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产运营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一条本办法中的自动监控设备是指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仪器、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污水流量计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它是污染防治设施的组成部分。
第二条唐山市环保局负责全市范围内在线监测系统的规划和组织实施,制定有关管理规定和验收技术要求,并负责在线监测系统正式联网运行前的验收及运行后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在线监测系统属于排污单位的污染防治设施,排污单位不得擅自拆除、闲置、更换、改动污染物在线监测仪及其信息接入、传输设备。需要拆除、闲置、维修、更换污染物在线监测仪的,排污单位应当事先报经市环保局批准。
第四条排污单位负责自筹本单位在线监测系统安装建设费用。且必须按照《监测站房与仪器设备安装技术要求》(HJ/T353-2007)提供自动监控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房屋、水、电、气等条件。
第五条凡是被列入安装计划的排污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省、市环保局规定的有关标准、技术要求,对排污口进行规范化整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在线监测系统的安装任务。
第六条在线监测系统正式运行前,排污单位应向唐山市环保局申请验收,并提交验收测试报告。新建、扩建、改建项目需在在线监测系统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第七条安装范围。凡被列入国家重点污染源(国控)和省重点污染源(省控)和市级重点污染源(市重点)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省、市安装在线监控设备的时限要求,按时安装完毕,并与市环保局指挥中心联网,在市环保局验收合格后,完成此项工作。
第八条排污单位优先选择使用经市环保局认可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在线监测监控设备。
第九条安装自动监控设备的排污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T212-2007)的要求,对数据的采集、上传进行处理,并负责数据传输接口与监控网络端口的对接,保证与市环保局指挥中心联网运行。
第十条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调试后,排污单位应当立即将该设备与市环保局指挥中心远程监控数据管理平网,并试运行30日。在试运行期满后的30日内,应当向市环保局申请验收。
第十一条市环保局成立专家验收组,按照《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HJ/T354-2007)和《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HJ/T355-2007)的要求对水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进行验收,大气监测设备的验收参照执行。
第十二条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申请验收之日,由市指挥中心技术人员重新设定系统密码;同时排污单位将在线监测仪器房钥匙全部交给市在线监测办公室,并纳入第三方运营管理。
第十三条排污单位申请自动监控设备及配套设施验收,应当提供以下资料:
(一)自动监控设备验收申请报告、验收申请表、项目总结、设备验收对比测试报告;
(二)设备试运行30日的自动监测汇总打印数据,自动监控设备调试、校准、检测等技术资料;
(三)自动监控设备运行管理制度;
(四)符合验收技术规定和要求的其他有关资料;
(五)委托社会化运营管理单位管理自动监控设备的合同。
第十四条经验收(校验)合格后的自动监控设备的监测数据,作为环境管理和排污收费的依据之一。
第十五条环境监察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自动监控设备进行现场检查,并组织环境监测机构对自动监控设备进行对比监测校验。正常生产条件下对比监测校验每年不得少于二次。
第十六条市、县两级环境监察部门应当加强对排污单位安装的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的监督检查,并将其纳入对排污单位的日常检查内容之中。
第十七条污染源排放自动监控设备需停运、拆除、部件更换、重新运行,应当在7日前报经市环保局监察支队批准同意。监察支队自接到报告之日起7日内予以批复;逾期不批复的,视为同意。因不可抗力和突发性原因致使自动监控设备停止运行或导致不能正常运行时,排污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报告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并书面报告停运原因和设备情况。
第十八条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停运或闲置后重新启动,须按照有关技术规定由环境监测机构重新进行校验。自动监控设备检修、部件更换后,须进行人工标定。
第十九条排污单位必须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的运营管理委托给依法取得运营管理资质证书的社会化运营单位维护管理,费用由排污单位承担。
第二十条排污单位与社会化运营管理单位应当签订运营管理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保障自动监控设备正常运行。
一、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
