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展厅设计的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前言
随着建筑陶瓷行业的迅速发展,各式各样的陶瓷产品层出不穷,使得整个行业有着百花齐放之态势。在这样的环境中,要使陶瓷产品脱颖而出,形成独特的风格,从而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不仅仅需要产品本身具备一定的特色,更需要能展示出陶瓷产品的优良空间。建筑陶瓷展厅其实是一种新型的“体验”方式,借用谢佐夫在《体验设计》中对其定义:它是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到设计中,企业把服务作为“舞台”,产品作为“道具”,环境作为“布景”,使消费者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过程[1]。配饰的运用直接影响着整个体验的过程,它遵循营造空间的氛围、装饰展厅空间细节的原则,形象生动地表达出展示空间的主题,更好地向大众推广建筑陶瓷产品的内涵与价值。
在陶瓷展厅设计的饰品配套中,包括硬配和软配两种。所谓硬配,就是决定空间用途的大件物品,如大厅需要的沙发、灯饰等,洗手间需要的洁具,厨房需要的橱柜等。软配,就是看起来无足轻重,但又起重要点缀作用的小五金件。目前常见的有壁挂、装饰画、相框、灯饰钟饰、木雕、花卉植物、毛绒玩具、藤编草编和玻璃陶瓷等工艺陈列品、家居布艺等,可谓琳琅满目,如何进行配饰的选择和搭配受到越来越多从事展厅设计的设计师的重视。在建筑陶瓷展厅设计中,配饰的运用主要有两大方向:(1) 创新:一般规律从整体效果考虑,提倡有突破性、有个性,通过创新反映独特的艺术效果;(2) 和谐:即协调,要与室内环境、多种物体相协调,形成一个整体,包括品种、造型、规格、材质及色调的选择,使整个展示环境带给大众心理和生理上的共鸣。
综上所述,本文将从配饰运用的风格把握、色彩搭配和类型材质的选择着手,分析配饰在陶瓷展厅设计中的运用。
2 风格的把握
世界文化造就了多种多样的装饰风格流派,而配饰的风格作为对陶瓷产品风格的补充,就一定要做到与陶瓷产品外在气质保持一致,强化展厅空间风格。目前,室内空间各种不同风格同时出现于市场之中,例如前卫简约派、中国传统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和混搭风格等,都是配饰当中常用的风格,也深受广大使用者的喜爱。这就需要设计师根据不同的空间结构、空间的形态特征以及展厅主题遴选最适合的风格,对配饰进行合理选择、配搭和陈列,以达到展厅设计的最佳效果。富有代表性的配饰群落有下列几种:
2.1 前卫简约派风格
针对前卫先锋派的家具配饰群落,应杜绝庄重且复杂或中庸的、缺乏个性的饰物,以简约、夸张、拥有视觉冲击力及具有强烈的后工业时代感的配饰为首选。如图1所示,此空间瓷砖的铺贴方法给人一种时尚、简约和硬朗的前卫风格。因此,搭配上具有金属质感、造型简约的器皿,使其很好地融合一体,营造出一个前卫简约派风格的展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陶瓷产品的内涵。
2.2 中国传统风格
针对文化气息浓郁、具有古典韵味的仿古砖配饰群落则倾向于选用字画壁挂、仿古瓷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饰品和家具搭配。图2是仿古砖的一个展示区,产品以茶色复古图案为主色调,有着成熟、稳重、高贵和典雅的东方古典艺术风格。作为展厅设计就需要把仿古砖的文化风格和内涵表达出来,因此,配饰的运用显得至关重要。在展厅的正墙的白色区域搭配上具有浓厚东方古典气息的佛雕挂像以及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挂画;三个相同大小且代表明清时期的展架上摆放着国粹青花瓷,其具有浓烈的古色古香之神韵,与整个展厅的中国传统风格相得益彰,从各个细节上更加烘托出了产品的价值内涵。使人仿佛回到了那个宁静祥和的年代,摆脱了世俗的烦恼,让身心得到完全的释放。
2.3 新古典主义风格
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欧洲具有文化丰富的艺术底蕴,开放、创新的设计思想。新古典风格从其发展而来,从整体到局部,精雕细琢,镶花刻金都给人一丝不苟的印象[2]。如图3所示,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历史痕迹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无论是精雕细刻的花边镜、新艺术运动的装饰花纹的灯具、挂画、水晶宫灯,还是碎花窗帘配饰均体现了高贵、典雅而和谐的品位与风格,使整个空间给人以开放、气度雍容之感,让人丝毫不显局促。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配饰的运用烘托出一种多元化的展示空间,兼容华贵典雅与时尚现代,反映出后工业时代个性化的美学观点和文化品位。
2.4 混搭风格
