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循环利用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水资源循环经济;工业用水;循环利用
现代工业园区的用水问题,我国已经有相关政策,政策鼓励工业园区的企业进行水的分类利用和循环使用。工业园区可以采取“减量化、水再使用、水再生利用、水再循环、水资源管理”的水循环经济模式,让工业园区搭建一个水资源循环系统的共有平台,延长水资源在社会循环中的使用时间,要把水资源利用到最大限度,削减工业企业的用水量、提高用水的效率和减少废水、污水的排放量等问题是解决工业园区的用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1. 国内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现状
我国的水资源不仅不足而且不均,平均每人只有2200立方米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我国有一半以上的重要城市中都面临这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有110座工业城市严重缺水,水资源的供应不足已是制约现代城市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主要因素之一。从总的来看,中国的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较低,在60%左右,比发达国家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低了近20%左右。就国内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我国已制定了很多有效措施来促进工业用水循环使用的发展。现在很多的工业园区都已经采取了重复利用污水、废水措施:塑料厂、钢铁厂采用冷却池或冷却塔技术重复利用冷却废水;电站、造纸厂采用封闭循环系统使水资源达到最充分利用。
2. 水的循环利用
一般我们把水的循环分成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水的社会循环依赖于自然循环,但是他对自然循环有这不可小视的负面影响.所以,水在进行的其社会循环的过程中要重视遵循水的自然循环的规律,处理好污水清洁和排放工作,尽量的循环使用污水,对污水进行再生利用,充分利用自然界的有限淡水资源,人类要多次、重复、持续地高效利用。有很多方法是可以把废水、污水再次利用,企业自身内部水的循环利用和反复利用是再次利用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水系统的健康循环是指在水社会循环过程中加强管理,减少对天然水体的取水量,提高水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减少对水污染的负荷,加强对废水、污水的治理,确保生态环境用水,其基本实施策略如图1所示。水资源的利用将由过去的“取水――输水――用户――排放”的恶性循环流动模式,转变为“节制的取水――输水――用户――再生水”的反馈式循环流程。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加强,使水的社会循环能够融入到水的自然循环过程中,实现社会用水的健康循环。
循环利用工业园区用水是实现水社会循环的关键环节。解决水资源及水环境矛盾、经济发展的双赢途径是针对工业发展和工业系统的特点,遵照经济及生态规律,全面推进产业结构的生态重组,在尽量减少生态环境不被工业废弃水破坏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工业系统水资源生产效率。通过现代技术和政府管理手段,有效的降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自然循环的破坏程度,维护生态系统自身净化能力的稳定性,使其保持长久的良性循环。
3.处理工业冷却水
提高用水效率、改善用水设备、调整用水结构刻不容缓。因为,我国的工业用水存在着很大的漏洞,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主要表现在复用率和直流供水和复用率低、严重的浪费等方面。为了实现保护环境和节约用水的目的,我们采用深度及简单处理来提高循环水浓缩倍率,直流冷却水系统及循环冷却水系统是化工企业、钢铁厂及电厂等一般采用的水冷却系统的两种组成形式,而密闭式、敞开式、直接接触式又是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几种形式。冷却塔,如玻璃钢、抽风式、及风筒式冷却塔等在冷却水过程中会被用到。循环冷却水系统被国内一些火力发电厂及钢铁公司所采用,这使用水量大大减少,提高了经济及环境效益。采用提高循环冷却水浓缩倍数的方式减少补充水量被一些石化企业所采用,历经不断的努力浓缩倍数从以前的1.5―2倍提高到2.5―4倍,补水量也相应的减少了30%―40%左右。
4. 中水回用
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称为中水。中水回用是污水处理的开发和延伸,可以为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提供新的水源,发展空间广阔。中水用途相当广泛。
5. 水循环系统建设的途径与措施
5.1 水循环经济运行模式的建立。对所有进去工业园区的企业,根据各企业的用水规模的大小和效益好坏,对其进行用水定额管理,以一万元为基本单位,创造万元产值规定用水量的多少,尽量的把水资源平均分配。工业园区要建立健全水价市场和水权市场,明确规定饮用水和循环水成本和价格,把源生水与再生水的价格差距拉大,有效的利于市场机制,鼓励并刺激工业园区的所有企业多多使用再生水,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园区内企业的用水成本的减低,而且还提高了园区内的水资源更好的得到循环利用。
5.2 水循环技术保障体系的建立。工业园区要加强管网建设、水重复利用、污水处理、水质监测和用水信息等一系列的建设与各方面技术服务的完善,给入园企业一个好的用水环境。
参考文献:
[1]黄贤金.循环经济发展: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7-123.
