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消费趋势的变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消费性支出
一、引言
在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大环境下,湖南消费品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市场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热点不断显现,市场格局发生新变化,进入了较快增长的新时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为发展湖南经济提供了强劲动力。本文从湖南省的消费水平现状出发,通过回归预测方法表示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之间的线性关系,对我们预测下一年的消费水平和该省对消费市场的宏观调控制定措施提供参考。
二、模型建立及分析
1.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消费理论。依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中提到的边际消费倾向,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可用下列方程表示:C=α+βy。
消费理论表明,消费者的消费量取决于他的可支配收入,由此,可得回归方程:C=α+β(Y-T),其中:T为税收,β为边际消费倾向。
2.预测模型的建立。本文运用一元线性回归预测的方法进行预测。一元线性回归预测的模型:存在两个经济变量,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其方程的一般形式是:y=a+bx。在预测实践中,通过统计数据(xi,yi),i=1,2,……n,估计出线性模型的参数a,b,并记他们为^a,^b,即相应地把原方程记为:^y=^a+^bx此为回归预测方程,^a,^b称为回归系数。
3.收集整理数据并进行检验。利用公式并代入求解出^a,^b:
^b=0.76456,^a=245.5277
由此可得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的回归方程为:
^y=245.5277+0.76456^x
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
反映拟合优度的概括性的度量指标要用可决系数r,
结果显示Q越小,r2就越大,回归方程就拟合得越好。所以该线性方程拟合得很好。
为了描述变量x与y之间的线性关系密切程度,我们用一个数量指标^r来表示,经计算得^r=0.996563,证明x与y的线性关系密切,回归方程有效。
在统计假设b=0的条件下,统计量F服从自由度为1和n-2的F分布。
如果给出信度α=0.05,查表得到临界值为Fα(1,n-2)=F0.05(1,14)=4.60将统计量F和临界值Fα进行比较,得出F=1937.39,明显大于临界值F0.05(1,14)=4.60。因此,可以认为回归方程是显著的,回归系数b是显著异于零的,线性假设成立。
4.结果分析及预测。根据湖南省近16年来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的数据得出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a+^bx=245.5277+
0.76456^x。
从上式可得,由于a>0,0
从2005年湖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200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8786元,比2004年增长9.51%,增幅比上一年增加0.06个百分点;2005年人均消费性支出达到6737元,比2004年增长5.29%,比上一年却下降了2.01个百分点;非消费性支出达到2049元,是近十年来非消费性支出中最多的一年,由此可见,非消费性支出的增加说明居民增加了对购买住房和社会保障的投入;湖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率1990年~2003年整体有小幅度波动,自1990 年以来有升有降,到1991年消费率达历年之最高,此后有降有升,但均未突破1991年,到2005年到历年最低。这说明湖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整体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1)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是影响消费率的主要因素。从20世纪90年代起,该省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速度逐渐加快,到1995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趋势呈现平缓局面。(2)虽然湖南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但是1998 年的国企改革,不少国企职工下岗要自谋职业,预期收入不足,不敢大胆消费。
三、建议
湖南省在努力提高消费水平的同时,消费率呈现下降的趋势,消费水平仍有增长的潜力,内需不足仍然是一个问题。所以,在目前的状况下,我们既要保证消费继续增长的趋势不变,又要试图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消费率,扩大内需:
1.制定相关政策,扩大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一方面调整产业结构并进行产品结构的升级,进一步完善消费环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消费政策,减少不合理收费。
2.拉动消费首先要增加居民的收入。
3.进一步完善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减少储蓄存款和刺激消费的另一手段。
4.进一步完善对消费支持的金融政策。
湖南省是一个经济大省,调整经济结构、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长久之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冯文权:《经济预测与决策技术》,第四版,武汉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心功能 心室重构指标 疗效
临床上在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常规用药方案是给予患者抗心力衰竭药物,可以起到一定治疗效果,但是对于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而言常规用药方案效果不理想[1]。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有着比较好的作用,可以提高临床疗效[2]。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比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10例的临床用药方案,探究了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的疗效及对心功能、心室重构指标变化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9年5月-2020年11月收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43~72岁,平均(56.15±3.23)岁。观察组男26例,女29例;年龄43~71岁,平均(56.21±3.1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⑴符合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3]:(1)患者突发胸闷、胸痛等症状;(2)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性改变或心脏彩超提示心脏室壁运动异常等表现;(3)心肌肌钙蛋白Ⅰ升高,最高数值超出正常上限99%位点并动态改变。⑵年龄>18岁。⑶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参加。