混搭风格融合了东西方美学精华元素,将古今文化内涵完美地结合于一体,充分地利用空间形式与材料,创造出个性化的家居环境。混搭并不是简单地把各种风格的元素放在一起做加法,而是把它们有主次地组合在一起。混搭得是否成功,关键看其是否和谐。最简单的方法是确定家具的主风格,用配饰和家纺等来搭配。图4表现出整个展厅的空间层次多样,墙面以白色肌理砖为主,在白色的空间中用黑白相间的小块面瓷砖组合进行空间块面的分割,使展厅有着时尚、个性和现代的风格。这个展示空间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是因为混搭效果非常强烈,配饰采用了时尚前卫的美女挂画,画中的人物同样穿上了黑白相间丝袜;造型优美的黑白色水晶灯以及花草渲染空间,展示出了时尚、趣味和雅致的混搭风格。
3 色彩的搭配
色彩拥有最强烈的感染力,不同的配色体系可代表成不同的情感密码。在陶瓷展厅色彩设计中,有欢快、简洁和明朗的色彩系列,给人清爽、宁静的感觉;有沉稳、条理和简约的色彩系列,给人高贵、典雅的感觉;还有对比、夸张和鲜艳的色彩系列,给人激情、突破的视觉效果等。色彩搭配的统一与协调是陶瓷展厅设计中色彩运用的最基本要点,即主体色与点缀色协调统一。主体色在陶瓷展厅中常指瓷砖、家具等大面积色彩,是构成展示环境的最重要部分。点缀色主要是指配饰的色彩,是展示环境中最易于变化的小面积色彩,如:织物、壁挂、花草、小型家具和摆设品等,往往采用最为突出的强烈色彩[2]。在陶瓷展厅中,配饰色彩搭配首先要做到的是观察腰线、花片及其属于哪类色系,再进行考虑饰品所需要的色彩。下面通过陶瓷展厅中一些具体的配饰案例说明色彩搭配方法。
3.1 色彩对比搭配(冷、暖;明、暗;色彩的艳度)
色彩的对比搭配是用色相、明度或艳度的反差进行搭配,有鲜明的强弱,其中,明度的对比给人明快清晰的印象。运用配饰的色彩形成与展厅的色彩对比是许多展厅设计师搭配色彩的方法[3]。
3.1.1黑白色彩搭配
图5展示的是由瓷砖和卫浴组成的一个盥洗空间,洁白的卫浴系列配上白色花纹砖使整个空间有种空旷质感,配上黑色菱形边的镜子、深紫色窗帘以及黑白水晶宫灯,瞬间提升了整个空间的质感与气息。黑白搭配是永恒的流行,当所有的装饰形式都摒弃了绚丽的色彩外衣,仅仅以黑与白作为表达语言时,简约的风格就展现出更为丰富的艺术内涵。此展示空间的黑与白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黑白的精彩离不开其它点缀色的融入,正如此图上的两幅挂画,能缓和黑与白过度的视觉冲突感觉,能让黑白更加丰富精彩。在色彩这种情境中,充满冷调的现代与未来感,也会产生出理性、秩序与专业感。
3.1.2色彩饱和度对比搭配
光线透过翠绿色的树叶为古色古香的展厅增添了浓厚的清新和淡雅,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此展厅的功能——一个休闲恰谈的展示区,如图6所示。整个展厅色彩的布置以土黄色的瓷砖为主,这样的一个色彩属于中和色,要产生空间的层次感就需要在配饰的色彩上加以策划。大面积饱和度较高的绿色树叶提亮了空间的色调,饱和度较低的深褐色竹编座椅和褐色陈设品加深了空间的深度,避免了土黄色的沉闷。配饰色彩饱和度对比的运用,使空间达到了古色古香的沉静之美与清新的空旷之美的完美融合,让空间拥有宁静祥和的气质。迤逦的暖意,或内敛的芳华,打造出了一个儒雅的新贵生活。
3.2 同色系搭配
同色系搭配是指选择相邻或相近的色相进行搭配。这种配色因为含有三原色中某一共同的颜色,所以很协调。因为色相接近,所以也比较稳定,如果是单一色相的浓淡搭配则称为同色系配色[3]。图7有别于我们平常印象中以白色为主色调的卫生间,展区以绿色为主色调,绿色赋予了空间健康、向上的内涵。地面是以白、绿相间的色彩瓷砖铺贴而成;墙面以白、绿色的不均等的线型铺贴为主,主墙面用深绿色花纹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配上鲜绿色的滴水型沙发和同色系的台灯,同色系列的色彩搭配使整个空间的色彩层次感强,充满了一种生机盎然的艺术气息。
3.3 近似色搭配
选择相邻或相近的色相进行搭配,这种配色因为含有三原色中某一共同的颜色,所以很协调[3]。因为色相接近,所以也比较稳定。图8配饰所含的蓝色、绿色、紫色中有一种共同的颜色—蓝色。此空间创造出了一种雍容华贵而又不失温馨的世外桃源,视知觉感知度非常强。该展厅展现出一个美妙的空间,其中配饰的运用功不可没。用蓝色天空和绿色的草地效果做成的大幅壁画,并设计成窗户的形状,使一个封闭的空间立即有了开阔之感;洗刷台上的黄绿色花草以及高贵典雅的紫色水晶灯再搭配上柔软的地毯,强烈地突出了空间的主题,让身在其中的人都变成了精灵,轻盈许多。
3.4 单重点配色
单重点配色是让颜色形成面积的大反差,“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一种单重点配色。其实,单重点配色也是一种对比,相当于一种颜色做底色,另种颜色做图形。如图9所示,整个空间都是黑色的暗花纹砖,相当于一幅画面的底色;用白色进行绘画,用鲜艳的红花进行点缀,用丝丝金黄为黑色增添庄重与华贵。不需要大面积的配色,只需要配饰色彩搭配得恰到好处,就会表现出瓷砖的特色,设计出完美的空间。
4 材质的搭配
