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宣传形式

新媒体宣传形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宣传形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媒体宣传形式

新媒体宣传形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稻菔贝;传统媒体;新媒体;传统媒体转型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3-108 -02

一、新媒体定义以及新旧媒体不同点

(一)新媒体定义

“新媒体(new media)”是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言的一种新型媒体形态,它不再局限于声音、图像的传播,而是借助于新的计算机技术,以互联网为媒介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和关系转换,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一种突破,但并没有完全脱离于传统媒体,而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发展。

(二)新旧媒体特点与区别

1.新媒体特点

由于新媒体是以互联网为媒介平台,所以它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交互性、及时性、共享性与个性化。传播呈现多元化、扁平化、融合话的特点。

2.传统媒体特点

传统媒体由于拥有强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报道具有严谨性、权威性。

3.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区别

传统媒体以一种传统的大众方式,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等形成一对多的传播局面,形式较为单一,缺乏互动性。这种单方面的传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新媒体以互联网为媒介,从以传者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向用户提供一个交流沟通平台,使媒体、群众之间的交流更为便利,具有很强的参与互动性。由于互联网的特质,信息更新不再落后,世界每个角落、每个时刻发生的事件都可以随时在网上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将重心由内容转向服务。

(二)传统媒体转变背景与现状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传播技术不断发展,使人类经历了原始的口头传播、传统的印刷传播、新兴的互联网传播。反之,不断发展的传播技术也帮助了科学技术的推广传播,为社会发展前进做出了贡献。在整个进程中,传统技术与新兴技术相互交融,传统媒体在新的传播技术中打破了原有状态,使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同步发展,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但无论是哪一种传播方式都有着自身的优点与局限性,需要在未来不断完善。传统媒介传播方式单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缺乏媒体与用户的交互性。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填补了传统媒体的空缺,运用新的传播技术带来了信息的个性化、及时性、交互性发展,传统媒体受到巨大冲击,迎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以往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占据垄断地位,由主流媒体担任着信息筛选、的重要职责,形成了一对多的局面。受众在信息的传播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去甄别信息的真伪,随着电话、手机、网络等一系列传播方式的发展,传统媒体在整个领域的占有率不断下降,新媒体的快速崛起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传统媒体面临巨大的挑战。截至 2009 年 6 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 3.38 亿,博客和个人空间用户已达 1.81 亿;而到 2009年底,我国的传统媒体如纸媒的发行量刚突破 1 亿份。

对于传统媒体转变现状,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角度。王宏宇、周湘艳、 刘孟达从技术升级、文化变迁、大众需求的快速变迁催生了当代时刻变换的媒体大环境来告诉我们,传统媒体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地有所突破。其中刘孟达提出了大众需求的变迁包括用户的分流。在手机、网络视频等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用户跟随度正在逐渐下降。陈栋、王丽明从三个方面来告诉我们传统媒体转型十分紧迫与必要。第一,由于受众逐渐向多元化转变,媒体应该向多元化发展。第二,市场的竞争变得格外激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已经不能并行发展,必须亮出各自的“秘密武器”。第三,互联网的高度发展,信息的传播更新快速,传统媒体收到强烈冲击,影响力不断减弱,因此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用户的速度。而白奇峰对于传统媒体的现状说明得更加准确,由媒体的大环境引申到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无一不告诉了我们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已经被打破。他认为第一,传统媒体面对信息内容的挑战。传统媒体对信息量有限制。第二,传统媒体面对着传播方式的挑战。由于传统媒体是单向传播的媒体,缺少受众向报纸反馈信息的渠道。媒体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缺少广泛的沟通交流。第三,传统媒体面对信息时效性的挑战。由于互联网使得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每当新闻发生时,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网络来获取第一手信息,而传统媒体的特性使其信息传播不得不落后于新媒体。第四,传统媒体面对信息表达的挑战。传统媒体使用文字、音像形式使信息的传播较为扁平化,而新媒体则更能全面、立体地传播信息。

进入大数据时代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垄断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传统媒体不再具有信息选择权,受众由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参与选择者,经过媒体筛选、加工报道的信息不再具有吸引力。传统媒体虽然也在不断扩展中,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整个媒介领域的地位持续下降。

