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

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

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范文第1篇

【关键词】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现状;改进措施

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行为。政府部门内部审计通过关注和监督本单位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及财经法规、财经纪律的贯彻执行情况,在规范内部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16年中内协成果展示会上,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审计署原审计长、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名誉会长李金华指出,内部审计在国家整个审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与国家审计不同,内部审计应当紧紧围绕“防范风险、提高效益”这8个字开展工作,各项风险防范好了,效益就上去了,组织的健康发展就有了保障。内部审计在整个审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一、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现状

1.内审机构和人员配备情况

(1)依据市政府2016年1月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的批示,公安、教育、卫计委和市总工会等31个政府部门和单位中,其内设机构的职能涉及内审工作的单位20个,占比64.52%,但是仅公安部门内设专职审计科、市总工会内设经审办负责内审工作。

(2)本市纳入统计范围的上报内部审计情况的单位性质包括企业、金融、行政、事业和其他。其中,政府部门内审机构、人员占比情况2014年、2015年分别为:内审机构14.29%、22.22%;专职机构10.53%、13.33%;内审人员18.25%、11.01%;专职人员占比7.00%、7.32%。专职内审机构2015年与2014年持平,专职内审人员减少14.29%。

2.内审机构完成审计项目情况

2014年、2015年内部审计情况报表汇总发现,政府部门内审机构完成审计项目占当年全部审计项目数分别为9.78%、2.08%;财务收支审计占比72.73%和1.19%;经济责任审计占比8.93%和2%;信息系统审计为0和14.29%;基本建设审计为0.31%和0;其他为1.58%和7.5%;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均为0。审计总金额占比分别为0.02%和0.01%;提出建议意见被采纳分别为14.58%和2.85%;增收节支两年均为0。

二、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现状不容乐观

1.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工作规范程度参差不齐

一是有的部门内部审计基础工作扎实有序,如工会系统的内部审计,《中国工会审计条例》对工会审计机构和人员、审计职责和审计程序等有明确规定:经审会下设办公室即经审办,承担经审会对本级和下一级工会审计的职责。该市总工会经审办每年会有计划地对市总本级收支预算、预算执行情况、工会资产、工程项目和市总直属事业单位,以及县(市)区、基层工会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并受经审委的委托向市总全委会报告工会经费审查工作情况和下年主要工作安排。

二是有的部门内部审计局限在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如某主管部门内设财务中心,负责局机关及下属单位的会计核算,建立并执行本系统财务工作管理办法。局本级负责对下属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发挥了审计监督的作用,但仅有的财会人员,受人力、时间和职责的限制,管账和管事脱节,内控制度未得到全面有效执行,个别下属单位仍存在违反财经法纪的现象。

2.政府部门内部审计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力量薄弱,效果不佳

调查资料表明,该市政府部门仅工会、公安系y设置内部审计专职机构,其他各部门、各单位均由财务部门承担内审的职责,在当前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下发之后,建立健全专职内部审计机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由于未设专职审计机构,被授权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内设机构多为财务部门,财务部门人员少,与其承担的财务、审计工作量不相匹配,势必影响内审的覆盖面,审计成效不佳。

如某主管部门所属独立核算的下属单位36个,其中副县级以上单位9个,科级单位27个,财务科工作人员5人,尽管每年由财务科牵头,抽调下属单位的财务力量参与到内部审计工作,但人力不足、时间有限,仍是财务部门面临的困难,内审范围多局限在27个科级单位离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没有更多的力量有计划地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基建项目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国家政策执行落实情况等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从审计对象到审计范围和审计内容,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很难实现,没有充分发挥内审的监督、检查和规范作用。

3.审计部门对本级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力量不足力度不够

《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要求,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内部审计自律组织,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该市审计部门对政府部门内审情况的指导和监督从未放松,一直贯穿在相关审计业务中。业务科室在具体的审计项目中,在评价内部控制建立和是否有效执行方面,要对被审计单位有关内部审计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监督和评价。

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例,两办《规定》之前,该市根据《XX市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量化办法(试行)》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应当实现的工作目标和履行的经济责任情况,给予量化评定。“对下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作为量化考核的一项内容,有无内审制度、是否开展内审工作,会影响所得分数与分数标准及对应的评定档次。

