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市场信息的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
以房早最为多见,老年组发病率72.44%,老年前组为28.57%,两组差异显著(P<0.01)。房早合并室早,老年组为41.1%,老年前组17.2%,远高于老年前组(P<0.05)。
2 心律失常与疾病的关系
本文观察对象以冠心病合并其它心脏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为多见。两组均以房早合并室早多见。老年组房早发病率尤甚。单纯室早以老年前组为高64.3%,老年组为55.2%,两组差异不明显。
3 动态心电图
本文98 例一般心电图正常者31 例中,动态心电图发现房早19 例,室早13 例,房早合并室早5 例,短阵室速2 例。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检查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这与年龄及病程的延长,冠状动态硬化,心肌纤维及心肌供应不足有关。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 信息效率; 信息形态; 参与者结构; 产品结构; 学习模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5. 056
[中图分类号] F293.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5- 0099- 03
1 前 言
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是不完全的和不对称的,经济个体通常并不具有做出最优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完全理性转化为有限理性,同时个体理性可能导致集体非理性,价格并不能囊括全部的市场经济关系,信息经济就是要运用机制设计理论来设计“非价格”制度。
机制设计理论考虑构造什么样的博弈形式,使得这个博弈的解最接近设定的那个社会目标。它包括信息效率和激励相容两个方面的问题[1]。信息效率研究制定的机制是否只需较少的信息传递成本,较少的关于消费者、生产者及其他经济参与者的信息等问题。
房地产市场中各类参与者都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房地产市场信息表现出以下一些特征:一是不同的参与者需要的信息不同;二是信息可能不真实,为了在交易中获取更大利益,各个参与者会积极提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隐瞒不利信息,如果监管不到位,他们就可能提供虚假信息;三是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不足,信息是稀缺资源,获取信息需要成本,各类参与者很难获取决策所需的全面、细致的信息;四是信息来源多样,可信度不一。
影响房地产市场信息效率的因素十分复杂,主要有4类,即信息形态、参与者结构、产品结构和学习模式。在有效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各参与者之间进行着复杂的博弈,各种乱象此起彼伏,严重地阻碍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影响房地产市场信息效率的因素入手,研究房地产市场的信息效率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 房地产市场信息形态
信息形态是指由信息的多种特征或属性结合在一起所表现出的状态,包括信息的强度和传播方式等[2]。房地产市场信息不仅是动态的,而且以多种形式存在,信息形态的差异影响着市场的信息汇总程度。概括地看,房地产市场信息形态对房地产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主要源于以下3个原因:一是房地产市场信息分布的不对称;二是房地产市场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三是反映房地产信息的变量选择差异。
2.1 房地产市场信息分布的不对称
与其他商品市场相比,房地产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房地产市场的信息分布处于更加不对称状态。房地产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卖主比买主拥有更多的私人信息,买方处于信息劣势地位,而卖方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卖方为了自身的利益,会尽可能地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其市场行为会使消费者的正当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从而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在房地产市场存在 “劣质商品”的情况下,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消费者就会做出逆向选择,即不轻易购买房地产商品或持币观望 ,即使市场上存在实实在在的 “优质”房地产商品。这样,整个房地产市场就会在不断萎缩的状态下运行。从总体上来说,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 “逆向选择”问题导致整个房地产市场效率低下。
在房地产交易完成以后也存在着道德风险。由于不对称信息和不完全合同使负有责任的经济行为者不能承担全部损失 (或利益),因而他们不承担其行动的全部后果,这会引起市场交易各方的效用冲突,导致市场的低效率。
