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

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

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范文第1篇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社科基金项目(06DS098)。

作者简介:欧阳越秀(1973~),女,吉林长春人,经济学硕士,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工商管理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F04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9)02-0030-04 收稿日期:2008-11-11

自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这个重要阶段。如果能够抓住世界经济秩序调整的大好时机,加快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迅速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将对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既涉及到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科技中介机构等多个主体。又涉及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多个维度。因此,对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进行多维度的系统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构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兴起的国家创新体系(NationalInnovation System)研究的主要成果来自个案解剖和对比分析。其中,代表人物英国学者弗里曼的《技术政策与经济绩效:日本的经验》(Freeman,1987)主要研究来自日本的个案,其结论是“日本以技术创新为主导,辅以组织和制度创新的模式使其迅速成长为工业大国”。而世界银行请经济学家尼尔森等所做的《国家创新:比较研究》(Neion et al,1982)则侧重于来自15个国家的对比,分析不同国家的创新模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创新系统是各国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由本国的经济、政治、历史和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决定的。研究者们的主要研究焦点汇聚在国家组成部分的创新行为和国家政府对这些创新行为的支持等方面。

1 国家创新体系的组织结构

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研究者对这一名词概念都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而是通过解释创新(Innovation)、体系(Sys―tem)和国家(National)的概念来阐述国家创新体系。事实上,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也有把“National Innovationsystem"译为国家创新系统的,但现在的翻译已趋于一致,定为国家创新体系(刘海波,2005)。

在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没有某个最优的、固定的、普适的模式,需要结合本国国情来设计;对国外的模式只能借鉴。不能照搬。我们在这里尝试将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延伸到更广阔的范围。给出如下的定义:国家创新体系应该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科研中介机构等多个主体构成。是层次结构合理、机制鲜明的有机网络系统,是互相紧密联系又分工合作的有机整体;国家创新体系应当为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和专有技术研究共同组成的创新活动提供充分保障,且各主体分别发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等各有侧重的功能;其中,教育体制、创新人才、全球化信息网络和科技投入是国家创新体系的资源基础。

2 国家创新体系中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关系

1912年,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将“创新”概念引入经济学,开创了创新经济学的研究。西方经济学有关创新理论的研究逐渐形成不同的学派,具有代表性的有“技术决定论”、“制度决定论”和“互动关系论”。

“技术决定论”学派认为,技术创新决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力量,而制度则是技术的衍生物,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无关。“制度决定论”学派认为,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好的制度选择会促进技术创新。而“互动关系论”学派认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适度的技术创新能够引发制度创新和降低制度创新的成本,科学的制度创新则会为技术创新创造条件(李政,2008)。这三种理论学派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针对不同的经济现象具有一定的解释空间,但又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反映创新的本质属性。

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实际上涉及到三个维度的问题: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目标,由技术创新转化为生产力则是创新体系的终极目标;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保障,并和技术创新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管理创新是对国家创新体系的效果进行合理评价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创新总体上说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持续创新,持续破坏,持续优化,持续发展,这就是创新的经济发展逻辑。因此,协调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者之间关系的关键,是要在保证破坏性关系的基本前提下,积极促进破坏性关系往良性的方向健康发展。

面对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需要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不同的维度全面思考,建立协同的创新发展策略。

二、技术创新策略:重点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007年3月13日,美国第二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的股票被纽约证交所终止交易,后申请破产保护,这标志着次贷危机的正式爆发。2008年3月16日,摩根大通宣布收购濒临倒闭的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危机进入第二阶段――由次贷危机演变成金融危机。其后,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花旗、汇丰、皇家苏格兰等昔日的金融之神一一轰然倒塌。欧美很多发达国家在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呈现出GDP的负增长,这场金融危机大有发展成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可能。

在如此恶劣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世界各国出台了不同程度的救市计划。据估算,各国政府对金融系统的注资总额已超过1万亿美元。面对危机四伏的现状,我国政府制定并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以及两年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这一切逐渐拉开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序幕。在全球经济面临艰难局面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在经济刺激方案中更多地向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倾斜,促使其快速实现跨越式发展,将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1 重点产业技术创新的国际借鉴

