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线下购物的好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互联网;茶叶企业;电子商务;效率
“新零售”的概念在现如今的互联网领域风生水起,“新零售”电商模式强调纯电商已经走向灭亡,这种死亡的警告更多的是针对那些仅仅依靠线上起家的品牌,如三只松鼠、全棉时代等,传统企业只有将线上和线下结合,才能寻求新的突破。对于茶叶企业来说,事实上只要其从事电子商务,本质上就是一种“新零售”,因为茶叶企业本身就是线下茶叶零售的主力,其重新借助互联网开疆破土,就是一种从线下走向线上的过程,然后再线下线上充分融合。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最多问题就是这个线下和线上融合是否有问题,融合的过程是否也产生了新的浪费,还有就是到底是线上多一些还是线下多一些。
1茶叶企业应该注重线下线上结合的零售电子商务模式
“新零售”的电子商务模式是未来电子商务的主流,对于传统的茶叶企业来说,其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适合“新零售”。首先其有产品优势,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很多是自产自销的,所以不存在渠道问题;其次,由于其自产自销,那么成本必然是非常低的;最后是其茶叶生产和加工的技术有沉淀。那么这些传统的茶叶企业转战“新零售”,是非常恰当且合适的。但是,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到底花更多的精力在线上还是线下,是其需要权衡取舍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茶叶企业来说,线上是方向,是最终要完成的目标,而所谓的线上与线下结合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过程。对于一个初进入电商领域的茶叶企业来说,其必然线下销售占主要的,但是,其开辟的线上模式因为不需要租金,也省去了不少物流和仓储成本,所以相比较线上会更具有成本优势。那么对于一个这样的茶叶企业来说,其做法就是应该引导线下的消费者进行线上购物,比如一些季节性的很强的茶叶,原来顾客预订都是通过线下,那么茶叶企业就可以引导这些顾客在线上进行预订,茶叶生产出来之后将其直接邮递给消费者,并不需要其再到门店领取,那些并不着急拿到茶叶的消费者,可以给予其适当的优惠,引导其线上买单。亚马逊是一个纯粹的电商购物平台,在最近一两年,亚马逊开辟了一种新的购物模式—“AmazonGo”,这种购物新模式,消费者只需要进入到亚马逊的线下商店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扫码就可以将其加入线上的购物车,点击购买就可以线上购买,然后亚马逊用快递给顾客配送。在亚马逊的线下门店中不会存在一个店员,也没有柜台、无需排队。这种新的购物模式,其核心就是线下的门店是一种体验店,店里的商品都是样品,顾客可以像原来一样接触和体验到商品,而购买则是通过线上。对于茶叶这种消费品来说,顾客重复购买的情况很多,就更有必要让顾客养成线上消费的习惯,第一次购买之后,二次购买以及后续的购买都可以通过线上,这样不仅节省顾客的时间,也可以节省茶叶企业的成本。所以,总的来说,线上购物是茶叶企业最终的一个方向,最终茶叶企业也可能会变成线下全是体验,所有的购物都变成线上那样。互联网的发展是没有办法预估的,可能这样的情况在10年后实现,但是,对互联网来说,真的有可能5年之后就成为现实。
2茶叶企业应该着手构建独立的线上交易网站
互联网线上购物的实质是效率的提升,效率提升之后必然成本降低,那么销售价格就会降低,这对于销售者和消费者来说都是有利的。国内人线上购物的习惯和国外有不少差距,在国内,淘系(淘宝、天猫、天猫超市、天猫国际、聚划算)线上购物平台市场占有率接近95%,而在国外,世界排名第一的线上购物平台亚马逊市场占有率也仅有50%左右,这是因为很多西方世界的大品牌都有自己的独立的线上网站,后来这些品牌同样在自己的官网上开辟了购物模块,于是很多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消费者都习惯于去品牌的官网购买,其好处是购买的商品能够保证正品,其次是售后服务相对方便。但是中国在互联网崛起之前,由于缺乏比较知名的品牌,而品牌商在之前也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公司网站的重要性,很多中国比较大的公司网站常年缺乏管理和运营,以至于人流量很多,自然人们选择购物就去第三方的购物平台上了。在国内,在大的购物平台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存在很多假货,加上平台的流量分发机制越来越分散。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很少有非常知名的品牌,那么第三方线上流量分发给自己的就很少,同时第三方平台购物相较于自己的品牌的官网的购物其风险将会加大,所以独立的线上购物网站将成为未来一些中国品牌公司的大势所趋,而对茶叶企业来说,同样适用。
3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看到,在“新零售”模式大行其道的今天,茶叶企业需要顺势而为,首先要积极地寻求开拓自己的线上市场,其次要让自己的线下渠道和线上充分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在满足消费者体验的基础上降低流通环节的成本。茶叶企业在线上拓展的时候,要注意经营自己的独立线上网站,独立的线上网站不仅是企业消费者购物的地方,也是企业独立展示自己的舞台,当第三方给予自己的展示机会越来越少的时候,自己就需要去创造这种机会。
参考文献
[1]陈建鑫.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的问题和对策分析———以新美亚公司的物理管理体系为视角[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462+464.
