务生产”。所谓“产品生产”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也就是那些属于第一产业的行业,比如农业、林业、渔业和矿业。其实,服务和产品本来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关于二者的区别,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概括。一般认为服务和物质产品的区别包括以下这些:

1、服务是无形的,而物质产品是有形的。

2、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发生的。

3、服务要求提供者与客户之间拥有更紧密的关系。

4、服务是不能储藏的。

以上这些特点使得电力企业服务运营管理更具有挑战性,同时也要求管理者拥有与传统管理实践不同的思路。

另外,我们也需要给电力企业“运营”下一个定义。传统的教科书将“运营”定义为“转换流程”,也就是将“输人”转换为“输出”的过程,也就是说,将人、原材料、技术等等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服务或者产品的过程就是“运营”。

总的来说,服务运营管理的定义是很广泛的,它不仅包括服务性企业的运营管理,也包括其他任何组织中所存在的服务运营。产品的科技含量越高,其所有生产经营中的服务性活动,例如展示、配送、维护保养、使用指导、培训、安装等,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就越多,这些制造性企业不仅从服务性活动中获利,而且也通过这些高品质的服务活动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服务运营管理的分类

服务运营有一种著名的分类方法,叫做客户联系模型。在这种模型中,根据客户联系的重要性来为服务行业分类。高联系程度的行业,或者称作“纯服务”行业,包括医院、饭店和那些需要客户在场才能提供服务的行业。在企业内部,高联系水平部门和低联系水平部门应该分类管理。例如,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加强联系可以同时提高服务水平的部门,包括导购部门,而非联系部门包括隔离程度比较高的内勤部门,都应该包括在高联系部门中。反过来说,那些极端麻烦的客户因此会降低低联系服务业的工作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取一些减少联系的方式,比如采用预约系统;或者干脆采用无需与客户直接联系的方式,例如电话自动应答系统。

另一种将服务运营进行分类的方式是施米诺在1986年提出的服务流程矩阵。施米诺根据两个不同的方面来区分服务行业:联系和个性化的程度高低,以及劳动力集中程度的高低。这种方法中一共有4个类别,分别是服务工厂、服务商店、大规模服务、专业服务。其中“服务工厂”同时具有较低的联系和个性化程度,以及较低的劳动力集中程度。 “专业服务”,例如律师、咨询师,将高度个性化的服务和很高的劳动强度结合在一起。最后是“大规模服务”,例如零售和批发,劳动力与资本的相对比例高于服务工厂,但是客户个性化程度并不比服务工厂高。

从理论上来说,上述4个类别中的每一个都会遇到其服务流程有的挑战。服务工厂和服务商店的流程中都存在大量的资本投人,因此资本运作和机遇的选择就显得异常重要。固定资本一旦投人就很难更改,为了盈利,必须最大程度地利用已经投人的部分,因此,对于管理者们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应对难以满足的需求高峰。服务商店和专业服务企业的困难则与高度的联系和个性化程度有关,例如质量控制。

这种分类方法在很多方面都和前面讨论的客户联系模型有很多类似之处,当我们根据问题的类似程度来对服务行业进行分类时,同一个板块中的其他行业有很多可借鉴之处。施米诺提出了服务流程矩阵的另一个用途:企业经常伴随着时间变化改变自身的定位。当他们在矩阵中的定位发生变化时,他们将面对不同的挑战,由此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三、服务运营管理的重要性

在每一个发达国家中,服务业都在国家经济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按照国际公认的定义,一个国家服务业的产值占GDP 的比重超过50%时,就认为该国家已进人服务经济时代。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在30 年前就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而目前美国经济中属于“服务”领域的内容已高达80%左右,而且他们的分量只会越来越重。人们把对物质产品的关注逐渐转移到生活质量上,这就给金融、保险、公用事业、健康、教育、娱乐等服务业注人了新的活力。

实际上,不仅服务业在一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且制造业所创造的产值中也有越来越多的部分是由它们的服务性活动所创造的。因此,制造业企业也需要加强对服务运营的管理。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研究服务运营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虽然服务运营管理在经济领域中的地位如此重要,经济学家们在过去还是疏忽了对它的研究,也正因为如此,那些有志于研究这个领域的管理者们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其原因之一在于:以往许多传统的运营管理工具和技术都是建立在产业革命和制造业的基础上,虽然其中的一些如项目管理、流程分析和存货管理对于服务领域来说同样适用,但是当应用到服务领域中的时候,它们的结构和重点就和生产领域中完全不同了。

