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联网运营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云计算应用模式;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研究
引言
跟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具有更多的优势,它具有随身性与身份识别能力。但是移动互联网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它的终端处理能力较弱,贷款相对较小,是移动互联网不可改变的事实。要进行互联网的实际发展,并不只局限在把移动业务融入互联网,是要结合移动互联网的特点来找最好的商机。把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紧密结合起来,寻找最好的合作方式,给社会带来更多好处。
在如今,云计算已经成为了各大IT企业的关注,成为了互联网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云计算的工作过程就是把终端服务传输给对应客户,此过程只需要通过计算机就能完成。云计算不是通过一台计算机完成的,它是通过多台计算机共同实现的,所以才叫做云。对于用户来说,他们最在意的是云计算提供的应用能否满足其要求,运营商工作的重点就在于云计算的应用开发与功能实现。云计算是通过多台计算机进行运行的,所以其自身就具有规模化的优势,所以可以实现多名用户的共享。从而实现了客户之间的共享,提高处理器以及设备的使用率,还可以有效避免用户信息系统的重复建设问题。云计算不仅是一个工具平台,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的网络架构来实现计算模式与商业模式的创新。
1 云计算的应用特点
(1)云计算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把计算从终端转移到服务器端上,对于移动端部设备的处理需求进行有效弱化。所以,移动终端在此过程中承担了用户间的交叉问题,计算当中的繁忙问题交给了服务器,把云计算的强大运算能力进行有效利用,实现用户的便捷操作,并且把云计算的结果通过服务器显示出来。(2)用户对网络的需求降低。比如,有的用户要用互联网来查阅文件,那么他查阅过程中不需要多整个文件进行翻阅,云计算终端只需要发送其要阅读的部分资料就行。对于那些不重要的内容就不用传送,可以大大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同时人们对网络需求会大大降低。(3)由于云计算终端对实现功能的不确定性,导致计算机的扩展非常容易,要通过服务器只需要打终端服务器的部署,再通过统一的模式来实现客户之间的交叉使用。由此可以看出,云计算的运算以及资源储存共享,对于互联网的体系改变有巨大影响。
2 在移动互联网的架构下云计算安全风险问题分析
把云计算技术引入到互联网中,导致了互联网的体制发生巨大变化。主要可以把移动互联网分成三个方面,主要是端、管、云。里面的端其实就是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包括手机、笔记本、PDA等等,这些移动设备的接入使得云计算对移动互联网有全新的应用,管就是信息的传输通道,主要体现在移动运营商的信息平台,云主要是指资源服务中心与平台的应用服务器。
云服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服务。第一是为基设施提供的层面服务,比如服务器、数据库、计算机系统等等。第二就是给平台带来的服务,主要是通过运营、开发、支撑三个方面构建的。第三是应用层面上的服务,包含了软件、数据以及各种信息资源的下载与阅读等等。
3 云计算模式下的关键安全问题
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的相互结合,使得传统的互联网模式受到巨大冲击,同时也让移动通讯技术面临更多风险。云计算的融入随之带来了云计算风险。云计算当中的虚拟化、租户多的问题都威胁到云计算的安全,让互联网的使用面临了许多安全威胁,主要是体现为数据安全。
3.1 数据管理模式下互联网所引发的安全问题
在数据管理的模式下,互联网引发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一方面,云计算模式的使用让互联网的数据管理与所有权之间面临分离,客户能够对互联网当中汇集的数据进行优先访问。在数据资产的使用过程中,资产的安全问题非常严重,也是当前人们最担心的问题。我们都明白,用户是可以通过数据外包的形式来对云计算服务进行使用,同时云计算的服务商还能够获取用户的数据使用情况以及获取优先访问的权利。从多方面的研究事实中得出,云计算的服务工作人员还存在很大的失职现象,特别是一些利益为主的工作人员,会将云端数据泄露来谋取个人利益,当然这种情况也只是出现在少数人员身上。但是从上述的问题分析中可以得出,云服务器的使用对于客户资源的管理与应用依然存在很严重的问题,最主要是表现在安全机制实效上。
