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会专业实践报告

财会专业实践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会专业实践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会专业实践报告

财会专业实践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8-0140-03

在我国目前乃至将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除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因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据《中华财会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阶段各行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应具备能力的调查排序依次是:实际操作能力90%,协调能力42%,创造能力14%,交际能力和善辩能力8%。能容忍会计专业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最长时间依次为:3个月40%,6个月以内34%,1年以内24%。

相比较用人单位的要求,现行的会计职业教育存在着多方面的缺陷,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的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着一系列亟待克服的弊病,其突出表现在:思想上不重视;时间上难以保证;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一些重要的教学设施设备缺乏;等等。这些原因导致了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经常难以达到预定效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客观变化,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课程教学必须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突出和强化实践训练,更为注重实践性环节的教学。

1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应遵循的总体指导思想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应该能够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样才能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具体来说,应首先在教学计划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各种实践性技能教学活动,根据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从基础到专业、从单项到综合、从校内模拟到校外实习、从平时的经常性实践操作到毕业前的企业综合实习,进行系统配套、环环相扣的实践技能训练,力争做到能让学生将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之中。基于上述教育目标,笔者在总结相关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访谈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同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摸索出了一套较为实际可行的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路:第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实践教学应以行业企业会计岗位特点为基本出发点,同时严格遵照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财务制度,使实践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第二,产学结合,进一步加强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要坚持产学结合的专业建设方向,学校与企业应相互沟通,一方面将企业的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请进课堂,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经常性的社会实践,边实践边学习。采用“订单式”、“委托式”等多种培养方式,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第三,重构课程体系。应将培养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作为主线,突出实践教学,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彻底改变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的传统教学方式,做到课程体系设置与实际工作紧密衔接,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紧密衔接。第四,质能并举,以能力为本位,兼顾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时,应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析,围绕所需能力形成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2 提升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水平的举措

2.1 提升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多种实践教学形式综合运用,强化实践活动

财会工作是一项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及社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这也是财会专业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笔者所调查的两所高职院校曾尝试将几种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进行综合运用,实践证明效果较为显著。

(1)参观见习。为了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学校可根据课程进度有针对性地选择若干企业作为见习联系点,并和这些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其后根据学生专业素质,优差搭配,划分见习小组,定期组织学生到这些企业去参观见习。在见习的同时辅之以观看相关企业的录像资料并展开讨论。通过此环节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企业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财会核算与管理方法、流程的理解。

(2)专业实践报告会。专业实践报告会也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普遍偏小,缺乏社会阅历。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时机,聘请富有经验的财会人员给他们介绍业务操作方法与技巧,以增强学生对企业财会工作的感性认识。

选择报告人时可以邀请在财务岗位上做得比较优秀的本校毕业生,也可以是在读的优秀实习生,还可以是知名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或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深会计师。通过这些报告会的形式,学生可以在与报告人的充分交流中加深对财会工作的了解。

(3)会计模拟实习。会计模拟实习是学生在学习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之后,进一步掌握会计技能和方法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模拟企业为背景,演练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它能创造良好的直观条件和实践环境,让学生置身于仿真的环境中从事账务处理工作,增加真实感,缩短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距离。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对全盘账务处理流程的把握能力,也能使学生对会计分工及分工的权限职责有详细的了解。此外,还能了解不同工作之间的衔接关系,及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的业务联系。

为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考,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内容,并通过操作验证实验的合理性,在实验中不断修订实验方案,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模拟实习易于组织,又便于集中辅导,已经成为财会专业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4)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学习。在会计信息处理系统的普及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处理、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显示出了无法替代的优势。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及相关应用软件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可在学生学完《会计电算化》理论课程后,安排学生进行手工财会模拟实习。与此同时,让学生操作应用“用友”或“金蝶”会计电算化软件,一方面将电算化的理论知识与大众化的应用软件相结合,缩短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软件比较手工操作下的会计核算流程,并将两方面处理的结果进行核对验证,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会计技能。

(5)校企结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如何提高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在校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随