2.2 房地产市场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性
传播方式指传播的速度和途径,如信息是以渐次传递方式被公众获知,还是瞬间扩散到每一个受众,属于传播速度的差别;信息通过媒体披露还是个人之间交流而被传播,属于传播途径的差别。不同传播速度和传播途径交织组合在一起,构成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性。
(1) 传播途径的多样性:政府部门、开发商、房产中介、房地产专业网站、研究机构、已购房亲友等都是房地产市场信息的提供者;各类提供者由于不同的利益诉求,采用多种途径来传播信息,也导致信息的可信度参差不齐。
(2) 传播速度的影响:早获得信息与晚获得信息的交易者对房地产的需求量存在显著差异,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信息获知的早晚必然对房地产价格产生作用,从而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信息效率。其原因是信息直接影响人们的预期,而预期对房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获得信息的早晚对房价的影响是有差别的。
2.3 反映房地产信息的变量选择差异
选择反映房地产信息的不同变量对市场价格产生不同作用,并且不同变量的价格敏感性也不尽相同。房地产信息主要有:房源、产品、政策、信誉、历史交易记录、消费偏好及消费能力、国有土地、各类购房总需求、房产档案、房地产行业从业主体等信息。
不同类型的市场参与者关注的信息不同,即使同类型的参与者关注的信息也不尽相同。如同样是产品信息,有的关注价格、面积、地理位置、地形、交通情况、户型等基本信息;有的关注增值潜力和物业管理等不确定性信息;还有的关注产品的成本、质量、盈利能力、增值潜力等内在信息。
由于信息不完全和存在信息成本,每个市场参与者只能选取自身最关注的信息变量。研究房地产市场各类参与者各自更关注哪类信息变量,并提供这些信息变量相关的真实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
3 房地产市场参与者结构
参与者结构是指不同类型参与者间的数量关系及其分布特征。房地产市场参与者的结构不同,导致竞争程度不同,市场价格所显示的信息也不同。参与者结构从4个角度影响市场汇总信息。
3.1 市场影响力差别
市场信息效率理论发现:当具有垄断地位的市场参与者以价格而不是产量作为操作目标时,其交易仅会使价格增加。如开发商有充分的激励维持高价并在此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其原因是通过等待可以获得有关消费者更多的风险偏好程度的信息从而在讨价还价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维持高价的房地产开发商是可以把房子卖出去的[3]。
但是当垄断参与者面临竞争对手时其策略转为选择产量,导致市场价格的信息效率得到改善。这也说明,参与者市场影响力的变化(这里表现为从完全垄断到寡头竞争)会导致竞争策略的改变,市场价格显示信息的程度随之改变。
3.2 状态依存偏好
所谓状态依存偏好,是指随着房地产市场状态和参与者心理等状态变量变化而发生改变的交易偏好。最常见的情况是,参与者所处的收益状态不同,所采取的交易策略会有所不同,结果造成市场汇总信息的效率不同。
最简单的收益状态有两种:损失和赢利。当参与者处于损失状态时,就会存在损失厌恶心理,倾向于推迟交易以避免损失成为既成事实;相反,当其处于赢利状态时就会产生赢利锁定动机,愿意立即交易以锁定盈利。
因此需要将由这些状态依存偏好形成的参与者结构考虑进来,才能理解信息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及其作用的方向,也有助于对房地产市场信息效率的分析和检验。
3.3 禀赋差别
参与者事前所具有的资源(包括资产、信息等各种可用的资源)和反应模式上的差别形成了禀赋差别。比如知情者和不知情者之间的差别就是一种禀赋差别。
不同禀赋参与者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代表特定的市场结构,各类参与者在市场上的比例出现变化,则房地产市场所面临的供求压力也会发生改变,市场均衡过程必然因此有所调整;即使面临相同的信息,市场价格也可能是不同的,可见禀赋差别对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
3.4 决策模式差别
异质性的参与者具有差异化的决策模式,不同决策模式导致定价函数和定价机制的差异,因此房地产市场价格必然受决策模式的影响。就市场整体而言,具有不同决策模式的交易者的数量及其比例关系,决定了各种决策模式发挥作用的程度及其相互影响。
4 产品结构
产品结构指产品的种类及其数量对比关系。房地产市场可以粗分为住宅和商业地产,住宅又可分为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别墅等,各种房产又可以按面积、价格等要素进行细分。随着不完全市场理论的发展,产品结构对房地产市场均衡的影响逐渐引起重视。有关产品结构与房地产市场信息效率关系的研究主要沿着以下两个方向进行。
4.1 市场不完全性
当参与者具有的信息不同时,房地产市场不完全必然导致资源配置的不确定性,资源配置的不确定将转化为价格的不确定,导致即使面对同样的环境,理性预期的市场价格也可能有多个,房地产市场价格与信息不具有稳定的对应关系,因此价格信息不能有效发挥指导作用。
由于资本市场不完全,投资决策时必须同时考虑当前的收益和预期的未来收益,投资者必须考虑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未来的不确定性是无法准确预见的,以此为依据的决策必然包含噪声,并且噪声的含量将因房地产市场不完全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意味着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决定了市场均衡价格不能完全显示信息。