除此之外,移动服务器中断与用户之间的粘结性导致数据的敏感度升高,所以数据危害的情况会渐渐加大。数据隐私泄露最亏祸首就是个性化的互联网终端问题。大部分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在计算机安全使用意识上相对匮乏,所以经常会引入病毒,没有及时防护导致病毒不断扩散,这就导致了移动终端的数据泄露问题更加严重。为了能够使当前的互联网业务更好的开展,所以要固定互联网用户,要结合客户移动特征的高度融合,促进云计算服务的个性化,但是当前的这种云计算模式给数据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3.2 虚拟化运行环境所引发的安全问题
在云计算服务器中,基本上都是通过虚拟与租用的模式来为客户提供云计算服务,这些服务都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进行绑定与多租户间的资源共享。所以,应当通过多个虚拟资源间的共享使用,结合虚拟软件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用户数据出现泄漏,不会被其它的租户访问。总之,对云计算服务器的使用一定要谨慎清晰,对于服务器终端要不断进行优化改良。
特别是在云计算的服务器主机遭到攻击时,还会导致主机中的服务器受到攻击,只要终端服务器的损坏就表示服务器的信息会泄漏。但是,云计算服务器无法实现用户的数据与资料间的合理隔离,所以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数据被盗窃的现象。因此,要加强云计算系统的保护,预防被攻击。并且要做到防范于未然,对于可能出现的攻击现象都需要先进行预测,并且做好解决措施,避免一波攻击就束手无策。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云计算技术融入到互联网中能够使得互联网的体制发生巨大变化,但是要想使得云计算与互联网技术之间的融合,会使传统的互联网技术遭遇重大威胁,同时另移动通信网技术面临更多高风险。文章通过对云计算服务器的安全问题分析,以期在今后的云计算模式下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能够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移动环境下云安全技术研究[Z].2012.
[2]张云勇,陈清金,潘松柏,等.云计算安全关键技术[J].电信科学,2010(8).
关键词 数字电视;IPTV;电视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41-012-01
1 数字电视技术
1)数字电视的优势。目前广电系统的数字电视,无论是卫星直播、有线传输还是无线传输,都主要是通过射频技术将节目直接送入千家万户。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十分简单和便宜的方式实现海量直播节目对海量用户的覆盖,且信号十分稳定。数字电视在单向广播传播这一方面相对别的技术方式有着不可替代的明显优势。它不需要大量的支持组播技术的交换和路由设备,也不会因为用户规模的扩大而造成传输网络的带宽压力,而且它不怕黑客袭击。
2)数字电视的不足。当用户需要开展互动点播时,数字电视系统开始显现不足。目前,在有线电视网络上实现VOD的主流方法是,在单向广播式传播系统结合双向IP网络的基础上,以IPQAM或纯IP视频推流的方式实现。
2 IPTV
当前电信企业传输视频业务主要是通过IPTV方式实现。它在宽带IP网络的基础上,通过组建IPTV虚拟专网,运用组播、P2P等技术,不但实现了视频节目直播,而且更易于实现双向互动点播。
然而它毕竟是架构在IP网络基础之上的,由于IP网络本身不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和较高的安全性,使得IPTV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质疑,网络黑客的袭击随时有可能造成其大面积瘫痪,当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时,对网络的带宽压力也逐渐显现。
3 互联网电视技术
1)互联网电视的定义。互联网电视英文表示为“Over-The-Top TV”,简称“OTT TV”,“Over-The-Top”原意是指篮球项目中的“过顶传球”,被互联网电视这一概念借用,用于强调服务与物理网络的无关性,即基于互联网,以多种传输介质为传输链路,以电视机终端为表现形式,为用户提供互动、个性化、全方位电视服务,互联网电视明显区别于传统电视之处是,它不依赖于任何专用的传输介质。
