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汽车维护保养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企合拍促成基本诉求
作为“宝马售后英才教育项目”的第12家合作院校,云南交通技师学院经过五轮评估,历时一年,最终凭借师资的实力获得这个世界顶级汽车品牌的青睐,华晨宝马集团对通过严格考核进入培训名单的4名教师实施了半年全脱产的专业技能培训,给予每位教师的培训投资达50万元。
在云南交通技师学院的8大校企合作培训中心里,通过这些名牌企业认证的双师型教师达到30人,这些教师不但可以承担学院各品牌定向班学生的培养课程,也承担着企业在职员工的基础培训工作。自2008年起,仅东风雪铁龙中心就对外培训87期,培训总人数1863人 。
为企业输送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同时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员工是云南交通技师学院人才培养的基本诉求。自2007年起,学院每年都会按照企业的需求通过动手实操、课程设计、课程传递评比等方式,选拔出优秀的专业课教师推荐给企业,企业再对这些教师进行品牌特有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及品牌技术、专业实操技能、教学设计组织管理及实施能力等三个模块的考核,考核合格的教师被企业认定为全国的培训师,每年必须参加厂家对认证师的提高培训与考核,及时了解企业的产品、理念和新技术,考核通过后承担对企业员工的基础培训任务。
不下企业的教师不上讲台
自2006年实行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的制度以来,云南交通技师学院每年新招聘的专业课教师都要下企业,每年下企业锻炼少于两次的教师不允许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大学本科毕业的专业课新教师每年都要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各大汽车品牌4S店、厂房车间进行顶岗实习,和企业员工一起进车间,同吃同住,进行实战锻炼。2012年学院外出培训教师39期,人数315人;截至2013年11月,外出培训专业课教师人数达到371人。
刚出大学校门的汽车专业老师会被分配到企业进行品牌车辆维护保养项目工艺、服务顾问、配件管理、汽车销售、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在企业进行顶岗生产实习的同时,接受技术人员的专题培训,掌握常规维护保养作业内容及工艺流程,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总结积累工作经验,同时真正深入了解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企业各级人员建立快捷的技术、需求、市场信息渠道,为今后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的定向委托培养及学生实习安置打下坚实的市场基础。
依托院办产业“造”能手
2010年以来,学院实施了工厂和课堂交替授课的理实一体化培养模式,学生在学完一部分理论基础后,到院办产业安大修理厂进行三个月的生产实训,然后再回到课堂学习下一部分内容。借助院办产业安大汽车修理厂和职业培训鉴定中心的平台,学院实行了一体化教师带学生下企业生产实习的教学模式,安排实习教师在学院汽车修理厂进行维修、服务顾问、三包索赔、快处快赔等方面的培训。
云南交通技师学院一直秉承“进校就是进厂,实训就是上班”的办学理念,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全力开拓就业渠道,以校企合作、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训等方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企业投入学院的设备价值达1000多万元,一些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纷纷在学院建立实训中心。为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提升就业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汽修专业;双主体;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教学内容创新;实训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我院作为七台河当地的职业院校,紧密结合七台河市发展需要,遵循“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汽车维修”省级示范校专业建设为契机,引入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对我院汽修专业建设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一、双主体办学模式的引进
我院汽修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示范专业建设后,我院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德国F+U萨克森职教集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该项目是引进德国双元制的课程体系和办学模式,经过多年本土化探索,成功开发出的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技能汽车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中国式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汽修专业隶属于校企利益共同体“中德诺浩汽车学院”。“双主体”是指学校与企业共为对专业实施管理的主体,中德诺浩汽车学院既是我院的二级学院,同时也纳入中德诺浩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的管理,各项工作均由校企双方分工协作开展。“中德诺浩高技能汽车人才培养项目”是创新模式的校企合作,中、德合作三方对项目学生进行学籍注册,学生毕业时可考取德国认证的技能证书。
“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三年制学生的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外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主要进行职业岗位的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教育,完成职业资格考证,进行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与能力教育,第三年以准员工的身份到企业顶岗实习,在工作环境中完成任务,提高就业岗位的综合能力。可以说,学生在迈入中德诺浩汽车学院的时候,就已经半只脚踏入“高端汽车品牌4S店”的大门。