[2]岳晗,陈晶,代临轩,刘催,朱振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何去何从[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6,(16):17-18.
[3]宋毅.“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能力培养的重构———以大连软件职业学院为例[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99-101.
[4]张永强,高延雷,王刚毅,单宇.“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电子商务两种典型模式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22):8-12.
[5]陈雯雯,俞雪莲.传统工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研究———以黄山雕刻有限公司C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5,(19):19-21.
[6]韩国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特色化发展的可行性分析[J].职业时空,2015,(08):7-9.
[7]刘霞,王海宾.基于O2O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研究———以地方企业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4):248-249.
[8]刘舒.电子商务商业模式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模块的变革和匹配———以阿里巴巴B2B电子商务为例[J].现代商业,2014,(03):55-57.
5月4日消息,亿邦动力网在对话上海太平洋百货董事长郭志鹏时了解到,其电商业务徐家汇商城已正式启动,电商可以为入驻品牌商提供更广泛的覆盖范围,这是线下实体百货所触及不到的。
在郭志鹏看来,电商渠道的价值对于实体百货而言并非清理市场存货,更在于为传统品牌商寻求新的增值增量的空间,提高货品销售的精准性。“有了电商这样一个窗口,你不光是线下有一道门,你还有一道窗,这对厂商入驻我们线下百货也有好处。否则厂商在出血,打折促销,盈利点越来越少,但辐射面越来越小的话,大家都会死,这不行。”
据亿邦动力网了解,通常实体百货辐射半径大致在三十公里上下。以徐家汇商圈为例,以往住上海郊区的顾客会来徐家汇购物;而现在辐射半径则缩短至十公里,未来则可能是五公里。面对这样的变化,电子商务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有另外一个渠道帮助线下厂商包括会员提供增值、增量多渠道的选择。”
据郭志鹏透露,上线一个季度以来,徐家汇商城每个月订单在以百分之百的速度增长,同时面向全国市场,让太平洋百货可以关注到更多的二三线城市。虽然现阶段二三线城市的百货业发展还很缓慢,但太平洋百货想通过电商推动这些城市百货的发展。
郭志鹏指出,徐家汇商城电商系统的线上线下定价策略分为两部分:新品与线下实体坚持新同款同价,过季品则按照互联网的方式去运作。而在整体战略上,先将线下厂商逐步引入线上,再拓展到数据挖掘、数据金融、积分商城、海外特色馆的建立则是必经阶段。
在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商,徐家汇商城希望将自身打造成小而精的企业,其面对的用户也是非价格敏感型人群,从而避开与天猫、京东的正面交锋。“很多人看重价格的同时,未来肯定会有人看中价值和品牌,甚至是看中隐私。不能用某一阶段的事来定义所有的阶段。”
亿邦动力网获悉,自早期的中百网上超市、西单爱购物“触网”以来,2012年成为实体百货迈向电商的第二期。以百盛、徐家汇商圈、王府井百货等高端百货公司纷纷建立网上商城。与此同时,万达、大悦城等以商业地产著称的MALL也开始以各种方式向互联网靠拢。
