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管理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综合护理,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首先是基础护理。保持病房整洁与空气清新,有22~25℃的适宜温度,这样能降低病房患者患上呼吸道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几率。特别是对需要绝对卧床的患者,应定时协助其翻身,为其叩背,以保证患者呼吸的顺畅;鼓励引导患者多做深呼吸练习或用力咳嗽,以促进患者体内痰液的及时排出;及时为患者更换床单和被套,引导患者勤换内衣,预防褥疮现象的发生;为减少患者感染几率,应保持患者穿刺部位敷料和引流管周围的清洁与干燥,每日对患者穿刺处做无菌操作,如敷料和引流袋更换等。
其次是心理关怀。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治疗效果,耳鼻喉科临床护理应关注良好护患关系的营建。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真诚地关怀和对待患者,能主动和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沟通,耐心听取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缓解患者治疗的紧张情绪,引导患者形成治疗的有利心理条件。
最后是健康饮食指导。一般而言,耳鼻喉科患者适于高纤维素、高蛋白和易于消化的饮食,要多食用水果、蔬菜及植物油等,应避免食用辛辣性、刺激性或易于引发过敏症状的海鲜类食物。护理人员也需引导患者适当饮食,切忌暴饮暴食。除此之外,适当的运动也能促进血液循环,可依据患者病情予以运动引导,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治疗情绪。
选用医院焦虑及抑郁量表(HAD),分别对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做护理前后两次心理状态测定,运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软件统计分析所获取的数据。
2统计结果
2.1健康教育效果对比
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健康教育效果做对比,从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护理质量满意率、健康教育达标率等方面看,观察组情况都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患者疼痛情况对比
统计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疼痛减轻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我科室选用人性化护理方式,提升了耳鼻喉科的护理质量,某种程度上甚至起到了比药物治疗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所选取的20例观察组患者,因为将心理关怀、健康饮食指导、疼痛护理、音乐疗法等与基础护理相结合,这种人性化护理方法,能够缓解或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心态,使其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治疗,这种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3提升耳鼻喉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措施
但也应看到,耳鼻喉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不能单凭人性化护理方式,也应改进护理管理策略,可行性管理策略主要有如下几种:
3.1完善护士素质管理
一般而言,护士素质由政治素质、职业素质与身体素质所组成。在医院及科室素质管理的基础上,护士长应发挥自身榜样作用,引导护士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其牢记医德规范,提升自身职业技能,切实做到爱岗敬业,为广大患者提供热情服务。
3.2加强急诊工作管理
为更好完成急诊护理工作,应加强如下三方面管理:首先是强化本科室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其次是严格遵循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程序;最后是拥有科学的抢救技能,并能对患者及时而准确地施救。
3.3完善科室病房管理
耳鼻喉科病房具有病种多、急症多、小儿多,陪护家属多等特点,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病房护理的难度,为了应对这一难题,我科室特意成立了病房管理小组,以护士长、责任护士和保洁工人为成员主体,做到“四勤”,即眼勤、嘴勤、手勤和腿勤,在自身做好并保持病房卫生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益的引导,从而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
3.4注重围术期护理管理
耳鼻喉科收治的患者众多,每年需要进行的手术近500余次,为实现更高质量的护理管理,我科室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类手术围术期护理常规,如对患者手术前后病情的观察、并发症的预防等。也正是这种严谨的护理管理,我科室还从未出现因护理不当而引发并发症现象。
3.5弘扬“人人参与”的思想
一是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合同制护士应运而生。当在编护士缺乏时,医院只有通过招聘护士来解决问题,而招聘护士多是刚从护校毕业的学生,无实际工作经验,大多数无证上岗,给护理质量的保证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超负荷工作及低工资待遇也使人才流失严重。二是由于护士技术水平、经验不同,对患者安全形成威胁。特别是随着护理领域的演变和服务功能的扩展,护士被赋予多元化的角色,社会对新时期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这也对护士形成较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2对策