配饰的类型多种多样,造型奇特的空中悬垂饰品如大型编织旗帜牌匾或灯具,这些形式通过声、光、色、水、植物和花卉等元素的综合配置,体现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室内景点。在突出艺术品装饰效果的基础上,形成高品位的整体展示环境。壁挂饰品各具特色,有壁画、浮雕、挂画、泥塑、蓝印风筝、鱼形饰物和竹藤编织器具等,在设计师巧夺天工的运用中发挥着独具匠心的功效。台面饰品主要有雕塑品的摆放,陶瓷和玻璃制品的陈列,古玩、奇石花卉果盘烛台标本或模型的点缀,色彩斑斓、姿态万千的布艺制品的运用等,能有效地烘托家居环境中的气氛。地面饰品如草藤、鹅卵石、织毯、动物皮及粗棉织物装饰,经由质感肌理对比,赋予空间更细腻的触觉效果及更优良的视觉形象。景泰蓝、青铜器、唐三彩、青花瓷、玉雕奇石、根雕和各种材质的落地灯等,地面陈设体现出地方文脉与民族风格。绿色植物花卉饰品将大自然气息融入室内空间,有着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和柔化空间的作用[4]。针对目前以简为美的流行趋势,每个系列的饰品只采用一到两种色调的饰品,并与建筑陶瓷的深层次文化内涵相得益彰。陶瓷展厅的配饰颜色定位以空间墙体颜色搭配为原则,在整体空间把握上,为了能烘托出家居空间中的浪漫唯美的温暖气氛,尽量选用天然的材料,比如选用红陶、棉、麻、草、石头和竹等材料。针对现代人对简洁形式的渴望,色调上以暖色系为主;配饰的造型简单明快,迎合现代人的消费趋势,并使空间富有文化特点与人情味,营造温暖的气氛。
5 结语
建筑陶瓷展厅配饰运用的基本方法是:把握住每种风格的主要元素符号特点、代表性色彩、典型陈设材质和搭配方式均符合风格基调,要有特定的气氛,或者要明确表达一个主题。这种主题要体现出一种场所精神及空间意向,它具有较强的视知觉感知度,因此对于整体环境的气氛,配饰有着巨大的作用。因为空间的感觉、装饰的味道和界面的性质,是整个建筑陶瓷展厅设计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郑伯森.体验经济与产品设计[J].大艺术,2003,11.
[2] 刘卉.室内配饰设计初探[J].美术大观,2010,02.
[3] 陈其熊,袁建榕.家装全攻略—色彩搭配[M].福建:福建科技出版社,2009,05.
[4] 李娟.唐立华.家居环境中的配饰设计[J].广西轻工业,2010,03.
The Use of Accessories in Building Ceramics Exhibition Design
WANG Hui,ZHONG Shang-lian
(Foshan Polytechnic,Foshan 528137,China)
师丹青: “媒体”、“建筑”这两个词在一起代表了软和硬的一种碰撞。柯布西耶曾说“建筑是一部居住的机器”,他说这话的时候是工业时代,“机器”很明显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性。当我们到了所谓的IT、信息时代,一定会用数字媒体技术柔化建筑。这是一个大的趋势。
前十几年有一个词叫media facade,就是媒体外墙,如传统的电视机大屏,就像纽约时代广场的广告屏;上世纪70年代美国有一个著名建筑师文丘里,觉得电视、大广告屏等媒体对建筑是一种解构。顾名思义,media facade注定了它是一个很表面的东西。我们现在正处在第二个阶段,还能不能更深入地介入建筑空间?更加从本质上,而不是外表上来对建筑产生影响。进到空间里面有一个连续性的线性参观过程,这种在一个过程当中用媒体和建筑相结合,带给观众的不同体验,是媒体建筑的一个切入点。
记者:米兰世博会中国馆的媒体建筑设计如何体现这种空间体验?
师丹青: 传统做法是一个大主题下面分小主题,然后再对空间实体进行分割或半分割。这次我们就想大胆突破,完全不要厅的概念,就是在一片田野当中,把田野的事儿讲清楚。这里难度是什么呢?你怎么演绎春夏秋冬的变化?当然我可以放个影片,但这是说教式的,而不是体验式的。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做一个斜坡,在入口处时观众感觉这个田野中的各种作物相对是比较矮的,这代表着“春”的景象,随着这个斜坡一路下去,田野的面还是齐的,但它相对于人的身体就越来越高,逐渐到齐着腰身,当进到主展厅时就有点像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中那样,沉浸在一大片的高粱地里。
有真的植物,也有很多装置或屏幕,各种要展示的故事隐藏在这片田野里。这里大的空间体验是“一根线”带下来春夏秋冬,串起来24节气。这里建筑语义就拓展了,这些装置、庄稼、带LED灯的麦杆就变成建筑了,而不是说柱子、横梁隔开这个空间才叫建筑。
还有一个巧妙的设计是当一条线走完,观众通过坡道上到二楼,回望刚才走过的这片田野全景。在田野中走动时会看到每根麦杆装置的顶端都是有一个LED灯在忽明忽暗地在闪,你可能只会觉得这是一个装饰,但在二楼回望整个这条路时,你会发现所有这些亮点组成了一个个完整巨大的画面,这些画面是祖国山川河流丰收的景象。所以田野提供了两个维度的观看,一个是线性的第一人称视角在看,另一个是第三人称宏观的视角。
这里的回望是,这是我的叙事定义吧,并不是一定要讲袁隆平一生的故事这种形式。对观众来讲,他的满足感就是,哦,原来刚才所有的这些埋伏、好奇、问号,在这个视角被解决了。而且你还能看到下面的人零零散散地还在走,他们还没看到这个画面是一种什么景象,就有点像“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记者:你一直强调以叙事为导向的媒体建筑设计理念,要构建这样一种叙事的媒体建筑有哪些要点?