二、专业办学模式改革
我院依托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与德国F+U萨克森职教集团、七台河市隆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汽车4S店等典型企业,校企合作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进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科学论证人才培养模式,共同设计制订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案,建立企业主导人才培养规格、学校统筹落实的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方案。校企共享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企业不同的育人主体、育人环境,使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相对接。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校、行、企”三方通力合作,通过“开发调研岗位分析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初步评审调整优化专业建设委员会终审”路径,将学校课程与工作任务相结合,形成“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项目化”的课程体系。即在对汽车行业和企业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基础上,剖析当前汽车企业的岗位设置,研究企业岗位的归类,依据汽车服务人才的成长轨迹,分析总结适应各岗位的技能,让学生在项目化课程中全面提升就业竞争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四、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完成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由易到难、少讲多练、边讲边练的原则,对传统实践性教学进行大幅度调整,积极与合作企业开展“冠名班”、“订单班”的合作。全面实施项目教学,将课堂搬进实训室和企业车间。
五、评价模式改革
着力构建“五化”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
1考核内容科学化
考核内容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侧重考核学生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2考核形式多样化
改革课程考核评价形式单一的弊端,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类型,集成多种考核评价方式的优点,采用创新的、有时效性的考核评价形式。
3考核主体多元化
改革课程考核评价的单一主体模式,将行业企业资源引入课程考核评价,在试题设计、考核标准制定、考核场所选定、考核成绩评定等各环节上,着力探索和实现考核主体多元化。
4考核对象差异化
教师在命题时对理论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可有针对性地设计标准题和选作题。标准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主要是考核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占60%;选作题(分为A、B、C三级)是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的,占40%。
5考核时间全程化
引入形成性评价理念,打破“一刀切”的期末考核时间模式,做到考核全程化。结合课程特点,合理地确定学习态度考核、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的比例。
六、教学内容创新
1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课程体系开发根据“任务导向”、课程体系的设置和以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根据职业岗位和技术领域的任职要求,参照《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认证标准》和德国“汽车机电维护保养技师”等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将实践教学与产学研紧密结合。同时部分实训环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内容与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2教材和精品课程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师资水平、展现示范校建设成效,学校将加大资源库建设,鼓励教师积极编写教材。在专业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依托汽车维修教学资源库,教师编写《汽车认识实训》、《汽车维护与保养》等教材,并努力打造创新型的精品课程。
七、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省示范校建设的契机,建立符合企业现场实际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完成与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学习任务。建设体现企业文化的校内实训基地,科学购置实训设备,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融教学、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模拟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根据不同订单班的教学条件差异,专门组建与之配套的实训环境,以保证学生毕业后全部由合作企业接收,上岗就业,实现校企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王振龙.积极探索“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N].西安日报社,2013(19).