两办《规定》后,“对下属单位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仍是党政工作部门、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事I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必须反映的内容。审计实践中,因审计部门内审协会专职人员、时间和精力有限,对政府部门内部审计指导和监督工作的专项指导和监督工作相对比较薄弱,对其指导和监督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改进的措施分析

1.加快内部审计立法

从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15年的新闻会获悉,在审计署和协会的推动下,内部审计规范化进程加速。2013年,协会修订了新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实务指南等,《审计署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征求意见稿)》(2014年1月16日)正在积极修订之中。而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中的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已颁布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但还没有出台注册内部审计师法。建议尽快研究制定符合新形势下经济发展要求且与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法规,用法律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结构等,从而使内部审计纳入法制轨道,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2.制定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目前,全国各地及行业主管部门相继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浙江省温州市审计局出台内审工作指导监督办法,对指导监督的范围、职责、方式等做出明确规定,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辽宁大连、上海浦东新区等制定了相关文件,从内审工作的职能定位、组织体系、质量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加以明确和规范,并对发挥协会作用和强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四川省政府日前印发了相关文件,明确规定6种情形下必须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其中包括对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的要求。2015年12月财政部下发《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和内部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各地要根据财政部的文件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加快制定内部审计制度,从而让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扎实有效地履行职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审计部门创新审计方式,与内审机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审计全覆盖

专职内审机构和专职内审人员能够熟悉掌握本单位有关的政策法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本单位的工作目标、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及工作流程等,可以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确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和项目实施方案,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措施和改进建议,有效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加大内审工作力度,为领导决策、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提供强有力的内部保障。

审计署《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提出关于加强审计资源统筹整合的总体要求。一方面,国家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对内审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内审机构和人员的指导,提升内审审计质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内审人员熟悉本单位或本系统业务情况的优势,与国家审计部门有机结合,参与审计组,适当分工,合理确定职责,让内部审计在审计项目实施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国家审计工作效率,弥补国家审计编制不足与全覆盖的需要之间的矛盾。

审计实践中,内部审计从审计理念上应当从监督为主转向监督与服务并重;审计内容上应当从真实性、合法性为主转向真实、合法、效益性并重;审计方式方法上,应当从事后监督为主转向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并重,充分适应不同审计工作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综上所述,各级审计机关要认清形势,努力成为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的实践者,积极履行指导监督内部审计工作职责,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把内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加强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管理机构,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管理水平,解决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谋求实现内部审计管理发展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

[2]《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03年审计署令第4号)和《审计署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征求意见稿)》(2014年1月16日).

[3]《辽宁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15号).

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范文第2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提升我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研究,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要求,在全市开展以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城市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为主要内容,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实施“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处理”的处理模式,改善城乡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目标任务

结合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年底,全市初步建立覆盖城区的垃圾收集、运输网络;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全面开征,征收率达到80%以上;到年,形成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的全覆盖体系,城乡生活垃圾基本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城市餐厨垃圾实现分类收运,处理设施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全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0%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建立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和清运机制。各县、区要合理布局生活垃圾收集清运设施,逐步建立“全面覆盖、设施完好、运行安全、保障有力”的城乡环境卫生保洁和生活垃圾收集清运体系。到年,全市(市区除外)共需配备县(区)、镇(办)、村三级清运、保洁人员约11000人。全市34个镇(办)或经济条件较好的中心村,至少建设一个压缩式垃圾中转站,配备垃圾密闭运输车辆,以满足区域垃圾转运的需要。全市村庄(组)要按照各自的实际,建设两个以上的标准垃圾收集点(池)。

(二)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提升工作。宇能热电公司要立足目前的处理能力,加大技术升级改造力度,适时进行产能的调整,以满足全市城镇(宿永路以北)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的需要;同时,要积极协调解决卫生防护等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二是因地制宜,做好边远地区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濉溪县南部的双堆、南坪、孙疃、五沟、韩村、临涣和烈山区临海童办事处、任楼办事处等镇(办),可依托临涣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杜集区段园镇、朔里镇和石台镇等镇(办),适时调整生活垃圾转运线路,选择适宜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工艺,保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加快无害化处理建设步伐,力争2013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

三是学习借鉴省内外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经验,结合实际,建立餐厨垃圾分类收集和排放登记管理制度,年底建成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实现城区餐厨垃圾的单独收集和循环利用体系。同时设立城区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管理机构,具体负责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的筹建工作,协调管理城区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工作,餐厨垃圾处理项目运行的日常监管工作。

