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线下购物优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宁夏 旅游购物品市场 信息不对称 管理对策
旅游购物品属于一种非常特殊的消费品,旅游购物品在物质及价值构成、市场属性上有别于普通消费品,这使得旅游购物品市场成为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
一、宁夏旅游购物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调查
笔者于2005年5月对宁夏的旅游购物品市场进行了相应的调查,共发出问卷480份,收回问卷439份,有效问卷412份。本文将在此次调查的基础上,对宁夏旅游购物品市场进行相应分析。
1.信息不对称使得宁夏旅游购物品市场处于一种萎缩状态,并有继续恶化的趋势
长期以来,宁夏由于地处西北内陆地区,且属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其旅游业发展一直较为滞后,旅游购物品信息更是极少为外国旅游者甚至国人所了解,因而,宁夏旅游购物品市场处于一种信息极不对称状态。由于旅游者是远道来旅游的,其旅游购物品的购买行为处于一种信息极不对称的状态,“一次性”特征很强,一些旅游商店就“来一个,宰一个”。这种做法不仅抹杀了宁夏一些有着良好声誉的当地旅游特色商品,还有损于宁夏形象。在调查中,有62.38%的旅游者曾经在旅游中购买过假冒伪劣商品;如果购买到假冒伪劣旅游购物品,有54.13%的旅游者选择不投诉,而不投诉的原因大多集中在怕麻烦,耽误时间,不一定有结果上。在“会介绍朋友来宁夏并且购买宁夏的旅游购物品吗”一项的回答中,仅有33.74%的旅游者愿意介绍朋友来且购买旅游购物品;有多达39.08%的旅游者认为会介绍朋友来但不介绍其购买旅游购物品,还有12.86%的旅游者的选择是不介绍朋友来。后两项的合计数51.94%说明来宁夏旅游的旅游者有半数以上对宁夏的旅游购物品呈不满意的态度。
2.旅游购物品设计、生产与市场脱节
旅游购物及其所依托的旅游购物品开发、生产与销售应该成为宁夏发展现代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撑点。但目前的现状是只见销售,少有开发和生产,旅游购物品对相关产业的巨大拉动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在旅游购物品的设计、生产环节,由于另一种信息不对称――旅游购物品的设计、生产者相对于旅游者的信息劣势,使得设计、生产出来的旅游购物品与市场脱节,不能适应旅游者的需求。很多旅游者反映,到宁夏旅游,除了干枸杞没什么可买的。可见,在设计开发旅游购物品的过程中,没有切实了解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到底想购买什么样的旅游购物品。这使得研究设计出的商品往往与市场需求脱节,不能打动旅游者的心,而引起旅游者的购买欲望。
3.旅游购物品缺乏特色和品牌意识
宁夏云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购物品,但这些旅游购物品和外地的旅游购物品重复性很强,知名的本土特色旅游购物品并不多,特色新产品研发较为缓慢。在调查中,旅游者认为能够代表宁夏特色的旅游购物品仍然集中在枸杞制品(24.03%)、西夏王系列(14.38%)、滩羊皮制品(3.88%),以及贺兰石制品(3.64%)上,另有11.41%的旅游者选择其他旅游购物品,此外的42.66%的旅游者根本就没有选择。在回答“购买时您会选择什么样的旅游购物品”时,有多达82.77%的旅游者选择有当地特色的名牌,占第二位是有纪念意义的,达49.03%。可见在购买旅游购物品时,本地特色的名牌是旅游者购买愿望的首选。然而,宁夏的旅游购物品却几乎十年如一,品种少,造型变化不大,且价格不菲,对喜新求异、崇尚文化品位的消费者来说,其产品魅力已明显下降。
在品牌意识方面,宁夏的旅游购物品生产者非常欠缺。由于没有特色和品牌的支撑,旅游者到宁夏旅游时,无法选择究竟哪一种或哪几种旅游购物品是能够代表宁夏特色、具有购买意义的纪念品,只能“撞大运”,买到什么算什么,听天由命,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现象。
综上所述,宁夏旅游购物品市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中,一个重要的根源就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宁夏旅游购物品市场呈现一种萎靡不振的状态,如果不加以治理,任其发展下去,会对宁夏的旅游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和浪费。