实训基地是培养高素质制冷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础条件,是学生体验企业环境、熟悉企业设备、熟练职业技能的学习场所,实现学习内容与岗位技能需求的无缝对接的保障。制冷专业在总结多年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的基础上,创建了工厂化实训基地。
1.创建工厂化实训基地的基本思路
1.1 创设环境,体现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从校企共研共建入手,研制适合教学需要并体现企业实际的实训设备。从各种实训设备的整体布局出发,创设一个与企业环境相近的实训环境,强化实训基地文化建设,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1.2 开发资源,提升实训基地信息化水平。从开发实训教学资源入手,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3D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移动APP技术,不断提升实训基地的信息化水平。
1.3 探索模式,建设高效的实训基地。从改革实训环境、实训设备、实训流程、实训管理、实训考核入手,探索学生掌握制冷维修技术、提升职业技能、养成职业素质、增强职业意识的高效途径。从实训基地建设入手,实现实训教学由抽象到具体、由静态到动态、由平面到立体的快速转变。
2.工厂化实训基地的研建过程
依据制冷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岗位技能需求的研究经验,依托具有丰富企业经验的双师队伍,创新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工厂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2.1 对接岗位技能需求,研建工厂化实训基地设备
2.1.1 研建工厂化实训设备。结合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制冷专业的实训设备以种类齐全、技术先进、实用易学为原则,校企共同研建了既不拷贝企业又不背离企业、满足学校实训教学需要的实训设备,建设了以电冰箱、空调器、冷库、中央空调、汽车空调等典型设备为载体的工厂化实训基地,开发了与之配套的实训教学资源,并在应用中不断改进完善。
2.1.2 挖掘设备实训功能。校企共同根据制冷空调设备运转、制冷空调设备安装维修两大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归纳和提炼岗位职业技能,实现实训内容对接工作内容、实训过程对接工艺流程、实训标准对接技术标准、实训管理对接企业质量管理、实训考核对接员工技术考核。
在突出实训基地特征时,注重实训要求与企业生产要求保持相近性,制定出与企业生产相近的实训教学标准,将岗位能力要求对接到实训教学中,做到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基地与车间合一。
2.2 创设工厂化实训教学环境,促进校企文化融合
2.2.1 突出企业文化,强化操作规程。在实训基地,采用标语、图板、横幅、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形式宣传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让学生在基地熟悉企业的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树立安全意识,感受企业文化氛围,领悟企业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2.2 突出工厂化布局,强化功能分区。根据制冷工、制冷设备维修工、中央空调操作员、空调器安装工、汽车空调维修工五大就业岗位技能的要求,在基地整体布局中,根据维修工作过程的,分别创设电冰箱、空调器、冷库、中央空调、汽车空调五类实训环境。依据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各实训室按功能划分为教学区、实操区、资料区、成果展示区等区域,特别是要利用音视频资源、信息化技术,开发适合实训课程的课件。
2.3 立足技能培养,探索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模式。学生通过参与电冰箱组装与维修、空调器安装与维修、冷库安装与维修、中央空调运行与管理、汽车空调维修五大类典型职业活动,学习、体验、建构、获取岗位职业技能,快速成长为技术技能型人才。
2.3.1 形成"共研、共建、共管、共用"的实训基地建设新机制。
组织具有多年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企业专家,形成实训基地建设团队,共研实训基地,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共建实训基地,依据学生岗位能力要求和核心课程教学要求,研发实训设备、创设实训环境、开发实训项目;共管实训基地,遵循既符合教学管理,又符合企业管理的原则,不断完善基地运行机制,保证实训基地管理科学规范;共用实训基地,在满足学生技能培训的同时,满足企业员工和社会人员的技能培训。
2.3.2 对接企业环境,建设工厂化实训基地。工厂化实训基地,具有真实的工厂环境和可供操作训练的实训设备,配备电冰箱、空调器、冷库、中央空调、汽车空调等真实设备,按照工厂的工作运行、工作过程、工作标准、工作要求,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管理与运行管理对接、课程考核与员工考核对接。解决了以往学训不能同时兼顾的难题,边学边训、学训一体,提高了学生技能训练的时效性。
2.3.3 依据岗位要求,开发实训设备教学功能。以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转、安装维修两大类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归纳和提炼岗位职业能力,将真实工作项目或任务转化成教学项目或教学任务,将单一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训练融入了实训项目中,体现为直观认知、拆卸、安装、修理、维护保养等实训操作。实现了实训教学由抽象到具体、由静态到动态、由平面到立体的转变,提升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增强职业意识。
3.学岗对接工厂化实训基地成绩及效果
3.1 引领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基地成为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考察基地、北京市制冷专业教师的师资培训基地、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制冷和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技能大赛的赛前培训基地和竞赛的赛场、北京市首批特种作业实操示范考点。组织了多次北京市师资培训、特种作业制冷培训,连续三年承办了北京市职业院校制冷设备组装与维修、户式中央空调安装与维修技能大赛。作为北京市特种作业实操示范考点,仅2014年就为北京市氨制冷作业人员岗位培训700多人。基地为北京市教师培训、企业员工培训、特种作业培训、转岗和下岗职工的培训做出了贡献。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引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技术人才作为资本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国家教育部在2003年开始进行“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其中包括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指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应体现以下基本原则: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企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传统职业教育实行的是理论先行、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理论知识较丰富而操作技能较单一,综合性的职业能力较为欠缺,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