(一)卫星定位系统是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保障交通运输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下,鼓励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卫星定位系统。
(二)卫星定位系统应优先应用于交通运输行业涉及公共安全的重点监管领域,包括水路运输特别是在重点水域的载客和危险品运输,道路运输中的长途客运、旅游客运、高速公路客运和危险品运输等。同时鼓励和引导应用卫星定位系统对其它类别的客货运输实施安全监管和运营管理。
(三)卫星定位系统主要分为公共管理与服务系统和内部运营管理系统。公共管理与服务系统主要用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行政管理、安全监管,为船舶、车辆提供信息服务等;内部运营管理系统主要用于运输企业(业户)内部的运营和安全管理等,同时为公共管理与服务系统提供相关信息,满通运输管理部门实施行业管理和安全监管的需要。
二、卫星定位系统的建设
(一)卫星定位系统的建设应坚持需求主导、规范有序、突出重点、资源共享的原则,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和增加运输企业(业户)的负担。
(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主导公共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建设,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为减少重复建设、促进资源共享,省级以上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建设统一的卫星定位系统公共平台和管理与服务系统,并按照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要求分步推进。公共管理与服务系统应具备兼容已有的卫星定位系统和多种终端的功能,同时可根据实际需求兼具内部运营管理系统的功能。
(三)在卫星定位系统相关数据库建设或改造中,对涉及公路、车辆、港口、航道、船舶等基础信息的代码和数据格式,应按照交通部编制的《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集》和相关的行业要求予以规范。
(四)运输企业(业户)根据生产管理需要,可自行选用或开发内部运营管理系统,并须按照公共服务信息共享的要求,实现与公共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联通。鼓励运输企业(业户)利用公共管理与服务系统,积极开发内部运营管理系统,增强管理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卫星定位系统在运输生产组织、调度中的作用,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五)卫星定位系统终端设备的安装应依法允许运输企业(业户)自主选择终端设备和运营服务商,管理部门不得违规提出强制性要求,干预企业正常经营。应严格遵循一艘船、一辆车只安装一套终端设备的原则,不得以任何名义强制运输企业(业户)安装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其它终端设备。
(六)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依法行政,规范卫星定位系统的建设,切实维护运输企业(业户)的正当权益。应通过公开透明的程序,择优向运输企业(业户)推荐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终端设备。危险品运输车辆配备的终端应符合国家有关要求和标准。
三、卫星定位系统的管理
(一)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按照专业化、市场化的要求选择公共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运营维护单位,努力降低运营维护成本。收取用户的服务费用标准应符合相关规定,不得额外或变相收费。
(二)应充分发挥市场对信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和引导增值开发卫星定位系统信息资源。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及运营维护单位还应加强卫星定位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切实维护运输企业(业户)的商业和个人秘密。
关键词:集约化车辆 运营管理 成本费用财务管控 创新管理模式
自营车辆在我国的车辆运输和客运业务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发展地位,而集约化的车辆运营管理是车辆运营发展的新模式。对运营车辆根据运营方式、车辆类型以及运营线路等进行统一的集约化管理,可以大幅度的增强车辆运营管理的效果,提高车辆的运营效益,防治运营乱象的发生。从车辆购置和车辆运营登记开始入手,对运营车辆进行统一申请、登记,经过集约运营管理部门的专业审核,给运营车辆进行建档和运营安排;在日常的车辆运营活动中,对运营业务范围和运营线路进行统一安排,制定相应的车辆运营管理和车辆维护机制,对于运营业务收入和车辆日常消耗保养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是保障集约化车辆运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集约化的车辆运营管理中,车辆的运营成本费用是运营开销中的主要开支,而在目前的集约化运营管理中,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主要是采用发票式的管理模式,对于车辆运营的成本支出进行一对一的发票收录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运营成本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但是也给集约化的运营财务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发票来源不一、发票开具不规范以及发票业务指向不明确等等问题都开始突显,因此,亟需要在集约化的运营管理中引入财务管控的管理手段,利用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运营成本费用支出的有效财务管理,提高集约化运营管理的财务管理的整体能力。