由世界经济论坛和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的国家创新能力数据显示,印度在创新能力、对私人部门R&D税收政策等指标上均高于中国;在其他许多方面,印度的排名也都相对靠前。印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和其以点带面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密不可分。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确定了以计算机软件业作为技术创新突破口的长远战

略,并在印度著名科技中心――班加罗尔建立全国第一个计算机软件园区。近20年来,印度把班加罗尔的发展模式由南向北渐次推进,形成遍布全国的软件产业集群,其软件产业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7年,印度有近7500家软件企业,雇佣人员超过85万人,软件业产值达到500亿美元左右,其中出口占380亿美元,约占世界软件开发市场的20%(黄德春等,2007)。从软件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得到启示。印度政府正全力将生物技术产业作为继软件产业之后带动印度经济发展的又一新兴高技术产业给予重点扶持。据印度生物技术产业者联合会的统计,近年印度的生物技术产业规模年均增长速度达39%,出口占该产业总收入的56%(高云华等,2008)。

2 我国重点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技术创新策略

在关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研究中,经济进化论者提出的技术制度理论(Nelson et al,1982)具有重要意义。技术制度理论框架下,不同行业的创新活动可以区别为熊彼特I型(sehumpeterMarkI)和熊彼特Ⅱ型(Sehumpeter MarkⅡ)。其中。熊彼特I型行业具有高机会、低专有、低积累的性质,而熊彼特Ⅱ型行业则具有高机会、高专有的特性,对非创新者和潜在的进入者形成明显的壁垒。同时,该类型行业的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将会使整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和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巨大的提高。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借鉴印度在重点行业的发展策略。选择重点行业制定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重点扶持行业的选择,要将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同时兼顾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储备。综合上述多种因素,新能源汽车行业和航空航天行业应当成为主要的备选对象。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汽车消费已经占据世界汽车消费市场的重要地位。而且,通过与国际知名品牌建立合资企业,我国在汽车行业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多个国内知名汽车集团已经开始重视自主品牌的开发和生产。另一方面,我国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格局,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由于我国石化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量的相对不足,未来我国能源供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高。因此,新能源汽车行业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国际上看,2008年美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较上一年同期增长46%,市场占有率达到3.2%,仍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我国应当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建立专门的配套扶持政策,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

航空航天行业不但具有极高的科学技术要求,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军事力量强弱的重要体现。我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成功发射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2003年,神州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这是我国高科技领域继“两弹一星”之后又一座光辉的里程碑。我国的航空航天行业具有强大的技术积累,也是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大国和强国的重要体现。我国应当继续增加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投入,为航空航天行业的技术创新建立专门的扶持政策,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制度创新策略:建立综合性的创新成果交易制度

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资本市场对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促进资本和技术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合理配置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随之而来的波动和因此而导致的国际金融危机的风险也日益增加。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由美国的住房刺激贷款引发,经过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迅速扩展到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最终波及到传统商业银行,导致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的巨大波动。

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和摩根大通的变故标志着华尔街投资银行模式的幻灭。华尔街面临的变故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单纯通过健全资本市场实现对创新技术和企业投资的退出是远远不够的。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多层次综合性创新成果交易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1 综合性创新成果交易制度的要求

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创新机制的建设单纯依靠市场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借助创新体系中的其他要素。特别是政府和金融中介机构要发挥重要作用。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创新机制的建立和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的资金支持;金融中介机构则可以借助资本的强力作用。加速中介体系(包括资本市场等)的建设,为创新机制建设带来巨大的增值服务。同时,创新成果交易制度的构建必须满足创新机制要求的三个特征:要素之间的双向联系、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能够实现保值增值。创新活动各参与主体应当具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研发资本或风险投资的投人从单个项目上可能产生失败的结果,但创新成果交易制度应当有利于保障其总体上具有达到或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资本回报率,不能把“风险投资”变成“奉献投资”。

根据上述要求,适合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综合性创新成果交易制度应当由创新产权合约交易、孵化器转移和创业板交易等三个层次的交易制度共同组成。