但综观整个百货零售业,尚未有能迅速在线上形成规模化的成功案例。而马云和王建林关于实体零售与电子商务谁才能成为十年后的主角争论,业已成为业界人士茶余饭后的谈资。
对此,郭志鹏表示,实体百货转型电子商务确实会受到极大挑战,必须拿出自我革命的勇气。传统企业在转型电商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在于管理层的决心。“很多传统企业上线失败的案例,我们不回避。这取决于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定位,以及发展的战略以及差异化的内容,这几个非常关键。你到底是真的做,还是想把它做长,还是仅仅作为一个试探性的东西。”
另一方面,传统百货切入电商也需选择恰当的时机。任何一个产业都有生命的周期,传统企业经历了过去20年的高增长,现在则是电商进入了快速成长的成熟阶段新的业态对传统的运营模式有非常强的挑战,太平洋百货则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向线上渗透自有他的道理。
消费模式的变革
从如今的电子商务发展速度来看,也许这一展望会比预计的到来得更早一些。电子商务代替传统购物模式,不仅仅只是SOH0一族的专利,大批的网购军正在加入其中,来势凶猛。“每隔50年左右,零售业就会面临一次重新洗牌。每一波变革浪潮袭来之时,虽然并未完全消灭旧事物,但是重塑了整个行业格局,也彻底改变了消费者的期望。那些依赖旧经营模式的零售商,若不与时俱进地适应新环境,就会面临消亡的厄运,因为新来者会抢走它们很大―部分生意,而剩下来的那部分生意也利润微薄。”作者的观点一语中的,不再是中外商务天壤之别的时代了。
大约10年前,互联网泡沫的破灭让多达半数的电子商务企业折戟沉沙,也让互联网经济从“非理陛繁荣”骤然回归现实。然而,如今电子商务已站稳脚跟。从快速崛起的凡客诚品、到占领电子市场的京东商城,再看看每天淘宝网上惊人的成交量,以及爆棚的快递仓库,显而易见,电子商务不再仅仅是流行,大有主流之势。面对来势汹汹的数字化浪潮,传统零售商除非采用全新视角,把各种迥然不同的渠道整合成“全渠道”的―体化无缝式体验,否则就很可能被时代淘汰。作者为“网购的优点在于:选择范围广,易于搜索;价格实惠,便于比较;非常方便,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工作单位都能进行。此外,网络上有大量的商品评价和推荐信息。而实体店的好处在于可以提供面对面的个人服务,顾客能够触摸商品,进行全方位的感知,而且把购物当成一种活动和体验,等等。如今的顾客希望两方面的好处兼得。”
全新购物体验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类人——微信第三方开发者。
先说说微信小店本身,店铺的后台很简单,功能上没有超过第三方开发的店铺系统,连淘宝CSV数据备份都导不过来,像口袋通是可以做到的;如果在其他平台有多店的商家,库存同步也是个问题,反正微信小店店铺后台很简单。但是这么简单的东西微信为什么还要做呢?微信需要整合商家资源,为下一步搜索引流做准备。由于所有商品、订单数据都在第三方的服务器上,不便搜索,所以微信要自己做自己的店铺后台,方便今后搜索啊。就像淘宝搜索给淘宝店铺带来流量一样,微信搜索也将为微信小店带来流量。
这时再想想,这对第三方开发者有什么冲击?显然店铺放在第三方开发者那里,店铺的宝贝很可能搜不到。所以啊,第三方仅仅提供微信小店同质化服务肯定不行,得赶快转变工作方向啊。但是个人还是认为随着微信电商的繁荣,微信第三方开发者的生存空间肯定会越来越大(可以参考淘宝第三方开发者)。
第二类是迫切想用微信卖货的人,在这我提供一个利好信息。
虽然两万元是个槛,没错,但是两万元相比天猫10多万要低很多,我们很多淘宝屌丝都还是拿的出来的。现在注册一个企业都是很容易的,2000块左右,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公章、私章、财务章等齐全。现符合微信服务号申请的公司大把,如果自己没有,有关系的也可以资源共享过来。有了这些就可开微店啦。
但是有些人会说这门槛还是很高的。且听我说说微店的好处:
