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循环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城市 水资源 再生循环利用
中图分类号: B834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非常巨大,如何有效的满足城市生产与生活用水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将城市的污水废水看成是一种资源,将这种资源进行合理的回收处理利用,达到区域内本流域水环境平衡,保持社会经济良性的可持续发展,构筑资源节约型城市。
二、目前的城市水资源现状
在流域的城市群中,大多数城市都是临水而建,通过若干年的建设与发展,从城市功能上基本连成一体,一个城市的下游同时是另一个下游城市的上游。作为良好的水环境并不是局部地域而是整个流域。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我国目前却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不仅使得农作物灌溉、工业生产、甚至连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严重影响,水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资料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200立方米,占有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日本的1/2,美国的1/4,俄罗斯的1/12,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水资源还存在时空分布明显不均的情况,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而在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就有400多座城市存在缺水问题,其中100多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就有9个严重缺水。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城市缺水都比较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正常年份缺水量约在400亿立方米,日缺水量为1600万吨。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
三、目前国内外在水资源再循环利用方面的情况
水循环经济国内外研究进展 在水循环的研究与实践应用方面,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结合自己的实际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纳米比亚、日本、欧盟成员国以及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Asano等认为水资源需求的数量和调配的范围随着人类生活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扩展水资源的调配范围;另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提高了调水的经济和技术实力。Metcalf从污水再生的角度系统论述了污水处理、处置和回用的基本原理。Beekman从节水减污的角度系统论述了水体保护、循环利用的基本原理。Lund对调水的成本与风险交易以及对自然、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Glenn-Marie建立了国家层面水资源循环体系和水实物量核算投入产出表,并用于南部非洲国家(如纳米比亚)的水资源核算,进而分析水资源对各部门经济的影响,提出产业发展政策。其中,澳大利亚无论在水循环研究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颇为成功。
从1977年开始,澳大利亚有关部门便开始着手再生水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为了成功举办2000年悉尼奥运会,澳大利亚政府相继出台了《国家水资源管理战略框架》和《NSW城市和社区循环水利用导则》,并建立了相应的循环水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标准;目前,在澳大利亚大约有500个污水处理厂,其中有一半从事循环水的开发,每年大约有150 GL到200 GL的废水被循环利用。2004年,在澳大利亚国会资助下,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学院出版了《澳大利亚的水循环研究》报告。这份研究报告介绍了澳大利亚当前水循环利用情况,主要强调生活和工业废水的处理程度和循环利用问题。报告讨论了一系列问题,既有国际的,又有国内的经验,并提出了未来水循环利用和管理的24条建议。
四、再生水的利用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紧缺显得日益突出,在城市尤为严峻。水资源短缺致使城市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可开采空间越来越小,水位逐年下降,某些大城市甚至出现了地面下沉的严重后果,然而,水资源的供求矛盾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并且有加剧的趋势。许多发达国家对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已发生重大变化,即从控制水、开发水、利用水转变为以水资源再生为核心的水的循环再用和水生态的修复和恢复,从根本上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解决城市缺水,要节流先行,充分利用再生水。鉴于再生水具有诸多优点,对其充分利用变得尤为迫切和必要,这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规律的。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即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污水再生回用既可有效节约清洁水资源,又可减轻水污染。
据统计,城市供水的80转化为污水,污水经收集处理后,其中,70的再生水可循环使用,这就意味着,通过对再生水的充分利用,可使城市供水量增加56左右。对再生水的利用不仅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随着城市自来水价格的提高,再生水运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以及回用水量的增大,经济效益将会越来越突出。合理利用再生水能维持生态平衡,有效地保护水资源,改变传统的开采―利用―排放的用水模式,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