师丹青: 我说的叙事不是真的一个故事,而是对这个空间一种文学化的描述。比如说,平时我们看电影,这个屏幕是介质,里面的片子是叙事,没人觉得那个屏幕是《阿凡达》电影的一部分。媒介是媒介,内容是内容。
记者:那就是“媒介即讯息”的理念吗?就相当于把以前的大屏或电视这些媒介的框架限制给打破了?
师丹青: 对,就是Media is Message。早些年做设计的方法通常是建筑师设计一个大建筑,室内空间师摆出一个室内分隔,比如这儿能摆一个屏幕讲化石,那儿的屏幕能放一个什么模型,然后互动多媒体再看看能做些什么――这是最传统的做法。那最大的问题是,媒体可以发挥的空间已经限定在一个框里面了。国外早些年也是这样。我在国外做设计感触到一个趋势,就是互相同时往前推进的过程。当时给奔驰汽车博物馆做一个规划,甲方甚至没有先找建筑师,而是先找一个策划团队和一个多媒体交互体验设计团队,先把要体验什么东西,讲什么故事做出来,然后他说我拿着这个再去找建筑师,怎么找一个壳把它给包住。这是一个新的认识或者操作模式。这次世博会的设计也是,建筑师、多媒体设计、展陈、空间设计还有动画、影像等团队大家都混在一起,从设计流程上是交叉的。
记者:媒体建筑目前的应用情况如何?
师丹青: 目前最直接的市场需求是来自博物馆、展馆,或者是某个企业的体验馆、娱乐场所等。媒体跟建筑结合还有一种情况是几年前兴起的智能建筑,比如说整个大楼都有感应装置,恒温恒湿,知道谁来了谁走了,自动调节,所以智能建筑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媒体建筑,但它并不参与叙事。智能建筑中采用一些通用的技术,能够普遍推广,而媒体建筑更多是每个项目都会有独立的技术和独特的形式来展现。
我带着清华的设计团队最近还中标了故宫博物院的数字端门展示厅项目。端门是在天安门和午门之间,它一直空了很多年,这里的安保级别比较低,不像故宫其他展厅有许多实体的文物在展示。但这样反而有了一个机会,就是以互动的方式,跟数字的、虚拟的文物国宝来进行交互。我们的方案叫做“印象之门”,它不光是先后顺序上的一个门,还是一个能打开故宫历史的门。推开这个端门,能让大家回到过去,听故宫讲自己的故事,同时又推开了一个博物馆藏品的大门。大家都知道故宫能展出的文物和它海量的藏品相比是冰山一角,这个大门打开了以后,通过虚拟数字技术能看到比真实展厅更多的东西,而且不光是看,还能跟展厅互动。
我在几年前回国前做的基本都是企业项目,比如在德国art+com公司时做过宝马博物馆、大众汽车的展厅,还给阿姆斯特丹的微生物动物园担任主设计等,这里面都有大量的媒体交互手段。现在回国参与的企业项目还不多,目前在与一个银行谈它的体验中心项目,它提供了一种如影随形的金融理财管家支付的金融服务,可能是未来10年才投放,但是要让大家先体验,因此会做一个体验中心――这几年大家很少说“展厅”,而是突然唤作“体验中心”。措辞上的变化直接反映的是大家不希望只是把东西摆出来给人看,而是真的能体验到。
记者:怎么看媒体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呢?
师丹青: 建筑的可能性太多了,跟媒体结合只是一方面,还可以跟生物结合,跟3D打印结合,比如说建月球基地等。但最终落实下来的是一个实体的东西,只有跟媒体结合才是一个半实体半虚拟的东西,这最有意思了。但我也不太同意什么都是虚拟的,连屋子都不要了,《骇客帝国》那种场景估计我有生之年是不会看到的。我希望看到的是在媒体的辅助下,在实体空间里面体验,媒体该点到的时候点到,该藏起来的时候藏起来。并不是到处都包上屏幕就是媒体建筑,有些东西很安静地存在,默默地在建筑当中,这是一种很高深的媒体技术,不显山露水,国外已经有这种趋势。听建筑讲一场风花雪月
――独家专访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多媒体空间与互动装置总设计师师丹青
记者:怎么理解“媒体建筑”这个概念?它和以前的用声光电技术来装饰内部空间有何不同?