我校曾对学生的实习及毕业后就业情况进行过跟踪调查,走访了几十家汽车维修企业,从我校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情况、企业对员工的需求、汽修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对高级“蓝领”的需求量非常大。尤其近几年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维修行业的技术工人“断层”现象非常严重,企业迫切需要大批实际操作技能娴熟、全面的技术工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汽修专业课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
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作为培养汽修技术工人的职业学校,我校认为只有转变观念、转换机制、改革教学方法、突出职业就业教育特色、加强技能培训,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技术工人。因此我校近几年来逐步在汽修专业课程中引入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方法。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
1.“理实一体化教学”与“双元制”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原型是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双元制”教学模式就是学校培训与企业培训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学时各半)的一种小班化教学模式。“双元制”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强、专业适应面宽。“双元制”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踏入社会后的竞争和发展能力,具体表现为在工作中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操作中维护和维修的能力。多年前我国就在中职学校中进行过对“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由于国情不同,“双元制”教学模式在我国没能得到广泛推广,但这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非常深远。在此基础上,我国交通技工研究会提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模式。
2.“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传统职业教育的模式是专业理论课和实习课分开进行,其流程和要素如图1所示。
在专业课教学中,由于理论课和实践操作课分开进行,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时候无法接触实际的东西,所以没有感性认识,增加了其对专业知识理解和记忆的难度。在进行实践操作课教学时,由于课程衔接、课时分配、学科特点、考核侧重面等原因,学生难以把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操作课中,又不可能在实践操作课中重复讲授专业理论知识,造成理论和实践分离,难以达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我校近几年一直在研究“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流程简图,如图2所示。
“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在“模拟工业环境”中,根据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由“双师型”教师指导,运用“理实一体化”教材,让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边学习专业理论边学习技能,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任务,是一种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我校在汽车修理专业课程教学中逐步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1)准备工作
我校近几年来一直在进行汽车修理专业实习场地的调整和配置,2011年,1500m2的汽修实训中心正式成立,并且对外营业。我校通过调查了解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的能力需求信息、汽车行业新技术需求信息、汽车行业最新设备信息等情况,来动态调整模拟工业环境,配置相关设备,基本能与汽车维修行业接轨。与此同时我校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一些适合具体教学情况的“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使学生既可以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指导操作,又可以在操作中遇到困难时从教材中找到答案。
(2)实施过程
我校首先在汽车构造拆装课中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由“双师型”教师进行指导,学生通过学习“理实一体化”教材、观看教师的教学演示、自己动手操作等方式来完成汽车构造拆装的各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师通过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反馈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最终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我校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汽车修理全部课程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3.“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既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又能强化操作技能培训,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达到职校就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众多的可视化媒体和供学习、操练的教学设备,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趣味性增强。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加强了师生的互动,从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经验
1.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
