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商务公司规章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子商务营销是借助于因特网完成一系列营销环节,是网络营销的一种达到营销目标的过程。电子商务营销活动是在Internet上进行的多项利用Internet开发的商业活动,包括网上的支付款项、客服、宣传、物流、订货等营销及售后服务活动,以及财务核计、市场调查分析及生产安排等。
二、目前电子商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1、物流及信誉问题。我国服务体系的脱节导致了购货周期长、售后服务无保障、配送费用高的被动局面。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完整的专业化的管理机制和物流体系,使整个电子商务体系出现脱节。电子商务由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三者组成。实际上完整的物流系统是由采购、分拣、仓储和配送共四部分组成。电子交易最终要落实到物流管理之中。在国外,电子商务运营商一般将整个物流全部委托给第三方的专业物流公司来管理。在如何让消费者信任这方面我们与国外有很大差距,主要是根本的人的基本素质,而技术手段是次要的原因。
2、网络安全问题。影响网上消费安全的因素之一是计算机病毒的蔓延。黑客攻击的重点往往是知名度高的网站。困扰网上交易的一大难题就是网络安全。调查显示,中国网民超过8成对网上交易的安全性表示担心。小型电子商务运营商由第三方提供网络服务,由于没有自己的独立服务器,因此他们的安全隐患最大。我国电子商务中占总数61%的计算机曾经被病毒侵袭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电子商务交易额的比重为25%,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一个安全的电子商务系统,首先为保证交易信息迅速、安全地传递,必须具有一个可靠、安全的通信网络;其次为防止黑客闯入网络盗取信息,必须保证数据库服务器绝对安全。电子商务活动的安全问题将一直是电子商务的核心研究领域,是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最担心的问题。
3、支付机制问题。网上公司或商家多未实现与银行间的电子结算,尽管已经有银行卡网上支付方法和工具,但支付工具和手段单一,银行卡上在线支付结算时间长,在应用上与电子商务公司脱节,这些都影响网上交易的发展。我国市场信用机制还不完善,没有统一标准的商家和消费用户信用认证制度,先进的电子支付手段普及率低,异地结算效率低,商家、消费者和银行之间的信用关系尚未理顺。而在西方国家,他们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形式,以银行为商品交易核心连同买卖双方建立起一种三角形的稳定关系,把交易建立在以担保、信用为基础的平台之上。由于个人大多吼信用卡支付,信用机制基础牢固,方便快捷而且风险小。因此,我国这种落后的支付方式不仅降低了交易效率,同时也增加了交易时间和成本。我国目前电子商务交易的主要支付手段仍是采用银行转账、收货付款和邮局汇款等离线交易。目前,我国各行信用卡不能通用,标准不一样,尚不能用信用卡实现网上支付。我国目前各个国有专业银行网络选用的通信平台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以及各银行间跨行业的互通互联。因此,银行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支持和服务,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介入是必须的。而这时对于交易的双方来说,电子商务的核心内容是信息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交易双方通过Internet进行交流,洽谈确认,最后才能发生交易。
三、电子商务营销的发展前景分析
1、市场不断膨胀。企业自身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竞争态势和现实环境,更重要的是网络用户的迅速增加及中国互联网规模的不断膨胀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也将迫使中国企业积极采用电子商务手段来强化自身的竞争能力。我们可以预见,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就要到来。随着电子商务应用服务的发展、网上支付的实现和配送系统的完善,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超过1000亿美元。
1.跨境电子商务:对传统外贸模式的颠覆式创新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来自不同关境的贸易参与者依托互联网、移动端等在线交易平台,完成展示、商谈、成交、支付结算等交易环节,并通过跨境物流将商品送达顾客,惠顾消费者的一种国际贸易新业态。跨境电子商务通常由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物流公司和跨境支付平台三大模块构成。跨境电子商务基于互联网、移动端在线交易等优势,对传统外贸模式进行颠覆式创新,在交易与支付环节、物流和运营方面极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1)交易环节的减少
以B2C(企业对消费者)出口模式为例。跨境电子商务基于线上交易平台的运作,整合取代了传统外贸模式下的境内渠道出口商以及境外渠道中的境外进口商、境外批发商、境外零售商等繁杂的中间交易环节,拉近了境内生产商与境外消费者间的距离,从而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提升利润空间,为消费者提供实惠。等第三方跨境支付平台结算货款,避免了传统外贸模式下开立信用证等繁琐步骤,使得货款支付结算更加便捷,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3)物流时间的节约
在传统外贸模式下,大多通过“集装箱”式海运物流交付货物,不仅采购周期长,还不便于客户进行货物物流的即时追踪体验。而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响应要求较高,采购周期较短,通常采用UPS、DHL等国际快递公司提供的跨境物流服务,通过航空快递包裹,极大缩短供货时间,使用网络对物流信息及时追踪更新,提升客户体验满意度。
(4)经营成本的下降
跨境电子商务基于互联网平台,便于进行线上网络营销,有效回避传统外贸模式下通过国际会展、国际长途电话等国际商务接洽方式产生的国际差旅费用,以及通过电视、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介投放广告所产生的国际营销费用。同时,跨境电子商务依托网络将产品研发设计、采购、生产、仓储、物流配送与顾客需求信息建立关联,有效缩短供货周期。与传统外贸模式相比,跨境电子商务具有运营高效、成本节约的优点。