一是社交电商,你和你已购买的顾客会建立粉丝关系,这意味着你的生意可以积累,不会产生流量依赖。这和淘宝天猫不同,淘宝卖家和买家交易过后,再次来到你店的时候,很有可能还是通过淘宝搜索过来的,你若要做销量必须通过打广告买钻展向淘宝购买流量。
二是微信本来是个社交圈,这要求腾讯控制营销广告,以免破坏社交体验(提高卖家进入门槛也是为了保证用户体验)。这点貌似对做电商很不利,大家想不通,由此认为商业和社交不两立;其实凡事都有两面性,这就意味着腾讯自己也不会用广告来骚扰用户,当然也不会用广告来卖流量给卖家(可能会有点点,但不会像阿里那样大比例地卖流量);此外,基于和淘宝天猫的竞争,流量会相对公平分到卖家。(备注:流量会从微信搜索来,线下搜索也可,如微信扫一扫,条码封面)。
三是社交的传播属性,社交传播不是花钱买广告资源,让顾客被动观看广告的一种传播方式,而是顾客基于体验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点对点传播或者分享在自己一个圈子的传播方式,这种方式形成链式反应之后,相当迅速。所以社交电商,自律很重要,好口碑传播很快,坏口碑亦然。总的说来,不用花钱买广告,而传播快是值得称赞的。
四是微信在移动端的优势,从用户活跃度,用户使用时长等指标上看微信在移动APP当中实属第一,滚滚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时不我待。有这么几点,就看大家怎么放开膀子干了。第三类人是已经在微信上卖东西的人,现在可以安安心心打理自己的微信小店,没有后顾之忧了。
无论你在那个平台开店,粉丝是跟着服务号走的,没有在第三方平台。钱的话也在自己的财付通账户里面,跟平台没有关系;跟客人的对话记录也在微信官方后台;至于销售记录用EXCEL导出来罗。更重要的一点第三方店铺跟微信小店现在还可以同时用啊。所以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所以微信小店此番出来,对各方来讲,是一块悬在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接着咱们来说说重点:微信电商和O2O啥子关系呢?
这块我想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微信电商不赚钱,腾讯图的是啥?图的就是O2O.
可以看出腾讯做微信电商,基于社交的属性,是不大可能去卖广告给卖家去变现流量,所以电商本身可能不会赚钱。再说,作为一个面对强大对手的后来者或者失败者,首先把盈利挂在心头是不理智的。那腾讯图的是啥子?
一图的是一个入口,移动互联网线上线下界限已经模糊,无论线上线下,一个用户要做什么的时候能够首先想到微信,从微信入口,步入他的网络之旅;购物作为互联网用户的刚性需求,属于互联网的底层业务,而微信都不能满足的话,微信将失去第一移动入口的地位。
二是微支付(可能还会有QQ钱包,或者今后两者整合),无论在那里消费,线上还是线下,用微支付付款是腾讯希望的;而电商是培养微支付的摇篮,淘宝和支付宝就是明证。
三是微支付背后的互联网金融,支付宝和余额宝就是明证。四电商背后的大数据,马云总裁最近开始讲大数据的作用了,你不做电商怎么会有大数据?这就是微信电商和020的关系。
第二,回答几个问题。
1.入口,从微信到京东购物,微信也是入口。
答:京东有自己的移动端,不会因为有了微信入口就会放弃自己的移动端。京东今后肯定也会从其他的移动APP上开入口(若微信失去现在的地位京东更会去做),用户也可以经过其他去京东购物。
2.微支付,京东购物也可微支付。
答:同理,京东有自己的网银钱包,今后也会大力发展这个钱包。再说京东说不定那天又跟支付宝合作了呢?
3.可以线下推广微信和微支付。
答:从嘀嘀打车推广可以看出要让微信支付在线下铺开是一个烧钱的举动,而且进度较慢,而且跟强手支付宝同一起跑线。再看线上,现在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在移动端的优势显而易见,电商的手机订单比例持续走高,所以线上做电商平台,用移动C2C或小B2C来铺开微支付的最凑效的方法。当有一定用户基础之后再反哺到线下,时机也刚刚好,效果也事半功倍。