着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这个问题找到了新的答案。无论从培养“与财会岗位‘零距离’人才”的要求来看,还是从增强教师实践知识以及丰富案例取材的角度来看,开展校企协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都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利用校外实习基地是整个专业教学的最终环节,是学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工作的桥梁,是从学校教学顺利地过渡到实际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组织好学生毕业前下企业顶岗实习,可使学生的财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一次系统、全面的检验和提升。当然,如何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的校外实习得到充足的保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2.2 提升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保障机制――高度重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重构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在课程体系的深化改革中,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指导关键在于专业教师。教师不仅要精通理论,更要能贴近经济生活,大量吸收与现实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新知识、新科技,并将之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接受财会专业最前沿的知识,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地融入社会并适应财会工作。然而,高职院校现有的财会教师很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水平较高,而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课堂教学往往只能“纸上谈兵”,存在“讲不透、道不明、练不实”的问题,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针对这一状况,高职院校要把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水平高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办学的第一要务。

(1)立足校内,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个人基本素质。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岗前培训、外语培训、电脑培训、在职进修、委托企业培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出国留学或考察等多种途径,帮助教师提高个人基本素质和水平。对那些非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及厂矿企业调入的教师,应要求他们参加“新教师教学技能”岗前培训,并且要通过有关考试获得相关的证书;新分配来校的师范类毕业生除了应参加必要的岗前培训外,还要重点学习操作技能,并设法取得会计上岗证和会计资格职称证书。其中,对那些没有财会实践工作经历的教师,还应分期分批派遣他们去企业实习,进行顶岗锻炼,让他们参与企业财会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应不惜拿出优厚的待遇,聘请知名企业的高级会计师、财务总监、资深审计经理来担当技能训练的兼职教师。这样做,一方面弥补了学校技能课教师的不足,提升了专业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保持了学校师资结构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3)面向企业,招贤纳士。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为此,高职院校应主动出击,深入到企业招贤纳士,让那些有一定理论水平,更有熟练操作技能的“财会高手”充实到教学第一线来。事实证明,那些“财会高手”由于有实践经验,教学中能较好地把书本理论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照本宣科,不空谈原理,讲课形象生动,包含信息量大,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2.3 提升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水平的质量保证――教学计划的修订与教材的开发和管理

高职院校应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以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安排上,实践教学课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40%,必须安排相应的基础技能训练环节及模拟操作课程等。即使是理论教学,也应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围绕培养能力来进行教学,同时结合必要的技能训练。专业教学在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确定课程内容时,不能像传统的本科院校那样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而要根据未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删繁就简,摒弃落后、陈旧的内容,增加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实用的最新技术。

教材质量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能否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目前市场上关于财会实践课程的教学及参考资料很多,有些资料基本不适应学生的实际,有些资料需要整合后才能使用,这样就有必要强化本校实践教材的开发。一般来讲,高职教材应强调实用性、灵活多样性的特点,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支持教师编写一批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高质量的好教材。

财会专业实践报告范文第2篇

(一)职业学校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几乎不能对口就业

近几年来,电子、计算机等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都能找到合适的对口职业,毕业生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工作中可以运用到自己在校学到的技术,而财会专业的学生不能对口就业的主要因素在于学校陈旧的培养模式造成与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并且大多用人单位只招收有多年财务经验的人员,对刚刚毕业的中专生一点都不感冒。因此,针对市场需求,按照企业的发展要求,进行培养模式的更新势在必行。

(二)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后越来越显现出来

经常进行听课的老师,就会发现职业学校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仍在盛行,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师的主宰地位不容学生质疑,教师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即使是在上实验实习课,老师也总是蜻蜓点水地做做样子,不敢也不能够深入下去进行实验实习,主要原因在于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有限,不能完全胜任财会专业实验实习的需要。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理论知识不够丰富,专业技能不够熟练,因此,加强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二、职业学校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实践性教学目标的定位

笔者认为,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就要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要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在时间上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训练习。例如,在专业能力训练方法上,可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基本的实物演示、实验实习、实训等等。

此外,职业学校财会专业还可以以考证引领专业教学。从入学开始就教育学生在校努力要考取“双证书”,即中专学历证书和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的获得,表明学生在规定的期限内理论知识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合格要求,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表明了学生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两方面都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合格要求,完全可以凭资格证书从事相关的职业,并且资格证书是就业的通行证,这样学生就会为了提升将来的就业竞争力而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积极进行专业实践活动。