师丹青: “媒体”、“建筑”这两个词在一起代表了软和硬的一种碰撞。柯布西耶曾说“建筑是一部居住的机器”,他说这话的时候是工业时代,“机器”很明显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性。当我们到了所谓的IT、信息时代,一定会用数字媒体技术柔化建筑。这是一个大的趋势。
前十几年有一个词叫media facade,就是媒体外墙,如传统的电视机大屏,就像纽约时代广场的广告屏;上世纪70年代美国有一个著名建筑师文丘里,觉得电视、大广告屏等媒体对建筑是一种解构。顾名思义,media facade注定了它是一个很表面的东西。我们现在正处在第二个阶段,还能不能更深入地介入建筑空间?更加从本质上,而不是外表上来对建筑产生影响。进到空间里面有一个连续性的线性参观过程,这种在一个过程当中用媒体和建筑相结合,带给观众的不同体验,是媒体建筑的一个切入点。
记者:米兰世博会中国馆的媒体建筑设计如何体现这种空间体验?
师丹青: 传统做法是一个大主题下面分小主题,然后再对空间实体进行分割或半分割。这次我们就想大胆突破,完全不要厅的概念,就是在一片田野当中,把田野的事儿讲清楚。这里难度是什么呢?你怎么演绎春夏秋冬的变化?当然我可以放个影片,但这是说教式的,而不是体验式的。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做一个斜坡,在入口处时观众感觉这个田野中的各种作物相对是比较矮的,这代表着“春”的景象,随着这个斜坡一路下去,田野的面还是齐的,但它相对于人的身体就越来越高,逐渐到齐着腰身,当进到主展厅时就有点像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中那样,沉浸在一大片的高粱地里。
有真的植物,也有很多装置或屏幕,各种要展示的故事隐藏在这片田野里。这里大的空间体验是“一根线”带下来春夏秋冬,串起来24节气。这里建筑语义就拓展了,这些装置、庄稼、带LED灯的麦杆就变成建筑了,而不是说柱子、横梁隔开这个空间才叫建筑。
还有一个巧妙的设计是当一条线走完,观众通过坡道上到二楼,回望刚才走过的这片田野全景。在田野中走动时会看到每根麦杆装置的顶端都是有一个LED灯在忽明忽暗地在闪,你可能只会觉得这是一个装饰,但在二楼回望整个这条路时,你会发现所有这些亮点组成了一个个完整巨大的画面,这些画面是祖国山川河流丰收的景象。所以田野提供了两个维度的观看,一个是线性的第一人称视角在看,另一个是第三人称宏观的视角。
这里的回望是,这是我的叙事定义吧,并不是一定要讲袁隆平一生的故事这种形式。对观众来讲,他的满足感就是,哦,原来刚才所有的这些埋伏、好奇、问号,在这个视角被解决了。而且你还能看到下面的人零零散散地还在走,他们还没看到这个画面是一种什么景象,就有点像“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记者:你一直强调以叙事为导向的媒体建筑设计理念,要构建这样一种叙事的媒体建筑有哪些要点?
师丹青: 我说的叙事不是真的一个故事,而是对这个空间一种文学化的描述。比如说,平时我们看电影,这个屏幕是介质,里面的片子是叙事,没人觉得那个屏幕是《阿凡达》电影的一部分。媒介是媒介,内容是内容。
记者:那就是“媒介即讯息”的理念吗?就相当于把以前的大屏或电视这些媒介的框架限制给打破了?
师丹青: 对,就是Media is Message。早些年做设计的方法通常是建筑师设计一个大建筑,室内空间师摆出一个室内分隔,比如这儿能摆一个屏幕讲化石,那儿的屏幕能放一个什么模型,然后互动多媒体再看看能做些什么――这是最传统的做法。那最大的问题是,媒体可以发挥的空间已经限定在一个框里面了。国外早些年也是这样。我在国外做设计感触到一个趋势,就是互相同时往前推进的过程。当时给奔驰汽车博物馆做一个规划,甲方甚至没有先找建筑师,而是先找一个策划团队和一个多媒体交互体验设计团队,先把要体验什么东西,讲什么故事做出来,然后他说我拿着这个再去找建筑师,怎么找一个壳把它给包住。这是一个新的认识或者操作模式。这次世博会的设计也是,建筑师、多媒体设计、展陈、空间设计还有动画、影像等团队大家都混在一起,从设计流程上是交叉的。
记者:媒体建筑目前的应用情况如何?