(三)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路径选择

1.转向新媒体

面为危机传统媒体不得不转变时周凯莉认为传统媒体转型需要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借鉴新媒体接地气的同时也要打破路径的依赖,巧用新媒体的思路来发展传统媒体,建立数字化机制。此外,反其道而行之也十分重要,传统媒体可以变身为新闻高级定制工坊。我认为这种路径是陷入了转型误区,传统媒体如果用新媒体的思路运作就叫做转型的话,这样的方式不能让传统媒体在保留自身优点的同时,与新媒体竞争。而是完全沦陷在了新媒体的漩涡之中。这种方式无疑是不明智的。相比之下,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更有道理。

2.媒体融合发展

对于传统媒体转型白奇峰、汤宇时、洪杰文、杨菲、王宏宇、陈圣强、孙婷、郭全中、戚昌慧 孙群正、周湘艳等人认为传统媒介与新的传播技术之间的关系不是取代式的而是叠加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要在互联网思维的基础上,但绝对不是简单堆砌几个新媒体的理念。

传统媒体如何转型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较为重要的是要增加媒体与社会公众的互动,打破被动、束缚、不平等的传播环境,探索媒体对中国社会发展、转型的帮助。

在行业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媒体的改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变革理念。传统媒体要改变观念,积极适应新的媒体环境,转变传播主体和传播形态变化的认识,各类信息通过新技术实现多渠道的。

(2)从把关人转变为服务者。在信息报道上,传统媒体出于权威性、政治性的考虑,发表内容都是经过筛选的,现状需要的是把握新媒体受众的偏好与需求、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

(3)坚持内容为王,推进内容创新。整合信息优化内容,针对用户个性传播,谨防低俗内容,成为信息传输终端与内容提供商。之后还要转变角度,用信息服务的理念来替代内容为主的理念。

(4)融合媒介技术。将新、旧媒介技术结合起来发展成一种新的传播信息的方式或者媒介形态。要由适应于传统媒体的方式转变为适应新媒体的技术发展,依靠大数据与云计算等实现信息的智能化匹配。

(5)从业人员工作方式转变。需要引进创新性人才,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不仅要熟练地应用文字、图片来报道信息,同时也要熟练掌握数字技术,能使用音像等方式对信息进行加工与传播。

最近几年媒体界不断讨论传统媒体的转型与融合发展,各有各的主张,然而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仍没有一个定论,传统媒体仍不断地遇见新问题。所以融合与对接,该如何部署需要审时度势。传播媒体的发展史告诉我们,新媒体的出现与冲击并不会完全取代魍趁教澹反而会使传统媒体不断谋求发展,革故鼎新,从而开辟新的道路。由此可知传统媒体在向新媒体的转型中,如果完全脱离了本身,走向新媒体的道路,无疑是自寻死路,如果选择在发展中与新媒体相互融合中避免认识、思维、和路径的误区。传统媒体将会有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天介.传统广电转型之道[J].探索经纬,2013,(12):27-30

[2]李D.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博弈[J].中国传媒科技,2013,(03下):26-27

[3]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151.

[4]江凌.试论 21 世纪的传媒人才走势[J].中国报业,2009,(07).

[5]王宏宇.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转型之路探析[J].新闻战线,2015,(02下):42-43.

[6]周湘艳. 跨媒体整合传统媒体转型之路――重庆广播电视集团实践跨媒体深度整合[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9,(04):97-98.

[7]刘孟达.媒介环境下地方广电媒体的突围路径――绍兴广电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与路径探索[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03):35-38.

[8]陈栋,王丽明.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转型之路[J].新闻前哨,2014,(09):37-38.

[9]白奇峰.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转型中的发展历程[J].经济研究导刊,2013,(14):78-81.

[10] 周凯莉.传统媒体转型之路:接地气或者更高端[N].证券时报,2013,10(A03).

[11]汤宇时.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的转型[J].中国传媒科技即,2010,(08):58-60.

[12]洪杰文,杨菲.理念、技术与内容――新媒体技术背景下传统媒体转型的“三驾马车”[J].新闻前哨,2015,(02):61-63.

[13]王宏宇.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转型之路探析[J].新闻战线,2015,(02):42-43

[14]郭全中.传媒大转型[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

[15]戚昌慧,孙群正. 拓展广电媒体新空间一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谈起[J].新闻前哨,2007:2-3.

[16]陈圣强,孙婷.从澎湃新闻看传统媒体转型之路[J].新闻知识,2015,(09).