(1)认真研究医学模式转变对护理工作的影响,从护理管理的组织方式、运行机制、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不断实施和推进整体护理方法,采用标准化管理,强化质控手段,将护理程序理论引入整体护理管理;运用以护理管理预防和诊断为核心、以护理管理程序为框架的工作方法,增强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护理制度,推行现代护理管理模式。适时组织护理人员分析讨论患者需求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及时找出护理工作中的差错,发现和研究新的护理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通过护理人员岗位再教育调整护理人员知识结构及技能水平,坚持当前需要与长期需要相结合的原则培养护理人员,适当增加社会学科知识,采用基础训练与专业技术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扩展和提高其知识和能力水平。教育内容应遵循增新补缺的原则,不仅要以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学习重点,还要把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作为工作的起点加以实践。基层医院应重视护士长的培训使其具备管理素质,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在考核和提拔护理管理人员时,实施竞聘上岗,坚持护理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双达标。开展继续教育,提高护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护理质量管理从思想上、技能上得以保证,让患者得到有效的、高质量的、全身心的照顾,以满足新形势下护理工作的需要。
(3)护理文书的书写应及时、准确、客观、真实。护理管理人员要提高对护理记录的认识,强化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记录,使记录贯穿患者疾病的全过程,做到字迹清楚、工整,记录详细遗漏,严肃护理行为,强调任何随心所欲的记录都是危险的,同时鼓励护士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提高护理技能,保证护理文书质量。
(4)加强护理教育。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组织经常性的常规学习,抓住薄弱环节,特别是对招聘护士及低年资护士,要求其明确护理职责和工作流程,每周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口头及书面总结,激发个人潜能,实现护理的价值。重视护理人才流失造成的护理质量下降现象,在奖金分配制度上合理管理,实行弹性排班制度、同工同酬分配制度,以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和护理质量的稳步提高。
3讨论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护患对服务供需的矛盾加剧,而护理安全在护理服务中就成为弱化矛盾最基本的保证。护理安全一般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服务的核心是“态度”,护士以什么样的态度、信仰对待工作,以什么样的态度、信仰对待患者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论,自始至终落实到护理管理中。专业知识掌握的越深越广,技术才能的能量储配就越雄厚,素质就越高。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直接关系。
1.1加强护理质量监督实施医院-护理部-病区3级质量监控。要求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各负其责,并对全院的护理人员进行监控。医院主要的职责为宏观把握护理管理,设立护理副院长,主要从服务质量、技术质量、制度职责3大部分入手,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检查、指导、督促、考评制度,对护理质量逐级进行控制,达到及时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护理部实行由护理副院长领导下护理部主任总责任制,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具体工作由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委员会各职能小组负责落实,每月不定期对各科室护理质量进行督查。护理部每月召开质量专题会议,将全院护理质量、安全督查情况进行总结、讲评、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和书面通报,并有跟踪督查记录;对护理纠纷及时受理、调查、处理、反馈;实行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病区则主要负责细节性管理工作,由护士长、护理组长制订本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根据每月质量控制内容进行适时监控指导,保障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并定期对本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进行检查、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施,对有可能产生护理风险的问题进行登记上报,对违反相关制度的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及处理,做好有关记录。
1.2效果观察总结风险管理实施前后全院护理人员理论及技能成绩的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理论及技能成绩的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
2结果
2.1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成绩合格率比较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理论成绩合格率为95.0%较风险管理前72.5%高;技能成绩合格率为90.8%较风险管理前63.3%高,风险管理前后比较,χ2值分别为4.325与5.157,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从表1可见,风险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较风险管理前少,风险管理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人们法制观念及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一种全新的护患关系正在形成,由于护理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护理工作的风险性无处不在。通过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不断全护理管理机制,使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不断增强。