在我国,OTT TV是指通过互联网面向电视机传输的由国有广播电视机构提供视频内容的可控可管服务,接收终端一般为国产互联网电视一体机。
2) 国外互联网电视现状。国外互联网电视比较典型的产品是Google TV和Apple TV。Google TV将网络功能融合电视,以Android平台为基础,内置Chrome浏览器。Google TV遵循开放逻辑并主要关注平台运营和用户聚焦,其核心是完成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渗透。目前,Google TV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通过机顶盒模式实现,主要的产品供应商是罗技,能让普通高清电视用户享受智能电视的服务。另一种是通过一体机的形式实现,即在电视机中内置操作系统,实现智能电视的功能。任何产品的内容都可以同步到Apple TV上进行观看,形成多屏互动。苹果想利用Apple Store的优势,持续为家庭用户提供丰富应用,打造完整的生态系统和商业模式,建立业务和终端双赢的产业链。
3) 国内互联网电视发展现状。国内互联网电视产业具有中国特色,视频网站与终端企业不允许直接合作,只能依附于7家集成平台,即CCTV、百视通、杭州华数、南方传媒、湖南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并且集成机构应当建立独立的用户管理和计费认证体系。这就形成了以集成牌照运营商为核心、以集成播控为手段、以公共互联网为介质、广电总局可控可管的业务。
国内互联网电视产业链的中枢是牌照运营商,与传统电视、IPTV不同,牌照运营商希望利用现有公共互联网,独家垄断经营业务。
互联网内容服务商也开始尝试为互联网电视提供服务,如优酷、土豆、和爱奇艺等在线视频网站寻求与互联网电视集成牌照商合作,提供互联网电视的内容服务,这样可以大幅降低互联网电视集成牌照服务商的带宽成本和内容的版权成本。同时在线的网络门户和生活资讯服务商也着手移植内容到电视终端。
4)互联网电视技术要求与运营理念。互联网电视技术包括三个主要体系,分别为:业务体系、安全体系和监管体系。其中业务体系包括内容服务平台、集成播控平台、传输分发网络、终端(软硬件模块);安全体系包括传统信息系统的安全和视听节目播出安全,如防计算机病毒、防攻击等属于传统信息安全,而互联网电视作为一种广播电视播出形态,应该具备一定的播出安全保障,如防篡改、防盗链、防插播等。
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具备的模块包括内容集成系统(CIS)、业务支撑系统(BBS)、运营管理系统(OMS)、媒体处理系统(MPS),应具备的功能包括:上下线控制、产品管理、EPG管理、紧急下线、开户、销户、停机、复机、认证、鉴权、用户消费记录、计费管理、数字版权管理系统等。
互联网电视体系的支撑技术包括:传输分发技术(CDN、P2P、P4P等)、终端访问控制技术、高并发访问技术、内容保护技术。
5)互联网电视的运营理念。在互联网管理的过程中,互联网电视应充分考虑到用户的需求,以云化、多屏、个性化、易用的操控等新技术,为用户提供体验优越的观看方式、最大化地迎合用户的需求和吸引用户。在一定意义上,互联网电视用户是分群的,需要对用户的行为进行分析,充分掌握用户的网络行为,进而为增值业务提供数据参考,也为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从而促进互联网产业的大发展。互联网电视不是突然出现的事物,像传统媒体一样,内容为根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作健康积极并且用户普遍欢迎的互联网电视内容,迎合观众的需求;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交互特性,创新节目内容的交互方式,形成良性互动的增值业务,从而推动互联网电视产业的发展。
6)互联网电视未来发展趋势。互联网电视未来发展着重突出公益性、系统性和前瞻性。互联网电视是一种新的广播电视播出方式,未来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以促进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现在互联网电视飞速发展,急需建立相应的标准体系,开展相关研究,以促进产业发展。互联网、广播网、电信网各自承担的基础视听、交互类节目服务以及海量信息提供的功能越来越模糊;未来广播电视系统的发展必须在系统架构上取得突破,单纯的性能改善、效率提高是不够的。同时,未来的电视系统必须平衡消费者需求、运营商和制造业利益诉求、政府监管措施三者关系。
参考文献
[1]马持节.手机电视发展的受众因素分析[J].新闻界,2007(03).