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障碍;(2)合并急慢性炎症性疾病;(3)恶性肿瘤疾病;(4)凝血功能障碍;(5)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
方法:(1)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用法用量:患者门诊、急诊或入院后立即嚼服300 mg,第2天及以后每天早上口服100 mg/次。替格瑞洛片,用法用量:患者门诊、急诊或入院后立即口服180 mg,第2天及以后维持剂量90 mg早晚各口服1次。依据患者病情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卡托普利片、螺内酯等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同时调整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卡托普利片等药物剂量使患者静息状态下心室率在55~60次/min,血压等达标。结合患者病情实际情况给予其他药物进行对症治疗,观察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指标。(2)观察组:阿司匹林肠溶片,用法用量:患者门诊、急诊或入院后立即嚼服300 mg,第2天及以后每天早上口服100 mg/次。替格瑞洛片,用法用量:患者门诊、急诊或入院后立即口服180 mg,第2 d及以后维持剂量90 mg早晚各口服1次。依据患者病情,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用法用量:根据患者血压情况,初始剂量为50 mg/次,2次/d或100 mg,2次/d,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增加到最大剂量,最高剂量为200 mg,2次/d,并维持剂量,螺内酯等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同时调整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等药物剂量,使患者静息状态下心室率在55~60次/min、血压达标。结合患者病情实际情况给予其他药物进行对症治疗,观察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指标。
评价指标:⑴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1)显效: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消失,活动时心率<100次/min,心功能Ⅰ级;(2)有效: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改善,活动时心率>100次/min,心功能等级Ⅱ~Ⅲ级;(3)无效:未达到(1)(2)疗效评定标准。⑵对比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前后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指标水平,包括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端脑钠肽(N-BNP)。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LVESD、LVEDD、LVEF及N-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SD、LVEDD及N-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指标水平比较
讨论在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时候,常规用药方案常无法获得明显疗效,对于患者病情控制和疾病治疗的效果不理想,因此常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联合用药效果。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是一种可以替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药物,在与其他抗心力衰竭药物合用时疗效确切。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于脑啡肽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可以对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形成阻断,延缓心力衰竭发展[4]。黄丽娟等[5]研究显示,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患者心功能以及心室重构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本研究与之一致。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6.36%,对比对照组的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指标水平相近,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指标水平相比于对照组优势明显,提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泵衰竭治疗中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在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泵衰竭上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提高疗效,对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指标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应该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崔述霞,黄玉晓,李荣,等.沙库巴曲缬沙坦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心功能不全且行PCI术患者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进展,2020,10(11):2654-2659.
[2]涂克祥.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药,2021,25(3):611-613.