师丹青: 目前最直接的市场需求是来自博物馆、展馆,或者是某个企业的体验馆、娱乐场所等。媒体跟建筑结合还有一种情况是几年前兴起的智能建筑,比如说整个大楼都有感应装置,恒温恒湿,知道谁来了谁走了,自动调节,所以智能建筑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媒体建筑,但它并不参与叙事。智能建筑中采用一些通用的技术,能够普遍推广,而媒体建筑更多是每个项目都会有独立的技术和独特的形式来展现。
我带着清华的设计团队最近还中标了故宫博物院的数字端门展示厅项目。端门是在天安门和午门之间,它一直空了很多年,这里的安保级别比较低,不像故宫其他展厅有许多实体的文物在展示。但这样反而有了一个机会,就是以互动的方式,跟数字的、虚拟的文物国宝来进行交互。我们的方案叫做“印象之门”,它不光是先后顺序上的一个门,还是一个能打开故宫历史的门。推开这个端门,能让大家回到过去,听故宫讲自己的故事,同时又推开了一个博物馆藏品的大门。大家都知道故宫能展出的文物和它海量的藏品相比是冰山一角,这个大门打开了以后,通过虚拟数字技术能看到比真实展厅更多的东西,而且不光是看,还能跟展厅互动。
我在几年前回国前做的基本都是企业项目,比如在德国art+com公司时做过宝马博物馆、大众汽车的展厅,还给阿姆斯特丹的微生物动物园担任主设计等,这里面都有大量的媒体交互手段。现在回国参与的企业项目还不多,目前在与一个银行谈它的体验中心项目,它提供了一种如影随形的金融理财管家支付的金融服务,可能是未来10年才投放,但是要让大家先体验,因此会做一个体验中心――这几年大家很少说“展厅”,而是突然唤作“体验中心”。措辞上的变化直接反映的是大家不希望只是把东西摆出来给人看,而是真的能体验到。
一、联想法的概念
1.联想法的涵义
王如平在《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培养》中认为:“联想思维是指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而产生认识的心理过程,即由所感知或所思的事物、概念或现象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物、概念或现象的思维过程。”联想法是对事物感知后的一种再创造,将事物信息与思维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种新的创造性构想。
2.联想法的类型与特征
亚里士多德的三个联想定律:“接近律”、“相似率”、“矛盾律”,这三者之间可以取义为相近、相似和相反,这样还可以继续往下延伸到连锁联想,飞跃联想。相近联想是在时间和空间上接近的事物表象的联结,相似联想即对一件事物的感知回忆,引起对它在性质上相似的事物的感知和回忆,相反联想是从一个事物发生的现象而受到刺激进行了在时间或者空间上的联想,连锁联想是根据事物个体的不同想象,将个体链接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的想象,飞跃联想就是在看去没有任何联系相差很远的事物之间形成联想,以引发出某种新设想。联想法具有形象性和连续性特征,形象性思维就是需要借助多个表象形成的,每一个表象都需要形象化,只有这样才能将多个表象链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种形象性思维具有直观性,以及鲜明的情感表达。连续性思维需要上下做链接,事物与事物之间要时刻有一种共性,要存在某一种联系,继而不断地做出故事情节上的连续,将开始和最终得以有效而巧妙的链接。
二、联想法与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相关关系
对于现代社会的需求,博物馆所带来的知识传播越来越重要,观众对于这种创新性设计的吸引程度也会变得越来越大。同时,创造性思维中,这种有趣的联想法也得到了观众的喜爱,通过对于博物馆展示设计内容分类进行与之相符合的联想场景有机组合编排,使其形成一种情景化的设计,并达到了一种有趣的环境氛围,人性化的设计将带给观众更多的乐趣。如甘肃省博物馆里面的蜡像馆,通过当时人们的生活氛围再现了蜡像形态,人们可以直观到蜡像的分类,通过在时间和空间上接近的事物表象的联结,进而形成情景交融的场景。联想是将两个看上去不相关的事物建立联系,从而产生新的创新成果,这种联想法运用到博物馆展示设计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联想与博物馆中展品相联系,将联想后的创作成果与展品相结合,从而将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引导观众去了解博物馆所传达的有效信息。联想法思维在现阶段已经运用普遍,设计者用全新的,多维的联想方式,摆脱了中规中矩的,单一的认知方式。从而激发人们的大脑联想,创作出不一样的,美的设计气息。
三、联想法与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具体应用
联想法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有自由联想、强制联想和诱发联想这三种表现形式,通过对于博物馆展厅的分类,联想法将以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再创造,形成了新的表达方式,从而使得观众以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和了解博物馆所应有的传播作用。
1.自由联想的应用
自由联想是一种思维的自由探索,是思维的发散式过程,即自然地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自由联想的过程是随意的,其结果是不确定的。如甘肃地质博物馆,整个展厅是利用切面设计而成的,珠宝是拥有切面的,设计者将珠宝的切面运用到整个展厅的装饰当中,顺应了展厅主题,并且人站在其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珠宝的形态。环境的特色加以艺术的表达,以景衬物,通过这种表象形式来传达给观众对于珠宝文化的丰富呈现。
2.强制联想的应用
强制联想是强迫性地去联想那些原本想不到的、超出原有表象或意象范围的、跨越常规逻辑的新奇怪异的设想。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经常会发现声音也会频繁出现,通过对展示主题的表达,丰富了展品信息内容,同时观众对于展览信息通俗易懂,可以吸引观众自发前行。如中国美术馆其中的一个多媒体展厅设计,利用雪花飘落的感觉与英文阐述的内容进行了一个展示链接,雪花与英文字两者之间毫无干系,但是通过强制性联想的思维方式,去寻找出其中的相似点进行统一结合,从而形成了这种字母的掉落就像雪花从天上飞落一般,慢慢的落在枯枝上,形成了冬季的景象。当人们进去没有理解英文的时候,这种情景也会传达给观众是与冬天或者雪有关的主题。
3.诱发联想的应用
诱发联想,设计师的想像力一般远远大于普通观众,但设计作品的深层含义(主题或意境)并不一定能被观众解读和理解,这就需要运用诱导的方法让观众产生联想。如南京云锦博物馆是锦缎的介绍,这种场景的再现是通过在当时人们制作过程让观众可以直接通过这种场景进行了解,这是历史博物馆常用的展示陈列方法,通过对场景的再现和复原等科学手段让文物以原来的状态呈现在观众眼前,有时候观众会走到织锦者的跟前询问,有时候低下头仔细打量和揣摩,观众对此欣赏的“津津有味”。参观这样一个古代织锦的情景,有那么一刹那间的时光倒转,把观众带进那个时代,体验到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
四、结语
年级:建筑
姓名:
指导老师: 这次我们去了Xx大学城,Xx展馆等地方参观其建筑及学习,以下是我的内容!