一、互联网:概念、产品、服务
从1987年首次E-mail发送成功算起,中国互联网事业已进入了第16个年头。这16年,中国互联网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互联网在中国已经相当普及,互联网也步入了商业可运营阶段。3721高级副总裁田健把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在1987年至1996年普及阶段,中国互联网处于基础设施建设时期;而从1996到2002年信息爆炸式发展阶段,以门户网站、各地信息港为代表的一大批中文网站的出现,使互联网上信息急剧增长,培养了大批的互联网用户。自从2002年末,中国互联网开始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
在这三个时段中,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也完成了从概念到产品再到服务的转变。概念阶段的互联网公司更多的是投资者导向,有点跑马圈地的味道,喜欢炒作概念,吸引公众和投资者的注意力。1998年以来,互联网公司走向产品阶段。在此阶段,有三大门户网站对新闻内容的不断强化,有3721推出网络实名、263推出电子邮箱等。产品阶段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初步关心自己的产品如何给互联网用户带来价值,开始关注网络应用。服务阶段的互联网公司是生意导向,注重市场研究与谋划,关心如何满足客户需求,强化内部运营和管理。如果说概念阶段的互联网企业更关心点击率和访问率,关注“眼球”的集中度,那么此时他们更关心如何“粘住”用户。
最近,3721公司推出了“金色航班”服务体系,某种程度上是在引领互联网企业向服务转型。在客户需求从产品向服务转变的今天,企业应该帮助客户更全面地拥有网络品牌资源,发掘更多的网络商业机会,运用更有效的网络营销方法。同时,从客户的需求出发,提升客户的忠诚度、提升客户的网上品牌成为互联网企业必然选择。
为自己的服务体系进行品牌塑造,在很多传统的公司里是比较常规的市场运作方法。而在互联网企业中,这应该是比较新的尝试。这说明互联网企业对服务的重视,也是他们“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的具体体现。
二、客户价值:开启精细化运营时代
从互联网用户的角度来看,网络营销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网上广播式营销,如网上广告、商情等;第二阶段为网上直推式营销,如数据库营销、直邮、短信等;第三个阶段是网络关联式营销,这是一种通过定义某些概念在特定情景模式下的相关性,使品牌和商机能够建立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营销方法,如垂直门户、实名、搜索等。
关联式营销下客户所关心的价值包括:企业拥有在网络上展示自我的途径,拥有与现实世界相统一的网络品牌;企业能够运用有效的工具和手法突显自己、命中目标用户直至完成销售;企业可触及大量的商业机会和潜在需求,能够为自己带来利益。
毫无疑问,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意义突显,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运作,也很难保证客户能够在这方面成功。对客户价值的深入挖掘,在3年以前的互联网企业中似乎很少见到。如今研究客户的需求、提出有效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已经成了一些互联网企业的常规理念,这就是互联网精细化运作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互联网的功能,也才能真正为客户带来价值,让网络更有“粘性”。
三、客服体系:新的竞争优势
互联网公司的“粘性”不仅仅来自网站本身。互联网企业的客户集中在中小企业群,这些客户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可能并不是那么精通,他们还需要更好的服务支持。只有建立畅通便捷的客户服务通道、快速响应的客户服务机制和高效互动的客户服务环境,才能帮助客户更全面地拥有网络品牌资源,发掘更多的网络商业机会,运用更巧妙的网络营销方法。
互联网和金融实际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且这些差异性多数是相斥的。互联网经常强调的是从用户角度出发,强调体验,而金融更多是从供应端出发,强调信用;互联网生来要做的就是实现信息透明,而扒开任何一家银行的资产利润表,都会发现息差的收益都来源于信息不对称;互联网追求的是效率,生产和销售的是标准品,而金融行业的很多产品却很难被标准化,其追求的更多是规模,是一个重资产运营的模式。互联网与金融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两者所依赖的土壤是不相同的。互联网是伴随着市场的呼声成长起来的,而由于极强的蝴蝶效应,金融在任何国家,都受到政府监管,并且依靠市场准入的方式进行管理。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互联网金融从发展伊始就伴随着争议,并且在整个过程中从未停止。