2 综合性创新成果交易制度的体系结构

创新产权合约交易制度是指通过法律或法规的形式,规定政府或其他各投资主体在其投入资本而生产出的创新成果中拥有产权比例的计算方式,并通过产权合约的形式,把技术市场确立为法定的技术转移中介机构。提供技术评估、技术转移、技术入股等方面的法定认定和交易服务。

孵化器转移制度的主体包括政府、项目承担单位、孵化器和企业。政府在为项目承担单位提供资金的同时签订合约,当项目承担单位进入完成重大创新成果的研发阶段,可把成果转至孵化器;新的在孵企业根据孵化器的评估结果向项目承担单位和政府转让一部分股权;在孵企业在孵化器内,享受孵化器的智能服务以及各类专业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的服务,实现成果的真正产业化。

创业板交易制度是指主板市场之外的专为暂时无法上市的中小型技术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制度。它是对主板市场交易的有效补充,在资本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创业板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低门槛进入、严要求运作,以利于有技术创新优势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并为风险投资资本营造一个正常的退出机制。

创新产权合约交易、孵化器转移和创业板交易制度适合于处在不同阶段的技术创新和创新企业。在技术创新成果处于初级阶段时,创新产权合约交易起到主要作用。保障不同投资主体的创新产权具有便捷的交易渠道;当技术创新成果处于研发向应用阶段转化时,孵化器转移制度承担主要功能,特别是孵化器适合新生创新企业的各项专业化服务,将为企业的顺利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技术创新成果处于发展壮大阶段时,创业板交易制度将为创新企业的融资和

风险投资企业的退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建立综合性的多层次创新成果交易制度,才能保障技术创新企业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全部参与主体的权利,为国家创新体系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四、管理创新策略:建立科学的创新绩效评价体系

管理创新是指把新的管理要素,例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和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的组合引入现有的管理体系内,从而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在创新活动中,国家创新体系应当既起到推动创新活动发展的作用,又是各种创新方法和手段的最积极参与者。因此,管理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管理机制不完善,未能建立起适应创新发展规律的评价、交易和监管机制,未能针对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和专有技术创新的特点,充分协调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力量。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落后,重视数量而轻视质量,使得科研工作急功近利,创新思想容易受到限制;重视所谓科研成果评奖而轻视其向技术创新的转化,不能充分实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创新绩效评价体系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建立更加科学的创新绩效评价体系刻不容缓。

1 世界知识竞争力指数的借鉴意义

世界知识竞争力指数(WKCI)是1996年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首次提出知识经济概念后,对其内涵与表征深入研究的产物。最新的WKCI指标体系共包含了人力资源要素、金融资本要素、知识资本要素、经济产出要素和知识可持续发展能力等5大类共19个指标(刘东,2007)。WKCI指标体系由4类投入指标和1类产出指标构成,其指标的设计独具特色。WKCI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和主要框架对我国建立创新绩效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评价指标的设计应当充分体现技术创新与经济价值和居民财富的内在联系。技术创新只有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体现为国民收入和国民福利的提高,才能真正实现其根本目标。其次,评价指标的设计应当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才强国”的基本理念,把人才培养作为衡量创新竞争优势的核心。现代国际经济竞争已经充分体现出人力资源的重要意义。对于国家,人才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人力资源是竞争力的根本和关键。最后,评价指标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到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创新行为创造出的财富,应当部分转化为研发资本的再投入,部分转化为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入,才能保证创新行为的不断发展。

2 科学的创新绩效评价体系

根据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现状,借鉴国际先进的WKCI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和主要框架,解决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如下关键问题,对建立科学的创新绩效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创新绩效评价体系要兼顾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方面的评价,忽略制度创新将使技术创新缺乏持续发展的前进动力。我国的基本国情是资本市场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同资本市场成熟国家相比较存在很多不足,这就需要在创新绩效评价中更加强调综合性创新成果交易制度的评价,通过其导向作用促使创新成果交易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技术创新的资本投入营造健康、顺畅的交易渠道,为风险投资基金创造高效的退出机制。