[3]王一楠,张领.低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短期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20,47(6):97-1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通过国家统计给出2003-2012年的城镇居民消费数据,来具体分析一下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1.食品消费食品消费直接影响城镇居民的物质生活和水平,人们只有温饱问题解决了才会出现其他消费,这是其他消费的基础。从国家统计局统计十年内我国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情况可以得出:从2003-2012年,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一直处于上升的阶段,并且从2007-2008年间,上升的速度是最高的。
2.衣着消费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开始其他的消费品,比如我日常生活中衣着的消费,通过数据分析中可以得出:2003-2012年,城镇居民在衣着消费水平的趋势也是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
3.家庭用品消费家庭用品消费支出从2003-2012年也是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城镇居民目前对高档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已经饱和,现处于更新的阶段,因而家庭用品的消费支出增加不大。随着更新换代的加快以及新的消费“热点”的形成,用品支出将趋于相对稳定,不会明显下降。
4.医疗保健消费从数据中可知,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一是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开始注意保持健康的身体,二是物价上涨和各种收费提高使居民支出增加,并且居民的对健康方面的意识在不断地加强。
二、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因素
1.城镇居民收入变化一切消费的最终形成必然依赖于一定的购买力来实现。收入水平的变化直接决定着消费结构的最终形成及变化,我们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一,从历史资料看,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着消费结构的改变。第二,从不同收入居民家庭看,不同收入水平决定着不同的消费结构。
2.物品价格变动价格是影响居民消费投向的重要因素之一,价格的变动,势必要影响到消费结构的变化。1978年以后,国家开始调整不合理的价格体系,食品价格提高幅度较大,从而使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1993年,国家大幅度调整粮、油价格;自1988年物价猛涨,许多居民担心货币贬值,大笔资金投到日用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上。
3.国家政策变化分配政策的变化,使居民间收入差距扩大,从而打破了过去消费结构的趋同性,形成了具有一定层次梯度的消费结构。同时,由于各项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特别是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推出,房租的提高,加大了住房支出的比重。以后,随着医疗制度改革、退休制度改革和养老保险的推进,消费储蓄的比例也会增加,这些都会改变消费结构。
4.消费者消费观念和心理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和收入的提高,居民的消费观念和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求新、求奇、求美、求精的消费观念普遍被人们接受;攀比心理、追求名牌心理等也对居民购买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越来越追求方便、舒适的生活。
三、结语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中国经济一直存在消费不足的问题,并且近几年这一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这点可以从中国居民储蓄不断增加,同时外贸出口也持续增长这一事实得到基本证明。很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中国的消费不足问题进行了精辟的分析,认为消费不足与中国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贫富收入差距大、二元经济结构以及传统的节俭和遗产动机明显等因索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则从城镇居民与其教育相关的支出、居住支出和与医疗相关的支出等三项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总支出的影响的角度展开分析,旨在从上述角度找出影响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
二、实证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包括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等8项,其中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等5项的消费支出对消费总支出的后续影响力比较小。尽管从2000年开始,食品、衣着和交通通信的支出比重大于或接近10%,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较大,而且交通通信支出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但是这5项不是本文的研究重点。而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居住这3项消费支出对消费总支出的后续影响力较大,并且这3项支出所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近些年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2000年后达到30%左右,尽管医疗保健所占比重一直低于10%,所以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居住这3项支出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同时,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不足的程度可以通过其消费总支出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变化来衡量。
后续影响力可以定义为,居民某项消费支出的价格或其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的变化会影响当期及下期居民消费总支出的增长速度或居民消费性支出所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