本结果显示,实施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成绩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管理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如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增强了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护士能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自觉学习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加强了个人规避风险的能力。通过对护理风险管理各环节的认真执行,护理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将风险管理理论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在临床工作中善于发现风险,并且能及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规避护理风险的目的,使护理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4小结
1.白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白城 137000;2.白城中心医院,吉林白城 137000
[摘要] 本文在阐明传统体检与护理礼仪服务的基础上,认为护理服务礼仪是健康管理中心工作的重要内容,应强化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和体检中的健康教育,规范服务礼仪,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为体检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
关键词 ] 护理服务礼仪;培训;健康教育;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c)-0090-02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强了人群的健康和保健意识,对健康体检的需求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而被动的纯医学检查式的体检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为适应国人健康需求及市场需求,专业化健康体检机构—健康管理中心伴随着“亚健康”医学理论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健康体检所提供的护理服务不同于临床治疗的护理服务,其护理服务礼仪的规范性亦不相同,应引起从业人员的注意。如何在健康体检中实施良好的护理礼仪服务,是此行业管理者亟待探索和研究的。
1传统体检与护理礼仪服务
1.1临床医学查体与健康体检
临床医学查体是指检查者通过对受检者感官检查或借助器械、仪器及语言沟通而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并作出准确的描述和判断的过程。健康体检是除对受检者进行体格检查外,还针对可能出现的影响身体健康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及健康于预的过程,是将健康管理引入体检机制的过程,强调的是健康信息的发现与积累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干预错施。健康体检过程中,护理人员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礼仪有着严格的规范和要求。
1.2传统体检护理服务中的不足
随着各级医疗机构对健康人群的重视,体检服务增加了许多新的元素而形成各种体检组合并应用体检信息管理系统使健康体检有了长足的进展[1]。但健康体检服务中的软件系统却缺乏整体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统一管理,大部分护理人员和受检者对体检的目的及主要预防对象的认识仍模糊不清,不知何为“亚健康”状态,不知如何将健康体检、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健康干预等融为一体,没有从深层次认识健康体检中的礼仪理念及行为规范,从而导致礼仪服务中的欠缺。
1.3健康管理中心护理服务礼仪
健康管理中心护理服务礼仪是指在工作岗位上,护士通过言谈、举止、行为等语言和副语言形式,对体检者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和惯例。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仪表。得体的面部妆容和服饰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面部仪容的基础要求注重外在与心灵美的统一。表情是内在情感在面部的表现,是相互交流的重要形式,它应体现亲切、自然、沉稳。微笑是感情的融合剂,是表情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真诚的微笑能使体检者倍感亲切,心情愉悦,有利于形成彼此间良好的信任关系,建立朋友式的护患关系。坚持微笑服务可以大大提升服务质量。二是言谈。语言是护理人员与体检客户沟通的主要方式。与之交谈时态度要亲切,诚恳,面带微笑,对体检者的询问要用心倾听,不要随意打断体检者说话,态度从容不迫,圆满答复,绝不可语气急躁、生硬。
2护理服务礼仪是健康管理中心工作的重要内容
2.1强化礼仪意识,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中,相互之间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和方式始终表现出的律已、敬人的过程[2],涉及穿着、语言和非语言、表情、情商等内容。即在体检工作岗位上护理人员对体检者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和惯例,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体现,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北齐书·皇甫和传》:“及长,深沉有雅量,尤明礼仪。”讲究礼仪可以创造个人良好的形象,增强自信心,更是自身整体素质提高的外在体现,间接体现了健康管理中心的精神风貌和管理水平,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了健康管理中心的效益,礼仪也在创造价值[3]。
2.2掌握核心竞争力
无论在临床医学查体及健康体检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始终是管理者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健康管理中心护士的仪容、仪态、表情、语言等礼仪,体现和代表着单位的整体形象。服务质量是市场竞争的核心,其中的非技术因素—服务礼仪占有重要位置,是服务形象的窗口,应加以重视。