其次,创新绩效评价体系要客观地反映创新成果的潜在和实际经济效益,杜绝简单地以成果数量进行评估的粗放方式。在对科研论文和专利的评价上,不能简单的以SCI、EI等重要索引收录的论文和授权的发明专利数量为评估标准。对于原创性强的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成果,应当注重评价其发展前景和潜在的经济价值;对共性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评价中应当潜在经济价值和实际经济价值并重;对专有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评价中应当着重强调实际产出的经济价值。

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突发灾害;应急管理;制度创新;技术优化

在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用电量越来越大,这就对电力系统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强化电力应急管理工作,找出其中的不足,进行制度创新和技术优化,能够更好的应对电力系统突发灾害,可以有效降低电力系统故障对人们日常生活以及经济建设的影响,对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电力系统突发灾害特点及分类

1.1电力系统突发灾害的特点

对电力系统突发灾害进行分析,可以得知电力系统突发灾害具有灾害源头众多、涉及环节众多、造成损失较大等特点。电力系统的运行会受到自然环境、人为因素、设备性能等多个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引发电力系统突发灾害,遇到自然灾害、技术人员操作失误或者非法分子故意破坏电力系统、电气设备存在质量缺陷或者性能老化,都会引起突发性灾害。电力系统的运行包括发电、配电、输电、用电等工作环节,彼此之间联系紧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一旦发生突发灾害将会涉及到每一个运行环节,对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1.2电力系统突发灾害的分类

因为造成电力系统突发灾害的因素多种多样,所以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种类。自然因素引起的灾害叫做自然灾害,比如天气、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往往会对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破坏。技术人员操作不当或者工作不认真出现失误,以及非法破坏行为也会引发电力系统突发灾害。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电气设备性能失效,无法发挥正常作用,将会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引发突发性灾害。

2.电力应急管理的介绍及现状

2.1电力应急管理的概念

电力应急管理是为了应对电力系统突发灾害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能够使电力尽快恢复至正常状态,对降低电力系统突发灾害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电力系统突发灾害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危害性,所以便需要针对其中出现突发灾害的运行环节进行识别,做好应急措施,做到防范于未然,通过日常模拟、演练,保证突发灾害发生时能够做出快速反应,降低影响、减小损失,并尽快修复电力系统,使其恢复至正常运行状态。

2.2电力应急管理的环节

根据电力应急管理具体工作,可以将其分为预防与预警、预警响应、应急响应以及恢复与重建四个环节。预防与预警是指识别出存在的危险因素,然后制定出针对性的应急方案;预警响应就是提前准备,是根据可能发生的灾害事先做好应对措施,对可能造成的损失做好弥补措施,除此之外还包括日常演练、模拟;应急响应是发生灾害后启动应急方案,对事故进行妥善处理,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恢复与重建是指灾难发生后对损坏的线路或者设备进行维修,使其能够正常工作,提供用户所需用电。

2.3电力应急管理现状

从当前的电力应急管理情况来看,电力应急管理应急处置能力较低,特别是在协调配合方面与电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善。应急管理的认识不到位,电力应急知识尚未普及 ,各级人员对电力应急管理的概念模糊 ,对应急管理的内涵和原则认识不清晰 ,对电力应急管理工作在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此外,社会普遍对电网大面积停电缺乏危机意识,不少用户没有应对大面积停电的相关措施。一些用户电力应急管理方案过于理论化,缺乏实用性和可行性,不能有效解决突发灾害;电力应急管理工作重心偏重于事后处理,而忽视了事前预防的重要性,无法从根本上降低突发灾害的发生概率。应急救援设备比较落后,缺乏应急预案的联合演练,电力突发事件往往是社会性事件 ,演练需要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公众参与,不同部门之间缺乏科学的协调,救援效率较低。这些都是当前电力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的不足,必须制定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和优化,加强电力应急管理力度,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3.电力应急管理办法的制度创新与技术优化措施

3.1做好突发灾害的检查和预防

对于电力应急管理工作来说,其工作重点不是灾害发生后的救援,而是灾害发生前的检查和预防,只有做好突发性灾害的检查和预防,才能有效降低灾害的发生概率。充分发挥国家自然灾害信息的作用,加强与电力企业、用户之间的联系,建立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及时各项自然灾害信息,为做好灾前准备工作预留更多时间。电力企业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电力系统进行巡视,加大隐患排查治理的力度,利用计算机技术时刻掌握电力系统的动态情况,当发现异常现象时及时启动报警机制,同时协调好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好电力应急管理组织、指挥工作。