2.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2014年艾瑞咨询集团的《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研究报告》(简版)披露,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金额2010年为1.3万亿元,2011年1.8万亿元,2012年2.3万亿元,2013年3.1万亿元,每年以30%~40%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同期的总体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速。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国家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从2010年的6.3%上升至2013年的11.9%,预计2017年将达到23.1%。然而,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受到海关、商检、结汇、税收等方面的制约。例如,目前我国海关监管机制主要针对传统外贸B2B(企业对企业)模式的大宗货物贸易,对于数量少、批次多、品类繁杂、供货期短等特点的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流程相对滞后,通关和检验检疫手续繁杂。另外,针对以快件订单方式进行出易的跨境电商货物,按现有税收政策,无法进行相关结汇和享受出口退税,从而使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为解决上述问题,促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各部委相继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2009年7月1日,央行颁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筛选、试点业务类型、操作方式等问题进行规范。2012年,海关总署在上海、重庆、郑州、宁波、杭州5个城市开展首批跨境电商服务试点,2013年底启动第二批试点扩容至广州、深圳、苏州等10余城市。2013年,商务部出台《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针对新型海关监管模式、检验监管模式、企业收结汇、跨境支付结算、出口税收政策以及出口信用体系等方面,制定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的政策措施。2014年3月海关总署出台《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网购保税进口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试点的网购保税进口商品为个人生活消费品,并对其金额及数量做出具体规定。通过政府持续的政策支持和鼓励,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必将逐步提高,从而成为我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新载体。
3.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情况
2013年底,上海自贸区率先启动试点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一站式平台———“跨境通”,提供跨境电商配套服务:基于互联网接入,国内顾客可以享受到一站式跨境商品导购与交易服务,跨境电商企业则可以体验基于上海口岸通关一体化服务。截至2015年4月,“跨境通”电商平台提供的进口通道,有自贸区的仓储保税模式和海外直邮模式(通过海外发货,直接快递给消费者)两种。在降低关税上,通过“跨境通”平台进境商品享有一定程度上的税收优惠。普通货物的进口税通常包含进口关税、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而跨境电商进口商品按行邮税率(包含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征收,按不同商品分为10%、20%、30%、50%等4档税率:以进口2000元金项链为例,普通进口货物根据原产地不同而享受不同的进口关税率,按最惠国税率、协定税率和普通关税率征收的进口税分别为925元、457元、3499元,而跨境电商以10%行邮税率征收的进口税仅为200元。上海自贸区“跨境通”平台不仅具备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而且还具有跨境商品展示交易功能,整合跨境通关物流、支付结算等功能集成优势,具体包括:
(1)在跨境支付平台建设方面,依托控股股东———东方支付(专业从事第三方支付)的资源平台,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
(2)在跨境物流平台建设方面,与国际国内知名物流公司———DHL、UPS、TNT以及顺丰速运合作,确保跨境商品配送的安全准时。
(3)在跨境通关平台建设方面,与全国百优报关企业———欣海报关公司合作完成跨境商品的通关一体化流程。
另据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2014年的调研反馈,上海自贸区“跨境通”平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平台入驻的跨境电商企业偏少,截至2014年5月仅有7家直邮进口企业以及5家自贸保税进口企业;
(2)平台可供网购商品种类偏少,仅有进口食品、鞋靴箱包、个护彩妆等6个种类;
(3)由于商品展示及信息筛选方面与消费者习惯不符,导致消费者网购体验不佳;(4)跨境电商售后服务缺位。
二、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角色定位与突破口
1.角色定位
从上海自贸区自身角度来看,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主要致力于两个“探索者”的角色定位。
(1)定位于新型贸易业态功能培育的探索者当前,全球贸易价值链的重构整合,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跨界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促成了跨境电子商务、离岸贸易、保税展示交易平台等新型贸易业态的涌现。上海自贸区肩负着为促进贸易便利化积累可复制、可推广试点经验的历史使命,应率先成为新型贸易业态的探路者,推进跨境电子商务自贸保税进口等模式在上海自贸区范围内的先行先试,并重视新型贸易业态的功能培育,构建与之相匹配的通关、检验检疫、物流及支付结算等支撑平台,进而服务全国。
