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思想品德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学案导学

“直抵教学的本质核心,紧紧围绕核心组织教学,才会使教学发生根本变革”(成尚荣语)。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主体教育”、“以生为本”、“以学为主”,课堂的核心价值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然生长。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采用学案导学就是改革创新的一个举措。

一、采用学案导学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1.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的理论支撑。

2.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在导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让学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

3.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提出,要对学校教学进行整体优化。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巴班斯基指出:“最优的”,就是“从一定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所谓最优化的教学,就是在教学、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卫生学所规定的标准。

4.《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自主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但这种学习是在师生双方统一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因而不是孤立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生的。所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味着教师要为学生创造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避免把自主学习理解为抛开教师的作用,完全由学生“做主”的形式。自主学习既涉及学习内容,又涉及学习方法。

5.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育要以学生探索性地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以教师创造性地教为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三学生的观察能力已有了显著提高,他们能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现象、动手实践、思考问题。这就为我们以“以导为主”实施教学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政策依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给学生留下深入思考的时间,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一规定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3.在重庆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落实市教委关于指导学生“愉悦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工作要求,引导教师开展教法与学法研究,切实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研学习,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市教委、市教科院在全市中小学进行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努力打造超越课堂的教学改革。

4.新课程改革倡导开放、自主、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侧重于师生的有效教学行为,针对初中学生心理智能方面的发展潜力,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受到重视。自新课改以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式有了积极变化,但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重教轻学的现象,学生出自内在需求的自主学习、知识建构、意义生成和发展创新能力等未能真正实现。

(三)实践依据

1.山东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高效的五大抓手之一《271导学案》,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铺设“271高效课堂”快车道。

2.我县羊角中学、火炉中学的“三案四步”课堂教学模式中,把学案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手段和有效载体,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学习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我校主研的县级课题《农村薄弱学校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把学案制作和使用确立为必不可少的课堂学习环节来要求,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收到了奇效。

4.在农村薄弱学校思想品德学科学案的设计和使用,特别是导学功能的发挥有待进一步探索。“学案导学”模式是一种值得认真学习、借鉴、总结和运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具体到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还存在学案设计编写怎样与学科教学内容、生活情境素材有机整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主体作用如何真正发挥,教师作用如何充分发挥等实际问题。

二、学案导学概念的界定

(一)学案的界定

由于学案导学模式研究在我校起步较晚,对一些核心概念的界定尚未完全澄清,对学案的概念界定,主要有三种观点。

1.学案就是学习方案。如“学案是教师在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指导之下,在授课前依据教学目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以课时和课题为单位,把课本中相应的内容和预备知识,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模拟问题发现过程,精心设计递进性问题系列,以引导学生沿着问题的台阶,完成自主探索真知的学习,是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时或课题的学习方案”。

2.学案就是学习材料。如“学案是把教学目标、预习任务、知识重点、教学步骤、练习巩固、评价任务等编写成供师生教与学使用的学习材料”。

3.学案就是案例。如“学案是在教案基础上,为开启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的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学案不仅仅是一份学习材料和案例的呈现,更具有很强的设计性,可以认为学案实质上是一种学习方案。

(二)学案导学的界定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综上,我们认为:“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从“用教案教”到“学案导学”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向学生如何“学”的转变,是把教师的教学目标向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转化,是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的过程。

(三)教学实效性的界定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范文第2篇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案例的思想品德课堂,将鲜活的教学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充满了浓郁生活气息、时代气息,使课堂接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教学案例、生活化课堂,对学生而言充满着诱惑,有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善和丰富了原有的教学方式。

2.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基于案例的思想品德课堂,将教学案例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在对案例信息的分析与处理过程中,自主生成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思维的活跃性,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讨论、交流与分享对案例的理解过程中,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3.有利于提高德育实效性

育德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而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仅仅依靠说教,是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基于案例的思想品德课堂,创设了各类真实情感体验的教学情境,例如奉献、诚信、尊师、孝老、遵纪、守法等。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自主探究,形成觉悟,并内化为自身的品质,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的设计

1.教学案例设计的原则

第一,教学案例要具有思想性。即要让教学案例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等具有一定的思想引领和导向作用。