一、集约化车辆运营的成本费用的主要内容
针对车辆运营活动中的成本费用管理,我国的交通部门颁布实施了《汽车运输企业成本管理办法》、《运输企业财务制度》和《运输交通企业会计制度》,办法和制定的出台,基本上明确了在车辆运营活动的主要成本类型以及各项成本费用的具体数额计算方法。成本从本质上来说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做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交通运输企业主要从事的是运输、货物装卸以及客运服务,这其中的运营生产费用,构成了车辆运营的成本,具体来说可以包含以下几种:1、汽车运输成本、汽车装卸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等;2、汽车运输的道路建设成本支出和其他业务成本;3、汽车运输的货物存放成本;4、汽车运输的车辆维护成本、人员开销成本以及车辆营运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支出等。可以看到车辆营运活动中的成本费用支出门类众多,而且涉及到的车辆营运的流程也是十分的复杂,因此,在实际的车辆营运成本费用支出的财务管理中,往往将成本划分为两大类:即营运成本和期间成本。运输、装卸、堆存等等主营业务的成本按营运成本计算,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二、集约化车辆运营的成本财务管理现状
当前的集约化车辆营运成本财务管理中,主要使用的是营运成本管理来替代原有的完全成本管理,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车辆营运企业为组织营运生产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不再分配计入有关业务成本,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2、新设立了财务费用,核算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由于车辆营运企业没有产品形成,因此,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是没有销售成本支出的。在实际的营运财务管理中,营运管理人员的劳动保险支出、医疗保险支出,营运人员的工资支出和奖金发放,季节性的营运维修,营运差旅费,职工福利发放,营运事故赔偿,营运场地租赁支出,构成了车辆营运企业的其他费用支出。可以清晰的看到在集约化车辆营运的财务管理中,尚缺乏专业的财务管控管理,对于营运企业的现金流和财务信息缺乏核心控制;在实际的营运管理中没有进行营运运算分析和营运风险评估;财务管理工作也欠缺专业的监督和审计环节,因此,在集约化的车辆营运管理中,尝试加入财务管控的财务管理手段,将为车辆集约化营运成本的财务控制提供新的思路和管理策略。
三、集约化车辆营运成本费用财务管控的创新策略
财务管控就是要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一系列流程中的财务信息进行相应的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使得企业经营达到价值和利益的最大化。对集约化的车辆营运成本费用的财务管控创新发展主要集中在两部分进行:即财务管理创新和管理理念创新,基于集约化的车辆运营的主要特点,有针对性的在营运企业内部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财务报表管理系统和自动办公系统三个财务管控部分,这三个管理系统涵盖了车辆营运财务管理中的各个方面,能够比较直观的反映出车辆营运企业的财务管控的创新发展成果。
(一)构建统一的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体系
在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模式下,车辆营运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的会计核算政策往往难以统一,基础数据也是不怎么规范,车辆营运财务管理职能部门往往难以得到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因此,也就无法直观的对车辆营运中的成本费用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所以,在车辆营运企业内部,构建统一的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体系是财务管控的基本要求。重点来说有以下几个工作内容:1、建立统一的财务核算会计平台,在车辆营运财务管理中,车辆采购费用、车辆维护保养费用、运输管理费用、货物装卸堆存费用、车辆保险费用、燃油费用等等构成了车辆营运费用的主要部分,应该针对这些费用种类,从费用许用金额、到费用报销流程,从资金立项到会计入账总账,在会计核算平台上进行集中核算处理,对每一个业务模块的费用支出进行阶段性汇总。2、规范核算的基础信息,当前的车辆营运企业的财务会计入账主要是基于营运费用支出时所开具的发票进行会计入账,而所开具的发票从种类到数额、再到有效时期都参差不齐,无差别的进行会计入账,将会给后续的会计核算增加巨大的工作量,因此,应该根据成本支出、运输支出、维护保养指出、薪资报酬支出等等业务类型,建立相应的财务报账流程,规范报账的金额以及有效时间,保证会计核算的高效性和可回溯性。3、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针对集约化车辆营运的业务特点,出台相应的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条例,明确财务管理的规范流程,提高车辆营运的整体经济效益,对营运工作人员提出自我调节、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的管理策略,贯彻和执行营运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构建统一的资金管理平台