从中国当前的现实来看,从1995年到2004年,中国城镇居民医疗保健的价格指数有较大的波动,2000年前呈上升趋势,2000年后呈下降趋势,医疗保健支出所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则基本趋于上升。从1995年的3.11%上升到2004年7.35%;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尤其是其中的教育支出)的价格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从1995年的104.5上升到2004年的113.9,同时其支出所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也趋于上升,从1995年的8.84%上升到2004年的14.38%;居住支出的状况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似。同时,从1995年到2004年,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总支出占可支配的比重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95年的82.6%下降到2004年的76.2%。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除了医疗保健的价格指数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变化没有一贯的一致性外,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居住的价格指数以及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居住的比重均与城镇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呈反向相关关系。从中国的现实来看,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居住这3大项的支出抑制了城镇居民的当期和下期的消费,倾向于多储蓄,抑制了城镇居民的消费总支出,导致城镇居民消费不足。
三、原因分析
从医疗保健支出方面来看,其价格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其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变化趋势相反,同时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却呈逐年递增趋势,这可能是因为2000年后中国城镇居民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量增长较快的结果。但中国至今还没有建立起覆盖大多数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即使已经进入了该体系的居民也有相当部分难以获得充分的医疗保障,这致使医疗保健支出抑制了城镇居民增加当期和下期消费支出的积极性。
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方面来看,其价格指数的上升趋势使得人们预期将来在这一方面的支出会很大,同时其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这一方面会使得居民立刻降低当期的消费支出以增加将来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会使得居民的消费可行集缩小,约束了居民的消费,这两方面都会导致消费不足。
从居住支出方面来看,其原因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类似。但有一个方面不同:单笔居住支出往往很大,尤其是居住支出中的购房支出,这使得居住支出对单个家庭来说可能会呈现出阶段性,在不购房的时候,居住支出往往会很小。
四、结论
【关键词】福厦两地 城镇居民 恩格尔系数 消费结构
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是居民家庭经济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居民消费结构是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反映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消费特点和消费发展的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各类消费的变动规律。因此,深入研究微观经济意义下的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对于认识消费者行为,产业结构及其变动方向,社会消费水平及消费趋势都有着重要意义。以福厦两地城镇居民近15年的消费支出为研究对象,通过恩格尔系数和消费结构比较分析,说明福厦两地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各自的特点。
一、福厦两地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测算及其变化特征
(一)福厦两地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测算
根据2012年福厦两地的统计年鉴,可以计算出1997~2011年福厦两地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见表1)。
表1 1997~2011年福厦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状况
资料来源:福州统计年鉴2012,厦门经济特区年鉴2012。
(二)福厦两地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特征分析
从表1和图1中可以看出,福厦两地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有如下变化特征:
图1 1997~2011年福厦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趋势图
1.从恩格尔系数变化趋势上看,福厦两地相差不大,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根据一般规律,恩格尔系数下降是消费结构优化的标志,因此,上世纪90年代以来福厦两地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正在向合理化方向转化。但福厦两地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幅度有所不同。2011年福州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同比1997年下降了31.1%,厦门同比下降了28.9%,略低于福州的下降幅度。
2.福厦两地恩格尔系数所体现的生活水平呈现阶段性不同。福州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于2000年进入小康水平,同比1999年下降15%;于2010年大致进入富裕水平,同比2009年下降3.2%。而厦门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在1997年就进入小康水平,同比1996年下降1.6%;于2004年进入富裕水平,同比2003年下降4.5%,比福州地区快了许多年。
3.福厦两地恩格尔系数变化呈现趋同效应。1997~2011年这15年间,虽然福州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差异较厦门居民的大,但两地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从1997年两地相差4.8%到2011年两地仅相差2.3%。这说明福厦两地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处于趋同状态,未来将会越来越接近。
二、福厦两地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比较分析