3.2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

针对电力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对管理体系进行创新,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依据和规范参考。明确电力应急管理工作核心,提高思想认识和重视力度,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应急需求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方案,提高应急方案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做好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 ,提高基层单位和人员的应急能力和水平;加大技术创新,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应急管理中,及时获取更加准确的信息,为救援准备提供了更加全面、精确的资料,提高了救援效率;制定科学、完善的应急预案,全面推动并协助地方各级政府开展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联合应急演练,加强资源、信息管理,将管理责任明确划分到不同部门,方便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3加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

常规的通信通道都是在电能的支持下才能传输信息,当电力系统发生突发灾害时将会影响信息的正常传输,影响了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所以必须加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利用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无线数字通信的多项通信技术,可以在电力系统出现突发灾害时保证信息的正常传输,能够完成应急信息的收集工作,以图片或者视频形式将现场信息反馈到应急指挥中心,为救援指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能够对现场救援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指挥和组织,保证救援工作更加有序的进行。

3.4加大应急方案的研究开发力度

因为电力系统突发灾害不可预测性较强,很难实现对突发在灾害发生时间、地点以及范围的准确预测,模拟实验的精准度有待提高,难以实现对突发灾害发生时以及所造成影响的精确模拟,导致电力应急管理效果不够理想。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大应急方案的研究开发力度,提高模拟方案的精准性,对电力系统实际故障和破坏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和估算,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信息,实现更加理想的应急管理效果。

结束语:

电力应急管理是解决电力系统运行故障、保证电力系统运行正常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当前电力应急管理中的不足,需要对其进行创新和优化,通过做好突发灾害的检查和预防,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加大应急方案的研究开发力度,能够有效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对减小电力事故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范文第3篇

目前我国招投标体系越来越趋于完善和健全,并在政府资金使用、国家建设上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并为政府投资体制的制度创新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政策宽松度支持,政府政策支持的条件也已经具备。政府投资体制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也是我国政府职能转换的必然趋势。在此阶段,将招投标机制融入政府投资体制,重点研究和建立项目法人招标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立项目法人招标制的现实意义

项目法人招标制的价值在于: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破解政府投资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难题,以实现“市场配置资源,资源配置更优化”的战略目标。这一制度,有效地实现了财政性资金的放大效应和倍增效应,实现了财政性资金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退出机制,是财政性资金得到有效使用的高级形式。

政府在项目投资决策前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项目建设相关信息,进行项目的投资决策,同时为正确决策取得相关的决策支持。以往这些行动成本主要由政府承担,即在项目建设之前就需要政府投资资金进行项目调查及论证,这种活动方式财政耗资巨大,效率低下,无法保证决策过程的科学性。政府通过市场途径解决决策辅助问题,但是这种解决方式与以后将要进行的项目建设和运营阶段互不关联,由决策支持过错造成的项目后续问题都将由项目建设人或运营者艰难面对,严重影响了项目的决策、建设和运营效率。

在招投标中采取的措施都有利于降低政府活动的成本,有利于保证决策及决策程序的科学性、公正性,有利于国际市场操作保持一致性,使决策前的市场咨询服务与项目建设运营挂起钩来,实现投资运营项目的综合市场化。以新的关联机制解决公共决策前期活动的诸多问题,以及决策程序本身的弊端,并且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平等投资伙伴关系,大大降低了市场投资主体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降低了潜在的项目风险损失,为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开辟了新的渠道。

项目法人招标方式运用于政府投资项目中,使得前期费用的实际承担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的政府几乎承担前期所有费用转变为先由政府垫付、然后待投资人落实后,再由投资人对政府进行补偿,从而实际上,政府无需支付前期费用,前期费用由通过招投标选择而来有能力的市场投资人来承担,显著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同时,成功进行项目法人招标,还促进了政府投资管理职能的转变,使政府从经营基础设施项目直接投资者和建设管理者转变为投资与建设中的社会资本的合作伙伴。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了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和运营效率,打破了以往“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经营―经营亏损―财政补贴”的旧体制模式,使政府能够摆脱具体经济事务的纠缠,致力于项目建设运营的宏观综合把握,为吸引有能力的投资人进入基础设施领域,搭建好公平竞争的平台。