(2)定位于政府职能转变和监管模式创新的探索者近年来,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先后发起TPP、TTIP和PSA等新一轮以投资、服务贸易自由化,强调公平竞争和权益保护为主的多边贸易谈判,力图形成新一代高规格的全球贸易和服务规则,来取代目前的WTO规则,所以中国面临着严峻的“二次入世”的挑战。在此形势下,为进一步突破传统经济体制的束缚,构建法制基础上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海自贸区应主动承担起我国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监管模式创新的新使命,创新与国际高水准贸易规则相适应的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模式,强化对跨境电商业务的事中事后监管,发挥制度创新引领示范效应。
2.突破口
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将在3个方面形成突破:
(1)接轨“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主席向国际倡议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是开放包容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长江经济带以上海为龙头,串联起江、浙、皖、赣等11省市,其人口及GDP比重占全国40%以上。而上海自贸区是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双向开放关键节点,是贯彻国家战略各项新举措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试点创新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业态,有助于解决“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国自贸区战略等国家级战略之间的联络机制缺位问题。通过“跨境通”等跨境电商平台的试点与全国推广,有助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合作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对内强化上海口岸的枢纽中转功能,服务于长江经济带内陆城市的跨境贸易需求,发挥自贸区对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地区的区域增长极辐射带动作用。
(2)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联动发展近年来,上海推进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加快上海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航运“四个中心”建设。在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2014—2015年重点工作安排上,着力推动贸易制度、贸易方式“两个创新”,促进贸易主体能级和贸易服务功能“两个提升”,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和贸易投资环境“两个完善”。依托上海自贸区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联动,创新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有利于“两个创新”、“两个提升”和“两个完善”合力推进上海新兴产业的跨界融合和创新发展,服务于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实体经济发展。
(3)与上海自贸区各个片区的特色功能优势结合按照2014年12月国务院关于推广上海自贸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部署,上海自贸区首次扩区并形成保税区、陆家嘴、张江、金桥4个片区。作为国家扩大开放战略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创新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需整合4个片区的特色和功能,形成开放促改革新合力,发挥制度创新的连锁效应和协同效应。
三、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创新举措
支持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进而推广至全国,建议试点以下4个方面的创新举措:
1.制度创新举措
(1)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联动,探索跨境电子商务“单一窗口”建设,服务长江经济带将跨境电子商务的通关、检验检疫等监管部门逐步纳入“单一窗口”平台,进一步优化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的通关流程。探索上海自贸区与长三角区域跨境电子商务“单一窗口”建设,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推动长江经济带的跨境电子商务通关一体化。
(2)持续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贸易便利化改革通过深入调研,形成跨境电子商务新型贸易业态的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在上海自贸区内注册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中先行先试。推动施行“一线放开”,准许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凭进口舱单将商品直接进入自贸区海关特殊监管区,探索简化进境备案清单的申报手续。坚定执行“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确保通关电子数据联网,通过对比跨境商品的备案清单、卡口核注管理、风险监控等措施强化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进口模式的通关管理,促进“二线”与“一线”监管模式的顺利对接和跨境电子商务海关监管制度贸易便利化改革创新。