国家统计局将城镇居民消费品类别划分为类,根据2012年福厦两地的统计年鉴,可以得到2002年和2011年福厦两地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见表2)。
福厦两地城镇居民较低的恩格尔系数只是表明,居民家庭有将在食品消费满足之后结余下来的消费投向其他发展型或享受型消费资料的可能,还不能准确表明居民家庭就处于较高的结构状态。为此,有必要考察其他非食品类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以全面而具体判别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高度的状态。表2展示了福厦两地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的变动情况。
表2 福厦两地城镇居民2002年和2011的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福州统计年鉴2012,厦门经济特区年鉴2012。
从表2中可以看出,福厦两地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变动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食品方面。2011年福厦两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比重虽然有所下降,即恩格尔系数下降,但仍占消费总支出的最大比重。从城镇居民膳食结构看,粮油类消费占食品消费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福州由2002年的15.6%下降至2011年的12.8%,厦门则由9.4%下降至9.1%。在外用餐等形式的饮食服务的消费支出增加,已经占食品消费的将近20%。这些数据说明城市居民家庭的食品消费结构的改善,对膳食营养结构越来越重视。
第二,衣着方面。福厦两地城镇居民在衣着方面的消费都迅速增加,福州由2002年的438元增至2011年1875元,厦门则由606元增至1590元。可见近年来,由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属于温饱型的衣食消费质量不断改善,消费质量从过去的吃饱吃好、遮体御寒提高到营养均衡、美观大方的方向发展。但是,厦门城镇居民衣着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基本保持不变,而福州城镇居民的衣着消费比重由2002年的6.6%上升为2011年的10.5%,增加了59.1%,反映了福州城镇居民比厦门城镇居民更注重服饰、更追求时尚。
第三,家庭设备及服务方面。主要体现为家庭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电脑、空调、移动电话等成为了消费热点。福厦两地城镇居民在家庭设备及服务方面的消费绝对数都有大幅度提升,但福州城镇居民家庭设备及服务的消费比重由2002年的5.7%上升为2011年的8.0%,而厦门则是由7.9%下降为6.4%。这说明福州城镇居民对家庭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较大,更新换代快,而厦门城镇居民的家庭耐用消费品需求则接近饱和,呈现下降趋势。
第四,医疗保健方面。近年来随着医疗制度改革在全国的全面推行,促使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也稳步增长。福州城镇居民2011年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为838元,同比2002年的437元增长了91.8%,厦门城镇居民2011年为1038元,同比2002年的351元增长了195.7%。而福州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从2002年至2011年下降了1.9%,厦门则呈现缓慢上升趋势,10年间上升了0.6%。
第五,交通与通信方面。福厦两地城镇居民在交通与通信方面的消费都增加迅速,福州由2002年的534元增至2011年的2509元,比重由8.0%上升至14.1%,增加了74.7%;厦门由2002年的923元增至2011年的4814元,比重由10.9%上升至21.6%,翻了一番。这说明在现代化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方面,厦门城镇居民不仅消费绝对量高,而且其比重、增长幅度都大大超过福州城镇居民。
第六,娱乐和教育文化服务方面。在满足吃穿等消费后,娱乐和教育文化服务消费额绝对值增势一直强劲。但福厦两地娱乐和教育文化服务消费比重的变动趋势是不同的。福州城镇居民娱乐和教育文化服务消费额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由2002年的11.3%小幅度上升为2011年的11.4%,说明福州城镇居民对知识和闲暇的重视有所提升,用于娱乐、教育等的支出有所增长。而厦门城镇居民的比重则由2002年的14.3%下降至2011年的9.9%。
第七,居住方面。福州城镇居民2011年用于居住的支出为1591元,同比2002年增长84.1%,厦门城镇居民2011年为2482元,同比2002年增长155.5%。但两地城镇居民居住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都呈下降趋势,福州下降31.5%,厦门下降2.6%,远低于福州。
三、福厦两地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比较总结
第一,从总体趋势来看,福厦两地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呈现下降趋势、趋同效应,以及阶段性不同。目前福厦两地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已经实现了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并已经迈入了富裕型生活阶段。
第二,从各个消费构成比重的相对变化趋势来看,福厦城镇居民早已从“吃—穿—用”为重心的消费模式,演变为“吃—行—娱乐文教服务—住—穿—用”为重心的消费模式。如果将吃、穿、住、用、行视为基本消费的话,那么,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交通通讯和娱乐教育文化比重的快速上升则显示了福厦两地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良性变化。
第三,除食品消费外,受消费习惯、人群效应、地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福厦两地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呈现差异性。福州城镇居民更侧重以时尚为追求的衣着消费,以耐用消费品为主体的家庭设备及服务消费,以闲暇娱乐、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等为标志的精神文化消费,说明福州是一个享受型消费城市。而厦门城镇居民则偏重于医疗保健和以移动电话、家用汽车为代表的交通与通信消费,说明厦门是一个发展型消费城市。
参考文献
[1]程兰芳.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经济结构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38-148.
[2]董福荣.中国家庭消费结构透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51-57.
[3]福州市统计局.福州统计年鉴2012[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4]厦门市统计局.厦门经济特区年鉴2012[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5]张蓓,贾志永.四川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评价[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