再生水使用方式很多,按与用户的关系可分为直接使用与间接使用,直接使用又可以分为就地使用与集中使用。多数国家的再生水主要用于农田灌溉,以间接使用为主;日本等少数国家的再生水则主要用于城市非饮用水,以就地使用为主;新趋势是用于城市环境水景观的环境用水。
五、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具体措施
1.安全供水是促进污水再生利用产业化进程的保障
严格再生水水质管理,市水务局委托市排水监测站定期对正常运行的再生水设施化验,水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对再生水的卫生指标进行监督检测,确保安全供水开发和推广应用。
2.公共财政资金注入是加快再生水输送管网的建设进度保障
要高度重视再生水回用管网建设滞后的问题,管网系统建设的难度和所需资金远远大于再生水处理厂建设本身,因此必须建立稳定规范的财政资金注入渠道,加大投资力度,加快配套管网建设确保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发挥效益。
3.合理的价格激励机制是污水再生利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
目前北京市为鼓励使用再生水定价只能弥补中水厂运营成本,还不能使再生水厂形成良性的可赢利的运营机制,再生水水价根本没有考虑管网的建设和维护费用目前还未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再生水收费与实际成本价格相比相差较大,不能涵盖企业维护运行投资回收及利润回报制约了污水再生利用市场的发展目前再生水的应用处于推广阶段还需政府的相应补贴。
4.加强政府协调力度是落实污水再生利用规划的保证
再生水主要用于园林绿化河道、景观补水、道路冲刷、工业用水、冲厕、洗车施工等方面主要用户是政府和工业用户。由于园林绿化河道景观补水道路冲刷都是政府埋单具体使用单位没有使用再生水的积极性,站在各自企业的利益上,寻找各种理由抵制使用再生水。所以政府的主导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应成立相应机构承担推动和监督工作,出台节水的强制性法律法规,逐步落实再生水回用规划。
5.提高宣传力度是公众克服污水再利用心理障碍的保证
要大力宣传发达国家和我们已有的使用中水的实例,在广大群众中普及中水回用知识,大力开展利用再生水会产生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效益的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使本市全体公民掌握科学的水资源知识,树立污水可再生利用成为城市重要水源的正确观念。
六、结束语:
进一步扩展再生水的利用渠道,因地制宜,根据需要确定利用途径,促进对再生水的利用。如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的发展方向,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水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其重要性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日益明显。应牢固树立节约用水,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科学理念,政府及相关部门更要重视对再生水的利用,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经济繁荣、生态优良的宜居环境。
参考文献:
[1]彭澄瑶.城市水资源可持续规划与水生态环境修复[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1期 第11页
[2]张惠源,李健,陈双星,关代宇.城市水资源的再生循环与综合利用――以TEDA水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系统为例[J].中华建设-2012年8期 第99页
节约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农业是用水大户,其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3.4%;同时还是费水大户,水的有效利用率平均仅为40%,在水资源匮乏的西北地区,农业灌溉用水约占到总用水量90%,而灌溉渠系水利用率仅为30%~40%,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水平。“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粗放型农业灌溉方式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要通过水土保持项目,结合我县主导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益,通过逐步完善节水系统和灌溉排水条件,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力推行新型的灌溉措施,如管灌、滴灌、喷灌等技术,也大大节约了用水量。
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
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涝灾现在很多地区出现枯水季节河道断流,水源枯竭,造成这种情况的最大原因就是水土流失,具体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使土壤蓄水量减少。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占土壤总体积的30%~50%,空隙是水分存在的空间,也是水分储蓄的载体,如果水土流失现象发展严重,就必然导致土壤空隙的消失,土壤可承载的水量就会急剧减少,从水文角度讲,增强了径流的年内变化,使洪水季节水量更多,枯水季节水量更少。二是水土流失使梯田、水塘、水凼、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蓄水容积减小,蓄水量也相应减少,也同样使汛期水更多,枯季水更少。因此,水土流失容易造成涝灾。增加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同时,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少,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洪水过程与暴雨过程相似,陡涨陡落,历时短暂,洪水夹杂泥沙倾泻而下,使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造成河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由于表层土壤,在水力的侵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流向塘库、江河。