(二)实践性教学的内容

1.程设置方面: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既要遵循教学大纲,又要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来设置专业实践性课程。既要有体现以学科课程特点的专业课程,又要有以职业能力提高为主的活动课程。设置课程不仅要从各专业学科之间的特点出发,还要考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专业优势、职业能力的培养。如在开设基础会计课时,既要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出发,又要抓住学生对直观感兴趣的特点,在实践性教学中要有意加大实际操作知识情境的设置,如填制记账的凭证、登记账簿、编制各种财务报表等等。

2.业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财会专业其实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生要想学好学精这个专业,学校就要在实验实习设备上加大投资的力度,例如要舍得花钱建设财会模拟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等实验室。财会模拟室主要功能是让学生从直观上感知手工会计,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主要功能是计算机应用软件和财务软件有机结合的演示应用与练习。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完善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财会专业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此外,学校还应该积极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学生有比较好的实习场所,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考察,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财务基本流程,增加感性的认知,从而为将来的就业树立自信心。学校还要邀请企业的会计师定期到学校进行讲学授课,对教师进行财务方面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及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使教师在实践性教学上,在众多的学生面前真正能够为人师,而不是误人子弟。

(三)实践性教学的考核应遵循的原则

1.考核的系统性原则。即考核时,要针对财会专业所需要的各种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考核。

2.重视实践的过程性原则。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培养学生学习的持久性和意志力,要及时记录下在实践性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学生学习每一个专业技能的发展过程,因此,要建立跟踪学生专业学习成长的档案,要有实习实训报告书来定时记录实践性教学的点点滴滴。

财会专业实践报告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职业院校财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财会教学 现状 对策

当前,很多职业院校财会专业采取的仍然是学科课程体系,过分考虑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整体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学科之间联系性不强。因此,需要加入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是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以学生掌握技能为目标,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确保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性和协调性,可以弥补学科课程体系的不足。

一、职业院校财会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年每年 目前职业院校财会专业教学仍然没有走出传统财会教学的套路,大多数学校采用缩减课堂理论教学,增加实践环节教学时间的办法来表明本校是符合职业院校教学特色,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所谓零适应期的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殊不知,画虎不成反类犬,导致所培养的学生理论没学好,实践动手能力也成为空谈。每年毕业的财会专业学生很多,但能够立即融入财会工作的很少。

通过对一般财经院校、职业院校和其他院校的财会专业学生比较,笔者发现这些财会专业临毕业或已毕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基本达不到实际工作中一般业务处理需要,职业院校财会专业学生不仅在理论上有所欠缺,而且在实践操作上也并无过人之处。主要表现为不会编制基本财务报表,看不懂企业会计账簿,不了解各账户之间的关系,有的甚至看不懂记账凭证,粘贴原始凭证毫无专业可言,更谈不上美观。财会教学上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深思。

1、日常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

目前会计实践教学主要仍以模拟为主,大致可分为:单项模拟和综合模拟,单项模拟主要是在相关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完之后进行模拟实训;综合模拟一般是在学生毕业前根据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模拟企业会计实务处理的教学形式。这些模拟实践教学仍以在实验室或教室里用习题式练习方式进行,与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相距很大。

2、会计实践技能训练不足

许多学校都有专门的财会实验室,但并未得到很好使用,实践教学组织散乱,不系统,不连续,缺乏创新,学生实训过后就忘,学生未能利用综合实训充分学习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未能融入模拟企业情景之中,缺乏热情,未对该情景留下深刻认识,在其专业成长之路上未留下值得回味的烙印。

3、课程设置缺乏职业院校特色

很多职业院校财会教育较注重课堂上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财会课程设置缺乏职业院校特色,财会专业课程设置过多,又划分很细,课程结构专业知识性比较突出,课堂教学与实训的比例不合理,技能训练往往只放在最后一个学期集中进行,或流于形式,让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最终导致财会专业的学生会计理论比不过财会本科的毕业生,而又缺乏职业院校生应具备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些做法都失去了职业院校财会教学的特色。

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1、重构课程体系,突出技能培养

职业院校财会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应密切联系。重构后的课程体系以学习领域课程为核心,打破过去由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等课程组成的学科体系的束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方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强调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的教学体系。突出会计职业的定向性要求,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