二、旅游购物品生产及经营企业对策、建议
针对宁夏旅游购物品市场的特点和现状,本人认为,作为旅游购物品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以有利于宁夏旅游购物品市场建立有效的信号显示机制。
1.加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
品牌浓缩和综合了企业和产品多方面的信息,品牌的附加价值是产品竞争步入同质化阶段企业利润的重要组成,实施品牌战略已经成为企业市场营销最主要的策略。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旅游购物品品牌也是信号显示的一种有效方式,它向旅游者传递有关旅游购物品的质量、售后服务、企业形象等信息。尽管名牌旅游购物品的质量并非总是好于非名牌旅游购物品,但旅游者购买非名牌旅游购物品碰到劣质旅游购物品的风险更大一些,因此风险规避的旅游者愿意为名牌支付高价。在旅游者心目中品牌旅游购物品代表优质,为此他们愿意支付一定的溢价,其溢价部分有可能相当于旅游者从非品牌商品中搜寻同质产品的成本。
例如在宁夏旅游购物品市场中,同样是枸杞鲜果酿造的酒,“宁夏红”作为中央电视台上榜品牌,其价格要比同类产品高出30%~50%,然而到宁夏旅游的旅游者却愿意多掏钱来买“宁夏红”,其原因正因为“宁夏红”是名牌,品质有保证。
2.建立质量保证与服务承诺体系
品牌已经蕴涵了部分旅游购物品的质量保证与服务承诺的内容,但旅游者有时并不清楚哪些品牌更为可靠,这时旅游购物品产品质量较高、较可靠的厂商就会通过质量保证书和服务承诺来使消费者明白他们出售的旅游购物品是可靠的,这种方法有效地发出了旅游购物品产品质量的信号。为了更大程度地清除信息壁垒,在旅游购物品的营销过程中应当加强售前的信息咨询和售中的信息沟通,认真履行服务承诺。旅游购物品行业协会监督建立行业自律体系以及旅游购物品生产、销售企业自主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也是这方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3.重视“二次信号”的开发与强强联合
信号显示的有效性有时会受到威胁。品牌旅游购物品厂商可通过传递“二次信号”而加以规避。一是提高品牌的仿制难度,比如增加激光防伪标签、变更包装外观等;二是品牌厂家与品牌商店的强强联合,广义上讲就是采取专柜、特许、连锁经营的模式。旅游购物品经销商的“商誉”对旅游者来说就是一种二次信号,旅游者相信有名望的商家不会轻易地让伪劣产品出现在自己的柜台里,两种优质信号的结合能使旅游者放心地购买。相应地,上述两种商品的售价都可有所提高,这也是旅游者愿意为二次信号支付的溢价。在旅游购物品市场上,一些品牌旅游购物品生产厂家或公司不惜巨资在品牌商厦开设专卖场,表明旅游购物品经营者也已开始注意开发二次信号的效用。
4.调查分析旅游者评判旅游购物品质量的依据
旅游购物品是卖给谁的? 答案很明确――是卖给外国人的、外地人的。作为旅游购物品的生产和流通企业,要削弱这一类信息不对称,就应当借助“外眼”――外边人的眼睛,来审查旅游购物品,这就需要旅游购物品的研制、生产企业去研究 “外眼”和“内眼”的目光有什么不同。旅游购物品企业要不断研究市场,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以了解旅游者主要依据哪些线索作出质量推断、各个线索对旅游者的相对重要程度,以及不同旅游者在评价这些线索上存在差异,据此制定针对性营销策略,做到产品市场定位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Stiglitz and Weiss.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M],American Economic Review.71 (1981)p393-409
[2]陶雨芳:论宁夏旅游商品的深层次开发[J].市场经济研究,2002年第5期,P31-32
[3]井文豪: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湖南经济,2001年第5期,P12-13
[4]王琳: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1年5月,P36-40
关键词:互联网;茶叶企业;电子商务;效率
