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知识创新的含义

知识创新的含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知识创新的含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知识创新的含义

知识创新的含义范文第1篇

一、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的演进

1.国外知识管理的发展状况。知识管理作为人类的一个活动,早已存在,但是正式用“知识管理”这个词来形容企业的知识活动过程,还得始于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1959年,彼得·F·德鲁克在其《明日的里程碑》(LandmarksofTomorrow)一书中创造了“知识工人”(knowledgeworker)这个新词汇,他认为产业工人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劳动力阶层,这些工人接受了大量的正规教育,具备获得与应用理论和分析知识的能力。同时,德鲁克在上世纪60年代还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萌芽阶段。彼得·F·德鲁克是公认的当代最伟大的管理宗师,也是最早提出知识社会和知识管理的人。

尽管上世纪50~60年代国外学者就已经提出“知识经济”、“知识工人”等概念。但是国外对知识管理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9年美国成立了知识资产管理研究会,对知识管理专项进行深入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的一些咨询公司知识非常密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内部知识管理活动。这一时期,国外学者写了许多关于知识管理的论著。比如:日本的野中郁次郎(Nonaki,Ikujiro)发表了《知识创新型企业》。在该著作中,他指出:在一个“不确定”是唯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无疑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那个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位知识主管(CKO),他就是雷夫·埃德文森(LeifEdvinsson),成为了总部在瑞典的Skandia公司的知识主管。雷夫·埃德文森成立了知识资本研究课题的权威领导,代表作有《发掘隐藏的智力,实现公司的真实价值》。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管理界的精英们开始认识到知识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创新很快被当作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2.国内知识管理的发展状况。20世纪90年代末期,知识管理理念开始在中国传播。从那时起国内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发展迅速,知识管理成为国内企业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朴素的知识管理阶段:1997年两会召开之前,两会代表的桌前都收到了科技部的一个报告《知识经济与中关村》。这份报告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从1995年开始,经过两年的关于知识经济的讨论,在1997年的两会上,关于知识经济的探讨直接引申到中关村关于风险投资、知识型企业、知识资产等中国实际问题的探讨。在这些探讨中,知识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思想。

进入1999年,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和实践逐渐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领域,学术界开始研究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知识管理等问题,企业界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进行知识管理以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大好机遇。1999年,许多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的著作被翻译出版,国内不少学者也敏捷地投入该领域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学术文章。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将“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研究”作为2000年鼓励研究领域为标志,国内学术界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掀起一个,并将波及到企业界,引发一个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的。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在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上提出了朴素的知识管理思想。其主要的含义是:在企业中,认为企业业务运作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在处理、创造新的知识,知识无处不在。第二,知识能够不断的重用,而且在重用中创造新的知识。企业要不断地提炼自己的知识,要不断地推导积累的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断地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得知识在重用中创新。朴素知识管理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组织分析、信息技术、人。

《IT经理世界》、计算机世界、《首席财务官》杂志、计算机世界网等媒体与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的领头羊深圳蓝凌公司在京共同举办了“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本次论坛独家推出了“20**中国知识管理调查报告”。该报告重点调查研究了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的成熟度现状分析以及中国知识管理调查趋势的分析。报告显示,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并不乐观。“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的召开成为中国知识管理发展历史中一个里程碑,对知识管理应用和实践将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改革开放30年和中国知识管理10年的节点上,在全球面临金融危机威胁的情况下,2008年中国知识管理论坛年度盛会的召开,将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动力支持。会议探讨了知识管理实施和战略层面上的问题,并探讨了知识管理的评估问题。

知识管理方面的论著大部分是国内学者翻译国外知识管理研究学者的著作。国内学者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乌家培的《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王德袜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以及王方华的《知识管理论》等。

二、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的定义

1.国外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外关于知识管理的含义有多种解释。如: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PQC)认为:知识管理是以增强竞争力为目标的识别、获取和利用知识的战略和过程,这个动态过程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创造、发现和收集公司内部的知识与技能,第二阶段主要是共享和理解收集来的知识与技能以便利用,第三阶段主要是修正这些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于新的环境中。