那么,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点会发生在哪里?答案是直接融资。
互联网金融诞生之前,企业融资渠道大致有两类: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在间接融资中,银行、信托进行风险定价,并承担相应风险,同时获得对应的风险收益――息差。而其中风险定价的逻辑则是靠资产抵押和第三方担保来实现,因为以前大部分企业是重资产运营,所以能够实现高效的融资。
直接融资则是资金需求方直接向资金拥有方融资,而直接融资和互联网的特性是比较相符的,在未来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会是一个更大的市场。
直接融资在一个国家的占比除了取决于其产业结构之外,还与该国的社会文化、政策法规、征信体系等密切相关。回顾近1年来我国的市场变化情况可以发现,这3方面因素都在向积极的方向转变,而在未来,互联网金融将成为这一切的推动力。首先会从信息开始,其次是渠道,然后是风控逻辑的优化,最后是信用体系的转变。
回顾过去3年,互联网金融领域所有的新兴模式,其源头其实都是资金的线上化。任何不同的模式只不过是把不同种类的资产搬到了线上,因为资金已经在线上准备好了。每一种模式都可以找到一个对标的美国公司,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实中国企业和美国的公司兴起的顺序,以及发展逻辑,都是很不一样的。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运营商;营销策略
随着互联网业务在手机上的应用和普及,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迅速。截止2012年3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6亿,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主流趋势。
从全球来看,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演进,欧美、日韩3G日益成熟,移动互联网高速增长。从国内来看,2005年至今我国移动互联网实现了快速发展,按照十二五规划,2015年产业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从电信运营商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带来新增长点的同时,也对行业价值和市场规则造成巨大冲击,特别是对企业的营销体系提出了明显挑战,如何变革思路,实施新的营销策略,是运营商必须面对的经营战略课题。
一、目前移动互联网营销现状
移动互联网营销是指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与无线上网技术相结合所构成的一个互联网营销体系。
1.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营销
移动互联网将营销前线推进消费者掌心,乘坐公交车时埋头看手机的人多了,等候电梯时,人们关注的不再是视频广告,而是手机,甚至睡觉之前和醒来之后,重要的事情还是看手机......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在线的特性使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24小时机不离身。
移动互联网给营销带来巨大空间,但也带来巨大挑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沿着档案、行为、类别、信息的路径进行挑选,在互动中建立“我的”客户群,在正确的时间、地点瞄准正确的客户,移动互联网让精准营销成为现实。与此同时,消费者的观念、不断变化的需求和行为、时间的连续性、纷繁杂乱的业务、目标用户群的聚集性等因素,使市场营销工作面临更多的困境,营销针对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获取用户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2.移动互联网营销存在的问题
除主观思想原因以外,在移动互联网营销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系统的移动互联网营销体系、营销策划能力相对偏低等。
之一,对移动互联网营销方式认识不清晰:还停留在广告宣传上,没有准确传达到真正的目标客户,没有找准对应的信息方式和渠道,缺乏针对性的业务推动措施等。
之二,缺乏系统的移动互联网营销策划:业务卖点模糊,产品差异性不突出,没有体现客户价值,产品与渠道的适配性差,推广方式不明确,售后服务准备不到位等。