一方面,淤积的泥沙减少了库容,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减少水库的使用寿命,严重时易造成漫坝、垮坝等灾害;另一方面,造成沟渠江河河床拾高,严重影响泄洪能力,致使洪水宣泄不畅,水位上涨,因此经常出现10年一遇的流量或20年一遇的水位现象。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水环境质量下降现在随着洪水灾害的增加,在多次洪水过程中,大量的表层土壤随洪水冲击进入水体中,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水体中的含沙量及浑浊度.同时,流入水体中的土壤中带有的残余农药及一些有机物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所以水土流失是造成水污染的因素之一,水土流失越严重,水污染越厉害。
大力开展水土保持,促进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林草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构筑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在开展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中,在坚持综合治理与重点治理相结合的措施,把林草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建设坡地整地工程,配合节水灌溉及渠道工程等多项措施相结合的配套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理及有效配置的综合治理体系,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和发展。建立生态修复区,实现大自然自我修复根据有利的地形、地势等自然条件好的地方,森林覆盖度比率大的地区时行生态修复手段,封山育林,禁止一切人、畜等入内,让森林自然的生长,提高森林的覆盖率。这就需要加大林木的保护力度,尽量减少人为的对森林的破坏。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农村,由于农田生长的需要,灌溉用水没有节度,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所以在农村应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以减少无度的浪费。加大水保监督执法力度,保护水资源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对不同开发建设项目,无证采矿、乱采乱挖破坏矿产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与治理机制,明确资源开发单位和法人的生态保护责任,建立生态破坏限期恢复治理制度。
关键词: 医院 再生水 循环利用
Abstract: The recycling of recycled water is the hospital's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energy saving. It should be widely applied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other departments and units because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 、great benefit and promote universal. The rational use of recycled water not only has good economic benefits, but also has enormous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Key words: Hospital Recycled water Recycling
节约水资源,减少医院污水排放量,实现节能减排降耗是每个医院都要遇到的问题。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将医院污水处理流程进行改造,新的污水处理工艺增设一套净化设备,把经过常规处理后已达到排放标准的医院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后,用于医院污水处理系统设备二氧化氯发生器的耗水,脱氯处理后用于绿化浇灌和建筑用水。
医院污水再生循环利用能显著降低医院用水总量,有效节约水资源,是医院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途径。
医院污水再生循环利用有严格的条件限制,但也可以根据使用目的针对性地用于一些水质要求不高的场合,如医院内厕所冲洗、绿化等。我院再生水主要用于消毒剂发生器(食盐电解产生二氧化氯的设备),即通过电解食 盐产生二氧化氯[1],二氧化氯发生器每天大约需要500吨水用于电解食盐产生消毒剂,占医院用水总量的25%-30%。新的污水处理工艺对处理流程进行改造,处理后的水质标准达到再生水相应指标,电解食盐后连同消毒剂直接进入污水消毒池,利用过程安全,节水效果明显。
湖州市中心医院在2007年上半年,自行设计研发了医院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循环利用系统即“湖州市中心医院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工程”,主体设备是压力过滤净化塔,占地面积10m2,安装在医院污水处理区域。在医院污水无害化处理达到标准排放的基础上,将排放水“回炉”处理后进行再利用,成为医院的第二水源。至今已运行两年多,大大节约了医院的用水量和水费成本支出。
一、设计方案
(一)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包括: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医院污水处理排放水的水质指标。
(二)设计原则
运行稳定,管理简单;运行成本低,使用寿命长,投资相对较少;设备布置合理、美观。
(三)设计水量
排放量:1800 t/d
(四)设计水质
水质标准:CODcr:≤50 mg/L; SS:≤10 mg/L; BOD5: ≤10 mg/L; pH: 6-9。
(五)设计用途
二氧化氯发生器用水;绿化浇灌用水;墙面、道路清洗用水;冲洗厕所用水;基建用水。
(六)控制要求
全自动控制。
二、工艺流程