有利于政府综合职能部门统一负责协调。以往的政府项目投资,一般是由政府相关部门按照专业管理职能划分分别前头负责,形成了项目决策、建设、运营、维护等方面的“条条分割”局面,各部门之间协调困难,甚至必须专门成立组织机构负责统一协调工作,不利于作为全社会公共物品的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与运作。

项目法人招标制的实施,打破了政府职能相互分割的局面,将政府投资项目作为统一的整体,本着“政府引导、市场化筹资为主,公开、公正、透明,加强管理防范筹资风险”的原则,由综合职能部门―发展计划委员牵头进行项目法人招标。招标的公开条件明确要求双向选择,给予各类投资人公平的机会,与市场投资者进行信息的双向交换、交流,双方平等协商确定投资项目的具体事宜,签定特许权协议,其他各职能部门依照各自职能,在法定限度内对项目行使各自职能管理权,从而保证了市场化供给社会公共物品的条件下,各类投资和经营主体可以不受所有制形式和地域的限制,依靠其自身的投资能力、经营业绩、信誉进入政府基础设施投资领域。

三、结论

项目法人招标,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新的经营性基础设施投资运作体制,吸引了有实力的多元化经济实体参与项目的竞争和建设,发挥了各个经济实体的投融资、建设、经营及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跨地区、跨行业的投资创造了条件,在政府投资体制改革探索实践中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钱维尤伯军: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项目.法人招标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3

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范文第4篇

组织形式

农业市场化经营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当前农业实现规模经营的具体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这种形式大体有两类:一是以村组集体组织为核心,以农户为成员,以组织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和服务为内容而形成的组织形式;二是以大户为核心,以专业户为主要成员,以某种专业品的加工、流通为内容而形成的组织形式。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把农户的小生产、小流通转化为大生产、大流通。

“公司+农户”。这种经营组织具体又有“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公司+生产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形式。这种组织形式以合同为纽带,以公司的市场化经营为导向,在不改变的基础上,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农业的大生产、大流通,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农民的收入水平。实践表明,这种组织形式是农业市场化经营前景广阔的一种形式。

股份合作经营组织。这种形式多是由农民出土地或劳务,农业科技人员、工商企业等出技术、资金等组合而成的,其利益分配机制是按股分红。这种组织形式是在的基础上,通过自愿结合,集中生产要素,优势互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实现农户与市场对接的,也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民营农场。这种形式主要是由工商业资本或种田能手,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承包、转包、租赁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利用雇工方式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经营而形成的。民营农场由农场主实现与市场的对接,直接形成大生产、大流通。这种形式目前在农业市场化经营中所占的比重较小。

主要内容

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目前农业市场化经营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形成有利于农业市场化经营的明晰的产权制度。只有产权明晰,才能为实现外部效应更大程度的“内部化”提供动力,才能产生竞争,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为了实现产权明晰,应重点做好这几项工作:首先,清晰地规定农业生产资料、工商业的农业投资、农业经营实体等的产权关系,保护其产权的实现;建立土地产权的最严格保护制度,在农用地的流转和买卖、治理及结构调整等问题上,充分体现农村集体的所有权、农民的使用权所应享有的利益。其次,制定维护和规范“公司+农户”等市场化经营组织正常运行和利益实现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其经营行为和惩罚其违约行为,降低“公司+农户”等组织的交易成本,保证经营组织的正常运行。再次,制定对产权保护执行情况的检查程序,以保障制度执行的公开、透明和有力。

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燃气管线;管线工程;安全管理;管理制度

燃气具有易燃、易爆特点,所以在管线工程施工中存在一定危险性,一旦诱发安全事故,往往危害范围广,救援难度大,将直接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当前燃气应用度非常高,涉及现代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燃气泄露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的新闻事件时有发生,加强燃气管线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势在必行。然而,就目前来看很多燃气管线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缺乏规范性、可操作性、合理性、针对性,不能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支持,造成安全管理有效性差,无法获得预期管理效益。