之三,营销意识和技巧偏弱:分类渠道营销规划不明确,不能准确找到目标客户,缺乏对用户的深度细分和研究,用户所需信息推送不够,活动效果分析评估不到位等。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仍处于从早期市场向主流市场过度阶段,尽管一些企业开始把移动互联网营销作为一个重要的营销手段,如:银行、保险等行业高度重视,积极行动。但整体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二、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营销现状分析
随着3G的发展,国内电信运营商积极进军移动互联网领域,业务战略,加强市场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收效。但从运营商自身的优劣势及存在问题来看,运营商的开展移动互联网营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营销优劣势分析
从网络接入来看,运营商具有齐全的网络接入资源,以及雄厚的技术优势。但通信网不等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的不断演进给通信网络带来明显压力。
从移动终端来看,运营商拥有较强的终端定制能力和控制能力。但也有终端商开始选择运营商,建立自有应用门户。
从用户群体来看,电信运营商拥有庞大的移动用户群体,从而占据了移动互联网用户身份识别等优势。但由于缺少主导性的产品和应用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影响力,如何加快移动用户群向移动互联网用户群转变不仅仅是营销面临的难题。
从服务能力来看,电信运营商具有丰富的客户服务经验和较强的服务能力,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消费行为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如果没有新业务和服务转型,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就有可能成为带宽的提供者。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的突出优势是掌握着用户和网络。但在市场竞争格局中,由于创新机制不健全、互联网运营经验缺乏、应用业务受制、竞争主体增多等问题,给市场营销带来较大影响和压力。同时,由于业务转型困难、使用门槛高、营销渠道体系冲突等原因,致使传统的营销体系出新了反应慢、不适应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在产品、渠道、终端、推广等营销环节亟待提高。
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健全的组织和机制保障。目前国内运营商尚未成立专门的机构和部门负责移动互联网业务和市场拓展工作,尽管一些分支机构进行了管理体制探索,但受制于各方面影响,推进步伐缓慢;二是系统化的营销能力不足,传统的电信营销与移动互联网营销接轨不到位,急需向移动互联网营销的思路转变;三是互联网营销人才匮乏,业务人员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水平有待提高。
综上分析,运营商在做好全局性的战略营销同时,还应从市场营销角度出发,完善并提升移动互联网营销能力。
三、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营销策略
移动互联网营销不同于传统的电信营销,运营商必须树立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中心、以提供一流在线服务为目标的核心营销理念,更新观念实施精细化营销。
1.目标用户分析
用户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关健的成功要素,运营商只有深化对用户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不断提高影响力。首先是明确目标用户。通过手机的在线活动等信息生成数据库,从中分析用户的行为、喜好,掌握目标用户的第一手信息;其次是挖掘用户需求。通过对用户行为信息的梳理和归类,进一步细分用户群,分析其行为共性,为内容和应用等营销服务提供支撑;最后是针对消费行为进行营销。根据分析可以得出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能接受的价格等信息,据此进行精准营销,用户也会发现自己喜欢的内容越来越多。
2.产品拓展策略
在产品设计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设计必须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运营商要从相关联性、共有性、客户参与、便利性等“卖点”进行设计优化,尽可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便于传播。同时,要不断丰富产品的种类,扩大用户的挑选范围,满足不同用户的爱好和需求。
在产品推广上,要积极实施差异化、灵活的资费策略,并基于用户心理预期,通过逐步降低资费和简化操作等手段降低门槛,提高用户的参与度。
3.渠道营销策略