1、通过优化车辆营运企业的资金配置, 对于营运业务中的优势项目和潜力项目,要进行重点的资金扶持。优先给这类业务项目提供新型车型、优先进行燃油配给,根据具体的营运线路,配备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后勤保障制度,从备用车辆和备用燃料的储备规模到备用管理资金的规模上给与支持。依托于营运企业的发展规划,构建以重点项目为主导的发展主线。
2、明确车辆营运活动中的盈亏现状, 对于盈利部门,要鼓励盈利部门进行经验总结,汇总管理条例,打造营运管理的特色品牌。对于亏损部门,要求找出原因所在,在当前的许多营运企业中,存在着营运车辆老化失修、营运线路车辆配置数量不合理、燃油配给缺乏规划、营运没有严格按照时间安排执行、财务管理混乱、保险上保续保不明确以及偷工减料的现象等,针对具体亏损原因,要求部门本身出具详细的亏损说明,企业管理层通过讨论,给与处罚和扶持措施。
(三)构建统一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和财务报表体系
集约化的车辆营运管理是一项长期的、阶段性的发展规划,需要企业进行全面的财务调研活动,进而制定出财务预算管理方案,预算方案涉及营运业务的全部流程,预算指标的制定自上而下逐级下达,指标编制自下而上逐级汇总。营运预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营运车辆的新购和报销安排,根据上年度的营运业绩情况,明确各线路、各具体业务的车辆配置是否需要增减,再拟定具体的采购和报销方案;燃油配送情况,综合考虑燃油价格波动情况以及各个业务路线的营运峰谷时间分布情况,建立多个燃油配送站,分部门进行燃油定额配送;对财务预算上,应该判断下年度的营运行情走向,适时建立财务准备金储备,以便于应对突况。营运财务报表应该体现出阶段性的营运管理现状,建立财务报表的日报、周报、月报、季报以及年终总报表制度,报表中要突出业务增长和亏损现状,为后续管理提供实时参考数据。
四、总结
本文着重分析在集约化的车辆营运管理中的成本费用的主要内容,概述了当前集约化的车辆营运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发展现状,创造性的提出在集约化的车辆营运财务管理中引入财务管控的发展模式,简述了财务管控的主要内容,探索了在集约化的车辆营运中开展财务管控的创新管理模式,为进一步完善集约化的车辆营运财务管理效率提出了新的建设思路。
参考文献:
[1]陈宁白.交通运输企业的成本与费用[J].讲座.2013(2)
关键词:科研平台 综合评估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013-01
1 科研平台综合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我国科研平台评估工作始于1990年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实践和改进,形成了评估体系的基本框架,研究水平与贡献权重为50%,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权重为30%,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权重为20%。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比较接近,此类评估指标体系的优点是侧重定性评估,可操控性比较强,但其缺点是指标过于粗犷,定量评估指标比较模糊,不够清析。也有些科研平台的评估指标很细致,指标中偏重平台的能力和产出考核,没能很好的体现出高等院校平台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不适用于对高等院校科研平台的考核。
鉴于平台类别、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的不同,各管理部门设定的考核评估指标的侧重点不同,以及评估指标简繁也各不相同等因素,该文结合高等院校发展实际,提出了适合高等院校科研平台综合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对高等院校科研平台分为二大类:即基础研究类科研平台和应用研究(工程)类科研平台。在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科研平台评估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当调整,以便作出更加公平、公正的评估结果。
1.1 学科发展评估
高等院校中的科研平台发展都离不开学科的支撑,学科是平台建设得以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同时,科研平台也是学科建设的基石,二者之间相互交叉、融合与渗透。科研平台具有凝聚相关学科和人才的优势,可以凝聚其它学科的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为己用,取得更高水平的技术成果,并能籍此提升学科水平和学科综合能力。学科发展具有保持稳定、持久的科研方向和人才队伍连续性的优势。因此在评估时,除考证平台所处的学科水平外,还要考察其对学科的提升能力和综合相关学科的能力,以及平台对学科、教学的促进作用。
1.2 科学技术评估
此项指标是综合能力评估参考体系的重点内容,最能体现科研平台的作用和功能,判定其是否符合国家、社会或学校发展的需求。一个科研平台必须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稳定的研究方同,同时要在其所研究领域占有一定的地位,达到一定的研究水平以及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等。基础研究类科研平台重点考核文章、项目、奖励等方面内容;应用研究(工程)类平台重点考核是否获授权专利、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成果等内容。