作者简介:

新媒体宣传形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媒体;国有煤炭企业;新闻宣传工作;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2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变化,越来越多的时代名词逐渐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微博、论坛以及微信等等,这些媒体形式冲击着人们对待新闻宣传的态度也为新闻宣传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当前,煤炭行业进入寒冬期,为增强广大员工对形势任务的认识和了解,强化主人翁感,国有煤炭企业进行新闻宣传时应当注意与时俱进,增加更广更为接地气的新媒体来进行新闻宣传。只有不断提高新媒体的运用水平,做好国有煤炭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才能带动新时期的新闻宣传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新媒体传播特点和优势分析

新媒体随全新的媒体环境应运而生,主要是以特定的平台为媒介进行信息的传播,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一般来讲,新媒体主要是用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手段,包括手机媒体,网络媒体,电视媒体等等。尤其是手机用户的迅猛增加后,微信作为新媒体形式以其及时性和便捷性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青睐。

当前煤炭行业发展形势严峻,国有煤炭企业如何稳定人心,强化新闻宣传显得格外重要。新媒体背景下,国有煤炭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对新闻宣传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和升级。

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即时性。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而且传播覆盖面相对较广,在传播过程中很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通过滚动播报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新闻的传播[1,,让更多的人群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和了解企业的相关新闻。

其次是新媒体所能承载的信息量十分丰富,所以在国有煤炭企业新闻宣传的过程中,新媒体可以将其新闻的内容丰富化,新媒体还可以依靠海量的信息容量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

最后,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实现交流互动,利用新媒体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可以增强传播效果。煤炭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其新闻宣传工作进行革新。可以在新闻信息之后与广大员工进行互动,通过创设良好的互动空间,实现零距离的信息交流,与此同时也为员工提供了便捷的沟通渠道。

二、新媒体给国有煤炭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带来的挑战

首先新媒体技术使得信息的传播路径不再受到限制,信息大量的传递也导致许多虚假信息肆意泛滥,造成了极大的信息安全隐患,新闻宣传工作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尤其在煤炭行业发展形势严峻的当前,不少造谣者各种虚假信息,对员工思想稳定和煤炭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其次,新媒体对我国煤炭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国有煤炭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新闻不及时,新闻内容相对死板等。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为国有煤炭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对其信息和接收信息的形式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方式和内容更易于职工群众接收和接受,丰富了新闻宣传的形式[2]。

三、新媒体背景下做好国有煤炭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新媒体开发利用,发挥新兴媒体优势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传播优势,是当前国有煤炭企业新闻宣传工作革新的重要课题之一,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提供了依托,随着社会化媒体的不断发展,也使国有煤炭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着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将各类新媒体纳入到新闻宣传的体系中,使之成为一套完整的传播体系,共同促进新闻信息传播的正规化和便捷化。与此同时,要加强新媒体建设,不断挖掘新兴的新闻报道形式,丰富新闻宣传的传播途径。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宣传的方式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尽可能的整合多方面的传播渠道,例如开通博客、论坛、企业微信公共号等各类平台,并将音频、视频、文本、图片等多媒体形式融合起来之后加以展现,以此来提高新闻宣传的效果,同时加强国有煤炭企业与职工群众之间的互动,也有利于受众对国有煤炭企业整体新闻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二)突出新旧媒体融合,提升新闻媒体整体水平

在新媒体背景下,要想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还要不断加强宣传阵地的建设,并加快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速度,最终实现快速融合转型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科学、便捷的新闻宣传平台,促进国有煤炭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优化升级[3]。传统媒体在新闻宣传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缺陷,如传播方式老旧,无法引起人们的注意,传播的新闻内容枯燥乏味等。但是传统媒体仍然是发挥舆论导向能力的主力军。如何加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促进新闻宣传系统的优化升级,是当前工作的重点。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形势和环境,国有煤炭企业要不断推进新闻宣传方式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建设,有效推动新闻媒体功能的提升。运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时要以不同形式、不同角度呼应传统媒体的新闻宣传内容,与传统媒体融合,为新闻宣传增色添彩。