礼仪质量是体检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检质量的基本保障是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以及沟通能力,应强调护理礼仪服务的规范化与系统化,这是提高体检质量的基础。
满意度评估体现礼仪水准。健康管理中心环境是否舒适、医护人员是否敬业、仪表是否雅洁、语言是否得体等,均体现服务礼仪;而温馨、体贴、周到热情的服务是赢得受检者满意评估的基础。同时,满意度评估亦是检测健康体检质量的手段和衡量礼仪水准的准绳。
3健康体检中服务礼仪的规范化培训
3.1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健康体检的实际需求促使其横向整合、纵向发展,市场竞争使原有的格局被打破,这要求我们必须讲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形成规模效益,提供多样化、整体性、个体化和连续,不断发展自我,拓宽自己的服务职能。要重视培训和培养服务理念、服务意识、服务要素等内容,提高自身的服务内涵。健康管理行业要以提高服务质量内涵为先导,从护理服务礼仪入手,树立自己的行业形象,打造自己的服务品牌,强化从业人员的理念,规范其行为准则,使其成为行业形象的、行业品牌的先锋[4]。
3.2强化意识,转变理念
健康管理中心要通过护理服务礼仪的培训和教育促使服务理念的转变,变三级预防为一、二级预防,变服务于病人为服务于所有人群,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因病施治为健康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明了服务礼仪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使包括护理人员在内的从业人员与受检者之间形成朋友式的人际关系,能够主动、互动、平等的交流,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3机制合理,绩效长久
健康体检作为一种新兴医疗产业在国内得以迅速发展,体现了国人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强。而若提高本行业的声誉及名望,提高服务质量,必须注重服务礼仪的规范化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做到机制优化,即有计划性、针对性、可行性和责任性。
计划性是针对健康体检所面临的健康与亚健康人群,及年体检计划的实施情况,制定出服务礼仪的培训措施,做到年有计划、月有重点、周有安排,使计划落实到人、落实到事、落实到行为细节。同时,管理者应认真做好计划的统计与评估。
针对性是依据健康体检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针对其岗位特点、职责和及其职称、职务、能力等个体化差异,讲求分类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形式多样,做到有组织、有区别、有特色,使服务礼仪统一化、规范化和特异化,为体检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可行性是管理者在组织礼仪培训中,应注重健康人与亚健康人的群体需求、心理特征等,并与健康体检的特性相结合,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各种交流能力、业务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讲求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礼仪,营造良好的气氛,为体检者创设和提供舒适的服务生活环境。
责任性是管理者应认清服务礼仪在健康体检中的重要位置及其所起的关键性作用,树立服务礼仪意识的自律性及责任性,定期监督并检查培训计划的进展与实施情况,并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和工作测评,即设立配套制度(监管政策、评估政策、奖惩政策),使之成为质量监控的重要内容。
4体检中的健康教育与服务礼仪的规范
4.1体检中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护理手段。不少体检者由于对健康体检意识不够或存在偏差,出现种种的疏漏,使体检目的难以达到。对于这样的情况,可让导诊护士加强以下的健康宣教。①选择恰当的采血时间,一般生化类不宜超过9:30采血,否则体内的相关激素水平变化会影响结果准确性。②对于高血压高血糖长期服药者,不可停药而进行体检,否则有可能引起血压骤升,并把情况告知医生。③重视体检的结果结论,体检结果是体检客户健康状况的客观表现,医生会对各个体检项目的结果做出结论,体检客户可针对某种疾病看专科,有利于一些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4.2规范服务礼仪
服务礼仪是体现服务的具体过程和手段,使无形的服务有形化、规范化、系统化,有行、规范、系统的服务礼仪,不仅可以树立医务人员和医院的良好形象,更可以塑造受客户欢迎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技巧,能让医务人员在和客户交往中赢得理解、好感和信任。健康管理中心以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为研究和服务对象,对护士的礼仪要求和服务要求更加严格,所以要用规范的动作和语言向大家展示着标准的仪表站姿、坐姿、行姿和礼貌用语,微笑亲情服务,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等三声服务,通过一系列服务活动,塑造了礼貌、文雅、大方的医务人员新形象;注重了工作服务细节,将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落实到工作的每个环节[5],提高了顾客满意率。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飞跃发展,定期的健康体检越来越受到重视。健康体检服务有趋于临床护理,所以其服务礼仪规范性也不同。由于服务对象是健康或亚健康的人群,对于礼仪、服务的要求更高,所以良好的服务礼仪已不止是护理人员自身的形象体现,更是提升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的需要。健康管理中心要坚持“人性化服务”的理念,以“优质服务”的宗旨,要求从细节做起,实施细致服务。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吉列尼所提出的观点“服务已不再是一个次要部门,他们成为创造社会财富、满足社会不可缺少的生产工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求健康管理行业要建立自己的行业形象,提高服务水平,抓好服务质量及服务礼仪,努力为体检者健康保驾护航。
[
参考文献]
[1] 申雪琴,尹建敏.高端人群健康管理护理人员岗位培训的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2):877-879.