当前,很多职业院校财会专业采取的仍然是学科课程体系,过分考虑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整体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学科之间联系性不强。因此,需要加入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是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以学生掌握技能为目标,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确保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性和协调性,可以弥补学科课程体系的不足。实训教材是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基础。要注意开放性地吸收实际工作经验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充实和完善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职业院校财会实践教材的编写必须体现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研究成果,并能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有机结合,原则上应采用职业院校高专规划教材,同时要考虑到职业院校办学特色。

2、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财会专业的教学必须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会计工作任务驱动为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依托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实行在仿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下的渐进式全程实践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3、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环节

企业需要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强的财会人才,即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吸取优秀实践教材的优势,结合本校实际,自编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教材,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并选择合理的实践教学流程,拓宽会计模拟实验的范围,努力贴近企事业单位实际,增强对学生会计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财会专业实践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反思;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305-02

一、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问题的提出

当前,中职财会教育通过多年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具有一定技能和理论的人才。但是,中职财会专业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差,不能胜任会计岗位的职业要求。为此,就需要提高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改进教学质量,这样才能培养实践能力强的财会专业性人才。

二、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提高需要进行教学反思

(一)进行教学反思的深刻背景

当前的中职教育承载着工业化进步的推动力量。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对于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依靠高素质的财会教师。财会教师的专业化素质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改进需要对财会教学进行反思,才能获得科学合理的教学经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的反思成为教师教育领域中重要的活动。反思比其他方式更具有优势,教师通过反思方式,对其教学活动进行回顾和思索,并加以改进调适,逐步认识和遵循教学规律,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进行创新,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面临着中职财会人才培养的情况下,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使教师不但成为教学人员也成为教育的研究学者,这样才能促进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满足日益变化的职业就业市场的需要。

(二)进行教学反思的自我学习操作模式

财会教师的专业化素质的提升很重要的是通过财会的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教学来摸索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种教学反思成为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方法,能够有效改进财会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反思成为教师自我学习的方式,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反思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尝试解决,逐步提高教学实践的科学性,由此财会教师能够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教学反思促使财会专业教师不断地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教学反思有利于财会教师进行探究式、发现式学习;这种学习的主体是财会教师自身,研究的对象是财会教学实践;提升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关键环节是“反思”和“探究”。财会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操作模式就是实践(财会教学)─反思─调整─再实践(财会教学)……这样的循环模式。这样就能通过财会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提升其专业化素质。

(三)教学反思的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调查了解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的要求及财会教师教学现状,研究财会教师教学反思的障碍及解决办法。(2)文献法。查阅相关资料,获得相关信息,为研究提供参考。(3)行动研究。财会专业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畅通反馈渠道,不断地获取相关教师及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整合。教学反思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通过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方法上的差异,反思教学行为,从而提升自己。(4)案例分析。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累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财会专业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特别是教学思想,通过交流反思,促进专业化素质的提高。

三、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路径

(一)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存在的问题

1.缺乏前沿的教学理论和财会理论

中职财会专业教师基本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少进行创新,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的教学计划成为教学的重点,没有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进行适当调整授课内容,缺乏应有的财会职业岗位之间的逻辑关系,难以给予学生设计职业规划。对于中职院校来说,财会教师很少能够参与财会学科的研讨会,缺乏足够地把握财会学术的最新动态,不能够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教师的财会理论和实践技能都受到限制发展,财会教师的知识技能结构不完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就难以培养高素质的财会人才。

2.缺乏足够的专业实践经验

中职教师的职业发展更多地是以科研成果和职称来衡量评价,因此,大部分教师只重视对学术的研究,忽视了师生之间对实际问题的探讨,甚至有的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心理,对财会工作岗位缺乏热情,难以激发学生的职业理想。一些财会教师仅仅从事财会教育工作,不具备大型企业的财会工作经验,没有实践技能,脱离财会岗位的实践,难以进行示范和纠正学生实践环节中的易错环节,不能达到财会专业学生的实践性培养目标。

(二)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有效措施

1.加强自我反思和终身学习

由于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财会教学新理论和新技能的出现,需要教师通过自我反思来加强终身学习,以便使教授的知识,能够具有时代性,符合新的实际操作与政策法规。财会教师应从社会对财会职业岗位的需求角度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加强项目导向和情景教学内容,将授课内容与实践技巧进行整合,优化和完善教学理念。熟悉财会操作和精通财会原理的财会教师才能产生教学实效。