(三)迎合受众的喜好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国有煤炭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也使煤炭企业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着新挑战,受众在接受新闻的同时,期待以一种更加新颖的方式来接受信息。新闻信息如何在纷杂的各类信息中脱颖而出,鲜明的形式、内容成为关键。较之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的信息首先要考虑到大众的喜爱和接受能力,尽量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煤炭企业想要传达的新闻内容,如在进行新闻宣传的过程中将新闻内容与视频、图片将结合制作动画,利用更为轻松活泼的形式突出主题的同时丰富新闻形式,以此来满足人们对新闻信息的新需求。

(四)强化新闻宣传队伍建设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传播途径,为国有煤炭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企业要加强新闻宣传工作者对新媒体技术的学习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会活动,提升工作人员的媒体应用技术和能力,构建一支走在时代前沿的新闻宣传队伍,推动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整体水平提升,最终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促进新闻宣传工作的改革发展。

(五)加强对新媒体信息的监管力度

新媒体的信息和传播方面的控制难度大,加之目前虚假信息和低俗信息等不良信息混杂的局面,国有煤炭企业新闻宣传要激发正能量,发挥舆论正面导向功能。首先要加强信息的审核,从源头上杜绝,对提供和不良信息的人员追究责任。其次要对传播中的不良信息及时删除和举报并辟谣新闻,清理环境毒瘤。最后加强新闻工作人员的信息预警能力,加强对论坛等网上社区的管理并纳入考核。

新媒体的发展为新闻宣传工作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国有煤炭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式,同时也极大了带动了新闻宣传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将新媒体应用于新闻宣传工作,强化与传统媒体有机整合,对于信息传播和企业文化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只有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对新闻宣传平台进行整合,才能在新形势新时期真正发挥新闻宣传的作用,促进我国国有煤炭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新媒体不断做好国有煤炭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才能带动新闻宣传工作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赵秀珍.新时期加强油田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12,02:99-100.

新媒体宣传形式范文第3篇

【关键字】 信息时代 全媒体 科普 宣传

当前,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国民科学素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议题。2016年在全国“科技三会”上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深入实施,在全民族广泛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已被提到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大众传媒作为是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科普宣传的重要媒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视、报纸、广播、书刊等传统媒体与网站、微信、微博、APP客户端等各类新兴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科普宣传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全媒体时代。

一、全媒体传播理论探讨

1.1全媒体的概念

全媒体的概念并没有在学界被正式提出,它来自于传媒界的应用层面。媒体形式的不断出现和变化,媒体内容、渠道、功能层面的融合,使得人们在使用媒体的概念时需要意义涵盖更广阔的词语。

2009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提出了“全媒体”的概念。她指出,全媒体是指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即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络以及基于网络派生出来的所有移动媒体都是这个宣传体系的共同组成部分。

1.2全媒体的特点

1) 理念整合化。

全媒体是信息传播手段的最大化的集成者,在全媒体理念下,组织宣传不再是传统的单落点、单形态、台的,而是在多平台上进行多落点、多形态的传播,并且形式与平台的选择有计划性和针对性。

2) 媒介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渗透,媒体越来越依靠网络以及其派生的各种移动终端,全媒体围绕以互联网为支撑,整合其他媒体形式,构成一个宣传网络,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

3) 形式多媒体化。

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制作难度降低、成本下降,图片、视频制作普及化和大众化,并对受众接收习惯产生影响。综合文字、图片、照片、声音、动画以及程序等所提供的互动功能在全媒体广泛应用。

4) 内容交互化。

全媒体内容注重受众体验,过程注重受众参与,特别是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盛行,使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由单向传播向双向传播转变,受众由单一的信息接受者发展为宣传活动的参与者与推广者。

1.3全媒体宣传策略

全媒体科普宣传策略就是在对目标受众进行科学细分的基础上,动用一切媒体形态和传播方式,进行连续的、有针对性的、单点多样式和交互性的宣传与推广,使得受众获得更及时、更多角度、更多听觉和视觉满足的媒体体验。举例来说,对于同一条信息,通过”全媒体”平台可以有视频、音频、图片、文字和动画各种纷繁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个体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以及信息表现的侧重点来对采用的媒体形式进行取舍和调整。

二、广州科普联盟全媒体科普宣传实践

广州科普联盟是华南地区第一个大型科普行业组织,由80多家科普单位组成。成立5年来,其创办了“科普讲解大赛”、“珠江科学大讲堂”、“两岸四地科学乐园”等多个科普活动品牌,并在实践中大胆尝试和创新,建构全媒体科普宣传模式,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2.1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的全媒体宣传策略

