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员职业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职业院校 班级文化 企业文化
[作者简介]曹惟(1981- ),女,河北秦皇岛人,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办公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秦皇岛 06600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457208)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039-02
一、基于企业文化视角的职业院校班级文化构建的必要性
1.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共通性使二者融合成为可能。不论是班级文化还是企业文化,二者都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位上来看都是主流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两种文化的宗旨都是崇尚以人为本,两种文化的目标都在于追求文化建设的规范作用、导向作用以及凝聚作用。“只有认同,才能融入”,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在感知企业文化的独特魅力后,其精髓融入班级管理之中,为班级文化注入新元素。
2.“零距离”就业工作的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办学的指导方针。可以说,职业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就是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所以,从专业课程的设置到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都会密切关注企业的要求,从而为企业提供“适销对路”的人才。为了使自己的学生成功就业,高职院校势必关注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起点,创设与企业文化相契合的文化氛围。
3.学生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就在于它的职业性、社会性,其一切活动,包括机构、人员管理、课程安排、教学实践等都必须围绕培养受教育者的个体基础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操作及作为职业人的基础职业精神。无论是专业技能的提高还是职业精神的培养,高职院校都需要到企业“取经”,将企业文化所倡导的职业素养内容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
二、基于企业文化视角的职业院校班级文化构建的可行性
1.从学校与企业的性质来看。学校与企业作为经济主体,都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大背景。学校面临的是各学校之间生源的竞争,师资的竞争,校办产业集团的竞争;而企业面临的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样是竞争,同样面临着优胜劣汰。
2.从学校与企业的组织目标来看。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职业性、高级性、技术性高素质人才。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但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市场竞争力是每个企业所追求的。企业通过对员工的激励和引导,使每个员工都朝着企业的目标去努力。从组织目标来看,学校和企业的组织目标具有一致性。
3.从校园文化发展的历程来看。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脱胎于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所倡导的团队合作、良性竞争正是企业文化对员工素质的基本要求。这充分说明了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为研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提供了现实依据。
4.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功能作用来看。校园文化对学校的发展方向、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对全体师生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并激励全体成员朝着学校的共同愿景努力。而企业文化同样是凝聚全体员工的力量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基于企业文化视角的职业院校班级文化构建的途径
1.在班级精神中融入企业文化。职业院校借鉴优秀的企业文化凝练符合自身学校特点和职业特色的、被广大师生认同的学校的校训、核心价值观以及学校精神。每个班可根据本班学生特点以及本专业特点制定班级特有的班训、班级精神、班级口号和目标、班级特色和特色班名。让班级披上了带有“企业”色彩的嫁衣。
2.在班级环境中融入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重视“环境育人”的功能,把文化理念通过环境中的某种载体进行呈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受教育者。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这句话就形象地表达了环境育人的基本概念。要精心打造物质的、具有企业文化气息的班级文化,寓情于物、寓情于景,凸显班级文化的引导功能。比如,在班级内设置专门的文化长廊,张贴与企业文化相关的标语、标示,让学生每天处于企业文化的熏陶之中。
3.在班级制度中融入企业文化。企业制度具有规范性、权威性以及强制执行性,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方式。与企业的规章制度相比较,班级管理制度相对松散,强调个体自律,也没有严格的奖惩机制。为了让学生进入企业之后尽快适应企业的节奏与文化氛围,学校可以有意识地将企业的规章制度引入班级管理之中,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体验企业文化。比如,班级实行竞争轮换式组织制度,建立企业主、中层领导,一般员工的班级岗位,学生个人考核员工化,建立项目小组,促进学生成员之间的团队合作与良性竞争。