[2]陈琨.我国实施水资源循环经济模式的途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 (5):120-121.
关键词:城市水循环经济
一、城市水循环提出的重要性
水是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但是,近年由于人们多注重水资源的经济性,忽略其循环的自然规律和健康性,导致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1世纪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世纪,人类社会只有建立起物质循环型的城市才能持续发展。张杰院士认为,社会用水的健康循环是循环型社会的基础,通过实现健康水循环,可以使水的社会小循环与自然大循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维系良好的水环境。
城市是人类生存环境给自然系统所加的最重负担。城市水生态环境是一个建立在自然环境之上的高度人工化的环境,既具有自然环境的复杂性、易变性、难于恢复性,还具有人工环境独有的人类活动主导性,易受外界干扰性的开放性,输入输出不均衡性。城市化的进展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水环境,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左右。为此,必须深刻地研究城市化对城市水循环要素的影响,采取科学的对策,健全城市水循环系统,提高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容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需处理好城市水循环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搞好城市水资源开发及保护以确保城市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循环经济具有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大操作原则,即3R原则。减量化属于输人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的流量;再利用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再循环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城市水循环也要遵循这三个原则。水循环经济是指运用自然生态系统中水循环运动规律重构水经济系统,使水社会循环能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水循环过程中,形成健康的社会水循环,建立一种新形态的水闭路循环流动性经济。其内涵是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水循环经济性的社会。把经济社会建立在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基础上,改变过去水资源——使用消费——污水排放的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变成水资源——使用消费——污水再生处理——水再循环,形成水资源在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往复循环流动的闭路循环经济。
二、影响城市水循环的因素
(一)人口规模的增大对城市水循环造成影响
人口规模的扩大对用水需求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影响。人类饮用、清洁都需要淡水资源,人口增加首先增加的是生活用水,这一用水量的增加基本上与人口同比例增加。而且,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生活用水量的增加可能会快于人口增加的速度。二是间接影响。现代社会人口的增加往往还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无论工业、农业还是服务业,其规模的增长都会导致用水量的增加。不过,这种规律只反映了人类发展的一般进程,具体到一个地区,鉴于不同产业对水资源消耗量的差异,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会对间接用水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特定地域、特定阶段,因人口规模扩大导致的产业发展进而造成的用水需求变动的方向是不确定的。
在水资源供给方面,北京市水务局数据显示,北京水资源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本地区降雨形成的水量;二是上游入境水量。北京市水资源公报显示,北京多年平均降水总量98亿立方米,蒸发约60亿立方米,形成总量约为37.4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北京多年平均入境水量16.1亿立方米,二者合计53.5亿立方米。实际上,北京平均每年可以利用的地表水总量仅约为14亿立方米,加上25.6亿立方米地下水,共计约40亿立方米。
在水资源需求方面,北京每年生产生活用水总量约为34.5亿立方米(2006年全市总用水量为34.3亿平方米,2007年为34.8亿平方米,2008年为35.1亿平方米),40亿立方米供给,34.5亿立方米需求,北京的水似乎够用。但近年来北京降水量明显减少,入境水量也连续9年减少,从10亿立方米逐年下降到7亿立方米,与常年平均数据16.1亿立方米相差甚远。供给方面,北京可利用水资源往往不足40亿立方米;需求方面,随着大量外来人员涌入北京,用水量也在随着增加,导致北京地表水流出量少于流入量,以及地下水逐年减少。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北京市采取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措施,农业用水、工业用水都有所下降。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节水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况且,人口扩张,工业、服务业等生产用水也会随之增加。同时,随着公众对生态环境要求提高,生态用水也应当得到足够保证。就目前形势,一旦北京遇上连续干旱,情况就很危急。
(二)城市化的发展对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影响
关键词:节能减排 天台降雨积水 水循环利用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129-01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非常严重的国家,且城市缺水问题尤为突出,全国666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1]。