“新零售”的概念在现如今的互联网领域风生水起,“新零售”电商模式强调纯电商已经走向灭亡,这种死亡的警告更多的是针对那些仅仅依靠线上起家的品牌,如三只松鼠、全棉时代等,传统企业只有将线上和线下结合,才能寻求新的突破。对于茶叶企业来说,事实上只要其从事电子商务,本质上就是一种“新零售”,因为茶叶企业本身就是线下茶叶零售的主力,其重新借助互联网开疆破土,就是一种从线下走向线上的过程,然后再线下线上充分融合。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最多问题就是这个线下和线上融合是否有问题,融合的过程是否也产生了新的浪费,还有就是到底是线上多一些还是线下多一些。
1茶叶企业应该注重线下线上结合的零售电子商务模式
“新零售”的电子商务模式是未来电子商务的主流,对于传统的茶叶企业来说,其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适合“新零售”。首先其有产品优势,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很多是自产自销的,所以不存在渠道问题;其次,由于其自产自销,那么成本必然是非常低的;最后是其茶叶生产和加工的技术有沉淀。那么这些传统的茶叶企业转战“新零售”,是非常恰当且合适的。但是,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到底花更多的精力在线上还是线下,是其需要权衡取舍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茶叶企业来说,线上是方向,是最终要完成的目标,而所谓的线上与线下结合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过程。对于一个初进入电商领域的茶叶企业来说,其必然线下销售占主要的,但是,其开辟的线上模式因为不需要租金,也省去了不少物流和仓储成本,所以相比较线上会更具有成本优势。那么对于一个这样的茶叶企业来说,其做法就是应该引导线下的消费者进行线上购物,比如一些季节性的很强的茶叶,原来顾客预订都是通过线下,那么茶叶企业就可以引导这些顾客在线上进行预订,茶叶生产出来之后将其直接邮递给消费者,并不需要其再到门店领取,那些并不着急拿到茶叶的消费者,可以给予其适当的优惠,引导其线上买单。亚马逊是一个纯粹的电商购物平台,在最近一两年,亚马逊开辟了一种新的购物模式—“AmazonGo”,这种购物新模式,消费者只需要进入到亚马逊的线下商店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扫码就可以将其加入线上的购物车,点击购买就可以线上购买,然后亚马逊用快递给顾客配送。在亚马逊的线下门店中不会存在一个店员,也没有柜台、无需排队。这种新的购物模式,其核心就是线下的门店是一种体验店,店里的商品都是样品,顾客可以像原来一样接触和体验到商品,而购买则是通过线上。对于茶叶这种消费品来说,顾客重复购买的情况很多,就更有必要让顾客养成线上消费的习惯,第一次购买之后,二次购买以及后续的购买都可以通过线上,这样不仅节省顾客的时间,也可以节省茶叶企业的成本。所以,总的来说,线上购物是茶叶企业最终的一个方向,最终茶叶企业也可能会变成线下全是体验,所有的购物都变成线上那样。互联网的发展是没有办法预估的,可能这样的情况在10年后实现,但是,对互联网来说,真的有可能5年之后就成为现实。
2茶叶企业应该着手构建独立的线上交易网站
互联网线上购物的实质是效率的提升,效率提升之后必然成本降低,那么销售价格就会降低,这对于销售者和消费者来说都是有利的。国内人线上购物的习惯和国外有不少差距,在国内,淘系(淘宝、天猫、天猫超市、天猫国际、聚划算)线上购物平台市场占有率接近95%,而在国外,世界排名第一的线上购物平台亚马逊市场占有率也仅有50%左右,这是因为很多西方世界的大品牌都有自己的独立的线上网站,后来这些品牌同样在自己的官网上开辟了购物模块,于是很多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消费者都习惯于去品牌的官网购买,其好处是购买的商品能够保证正品,其次是售后服务相对方便。但是中国在互联网崛起之前,由于缺乏比较知名的品牌,而品牌商在之前也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公司网站的重要性,很多中国比较大的公司网站常年缺乏管理和运营,以至于人流量很多,自然人们选择购物就去第三方的购物平台上了。在国内,在大的购物平台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存在很多假货,加上平台的流量分发机制越来越分散。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很少有非常知名的品牌,那么第三方线上流量分发给自己的就很少,同时第三方平台购物相较于自己的品牌的官网的购物其风险将会加大,所以独立的线上购物网站将成为未来一些中国品牌公司的大势所趋,而对茶叶企业来说,同样适用。