4.在班级活动中融入企业文化。为了在校园文化中更多地渗透企业文化,可以在班级活动中“大做文章”。比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对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路径进行科学地规划、准确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合理地进行职业定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活动;在校园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校方有组织、有计划地设计与企业相关的环节与项目,鼓励学生到企业进行社会调查,丰富学生的企业文化知识,增加对企业的直观了解;在校园文化的策划、组织及实施中,有意识地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开展“班徽设计”“我为班级作贡献”等一系列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的班级活动。
四、基于企业文化视角的职业院校班级文化构建的效果
1.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成人。德育工作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在思想上发生微妙复杂的变化,德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以往以说教和典型人物感召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方式收效甚微,对学生难以产生吸引力。将企业文化融入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实行校企文化的接轨,可以丰富学校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比如,企业文化倡导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合格的劳动者,而劳动者首先要具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企业鼓励劳动者之间的互助合作,重视团队凝聚力的培养。如果把这些内容引入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清晰地意识到社会所需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行动;另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把学生从“自私自利”的小我中解放出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成才。与普通高校相比,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文化知识水平相对比较薄弱,同时受一些不科学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人认为只有成绩差的学生才会上职业院校。所以一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从步入学校的第一天,心理上就很自卑,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同时,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处于自我觉醒、自我确立的阶段,思想活跃,观念易变。通过在校园中企业文化的宣传、让学生接触了解专业对口的企业,可以让学生亲眼看到自己所学专业的巨大价值,改变不合理的自我认知和职业定位,提升自我价值与职业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3.增强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就业。尚未走上社会的职业院校的学生人生阅历浅,心理不成熟,思维方式过于理想化,遇事冲动,加上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其成长经历中长期处于家长的呵护、学校的保护中,很多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式,习惯性地对社会和他人提出很多要求,对自己为他人和社会的付出却想得很少。将班级文化融入企业文化,有利于学生提前进入社会、进入企业,逐步走出自我,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从职业人的角度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奉献在前、个人享乐在后,调整就业心态、合理定位自己,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范次猛.探索“订单教育”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7(4).
关键词:激励机制 企业文化 措施
一、金隆企业发展状况
金隆铜业有限公司是由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住友商事株式会社、平果铝业公司共同组建的中外合资企业。1997年建成投产,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施工的闪速炼铜工厂,也是一座面向国际的买矿型冶炼厂。
金隆公司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和安徽省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迄今已生产阴极铜358万吨、硫酸1063万吨及其他副产品,目前年销售收入超200亿元,年创利税30多亿元。企业以最低成本参与市场竞争,以国际一流企业为目标率先探索与实践铜冶炼企业先进的运营机制与管理模式,多项技术经济指标国际领先,现成为世界铜冶炼行业重要标杆企业之一。
二、实施员工激励机制的背景
金隆公司投产初期生产规模为阴极铜10万吨、硫酸37.5万吨,正式员工定员不足500人,仅是国内同等规模冶炼厂的五分之一左右,劳动生产率国内领先。后期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挖潜改造,现已形成阴极铜45万吨、硫酸12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产能翻了两番多,正式员工编制仍然控制在500人以内。
如果说金隆建设初期企业发展靠的是员工创业时期的一股热情、一股拚劲,那么随着生产建设全面铺开,公司运营逐步走上正轨,企业就必须有一套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员工不断挖掘潜能,创造价值,推动企业持续向前。否则,在员工自豪感削弱,激情减退之时,就是公司走向衰退之日。如何在只增产能、产量不增编制的情况下,保持员工激情,创造卓越绩效,实现稳产高产,打造国际一流?构建行之有效地员工激励机制,是不可或缺的方法和途径。从培训教育激励、绩效目标激励、尊重荣誉激励、关心文化激励、参与竞争激励等全方位切入,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激发员工工作热情,贯彻成本领先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更大的价值,推进企业持续走强和发展壮大。
三、完善员工激励机制的主要措施
在完善员工激励机制方面,金隆公司采取了诸多方法和措施,极大的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进一步的丰富了企业文化。其主要措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人才培养