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应采取拓渠引流策略,整合实体渠道、电子渠道等各项渠道资源,积极引入互联网的营销模式和传播手段强化3G业务的发展。
对于实体渠道,要扩大体验型渠道规模,提高三、四级中小型社会渠道的体验服务,推进县城级营业厅的卖场化转型,全面提升实体渠道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水平;对于电子渠道,要加大宣传和政策引导力度,加强手机营业厅、短信营业厅乃至微博客服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特性的服务,逐步提高电子商务平台的销售占比;对于网络渠道,要通过应用商店、微博、社交网络、传统互联网渠道等新兴营销渠道,加快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目前,基于App Store的成功,运营商都创建了自己的应用商店,中移动打造了OVI商店,中电信开创了“前店后厂”模式,中联通开办了沃商店。
4.终端拉动策略
以Iphone为代表的新终端出现,使智能终端快速上升为移动互联网的新核心和增长引擎。对此,运营商应从自身出发,找准发力点,去获得用户和市场。
在终端营销过程中,运营商要优化终端布局,确保中小型渠道终端供货到位,强化大卖场等核心渠道的营销力度,为社会渠道提供价格补贴等政策支持,提高其积极性。
在终端定制过程中,既要兼顾不同群体需求,又要顺应并推动低端智能机快速普及的趋势,积极组织千元智能机促销活动,提高智能机的普及率。同时要不断提高终端控制力。如:日本运营商DoCoMo就长期坚持定制手机入网策略。
5.流量经营模式
流量经营是移动互联网的重心,运营商要从洞察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消费习惯出发,建立和完善流量经营模式。
在经营思想上,要以扩大流量规模、提升流量层次、丰富流量内涵为经营目标,以获取流量价值为目的。在经营策略上,要通过智能终端和丰富应用有效拉动流量规模;通过强化客户接触面体验引导用户积极使用;通过加快流量产品在全渠道的覆盖,提升渠道销售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和完善流量提醒服务制度,开展植入式营销的流量关怀;通过一体化线上推送体系,实现流量经营精细化管控。
6.内容和应用营销策略
优质的内容和应用是移动互联网的灵魂。对此,运营商要大胆创新内容服务模式,强化应用的营销推广。
从企业内部讲,要采取丰满策略:强化研发,形成一批标准化、可商用、易推广的应用产品,完善推介方案,开展持续性营销活动。从企业外部讲,要采取合作策略,理清通道,引入有实力的互联网合作伙伴,创新运营商、SP/CP的合作模式,有效激发移动互联网需求和实际流量。如:韩国SK联合多家SP,提供远程心电图等医疗诊断辅助服务等。
此外,要采取造势传播策略,围绕热点应用和产品开展全员参与和圈子营销,特别是对于新闻、社交、娱乐、游戏、支付等热点或趋势性应用要强化培训和推广。
7.体验式营销
体验式营销引爆了移动互联网,Iphone的热销和App Store火爆都源自颠覆性的体验。从实际操作来看,移动互联网的体验式营销关健是对用户需求与体验的把握与理解,从挖掘潜在需求、建设体验平台到瞄准目标客户、丰富体验手段等环节,都要精心策划、标准作业。
目前,电信运营商的体验式营销还属于起步阶段,必须扎实做好一些基础性工作,逐步建立体验式营销模式。首先是制订营销脚本,实现辅导内容等标准化;其次是在渠道中设置辅导中心或体验专区,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营销和常态化辅导;最后是做好回访和二次营销,提高回办率。三大运营商中,中联通的体验六步执行规范(察言观色辩用户、根据爱好做演示、见机行事抛优惠、规范办理资料全、按需安装多推介、业务告知免投诉)较为突出,值得借鉴。
同时,在体验现场,要采取免费试用、优惠绑定等措施,突出对网速、内容、应用、智能终端等的体验和试用。
8.针对性营销
针对性营销主要是做贴身的营销和服务型的营销及加固营销。如:针对新老用户要采取不同策略:对新客户以捆绑销售促进业务普及;对老客户加强体验与回馈,提高认知及使用率。针对不同用户群体要突出不同的业务点:对集团客户强调产品延伸至员工的终端;对家庭客户突出节约实施全业务捆绑;对个人客户聚焦于年轻时尚等目标客户群体。
同时,针对不同的区域市场也要突出不同的侧重点。如:对校园市场要突出流量经营;对农村客户突出通信、娱乐功能等。此外,针对一些重大活动、会议、赛事等热点,要积极开展针对性的事件营销,强化传播。如:针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运营商都推出了各自的奥运特惠套餐。
9.智能营销
智能营销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广告,智能营销只向用户推送所需要的信息服务。运营商可在优化终端内置功能设计和运行系统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库和在线商业智能进行分析,据此提供对应的信息服务。如:用户阅读体育新闻时推送球赛信息、浏览汽车信息时推送车展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