3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看到,在“新零售”模式大行其道的今天,茶叶企业需要顺势而为,首先要积极地寻求开拓自己的线上市场,其次要让自己的线下渠道和线上充分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在满足消费者体验的基础上降低流通环节的成本。茶叶企业在线上拓展的时候,要注意经营自己的独立线上网站,独立的线上网站不仅是企业消费者购物的地方,也是企业独立展示自己的舞台,当第三方给予自己的展示机会越来越少的时候,自己就需要去创造这种机会。
参考文献
[1]陈建鑫.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的问题和对策分析———以新美亚公司的物理管理体系为视角[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462+464.
[2]岳晗,陈晶,代临轩,刘催,朱振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何去何从[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6,(16):17-18.
[3]宋毅.“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能力培养的重构———以大连软件职业学院为例[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99-101.
[4]张永强,高延雷,王刚毅,单宇.“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电子商务两种典型模式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22):8-12.
[5]陈雯雯,俞雪莲.传统工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研究———以黄山雕刻有限公司C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5,(19):19-21.
[6]韩国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特色化发展的可行性分析[J].职业时空,2015,(08):7-9.
[7]刘霞,王海宾.基于O2O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研究———以地方企业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4):248-249.
[8]刘舒.电子商务商业模式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模块的变革和匹配———以阿里巴巴B2B电子商务为例[J].现代商业,2014,(03):55-57.
我们知道要想打动80后、90后,需要深刻的理解他们,洞察他们的潜在心理需求,从他们的价值观、情感需求、消费观念,对品牌和产品的偏好入手。特别是90后有鲜明的自我意识。他们坚持自我,在认定的事情上不会轻易妥协。在日常的消费生活中,“我”是最优先考虑的因素,我想要、我喜欢、适合我。而这一切又是在网上消费很难满足的,因为他们在消费上强调自我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消费来满足自我。“90后的我有着一颗80后的心和一张70后的脸。”这可能是90后对自己的诠释。
与80后相比,90后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如在自我主张上,他眼里没有权威,只有自己的观点,不会盲目地听从别人;在自主决策上,希望自己做主,有充分的话语权;在自我成就上,希望自己能够通过某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与能力。同时90后接受信息的能力、对社会的感知能力、对世界的了解能力以及摆脱传统束缚的能力等都要比80后略胜一筹,他们驾驭现代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手段获取优势的能力也较强。正因为如此,90后身上“自我意识”的觉醒尤为明显。