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我国的职教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教学培养目标主要是由教育部门及相关行政部门制定的,对企业需求的反映较少,致使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教学内容越编越多、越编越难,大部分教学时间被理论教学所占用,实践教学始终处于理论教学的附属地位,学生难以具备娴熟的职业技能。因此,职业学校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使教学以就业为目标,尤其是专业教学一定要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我校逐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来确定培养目标,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了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综合性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取舍不再以学科体系的完整为基准,取而代之的是职业活动的需求,打破了学科界线,重组了教学内容。在专业谋教学中,我校实行“六步教学法”、“小模块教学”、“小班化教学”、“分层教学”等教学方式,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一支强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1)要求专业教师取得“双证”
规定专业课教师必须达到本科以上学历、中级工以上技能水平,鼓励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对专业教师参加学习进修给予支持。我校要求专业教师按期取得“双证”,即学历证书和专业技能证书。通过几年的培养,现我校有高级技师3人、技师3人、高级工2人,专业教师中超过88%具有汽修技师以上的证书,已基本具备了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师资能力。
(2)建立专业教师到汽车修理厂培训制度
针对不少教师都是从学校走向学校,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偏少的实际情况,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利用空余时间到汽车修理厂实习锻炼,让专业教师熟悉企业氛围,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缩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
(3)借助“外力”带动教学相长
我校聘请了企业中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同时定期邀请汽车方面的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帮助学校解决专业技术难题。
3.引企进校
引企进校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有力保证。我校开设汽修专业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2010年该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省财政厅专门下拨资金用于学校的设备购买。学校领导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充分利用校内实训中心现有的设备,引进汽修厂,让学生真刀实枪搞实训。
2011年3月,我校创办了“校中厂”,对内承担汽车专业学生的实训实习,对外承接各类车辆的维修保养业务,不仅实现了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紧密对接,而且形成了“校企互动式”的办学特色。校企互动、校企共建是校企合作进一步走向深入的做法。
学校与汽修企业共建汽修实训中心,共同培养汽车修理专业技能人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做到“七个合一”。
(1)学校企业合一
校企合建汽修“校中厂”,一方面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就近有了实习工厂,另—方面承担本校教练车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故障维修,同时还承担社会车辆的维修,既解决了学生实习问题又节省了本校车辆维修成本,还为学校创收增添了新的渠道。
(2)教室工厂合一
汽修“校中厂”运营以来,每天都有十几辆车来厂里检修。这些车辆不仅给汽修厂带来了检修业务,也给学校学生创造了更多实训的机会。学校把实训课堂搬进汽修车间,让学生真刀实枪地实践起来,才能确保技能训练到位。经过对各种车辆的故障检修,学生学到了很多技术与经验。
(3)教师技师合一
汽修“校中厂”不仅是学生的实训平台,也是汽车专业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好场所。学校组织汽车专业教师“入厂挂职”,在实践历练中提升专业技能。同时搭建“教学沙龙”等平台,促进汽车专业教师与“校中厂”专业师傅交流探讨、取长补短,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在,学校汽修专业教师大多数拥有“技师证”,既可以做理论的传授者,又可以成为实习现场的师傅,克服了理论与实操无法统一,甚至相互矛盾的问题。
(4)理论实践合一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式,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块化”实训,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这样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学校还倡导“以赛促教”,不定时在学校举办各种技能比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进步,在比拼中找差距,促进学生技能强化,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5)学生学徒合一
学校按照“学习实习再学习再实习”的流程,建立技能人才校企共同培养机制。我校聘请优秀技师担任实习导师,发挥其一线实践经验优势,指导学生进行实习,促进学生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要求无缝对接。学生实习时,既是一个技能学习者,又要通过训练成为一个合格的汽车修理技术人才,实现了学校与工厂、学生与岗位“零距离”。
(6)育人生产合一
学生在“校中厂”进行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汽修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保养维修车辆、创造企业价值的过程,真正实现了在育人中生产、生产中育人的理念。
(7)维修驾驶合一
2011年8月,学校下属企业——东阳驾校迁至校内,并将汽修“校中厂”确定为驾校车辆定点维修企业,这既方便了教练车的保养维修,节约了驾校的运营成本,又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学到汽车维修与驾驶技术两种本领,其结果是学生毕业即可拥有职高毕业证、专业技能证和汽车驾驶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我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4.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专用教室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有实施场所做保证。“理实一体化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很大不同,因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在教师讲授理论的同时让学生进行实践,要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因此,学校为专业课程建立了专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室(图3),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的场所。