注重对员工的培养教育,是提高员工自身价值,激励员工积极投入工作的重要措施。在人才培养方面,金隆公司进行了全方位的人才机制建设。
首先,企业内部设有专门的培训机制,员工在企业内部可以进行再教育,通过在职教育提高自身教育水平,提高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其次,员工可以参与企业内部的进修培训,公司会根据每个岗位员工的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员工工作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对员工进行全面培训。另外,金隆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人才储备机制,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人才进行定期培训,并建立人才升迁体制,通过内部岗位的晋升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健全绩效考核体制
绩效考核是激发员工热情,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因此,金隆企业在运功激励机制的建设方面,实施了完善的绩效考核体制,主要包括组织绩效考核和员工绩效考核两部分。
组织绩效是组织运营管理的过程和效果,包括公司、部门、课室、班组绩效;员工绩效是指员工的工作成果及达到成果的过程。将组织绩效与员工绩效紧密相连,对组织、员工分别进行考评,通过指标、得分将两者挂钩,让每一位员工的绩效,不但与其在自身岗位上所创造的价值有关,同时,还与其所属的组织以及更上一级组织的组织绩效有关,使个人利益、个人发展与公司利益、公司发展紧密相连。
3.树立榜样形象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精神激励是必不可少的,以荣誉激励人,以榜样鼓舞人,树立楷模,树立标兵,授予荣誉,汇集力量,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金隆公司结合自己的企业文化,在榜样荣誉激励方面形成富有个性的特色做法。
企业通过各部门优秀员工评选,评选出具有榜样力量的代表员工,并对这些员工进行表彰,尤其是对那些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企业直接将某一区域,某一工作地点以该员工的名字命名,树立榜样力量,树立员工工作目标,激励员工不断前进。另外,公司也定期的开展评优评先活动,对工作、生活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表彰。
4.加大人文关怀力度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关注员工身心健康是公司关心员工、关爱员工的具体体现。实行定期疗休养,是对员工心灵的一次旅行;实行健康管理、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是对全体员工的关心关爱;实行适时喜丧慰问,是对员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因此金隆公司加大了人文关怀力度,从实际生活中加大对员工的关怀力度,定期举办各项娱乐活动,对生病的员工进行特殊关怀,并建立了健全的健康管理体系,对员工身体进行定期检查,这些措施进一步的缩小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距离,提高了企业的人文关怀气息。
四、结束语
金隆企业员工激励机制进一步丰富了企业文化,提高了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当然,在具体的员工激励机制建设过程中,企业还要根据具体的发展状况,结合企业自身文化特征,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员工激励机制,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凤敏.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管理艺术[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近年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并践行“文化梯度育人”理念,在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和有效的机制和举措,成效显著。
分析教育对象的多重社会角色,把思想文化教育的内容分为“学生素养、职业素养、公民素养”三个梯度,分层施教,分段推进。不同梯度的角色,需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文化素养和教育载体。培育学生素养是梯度育人的起点,学生素养由思想政治素养、科学人文素养、知识技能素养、法律道德素养、身体心理素养等构成。强化职业素养是梯度育人的重点,职业素养由职业价值观、通用职业素养和专业职业素养三个层次构成。提升公民素养是梯度育人的终点,公民素养由公民意识、公民精神、公民能力、公民品性等要素构成。
分析教育载体的多重功能,把思想文化教育的行为载体分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三个梯度,分地布局,分序提高。培育学生素养的路径包括:开设文史哲类、美育与艺术修养类、社交与伦理类人文艺术课程及专业文化课;广泛开展思想主题教育、人文素养讲座、各类文化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的文体和科技活动;有目的、计划地组织学生及学生社团开展科技文化教育“进社区”、“进农村”等社会实践活动。强化职业素养的路径包括:开展“始业职业认知教育”、“实地职业认知教育”等,在专业课程、思政课程实施中融入通用职业素养,以校园文化、校园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等熏陶、培育通用职业素养。提升公民素养的措施包括:扩充、整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专题介绍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法律基本知识、现代公民意识等,各专业课程注意挖掘和介绍蕴含其中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本专业专家学者的先进事迹,以社会实践提升学生公民能力,以校园环境塑造学生公民品性。
分析教育实施主体的职责与落实性,将实施主体分为“学校设计为先、二级学院为主、教师为重”三个梯度,分担职责,合力推进。一是加强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领导,成立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把文化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学校文化建设项目推进表。二是各二级学院根据学校文化建设总体方案和项目推进表,制定出本学院的具体实施方案及项目推进表,并与专业建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中心工作同步规划与落实。三是引导全体教师深入开展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教学的改革实践。组织全体专业负责人制订专业课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课改方案,全体教工参与撰写职业素养、师德师风案例;提炼出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师十引导”并编印成册,作为全体教师引导学生、以身示范的基本规范。