但与80后相比,90后更反感被贴标签。你可以说,80后群体是“个性”的,但90后,“他们不是统一型号的社会产品。”他们的个性是差异化的、多元化的,他们每个人鲜活的个性都是无法复制的。所以有人说90后是个性中的“个性”一代。纵使同样都是用iPhone手机,90后依然能将自己的iPhone与别人的区别看待,因为“我用的保护壳跟你不一样,我跟你就是不一样的”。据说有的90后女孩为了证明自己的不一样,甚至会疯狂地买200多个iPhone保护壳,每天换不同的外壳以保持新鲜度。
90后追求快乐的原则,就是“只要我喜欢”。鲜明的自我意识会不自觉地驱动他们做出预判:哪些是自己喜欢的,哪些是适合自己的。他们在消费上强调“我”优先,只要是“我”喜欢的和适合“我”的,就不会在购买上妥协,但前提是价格在他们可承受的消费能力之内。
随着电商的崛起,尤其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零售业经受了极大的冲击,整个市场的格局都因之而发生了改变。如今的消费者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下,已经成为了一种不间断消费的顾客。手机只要在手中就可以完成购物消费,同时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晒单和朋友保持联系。因此越来越多的实体零售商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向数字化转型,向线上进军。但近期的营销From EMKT.com.cn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为什么还会出现消费者返回线下的情况呢?有调查发现(2015),消费者都是在“体验”这一点上觉得实体店要比网络购物更有优势。尽管目前各个渠道的购物体验都在不断的改善,但在体验性这一点而言,实体店确实拥有着绝对的优势。再如通过网络购买衣服既看不到实际的面料、也无法亲自穿上尝试,从网上购买食品更是无法体验像实体店中的那种试吃的感觉,通过网络买酒,无法品尝到你所购买的酒是否是你喜欢的口味。可以说与80后、90后生活息息相关的众多产品在网络购物这一层面上,都是在“体验”这一环节出现了问题。这一点要引起经营者的高度关注。
今天为什么会出现消费者重返实体店的情况关键是它能增加消费中的体验,而要想真正长期吸引消费者这一点又非常重要。在线的电商企业必须像实体经济一样从线上走向线下,布局自己在线下的实体店面,让消费者能够真正的完成消费体验。要把营销真正做到线下去,以下两点值得关注。
一是在线企业必须对自己进行重新构思营销策略,必须接受实体店的购物体验是线上无法完成的这一事实,在向线下走的过程中要以消费者的体验作为第一衡量标准,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实体店铺的体验作用。如目前流行的o2o的模式,其线上与线下绝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要互相支持、互相促进,从全方位来影响消费者、方便消费者在各个渠道的购物并且满足消费者不间断购物的需求。
传统企业的电商化,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定位模糊。大部分传统企业把电商部门定位为一个新的销售部门,与传统线下渠道展开竞争,而许多线下渠道本来就是性质的,这样就导致线下渠道的忠诚度不稳,反倒影响了整体的销售业绩。
对于传统企业进入电商领域,虽然在资金实力、品牌和供应链方面具有先天性优势,但触网初期难免遭遇“水土不服”,且存在着先天性软肋:一是电子商务人才匮乏,而自建电商团队,投资巨大;二是缺乏电子商务运营的实际操作经验,对资源和物流缺乏深刻理解;三是品牌推广耗时费力,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精心营销,没有雄厚的人力物力运行很难看到效果。最重要的一点,传统企业习惯性将线下的成功移植到线上,并没有意识到线上线下的巨大差异,从而容易发生战略性失误。所以,传统企业模仿纯线上电商,开辟独立专门的电商也存在很大风险。
正确的做法是,把电商部门定位为一个线上口碑扩张的平台,让线下渠道共同参与经营,在品牌人格化、品牌故事、品牌社交圈等方面,做之前没办法做的事情,也可以给线下渠道提供必要的销售辅助而不是直接销售。比如,线上下单后当地的线下渠道收款、送货、换货。这就解决了纯线上销售模式因为“对线上支付不信任”和“不信任换货承诺”这两个原因而导致的至少30%“购物车支付比”损失。据相关数据调查统计,有当地线下渠道的“购物车支付比”普遍高达80%以上,没有当地线下渠道的“购物车支付比”普遍小于50%。