4. O2O是不是线下有公司有实体店人的专利?
答:现在看起来微信炒的很热,却掩盖不了目前微信电商赚吆喝不赚钱的窘境,真正在微信上卖的好的商家都是一些本来已经名声在外可以给自己导流的,要不就是本身有店的从线下往线上导流的。这是目前的现状,这些店既然有自己的线下流量既然有自己品牌知名度,本来就卖得好,让他们持续导流下去的动力在那里?这些人更希望微信用户不仅仅是社交用户。所以微信必须增加自己作为电商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微信要在”让社交用户变成一个买家上”下功夫。在这个变化面前,做电商的都是有机会的,不是某部分人的专利。O2O的一半是线上,今后一定时期内线上还是重点。
做一个小小的预测:
1.电商的流量会越来越便宜,巨头的赢利点会在电商的背后。
关键词:双渠道供应链;搭便车行为;治理对策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传统零售渠道之外又引入网络渠道,形成双渠道供应链模式。双渠道供应链在提振销售业绩、扩大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双渠道并存的环境下,信息的非排他性和服务的溢出效应及由此产生的跨渠道搭便车行为,引发了渠道间的冲突,导致供应链整体效益下降,甚至出现LEVIS(李维斯)电子直销渠道招零售商联合抵制而被迫关闭的事件。鉴于此,文章试图根据双渠道供应链中消费者获取的收益和来源的不同,具体区分跨渠道的搭便车行为类型,并从信息特征、价格差异、渠道转换成本等多个角度剖析其产生的动因,并从市场划分、产品差异化、双线同价等方面提出缓解或规避搭便车行为的治理措施,以缓解双渠道供应链下的渠道竞争与冲突,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
1.搭便车行为分类
当消费者可以从某一个渠道免费获取信息或服务,并在另一个渠道做出购买决策时,搭便车行为就产生了。按照消费者购买决策前获取的内容和来源的不同,将双渠道供应链中的搭便车行为分为信息搭便车行为和服务搭便车行为。
1.1 信息搭便车行为
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人们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变得越来越便捷和低成本。在双渠道供应链环境下,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合理选择,一部分消费者通过网络渠道搜集产品有关的价格、质量和商家信誉等信息,作为购买决策前的参考,然后转移到传统零售商渠道购买产品。信息搜集渠道和购买渠道的分离产生了上述的信息搭便车行为。
1.2 服务搭便车行为
进店免费服务是传统零售商提供给顾客的基本服务之一。服务搭便车行为即一部分消费者先在线下门店接受专业人员的服务,如新型电子产品的功能演示、试用,服装行业的试穿、尺寸选择等,然后选择到线上渠道购买商品。
2.双渠道供应链中搭便车行为产生的动因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熟人社会的道德约束力下降而法律体系总有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产生了大量的搭便车行为。无论是信息搭便车行为还是服务搭便车行为,都与双渠道共存的以下因素有关。
2.1 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
不存在排他性的共同利益是理解曼瑟尔奥尔森的“搭便车”理论的两个重要假设条件之一。网络渠道的产品信息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公共产品,因为一个人的受益不会阻止其他人也从中受益,天然具有非排他性的特征。人们可以从网络渠道轻易获得产品价格、产品描述、已购买用户的评价等所有方面的信息,且不用耗费任何的成本,这就为消费者的信息搭便车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
2.2 价格差异
网络渠道的特性使它天然具有低价格的优势。不同于传统零售渠道需租赁门店、招聘服务人员,为进店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网络渠道不提供或者较少提供服务,同时渠道结构简单,大多数是作为制造商的直销渠道,所以产品价格比较低。基于自身效用的最大化,部分消费者会到零售渠道接受免费的体验服务,在产品试用过程中进行比对、挑选,最终选择在网络渠道做出购买决策,产生服务搭便车行为。
2.3 渠道转换成本低
渠道转换成本低是催生搭便车行为的重要因素。文章将渠道转换成本定义为消费者在传统渠道和网络渠道之间转移所能感知到的一系列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如今,通过网络渠道搜集产品信息几乎不用耗费成本。随意打开一个购物平台,消费者都能免费注册成为会员,或者直接在平台上搜索需要了解的产品,所有有关的价格、型号、产品参数、已消费者的评价等信息一览无遗。消费者需要付出的仅仅是动动手指的时间,这是普遍产生信息搭便车行为的原因。