(3)创新跨境电子商务商品状态分类监管试点依据风险可控原则,创新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商品状态分类监管模式试点,明确跨境商品属性划分标准,对跨境物品限额标准等核心问题作出规定,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贸易便利化。
(4)研究完善促进跨境电子商务投资和贸易的税收制度创新在不影响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的前提下,试点调整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外投资所得的抵免办法。探索简易征税监管模式,研究适合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税收制度。
(5)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创新示范区,推动相关产业集聚发展的制度创新利用上海自贸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保税功能优势,吸引跨境电商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创新示范区,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创新人才集聚机制,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2.服务创新举措
(1)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建立海上丝绸之路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一带一路”建设,是促进国际区域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上海自贸区应将创新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实现外贸转型的重要载体,重点开拓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为其搭建海丝之路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平台,同时对接国内海关、商检、税务等监管部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服务长江经济带,形成对外对内双向开放平台和机制。
(2)构建跨境电子商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并与境内外企业直接对接依托现有的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实现海关、商检、税务等监管部门信息共享。推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与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物流公司、跨境支付企业的信息平台直接对接,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信息的互联互通,优化通关物流、支付结算等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支撑系统。
(3)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体系建设是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石和保障。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跨境电子商务,具有网络虚拟性,因此跨境电商经营主体的诚信至关重要。通过构建跨境电商企业信用平台、信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第三方信用评估机制等措施,强化对跨境电商业务的市场监管力度,促进跨境电商企业守法经营。
(4)打造保税展示服务平台,扩大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业务依托上海自贸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现有资源平台,推动保税仓储配送平台向保税展示服务平台转型,支撑跨境电子商务的自贸保税进口模式试点运作。
3.管理创新举措
(1)推进跨境电子商务政务信息公开,提高行政透明度主动公开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相关政策内容、办事规章制度等信息,方便相关企业查询和掌握。建立健全涉及跨境电子商务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制度,提高政策透明度。
(2)打造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执法平台,建立多方联动机制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涉及海关、商检、税务、市场监管局等多个监管部门,必须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执法平台,全面掌握企业守法状态;建立多方联动机制,便于开展联合核查和协同整治,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提供良好有序的发展环境。
(3)构建公平竞争的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环境确保跨境电子商务的国有实体和私人商业实体的公平竞争,完成以管为主、以理为辅的行政权力管理机制向以理为主,以管为辅的市场服务管理机制转型。消除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就业和职位歧视,禁止强制劳动,使从业人员享有国际公认的劳工权利。对环境保护严格执法,建立健全破坏环境违法者的“黑名单”制度。
(4)探索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权益保护机制建立健全专利、商标及版权等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的管理机制,以及司法保护、仲裁等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纠纷协调解决机制。接轨国际商务争端解决规则,建立健全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的仲裁规则。探索上海自贸区与国际自贸区仲裁法律机构的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