原水是指医院已处理过的污水,经变频水泵供水,泵出口最高压力为0.4 MPa,实际供水压力不小于0.2 Mpa,过滤器配以多路阀组,实现定时自动反冲洗,反冲时间可自行控制,一般15~30分钟,一般每4小时反冲一次,每次30分钟,每天反冲6次,共3小时。为保持连续供水,在自动冲洗时段用市政自来水直接供水,过滤器冲洗完毕后,自来水供水自动停止,又切换到中水回用设备供水,如图1所示。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显示,中水回用的能耗成本和人工成本每年是5.11万元;表2显示,中水回用设备等前期工程总投资约13.63万元,使用寿命估算为15年,每年折旧费用0.9万元左右,运行后每年维护以及中水检测等费用大约0.5万元,一年总的运行成本是6.5万元左右。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系统运行后每天能节约自来水500~550吨,一年节约18.25~20.08万吨,按目前我市水价4元/m3,每年减少水费支出70~80万元,去除运转成本,净节省医院开支65~73万元。除了经济效益显著,更重要的是节约水资源、减少医院污水排放总量。
四、可行性论证
湖州市中心医院委托“湖州市工业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有限公司”对“湖州市中心医院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中水回用的电气布置设计方案委托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设计。工程项目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
再生水使用安全可行性论证方法:采用再生水卫生安全评价方法,即评价再生水中病原体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现实风险评价方法,以流行病学研究为基础,结合现有污水处理技术对病原体的处理效果,分析再生水回用的健康风险。
五、安装使用
(一)中水回用流程如图2所示
(二)中水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出水pH值、CODcr、BOD5、SS、NH3-N浓度均符合GB 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中的排放标准,同时符合设计方案中水质标准。水质标准高于“日本有害物质统一排水标准―生活环境项目”[2]。
六、实施成果
湖州市中心医院2007年全年用水总量是631646吨,2008年1月开始运行新的污水处理设备系统,2008年全年用水总量是556510吨,比2007年减少75136吨,首次出现负增长,环比下降11.9%。2007年、2008年用水量明细详见表3。
从表3中看出,医院的生产生活用水量年增长为24%,分析原因是医院建筑物的增加,业务量的扩大,医院员工及病人数量的增加所致。中水回用工程运行后,医院有了充足的第二水源, 二氧化氯发生器、绿化浇灌、路面墙面清洗、基建项目等用水,都通过医院的第二水源进行取水,经测算,每年节省自来水18-20万吨左右,直接节约水费支出70万元左右。节约了水资源,保护了环境,产生了显著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经验总结
通过在医院实施再生水循环利用的实践,从财务报表分析发现,医院的生产生活用水随着业务的增加同时增加,增长幅度与医院的业务总收入增长率相当,在20%以上。而二氧化氯发生器用水和其他用水采用中水循环利用后,直接减少了对上游水资源的需求量,每年节省自来水18~20万吨左右,直接节约水费支出70万元左右,而且随着水价的提升,经济效益越发显著。在本地区的其他医院已推广应用。
湖州地处杭嘉湖平原地区、太湖南岸,平原河网水系与太湖紧密相连,境内东、西苕溪是浙江省水系之一。湖州水体总量并不缺乏,但水资源环境不容乐观,水质主要为Ⅱ类至劣Ⅴ类[3]。国家环境保护部向媒体通报了2010年上半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全国地表水总体中度污染,太湖、滇池重度污染[4]。而目前我国的生活排污处理水平和污染防治水平还相当滞后[5],而且,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其中生活废水增速较快[3],医院是生活废水的排放大户。
再生水是该院的第二水源,再生水的循环利用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是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减轻水体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再生水合理回用既能减少水环境污染,又可以缓解水资源紧缺,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该院根据自身需要,对再生水进行循环利用,是局域改造低成本、收益高、依靠科技节能减排的有效尝试。
据有关资料统计,城市供水的80%转化为污水,经收集处理后,其中70%的再生水可以再次循环使用。这意味着通过污水回用,可以在现有供水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城市的可用水量至少增加50%以上。世界各国无不重视再生水利用,再生水作为一种合法的替代水源,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利用,并成为城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结束语
再生水循环利用是医院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在医疗机构及其他部门各单位值得推广应用,具有成本低廉、效益巨大的优势。再生水合理利用不但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是显著的。首先,随着城市自来水价格的提高,再生水运行成本相对较低,经济效益将会越来越突出。
其次,再生水合理利用能节约大量水资源,对城市的水资源紧缺状况起到了积极的缓解作用,具有长远的社会效益。
第三,再生水循环利用的生态效益体现在不但可以节约水资源,更重要的是能够大幅度减少医院污水的排放量,改变传统的“开采一利用一排放”的模式,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的良性循环,有效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类与自然、社会与环境的和谐。
参考文献
[1]萧正辉.医院污水处理工艺和消毒剂的选择[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0(5):58-60.
[2]杨波,尚秀莉.日本环境保护立法及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启示[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32(6):94-97.
[3]徐进,贾玉平,宁建荣.浙江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十二五”时期趋势预测[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32(5):100-105.