房地产市场不完全性的影响具有实质性和稳健性特征,不可能被轻易消除,房地产市场的不完全性将加剧房产价格偏离其基础价值的程度。
4.2 具体结构
通过两类不同属性组成设定具体的产品结构,研究不同产品的数量对比关系。房地产市场的不同产品类型之间存在信息上的互动,房地产产品结构通常是参与者决策的重要依据。
5 学习模式
现实中人具有的异质性和不完全理性,要将人的学习行为(如观察、模仿、推理等)与特定的外部条件(如信息环境、产品种类和数量、交易者的类型和数量等)结合起来考虑信息汇总过程。
5.1 学习方式多样性
在私人信息不足时,模仿以往的决策范例或别人的行为是普遍现象,而这导致羊群效应必然发生,因此市场均衡是信息无效的,从而导致市场对信息的汇总不足。
口口相传式学习也是一种普遍的学习方式。采用这种学习模式,市场均衡状态受样本大小、现实状态的数量以及交易者取样的方式影响,多数情况下都会阻碍市场对信息的汇总。
参与者对他人的错误行动做出策略性的反应,调低他人信息的权重,调高自有信息的权重。结果造成即使参与者是理性的,房地产市场对信息的汇总也是不理性的。
5.2 有限的努力程度
假定人是完全理性的,那么搜集信息的努力程度就必然是进行到成本与收益相等那一点。然而在社会学习背景下,这一观点变得不那么肯定了。对于不同的均衡状态,参与者搜寻信息的努力程度是不同的,在未得到足够的信息之前,他以最大的努力程度去搜寻信息,一旦获得了足够的信息,他就把这种努力程度降到最小。
同时一个人对信息搜寻的努力,不仅依赖于他已经掌握的信息,而且依赖于信息的质量和其他人搜寻信息的努力程度,在给定信息分布以及他人的信息质量和努力程度情况下,房地产市场参与者的最优搜寻努力随着个人信息精度提高而下降,同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参与者的搜寻努力随着他人努力程度的减少而增加。因此房地产市场价格中的信息含量受参与者为获取信息所付出的努力程度的影响,市场均衡通常不可能汇总全部的信息。
5.3 策略选择
有限理性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不同表现形式对价格调整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房地产市场参与者一般不愿意改变基于私有信息做出的决策,这表明,房地产市场价格中错误信号的含量可能很高。
6 政策建议
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给房地产市场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但同时,要彻底消除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现象、营造完全竞争的房地产市场环境又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研究如何实现激励共容和提高信息效率。通过对房地产市场信息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提高房地产市场信息效率的政策建议。
6.1 确认各方最核心、长远的利益诉求,寻求统一、明确的社会目标
房地产市场参与者众多,各方的利益诉求不一,需要厘清各类参与者最核心、长远的利益诉求,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统一、明确的社会目标;这个社会目标是各项房地产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6.2 调查本地区各类参与者最关注哪些信息,针对不同的信息,从信息处理的环节入手,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由于信息成本的存在,调查参与者最关注的信息,可以抓住重点,有效提高效率。在此基础上,根据核心信息的种类,从信息处理的每个环节(收集、加工、、反馈等)入手,采用检查、奖励守信者、严罚违规者、畅通民众反馈机制、多渠道降低维权成本等方法,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6.3 减少房地产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建立真实、全面的信息传播平台
由于市场机制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有其自身的缺陷,因此,要求政府加大规制力度,加强监督机制建设,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设计激励共容机制,鼓励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树立“诚信”意识,提供完整、真实的私人信息。
构建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积极引入多种社会力量,构建平台型的房产信息服务公司;政府应做好督促、指导、检查等管理工作,并及时提供政府所拥有的相关房产信息。
6.4 整合政府现有的房地产信息系统,建设基于唯一数据信息源、统一平台、统一工作流、应用系统模块化、集成各项应用的信息综合管理系统[4]
为全面客观地反映房地产运行状况、准确的市场信息、增加透明度、及时发现房地产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判断市场发展趋势、提出调控对策,需要在统一的系统平台上,构建统一运行环境、统一服务配置、统一定制工作流、统一数据源、应用集成的房地产市场信息综合管理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娜. 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房地产市场博弈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2] 吴忠群,张群群. 市场信息效率理论的新进展[J]. 经济学动态,2012(5).
