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司企业制度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一条 作息时间。
按国家规定结合本公司工作实际,制定分季作息时间。分季作息时间表由办公室另行通知。
严格请销假制度。公司员工因事因病请假半天以内须以书面形式报部门领导审批;公司员工因事因病请假一天,须以书面形式报部门领导审批,请假二天,须以书面形式报分管领导审批,请假三天及以上须以书面形式由部门领导签字后报总经理审批;中层干部因事因病请假一天,须以书面形式报分管领导审批,超过一天须以书面形式报总经理审批;公司领导因事因病请假须以书面形式报总经理审批。
请假条统一交公司办公室管理,
员工事假每月不超过一天的,不扣工资。
员工事假超过一天的,超出天数的工资,按该员工标准工资/天的50%扣发。
不假未上班者按旷工处理,旷工期间工资扣发。年度旷工累计五天的,扣发全年奖金。
员工婚假、产假、探亲假、工伤假、病假、丧假等按规定休假,业务相关部门必须做好安排,保证不影响任务的完成。
第三条 注重个人形象,提升公司文化品位。员工上班须做到衣着整洁,举止端庄,语言文明,行为规范。不得扎堆闲聊,不得上网游戏影响工作,违者惩50元,在当月工资中扣除。员工不得做与本职业务无关的事,违者给予批评教育,情况严重的视情节给予处哩。
第四条 不准酒后上班,以免造成工作失误。若因工作接待需要饮酒,经领导批准后可休息。因私事饮酒,视其影响工作的情节扣发影响工作时间的工资。
第五条 维护公司整体利益,树立公司团队精神,确保步调一致,政令畅通。不准散布损害公司形象的言论,不准在背后议论他人拨弄是非,恶意中伤他人。违者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警告,扣发当月的绩效工资,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者辞退,。
第六条 加强廉政建设,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向被服务对象索取财物或在经济交往中吃回扣,损害公司利益。违者一经查实,除如数退赔外,扣发1——3月的绩效工资并通报全公司,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者辞退,依法应受刑事处理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条 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公司接待按领导意图由办公室、财务共同承办,区别对待,控制开支,公司所有财务支付实行经办人签字、分管财务领导审核、总经理签字生效制度。任何人不得采用任何形式贪污、挪用公-款或拆借公司资金给他人使用从中获取好处。
第八条 尊重领导,服从公司工作安排,不得顶撞领导,违者给予批评教育,恶意顶撞领导经教育不改者辞退。
第九条 办公室大门钥匙统一收归办公室保管,因工作需要加班的事先告知办公室。
第十条 办公用品采购由部门报计划,办公室综合络列采购清单,报总经理审批后由办公室执行,严禁多头采购。所购物品统一由办公室负责分发、保管。
第十一条 除技术资料外,公司所有文件资料印发须经办公室进行质量把关。任何对外通知、函件、(除项目部文件)须经总经理签字后实施,严禁个人以公司名义在报刊、网络、小报等形式,违者重处并追究责任,以维护公司对外形象。
第十二条 公司各部门办公室由总经理统一安排。
第十四条 树立安全防火、防盗、防泄密意识,各部门做到下班时人走灯灭电器关,每违反一次,扣责任人当月工资50元,技术、财务等部门,下班走人前须把资料整理好装柜上锁,避免外来人员“顺手牵羊”盗取本公司机密。
第十五条 公司房屋及其它固定资产、设备设施的维修由办公室据实报总经理审批后执行。
关键词:公司治理;激励强度;企业业绩
一、激励强度与企业业绩
20世纪90年代初,基于理论的实证研究开始大量出现,实证研究的重点是契约的有效性问题, 即激励契约的薪酬-绩效敏感度。如果对企业人的激励契约是有效的, 那么人的薪酬波动应该与公司绩效有相关关系。关于其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高管的薪酬与公司绩效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另一种观点是高管的薪酬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二、激励强度与公司治理
以上薪酬的确定模式是基于传统的最优契约模式,当面临着过高的激励强度,或是薪酬与绩效的弱相关或不相关, 单纯的激励契约已经难于解释企业及经理人的行为,学者开始转向公司控制系统内部的研究,研究提出了管理权力模式,即经理人对自身报酬的制定有着相当的影响力,这些影响力可能来自较弱的董事会、市场监管, 分散的股权结构, 对股票及股票期权的相机处理,经理人会利用其管理权力获取更高的租金, 混乱的治理结构只会导致高薪酬低业绩。Khan, Dharwadkar和Brandes (2004) 研究了CEO股权结构对其薪酬的影响, 他们认为CEO股权的增加会给CEO提供获得更高薪酬的有利条件,CEO们会寻求更高的薪水和高水平的股票期权,因此他们会在增强薪酬组合确定能力的基础上攫取更高的总薪酬,使得CEO股权集中度和激励薪酬的激励效应负相关。国内虽然很少有单独关注高管薪酬与公司治理, 但相当多的研究注意到了公司治理结构对高管薪酬的,徐向艺、巩震(2007)选取了深、沪A股1107家上市公司,分别从报酬形式、公司规模、股权结构、成本等方面对高管人员报酬激励与公司治理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的报酬激励体系下,非年薪制激励形式优于年薪制和股权性报酬激励形式;总经理为董事长或董事的公司治理绩效和激励机制优于其他类型;高管薪酬与公司治理绩效显著负相关。
三、公司治理与企业业绩