城市是人口和工业集中的地方。城市用水主要是人们的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用水。城市由天然水体取水,供人们生活和工业使用,用过的水又排回天然水体,这就是水的社会循环,在水的社会循环过程中,用过的水中常会有许多废弃物。一般天然水体都是一个生态系统,对排入的废弃物有一定的净化能力,称为水体的自净能力。由于社会循环的水量不断增大,排入水体的废弃物不断增多,一旦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水质就会恶化,从而使水体遭到污染。受污染的水体,将丧失和部分丧失使用功能,从而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加剧水资源短缺的危机。水环境污染,现已成为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而我国的水环境污染尤其严重,已使国民经济遭受重大损失。
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使其排入水体不会造成污染,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称为水的良性社会循环。城市由未受污染的天然水体取水,一般是比较经济的,因为为满足用水对水质的要求(特别是生活饮用水)而进行的水处理比较易行。当水资源短缺危机出现时,为减少由天然水体取水的量,可以采取循环回用使用过的污、废水的方法。将清洁的冷却水循环使用于工业用水,比较简单,也比较经济。将含废弃物较多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回用于工业,为满足工业用水水质要求而进行的水处理会复杂得多,且也比较昂贵。将尽量多的污、废水回用于工业,可以显著减少由天然水体的取水量,缓解水资源危机。
现代的水处理新技术,已能将城市污水处理到符合人们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要求的程度。在国外,已建起了一定规模的水处理实验厂,也就是说,现在在技术上有可能实现城市污水回用做生活饮用水,甚至做到城市污、废水的零排放,这不仅将最大限度地缓解水资源危机,并完全消除城市对水环境的污染。在载人宇宙飞船中,已经实现了水的封闭循环和零排放。美国公共法规92-500规定,到1983年美国实现城市污水零排放作为全国性目标(后来美国已由这一目标后退)。当然,要将城市污水回用做生活饮用水,以及实现城市污水的零排放,费用是很高的。但是,这说明城市水资源短缺,只是相对的,并且主要是一个经济问题。
从水的良性社会循环角度看,人们生活和工业生产用过的污、废水排入天然水体以前需要经过处理,为此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如果回用污、废水的处理费不高于上述回用费用,无疑是比较合理的,否则便需从多种方案中进行选择。
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危机,可行的有以下途径:
(1)节水
我国许多地区,由于水价过低等原因,一方面水资源短缺,一方面又存在着大量浪费水的现象,所以节水,杜绝浪费,是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首要任务。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应发展节水型工业,各种工业宜采用节水型工艺,减少单耗。生活方面采用节水型用水器具。提高器具质量,加强管理,减少跑冒滴漏。一般城市管道漏损量很大,可达10%以上,所以减少漏损是非常重要的。
节水不仅可减少从天然水体的取水量,缓解水资源危机,并且可减少供水和给水处理费用。此外,节水还可同时减少排水量和污、废水处理费用。据测算,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城市用水量会不断增加,相应地排水量也会不断增加,为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城市供排水所需费用将增大到国民经济难以承受的程度,只有节水,显著减少城市供、排水量,才能将费用降下来,所以不仅水资源贫乏地区要节水,水资源充足的地区也要节水,在国外,这也成为目前发达国家的共识。从战略角度,节水应受到高度重视。
(2)污、废水回用前已述及,污、废水回用可以减少城市由天然水体的取水量,缓解水资源危机,所以污、废水回用也是节水的重要方面。可行的污、废水回用有多方面,工业企业内部水的循环利用和重复利用是应用最广的一种,但是我国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尚有不少差距。
城市污水回用于工业,需要进行比排入天然水体更复杂的水处理,但对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它在许多方案中仍是比较经济合理的一种,在国外已是一种成熟技术,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今后潜力是很大的。将城市污水回用于公用设施和住宅冲洗厕所、浇灌绿地,景观用水,浇洒道路等,一般称为中水道技术,也是很值得推广的。
(3)优质优用、合理调配
城市附近的农业灌溉用水,用水量很大,大都取自天然水体。城市用水为满足人们生活饮用需要,也要求取自天然水体。在水资源短缺地区,这就形成了城市和农业争水的矛盾。如将城市污水回用于农业灌溉,将原来用于灌溉的水供给城市,就能缓解争水矛盾和水资源危机。我国已有不少城市污水用于农田灌溉,但有的使用未经处理的污水或虽经处理但水质尚达不到灌溉要求的水灌溉,结果使农产品受到污染,是有待改进的。如将城市污水经适当处理,使其水质满足农业灌溉的要求,则城市污水回用于农业灌溉是可以得到迅速发展的。
(4)海水
海水可大量用于工业冷却用水,从而减少城市对淡水的需求。对沿海地区的城市,利用海水是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5)雨水
雨水是一种重要的淡水资源。现代大城市市区面积很大,大部分地面为不透水铺面覆盖,遇到暴雨会形成洪涝灾害。如将雨水部分贮积起来,则可获得可观的水资源。对年降水量为500mm的半干旱地区,1km2年降水体积为50万m3,例如100km2市区面积,年降水体积可达5000万m3。在城市住宅小区或适当地方贮积雨水,可用于浇洒绿地、道路、水景以及下渗补充地下水,改善生态环境,并缓解水资源危机。
(6)饮用水除污染