[2] 侯云,杨莹.服务礼仪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3):279-280.
[3] 赵晓春,刘星慧,托亚.服务礼仪在健康体检中的重要性[J].中外医疗,2009,28(34):126.
[4] 周辉,陈志恒,朱小玲,等.优质护理服务在健康管理中心的实践与体会[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8):171-172.
[5] 付文基,王新霞,赵金霞.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3):297-298.
一、认真落实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职责
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原则是:分级负责、建养并重、有路必养、群专结合、确保长效。
(一)县级政府负责管理辖区内乡村公路的养护工作,主要职责由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履行。其职责是: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定乡村公路年度养护目标,编制乡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计划,监督、检查、指导乡(镇)组织实施乡村公路中修、大修工程及乡村公路的小修、日常养护与管理工作。
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乡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乡(镇)政府协助做好路政管理工作。
(二)乡(镇)政府是乡村公路的养护责任主体,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乡村公路的中修、大修工程;组织公路沿线单位和群众实施乡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及小修工程;拟定、上报乡村公路养护项目所需资金的补助计划;筹措乡村公路日常养护及小修资金;检查乡村公路养护质量。
(三)村委会负责本村村道的日常养护及小修工作,确定适当的日常养护及小修形式;筹措日常养护及小修资金;明确专人养护;制定村民护路公约。
(四)交通、公安、工商、城建、国土资源、农机、水利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共同做好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县(市、区)、乡(镇)政府要把乡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列入议事日程,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应明确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人员在现有编制内调配解决;乡(镇)政府应明确一名负责同志负责辖区内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并在现有编制中明确具体管理人员。乡村公路养护作业,应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明确承包人。各县(市、区)、乡(镇)要尽快制定和完善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健全乡村公路检查、考核制度,将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纳入县(市、区)、乡(镇)政府年度考核目标,根据检查、考核结果对单位和个人适当给予奖惩。
二、严格按照标准做好乡村公路养护工作
(一)乡村公路中修、大修工程参照交通部《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的相关技术标准执行。
(二)乡村公路日常养护及小修工程应做到经常有人管护巡查,并达到以下技术标准:
1、路基坚实稳定,路肩平整,与路面接茬平顺,边缘顺适;边坡稳定、坚固、平顺,坡度符合规定;边沟、排水沟无淤塞、排水通畅;防护设施完好、无破损。
2、路面平整完好、清洁无杂物、横坡适度、排水畅通、具有足够的强度;及时修补沥青路面的裂缝和坑槽,及时填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和纵横接缝。
3、桥梁桥面铺装平整无裂缝、桥头无跳车、排水通畅无堵塞、桥面清洁无杂物;涵洞完好无淤塞、无开裂、无沉陷、无漏水、翼墙完整、坚固;漫水桥和过水路面过水畅通、无堆积物和漂浮物阻塞。
(三)加强乡村公路桥梁、涵洞和不良地质路段的检查、保养、维修与加固工作,使其经常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保证乡村公路安全畅通。