调查显示城市居民生活平均日用水量构成中洗澡占(25%),洗衣服占(17%),做饭占(14%),洗涤占(11%)冲厕占(9%)洗漱占(7%),饮用占(2%),其他占(15%)。如果把其中洗衣、洗涤、洗漱用水中较为干净的二手水用于厕所的冲洗那么厕所冲洗用水便不再要用洁净的自来水了。这样既节省9%的冲厕用水量,也减少了更多的脏水排放量。同时降雨水的循环利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大城市中,越来越多的社区和单位为了收集利用雨水,使用上了众多高科技的手段,在北京更是把降雨水的收集利用写入地方性法规。
1、洗漱间厕所用水循环设备设计原理
1.1 设计原理及思路
图1所示就是此次设计中的宿舍、家庭及公共洗手间洗漱用水池[2、3]。其中盆1通过B管用来排放太脏而不适合用于冲洗厕所的水,盆2通过C管把洗漱+洗头+洗衣等较干净的二手水储存于水池,通过D管(D管需添加阀门)用于厕所的冲洗。因为蓄水水位不能超过线a—b(因为水位超过a—b,则水将涌出盆来),所以布设A管用于控制蓄水水位,使多余的水排出,其中E管则根据需要来添加。添加E管则可以把上下两层楼的水池通过A管和E管连通(此时A管和E管功能相同,既起到控制水位作用,又使上下楼水池相连通),使上层楼多余的水通过E管流到下层楼的水池,使水得以充分循环利用。因为在居民楼和宿舍楼为了不使上下两层楼用水相互影响,所以不宜添加E管(此时A管仅仅起控制水位作用,不连接下楼)。而在公共场所添加E管就比较合适。
1.2 需考虑的因素
a.此设计主要要考虑的因素是冲洗厕所用水的压强。如果压强不够则需要通过调节D管的高度以及增大D管直径以提高水位差达到增强压强的效果。最理想的办法就是把上层楼蓄水池的水用于下层楼的冲洗(这样就有足够的水位差),但考虑到下层楼受上层楼的影响,因此此种方法应有选择性的使用,而在公共厕所(例如学校的教学楼)通常都使用节水水箱冲水,因而可以把上层楼的蓄水直接输送到下层楼的节水水箱,所以压强因素可以解决。b.水池的清洗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可以把盆2设计成活动式,清洗时把盆2提出就可以进行水池的清洗。也可以在a—b上方设计开口用于水池冲洗。当然有了此种设施原有的厕所冲水设施也必须保留,使水池在没有水时厕所仍可以正常冲洗。
2、天台降雨水积蓄池设计原理
2.1 设计原理及思路
如图2所示为天台降雨蓄水池,原理简单实际,可用于积蓄雨水,同样也起到隔热作用。底部铺沥青用来隔水,上面再铺上图2所示小块水泥板用来盖住水面,在降低水的蒸发的同时也便于在天台上行走。接上A管,再在每层楼道上接上水龙头就可以利用天台所积蓄的雨水。可以用此水来进行许多清洗工作,也可以用来浇花等,因为雨水较为洁净所以有多种用途。
2.2 需考虑的因素
a.此设计需考虑降雨积水的水位,因为如果降雨量过大,积水过多,水位过高则会盖过小水泥板,影响天台空间的综合利用。b.此设计还需考虑天台楼板所能承受的压力大小,所以积水所产生的压强必须小于天台所能承受压强的能力。因此综合以上两个因素设计B管,用于控制蓄水的水位,使超量的水由B管排出。
本文设计的水循环系统,既降低了自来水的用量也大大减少了生活废水的排放量,充分利用了降雨水,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所设计的结构物具有造价低、使用方便、适用性较强等特点。
参考文献:
[1]张灿,周从直.污水的资源化与回用[J].西南给排水,2002,24(6):20-23
我国再生水灌溉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发展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但我国的城市污水主要以工业废水为主,约占40%~50%,且再生处理技术难度较大,处理所需花费偏高,使得了再生水灌溉一般仅在局部绿地利用或离再生水处理厂较近的地区的绿地使用,用于农田灌溉的不是很多,与再生水灌溉的多元化应用发展需求矛盾[4]。近年来,系统地利用再生水灌溉的试验和推广应用工作已经陆续在北京、天津、大连等地开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我国城市生活废水处理能力发展迅速,到2009年5月,我国已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500多座投入运营,设计日处理规模可达1×108m3,日处理量平均7000×104m3左右,年处理量预计达到250×108m3,大约是我国城市供水总量的一半左右。相比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污水再生利用率偏低,根据我国近期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我国城市污水日再生利用量到2010年达到680×104m3,也仅占目前污水处理量的1/10。和发达国家的70%左右污水再生利用率相比,我国每年可以开发的再生水量还有近150×108m3左右,潜力还是很巨大的。随着我国深入开展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工作和水污染防治工程的进行,再生水资源在一些缺水区域得到了较快的推广和应用。最近,随着南水北调水源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推进,南水北调沿线的再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也不断地发展。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再生水利用尤其是农业循环利用才刚刚起步,有的地方甚至还没有启动,因此我国再生水资源还有巨大的利用发展空间有待开发[5]。
农业再生水灌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再生水灌溉设施及配套设备建设速度较慢、设备科技含量与国外相比发展还比较滞后。很多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口与农田没有很好的配套设施连接,例如:缺乏再生水灌溉农田需要的输水管道、管线,也没有考虑在主输水渠道内安装建设能够防渗的储存净化塘等设施来防止地下水污染。配备高压扬水泵站等设施对于距离农村较远的地方也很必要。另外,再生水供应渠道不畅;长期不合理使用再生水灌溉导致土壤生态系统退化、水体富营养化、树木及对水质敏感的物种衰败与死亡;再生水喷灌导致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增加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农业部门、环保部门的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县、乡一级的农业、环保部门不具备较为先进和准确的监测仪器和设备,已有的设备落后且准确度不够,而且会用的人也不多,所以设备近乎闲置。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现有的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也缺少必要的专业素质。我们的基层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农业部门和环保部门的农业环保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配备不足,监测能力和素质偏低的现状使得工作繁多的水质监测工作做不到位。