Wiig认为:知识管理是有计划地、详尽地、慎重地对知识进行架构、更新以及应用,以将组织内部知识相关的效率以及知识资产的获利最大化的过程。CarlFrappaolo认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集体智慧的杠杆效益达到增强响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学科。

2.国内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内关于知识管理的内涵有多种表述。王方华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富和核心,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创新和传播、知识交换及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和共享的结构、知识水平的提高进行管理,发挥企业员工和集体的智慧,在知识创新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江文年,杨建梅等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系统体系,具体地说就是管理者通过创造一种协作和学习的环境,使得企业中的每位员工能够方便和快速地获取、共享、重复使用企业中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以形成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并由此推动企业中知识的创造和传播,在充分肯定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支持、激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去,最终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陈锐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综合了多学科知识与方法的,通过系统管理组织的知识资源来提高组织效率、反应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资本价值的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人类信息管理活动迄今为止最高级的形式和最新的发展阶段。

三、国内外知识管理会议

1.世界知识管理会议。20世纪90年代末,知识管理成为信息学家和管理学家共同关注的焦点。第一、二、三届世界知识管理会议分别于1997年、1998年、1999年召开。第一次会议主要集中于技术问题;第二次会议则主要重视和强调管理问题;第三次年会的主题是:利用最佳的技术和管理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评估知识管理对组织的影响。

2.国内知识管理会议。在1997年的两会上,国内学者和专家首次对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进行了探讨,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思想。

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胜利召开。研讨会上专家们主要研讨了知识管理的发展、知识管理的实践及信息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学者和企业家对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的应用水平进行了探讨。此次高峰论坛侧重于研究国内知识管理在企业和经济实体中的应用和实践。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在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上提出了朴素的知识管理思想。其主要的含义是:在企业中,认为企业业务运作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在处理、创造新的知识,知识无处不在。第二,知识能够不断的重用,而且在重用中创造新的知识。企业要不断地提炼自己的知识,要不断地推导积累的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断地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得知识在重用中创新。朴素知识管理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组织分析、信息技术、人。

《IT经理世界》、计算机世界、《首席财务官》杂志、计算机世界网等媒体与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的领头羊深圳蓝凌公司在京共同举办了“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本次论坛独家推出了“20**中国知识管理调查报告”。该报告重点调查研究了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的成熟度现状分析以及中国知识管理调查趋势的分析。报告显示,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并不乐观。“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的召开成为中国知识管理发展历史中一个里程碑,对知识管理应用和实践将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改革开放30年和中国知识管理10年的节点上,在全球面临金融危机威胁的情况下,2008年中国知识管理论坛年度盛会的召开,将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动力支持。会议探讨了知识管理实施和战略层面上的问题,并探讨了知识管理的评估问题。

知识管理方面的论著大部分是国内学者翻译国外知识管理研究学者的著作。国内学者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乌家培的《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王德袜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以及王方华的《知识管理论》等。

二、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的定义

1.国外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外关于知识管理的含义有多种解释。如: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PQC)认为:知识管理是以增强竞争力为目标的识别、获取和利用知识的战略和过程,这个动态过程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创造、发现和收集公司内部的知识与技能,第二阶段主要是共享和理解收集来的知识与技能以便利用,第三阶段主要是修正这些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于新的环境中。

Wiig认为:知识管理是有计划地、详尽地、慎重地对知识进行架构、更新以及应用,以将组织内部知识相关的效率以及知识资产的获利最大化的过程。CarlFrappaolo认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集体智慧的杠杆效益达到增强响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学科。

2.国内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内关于知识管理的内涵有多种表述。王方华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富和核心,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创新和传播、知识交换及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和共享的结构、知识水平的提高进行管理,发挥企业员工和集体的智慧,在知识创新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江文年,杨建梅等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系统体系,具体地说就是管理者通过创造一种协作和学习的环境,使得企业中的每位员工能够方便和快速地获取、共享、重复使用企业中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以形成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并由此推动企业中知识的创造和传播,在充分肯定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支持、激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去,最终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陈锐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综合了多学科知识与方法的,通过系统管理组织的知识资源来提高组织效率、反应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资本价值的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人类信息管理活动迄今为止最高级的形式和最新的发展阶段。