我校通过几年的逐步调整,形成了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检测实训室、电控汽油发动机实训室、自动变速器实训室、柴油发动机维修专门化实训室、轿车维修专门化实训室等一系列专业教学实训场地。
5.添置汽修专业课所需零件与设备
具备了各种教学实训场地,还应有汽修专业所需的汽修设备、零部件及总成,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汽车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同时有许多汽车厂家为了提高竞争力,不断在自己生产的产品上植入新技术,因此学校需要不断更新、增添实践教学器材,来保持“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教学实物的先进性。我校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经费进行新设备的添置及零部件的更新,以确保教学的正常进行。这几年来,我校添置了一大批先进的汽车维修用设备和设施,详情见表1。
6.“理实一体化教学”与模块教学搭配
我校根据汽车的结构特点设置了发动机拆装修理、变速器拆装修理、发动机故障诊断、电喷发动机修理、自动变速器修理、空调系统修理、ABS系统和安全气囊修理等教学模块。根据所设模块进行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在发动机拆装修理模块教学中,把整个内容分为曲柄连杆机构的修理、曲轴飞轮组的修理、连杆的检修、配气机构的修理、系冷却系的修理、汽油机燃料系、柴油机燃料系的修理等项目,然后确定各分项目的教学要求。以机油泵零件的检修为例,其教学模块内容见表2。
7.改革教学评价机制
改革教学评价机制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条件。“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也应与原有的评价体系有所不同,更应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及企业评价。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1)平时成绩评定
每个模块给出一个成绩,其中理论占40%,操作占60%,这部分占总成绩的60%,余下40%根据学生平时出勤情况、作业情况、课堂表现情况评定。
(2)以比赛形式评定
学校不定期开展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方面的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校的学习竞争气氛,同时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
(3)要求学生获取国家技术等级证书
相应的技能证书可以证明学生的相关技能,也可以成为学生毕业后就业的优势。我校要求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前获得汽车修理中级工证书,要求汽车驾驶专业的学生毕业前获得汽车驾驶证及汽车修理中级工以上证书。
(4)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后的表现情况
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是对学校教育的最大肯定,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最终评价。因此,我校非常注重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后的跟踪调查,了解企业的需求及对我校学生的评价,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企业需要。
四、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两年来,我校在汽修专业课程中逐步对“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行实施准备及尝试。我们从学习兴趣、参与度、知识点的掌握、技能的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参加过“理实一体化教学”的35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综合任课教师的评议,统计结果如图5所示。
通过分析统计结果,我们发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势在于:
1.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教学直观性强,易于深入浅出,教学效率高,总体效果好,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2.与模块教学合理搭配,使学生学习技能的系统性更为强化,同时避免了单纯为考核而进行的项目教学,从而使学生的适岗能力大大提高。
3.使专业课上课时间得到合理运用,避免了由于理论课与实习课单独教学而造成的内容重复、衔接不上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课堂教学的效能。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参加汽修等级工考核合格率逐年大幅度提高,2011年汽修中级工考核合格率为98.3%,较2010年提高8.2%,较2009年提高13.7%。今年分配在汽车修理厂的学生表现出进步快、操作方法正确、动作熟练、适岗能力强、喜欢钻研汽车新技术等优势,深受实习单位好评。
五、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思考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1)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及评价模式,解决了分段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在知识体系上不连贯、不衔接等问题;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地利用了教学场地,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使学生能在学中求乐、乐中求学。
(2)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科学知识有效地转化到生动而有趣的实践过程中去,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有效地将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需的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中职教育的规律。在课程的教学中引入“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积极意义。