我国的再生水资源尤其是用于农业再生水资源,除处理量受到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各种限制外,再生水的管理机构偏好将再生水资源用于城市景观、工业生产、娱乐业用水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和城市发展相关的目的,不愿将再生水过多的用于农业灌溉,农民作为没有水资源使用决定权的弱势群体等原因,也使用于农业灌溉的再生水量受到限制,长此以往,就无法使农业缺水问题得以缓解。灌溉用水量不能满足农民的灌溉需求,农民就只能选择用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用于农业灌溉。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水法》、《水污染》、《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规范虽然都提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污水废水集中处理及循环利用、在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范围内的城市工业废水和城乡生活污水可回用灌溉农田等内容,但其规定的内容较简单抽象,可操作性差,没有具体规定再生水通过什么方式去循环利用,也没有明确说明再生水循环利用的范围应当包括农业灌溉,因此就更没有说明可以通过何种方式用于农业灌溉。再生水回用农业灌溉的使用者即农民,没有实际的管理再生水资源的权利,以致出现管理部门不用水,使用水者无权决定怎么用水的尴尬局面。这种再生水水资源使用者与管理部门无法衔接的矛盾,直接影响了再生水资源回用于农田灌溉,进而制约了农业水资源的综合可持续发展[6]。
再生水灌溉发展对策
在我国再生水农业循环利用才刚刚起步,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的工程建设和运行规模与我国水资源短缺及水污染较为严重的现状相矛盾,继续加快再生水农业循环利用的步伐,为污水再生利用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使再生水农业循环利用在我国的水资源有效配置、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希望国家在政策上更多的支持开展并加快再生水灌溉配套设施设备建设。国家要将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首要任务是出台相关的政策,如出台指导再生水灌溉价格的政策,对用于农业灌溉的再生水制定合理的价格才能激发农户使用再生水灌溉的积极性,水价过高会使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不想用再生水灌溉农田,水价过低又让其他用户觉得不公平,国家可以采取给予再生水使用者专项补贴的方法来协调这些矛盾;规定用于不同方面的再生水的比例,也应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以便引导再生水供应方去向农业再生水灌溉倾斜。再生水的利用需要市场,用户要有使用再生水的积极性,国家各地区各部门都应当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制订目的明确的再生水发展利用规划,积极鼓励和引导更多的部门、企业、用户使用再生水,合理规划和建设再生水处理厂和其他配套设施及工程。污水再生利用的市场化进程应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运营机制和价格机制。水价要合理,改革水价制度体系势在必行,只有当再生水水价明显低于地表水、地下水时,才可以发挥出再生水的价格的杠杆作用,才能引导合理的再生水消费观念,促进再生水灌溉的应用和发展。在法律法规对农业再生水灌溉作出规定时,应该明确规定用于农田灌溉再生水的水质标准范围,在此前提下,有关部门应该制订配套的农业再生水循环利用的技术指标体系、规范及工程技术标准等相关标准和规范,在法律法规具体技术要求的技术文本中确定下来,一切有关事务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执行。
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大投资力度,以保证建立完备的废水收集系统、处理系统和再生水供水系统,来满足农业再生水灌溉的需要。再生水资源有许多是浪费在农田和污水处理厂之间铺设地下管道、管线,这是由于没有使用防水防渗材料来预防管道破裂而造成的。灌溉水的中转设备也不能忽略,如果距离所需灌溉的农田距离较远,需要交替的进行再生水供给,修建防渗的再生水蓄水设备,这样可以在需要灌水的时间进行供水。可以选择滴灌、喷灌等新型、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灌溉的方式,保证再生水的利用效率。在用水区附近进行大力宣传,普及农业再生水灌溉的规范和知识,科学指导农业再生水灌溉。农业和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承担着农业再生水灌溉的监测任务,而承担一线监测任务的基层农业环保部门,地方财力有限,无法很好地吸引高素质技术人才和购置先进监测仪器。因此,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帮助地方农业环保部门充实和优化人员队伍,对监测人员进行定期技术培训,常组织学习和考察,提升监测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只有使监测设备仪器先进了,才能保证更准确的监测结果,才能使监测数据更有说服力,最终才能保证处理后用于灌溉的再生水在农业灌溉水质标准的水质范围内。#p#分页标题#e#
实现再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需要理顺。实施污水再生利用涉及建设、环保、农业、水利等众多部门,往往再生水管理部门和再生水使用者,常常是用水者不治污、治污部门不管使用,各部门难以形成合力。所以需要有一个具体的机构或者部门来统一协调供水与用水、供水和排水之间的部门间的关系。各部门在农业再生水灌溉工作的责任要明确、要有长效相互配合的机制。其中农业部门应该发挥更多的作用,要积极参与再生水使用价格的制定,以便使再生水农业灌溉成本低于河水、地下水等其他农业灌溉用水成本,采取补贴等方式激发农民选择再生水灌溉的积极性。水利、环保等部门对水质监测有一定的针对性,农业部门也应该参与到水质的监测中,对污水、处理过的再生水同时进行监测,对符合农业灌溉水质标准的,允许其直接用于农田灌溉。
关键词:循环经济 城市 水资源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3-141-03
1 引言