全国“科普讲解大赛”是广州科普联盟承办的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重大示范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3届。大赛旨在通过大赛为全国科普传播者、讲解人员和科普志愿者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提升各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的科普传播能力,营造全社会崇尚科学的氛围,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大赛通过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应用多元的宣传终端,短短四年,就在全国竖立了强大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1)电视录播

为增强大赛活动的艺术观赏效果,满足家庭观众需求,大赛委托广东广播电视台负责总决赛的舞美设计制作和电视录播。电视台根据大赛目的、赛制、环节的要求,对舞台进行造型、灯光、装置等多方面艺术设计,呈现绚丽、现代、科幻的视觉效果。活动全程录制,经过精心编辑,制作成约2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在广东电视台现代教育频道黄金时段以及PPTV网络及手机电视的新媒体播出,让电视观众犹如亲临现场,感受科普讲解的魅力,有效拉近了科学与公众的距离。

2)网络专题

互联网是没有区域壁垒的,为让全国的受众都能第一时间获取活动信息,大赛委托南方新闻网制作大赛官方网页,全方位展示大赛信息,包括报名方法、赛制安排、选手风采、动态新闻等,并在决赛当天,以图文和视频直播的方式让全国的观众同步了解大赛进程。据该网直播数据统计,大赛直播在线观看的网民瞬时高峰达近万人次。在大赛前期,网页还设置选手风采和投票功能,公众可以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选出心目中最好选手,通过有奖投票的方式鼓励网民从赛前,赛中到赛后深度参与大赛全过程。

3)新闻报道

大赛的选手来自全国各地,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选手讲解的内容富有科技含量和趣味性,对新闻媒体来说具有很高的报道价值。大赛邀请全国各大新闻通讯社、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和新闻门户网站的记者编辑到场采访报道。新闻传播的手段有口头新闻、文字新闻、图片新闻、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等多种媒体形式,或以短小的即时消息或以富有现场感的通讯报道方式呈现。据2015年的赛后统计,大赛吸引了包括新华社、科技日报、南方日报、人民网等50多家新闻媒体关注,新闻报道87篇次,信息时报、广东科技报等作了整版的深度报道,新闻转载达1657篇次。

4)微信L

迎合更多的年轻受众需求,大赛在微信移动终端也开辟阵地,通过“广州科普”、“广东科学中心”和“粤科普”等科普微信公众号,设置专题栏目,各类大赛动态和参赛指南,以丰富的图文形式展现了大赛选手的风采。特别是在赛后,通过微信逐一推送优秀选手的视频,促进用户不断转发分享,突破时空限制,以几何式传播发酵,让更多的受众观看和重温,不断扩大大赛的社会影响。

5)纪实图书和音像光盘等

把每年的大赛以精美的图文的方式制作印刷纪实手册,把大赛的全程视节目刻录成光盘,这些成果不仅用于科普工作的交流,还可以带到偏远山区,作为科普资源,覆盖那些无法通过电视和网络获取大赛信息的弱势群众。此外,大赛还通过网络公开征集标识设计,不仅宣传了大赛,还产生了大赛的标识图案,加强了大赛的辨识度,深化了品牌形象。

2.2珠江科学大讲堂的全媒体宣传策略

“珠江科学大讲堂”是广州科普联盟联合羊城晚报、南方新闻网等媒体举办的科普讲座品牌,至今已举办30多期,先后邀请了叶培建、魏奉思等中国两院院士、专家和学者30多人来作报告,现已发展成为华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科学讲坛之一。

“珠江科学大讲堂”主要应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四种媒体,并形成固定的宣传流程:确定报告人和报告主题,提前一个星期把信息发给报刊、电台、网站等媒体,通过媒体和微信公众号预告信息,吸引公众报名参加;讲座举办现场,邀请包括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南方网、广东科技报等约20家媒体记者到场关注,根据内容和版面新闻报道,当中,广东电视台《权威访谈》节目会根据讲座内容制作长达30分钟的专题节目;讲坛结束后,羊城晚报以普通公众容易理解的方式刊发半版深度专题,引发读者思考和辩论;南方新闻网进行现场图文直播,场外观众可通过网络实时关注并参与提问互动;每一期的讲座,都有专业的视频录制,最后制作成光盘,作为科普教材分发学校、社区的科普站,进行二次传播;另外,以众院士讲座内容为基础,联合教育出版社策划推出了“院士讲给大家的科学课”家庭套装图书,分别面向父母成人和未成年孩子进行科普。整个讲堂活动从选题、构思、预告、制作、等各个环节,应用不同的媒体,分工细化,相互配合,促使“眼球效应”被无限放大,资源共享无限扩大。