第二,教学案例要具有时代性。即教学案例要紧跟时代性节奏与步伐,与社会发展相一致,过时的、落后的教学案例缺乏良好的教育性。

第三,教学案例要具有针对性。即要根据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和意识水平、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恰当地选择各类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

第四,教学案例要具有可信性。即教学案例的信息真实可靠、公正全面,符合客观实际,不允许弄虚作假、吹牛撒谎。

2.教学案例素材的来源

教学案例的素材来源很多,教材、教参中可直接选用,文献资源中可查找,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上可选择。特别是当今处于信息时代,大众传媒特别发达,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提供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如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今日说法等,提供的素材既典型,又生动,具有很好的示范效果。当然,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泥沙俱在,良莠不齐,因此,在查找素材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识别虚假信息,不能让谣言进入课堂,让虚假信息编辑的教学案例,会对学生认为教师为了说明教材道理,骗自己,会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产生不良影响。

3.教学案例呈现的形式

教学案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文字、视频、音频、图表、表格、漫画等,可以根据素材本身的属性,根据课标、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加工制作,根据不同的教学时机加以呈现。每种形式有都有各自的特点,要根据需要加以合理设计,相时呈现,才能使教学案例的功效发挥最大。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的课堂实施

1.教学案例的展示与呈现

基于教学案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案例的出场方式是必经的、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何种方式出场,事关能否引起学生的关注,能否激发学生兴趣,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所需要的,选择适当的教学案例的呈现方式。如文字材料,可以教师朗读或学生朗读,视频或音频提醒学生注意观看或聆听,图表、表格、漫画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只有在现实世界的具体情景中,才会变得有效。因此,教学案例的展示,实质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事关教学问题的解决。

2.教学案例的阅读与分析

教学案例的信息点一般比较丰富,阅读的视角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必须要根据课标、教学目标、学生实际等情况,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学案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学生可以根据问题,有目的地从教学案例中寻找、发现、分析相关信息,提高教学案例阅读和分析的效率。当然,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对案例信息进行解读、分析和推理,寻找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案例的讨论与交流奠定基础。

3.教学案例的讨论与交流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个体经过思考与分析不能解决或不能够完全解决的,必须要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来解决。讨论与交流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碰撞、经验分享的过程,也是合作探究、深入研究的过程。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对教学案例设置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之中去,及时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讨论的进度、问题解决的程度。同时,教师要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当学生的讨论出现偏差或陷入瓶颈时,为了使讨论能够继续或深入,要对学生进行引导。绝不能出放任不管或越俎代庖。只有这样,学生群体的潜能才能得发展,合作精神才能得到培养。交流是讨论之后,小组在全班展示小组交流成果的过程。小组代表对本组讨论的情况对全班进行小结性发言,这一环节,可能会出现小组之间意见不一的情况。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当充分发扬民主,给学生充分说明小组意见的时间和机会,甚至可以开展小组间的辩论,目的是问题越辩越清楚。交流过程中,教师不得“打压”某一方,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这样的交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教师也必须做好调控,防止辩论失控。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范文第3篇

案例教学是应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引入,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与实践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进行选择与呈现案例、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三个环节的构建。

关键词:

案例教学;初中思想品德;价值;实践

一、案例与案例教学

劳伦斯把案例视为一种真实的生活情境,师生在课堂上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学习;理查德认为案例就是实践的一个环节,案例教学就是在课堂上呈现与知识相关的行为故事;余凯成以案例为对生活素材的描写,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对这些描写予以分析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虽然学者对于案例的概念予以不同的定义,但是可以总结出相同之处:案例使典型的实践情境,案例教学即通过把案例引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熟练程度与应用知识的能力,也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案例教学在课程教学中使用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其一,案例必须带有启发性,即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使用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目标在于使学生对知识和事实进行思考,以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架构;其二,案例需要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案例教学是在拉近学生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距离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所以,必然是相关案例才具有效用。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用案例教学的价值