(三)规范管理垃圾处理费的征收和使用。各县、区要根据《淮北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和《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可行的征收方式,在城区范围内积极拓展征收面,提高征收率,切实做到“应征尽征”。要建立垃圾处理费“收支两条线”的使用管理制度,确保垃圾处理费用于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和处理等环节,严禁挪作他用。

(四)创新环卫作业管理体制。城区范围内的环卫管理体制,要按照事企分开、管干分离的环卫管理体制,在坚持市场准入制度、统一质量服务标准、统一价格的前提下,放开环卫作业市场,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生活垃圾的清扫、保洁、转运工作。市、县(区)市容环卫部门要依据环卫作业质量标准,加大日常督查考核力度,确保环卫作业质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力。农村的环卫作业体制要采用镇(办)、村与农村保洁人员以承包方式建立劳动关系,签订承包协议。农村保洁人员可以采用以工代赈的形式,优先从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军烈属、伤残军人、特困户、低保户中选择。

(五)保障环卫职工合法权益。各县、区要加强和规范合同用工管理,对聘用的环卫工人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要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确保环卫工人工资收入增幅不低于当地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增幅。要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改善环卫作业条件,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发改委、财政、国土、卫生、审计、商务、环保、物价、规划、市容、招标、地税、供水公司和县区政府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定期研究和解决与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相关的问题,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

(二)纳入目标考核,兑现奖惩措施。按照省政府目标考核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考核评分办法》规定,制定和出台《淮北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考核评分办法》,并将考核工作纳入市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考核工作从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城乡垃圾管理运行情况两个方面进行考核。市财政将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超额完成垃圾转运量的县、区给予补贴,超额部分每吨补贴25—30元。对财政、地税、市容、卫生、招标、商务、供水等7家市直征收主体和各县区政府的垃圾处理费的征收额和征收率进行明确,合理制定奖惩措施,严格兑现。

(三)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处理达标。宇能热电公司要严格按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和《生活垃圾焚烧污染物控制标准》要求,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处理工艺流程,确保进场垃圾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要制定各种应急预案,防止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事故。市容环卫部门要依据《生活垃圾焚烧厂评价标准》,加大对处理企业日常运行的监管力度,切实做好综合评价工作。环境保护部门要定期对处理企业进行各类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测,并适时将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市财政、审计部门要对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补贴数额进行认真核准,及时拨付处理补贴费用,保障垃圾处理企业运转正常。

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范文第3篇

《全域成都统一户籍后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目前,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政策、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成都市中等职业教育券政策,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相关政策要求,我市中心城区,二三圈层的区和县级市所在地户籍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在享受范围内。全域成都统一户籍后,我市将从年9月1日起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成都户籍学生)全覆盖,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实施对象

就读于我市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具有正式学籍的成都户籍在校一、二年级学生。

二、申请发放及补助标准

(一)申请发放。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按照市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成府发〔2007〕55号),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关于转发〈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转发〈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成财教〔2007〕73号),市财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关于转发〈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劳动保障厅关于转发〈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技工学校国家助学金发放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成财教〔2007〕74号)相关规定申请、发放和管理。

(二)补助标准。每生每年享受1500元生活补助。

三、资金来源

我市的县镇非农户籍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继续按照成府发〔2007〕55号文规定的国家、市、区(市)县分担比例承担;全域成都户籍统一后,我市中心城区,二三圈层的区和县级市所在地户籍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由市本级和区(市)财政共同承担,承担比例参照成府发〔2007〕55号文规定的市、区(市)县分担比例执行。

四、工作要求

(一)各区(市)县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宣传、监督等工作,做到责任明确、措施落实、学生知晓、家长明白。

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范文第4篇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与特征

风险导向审计是通过评估风险的大小以及可能性来确定审计重点和范围,查找组织管理、内部控制不足并提出建议,辅助单位管理层控制风险,最终实现组织价值增值的一种新型审计模式。与其他审计方式相比,风险导向审计有其明显的特征。

(一)风险评估是审计工作的重心

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重心从以审计测试为中心转移到以风险评估为中心。审计人员在所有阶段都应用风险评估程序,将识别出的风险与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联系起来,进而针对不同情况实施差异性的审计程序,达到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审计领域的目的,使审计程序更有针对性,审计工作重心前移且更加突出,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审计质量。