(5)规范立法,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合法经营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加强地方立法,完善跨境电子商务新型贸易业态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填补相关法律缺失。对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成功的改革事项,及时纳入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探索设立上海自贸区法律服务专门窗口等司法保障服务试点,服务于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4.协同创新举措
依托上海浦东机场国际枢纽口岸优势,以上海自贸区海关特殊监管区(保税区片区)为基地,与其他3个片区协同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1)与张江高科技片区联动,协同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科技创新机制张江高科技片区内高水平知识人才集聚,在科创研发总部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领域有发展优势。依托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保税政策叠加优势,协同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科技创新机制,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境电子商务科技创新功能集聚区。
(2)与金桥开发片区联动,协同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售后服务平台金桥开发片区在先进制造总部经济、汽车制造、家用电器、医疗器械等先进制造领域有发展优势。依托金桥开发片区的加工贸易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集聚效应,协同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国际维修检测等售后服务平台,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
关键词:金融机构;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0.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一、背景
随着各金融机构对内部安全、内部风险越来越重视,不再仅仅局限于保障机构内资金、财务安全,而赋予了内部安全控制更全面的意义。笔者认为内部控制安全控制的基本含义在于一是保障金融机构(部门)依法、正确、有效履行职责;二是保障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作;三是保障各类资源有效利用和各项资产安全完整;四是保障各类业务和管理信息真实可靠。
二、金融机构内部安全控制
(一)金融机构内部安全控制的内涵
目前金融机构实际内部安全控制的主体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金融机构一线业务部门,其次是金融机构内审部门,然后是金融监管机构,最后是外部审计机构,而实施内部安全控制的客体则是金融机构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目前对于评价某金融机构内部安全控制是否有效则主要依赖于内部审计机构、金融监管当局及外部审计机构三方的鉴定,对其有效性的评价标准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是否实现了机构内经营目标,二是是否保证了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及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三是整个金融机构的运作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内部规章制度要求。
(二)金融机构内部安全控制发展现状
1.金融机构发展现状。随着经济、金融发展高速化、国际化,金融机构形式种类繁多,在原有的基础上衍生出很多新型金融机构,仅商业银行又可分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种类更复杂,包括股份制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还有新兴的小额贷款公司、P2P网络借贷平台等。传统金融机构在扩大现有金融业务范围的同时,逐渐实现以追求快捷、方便为目标的电子化操作,包括网上银行、网络支付、电子商务活动等等,传统的金融机构内部安全控制模式也面临挑战。
2.现有金融机构内部安全控制模式存在的缺陷。对于种类繁多的金融机构及衍生出的各种新型业务、首先我国监管当局并未能对其内部安全控制的监管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导致时有发生监管无力的现象;而在现有金融机构内部普遍因为追求短期实现经营目标和资产利益最大化,在内部安全控制上也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对内部安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控氛围不浓,二是内部安全控制制度不健全,制度建设滞后,或是重纪律约束而忽视程序控制,且缺乏相应的追责机制,三是严重忽视了金融机构内数据信息的内部安全控制。
三、金融机构内部安全控制缺陷导致的问题
目前现实中存在两类较突出的金融机构内部安全控制失效的问题:
1.“P2P停业潮”:P2P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代表,有着信息成本低,渗透性强等特点,是具有公共金融的性质的,真正的P2P平台应发挥其信息中介的作用,即是个体与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直接借贷的平台,而我国目前的大部分P2P平台变相非法集资,向投资者承诺保本保息来进行自融、担保,或者直接开展信贷、理财等金融业务,已经偏向传统金融机构的信用中介职能,但是P2P此类新型的金融服务机构,其内部安全控制的手段和力度远不如传统金融机构,而且其客户群信用风险又远高于传统金融机构的客户群,风险补偿能力又不足以覆盖风险。总的来说,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并未带来新兴金融机构内部安全控制制度的同步发展,导致大部分该类P2P平台忽视了其高昂的内部安全控制成本、运营成本,造成部分P2P平台内部安全控制风险的不断积聚,直到最终导致其资金链的断裂,这是近一年来P2P平台大量关闭停业的关键原因。