在一个企业的运营部门中,“人”确切的定义是那些切实产出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而运营部门往往比其他任何一个部门都雇用了更多的人。因此,服务运营管理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庞大的规模。如果一个人想成为服务运营系统里一名成功的管理者,他必须了解如何管理公司中最庞大的部门里所有的员工。

电力企业服务运营管理重要的另一个原因和它的传统定义“转换流程”有关,运营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完成一件事”―― 也就是产生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不论一个人在这个流程中的位置如何,他必须切实完成产生产品或者服务的工作。一位销售人员必须将不同部门的人和资源组织在一起,去完成一次广告活动;财务部门必须执行贸易指令;会计必须每天对账,到月底的时候完成本月的账本,而上述活动都包括了服务过程。

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运营管理 预算 内部控制

1、概述

企业经济活动就是通过合理配置各项资源,以获得企业价值最大化及长期稳定的发展。随着社会富裕程度的提高和个性化需求,企业为了延续生命更好地发展必须与时俱进的开发新产品,推出多品种、高质量的产品来满足顾客的需要。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现代企业的管理者不断运用各种管理工具管控成本,提升效益,诸如精益生产、6西格玛管理、综合平衡计分卡管理和项目管理等等,使得企业对于投资的需求、投资回报率及企业将来的获利能力等关注度不断跃升。在企业管理活动中财务运营管理处于核心地位,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财务运营管理是组织企业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运营管理主要包括预算、核算、成本控制、收益管理等方面内容。搞好财务运营管理,必须要完成两项工作,一是要组织好本企业的财务活动;一是要处理好本企业与各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财务预测、计划、决策、风险控制以及监督环节,能够全方位、立体化地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管理与控制,企业财务运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发展状况有着直接影响。充分利用财务的工作,发挥财务的效能,对于企业内部管理的提升,帮助企业战略决策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财务运营管理的基本职能

财务运营管理是通过会计人员的核算和监督来进行的,传统的财务会计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财务运营管理职能可分为核算、管理、决策三大类。

财务核算,是财务运营工作的基本环节,它是履行其它两项职能的前提。所谓核算职能就是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地以会计记帐方式把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记录下来,向管理层等报表使用者报送财务报告。

财务管理,是以资金为介质实现财务运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力争获取利润最大化。

3、企业实际中财务运营管理出现的问题

在企业实际中的财务核算,由于企业财务运营工作模式是根据基层上报数据形成原始凭证、汇成报表,财务人员对数据的准确性核实不够,又受基层单位票据上报延迟的时间差影响,加上企业财务人员往往与经营生产实际脱节,不熟悉产品的组成和流转,不免发生往来账串户、成本误转等疏漏,以致经营者无法从报表和数据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渐渐不关注甚至不信任财务报表,而因为数据欠缺准确,监督职能也就无法到位。另外,由于财务分析不全面,或者财务指标分析局限于理论层面,与实际工作贴合不紧密,因此企业对财务运营管理工作未能很好地利用,甚至有的经营者对财务工作认识片面,只简单地将其当成报税和对外报表的工具,财务人员的工作不能获得增值,企业也未能很好地从财务运营管理工作中受益。

企业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上述问题,一方面固然是财务部门因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经营者对财务运营工作的认识不足。企业应当巩固财务运营管理的核心地位,通过财务流程的改善,提高财务运营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财务的功用,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4、利用财务运营管理,改善提升企业经营管理

财务运营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企业各部门几乎都会与资金发生联系,财务运营管理通过资金的脉络可能延伸到经营的每个领域,每个部门都需要接受财务管理部门的指导,受到其监督和制约;经营活动产生的收入成果和成本费用,都将归结为利润的多少。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财务运营管理,能够满足企业稳定经营的需求,为企业提供多方面的监管和支持。因此,财务运营管理实践工作的加强有助于企业提高资金使用率和经济效益,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如何利用财务运营工作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呢?从上述财务运营管理出现的问题来看碟,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重视财务运营管理的核算基础工作