(二)注重对分析性程序的运用

分析性程序是以财务资料及非财务资料之间的表面关系或可预测的关系,评估财务信息、分析财务信息的合理性,是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中最重要的程序,贯穿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在以往的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主要运用绝对数和比例比率的方法对财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分析应用面较为狭窄,风险导向审计的分析性程序注重财务数据的变化趋势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能够揭示出异常波动,从总体上把握和降低存在重大舞弊差错的可能性,起到报警的作用,引起审计人员的重视,降低审计风险。

(三)与单位风险管理战略相协调

风险导向审计是单位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的大小和可承受程度是单位管理层做出决策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审计人员通过与管理层沟通审计结果,协助对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将单位风险管理的各个要素提供给管理层,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参考,使管理层事先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减少决策失误情况的发生。风险导向审计也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发挥再检查、再监督的作用,能够促进单位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自我完善。

二、事业单位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思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部分事业单位脱离了单纯依靠财政拨款的模式,对资金渠道进行了拓展,使自身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也开始面临市场带来的各种风险。事业单位风险导向审计要从单位风险管理战略目标出发,以流程设计和方法运用为主线,以推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为目标,与现有的内部审计工作有机结合。

(一)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是风险导向审计开展的基础。内部审计人员要对影响事业单位履行公益职能的法律、政策、环境等外部因素和单位内部的关联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识别阻碍单位管理目标实现的制约因素,确认已知风险和潜在风险,列出风险清单。采用风险因素分析法,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发生频率、潜在损失和影响进行分析,划分风险类型,并根据重要性原则区分确定风险等级。根据不同的风险内容和风险等级确定审计重点方向,从制定审计计划开始,将风险导向理念贯穿到审计全过程。

(二)审计计划

以风险导向和需求导向为基础,在常规审计中引入风险因素优先性审计计划策略,合理安排审计内容。充分把握单位重点业务领域的风险管控情况和潜在风险的发生概率,对风险管控措施相对完善的领域可以采取几年一轮审的方式,对风险发生概率较高的领域要开展经常性审计,对风险发生影响程度较大的领域要合理安排专项审计。在年度审计计划中要根据风险大小程度的不同,确定审计项目安排的先后次序,对具有高风险的项目应给予优先安排。

(三)审计实施

风险导向审计在实施环节必须重点关注控制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沿着目标风险控制的路线,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逐步开展审查和评价。事业单位风险导向审计应重点关注预算业务、收支业务、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等经济活动的重点领域。风险导向审计主要采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两种方法,控制测试是为了确定单位控制政策和程序的设计与执行是否完整与有效,控制测试结果证明单位内部控制有效,能减少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提高审计效率;实质性程序主要是通过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研究数据间关系评价信息,发现可能存在的重大舞弊差错和一些异常情况。审计重点的精准确定、审计方法的有效运用能够确保风险导向审计实施的效益和效率。

(四)审计结果

内部审计人员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结论与建议,审计建议直接针对单位实现管理目标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部门,经济活动风险主要集中在业务办理过程中的低效、浪费和舞弊,部分单位因为参与市场活动,因而还有一定的经营风险。针对审计结果,内部审计人员应与管理层充分讨论,在综合分析各项风险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单位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协助管理层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形成风险解决方案。风险应对方法一般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作为一个完整的审计过程,后续审计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后续审计要确保既定的风险和缺陷得到恰当处理,单位的风险水平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三、推进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的建议

近年来,审计署对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已进行过多次的财政风险、金融风险审计,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对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也尝试过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模式,必将在事业单位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一)树立风险意识,强化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事业单位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首要任务就是转变观念,充分认识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管理层要对风险导向审计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切实为审计工作的独立开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加强政策宣传与引导,强化单位各部门之间的风险管理合作意识,组织培训学习,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内部审计人员要转变工作方式,不断摸索风险导向审计方式方法,充分发挥风险导向审计在推进单位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的作用,单位内部逐步形成人人注重风险防范、处处强化责任意识的良好氛围。

(二)提升管理水平,推进风险导向审计与内部控制良性互动。

事业单位风险导向审计和内部控制工作应该是相辅相成的,风险导向审计充分发挥贴近内部管理、熟知规章的优势,及时指出单位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内部控制相关部门在参考借鉴和综合分析风险导向审计结果的基础上,从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科学设置岗位等方面统筹安排内部控制建设方案。内部控制工作也能够对风险导向审计开展的效果进行评价,促进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方式方法的不断完善。风险导向审计与内部控制的互动将实现资源与信息的有效整合,成为提升单位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范文第5篇