[关键词] 柠檬市场 信息不对称 农产品
传统经济学理论基本假设前提中,市场买卖双方拥有完全信息,并把市场视为满足完全竞争条件的市场。然而,现实中农产品交易市场并不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在经济活动中,信息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信息不对称问题则是经济学界的一个重要基础理论,阿克洛夫的“柠檬”市场模型开创了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理论的先河[1]。信息不对称问题既是农产品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农产品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由农产品市场失灵所造成的市场扭曲(尤其是价格和质量扭曲),会给农产品交易各方带来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2];从长远来看,还会影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和消费者福利的提升,进而影响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农产品的信息不对称对农产品市场扭曲的影响机理,进而探索矫正农产品市场失灵的途径,对于农产品市场整肃和维持农产品市场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3]。
1 农产品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是指当市场交易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出现一方多,一方少,或者一方有,一方无的情况或交易主体为多个时,只要有一方比其他各方知道的多,或者有一方比其他各方知道的少的情况,均为信息不对称[4]。
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不对称信息有着不同的类型:从信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来看,可分为事前不对称信息和事后不对称信息。事前的不对称可以统称为逆向选择模型,事后的不对称称为道德风险模型。从不对称信息的不同内容来划分,研究不可观测行动的模型称为隐藏行动模型,研究不可观测知识的模型称为隐藏信息模型或隐藏知识模型,前者是指参与人一方的行为对另一方来说具有不可预测性,后者是指参与人一方所具的知识条件对另一方具有不可知性[5]。将信息不对称情形进行细分,得到5种不同的模型,见表1。
1.2 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是指农产品市场上卖方与买方对于有关交易对象的农产品在质量、特性价格等方面信息掌握不对称。农产品市场并不像传统西方经济学上所讲的最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农产品市场牵涉到的主体有农资供应商、农产品生产者、农产品经营者、农产品消费者和政府部门,不同主体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6]。下面将针对农产品信息不对称问题,着重介绍农产品生产者与农产品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7]。
1.2.1 农产品生产者与农产品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农产品生产者与农产品经营者、消费者进行交易时,生产者对于农作物种子或禽畜品种的选择、培育、化肥、农药的施洒、种植或饲养的方式以及对疾病的检测和防治水平要更加清楚。这些方面也构成了农产品隐藏的内在的质量信息。而农产品经营者和消费者只能通过农产品的外在特征如外观、颜色、新鲜度等进行质量判断。这就构成了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农产品难以实现优质优价,而普通产品就存在着掠夺优质农产品市场的可能。而在定价方面,农产品经营者则往往更了解市场信息,作为农产品生产者的广大农户和消费者掌握的信息往往较少,这种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农产品经营者压价收购,高价售出,获取收益。
1.2.2 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在进行交易时,他们对于农产品相关信息的把握是截然不同的。对生产者向市场提供的安全农产品,多数消费者并不清楚其真实的安全水平。根据王秀清等人对我国食品市场上的质量信号问题的研究,农产品的安全品质具有“信任品”特性,消费者既难以在消费之前从外观辨识出来,也难以在消费之后感知出来。农产品品质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比如,加工企业知道其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添加剂使用情况,而消费者却不知道;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上的商贩知道其产品在储运和销售过程中是否卫生和安全、是否受到污染,消费者也不知道。而农产品,尤其是食用农产品,属于后验性物品,即只有通过食用才能较为准确地了解产品质量安全,甚至食用后也未必能够精确认定其产品质量安全,这就无疑造成了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1.3 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农产品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现象非常普遍,如质量信息、供求信息、价格信息等在生产、流通、销售乃至消费各环节均有大量的不对称现象出现,这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如交易双方为实现其利益最大化动机而故意造成信息不对称,或交易主体缺乏信息获取能力;客观原因表现为农业生产的长期性及不确定性导致的不对称信息,低效率的交易制度安排导致信息传递的失败等。由于农产品是一种典型的经验品和信任品[8],并且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保鲜、包装等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其色、香、味、形都有很大改观且日益复杂多变,从而使得农产品“经验型品”和“信任品”的特性增强。正是由于农产品的这种“经验和信任性”特征,使得有关农产品质量的信息在市场交易双方间形成非对称分布(通常表现为卖者比买者拥有更多的信息)。并且在既定的制度环境条件下,农产品信息不仅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不对称,而且在生产者之间也存在不对称现象,农产品市场秩序很难形成[9]。
1,了解公司运作方式及产品