2.3全媒体深度合作

除了科普讲解大赛和珠江科学大讲堂,广州科普联盟联合广州市科创委在媒体深度合作方面也做出了许多探索。如:全国科技活周期间,在南方都市报开辟“感知科学”宣传专栏,重点突出报道各类亮点科普活动;联合广东电台开设“SUN科学体验”的节目版块,通过连线、知识问答、游戏等互动环节,介绍广州的科普资源;联合广州电视台少儿频道策划《科学好玩大发现》,通过主持人陪伴孩子参观科普基地的过程传播科学知识;策划举办科普微视频大赛,从民间征集科普作品,然后通过地铁的移动电视进行传播和展示;联合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平台打造科普电视互动门户,以视频点播方式展现广州丰富的科普内容;出版广州市科普地图,把对公众开放的科普基地通过地图的方式推介给公众;制作各类互动性强的H5科普手机页面,以趣味游戏形式开展科普宣传等。

三、几点思考

1、科普宣传不是孤立的,必须立足于科普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整个过程,运用各种宣传方法、宣传手段,依靠各方面的力量才得以实现。好的媒体宣传可打造活动品牌,活动品牌亦可促进科普宣传。只有把科普宣传意识贯穿于科普活动选题和流程设置中,整体谋划,宣传才能更好地应用媒体,做足做实并做出效果。

2、全媒体科普宣传既要把握受众需求,更要把握媒体需求。对于公众来说,满足对科学领域的好奇心,答疑解惑,对事物进行正确权威的解读,增长知识是最直接的需求;对媒体来说,能吸引公众眼球的热点话题,焦点事件,各种新、奇、趣的科学现象是最佳选题。

在了解了公众和媒体的需求后,选择合适媒体和形式做宣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把握媒体的具体需要也非常重要,如广播电视记者需要丰富的场面,图片记者需要“吸睛”的画面,文字记者需要生动的情节和深度的介绍,微信图文编辑需要通俗有趣的解读……只有了解媒体的需求,用事实与细节给记者“喂料”,满足媒体的需求,科普宣传才能赢得更大的版面。

3、全媒体宣传加强媒体互动,善用媒体资源。良好的媒体关系对于科普宣传至关重要,要积极与各大媒体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利用微信等社交平台建立组群、加强来往,深化友谊。争取媒体对科普工作的理解支持与帮助,建立健全与媒体的沟通协调制度,拓宽科普宣传渠道和平台,通过召开媒体通气会、座谈会、组织媒体现场观摩等形式,定期向媒体通报科普工作的重点内容、重大活动和重要举措,必要时邀请媒体参与策划。

4、打造全媒体科普宣传模式,关键在新闻宣传队伍要转型。面对新的形势、新环境和新挑战,科普宣传队伍要由习惯于传统宣传的旧模式向精通全媒体宣传的新模式转变,在宣传理念上,要变“一纸通稿打天下”为“全方位立体式多元传播”,在宣传方式上,既要擅长传统表达,又要精通网络互动表达,以适应全媒体宣传要求。

四、结语

在全媒体时代,多形式、多平台、网络化的科普宣传方式将日益被广泛应用,但科学技术和社会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科普宣传只有不断适应形势变化,坚持服务公众与服务社会有机统一,积极创新宣传内容和形式,努力提高宣传水平,提升传播实效,才能更好服务科普事业发展大局,营造良好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社会氛围,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参 考 文 献

[1] 彭兰.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J];新闻导刊,2009(02).

[2] 高健;陈玲.信息时代下我国科普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科学传播,2015(01).