“文化梯度育人”理念的要义,在于讲求育人的“梯度”方法及学校自身优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讲求梯度,学校有设计、部门有流程、教有抓手,目的是消解文化育人的宏大叙事现象,改变文化育人与技能培养“两张皮”,让文化育人工作贴人气、接地气。
沉睡着的沧桑古道
只为度那守护疆土的世人
用尽智慧创造的财富
不让它
在历史的尘埃掩埋中悄然渐失
哪怕再度回首时
已是满鬓霜华、百年华发……
――题记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倾全国之人力、物力,兴建了两项名传千古的工程,一为长城,二为秦直道。长城巍然耸立、绵延万里,作为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位列世界奇迹而家喻户晓。而在同时期修建的规模和工程难度与长城相差无几的秦直道,世人却所知甚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的秦直道,这一堪称万里长城“同胞手足”的中国古代道路工程上的奇迹,正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的努力下重见天日,再次兴起。
见证华夏文明 文化品牌价值无可替代
秦直道是我国境内保存下来的为数极少的古代交通要道遗址之一。它是公元前212年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命大将蒙恬监修的一条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北起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横穿鄂尔多斯草原,南直通秦都咸阳军事要地林光宫(今陕西咸阳淳化县附近)。现在,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东胜区、达拉特旗都保存有秦直道的遗迹,其中以位于东胜区境内的秦直遣保存最为完整。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是全面了解秦代道路的形成、历史沿革以及测绘、建造方法、道路规模、使用维护、附属设施等最直接、最完整的标本,对于开展我国交通史的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秦直道也是研究直道沿途地区秦代以来地理变化、地貌变迁、水土流失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自然地理信息价值。此外,秦直道文化遗址不仅保存了大量的考古文化遗存,保留着生态学和环境考古学上的重要信息,对研究秦汉北方地区的历史也具有非常独特的信息价值。
因此,可以说,秦直道遗址所具有的时空跨越长度与规模、文化信息含量以及它所具有的原真性和唯一性,不仅使其具有了珍贵的文物保护价值,同时具有了不可取代的文化品牌价值: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与长城共同构成了北部边疆的重要防御体系,即所谓“长城似弓,直道似箭”。
――作为历史文明的见证,秦直道是全面了解秦代道路的形制、历史沿革以及测绘、建造方法、道路规模、使用维护、附属设施等最直接的珍贵史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技术信息价值。
――秦直道遗迹以及沿线的古城遗址,对于研究秦汉北方地区的历史,特别是匈奴的战争史、交通史、通讯史和民族关系史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人文历史信息价值。
――秦直道沿途的巨大冲沟,不仅展现了本地区两千多年来水土流失的情况,而且断面上路基垫土层下压着的秦代原生地层,也真实地记录了秦代当时的地貌地质情况。因此,秦直道遗迹也是研究直道沿途地区秦代以来地理变化、地貌变迁、水土流失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自然地理信息价值。
――秦直道文化遗址不仅保存了大量的考古文化遗存,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价值,同时还保留了生态学和环境考古学上的重要信息。
――具有历史教学、科学普及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多重功能。
秦直道遗址具有的文化信息含量、层次和独特性决定了其作为文化产业品牌的价值,就这一点而言,秦直道是无可替代的。秦直道文化既是一种文化形式,也是一种资源。文化只有根植于市场才能不断发扬光大,焕发其蓬勃活力。
一直以来,东胜区始终把秦直道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突破口。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和东胜区委、区政府对秦直道遗址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目前,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由东胜区牵头,按照企业化运作方式推动的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正在建立。
在多方努力之下,2006年5月25日,秦直道遗址鄂尔多斯东胜段被正式确定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全国的1200多个国保单位中跻身国家100处大遗址之列,和长城一起被列为“十一五”重点文物保护项目。作为中国第一个以道路为主体的遗迹国保单位,秦直道。这份祖先给鄂尔多斯人留下的珍贵而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文化品牌价值无可替代。
精心规划合理布局 建设与保护并行不悖
项目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文物保护工作主要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热情为宗旨,为广大人民提供高雅的精神产品;项目建设则是以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为目标,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充足的物质产品。二者都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而进行的,因而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但是,二者的表现形式或者说特点却是截然不同的。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特点是“保”,要使一切保持原来的状态,而项目建设主要是在“破”的基础上来“建”,矛盾由此而生。那么如何处理项目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保护和保证秦直道历史遗址的安全呢?