我们到了Xx的第一站是Xx展馆。Xx展馆是大型的刚结构建筑物,主要以曲线作为整个建筑的主调,整体像坦克,充满动感的曲线让人感觉整栋建筑都在运动,充满生机!
Xx展馆局部 (3) 单个展厅面积均在1万M2左右,且各馆门面设计合理,一、二层的十三个展厅各有开阔的门面,多个展览可同时举办,互不干扰。展厅无柱空间大,利用率高,特装效果特别好。
(4) 展馆周围建设与会议和展览相关联的配套设施如酒店、写字楼、银行、商业服务、博物馆等,能充分满足客商的商旅要求。 Xx展馆正门
然后接下来的两天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大学城里的十个校区。而Xx科技中心则是在那一带的一处建筑物。它位于Xx大学城所在的小谷围岛内,占地45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3.75万平方米,是Xx省政府投资19亿元兴建的大型科普教育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建筑面积和规模最大的科普场馆。
Xx科技中心远观
选用正统的或者是方方正正的外形都不太适合,所以用了一种充满动感的建筑形态,使建筑物融入到所处的自然环境中。
俯视图
而且在建筑物的另一边设计了一个人工湖,使整体建筑呈现一种在水上漂着的感觉,建筑物在水中间产生倒影,距离感也很美。
局部
在水中屹立的Xx科学中心,犹如一艘蓄势待发的科技航母。“‘科技航母’是建筑的整体形象,展厅呈放射性,大小相间,空间面积大而深。入口有一个‘眼睛’造型,富有灵性,“眼睛”实际是一半的地球,蕴含着张开眼睛看世界、充满发现追求的思想内涵。
科技中心正门
走进大厅,迎面而来的是一整幅巨大的“信息流”墙,
科技中心“信息流”墙
给人一种探索、追求、神秘的实践体验,也体现出Xx科学中心“问题比答案更重要”的科普教育思想精华。
如果要赋予建筑生命,那么它就是灵与形的完美结合。
该建筑结构首要考虑的因素是解决建筑的大空间、大跨度问题。建筑造型非常独特,每一个展厅都是一艘船,每一艘船只允许四至六根巨柱落地,形成在湖面上腾飞的感觉。每一艘船的落地柱柱网、柱距两个方向都达到50米,跨度很大,采用了珩架式,好像铁路桥梁一样,柱子是空心的,里面是楼梯间或者设备用房。这种建筑结构解决了连续三层双向50×50米跨度的大空间问题,“船头”悬挑也达到了50多米,栩栩如生地建造出一艘艘蓄势待发的舰船。
地处珠江边的小谷围岛面对珠江入海方向,但每当台风来临,大树都会被连根拔起。增强建筑物的抗风性也成了该设计高度关注的问题。“空间网架钢结构”就是解决方法,柱子是预应力柱,这样刮大风的时候就不用担心支撑的柱子被风拉断!预应力结构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但用在科学中心的建造过程中,是恰到好处、不可或缺的。“眼睛”的架构为单层玻璃幕墙,在球上采用拉钢索的方式,保证它的承载力,这种预应力单层钢球壳技术在国内也是首创。这样使“眼睛”造型经纬分明、晶莹剔透,充满灵动感。
“眼睛”内部
第一眼见到该建筑就对那蜿蜒复杂的屋面有着深刻的印象,中庭直通屋盖的透明百叶窗,还有六片宽度达到九米的遮阳板,西向遮挡下午猛烈的阳光。科学中心的建筑地点原来地势比较低洼,建筑物水平面提高以后,人工湖水面就显得低了。形成了上半层是展厅、下半层架空的态势,架空层与水面贴得非常近,形成了亲水平台。利用架空层特殊的建筑结构,从人工湖面上吹过来的风,可以直接进入中庭。中庭大屋盖上设计了很多百页窗,太阳光照下来的时候室内上部的空气受热蒸发,温度较低的空气就从清水平台地下源源不断地补充进去。冬天或者过渡季节,没有空调室内也相当凉快。 内庭
科学中心建筑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情有独钟,科学广场入口处有“太阳风帆”,屋面有光电幕墙。太阳能发电可供建筑物本身使用,也可以向公共电网输出。位于展馆南侧的学术交流中心,外形如两个贝壳,跟主展馆相映成趣。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的名句“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屡被称引,这句话道出大学与大学问以及大学问家的关系,却也对大学的“大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大学的建筑,最主要的品质应该是内敛而非张扬,这样才能让人感受到大学不以大楼见长的谦逊品格。
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科学馆是近年兴建的大学建筑中比较出色的一个。这座建筑体现出与大学环境相一致的人文气质,也是一座不以“大”见长的建筑。同时,这座人文馆也是大学建筑殊的一个,处在校园空间节奏变化节点上的特殊位置给了这座建筑特殊的机会,使它能够在朴素、实用、理性的大学建筑的理念中,利用光影变化,地势高差,加入了更多“花样”,从而显得别具一格。
逸夫楼里的钟楼逸夫楼正门