1.1,了解公司工作开始后,用大概一周左右,了解公司业务流程,认识这个业务链条上相关同事。包括销售经理,销售工程师,销售助理等。准确定位自己的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及在公司中的位置。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并尽快融入其中。
1.2,初步熟悉需要推广的产品用大概一周的时间,熟悉公司需要推广的产品。包括各个产品的规格,工艺,特征,以及同行业其他公司产品之间的替代或竞争关系。和原厂沟通,详细学习产品的技术细节。以BCD公司为例,其拥有的产品线比较广泛,电源管理方面的IC种类也比较多。它的产品在市场上和UTC等公司的产品重合比较多,替代性强。工作中需要详细分析其中产品的差异,特别是BCD产品的优势特征。比如说创达公司主页上有推广BCD公司生产的AS339电压比较器。这类芯片应用范围非常广,制造厂商也多。现在市面上较流行的还有IR2339、ANI339、SF339和LM339。这几款基本都可以互换。对于Everlight公司的LED类产品,其主要关心的参数有波长,亮度和一致性。对创达公司所的也应当详细了解。对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应当积极尽快整理出来,以此将市场进行细分。
2,市场进一步规划
2.1,公司内部市场信息整理估计需要一周时间,通过和销售工程师的谈话了解整个行业的市场状况,公司在该行业中的细分市场定位,以及竞争对手状况;并通过销售人员初步接触公司客户,将这些客户信息归类,方便日后统筹管理。
2.3,客户端市场信息整理从内部整理出的市场信息中,和销售人员协商挑选出有代表性的客户,做出时间表,同销售人员一起拜访。通过客户端,了解所销售产品在市场上的反馈,更深入地掌握客户所关心的产品的关键技术参数和客户的需求。
3,日常工作
3.1,安排好时间表,和销售人员对需要技术咨询的客户拜访,帮助客户了解并认可公司产品,协助销售人员完成销售任务
3.2,对市场需求大的产品,做库存备货预估
3.3,每日与个别销售同事详细review工作情况,每周简单与所有销售同事review工作情况;并定期给销售人员做产品培训。
3.4每月做工作计划及竞争对手的分析报告。
3.5,对客户投诉及时做出反应,协助客户解决应用难题。遇到疑难或重大问题,积极与原厂沟通,共同解决客户端的技术或产品质量问题。
【关键词】行业协会;经济法;主体地位
一、行业协会的概述
行业协会是指由同行业企业、公司等经营实体,为了维护本行业的健康发展及其共同利益而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法人。行业协会是为了达到行业的共同利益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一种社团组织,在市场经济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民法原理,行业协会属于社团法人:社团法人是指自然人和法人自愿组成,从事社会公益、文艺艺术、学术研究、宗教等活动的各类法人。《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国家机关以外的组织可以作为单位会员加入社会团体。改革开放后,我国行业协会发展迅速,尤其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较快。与此同时,相关配套机制不健全阻碍了行业协会地健康发展。很多地方政府已出台相关的政策以鼓励行业协会地发展,如:温州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行业协会规范化发展的意见》。行业协会的健康发展将有利地促进本行业的发展,为市场经济的规范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二、行业协会的特征
1.自律性。行业协会的自律性体现在行业协会的章程、行规行约对其成员行为的约束。章程、行规行约是协会成员通过平等协商、民主决策的形式制定的,它体现出“意思自治”的原则。行业协会的自律性是行业协会的立足之本:一方面,行业协会的章程、行规行约是由成员共同制定的;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又通过章程、行规行约来规范成员的行为。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使得行业协会能够得到良性发展,从而促进本行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协会成员的利益。
2.公共性。行业协会是由特定行业的成员组成的,其根本宗旨是为了维护本行业的长远利益。所以行业协会是一定范围内的公共利益的代表者。行业协会所代表的公共利益只能是特定范围的利益,即与本行业有关的利益。行业协会的公共性又突出的表现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因为行业协会更了解本行业的市场信息,所以其提供的公共产品比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更加切合企业的发展需要。例如:技术交流会、研讨会、行业标准的制定等。
3.中介性。行业协会是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非盈利组织。它在政府与市场之间起桥梁与纽带的作用。突出的表现在:1、行业协会为政府的正确决策提供信息。一个行业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自身特有的市场信息、发展规律是政府很难全面、细致的把握的。行业协会是由作为市场主要参与者的企业组成的,它能更好地从市场获得信息。它能将本行业的市场信息向政府进行反馈,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2、行业协会是政府决策有效实施的推动者。政府决策的推行需要高成本。行业协会的介入,不但可以通过其自身的知识信息,经验来有效地促进政府决策的执行,而且能够避免政府推行决策所付出的高成本,使政府决策的执行更加效率化。
三、行业协会的经济法调控主体地位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然而,市场并非是万能的,它在承担有效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也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完全竞争。市场在有效配置资源的过程中,适用“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出现了资本的不断集中,导致垄断的出现。垄断的出现又会破坏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出现了不完全竞争。(2)信息的不对称。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资本的不断集中,导致企业规模的不同。由于企业在生产中的原料来源和销售中的地域范围不同,使市场具有地域性特征。不同企业由于其自身情况与所处环境不同,其对市场信息的获取也有不同。