而在线下零售商渠道,消费者可以进店接受产品试用等服务,在体验中将自身不确定的需求与产品匹配,而这一切都是免费提供的。如之前广泛存在的“抄号族”,在实体门店试穿、实地考察衣服材质、做工等细节后,将其编号记下来,转身就在网络渠道以更低的价格入手某件衣服,在这渠道转换的过程中毫无成本可言。渠道转换成本变低,让更多消M者体会到了双渠道带来的好处,也难以对消费者形成渠道障碍和培养渠道忠诚,造成了越来越普遍的跨渠道搭便车行为。
2.4 消费者渠道偏好
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渠道偏好存在差异。对于年龄稍大、接受新鲜事物比较慢的保守型消费者来说,实体门店看得见摸得着,顾客能拥有更直接真实的购物体验,是购物的首选渠道。这些消费者对传统零售商渠道更加熟悉,也更贴近他们的生活。而对于80后、90后等新生代消费者来说,他们购物目的性强且富有冒险精神,愿意尝试新型购物方式。并且网络渠道提供给他们更丰富的产品信息、更个性化的需求满足感,也不受营业时间和营业地点的影响,显然他们对网络渠道的偏好多于传统渠道,即使在线下接受了服务,也会自然而然地在线上购买,不自觉地产生了搭便车行为。
收入水平也在消费者选择渠道过程中产生一定影响。中低收入者限于自身的购买力,会在购买决策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充分收集信息,进行仔细比对以便做出最优决策。他们已经不满足于线下的货比三家,网络渠道的适时出现给了他们更好的选择,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他们在这一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搭便车行为。高收入人群则对价格敏感性比较低,购物过程中更加注重产品本身和服务质量,因此选择在实体店接受周到的服务后立即购买的几率也更大。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购物出发点不同,产生搭便车行为的几率也有所不同。
3.治理双渠道环境下搭便车行为的对策建议
3.1 市场划分
在双渠道供应链环境下,为了抑制消费者的跨渠道搭便车行为,可以人为划分两个不同的市场。一方面,在现有零售商的销售半径内,不再进行线上销售,即网络渠道只针对传统零售渠道无法覆盖的消费市场。这样即使线下消费者有意利用搭便车行为,也无法在单渠道环境下达到自己的目的。
另一方面,两个渠道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如同一品牌的商品,网络渠道定位于追求实用、满足基本需要的低端消费者。相应地,只在网络渠道投放价格亲民、具备基本功能的商品。而在零售商渠道,则投放兼具使用价值和时尚元素的商品,满足追求个性化需求的中高端消费者。两个市场不再重叠,相互之间的产品没有可比性,搭便车行为将大大减少。
3.2 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同样可以抑制跨渠道搭便车行为。一是新款、畅销的产品放在实体店销售,过季的产品则放在网上,或者是网络渠道经营反季节商品。二是考虑在传统渠道售卖整件商品,而网络渠道只销售相关的零部件等附属产品。
3.3 双渠道同品同价
在双渠道环境下,线上线下价格差异是造成搭便车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也是我们治理对策的主要出发点。双渠道同品同价,即借用原单渠道环境下的“全国统一零售价”的概念,对网络渠道和传统零售渠道售卖的同一商品制定同样的价格,消除价格差异引起的消费者搭便车行为。在这方面走在前列的是家电零售巨头苏宁,苏宁云商的商品价格与线下卖场价格一致,不仅减少了消费者购买决策前的线上线下比价而产生的搭便车行为,而且防止了比价所导致的心理疲劳引起的购买意愿下降,增加了双渠道供应链下的整体销售业绩。
3.4 服务成本共担协议
由于零售商提供的高质量服务具有正外部性,消费者的服务搭便车行为又使零售商得不到正相关的回报,从公平关切的角度来说是不合理的。因此考虑线上线下渠道签订服务成本共担协议,让网络渠道的销售者分担零售商一定比例的服务成本,以补贴服务方面的支出和心理上的不公平感,改善线下零售商的经营业绩。通过双方共担服务成本,鼓励零售商提高更高水准的服务,减轻搭便车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吸引更多的顾客,改善双方的整体绩效。
3.5 收益共享与补偿机制
为了缓解双渠道环境下搭便车行为给渠道双方特别是传统零售商的不公平感知,可以设计收益共享与补偿机制。具体操作流程为,网络渠道负责处理订单,而零售商负责产品的配送与售后服务等。美国高档家具制造商Ethan Allen和海在收益共享机制的运作方面堪称典型,其电子商务中心在网上确认消费者订单之后立即下达给就近的门店,由门店与消费者联系,约定具体的送货时间和地点。双方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网络渠道的价格优势为线下零售商带来更多的新顾客,线下零售商的就近配送解决网络渠道的送货难题。增加零售商的销售量,从而激励零售商保持高水平的服务质量,有利于缓解服务搭便车行为给零售商带来的不公平感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