由江河取水的城市,若水质受到上游城市或其他污染源的污染而不宜再作水源时,称作水质型水资源短缺。现代的饮用水除污染技术,能将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的源水处理到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为此只要在现有城市自来水传统处理工艺基础上,再增加除污染处理设施就可以了,为此当然需要增加一些费用,但比城市污水的处理费用要低。饮用水除污染,可以缓解水质型水资源危机。但要完全解决水质型资源危机,需要大力治理污染源,即需要对城市排出的污、废水进行处理。对一个水系而言,上游城市由水系水体取水,用过后又排入水系,下游城市再由水系水体取水,这可称为水的间接回用。现代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已使水的这种间接回用达到很高的比例。例如,对美国这样水资源充沛的国家,80年代已有40%的水被城市和工业用过一次,所以对排入水体的城市污、废水进行处理,是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的重要环节。
我国城市污水的二级处理率至今仅为不到15%,再加上工业废水及农业面污染源,致使城市水域90%受到污染。所以城市水质型水资源危机是我国普遍存在的现象。据测算,即使到2050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由于城市污、废水量相应增加,那时水环境污染状况仍得不到根本改善,如果不进行饮用水除污染,人们肯定难以接受长达数十年饮用受污染水。所以,饮用水除污染与污染源治理应该同时给以重视。但现实是,污染源治理已受到高度重视,而饮用水除污染却重视不足,特别是未给予资金支持,致使我国城市受污染水源的饮用水除污染率仅为1%左右,不能不说是一个偏差。
若将水的间接回用作为水的社会循环的一部分来看,上游城市污水处理的程度与下游城市取水的水质有关。所以,在经济上存在一个上游城市污水处理与下游城市饮用水除污染处理总费用的问题。显然,上游城市污水处理程度愈高,即费用愈多,下游城市的饮用水除污染处理费用就会愈少。极端情况是,上游城市污水处理的程度使排放的水质达到天然水体的水质,下游城市只需对源水进行常规处理而不需再增设饮用水除污染设施,但这时上游城市污水处理费用会高到经济发展现阶段无法承受的地步。将上游城市污水处理程度和费用适当降低(当然还要兼顾其他方面的影响),这时排出的污水对水体水质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下游城市就需要增加饮用水除污染费用,但总费用会比上述极限情况低许多,可能是目前比较合理的方案。所以,饮用水除污染应是整个水环境污染治理的一环。
(7)远距离调水
当城市出现水资源危机时,也可以由远处的水体调水。当然远距离调水需要比较高的费用,且与调水的距离相关,即调水距离愈长,费用愈高。远距离调水应在充分节水的基础上进行。因为若不节水,用水浪费严重,用水效率低,必然要调更多的水,并且调来的水也会有相当部分被浪费掉,不能充分发挥调水效益。调水愈多,城市污水增加的也愈多,不仅增大调水费用,同时也增大了污水处理和排放的费用,若不能同步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还会加重对水体的污染。
远距离调水应与节水及污、废水回用进行经济比较。城市节水及污、废水回用在许多情况下比远距调水经济。对水质型水资源短缺,远距离调水应与饮用水除污染进行经济比较。据测算,在城市自来水厂因进行饮用水除污染而增加的投资约和25~50km输水投资相当,即当调水距离超过25~50km时,其投资将比饮用水除污染工程投资要高。为降低远距调水的成本,有的工程采用明渠输水,据调查明渠输水大多数会受到污染,调来的水也需进行饮用水除污染处理,使水的成本更高。
水对于人类社会,虽然是不可替代的,却是可以再生的。水在城市用水过程中,不是被消耗掉了,即水量上不发生变化(理论上),而只是水质发生了变化,失去了使用功能。用水处理的方法改变水质,使之无害化、资源化、特别是再生回用,就能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既减少了对水资源的需求,又减少了水的排放,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一举两得,这对人类社会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美国工程院在世纪之交,以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为评选标准,评出20世纪20项最重大工程技术成就中,“水处理”在电气化、汽车、飞机之后,排名第4,足见其重要性。
[关键词] 循环经济再利用税收优惠
一、税收政策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作用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资源的循环利用旨在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和家庭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旧物资的再利用。这些废旧物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后再利用的。而如果这些废旧物资被白白的扔掉,不仅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促进废旧物资的再回收利用,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税收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鼓励和引导行业发展,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减轻资源再利用企业的税收负担,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这些企业对资源再利用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吸引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物资回收再利用领域中来。