还有,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主体地位的差异,也会出现信息的不对称。(3)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在使用上的和消费上的排他性,使企业产生了“搭便车”的想法,即都寄希望于别人提供公共产品,自己从中获取利益,这就导致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市场的缺陷是其固有的,其本身不能克服。市场的缺陷可以由政府来克服,政府可以制止企业的不正当竞争、收集和市场信息、为企业提供公共产品,从而克服市场的缺陷。然而政府在进行市场干预的时候也不是万能的,它也存在自身的缺陷:(1)信息不充分。随着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专业化,市场信息也呈现出专业化的特点,其是对市场各个方面的全面反映。政府作为宏观经济层面的管理者,它不能全面、细致的搜集市场信息。(2)决策的滞后。政府的决策只能是在对市场已有信息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做出的,其对市场的调控会出现滞后的现象。
由于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出现了市场与政府的“双重缺陷”,我们需要引入第三方机制来协调市场的资源配置和政府的调控行为。行业协会作为特定行业利益的代表,在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的过程中,同时也能规范协会成员的行为,它无疑是作为“第三方”的最佳对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信息搜集的质量,加大信息的交流
行业协会是由行业内的企业共同组成的,其在市场信息的获得上更加全面,更能及时的反映市场的变化。它能综合考虑市场的各个方面的信息:生产、销售、流通、资金等。行业协会也能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对即将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以确保市场的健康发展。行业协会在成员之间更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行业协会本身就具有为成员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职能。《中国通用机械干燥设备行业协会章程》第三条规定: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对企业进行联络、指导、咨询和服务,反映企业的愿望和要求,维护行业和会员利益,在企业与政策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行业协会提供信息交流的方式多样化,例如:产品交流会,技术研讨会等。行业协会提供的信息交流服务在高新技术开发,企业自主创新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2.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
政府作为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管理者,其提供的公共产品多关乎国民的生活、教育、医疗等基础项目。政府为企业提供的公共产品相对较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相关的配套服务也必须更加完善。行业协会作为本行业的利益代表者,其有责任为企业提供公共产品。行业协会更应该成为制定行业标准的主体。行业标准是纯客观的技术标准,它不像法律那样具有许多人文精神,因此行业协会在制定行业标准上具有天然的优势。
3.排除不完全竞争,保护中小企业利益
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突出表现在不同实力企业在运用资金、技术、信息等手段之间的竞争大型企业占有较多的资源,他们在追逐自身利益的时候往往会滥用其权利,导致不完全竞争的出现,损害广大中小企业的利益。行业协会具有自律性,它通过制定章程、行规行约来规范成员之间的竞争行为。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数量的大部分,只有充分保障其利益,才能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氛围。
四、行业协会的经济法受控地位
行业协会是由同行业经营者共同组成的。行业协会内在的表现为企业之间的联合,这种企业之间的联合本身就蕴含着不正当竞争、垄断风险。行业协会是特定行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同时企业又是以追逐经济利益为目的,当行业协会过分的追求企业利益的时候,必然会出现行业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例如:“方便面涨价”事件,饭店业协会限制消费者自带酒水,行业自律价等问题。行业协会的这些行为不但损害了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而且还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行业协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其本身就受到政府的调控,所以政府对行业协会的调控是必要的和可行的。我国《反垄断法》第十一条规定: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本行业的经营者依法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这就从法律上明确了行业协会加强自律维护公平竞争的职能。《反垄断法》第十六条规定:行业协会不得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从事本章禁止的垄断行为。这也明确了行业协会的受控地位,即行业协会不得组织协会成员实施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五、总结
行业协会的经济法调控地位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双重缺陷”的背景下,行业协会履行了原来由政府履行的一些职能,通过章程、行规行约来规范成员的行为。行业协会的经济法受控地位是由其作为市场主体和其自身内在的蕴含不正当竞争、垄断风险决定的。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其在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约束其自身和内部成员的不正当行为,以促进本行业的健康发展,维护企业利益。
参考文献
[1]江合宁,谢拓.关于行业协会立法问题的思考[J].职教与经济研究,200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