2.个人信息泄露:传统金融机构的内部安全控制模式逐渐成熟,且对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但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的高度普及,网上泄露银行客户信息的风险也日益凸显,客户资料被当作资源贩卖,客户因此遭受资金损失的案件层出不穷。如何在内部安全控制中引入科技安全控制,有效保护客户个人信息,是如今传统金融机构面临的最重要的难题。首先部分金融机构将信息安全部分实行外包,而对外包第三方的行为控制不严格,导致了客户个人信息泄露,使金融机构面临信誉风险及法律风险;其次部分金融机构内部的信息安全保护制度形同虚设,未形成全面的关于客户个人信息的采集、保管以及销毁等各个环节的安全控制实施细则,从而在调阅、查询客户信息的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记录,再加上金融机构内部虽然重视员工的保密工作,但缺乏相应的问责机制,一旦发生信息泄露事件,往往无法及时挽回损失并开展追责工作。
四、结束语
摘 要 随着我国互联网应用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为了树立企业的形象和发展电子商务,建立了企业的门户网站,煤炭企业门户网站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门户网站 煤炭企业 企业文化
近几年,随着我国互联网应用市场的快速发展,煤炭企业的互联网应用市场也逐渐成熟,继煤炭企业内部信息化之后,互联网已成为煤炭企业发展的又一强劲推力,煤炭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企业的营销销售,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网上会展、网上拍卖、网上人才招聘、网上招商等,网络越来越展示出强大的媒体优势。
企业门户网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在网络世界中建立的永久据点,用以宣传企业形象、企业与产品信息、维护合作者关系,开展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的主要平台。为了在新的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煤炭企业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彻底地管理变革,这就涉及到深层次的方面,企业管理理念化,企业精神等诸多方面根源于企业经营者的思想深处,创新建立健全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家制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随着煤炭资源整合,大公司大集团的建立,建设企业文化,已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煤炭企业保证安全生产,建设和谐矿山的内在要求。这对新时期煤炭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提到出了新的挑战。
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煤炭企业文化,是现阶段实施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新型煤炭基地、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的战略要求。煤炭企业确立的理念价值观、企业精神、战略愿景等渗透到员工的心灵深处,变为企业及员工的精神风貌,成为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一个艰苦细致的过程。
二、当前利用门户网站加强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几乎90%以上的煤炭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网站,但是由于煤炭企业对网站建设认识不深,对煤炭企业网站建设的定位不准等诸多因素,使相当一部分网站建成后没有发挥其应用的功能和作用,企业拥有的网站形如虚设。就目前情况来看,煤炭企业利用网站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文化栏目设置缺乏科学性
当前很多煤炭企业网站建设仍缺乏科学规划,部分栏目设置不合理、栏目关联缺乏逻辑性、内容重复交叉、缺乏更新等管理性问题突出,未形成统一规范的网络平台建设体系和机制。
(二)网站日常管理维护缺乏长效性
目前,很多煤炭企业网站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相对滞后,缺乏高素质的网络文化骨干队伍,导致网站企业文化宣传建设内容陈旧、缺乏新意,氛围不浓、没有活力。
(三)网站平台功能单一缺乏整合性
目前很多企业网站的平台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文化宣传网页、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缺乏有序的组织与管理。随着网络“虚拟空间”的飞速发展,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载体的网络平台,由于功能单一、水平参差不齐、没有自己的特色、内容缺少现实针对性等局限性十分突出,迫切需要整合,以形成整体合力。
三、有效发挥门户网站功能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在煤炭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竞争力已成为煤炭行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门户网站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是打造企业形象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利用门户网站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宣传
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是安全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它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建设煤炭企业文化,强化企业意识,创造企业文化氛围,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并要始终坚持把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企业网站为思想政治宣传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可以通过设置领导信息、职工心声等栏目,及时了解基层职工思想动态,强化日常宣传思想工作。