1.形象化抽象的思想品德知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旨在塑造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价值观教育不是重点,只是涉及到了不多的部分,集中于九年级。然而,即使相关理论涉及较少,在其他方面,也满是概括性知识的条条框框,学生在理解和记忆方面定会遇到不小的问题。此时引入案例教学,可以形象化这些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并且提高学生对社会事实的是非以及程度的辨别能力。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中具体阐释了违法与犯罪的定义以及下辖条规,学生在记忆时常常出现缺漏,在分析时混淆二者是常事,于此,可以应用案例教学法,深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强制带违规物品进站未造成事故的属于违法,强制带违规物品进站造成严重事故的属于犯罪。

2.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人生观的关键阶段,所以,思想品德课程集中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是纯粹地理论宣讲可能无益于这一主要教学目标的实现,甚至由于学生的青春逆反心理走上相悖之路。案例教学的引入,可以在无形中熏陶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助于主要教学目标的实现。比如,在八年级上学期教学第八课《竞争合作求双赢》时,为避免学生陷入到竞争的不择手段以及误解合作的无利认知中,教师可以引入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获得诺贝尔数学奖分却无益的例子,彰显合作的重要性。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用案例教学的实践

案例教学想要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必须有合理的程序设计,否则,便只能逗个趣儿而已。具体说来,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课堂构建。

1.选择与呈现案例

无论是用于课前导入,还是用于课中辅助理解,亦或是用于课后训练与观察,教师选择与呈现案例是第一步。案例选择恰当,呈现得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则降低了案例教学的价值。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课,筛选出合适的案例,利用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不能随手拈来即用。教师在选择案例时,需要注意案例与生活以及知识的相关性,不应远离学生的生活之外,也不应无关于教学目标。以七年级上学期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为例,在教学不能调节情绪的弊端时:教师可以选择河豚撞桥一意孤行最后为鹰所食的寓言故事或者是讲述考试中不能调节紧张情绪所导致的结果这些材料,或者是学生耳熟能详,或者是贴近学生生活,且与课程教学密切相关;若是选择一些名人轶事,或者发火打架之类的案例,怕是教学效率会大打折扣。教师在呈现案例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其一,语言需要简洁生动,啰嗦死板的语言难以引起学生对案例的高度关注,自然也就不能很好地调动自身进行分析与认知,以前面河豚的故事为例,一位教师在进行了篇幅性的阐释,甚至比一则寓言故事都多,在冗余的描述中,学生头昏脑涨;其二,如果辅助以多媒体的呈现手段,是文字需要注意大小与间距,学生看得清晰方可,是图片需要注意中心,不能用无关情节带偏学生。

2.设置问题

思维源于质疑,有问题才会有创新。因此,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必须保证有问且有好问。鉴于初中学生的认知局限以及课堂组织的时间局限,问题多由教师设置。在设置问题时,教师需要注意两个方面:其一,问题的难度需要合适,即学生必须经过思考,但在思考之后可以有所得,以前面所举河豚为鹰所食为例,教师可以设问“河豚为什么被鹰所食?据此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而不是“河豚被鹰吃掉了,是吗?”等简单的问题亦或是“在情绪之因素外,还可以学到什么?”等拓展过度的问题;其二,设计问题需要层层递进,问题一般分为显而易见、分析、应用三个层次,依次对思维能力的要求提高,针对案例进行提问时,教师依据问题层次逐渐拔高,以杨振宁和李政道的案例为例,教师可以设计的问题是“成功是因为什么?合作的价值在哪儿?这些启示可以用于学习中的哪些方面?”

3.组织学生讨论

提问之后,对于显而易见的问题,学生个人做出答案,对于分析和应用层次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实现有效学习。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三个方面:其一,合理分配小组,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讨论之中,又可以互相带动,每个人的优势不同,有的擅长分析,有的在联想方面专长,有的则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这些不同的专长可以在讨论中实现优势互补;其二,鼓励学生的质疑与创新,在讨论中,常常会有突发奇想,对于这些,教师的态度应该是肯定的,不能因为可能影响课堂顺利进行或者是自以为不着边际便打击学生的思维价值;其三,在学生讨论完成之后,教师需要进行总结,建构知识系统,这是案例教学的完美结束,比如,在完成对杨振宁与李政道案例的相关讨论后,教师需要点出合作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价值以及其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一致性。