一方面经济社会要发展,另一方面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要严格依法保护。文物不可再生,一旦破坏了它的原始风貌,其文物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将遭受严重破坏。因此,在秦直道遗址的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做到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事实上,秦直道遗址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开发一直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文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场地选在了远离保护区东部边界3公里之外的地区。毕竟,服装款式旧了、落后了,可以脱掉重来,而城市建设项目一旦建成,很难改变。所以,保护的本质,就是保护、保存、保留、保有,规划的目的首先是“规划出永远不再重新建设的”,永远保护、保存、保留、保有的。因此,规划的意义对于秦直道遗址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发展来说,应当是战略层面的、高瞻远瞩的,是对产业转型的更为理性的支持,而不应是对文化遗产资源包括生态资源的破坏性利用。
那么秦直道的保护规划和未来发展空间到底如何呢?为此,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戴俭博士认为,秦直道文化价值的开发利用必须远离直道原址。古代文明的发生、成长、积淀以及作为重大历史时刻及事件的见证等因素,促成了文化的影响力。鄂尔多斯的东胜区政府恰到好处地实践了“哑铃”式的保护与利用原理:秦直道原址在市域的西端,而东胜区核心区在“哑铃”的另一端(东端),相距23公里。秦直道文化产业园区建于两者的中部,在整个结构上三者间的关系就像一个哑铃形,以中间地带的产业链接两端,既保证了遗址的保护,又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开发,使两者成为并行不悖、互相促进的有机嫠体,而东胜区正是致力于这个“哑铃”的中间连接部位的开发与利用,可以说是一种保护与开发的合理结合。
2005年,东胜区邀请国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对秦直道遗址鄂尔多斯市东胜段进行了考古钻探和GPS导航定位航空拍摄,获得了详实的数据资料。为促进秦直道遗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东 胜区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文物保护研究信息中心编制了《秦直道遗址(东胜区段)文物保护规划》,并上报文物局、国家文物局。该规划已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复,进入了具体的实施阶段。与此同时,为使秦直道遗址的保护利用开发工作更加理性化、科学化,东胜区委托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文化遗产保护与规划研究所编制了《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规划》,制定了详细的研究开发计划。
今后,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规划将继续坚持以下的原则和目标:第一,遵循保护第一、利用第二的原则,在尊重历史、保护文物的基础上创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第二,坚持与整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突出历史文化主题,合理划分功能区,满足实现规划目标需要的条件;第三,历史与现代社会及产业发展需要相结合,针对全国和当地的旅游对象,分期实施,不断发展;第四,充分结合和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实现可持续性生态基地的规划目标。
完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中,有很多都是以旅游观光为主导,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建设一批富有文化性、娱乐性、知识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的综合文化旅游项目,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这一点上,陕西省西安市的曲江新区走在了前面。该文化产业基地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依托,着力营造了具有浓郁盛唐风韵的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北广场、西安曲江海洋世界、西安国际会展中心等精品工程,并制作了30集古装历史剧《大唐芙蓉园》在央视播出,大型舞乐剧《梦回大唐》也到全国各地巡演,打出了一张有力的“盛唐文化”牌,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仅2005年一年,曲江新区就实现引进内资31.9亿元人民币,外资1.1亿美元,拥有了雄厚的资金基础。2006年,曲江新区全年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8亿元人民币,一跃成为西安乃至陕西省旅游的龙头,并已成为西部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凭借资源优势,2006年,曲江新区又成功引进内资41.1亿元人民币,外资1.7亿美元。可以说,曲江的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深入地挖掘了曲江的历史文化资源,从而获得了丰厚的市场回馈。
鄂尔多斯东胜区有着同样的辉煌之作――秦直道,秦直道对世界的震撼,并不比历史上其他伟大工程逊色。为打造秦直道旅游文化品牌,东胜区委、区政府拍摄了45集大型电视连续剧《秦直道》,并同时启动了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工作。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占地1500多公顷,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分为五大区域,即入口引导区、草原文化主题区、秦直道文化主题区、秦文化主题区、文化产业动漫数字化产业制作区。工程分为三期,第一期为路文化基地,第二期为草原特色文化基地,第三期为中原文化基地。目前正在打造的第一期路文化基地,以秦直道为历史文化背景,以古战车竞技模拟体验、北方游牧匈奴文化和蒙元文化的展示、秦始皇巡游及仪仗展示、七国风情展示、秦都文化展示为主。产业示范园区主体园区将依据历史事实,深入发掘民间典故以及各国建筑特色与文化风貌,并结合现代文化产业园区的需要,力图将古典韵味与战国独具魅力的恢宏气势融于其中,既满足人们对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展示的需求,又可作为旅游休闲的良好去处。宽30米、长3600米的模拟秦直道,北端修筑了九原郡城门及附属长城,南端修筑秦咸阳甘泉宫(林光宫),浓缩了秦直道700多公里的恢弘气势。这一产业示范园区还以模拟秦直道及其附属的九原郡城门、烽火台、驿站、关隘、秦都城为南北向主轴,修建秦行宫和六国都城(宫殿),作为整个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两翼。同时,还将遵循中国古代建筑的“中尊”格局,在地形地貌特征独特的区域设置游牧民族生活展示区、古战车体验区、皇家园林狩猎区,在秦都城广场外修建东西方向的驰道,建立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交通体系。总之,东胜区将在短时期内争取把成吉思汗陵、响沙湾、秦直道打造成三位一体的内蒙古西部黄金旅游线。
在打造秦直道文化品牌战略的进程中,东胜区非常重视文化产业链条的完整性,他们有着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始终把营造最佳投资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他们以业已形成的产业基础为依托,力争尽快形成旅游、影视、会展、演艺、娱乐、传媒、出版、广告、创意、艺术创作等文化产业集群,努力开拓国内外文化市场,力争以品牌文化产品为核心,积极争取文化产品的跨国生产与合作,架起连通国内外文化市场的桥梁,在文化产业的推动、管理和市场运作方面有所作为。
在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设规划上,东胜区委、区政府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齐头发展的理念。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建立无疑将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一旦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立起来,饮食、娱乐等服务行业可以相继进驻,并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产业基地无疑也将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师生员工为主体,以广阔的校园为活动空间,以特定的校园生活方式和校园精神为特征,是每个学校在办学实践中逐渐孕育和形成的独特的办学理念、道德规范、组织制度,是体现全校师生价值取向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等所共同整合而成的人文生态环境。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不仅具有大学校园文化的共同特征及作用,而且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一、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及作用