乡(镇)政府要对辖区内乡村公路的桥梁、涵洞和不良地质路段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汛期要加强检查。发现桥梁、涵洞重要部件存在明显损坏或不良地质路段存有安全隐患时,应采取必要措施,对损坏严重危及安全的,要采取限制交通或断交绕行等措施,同时向县级政府及其交通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对辖区内乡村公路的桥梁、涵洞和不良地质路段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对于遭受洪水、地震、超载车辆通过以及损坏严重、危及安全的
四、五类桥梁和不良地质路段进行特殊检查,及时向县(市、区)政府报告,采取限制交通或断交绕行措施,督促、指导乡(镇)政府尽快修复,保障畅通。
三、加强乡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一)县(市、区)政府要加强对乡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当认真履行职责,提高乡村公路管理水平,保障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
(二)除进行乡村公路建设、养护和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外,禁止在乡村公路和乡村公路用地范围内从事下列行为:
1、设置线杆、铁塔、变压器,沿乡村公路埋设地下管线等永久性设施;
2、设立集贸市场或者设置棚屋、摊点和其他临时性设施;
3、倾倒垃圾,堆放物料、农作物秸秆,打场、晒粮;
4、引水,排水,烧窑,制坯,沤肥;
5、其他影响乡村公路正常使用的行为。
(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挖掘乡村公路。确需上跨、下穿、使用乡村公路及乡村公路用地的,必须由村委会、乡(镇)政府逐级上报,经县级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并由责任方补偿相应的修复、加固乡村公路所需费用。
(四)乡村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内无违章建筑。乡村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为公路边沟或坡脚护坡道、坡顶截水沟外缘向外延伸不少于5米。
规划和新建村、镇、开发区、集贸市场应在公路一侧进行,距离公路用地以外不少于20米。
(五)乡村公路标志应齐全、醒目,无损坏丢失现象,大修、中修工程施工现场标志齐全,无安全隐患。
(六)乡村公路宜林路段要因地制宜进行绿化。按照要求对路树进行修剪、防治病虫害、定期刷白,保障树木正常生长。
乡村公路用地内的树木需要更新采伐时,须经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同意,并按有关规定取得采伐许可证后方可采伐,未经批准不得随意采伐。
(七)因自然灾害致使乡村公路交通中断,在较短时间内难以及时修复的,乡(镇)政府应立即向县(市、区)政府报告,由县(市、区)政府组织附近的驻军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沿线居民无偿抢修。
四、依法筹集乡村公路养护资金
(一)乡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的主要来源:
1、当地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列支的资金;
2、省交通部门全额返还到市的拖拉机养路费,市必须全额拨付到县(市、区),专门用于农村公路养护;
3、乡村公路通过民主办法“一事一议”方式筹集的资金;
4、乡村公路沿线荒山、荒地、路树等资源受益权置换的资金;
5、沿线受益厂矿、企业及个人的自愿捐资;
6、有偿使用公路、桥梁冠名权的收入;
7、乡村公路两侧土地开发增值资金;
8、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筹集方式。
(二)为保证乡村公路养护资金的安全使用,由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设立乡村公路养护资金专用账户,上级拨付的相关费用按程序拨付到养护资金专用账户。但县级以上政府财政预算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应实行财政集中支付。
乡(镇)政府、村委会和村民自行筹措的资金,要实行专款专用,账务公开,接受村民和出资人的监督。
(三)使用乡村公路养护专用账户资金,由乡(镇)政府上报计划,县级交通主管部门根据专用养护资金和乡村公路养护目标完成情况予以安排;乡(镇)、村自筹资金由乡(镇)、村自行安排。
乡村公路养护资金要专款专用,养护节余资金可以结转下年度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或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