一、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大意义

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意义非常重大,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没有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就很难说建成了小康社会。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最重要的三项制度,后两项都实现了全覆盖,现在已经到了着手解决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问题的时候。近两年开始的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都具有历史开创性。正像总理所讲的,有了这两项制度,可以说,几千年来中国人老有所养的愿望和梦想得到了初步实现。所以说,这两项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制度都建立起来了,是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的重要一步。

它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无论是战争年代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和流血牺牲,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艰辛探索和改革开放,我们党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了让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美好的生活。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主要目标就是构建一个逐步消除城乡差别的养老保障制度。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覆盖的人群大都是低收入群体,通过这两项制度建设,可以把公共资源向他们倾斜,促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缩小收入差距,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它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要求。城镇非从业居民和农村居民,他们总体收入低而且很不稳定,有的甚至没有收入,靠个人积累养老十分困难,政府有责任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分担他们养老的经济风险,减轻子女赡养的经济负担,避免因经济利益引发家庭纠纷和不和谐,在整个社会形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和更为和谐的家庭关系。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成员就业不稳定、流动性非常强,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人到城里,变成城里人,这些人流动性很大,收入很不稳定。只有把整个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起来,把所有的人群都覆盖到这个制度里,实现无缝对接,才能使工业化、城市化顺利推进,降低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风险,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河北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进展情况

2009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冀政[2009]180号),开始在河北省首批18个试点县建立起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11年,根据国家安排部署,河北省人民政府又印发了《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冀政[2011]78号),在开展新农保试点的地区,同步推出建立城镇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河北省的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政策规定,政府对城乡居民参保给予补贴。政府补贴分两部分:一是中央财政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河北省目前基础养老金标准定为每人每月55元。二是地方政府对个人缴费给予补贴。河北省目前缴费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30元。符合条件的参保人60周岁以后,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支付终身。河北省鼓励有条件的试点县,在国家基础养老金基础之上适当加发地方基础养老金。有些试点县已经提高了基础养老金标准。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06个县(市、区)经批准开展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试点工作,参保人数1232万人,其中,年满60周岁以上按月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为222万人,试点地区的居民已经开始按月领取养老金。预计到今年底,两项制度参保人数可达到2800万人左右。另外,还有18个县自行开展两项试点工作,2012年将在全省范围内全部建立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与此同时,河北省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基金支撑能力得到增强。

三、严格管理措施,确保基金安全

从新农保实施两年多的时间来看,这项制度是不是受到老百姓欢迎、能不能顺利推行,基金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也直接关系到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所以我们在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时,要求各地严格执行现行的基金政策法规,建立起内部控制的制度。我们还制定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制度。不管是个人缴的钱,政府补贴,还是其他资金来源,全部计入个人账户,放在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单独计账、单独计算。从新农保情况来看,实施良好。

此外,应尽快提高管理层次。试点阶段目前还在县一级,但点越多,风险就会越大。因此,一是力争尽早实现省级管理。这样可以减少基金管理的风险点,以保证基金安全。同时,提高管理层次以后,就有了资金量和规模,为这些钱以后能够保值增值提供了条件。二是要加强监督检查。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基金的筹集、划拨和发放进行监控与检查,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筹集情况和支付情况。财政部门、审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对基金实行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

四、努力实现人人老有所养

“十二五”时期是养老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既有严峻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各级养老保险部门必须把思想与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围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目标,按照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的总体要求,以为参保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为宗旨,努力将符合参保条件的人员全部纳入参保范围。在此基础上,要积极推进标准化、信息化管理,不断提高经办服务水平和质量,提升服务绩效和公信力,逐步建立起科学的经办服务体系。

一是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到“十二五”末,河北省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要达到1280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要实现全覆盖,参保率达到90%以上,让更多人民群众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二是努力提高保障水平。按照社会保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总体要求,根据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断提高待遇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待遇差距。

三是着力推进城乡社保制度统筹。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合并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农保制度,有效解决城乡间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

四是着力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精确管理,促进社保经办管理迈上新台阶。

社会保险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利益,民生政策只有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温暖民心。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正领导我们向着“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