既然把电商部门定位为一个线上口碑扩张的平台,那么如何才能利用线上口碑平台,发挥电商部门的效率优势呢?这里分享一些最佳实践:
1)把品牌故事、新品上市、尾货清盘等当做行业新闻来炒作,营造出一种节奏感,打造一种独特的公信力。
2)把与线下竞争对手产品的对比价格及时传递给目标受众,向目标受众展现一种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公益形象,这样,这些目标受众向其二度人群进行病毒传播的概率将大大提高。
3)基于人格化品牌打造品牌社交圈,就是持续把一些可以重复使用的营销创意做下去,比如“新品点评获得试用机会”、“企业家与fans用户亲密互动”等。
电商平台其实就是一个渠道平台,一个新兴的与实体店并行的渠道平台,只是这个新兴的渠道平台在向传统的实体店渠道平台争夺份额。
在网络购物兴起的初期,人们认为低价是网购的重要优势。而网络购物发展到今天,天猫商城的成功则说明价格信息透明及比较只是电商平台众多优势之一。电商平台相对于实体店的最大特点在于消除了信息不对称和提供了极为优质的客户体验。通过电商平台,客户可以轻易获取目标商品的详细信息,例如产地、性能、竞品信息等,并迅速做出价格比较,成本几乎为零,而这在线下销售中需要消耗较大的成本,同时,异地产品购买变得轻而易举。而正因为消除了信息不对称和客户获取商品信息的便捷度大幅提高,导致商家需要提供商品品质以外的服务来提高销售额和增强客户粘性。例如,现而今京东商城的物流效率令人叹为观止,而淘宝商家的服务满意度打分与商铺等级密切相关。
互联网购物兴起的初期,有一个普遍的观念是认为某些个性化商品并不适合在网络销售,比如服装,尤其是女装,因为其涉及到个人的体型差异等问题。而现在我们看到女装销售占到网络购物的很大一部分。除了一部分中低端女装、运动装外,我们看到高品质女装的网络销售也持续升温,这主要是通过客户线下试装、店家提供各种身材的模特试穿效果比较、店家提供详细的服装尺码、店家提供退换货保障等方式来实现。高端女装的网络销售成功打破了网络只能售卖简单、无个性产品的旧观念。
电商平台正在通过和物流渠道的紧密结合来抢夺一些我们之前认为不可能在线上消费的产品,例如餐饮服务。海底捞、必胜客、肯德基等餐饮企业均提供自己的网上点餐系统,目前专业提供点餐、送餐业务的电商平台已经出现,这些商家自己没有实体店,只提供电子点餐和物流服务。现在看来只有具备商务宴请或聚会交友等社会活动功能的餐饮店不受影响。
目前,互联网金融是成为电商的新目标。由于各商业银行的网银、手机银行发展已经走过初期导入阶段、进入成熟期,因此理财产品的互联网金融化没有悬念。目前某些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提供银行理财产品比较等来导入产品销售,但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即大多数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不能实现产品的直接购买,客户做出产品选择后,依然需要通过链接进入某家银行的网上银行平台才能购买对应的理财产品。这是金融互联网,不是互联网金融。我们认为真正的互联网金融需要依靠电商企业和传统金融企业的深度合作,前者提供技术平台、客户消费习惯等信息,后者拥有金融牌照,并在金融产品设计和定价方面具备优势。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为互联网金融打开了一扇门,传统基金公司提供金融牌照和金融产品,而互联网公司提品创新力和销售平台,并且通过新产品的推出增强其原有客户粘性继而实现互联网金融业务向互联网业务的反哺。
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消费正在从最初的简单的标准化的商品向个性化的商品及服务甚至金融产品蔓延,并且这一趋势仍在延续。也就是说,现在我们看到的市面上那些可以实现互联网消费的商品,无论实物商品、服务、还是金融产品等虚拟商品,其实体店的市场份额都将不可逆转逐渐地被互联网蚕食(可能最后只能剩下部分体验店)。然而,并非所有的线下零售业态都会被线上取代,那些能够提供人们日常社会活动的实体店是电商难以冲击的,如咖啡吧、电影院、适合商务宴请及聚会的餐饮店等能够为人们提供社交、休闲、娱乐活动的门店,因为只要人们有社交的需求、有休闲娱乐的需求,就会走出室内,而这些能够提供人们社交、休闲及娱乐服务的业态就会成为承载人们活动的场所。因此,未来电商的定位更多将集中于商品的销售平台,而实体店的定位将更多集中于商品展示平台、服务平台和满足人们社会活动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