作者:马玉英 单位:宁夏西吉县教育体育局研训中心

参考文献: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范文第4篇

案例教学法;思想品德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86-02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老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深化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的能力。而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认识到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以灌输道德理论为主,很空洞抽象,学生也觉得很枯燥,无法达到很深的情感体验。如今,我们的政治课程设置已经非常的贴近生活,学生学习起来明显要轻松许多,因为都是在与学生一起探讨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问题、实际事例作为主要素材进行教学尤为重要。通过几年来对新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我对案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概述

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指教师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一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设置一个个案例,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质疑、分析和讨论,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领悟知识,陶冶情感意志,开启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目的,过对案例的选择性使用,组织学生参与案例的讨论,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案例”,真正意图在于帮助学生将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充分结合,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在心灵深处认可容纳某种良好品德。既落实了“以生活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宗旨”的学科教育理念,又提升了学生反思、创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思想品德、文明礼仪等综合素质。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实施方法与步骤

想要使用案例教学方法达到一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关键在于案例使用的有效性。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是充分开发和研究利用每一个案例,采用最佳的呈现形式和方法;学生是案例教学法的参与主体,也是案例教学法的服务对象,学生对案例的探究和分析情况决定案例教学的成败。因此要想使用案例教学法上好一节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1、准备案例

新课标要求教学的组织应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因此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精心选择合适的案例来组织教学。案例的准备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案例的选择应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教学所用的案例要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特别是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的案例,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二是案例的选择应服务于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需要具备针对性、实效性和强烈的时代性。三是按照教学的需要有效的整合利用所选择的案例,案例编选要短小精悍。总之,案例的选择和设计要做到:“例”“理”“德”相结合,寓“理”于“例”之中,寓“德”于“例”之中。

2、呈现和展示案例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案例的呈现和展示形式灵活多样,不同的呈现形式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也不一样。比如可以将准备好的案例在课前印发给学生,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就接触到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案例,从而在上课时节约阅读案例所用的时间。这种形式适用于理论知识较强的课程内容,如:法律常识;也可以使用媒体呈现和展示案例,这种呈现案例的方法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可以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还可以将案例编成剧本,贯穿整个课堂,也可通过辨论会、小品、模拟法庭、记者采访等形式展现。

在呈现展示案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要做好展示案例前的准备工作,要吃透教材和案例,设计好案例的展示方式,确定案例的焦点或主题,以便上课时能详尽描述给学生。

(2)课前教师要根据案例和教材内容,设置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索课本理论知识,尝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案例问题;或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去感悟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设置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由案例到教材内容,难度适中,有针对性。

3、探究分析案例

案例的探究和分析是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想将案例的运用达到预期效果,必须掌握探究分析案例的方法和技能。首先,教师应按照课堂教学和案例的形式确定好探究和分析案例的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组竞赛等形式;其次,教师要发挥好案例教学的引导作用,以合适的语言,在合适的时机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问题。最后,注重对案例教学的归纳总结,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同时教师应进行适当的补充与提高性的讲授。

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运用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供思考、活动的空间,而且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中,单纯地告诉学生一些原理和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方法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而运用一个典型的教学案例则可以生动形象地诠释教材内容, 教师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在讨论中, 各抒己见。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种信息的交流, 学生会积极思考, 相互启发、讨论, 他们会觉得这一学习过程很有趣, 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中, 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能有更直观、透彻的理解。

2、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教学以其多样的呈现和展示形式,将教材中抽象的、枯燥的理论知识灵活的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对案例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讨论和评价,锻炼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明白和掌握所学知识,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案例教学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师施展个人才华魅力,体现人生价值的直接舞台。教师积累每一个案例,研究每一个问题,就是在自己的成功路途上搭建一个个台阶,由此通向教育事业成功的彼岸和理想的境界。教师在撰写每一个案例的时候,都对课程目标的设立、对课程资源的挖掘、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学习背景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设想,教师在对案例搜集、整理、加工、运用、总结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论功底、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总之,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转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案例教学法必须掌握实施要领,案例教学法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优化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教法替代另一种教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经验,有效利用案例教学法辅助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2011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教学