新媒体宣传形式范文第4篇

国防宣传新形式

征兵宣传首次在微博中出现是2010年4月30日由河南商报发出的,截至2014年12月31日,以“征兵”为关键词的认证微博已有44万余条。微博征兵宣传是近些年来随着微博兴起而衍生出的全新征兵宣传形式,宣传主体为官方机构的加“v”微博认证账号,主要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还有地区政府等政府外宣部门、公安厅等司法机关、高等院校等教育单位、地方社区街道等。这样的宣传形式具有内容短小精悍、表现手法多样、传播时间集中、传受互动性强等传播特点。

自2008年起,兵员征集对象主体正式调整为各级各类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征兵对象年龄限制区间在18-24岁。他们是伴随互联网成长的新一代,不仅见证了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也最早接触移动新媒体并应用于实践。他们与新媒体接触频繁,思想更加开放多元,获取信息的渠道也由过去的报纸、广播、电视逐步转化为以微博、微信、移动新闻客户端为主的社交新媒体,而新媒体也对他们的生活习惯、人际交往、思维方式等方面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正如越来越多的“90后”习惯于刷微博而非看报纸,相较传统征兵宣传,他们也更倾向于主动接收来自新媒体的征兵宣传,“90后”宣传对象的这一新变化也要求征兵宣传工作结合其媒介接触习惯而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

“微动力”助力“强军梦”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助力“强军梦”?随着新军革的日渐深入,军队愈发迫切需要大批优秀青年加入其中,而微博、微信征兵宣传则为军队征集高素质青年、优化我国兵员结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微博、微信在“90后”年轻人中的影响力与覆盖率逐渐超过了摆展板、拉条幅和传统媒体的传播,它让各个学历层次、不同地域环境的青年成为宣传的直接对象,这种撒网式的广泛传播相比传统征兵宣传效率更高,为推动我国国防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新媒体宣传形式范文第5篇

在传统媒体时代,高校宣传部门各条口的工作相对独立,高校的报纸、广播台、电视台等校园媒体的宣传人员的工作几乎没有交叉。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校报和校广播电视台的宣传内容在高校的官方新闻网站上实现了整合。而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时代”的到来,更是将媒介融合的趋势推向。内聚人心,外树形象,是高校外宣工作的意义所在。对于当前高校的对外宣传工作,媒介融合的趋势提出了挑战,而媒介融合的理念同样也带来了机遇。

高等学校对外宣传越来越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所谓的媒介融合不仅是指在网络、数字等技术的基础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新老媒体在形式和内容上走向一体化,还包括媒体所有权、人员、资源、组织等要素的融合;在信息传输渠道多元的情势下,把新兴媒体传播终端有效地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最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1]。

在媒介融合趋势的影响下,高校对外宣传的内涵也有了相应扩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形式上,除了报纸、电视、门户网站等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在高校对外宣传的地位日益凸显;在内容上,由于新兴媒体所带来的受众使用媒介习惯的改变,高校对外宣传的重点不再仅限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这三大职能,校园文化的传播和负面舆论信息的引导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而如何利用新兴媒体进行高效传播和如何在传统媒体上出新出彩日益成为高校宣传部门的新议题。

1.高校对外宣传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各大高校都已十分清醒地意识到做好外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不可否认,高校在对外宣传工作的认识上仍然存在误区。例如,一些高校师生认为,对外宣传工作只是党委宣传部的工作,跟其他部门、学院和个人没有直接关系;有的高校宣传人员认为,只要学校的实力够强,外界媒体就会主动找上学校“要新闻”;有些高校领导只关注传统媒体上的“大成果”,而不重视利用新媒体(尤其是新兴的微博微信)宣传,甚至忽视利用新媒体对负面舆论信息进行引导的工作。

2.高校外宣队伍的业务素养有待提高。

一些高校的宣传工作者缺乏远见,抱着“自扫门前雪”的工作态度,没有看到“媒介融合”的趋势和可行性,导致校报、校电视台、校园网站和对外宣传工作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互动。

新世纪以来,网络的普及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对高校宣传工作者的业务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闻传媒行业,精通新闻采写、摄影摄像并熟悉新媒体传播规律的“全媒体记者”逐渐取代了以往分工明确的采写记者和摄影摄像记者。这种变革是全社会范围内的,但高校的宣传工作者在业务素养上显然还没有完全适应。

3.高校外宣内容和形式的吸引力较弱。

“内容为王”是媒体间竞争的制胜法宝。对于高校的外宣工作来说,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同样十分重要,因此,提高对外宣传内容的品质要求高校必须从受众需求的角度出发。长期以来,高校外宣的内容大多集中于办学特色、优势学科和科研成就等方面。事实上,这些硬性的指标性的内容虽然在对内凝聚人心和招生宣传时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有一定作用,但对高校的大部分受众来说并没有很大的吸引力。高校要取得良好的对外宣传效果,关键在于高校的宣传人员要善于从普通师生和校友身上寻找可宣传的亮点。