1燃气管线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创新的意义

燃气被誉为世界三大能源之一,对经济发展建设,科学技术进步起着积极作用,在能源领域占据重要位置,不论日常生活,还是工业生产都对其进行了应用,是家庭、国家、国际上都需求的资源,占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百分之二十。现如今燃气用户越来越多,燃气管线建设变得至关重要。近些年来,随着燃气需求量的不断增长,燃气管道工程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加强安全管理成为燃气管线工程项目建设的首要任务。倘若在施工阶段存在问题,必然带来安全隐患[1]。燃气泄露后空气中燃气浓度超标,不仅会造成呼吸困难、头痛、眩晕、意识模糊,重则会造成窒息,导致死亡。甚至更会引起爆炸,且爆炸后释放热量大、火焰传播速度快,很难扑救。例如:二零一四年九月,岳阳市桥西园路某居民楼,发生天然气泄露,一家四口,三人死亡;二零一五年,七月三日,郑州高新区梧桐街与银平陆交汇处,发生燃气爆炸,造成十五人死亡,四人重伤,房屋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三百五十六万人民币。然而,当前很多燃气管线工程项目建设中安全管理存在缺失现象,所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目标模糊,权责区分不明确,制度实行力度差,不能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依据,导致安全管理有效性差,无法获得预期管理效益,安全隐患多[2]。为提高燃气使用安全性,降低安全事故率,在燃气管线工程项目建设中,必须加强安全管理,针对工程项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安全管理措施,创新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2燃气管线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的创新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燃气管线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与安全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安全是燃气使用的前提。为提高安全管理效能,应积极进行管理管理制度创新,以提高安全管理有效性。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燃气管线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的创新:(1)实施责任承包制。想要提高安全管理有效性,确保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力度,必须明确权责,落实责任。当前燃气管线工程安全管理有效性差,就是因为工作权责分散,缺乏相应制约与竞争机制,造成制度实施力度不足。因此,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创新中应实施责任承包制,对安全管理的每一项工作设置工作指标和标准,对安全管理效能发挥进行绩效考核与评价,使安全管理责任得到明确,制定完善工作责任制度,明确责任和约束机制,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完成,弥补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不足,增强相关人员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在具体实施中,应建立组织保障体系成立二级推进工作小组,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推进计划,增强安全管理有序性、规范性,使安全管理效能得到最大化发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2)建立现场管理机制。燃气管线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现场管理非常重要,明确现场安全管理制度非常重要。因此,应尽快完善工程现场安全管理机制,全面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3]。在具体工程开展中,应安全管理制度创新应融入“查改并进”原则,设置三级工作小组,一级工作小组安全管理负责监督与评价,二级工作小组负责现场考察,三级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制度和管理措施实施。通过“三级”小组模式,强化制度实施力度,提高工程现场管理能力。(3)构建有效奖惩机制。想要落实安全管理制度,调动安全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离不开明确的奖惩机制。奖惩机制构建既能起到激励作用,也能起到约束作用,能有效提高安全管理效能,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制度创新中要考虑到奖惩问题,应根据燃气工程特点和安全管理需求,构建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有效奖惩机制。在安全管理中要对优秀工作班组进行奖励和鼓励,树立榜样,利用榜样效应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使相关人员能积极配合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而对于一些违规操作的班组及存在缺失的人员给予处罚,将安全管理问题上升的另一个高度,使全体工作人员都能对安全管理问题提高重视,而不是只喊口号不落实工作。

3结束语

燃气能源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工业生产都有着巨大贡献,是现代社会主要能源。但燃气具有易燃、易爆、易扩散的特点,一旦发生泄露,引起火灾或爆炸,后果不堪设想,不仅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会导致人员伤亡的出现。因此,在燃气管线工程项目实施中,必须提高对安全管理的重视,针对燃气工程特点和安全管理需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作者:张佐锋 单位:肥城泰燃天然气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高波,邝婉玲.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工程的管理及安全控制分析[J].湖北燃气工业报,2014(06):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