从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来看,大多学者是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某个侧面, 如两职兼任、股权结构及董事会的构成等, 对公司治理与企业业绩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Ap ril(1998) 研究了董事会结构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得到了公司治理与企业业绩之间没有联系,但其深入到了具体董事会人员职能,表明董事会中执行投融资业务的内部董事所占比例与业绩的正相关,以及更多的内部董事出席投融资委员会与当期股价和投资收益率的提高显著相关。宋增基、徐叶琴和张宗益(2008) 利用中国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2003年-2005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董事报酬结构和董事会独立性之间的关系,发现长任期的CEO、CEO兼任董事长、较大比例的内部董事和较大的董事会规模构成了中国上市公司的监管障碍;董事报酬是一种公司治理的强化机制, 当董事会保持独立时, 其报酬结构能更好的激励董事履行监管职能,当董事会失去其独立性时其报酬结构会加剧公司的冲突;授予董事会合理的激励报酬可以克服公司监管障碍, 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于2004年起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从股东权益、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和利益相关者6个维度, 构建了由80个数据点支撑的,包括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李维安、唐跃军( 2006)通过CCGINK对2003年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进一步表明: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对总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加权每股收益、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年度增长率、财务预警值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这意味着拥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股本扩张能力、运营效率、成长能力, 有助于增强财务弹性和财务安全性。这表明公司治理中所涉及的控股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治理、监事会治理机制,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上市公司是否能够拥有一套科学的决策制定机制与决策执行机制, 而这将对公司业绩和公司价值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记得群号是:462720555
扫描二维码进群
扫描二维码进群
群主个人的QQ号是:1370946190 微信号是:15234400545
想在北京找教育工作,发愁不知道从何入手的,可以加她为好友,多交流,多学习!
-------一个普通师范毕业生如何在北京找到月薪过万的工作的-----
本文通过构建多因素模型,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最终得出结论: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年龄、独立董事的薪酬、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和独立董事出席董事会的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关键字:独立董事,公司绩效,回归分析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ependent
Director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Based on a positive analysis of
the listed company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bstract
Independent Director origin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930s.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etting up effectiv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mproving board duties, it also takes a positive effect to supervise and restrict the company administrative class’s actions, reduce the agency costs and achieve maximization of shareholder’s interest. China listed company introduced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paper’s research topic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ependent director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The paper samples 68 listed companies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ve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ependent director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from independent director’s age, salary and ratio.