(二)利用门户网站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建设
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相结合,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素质的重要内容,用企业文化统领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规章制度既具特色,又具有共同价值取向,把企业文化的精髓溶入企业的日常经营和员工的行为规范之中。企业网站为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提供了信息公开平台,充分发挥网站开放性优势,建立网上企务公开栏目,及时通报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业务流程信息,为重大事项透明化、公开化提供一个平台,为深入企业民主管理提供最快捷的渠道,维护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选择权。
(三)利用门户网站提高企业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关键词:电力企业;供电服务;政务公开;研究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电力行业的发展,如今,电力的运用已经十分广泛,对于各行各业、每个家庭“电”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我国电力企业的政务工作机制也在逐步改善、健全。因此,想要我国电力企业的政务工作不流于形式、实想实干,就必须完善电力公司的政务建设,要防止公开的不准确性,要狠抓电力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将电力企业的政务公开工作建设成为一项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促使政务公开成为人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行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电力公司”)在供电服务政务公开方面就做了大量工作。
一、领导高度重视,明确公开原则
辽宁电力公司高度重视供电服务政务公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要求。公司主要领导组织专业部门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提出,将人民关切点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公开的基础,做到规范化、合理化,在此基础上以服务为原则,按照法律法规使供电服务行业的政务主体、标准、内容、程序和方式等都能得到改革和创新,重视其实践性和精简性,务必做到公开、有实效。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经济等方面,将社会的需求作为服务的主要内容,把供电服务作为一个载体,推动“互联网+”的发展,带动更多的民众参与其中。辽宁电力公司的电力服务做到了全方面、全方位的发展,从电力销售全流程和供电服务全过程两个方面切入,将政务公开做到信息化、合理化、制度化、标准化。一旦带动了群众的力量,在电力企业供电服务政务公开的前提下,电力服务就能获得更多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推进管理透明化实行决策公开
在政务公开的过程中,需要把专家论证、职工参与、风险评估等作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将企业的重大决策制度公开透明化,在不触及员工切实利益的前提下,将社会广泛关注的改革方案、改革措施和重点工程项目进行透明处理。在此过程中,有部分项目需要依法进行保密,因此在依法处理的前提下,运用咨询、调查和论证,广泛地采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用适当的方式将上述内容进行公开,这才能切实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实行执行公开。在政务公开工作执行的过程中,需要积极主动地将工程重要改革任务、改革决策和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采取公众和内部员工的意见下,增强和改善政务公开工作,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进行。将监督管理工作作为一项日常的管理和领导方式,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做出及时整改,增强抓落实的执行力。加强故障抢修管理,维护客户用电权利。故障抢修实行“一张工单,一支队伍、一次到达现场、一次修复故障”和“首到必修、修必修好”的工作要求,提高故障抢修效率和工作质量,维护客户合法用电权利。实行管理公开。按照国家能源局《供电企业信息公开实施办法》(国能监管[2016]142号)要求,辽宁电力公司每年以正式文件形式向东北能源监管局报送《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公开年报》,对供电企业基本情况、供电质量、供电可靠率和居民电压合格率完成情况、营业网点分布情况、业务办理的程序和时限、执行的法律法规、电价、收费标准和制度标准以及客户受电工程等信息进行公开。实行服务公开。在供电营业厅对缴费方式、业务办理程序和时限、电价电费政策、十项承诺、十个不准、三公调度、供电监管等内容通过上墙图板或宣传手册等形式进行公开。对客户提出的书面公开申请,辽宁电力公司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保密的相关要求,根据掌握信息的情况进行提供,不对信息进行加工、统计、研究、分析或者其他处理。想要将供电服务向着多媒体和网络方向发展,就必须将供电服务实体和网络办事机构相结合。各个地区的电力企业要充分做到供电服务政务的全面公开,从而将办事流程简化,让人民群众能够轻松办事。通过95598网站和95598电力服务热线公开停电信息,解答客户咨询查询,受理客户故障报修、投诉举报等诉求。最大限度方便客户,打通电力企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步”。实行结果公开。