(一)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职业技术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以职业技术院校为载体,通过历代师生的传承和创造所积累的精神成果和蕴涵这种精神成果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学校的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学校的价值观、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师的文化修养、学校的文化品位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标志;学校著名的人、事、物、声、图等是校园文化的基本象征;学校校园文化主要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要素构成。
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化”特点,使职业技术院校的校园文化融人了更多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文素质等因素,具有自身的特征。
1.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兼容性、先导性、地方性及企业化的特征。从文化的传承性来看,职业技术院校历史的、传统的校园文化积淀不够,但作为新兴的教育力量,正处在积极吸纳各种优秀文化的阶段,从这点来说,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另外,从文化的规范性来看,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虽然还不够完善,但与实践贴近,先导性与地方性较强。同时,由于职业教育要求专业教育与市场紧密结合,学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习惯,因此,师生的行为或多或少带有企业化特点,使校园文化具有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的特点。
2.具有较强的超前性、创新性、服务性、实用性及多样性的特征。职业技术院校的校园文化与本科院校相比,学术性相对较弱,但在教学、技术及服务领域更具有超前性、创新性及服务性;职业技术院校推行的是大众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学校的教与学和企业的技术更新、管理更新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专业及课程设置都以就业市场或行业需要为导向,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呈现出多样性和实用性。因此,职业技术院校的校园文化呈现出“实用”的基调。
(二)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及影响
校园文化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结晶,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构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好特色学校的有效途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具有其应有的教化、导向、凝聚、辐射等功能外,对人才培养、科学发展、社会服务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更关系着高职院校自身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能力培养以及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民主化、科学化的学校管理,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师生合作,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二、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实施思路
(一)目前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已有20年的历史,但不少职业技术院校成立和建设的时间不长,发展的历史较短。相对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扩建,其校园文化建设表现为一定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
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们认识不明确。对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定位认识不明确,对其内涵的认识过于肤浅的结果导致将职业院校办成“本科院校学科型”或“本科学院的大专的压缩饼干”型,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而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偏离了职业技术院校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导致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缺乏内涵,精神文化建设缺少特色;一些教育管理者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方法,片面强,调其控制功能、物质功能及激励功能,没有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因而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全面发挥。
2.缺乏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行动方案及步骤。当前,对新组建的或新升格的职业技术院校,在教学、科研、行政、政治思想、学生管理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一些职业技术院校在这方面并没有给予充分重视,缺乏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行动方案及步骤,校园文化建设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和作用。
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者依据自己的教育目的和办学指导思想对社会文化的评价、选择、认可和吸收的过程,并给予社会文化以自我个性的呈现,从而使构成这种群体性文化的个体在语言、行为、创造性等方面显现出认同性趋向。为此,当务之急是职业技术院校要从发展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自我,找准定位,合理规划,建构富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和理念作为学院发展的向导,把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学校的总目标上来,团结协作,实现学院的发展目标。
(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与实施的思路
1.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前提。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应根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来决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大量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围绕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而展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前提。
2.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战略性规划是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关键。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的战略性规划是指站在学院发展战略的高度,结合学院的长期发展目标,对校园文化进行总体的规划,系统的设计,严密的组织实施,从而促进校园文化与学院目标的协调发展。为此,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环境发展的需要。要对学院进行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分析,明确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和任务,建设与学院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校园文化,进而推动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二要明确校园文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的结构建设要有机结合,明确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涉及整个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学生活动等方方面面,要协调规划,而不能把校园文化独立分离出来建设或认为只是某个部门的事情。