在传播形式上,除了传统的校报和校广播电视台外,大多数高校十分重视官方网站的建设,官方网站也已成为各大高校外树形象的重要窗口。但是,在“微时代”的大背景下,很多高校仍然不重视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和运营。

1.树立“大外宣”观念,创新外宣工作机制。

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稳步推进的新形势下,高校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首先要确立“大外宣”的战略理念。所谓“大外宣”,就是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开阔工作眼界,动员各方面更广泛的力量,运用更为形式多样的载体,面向更宽的领域,以获取更大的外宣效果[2]。这一理念对高校外宣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第一,要充分调动学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一起为外宣工作献策献力;第二,在重视纸媒和电视媒体外宣工作的同时,不能忽视网络媒体和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在外宣中的作用;第三,以丰富的内容和多元的方式尽可能地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一般来说,高校的对外宣传工作主要包括校内信息报送、与外媒对接等两个部分。在机制上,这两个部分都有值得注意和可以创新之处。首先,校内各部门和各学院向党委宣传部的及时高效地报送信息是高校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的基础,因此,建立兼职宣传员机制和考核奖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在高校的各个部门和学院聘请兼职宣传员,能大大拓展外宣素材来源的渠道。而诸如将各部门和学院报送的关于教学科研和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外宣素材数量列入师生员工的考核奖励体系等举措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外宣报送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其次,在与外媒对接方面,不仅要做到积极扩大正面报道的影响力,而且要合理制定负面消极事件的应对机制。

2.加强外宣队伍建设,打造“融媒体中心”。

高素质且责任心强的媒体工作队伍是高校做好外宣工作的根基所在。高校外宣工作者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不仅要与校内师生员工形成有效的互动,更要与外界媒体建立“双赢”的合作关系。此外,高校宣传部门要着力提高外宣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如前文所说,“全媒体记者”应该成为高校宣传工作者在业务素养方面的标杆。高校的外宣工作要想取得更大的收益,仅仅依靠宣传部门(党委宣传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宣传骨干和兼职宣传员队伍的培训工作,定期举办新闻写作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或新闻单位的记者、编辑来校讲学,普及新闻写作知识,提高新闻写作水平[3]。

在“大外宣”的战略下,高校对外宣传工作就不仅仅局限在党委宣传部的对外宣传办公室这一条口。为了顺应媒介融合的趋势,笔者认为,高校的宣传部门可以打造以学生记者团队为主力、以高校官方新闻网站为平台的“融媒体中心”。以往的高校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是一种“各自为战”的局面,而“融媒体中心”正是为了打通这两者之间的藩篱,实现宣传人员和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高校外宣新闻的流水线式生产。

3.以受众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高校外宣的传播效果。

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的媒介接触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对媒介内容进行选择的活动,这种选择具有某种能动性[4]。以不同受众的需求为导向,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才能全面增强高校外宣的传播效果。对于高校来说,其对外宣传的受众可分为三类,一是在校学生,二是准高校学生,三是关注高校成长的相关人员,如学生家长、本校教师员工、兄弟院校师生和本校校友等[5]。高校的外宣工作者应该根据不同群体的受众使用媒介和获取信息的习惯来决定以何种形式传播哪些内容。

对于学生家长、学校教师和校友等年长受众,对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接触时间较长,但也或多或少受到网络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影响。针对这些群体,高校外宣工作者可以以传统媒体为阵地,在围绕学校教学、科研、思政建设等方面多做重点宣传和深度报道的同时,加强诸如反映教师的特色教学实践和体现多彩校园生活的亮点宣传。而准高校学生和在校学生等年轻受众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关注度较高,逐渐养成了“浅阅读”的习惯。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使用率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开始建立起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相应地,高校宣传人员可以研究这部分受众的心理需求,在学校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上多一些贴近校园生活且富有人文气息的图文消息。例如,在招生宣传时,通过官方微博及时招考信息、学校的招生宣传片、学校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等等;在毕业季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各类毕业照、毕业感言、往届毕业生近况等图文消息。

参考文献: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83.

[2]杜江.发展大外宣的工作格局努力提高对外宣传实效[J].对外大传播.2000(1).

[3]戴世勇.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对外宣传工作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