三、国内外知识管理会议

1.世界知识管理会议。20世纪90年代末,知识管理成为信息学家和管理学家共同关注的焦点。第一、二、三届世界知识管理会议分别于1997年、1998年、1999年召开。第一次会议主要集中于技术问题;第二次会议则主要重视和强调管理问题;第三次年会的主题是:利用最佳的技术和管理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评估知识管理对组织的影响。

2.国内知识管理会议。在1997年的两会上,国内学者和专家首次对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进行了探讨,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思想。

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胜利召开。研讨会上专家们主要研讨了知识管理的发展、知识管理的实践及信息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学者和企业家对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的应用水平进行了探讨。此次高峰论坛侧重于研究国内知识管理在企业和经济实体中的应用和实践。

知识创新的含义范文第2篇

纵观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不难断言,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的实质和核心是创新,谁抢占创新的制高点,谁就拿到了21世纪的通行证,谁就会成为21世纪的主人。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怎样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励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正是创新教育的目标所在。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轻能力教养;重灌输注入、轻探索创造;重理论、轻实践;重模式统一、轻个性发展等等,这与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格格不入的。黑格尔认为:“一切改革,归根结底是观念的更新。”一个人获得知识的能力远比知识本身更有意义,更富有创造性。很多专业知识都是在离开学校的实践中边干边学得到的。现代科学对智力的理解并非就是死记硬背仓库式的储存书本知识,而是大脑思维活动的能力,是全身心把握世界的能力,它不仅是对外界信息的吸收、加工和存储,更主要的是具有超前性和能动性,对实践目的、手段、方法等的预测性、对实践的操作性。因此,我们要摆脱狭隘的学习观,开拓多层次、全方位的智力、知识观。

二、真正理解创新的含义

人们日常所理解的创新是指能够发现人们尚未发现的规律、创造出世界上尚未创造出的东西的能力。而对于高中生来说,能够解决他自己尚未解决的问题,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所提高,就属于创新。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目标明确,懂得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正确处理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学习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曾荣获诺贝尔物理奖的华裔科学家朱棣文认为,中国学校过多强调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注重书面应试能力,而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则明显不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错把学习手段当成学习目的,过于强调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忽略了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要告诉学生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他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

四、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一个宽松的、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力的环境

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其学习成绩好坏、能力层次高下,都给予他们公平竞争、创造性尝试的机会,要鼓励和称赞学生富于创意、别出新裁的念头和思想。要学会以“正信息”激励学生,使学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从老师的肯定中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充满激情,渴望成功。

2.进行扩散性提问,突破思维定式

不少学者认为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思考方法作为思维方式,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智力价值。科学思维方式比某种专业知识技能更为重要。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思维“开窍”的机遇,教师提出的问题,追求的目标不应是得到一个惟一正确的答案,而应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地独创性地去思考、去探索。如学完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一课时,要引导学生梳理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我抓住了“价值”这一基本概念,幅射有关知识,进行连环式提问:

(1)价值的含义是什么?属于商品的哪一方面的属性?这是从质的规定性角度思考问题。

(2)价值量的含义、决定因素及其连带比例关系。这是从量的角度思考问题。

(3)价值的表现形式在货币产生前后的变化。与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4)价值规律的相关知识点:含义、基本内容、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三方面作用。这样,以“价值”这一概念为主线,使学生把握住了教材分散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上的知识网络。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努力寻求解决疑问的途径

知识创新的含义范文第3篇

虽然我只是教育战线上一颗普普通通的小星星,但我仍然十分愿意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分享。

下面我将围绕我们学校4*10教学模式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巩固提高等环节中我的一些具体做法,说说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练习的设计。

一、自主学习通过表格练习、熟悉基本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区分这些概念,课前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填空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1)主要矛盾的含义_________地位______作用_______

(2)次要矛盾的含义__________地位______作用_______

(3)主次矛盾的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1)矛盾主要方面的含义_________地位_________作用_________