(4)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地去钻研教学方法,不断地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此来满足教学所需,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2.必须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引企进校,引进有经验的实训l师傅是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这种做法既合理利用了资源,又让学生真正走进了“实操”的课堂,而且为学校带来了经济效益。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1-0102-03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问世,被认为是现代教学论正式诞生的标志。在他的《大教学论》里,就有情境教学的思想。情境化教学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境化教学”是一种应用相当广泛,而且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但情境化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应用,特别是在汽修专业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却相对比较薄弱,能否取得较好的成效,值得工作在一线的教师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我校于2003年9月开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这个新的专业,设有6个教学班。由于汽修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教学设备的投入相对要偏重。为了让学生有较强的职业素养,符合企业的需求,我校对有情境化教学需求的专业,进行了情境化教学改革。在教学方面实行教学责任制,由四个汽修实训教师负责一个班的整个专业实训教学;每个班级一个星期安排2~3天进专业情境化实训。几个学期的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明显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受学生欢迎,但是也有其缺陷,即情境化模块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笔者负责汽修专业课的情境化模块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掌握了一些好的方法,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本文针对汽修专业课情境化教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汽修专业课程情境化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
(一)教学对象的针对性
1.教师教学过程情境化,即专业理论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构成了一体
专业课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都要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同时,专业教师要对汽修企业培养员工的流程和技能了然于胸。
2.教材情境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训课教材构成了一体
采用汽车维修专业情境化教学教材,教材要根据学校教学设备来购买或编写。例如,我校教学设备都是丰田汽车系列的产品,在购买或编写教材时应与教学设备配套,有利于教师平时的授课和学生理解性学习。
3.教室车间情境化,即理论教室与实训车间构成一体
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脱节的问题,减少了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传授的重复,提高了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情境化教学把具体的内容作为载体,将一系列的单项技能融于载体的实现之中,构成情境模块,再根据实现载体的步骤和要求,编制该情境摸块的“学习单元”。
(二)对教学设计要有系统性
为了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有关广东“建设全国一流的职业能力开发评价示范基地”的文件精神,职业学校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适应企业的发展对员工的需求。不断完善实训场所的建设,以解决学生的实训需求与设备少的矛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职业学校的学生技能一旦得不到很好的提升,将限制学生今后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在教学设计时要有系统性。我校制定的课程是:汽修专业的学生一年级以专业基础课和基础技能实训课为主,文化课为辅;二年级上专业情境化实训课,以及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专业基础课;三年级是专业情境化实训课和到汽修企业一线进行实习。各模块情境化实训课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均遵循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
(三)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教学项目的实用性
主要有以下措施:借助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训设备提高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教学和操作,提高学生兴趣;在选择模块载体的时候,尽量选择趣味性强、适用的实物作为载体;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把要传授的内容进行情境化处理,以提升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二、汽修专业情境化教学的基本情况
(一)建立汽修专业情境一体化教学课室
实训基地是职业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保障,汽车维修专业情境化专业教室将学校专业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教室、实训室、实习车间一体化配置,综合利用教学资源,实现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同步教学,教师以课堂为阵地,以汽车实物(或系统台架)为对象,模拟汽车修理车间的工作过程,对本节课所讲的内容进行情境化实际演示操作,演示操作中穿插理论知识,极大地改善教学情景,增强了教学效果。现代汽车维修专业情境一体化专业教室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直观性、系统性、仿真化实习实训基地,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汽修专业情境化课程的总体规划
中职汽修专业的课程设计,应紧紧围绕技能型企业化人才这一培养目标。遵循学习目标的岗位化,学习任务的具体化,学习情境的车间化原则,编写既符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又衔接汽修企业对员工技能需求的情境化教材。汽车维修专业的情境化教学教材把汽车各个系统总成又按结构功能细分到部件,针对各部件在实际维修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故障,对大量的维修案例进行归纳总结,提取出最典型的维修事件作为学习情境的设置。为了突出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程度和学习兴趣,情境化教材还应配备电子教学讲义、多媒体教学课件。技能实操部分,可以制作成微课或实况录像,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进行模仿和学习。教材由所任课的教师共同编写。
(三)情境化模块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1.划分小组