二、现行税收政策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物资再利用的优惠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现行增值税方面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废旧物资,可按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开具的由税务机关监制的普通发票上注明金额的10%抵扣进项税额;对利用工业“三废”生产的产品享受即征即退、减半征收和免税待遇。虽然物资再利用企业从物资回收公司购买的物资可以扣除10%的进项税额,但是,许多物资再利用企业收购的废旧物资除了从物资回收公司购入外,还有相当多的物资是从个人、机关事业单位和一些个体收破烂的人手中购买的,由于无法取得发票,因此无法享受抵扣10%的进项税额税收优惠,税收负担加重。从而导致许多企业不得不另外成立物资回收公司,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或者与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勾结,由物资回收公司虚开发票以达到抵扣的目的。这样不仅造成税款流失,而且加大了这些企业的经营成本。
所得税方面,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中规定为处理利用其他企业废弃的、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内的资源而新办的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1年。由于许多废旧物资再利用的企业在经营前期一般都处于亏损期,有的亏损期较长,因此对这类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1年基本上不会起到鼓励和激励作用。这项优惠政策显然无法有效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物资再利用行业中来。例如象废水回收再利用企业,由于其需要铺设中水管道,费用巨大,在经营前期肯定会处于亏损阶段,在这个阶段免征企业所得税显然是没有意义的。
此外,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这两个税种,而在其他税种方面没有给予一定的优惠。例如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方面没有任何减免。许多物资再利用企业在其他方面的税收负担也是比较重的,例如像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等一些单位,一般都占地面积较大,土地使用税等税收负担自然比较重。
2.税收优惠手段单一。现行优惠政策主要是采取减免税的直接优惠手段,而允许加速折旧、扩大扣除项目等间接的税收优惠手段很少运用。一般情况下,直接优惠手段对纳税人争取或骗取税收优惠的刺激作用大,而间接优惠对纳税人调整生产经营活动的激励作用大。因此,在选择税收优惠的政策手段时,主要应当运用间接优惠,尽可能少用直接优惠。
3.现行的税收政策存在不公平。现行税收政策规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减半征收和免征增值税的仅限于工业“三废”和资源开发伴生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而对其他废旧物资的再利用,例如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旧轮胎、旧电池、废玻璃、旧家电回收利用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行业则不享受上述优惠政策。另外,目前对列入《资源综合利用目录》的产品和企业采取同等税收待遇。但实际上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所包括的项目中,许多资源在综合利用过程中无论是从投资规模、还是技术要求、难易程度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别。例如利用废轮胎等废橡胶生产的胶粉、再生胶、利用废电池提取的有色(稀贵)金属和生产的产品等再利用就存在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回收费用高的特点。而废纸和废旧钢材的再利用则相对容易,技术要求也不高。这种不公平的税收政策制约了这些企业的发展,限制了资源的再利用。
三、完善税收政策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增值税政策。一是扩大增值税优惠的范围,除利用工业三废以外,将再利用属于《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内的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产品也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减半征收和免征的优惠政策,对以废旧物资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免征增值税或者采取即征即退优惠政策,对以废旧物资作为辅助材料的产品减征增值税;二是对企业购买的用于物资再利用的机械和设备实行增值税转型,允许抵扣进项税额。三是对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直接用于物资再利用的设备和机器,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
2.调整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一是将物资再利用企业的所得税的减免待遇调整为从获利年度起开始享受;二是延长优惠期限,建议从获利年度开始享受3年~5年减免税待遇。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促进这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这些行业中来。
3.扩大间接税收优惠手段。允许企业购买的用于物资再利用的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提高这些企业研发费用的扣除比例;这些企业开发的和购买的无形资产缩短摊消期限。
4.在其他税种的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优惠。对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一些占地面积较大的企业在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和耕地占用税等给予一定的减免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