1.3 产业发展评估
此项指标主要针对应用研究(工程)类科研平台进行评估。此类科研平台的建立一般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产业发展息息相关,是科技转化生产力的前哨阵地,是经济发展过程科技攻关的中坚力量。重点考核平台技术水平及其产业化情况,同时要求平台能够提供相关领域的技术服务工作,其中工程类平台要具备工程化验证能力。
1.4 科研团队评估
对科研团队评估是综合能力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一支优秀的技术队伍是科研平台稳定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科技发展,创新单元由个人向团队的转化,科研团队在平台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团队带头人的学术思想、学术水平和在本领域内的学术地位、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吸引能力在整个技术团队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还要考察整个技术团队的学科、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一定的人才流动,以保证整体技术团队的鲜活的生命力;同时还要考察团队的学术氛围、学术精神和文化素养,团队是否有凝聚力等等。
1.5 基础保障评估
实验室和仪器设备是科研平台必备的硬件条件。重点考察实验室面积、基本仪器设备是否能够满足研发工作的需求,配置是否合理同时还要考察实验室和仪器设备是否建立开发、开放机制等等。
1.6 运营管理评估
运营管理指标与科学技术指标和科研团队指标是科研平台评估的三项重要指标。健全、合理的运营管理体系是保证技术队伍稳定、科研平台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重点考察实验室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日常管理是否科学有序,人员岗位职责是否明确,档案资料等是否完整,实验室环境是否整洁等内容,并能依靠运营管理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和学术风气。
1.7 财务管理评估
财务管理工作在评估体系中占有的比重并不大,但平台经费审计应具有一票否决权。对不能够按照计划使用经费,或支出不合理的项目,坚决不予通过。
2 结语
高等院校科研平台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和高等院校自身的重视,就目前国内高等院校科研平台发展的状况来说,该套综合评估参考体系及其权重系数都较为合理,随着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该套评估参考体系还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为促进科研平台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静,吴根,张延东.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7(9):96-99.
[2] 国科发基[2008]731号,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S].
一、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运营管理
完善了《产品及煤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公司知识产权管理规定》、《专利管理办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进管理办法》、《保密制度》等,使公司在各方面进一步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二、推行量化考核,强化结果导向
从今年四月份开始推行“量化管理”考核工作,将公司目标分解落实与薪酬挂钩考核,改变了员工与公司生产经营“无直接关联”的状态,将“员工能量”凝聚到公司目标上来,使员工与公司发展息息相关,为XX年提前完成目标任务作出了贡献。
三、夯实基础管理,助推经营绩效
1、一月和七月共两次修订《基础管理实施细则》,开九次考评会,oa考核通报九期。
2、开展6s管理活动,提升企业形象。成果初现:车辆停放有序了,地物明朗了,内务规范了、员工素质提升了,也为提升员工工作绩效奠定了基础。
四、加强法律事务,规避潜在风险
1、合同风险防控:组织了学习合同法,增加了合同扫描件管理,加强了合同履行检查等。
2、合同纠纷处理:处理了“10.6”案和煤采购合同的纠纷等。
五、配合集团工作,理清工商事务
1、“三会”召开情况:召开了一次股东会和五次临时股东会,召开了两次董事会和一次监事会。
2、配合完成了“债转股”和“股改尽职调查”的资料收集、复印、装订、送达等工作。
3、配合赤天化“配股融资尽职调查”工作。
4、完成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年检及法定代表人、增加注册资本的工商变更工作。
六、后勤保障系统,护航生产经营
1、根据公司员工结构,较合理的安排了280余人员工于国庆后搬进了倒班宿舍。
2、从4月起实施了员工食堂改善计划,员工就餐满意度明显提升。
七、加强行政职能,督办公司事宜
1、公司印章、合同印章都严格按照公司管理规定规范使用,有效的防范风险的发生。
2、提高办文质量,无论收文处理,还是发文处理,都按《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严格规范。
3、提高会议质量,不开无准备的会,不开准备不足的会,以切实提高会议议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