(2)矛盾次要方面的含义__________地位________作用_________

(3)矛盾主次方面的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方法论

(1)主次矛盾的存在范围____________;矛盾主次方面的存在范围________

(2)两点论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论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在新课开始前汇报成果,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合作交流、用好教材上的“练习题”和“小栏目”

教材上的“练习题”是编者精心挑选的。一般与该课知识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我们可将这些练习题,当做合作交流中的问题。让学生作为课堂训练题,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

例如:教材73页的材料。

蔷薇花总是有刺。我相信,天上可爱的天使,他们也决不会没有瑕疵。天幕上最光洁的星辰,要是伤了风,也会坠入凡尘。最好的苹果酒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有黑点看到。

针对这个材料设计交流问题: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同学、老师、家长和自己?

在学生汇报完答案后,展示教师的理解:

天底下没有完美的事物,即使是光芒万丈的太阳,也会有黑子,对于人来说,更是如此。认识任何事物都应该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用辩证的方法看待自己,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谐生活。

合作交流中:通过生生或者师生合作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形成最终的探究成果,为成果交流展示做好准备。通过合作交流深入浅出地了解了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也达到了我们这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微观要求: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处理个人事务,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教材有许多新的“小栏目”:如“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忆一忆”等等。

它以丰富的内容,活泼的形式成为新教材的一个亮点,为教材增添了不少色彩,

选择合作交流的话题时,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栏目”。

三、教师精讲问题的角度,要包括完整的理论

要想在政治课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要使所挑选的习题具有创新性。《学习的革命》一书体现了一个观点:“一个新想法是旧观点的新组合,

没有新的观点,只有新的组合”;“最杰出的创意者总是专心于新的组合”。

对习题作新的组合,可以使习题更具有针对性。

关于,教材中的设计的问题是:

提出先攻打锦州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改成:1、如果你是的主帅你将首先解决哪里的敌人?为什么不首先选择别处?

2、你会把你所有的兵力全部集中到首攻地点吗?

改变后的设问能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原有的设问只考虑了主要矛盾的地位和作用;而新的设问:综合考虑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和作用及其方法论的要求:这就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了做事情既要坚持重点论也要坚持两点论,

要防止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单打一的做法。

四、巩固提高用轻松的话题、深化知识的理解

人、狼、羊、菜渡河问题

一个摆渡人希望用一条小船把一只狼,一头羊和一篮白菜从一条河的左岸渡到右岸去,而船小只能容纳人、狼、羊、菜中的两个,决 不 能在无人看守 的 情况下,留下狼和羊在一起,羊和白菜在一起,应怎样渡河才能将狼、羊、白菜都运过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知识创新的含义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知识管理是当前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对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关于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对比分析,发现国外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已趋于和成熟,而国内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和研究起步较晚,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

从人类社会开始,知识就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而不断积累。因此广义地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知识发展的历史,一部知识管理的历史。但是作为一种正规的商务实践,知识从上世纪50~60年代才开始植根于受过教育的劳动力中。知识管理的本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60年代北美洲的商务实践中。而中国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和研究起步较晚。中国知识管理理论研究始于1998年。

一、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的演进

1.国外知识管理的发展状况。知识管理作为人类的一个活动,早已存在,但是正式用“知识管理”这个词来形容企业的知识活动过程,还得始于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1959年,彼得·F·德鲁克在其《明日的里程碑》(LandmarksofTomorrow)一书中创造了“知识工人”(knowledgeworker)这个新词汇,他认为产业工人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劳动力阶层,这些工人接受了大量的正规教育,具备获得与应用理论和分析知识的能力。同时,德鲁克在上世纪60年代还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萌芽阶段。彼得·F·德鲁克是公认的当代最伟大的管理宗师,也是最早提出知识社会和知识管理的人。