2011年8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要实施节能重点工程、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和循环经济重点工程三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其中,关于循环经济重点工程,提出了推荐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内容包括确定水效率控制红线,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定区域、行业和产品用水效率指标体系。推广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重点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加强城乡生活节水,推广应用节水器具。推进再生水、矿井水、海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利用。建设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创建示范城市,到2015年,实现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
循环经济作为当前解决水资源日益紧张问题的重要手段,在城市水资源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2 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达到减少生产流程的物质量,以不同方式循环使用废弃资源,减轻环境污染的目的,遵循“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原则。减量化原则,是指减少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物质和能源的流量,高效利用资源,以预防的方式避免废弃物的产生;再使用原则,是指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尽可能多次或以多种方式使用资源和物品,避免其过早地成为废弃物;再循环原则,是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减少废弃物最终处理量。循环经济研究的内容包括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其中物质流是载体,信息流是媒体,能量流是核心,共同构成了循环经济的三大要素流。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循环经济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循环经济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经济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循环经济是友好型经济,充分体现了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价值,促进整个社会减缓资源与环境财产的损耗,确立了新型的资源供应渠道。
(3)循环经济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3 城市水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并且,多数经济发达的工业集中地区和人口稠密地区的居民生活用水、城市工业生产用水十分紧张。
《200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08年全国总用水量5910亿m3,其中生活用水占12.3%,工业用水占23.7%。与2007年比较,全国总用水量增加91亿m3,其中生活用水增加19亿m3,工业用水减少7亿m3。全国人均用水量为446m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格)用水量为193m3。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含公共用水)为每日212L,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为108m3。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在工业以及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广泛,而水资源的储备也日益减少。我国多个湖泊面积的日益减少更是说明了我国水资源情况日益严重。以上这些用水量,均已在极大的程度上超过了发达国家用水。面对我国水资源紧张的现实状况,循环经济利用于水资源的改革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4 循环经济应用于水资源的必要性
4.1 发展循环经济是水资源保护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的城市用水包括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景观用水等。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消耗量日益增加。然而,与之相反的是,我国的湖泊面积一直在缩小,淡水资源越来越紧缺。目前,业界已经有比较多的关于海水淡化的研究,但是海水淡化的工艺仍然不够成熟,目前尚未大面积利用。水资源问题仍然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循环经济就是进行“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对于水资源以及水资源利用后形成的污染物,通过循环经济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再生资源,“变废为宝”。这不仅实现了循环经济,而且也实现了水环境的保护。
4.2 发展循环经济是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
随着工业的发展,水环境日况愈下。近年来越来越频繁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的危害也日益凸显,使得我们不得不正视水环境污染问题。
循环通过物质的循环利用,实现了将物质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极致的目的,做到了物尽其用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业废料的排放。同时,循环经济的使用减轻了环境治理的成本,凸显了其经济效益。与循环经济相适应的清洁生产等现代新兴工业手段,都将工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循环经济是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4.3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方法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于经济效益的追求是必然的。然而,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仅需要关注经济效益,更重要的还需要关注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将三者合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