(1)财务机构和人员:根据企业实际经营需要,合理设置财务机构,健全岗位配置,完善责任会计制度。

(2)财务核算流程:制定合理流程及规定,保证所发生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尽快流转到财务部门,保障核算的及时性;财务部门与各部门按月核对存货、往来、费用等数据,确保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将不尽合法的票据非正规票据(收据、白条等)列入完整的账务体系,以反映真实的经营状况。

4.2 健全全面预算管理

(1)建立全面预算,一是要做好财务预算管理的事前预测工作,运用以历史数据资料为基础的弹性预算方法,对不同方面采用不同的预测方法。对销售预测,可以把历年的数据资料同当前的市场需求运用概率分析的方法,得出最优的销售预期值;对成本支出环节的预测,应按管理归口,对历年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合目前市场环境合理预测。二是预算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按照可操作性强的原则进行编制,预算要与市场适应。

(2)健全全面预算,一是在预算的制定中注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顺序,强调与各部门进行充分及时的沟通和协调。二是在预算的执行中,要强调预算的刚性化,在预算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减单项费用预算,并及时纠正偏差。通过业绩评价发现实际与预算的偏差,分析差异原因,让预算执行单位对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整改。偏差如果是因为不可抗力造成的,要及时调整。

4.3 强化内部控制

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对于企业财务安全和正常生产经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存货和应收账款是营运资金占用的主要形式。运用授权管理、不相容职务分离和岗位轮换等措施强化内部控制和财务运营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确保企业财产不受侵蚀的重要保证。

4.3.1 存货控制

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寄外成品等。

(1)对供应商可采取上线结算方式,以减少企业在制品和原材料资金占用以及相关的质量风险;(2)关注存货流转的数量控制。设定最低安全库存,采取限额领料限额发料,严格执行超定额领料审批制度及过错赔偿制度。建立成品入库数量与生产投入数量之间的勾稽关系,核实差异原因,提高投入产出率。(3)建立二级财务核算,在车间记录实物的领用、入库数量和金额,按月与财务账目核对,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定期清查盘点,查明差异,及时处理。

4.3.2 应收账款控制

完善岗位考核制度,责任到人。企业应根据顾客回款周期计算月度(或季度)到期未回款,按到期未回款的一定比例对责任人进行综合考核。

4.4 开展增效、降成本工作

制定增收节支计划,从挖潜开源两方面入手。增收节支计划要能支撑预算目标的实现,从最直观的角度严格成本及费用控制,降低企业支出,保障企业利润空间。例如,通过适当的资金调配,保证原材料采购资金,以规模效应及优惠的付款条件降低采购成本或对材料采购及外部加工费加强管理,在保证质量前提下降低供应商价格等。

在成本的控制中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法,在企业建立标准成本模型。年度销售合同的评审中,对照标准成本,低于企业规定的毛利率时,通过向供应商转移降价损失以保证企业的整体利润水平。

4.5 加强资金调控力度

制定年度目标时,根据企业规模、发展潜力、风险控制度等因素确定企业总体资金规模,按月度及中期调控资金。每月底以前销售部门报出当月回款计划,各部门报出下月资金使用计划,财务部门负责关注银行贷款的到期项等融资事宜,预计当月现金流量及现金流动时间。如遇市场格局的调整、大额投资及项目建设等,必须与企业现金净流入及融资进度紧密结合。通过以资金为纽带的综合调控,做到整个企业发展的有序,规避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

4.6 发挥财务分析的作用

善用会计报表的分析和指标,利用指标监控企业的财务运营现状和经营优劣。企业经营中会逐步形成自己的偿债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指标、经营能力指标的合理值。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应围绕财务运营指标规划经营行为,用指标指导日常经营行为,力求指标达到最佳平衡点;合理确定公司各项财务指标的最优值,并以此为参考系来计划并规范各部门的经营行为。

总之,企业在效益角逐激烈的市场经营竟争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财务运营管理的重要性。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积极正确地发挥运用财务运营管理,有助于企业改善效益提升管理水平。企业的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则应当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理念,以服务的心态,主动深入企业实际,提供实用的分析报告和决策意见,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与企业经营者共同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满足各方利益要求,实现企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