The paper set up models and use regression analysis to come to a conclusion: independent director’s age, salary and ratio don’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Key words: Independent director, Corporate Performance, Regression Analysis
目 录
一、序言1
二、文献回顾1
(一)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1
(二)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2
(三)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不相关2
三、研究设计2
(一)样本来源及其说明2
(二)指标选择及其说明3
(三)指标分析及结果预测3
(四)建立模型以及检验6
四、结论9
附录10
资料来源和参考文献11
一、序言
独立董事于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美国,70年代在英美国家得到普遍应用。独立董事制度对于一元制模式下的公司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董事会职责,监督和约束公司管理层行为,降低成本,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利益最大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有部分公司借鉴英美模式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引入了独立董事。1997年12月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章程指导》,第112条将独立董事设置为“非强制性条例”指出:“公司根据需要,可以设立独立董事。”1993年3月29日,由中国经贸委和中国证监会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及深化改革的意见》要求境外上市公司都应逐步健全外部董事和独立外部董事制度。此后,上市证交所在2000年11月3日的《上市公司治理指引(草案)》明确指出:未来的上市公司“应至少拥有两名独立董事,并且独立董事应占董事会总人数的20%。”2001年1月19日,证监会发出通知,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包括正在筹建中的公司,必须完善治理结构,实施独立董事制度,其人数不少于公司全部董事的1/3,并多于第一大股东提名的董事人数。2001年8月16日,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在2002年6月30日前,董事会成员应当至少包括2名独立董事;在2003年6月30日之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独立董事。”《指导意见》是证监会第一次对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独立董事的选举和独立董事的职权作比较全面、详细的规定。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正式引入独立董事,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2006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在第123条对独立董事作了具体规定,标志着在中国独立董事制度确立了其法律地位。
这样,中国引入独立董事的历史已有十多年,独立董事对于公司绩效是否发挥了其重要作用呢?本文通过对制造业上市企业独立董事的实证研究,从独立董事特征方面分析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得出结论。
二、文献回顾
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结论,一共有三种: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独立董事和公司绩效负相关和独立董事和公司绩效不相关。
(一) 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
[关键词]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内部会计监督;会计人员管理
新《会计法》的立法宗旨是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它是我国会计工作步入法制化新阶段的象征和标志。依据新《会计法》制定的《企业会汁制度》也已出台,并于2001年1月1日开始实施。我国这些重大的会计改革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诸多方面的相应变动。本文试就新《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下的企业微观会计制度设计与会计人员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关于企业会计制度设计问题
(一)企业自行设计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我国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可以定位于集中与立法管理型。国家制定、颁发并规定执行的会计法规有:新《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其中,《会计法》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会计工作的母法。《企业会计准则》是对企业会计工作的核算要素、核算原则、核算前提等作的统一规定。《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是专门用来规范公司企业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和特殊业务处理的。《会计法》指导《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指导《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一般又称为国家宏观会计制度,是公司企业进行会计实务的直接依据。它是在新《会计法》指导下F,废除了原行业会计制度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后,最新制定的适用于各行业公司企业的会计制度。由于各行业中企业或公司的经营特点不同,经营管理要求各异,使得《企业会计制度》在科目的使用、核算组织形式和会计政策的选择、制定等方面,虽不失国家会计规范所具有的使用上的通用性和宏观指导性,但缺乏具体的适用性和微观指导性。此外,在的规范上,《企业会计制度》也仅仅局限于会计核算本身,而不涉及与会计核算紧密相关的、对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起保驾护航作用的内部会计监督、内部会计管理和内部控制等内容。因此,国家宏观会计制度并不能完全直接被公司企业拿来使用,各公司企业还必须在国家会计制度的指导下,设计适合于本单位使用的会计制度,以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稳步提高。
结合上述分析,公司企业依据国家会计法规自行设计适合于本单位使用的会计制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二)公司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重点内容