例如,一个50人的汽修班级,先把班级分成五个情境模块,每个情境模块10人左右。然后以情境模块为单位划分小组,小组人数以3~4人为宜,学生自己推选组长。组与组之间大体上要平衡,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教师须对学生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一般采用互补方式,如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相搭配,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变。动手能力好的与表达能力好的也要错开搭配,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提高技能。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参照教学大纲,结合汽修专业技能培训的目标,需要通过完成一项或几项具体的任务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从任务中引出汽修教学目标,使学生产生学习技能的兴趣。一项好的任务是完成教学目的的关键,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实用性与趣味性三个维度的目标融入任务中,使任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认真研究“产教结合”,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疑点,找准教学的切人点,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以便确定相应的任务。
3.布置任务
确定要完成的任务后,教师要向学生具体详细地讲清任务,并通过教师现场操作演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认清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后,如果觉得对此项任务力所能及,便自然愿意去完成。对情境任务感觉有难度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跟进,发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及时给予指导帮助。
4.学生实施
向学生讲明今天要做什么后,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指导学生想办法、找出路,特别是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为了教学效果更好,笔者采用设立学生辅导员的方法,由学生指导学生,每个组抽调一名兴趣浓厚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利用学校第二课堂的时间进行技能培训。在情境化教学过程中,对其他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其他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
5.评价过程
学生完成操作,教师要其展示技能,进行演练、小结、评比,使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强化。小组学生代表要依次对完成的操作发表见解,其他小组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由老师或小组负责人进行小结。确定情境化模块教学的评价方案――档案袋管理方式,采用“档案袋”评价,具体做法是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个人技能档案,由学生与老师共同向档案袋存放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包括纸质的评价、学生作品、照片等。每一模块学习完毕后,进行考试,考试成绩、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学生平时表现记录、学生存放在档案袋中的内容这四部分决定学生的最后成绩。
6.实施情境化模块教学的反馈
为了从学生的角度了解情境化模块教学实施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2014年6月,笔者对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12、13、14级实施情境化模块教学的11个班(共33位老师任教)共41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问卷400份,占96.39%。以下是对此次调查问卷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以前明显提高,课堂纪律大为好转,自觉性有所提高,以往表现不好的学生进步尤为突出。从学生的课堂反应表现以及学生普遍反应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感觉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点;在课堂气氛方面,认为“课堂气氛活跃多了”的占86.7%,认为差不多的占13.3%,认为有些同学不是很配合,有些特别好动的男同学会导致班级气氛活跃过头,老师有时控制不住局面,感觉有点乱的占27.5%;在学习兴趣方面,认为学习兴趣提高了很多的占82.2%,认为和以前一样,一直都喜欢专业课的占36.4%,认为和以前一样,不是很喜欢上专业课的占12.4%;在课堂纪律方面,认为课堂纪律好多了的占83.7%,和以前一样的占11.2%,认为比以前更差的只占5.1%;在教学知识点方面,认为感觉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占85.8%,认为差不多的占7.2%,认为感觉更难理解和掌握的只占7%。总之,学生对专业教师情境化模块教学法实施后的教学效果普遍持肯定态度。
三、汽修专业情境化模块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情境化教学的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相适应
当情境化模块教学以汽修企业员工应该掌握的技能要求作为教学内容时,课程内容便能与岗位能力相适应。在我校的校企合作班,我们根据企业提出的要求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制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时适应企业的岗位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两届毕业班学生共98人,根据对该班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统计,该班学生在汽修企业的就业率为98%,专业对口率为87% ,企业对于已毕业学生的在岗满意度非常高。
(二)要组建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这类教师目前非常紧缺。所以,一方面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作为一种过渡的办法,可采用专业技术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合作授课的形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另一方面要从社会招聘能满足汽修专业实践教学的人才,尤其是中高级技术人才,在专业建设初期,尽量少招聘应届毕业生。
(三)不断完善学校情境化实训室场的建设
我校目前有六个情境化实训室:汽车维护保养室、发动机拆装室、底盘拆装室、汽车电气实训室、汽车发动机综合实训室、汽车整车实训室,这几个实训室还不能满足我们今后的教学需要,而且里面的设备也不够齐全,我们有必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高标准建设更多的实训室。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情境中的工作场所学习[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