尽管上世纪50~60年代国外学者就已经提出“知识经济”、“知识工人”等概念。但是国外对知识管理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9年美国成立了知识资产管理研究会,对知识管理专项进行深入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的一些咨询公司知识非常密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内部知识管理活动。这一时期,国外学者写了许多关于知识管理的论著。比如:日本的野中郁次郎(Nonaki,Ikujiro)发表了《知识创新型企业》。在该著作中,他指出:在一个“不确定”是唯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无疑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那个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位知识主管(CKO),他就是雷夫·埃德文森(LeifEdvinsson),成为了总部在瑞典的Skandia公司的知识主管。雷夫·埃德文森成立了知识资本研究课题的权威领导,代表作有《发掘隐藏的智力,实现公司的真实价值》。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管理界的精英们开始认识到知识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创新很快被当作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2.国内知识管理的发展状况。20世纪90年代末期,知识管理理念开始在中国传播。从那时起国内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发展迅速,知识管理成为国内企业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朴素的知识管理阶段:1997年两会召开之前,两会代表的桌前都收到了科技部的一个报告《知识经济与中关村》。这份报告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从1995年开始,经过两年的关于知识经济的讨论,在1997年的两会上,关于知识经济的探讨直接引申到中关村关于风险投资、知识型企业、知识资产等中国实际问题的探讨。在这些探讨中,知识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思想。

进入1999年,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和实践逐渐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领域,学术界开始研究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知识管理等问题,企业界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进行知识管理以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大好机遇。1999年,许多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的著作被翻译出版,国内不少学者也敏捷地投入该领域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学术文章。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将“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研究”作为2000年鼓励研究领域为标志,国内学术界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掀起一个,并将波及到企业界,引发一个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的。

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在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上提出了朴素的知识管理思想。其主要的含义是:在企业中,认为企业业务运作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在处理、创造新的知识,知识无处不在。第二,知识能够不断的重用,而且在重用中创造新的知识。企业要不断地提炼自己的知识,要不断地推导积累的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断地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得知识在重用中创新。朴素知识管理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组织分析、信息技术、人。

《IT经理世界》、计算机世界、《首席财务官》杂志、计算机世界网等媒体与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的领头羊深圳蓝凌公司在京共同举办了“2005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本次论坛独家推出了“2005中国知识管理调查报告”。该报告重点调查研究了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的成熟度现状分析以及中国知识管理调查趋势的分析。报告显示,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并不乐观。“2005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的召开成为中国知识管理发展历史中一个里程碑,对知识管理应用和实践将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改革开放30年和中国知识管理10年的节点上,在全球面临金融危机威胁的情况下,2008年中国知识管理论坛年度盛会的召开,将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动力支持。会议探讨了知识管理实施和战略层面上的问题,并探讨了知识管理的评估问题。

知识管理方面的论著大部分是国内学者翻译国外知识管理研究学者的著作。国内学者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乌家培的《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王德袜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以及王方华的《知识管理论》等。

二、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的定义

1.国外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外关于知识管理的含义有多种解释。如: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PQC)认为:知识管理是以增强竞争力为目标的识别、获取和利用知识的战略和过程,这个动态过程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创造、发现和收集公司内部的知识与技能,第二阶段主要是共享和理解收集来的知识与技能以便利用,第三阶段主要是修正这些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于新的环境中。

Wiig认为:知识管理是有计划地、详尽地、慎重地对知识进行架构、更新以及应用,以将组织内部知识相关的效率以及知识资产的获利最大化的过程。CarlFrappaolo认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集体智慧的杠杆效益达到增强响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学科。

2.国内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内关于知识管理的内涵有多种表述。王方华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富和核心,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创新和传播、知识交换及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和共享的结构、知识水平的提高进行管理,发挥企业员工和集体的智慧,在知识创新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江文年,杨建梅等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系统体系,具体地说就是管理者通过创造一种协作和学习的环境,使得企业中的每位员工能够方便和快速地获取、共享、重复使用企业中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以形成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并由此推动企业中知识的创造和传播,在充分肯定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支持、激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去,最终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陈锐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综合了多学科知识与方法的,通过系统管理组织的知识资源来提高组织效率、反应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资本价值的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人类信息管理活动迄今为止最高级的形式和最新的发展阶段。

三、国内外知识管理会议

1.世界知识管理会议。20世纪90年代末,知识管理成为信息学家和管理学家共同关注的焦点。第一、二、三届世界知识管理会议分别于1997年、1998年、1999年召开。第一次会议主要集中于技术问题;第二次会议则主要重视和强调管理问题;第三次年会的主题是:利用最佳的技术和管理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评估知识管理对组织的影响。