初中政治改为初中思想品德已经七年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但说教味、灌输味、枯燥乏味仍使思想品德处于窘迫、失落状态和教育效果不佳的困难处境。本人根据几年教学实践的探索,认为情境教学法对走出其困境有着重要的意义。“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情境’,它以‘情’为经,将被淡化了的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要素确定为学科教学的有机构成,将学生的兴趣、特长、志向、态度、价值观等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摆在学科教学应有的位置上;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了学科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死的知识成为活的生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了现实的途径。”

由于农村学生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差异,其个性心理与城市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农村初中情境教学有其独特的原则和方法。下面结合苏人版九年级第4课第二目《学会与人合作》进行案例分析。

一、导入

播放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播放歌曲的同时,屏幕显示歌词。

评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创设一定的音乐情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心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体味意境、提高感悟;能寓教于乐,寓教于美,陶冶学生的情操;能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感,更好地体验合作的意义,从而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功能。

二、新课

1.交流探究:为什么我们需要合作

评析: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创设交流讨论情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获取新知;使学生相互弥补、借鉴、启发,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在这个情境中,学生能直接体验到合作的快乐,领悟到合作的意义,提高对合作的感悟。

2.活动探究:我们应该怎样与人合作

游戏:猜词秀。

评析:“没有一些游戏和工作,就不可能有正常的有效的学习,所谓有效的学习,就是知识的获得是从事有目的的活动的结果,而不是应付学校功课的结果。”通过游戏,青少年可以获得他们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经验和体验。

在游戏“猜词秀”中,我让小组成员自己安排活动形式,这样不仅扩大了参与面,而且学生在这种不同安排中直接感受到哪种安排形式最佳,从而引导他们探究为什么这种形式最佳,最终让学生直接从活动中感悟到如何与他人合作,实现三维目标的能力目标。在这种真实的学生喜爱的游戏中,学生也能真实地体验到良好合作的成就感和不能良好合作的受挫感,从而领悟到合作的快乐,实现思想品德的德育功能。

3.漫画探究:我们应该怎样与人合作

在这个活动环节,我采用了两幅漫画,一幅是四个人扛树,第一个人拉着树枝在走,第二、三个人在努力扛树,第四个人悬空吊在树上;第二幅漫画的名字叫《合作“捞月”》,画面是改版了传统的“猴子捞月”的故事,仍然是一群猴子首尾相接,但最下面的是一只猫,这次捞的也不是“月”,而是一条鱼,最下面的猫正抱着那捞上来的鱼“啊呜啊呜”地大口享用呢!

评析:因为漫画机智、幽默、形象、诙谐,学生对此非常喜爱。通过直观并具有讽刺性的漫画形式,学生感悟到良好的合作必须各司其职,每个人都应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如果在合作中相互扯皮、相互推诿,只想分享成果,不愿承担责任,就不可能有真正、持久的合作,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公正,合作共享。

4.联系社会:党和政府在努力促进公平公正、合作共享

这个环节,我先用图片的形式呈现了山区孩子读书的贫困环境,然后补充了事例:政府为义务教育阶段实现了“三免一补”。

评析: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图片,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情境的暗示和感染使受教育者产生移情体验, 引发受教育者情感上的共鸣,又在情境巨大引导作用中将感知的情感潜移默化地转化为自己本身的真挚情感。山区孩子的这组图片,直接从视觉上冲击了学生,激发他们对山区孩子的同情心和怜悯心,从而为后面政府的努力做出铺垫。学生由于对山区孩子的移情作用,当多媒体呈现党和政府为教育做出的努力时,立刻就激发起学生对党和政府的热爱之情。

5.感悟提高:“美丽中国”需要我们每个中国人合作努力

评析:思想品德教学和社会生活相联系,这是由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这也是思想品德课的战斗力和生命力所在。在这里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启迪学生关注当今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和时政,也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升华学生的情感和理念。

在这堂课之初,我把学生分好组,并告知这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同时也说明了各环节得分和扣分的细则。在这堂课的最后,我们按照得分评选出了最佳合作小组,并给予了表扬和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