3,创新职教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是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活力所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要符合和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特别是要建立符合高校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育人模式;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增智强技”为主导的办学思想,教育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育教学手段、考试考核、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等诸方面都要体现技术教育的特点;按照不同类型的企业对技术人员有不同要求的原则,以各个专业为基点,加强专业素质养成教育,建设特色“专业文化”。总之,通过科技文化活动、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有效融合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科技文化和人文精神渗透,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性,着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4.优化师资结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根本保证。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学校群体共同创造和形成的校园精神风貌和文化气氛。教师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职业技术院校教师文化建设,要致力于建立一支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素养,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专业技能,具有教师和技师的双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说,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构建职业技术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根本保证。
5.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入手,构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特色校园文化体系。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贴近学院实际,立足培养目标,彰显办学特色,突出育人功能,从加快提升物质文化建设、规范优化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突出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人手,努力构建起既充满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第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校园物质文化是高校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总和,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前提和外在标志。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打好物质文化这一“基石”,要努力做到:一既要注重自然景观的建设,更要注重文化景观的建设;二要根据职业院校的特点,在物质层面上处处突出“职业”的特点。校园景观设计的总体方向应以增强职业特色氛围为主,以增强人文艺术氛围和加强绿化环保为辅的宗旨建设校园环境。在校园格局上体现“校厂不分”的空间布置,加强实习实训场地的建设,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置身于职业环境中,从而加深对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技能要求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造能力。
第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职业技术院校校园制度文化是制度纪律、校训校规、规章制度、奖励惩罚等校园内一切制度形态的总和,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建设好民主、科学、进取、和谐的制度文化,等于搭好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框架”。为此,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把具体规定与精神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软文化”与“硬制度”融为一体。职业技术院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学校管理制度既要体现以人为本,又要突出情法并重,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增强细节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要加强学院对外办学制度的建设,保证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专业建设顾问委员会、订单培养、社会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有关方面机制的科学建立与运行。(2)加强民主机制建设。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进行重大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师生员工的意见,增强学校决策过程中的“透明度”,使制定的规章制度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3)加强对外宣传和交流工作,规范和提升校园文化活动。重视学校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和典型人物的宣传,推广学院文化品牌,展示学院风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打造经典文化品牌;突出部门形象文化建设,集成促进学院的文化建设。
第三,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包括办学理念、学校传统、校风、校训、人际关系等校园内所有精神形态的东西。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1)加强“”建设,即校风、作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而校风最集中体现在教风和学风上。只有在广大教职工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的工作作风和为人师表、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总之,要以严谨的教风和优良的学风促进“积极向上、勇于开拓、重视实践、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的校风的形成。(2)加强和谐校园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应,还有助于排除和避免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更好地完成学校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3)精心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活动要注重对学生职业性格塑造和职业道德教育。如通过就业讲座、职业设计、成功人士经验谈等方式使学生逐步树立工作无贵贱、行行出状元的思想,使学生熟悉专业、热爱专业,树立职业归属感与职业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增强服务意识,倡导诚实守信。通过请一些专家不定期讲座,培养骨干等形式,提高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使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有效沟通,保证校园文化“源活水清”。
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设营造的过程。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要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按照“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定期更新”的原则来进行,要遵循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地开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起既充满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为实现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