2.开展校企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中职院校的财会教师在校企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中,能够提高财会专业实践能力,从教育教学向实践技能转变,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财会工作的创新工作。对骨干教师鼓励其挂职到企业财会部门进行锻炼,缩短财会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操作的距离。同时,引进企业的财务高级管理人才到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中来,增加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和财会技能的培训。通过引进的人才将企业的典型案例交流给财会教师,可以作为鲜活案例给学生分析讲解。教师在校内教学科研和在企业的实习、实践研究之间有充分的统筹安排。

四、结论

通过对教学反思的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的研究,总结出以下结论。财会教师的专业化素质的提升具有紧迫感和长期性。财会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在企业实习。财会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完善要通过不断总结和学习与企业实际发展相对应的新理论和新技能。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能够教授给学生最前沿的会计和税收技能,例如,初始建账、财税咨询、工商注册等实践工作。同时,财会教师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财会教师自身的财会岗位的职业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较高的财会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庞洪秀,王巧云,刘彤.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J].会计之友,2008,(7).

[2] 贾宗武,王惠珍.关于提高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8,(7).

[3] 欧丹萍.浅析中职财会教师的专业化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3] 龚丽娜.于“真教”中带动“实学”——高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财会专业实践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应用型财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科院校依据招生层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以应用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型财会人才与普通财会人才相比,最大的区别点在于,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对此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据有关院校对全国3个省、市、自治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三是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财务分析决策能力;五是终身独立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六是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这是应用型财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上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课程的设置体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却存在以下缺陷。

一、现行的财会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培养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忽略了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当前财会毕业生大量地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体现在“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滥,不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

(三)实训手段比较欠缺

主要表现在实训手段以仿真为主,少有实战的训练;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训规范有待加强。

(四)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财会教师队伍中相对注重的仍是教师的专业职称、文凭等,而具有双师、兼职、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比重仍不理想。这一方面源自具有较好的企业背景的财会专业人才向高校流动的动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校内教师无暇顾及外面的兼职及考取会计职称证和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即使有有限的闲余时间也不如进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师资的文凭为重。具有实战经验的实训教师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应用型财会本科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应用型、实践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应作如下改革:

(一)加大财会实践课程比重

由于财会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财会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财会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0%提高到30%以上,这样才能使财会专业毕业生不断更新财会知识,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建立多层次的财会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设计财会实践课程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财会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笔者认为财会实践课程应包括单项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单项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单项实践课程是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科目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每门理论课讲完的那个学期末,时间大约周,这样可以乘热打铁,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财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财会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了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再安排~3周的时间会计综合实习课程,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又比如在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学完之后,可以安排~3周理财综合实习课程,选择相对来说筹资、投资业务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长性较好、较有活力的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该企业、该行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业务实习,以更深入地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在这一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达到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个孤立章节的单项实践,以提高学生进行较为综合和较复杂的财务决策能力。

3.社会实践课程

笔者建议,除以上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末之外,为了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与准备,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后半期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社会实践课程。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将校内所开课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的。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带着任务到企业、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单位主要由学校来联系,主要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将财会专业的所有重点理论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财会工作的综合实务中。当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将有关实践数据结果,带回到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运用有关财会理论知识,提出管理建议。这个成果可以形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有人认为,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与毕业环节的毕业实习会有所雷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过多年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认为虽然要求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毕业论文的压力,联系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或联系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以敷衍了事,这样,使我们的毕业环节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笔者认为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安排这样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一是对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论文选题的把握有了一个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就业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因为越早一点接触社会,对我们的学生就越有好处。

对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有关非核心专业理论课程进行适当压缩,以保证这一阶段较大的实践课时数。

4.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的论文,要求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财务、审计等的具体问题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完善校内模拟试验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模拟试验的完善

校内财会试验室在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综合的财会实习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研室可以选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挂职锻炼,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

还可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用友版)网上虚拟实验(包括五大系统:财务会计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组成。ERP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基本层(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沙盘对抗赛、银行证券等多样化的虚拟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等的财会部门,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实践基地。尽管在一个单位的财会部门建立实习基地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毕竟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对实践的勇于参与。

(四)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与聘请

学校应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教师比重,同时建议教师更多地进行校外兼职。当然,这些措施需要学校有充足的师资,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聘请校外较高层次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工作人员来学校作短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将其切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这样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003年期.

李瑞生.新经济时代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认识.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