将电力企业的重要决策和重要政策落到实处,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力度。将企业的工作报告、发展计划和决定事项做到公开化、透明化,从而才能够将企业的发展计划、发展任务和重要举措等方面重点公开。采用多方意见的跟踪反馈和评估,重视第三方评估、社会民情评估和专业机构鉴定等多个方面,合理、科学地评价国家电力制度的实践效果,提升企业公开的可信度,用工作实际取信于民。围绕实施精准扶贫,加大扶贫对象、扶贫资金使用等信息公开力度,接受企业内外部监督。实行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着力推进人财物等领域的招聘信息、财务信息、招投标信息等的公开,完善了实施办法,明确了具体要求。辽宁电力公司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对依法必须公开的招标项目,在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指定的《中国采购与招标网》和国家电网公司要求的《国家电网公司电子商务平台》两个网站上招标公告、中标候选人公示和中标结果等信息,实现了招投标领域信息公开。
三、延展服务公开参与实行运营数据的开放制度
实行国家的大数据改革方针,将电力运营数据的管理提上日程,制定开放目录和数据采集标准,将数据的共享做到合理化。加强政策解读。在开展工作之前,需要将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和电力政策解读有机结合。将企业各项被社会广泛关注、专业性强和实施难度较大的改革政策,通过多方的意见综合和文章解读,对企业的政策发展背景、重点和目标进行电力改革。确保企业负责人能够表明自身立场,权威发声,做好“新闻第一发言人”,竭力做好各项重大政策解读工作。扩大公众参与。在辽宁电力公司门户网站《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公开年报》和《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公开指南》,并及时更新相关内容。通过更多公众的参与,使电力供电服务公开决策能够汇聚多方意见制定决策,将电力企业的管理和改进工作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仔细研究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人员的不同心态和不同方式,通过网络互动平台,与民众和谐沟通,做到“问需于民”,以此提升民众对电力企业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将网络平台的优势发挥最大效用,积极探索与民众的新型互动模式,从而提升供电企业服务的相应效率。回应社会关切。将电力企业供电服务的数据进行处置、收集和研判,提升电力服务督办工作,开展政务公开结果的效果评估。将涉及到辽宁电力企业的重要舆论、突况和媒体关切等重点问题,进行实时的消息,做到事情真实,快速回应等举措。只有将各项制度充分地改善,才能明确落实责任,确保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情况下,不失去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发挥媒体作用。增强媒体关系管理,增进与社会媒体的沟通与联络,深化新媒体应用,推进企业新闻和信息披露,做到工作的常态化。增强新闻媒体渠道的相关管理举措,将各门户网站的新闻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发挥至最大,深入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根植项目管理,从而提升电力企业宣传力度的有效性及针对性。
四、全力提升供电服务公开能力完善制度规范
建立企业的一套规章制度,将电力企业的供电服务作为制度实行的基础,对不符合当下形式的各项要求和规定进行及时的改善、更新和清理。做到主动公开,依照申请公开制度进行公开服务管理。建立依法治理企业的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供电服务行为。将供电企业的服务内容、流程及时限等进行公开,可以让客户服务中心实现标准化建设,统一名称标识、办理事项、业务流程等。规范电力网站,明确功能定位、栏目设置、服务内容等。简化业务受理,维护客户知情权。对客户报装申请实行“一证受理”和“一次性告知”,简化客户报装手续,一次性告知客户办理业务的流程和所需资料,避免客户多次往返。在中间检查和竣工验收结束后,一次性告知客户需要整改的工作内容。提高信息化水平。在电力服务的运营过程中,需要带入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网络信息技术,从而能够提升电力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可以促使“互联网+”技术能够更快地发展,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创建服务体系,运用互连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等特性,实现电力企业服务事项和审批的在线咨询、网络办理工作,从而给客户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服务通道。加强电力企业门户网站建设。加强企业门户网站的运用,将辽宁电力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归集、整合,从而提升系统的协调性联动,加强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运用网络和信息媒体手段将信息数据进行共享和传播。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还需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增强企业内部技术的保障,将企业的门户网站,打造成更加权威、全面的信息化公开平台。
五、总结
综上所述,只有将电力公司的政务公开,才能保证电力企业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能够有效、良好地开展,虽然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还远远不够。因此,只有将电力企业的政务公开工作逐步进行完善、规范和加强,才能使电力企业的政务公开能够有更良好的发展。
作者:宋季 单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赵波.电网企业微博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武汉:华北电力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