2.国内知识管理会议。在1997年的两会上,国内学者和专家首次对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进行了探讨,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思想。

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胜利召开。研讨会上专家们主要研讨了知识管理的发展、知识管理的实践及信息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2005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学者和企业家对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的应用水平进行了探讨。此次高峰论坛侧重于研究国内知识管理在企业和经济实体中的应用和实践。

“2008知识管理实施论坛”于2008年5月23日在北京顺利举办。论坛总结了中国知识管理十年的成败得失。就知识管理实施的经验、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进行总结、展望,推动中国知识管理的实施。知识管理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主办的“2008中国知识管理论坛”于2008年12月27日顺利举办。会议主要探讨中国知识管理的未来路径和发展轨迹,涉及到知识管理战略、知识管理实施、知识管理案例、知识管理评估等多个方面。

四、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述评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国外的知识管理研究主要是在基于企业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提炼出的。而国内的知识管理研究则更多的是在基于引进国外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国外知识管理始于20世纪50~60年代,在20世纪80~90年代达到高峰,而中国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关注和探索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国外不仅学者非常重视知识管理的研究,而且很多企业已经付诸行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一些知名的大学和研究所都成立了知识管理研究机构。而中国的知识管理还停留在学术研究上,企业对知识管理的实践少之又少。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取代传统的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资源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源,知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源泉。从管理纬度来看,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优化和提升企业管理的新的管理思想、管理工具。不论对知识经济持何种态度,在管理领域中,知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源泉。知识管理成为现代管理的主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介入对知识和知识管理的研究,包括学者、专家、企业家等,为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促进知识管理的具体实施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美]卡尔.弗莱保罗著.徐国强译.知识管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

2.彼得·F·德鲁克.杨开峰等译.知识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2004

3.陈锐.公司知识管理[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

4.[美]卡尔·弗莱保罗.徐国强译.知识管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知识创新的含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国家兴亡在于教育,教育兴亡在于创新”。创新问题的提出,给整个教育改革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所以学校的教学思想和气氛必须改变,应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又称思维创造性,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或条件,是学生今后立足社会、成材创业需具备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在教学中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放在首位,在课堂教学时,大胆实践,合理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以下是我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几点浅显认识:

1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思想

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主要是指创造性的学习,即在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产生新设想、新方法、新成果的学习。教师要改变那种把教学仅仅当作传授书本知识的狭隘眼界,真正把教学当作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潜能开发的、灵活而富有弹性的制度。只有在教师中形成共识,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实施才得以根本保证。

例如:在教学完工程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在教材安排的练习基础上,灵活地设计一组一题多问的练习以激起学生独立解题的强烈愿望。

一项工程,甲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独做需要12天完成,丙独做需要15天完成。

①甲、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②甲、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③乙、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就上述条件再提出一些问题:

④甲、乙、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⑤如果先由甲独做3天,剩下的由乙、丙合作,还需几天才能完成任务?

……

2 用好新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中力求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适当选取和补充一些学生实际生活中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兴趣。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运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活动内容。通过实践,既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如在教学“加法的含义”一课时,先让3个学生表演。教室前面站1个学生,教室后面站2个学生,教师说开始走,当3个学生走到一起时,教师说停,这样反复走动了3-4次,让学生观察此情境,使学生直观地看出,1个同学和2个同学合并的过程,充分感知加法的含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手势表达合并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直观理解

3改变教学模式,培育创新精神

教师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小组合作,自学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式教学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但无目的、无针对性的、无必要的小组讨论,学生毫无兴趣,甚至有时趁机会聊天,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小组合作的机会和条件。首先,在课余时间,加强了对小组长的培训。其次,教会学生学会收集、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补充和学会辩解。再次,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定期调整小组结构和座位,便于学生与更多的同学进行接触、合作与交流。

比如在教学完“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时,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这时小组长开始发挥自己的组织才能:先明确必要的分工,如推选出记录员、联络员、总结人等,随后带领着自己的组员开始自主性学习。而其他的组员呢,他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了补充、否定、反思和调控,记录员不时地记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