公司企业会计制度应是具体指导公司企业顺利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保障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的制度,是国家所有现行会计法规在具体会计工作中完整而正确的和体现。因此,公司企业会计制度不仅涉及会计核算本身,而且还应涉及会计组织和会计管理制度设计等内容。具体来讲,其设计内容应包括: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条件方面的制度设计、会计组织方面的制度设计、会计管理方面的制度设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等4个方面。其中,会计核算基本工作条件方面的制度设计包括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设计。会计组织方面的制度设计包括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制度设计、会计核算组织形式的制度设计和会计核算工作组织形式的制度设计。会计管理方面的制度设计包括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核算制度、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制度设计以及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设计等内容。会计政策的选择包括选择什么样的会计政策对本单位较有利,以及该会计政策如何操作等内容。以上4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它们都是保证会计工作顺利进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么,按照新《会计法》的基本精神,要依法做好会计工作,企业应如何进行制度设计呢?笔者认为,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会计基础工作条件制度设计中,应加强会计账簿设置的制度设计。会计基础工作条件制度设计涉及的内容虽然包括会计科目、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但从会计核算工作的程序来看,会计账簿汇集了公司企业所使用的全部会计科目以及各会计科目使用所应依据的全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是记录企业业务情况,明确经济责任,考核经济效果的重要依据,是会计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进行会计检查的重要资料。可以说,各公司企业会计科目错用、误用及原始凭证的制假造假,最终都会在会计账簿中得以集中体现。近年来不断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企业负责人贪污受贿、企业偷税漏税等违法违纪案件,无不与会计账目不实、会计账目不清、会计账目混乱、设置多套账目有关。对此,新修订的《会计法》中已有专门的条款对公司企业账簿设置作出了明确规定。可见,在新《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指导下,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制度设计的重中之重,应是依法建账。
2.在会计组织制度设计中,应严格进行会计记账规则(账务处理程序)的制度设计。这是做到依法建账的重要保证。会计工作是一项严密、细致、程序化要求极其严格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有误,都将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单纯依靠依法建账是远远不够的。新《会计法》从我国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际惯例,对我国会计工作的基本记账规则作出了规定,各单位在账簿设置和会计核算中都应严格遵守和认真执行,在全面加强会计工作的同时,不断规范会计行为,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由于新《会计法》关于会计记账规则的规定并没有涵盖所有具体的会计业务,因而要求各单位结合本单位会计工作的实际,在与《会计法》规定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本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之间联系的设计、会计凭证与各账簿之间关系的设计以及账簿与报表之间关系的设计等。在依法建账的基础上,通过加强会计记账规则的设计,使会计记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逐步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3.政策的选择。会计政策是指公司在会计核算和管理中所采用的具体处理。最新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在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上赋予了公司企业很大的自主权,这要求各公司企业必须依据该制度,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设计选择最能恰当体现本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政策。
4.在会计管理制度设计方面,应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的制度设计。新《会计法》虽然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应当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并不是要求单位负责人代替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永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有效的会计监督和控制,会计核算的质量就难以保证;同样,会计监督如果脱离了会计核算过程,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应当将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之中,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除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外,还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将任何一项业务或一部分业务的权力在所涉及到的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分解,从而使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关系,以防止因权力集中而导致权力膨胀,出现贪污受贿和舞弊行为。通常情况下,一个单位内控制度的重点应集中在分权控制、机构独立、授权批准、稽核审批、业务标准处理程序、原始凭证管理、定期财产清查以及会计档案专管等方面的控制上。内部控制虽涉及企业诸多部门和人员,但一个成功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却是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因此,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业务所涉及到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就成为内控制度建立的重中之重。各单位负责人应当在新《会计法》精神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恪守职业道德,严格把关,以求在机制上、制度上规范行为、控制风险、防范舞弊、纠正差错。
二、关于公司企业会计人员的管理
各公司企业在国家会计法规的指导和约束下,设计出合理合法、适合于本单位业务范围和经营管理要求的会计制度,仅仅是向会计工作符合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迈出了第一步。要使会计制度得以正确地贯彻和实施,还要依靠本单位具体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的共同努力。近些年,随着会计信息失真程度的加深和人们对会计人员在信息失真中是否应承担责任、应承担什么责任等问题的思考,引发了关于会计人员定位问题的讨论。,我国普遍推行的便是“会计人员委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