作为大学城标志性建筑之一的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厅及会展综合楼,以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代表作《黄河大合唱》结束部分的“八声部合唱及气吞山河的澎湃波涛声”为设计灵感,抽象出一个标志性的“海浪”式造型,并以此为造型构思设计的主题,该建筑仿佛从大海层层波浪中抽象奔涌而出,使人在校园之中能感受到 江面的壮阔雄伟,力求表达星海人独特的历史情怀及人文风貌。倾斜的侧墙层叠错落,形成一种音乐的节奏感;实墙面与虚像的玻璃交错更产生了音乐独有的韵律感。
音乐厅
音乐厅正门
音乐厅室内层间错落有致,层次感鲜明,极富韵律感,使人感到犹如音乐在跳动,极具现代化气息。音乐厅内设有交响乐大厅、室内乐厅以及配套的展览厅、会议室和琴房等。由于音乐厅是用于音乐类的艺术表演,所以其声学设计和材料使用都有比较高的要求。
音乐厅室内
一个高校的图书馆建造及其藏书可以反映出该大学的内蕴!大学城的图书馆虽然设计风格不同,但多数馆都处于学校的心脏位置。例如中山大学把图书馆设计在学校的中轴线上, 与中大的牌坊遥向呼应,这样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使人感觉到其图书馆的重要性!华南师范大学将图书馆和教学楼放在学校的中心位置,图书馆婉如巨蚌含珠,教学楼仿如蝴蝶起舞,成为华师校区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广外、Xx中医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Xx大学等都将图书馆作为学校中心区的标志性建筑。
中大图书馆
华南理工图书馆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北方一所大学图书馆馆长参观中大图书馆时,他对一本翻开的书的外形觉得太过普通,但同济大学设计院一位杰出图书馆青年建筑师也曾说过,“建筑设计好比做时装与西装,时装好看但总会过时。”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因为都是处于岭南地区,所以其设计要点都是根据华南地区的气候特点,带有岭南独特的建筑风格。岭南建筑注重通风透光,隔热防潮,所以门窗尺寸都较大,有些地方建筑还会开天井。由于天气热而不需要北方那样用过厚的砖墙来保温,设计上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墙,同时采用天井和挑空来进行采光。
华工图书馆侧视
为避免阳光直射,一些图书馆将窗户的朝向角度作了调整,有的设置了垂直和水平遮阳板。Xx雨水较多,Xx大学还将岭南骑楼引入校园设计中,设计了“两轴两环”,两轴指的是“直线轴”和“曲线轴”,两条轴线最后交汇于图书馆,使得整个校区有了纲领,有了灵魂。“两环”,一条是指以图书馆为中心连接各教学大楼的步行路,另一条是指围绕着生活区的一条马路。校区及生活区的主要建筑采用复合式的新型校园空间----风雨信息廊连成一体,这条风雨信息廊与教学楼串连起来,使岭南骑楼融入校园……
Xx大学图书馆局部
据了解,图书馆考虑到节能的要求,玻璃墙采用Low-E玻璃,墙体选用空心砖等。经查阅,Low-E玻璃又称低辐射玻璃,是在玻璃表面镀上多层金属或其他化合物组成的膜系产品。其镀膜层具有对可见光高透过及对中远红外线高反射的特性,使其与普通玻璃及传统的建筑用镀膜玻璃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优异的热性能:普通浮法玻璃的辐射率高达0.84,当镀上一层以银为基础的低辐射薄膜后,其辐射率可降至0.1以下。因此,用Low-E玻璃制造建筑物门窗,可大大降低因辐射而造成的室内热能向室外的传递,达到理想的节能效果。在寒冷的季节,由于热损失的降低,可大幅减少因采暖所消耗的燃料,从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带来了另一个显著效益是环保。
Low-E玻璃对太阳光中可见光有高的透射比,可达80%以上,而反射比则很低,这使其与传统的镀膜玻璃相比,光学性能大为改观。从室外观看,外观更透明、清晰,即保证了建筑物良好的采光,又避免了以往大面积玻璃幕墙、中空玻璃门窗光反射所造成的光污染现象,营造出更为柔和、舒适的光环境。
空心砖和实心砖相比,可节省大量的土地用土和烧砖燃料,减轻运输重量;减轻制砖和砌筑时的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减轻建筑物自重,加高建筑层数,降低造价。空心砖优点:质轻、强度高、保温、隔音降噪性能好。环保、无污染,是框架结构建筑物的理想填充材料。
1供电报装与用电项目服务全程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原理、方法与应用范围
1.1设计原理
供电报装与用电项目服务全程电子商务系统采用电子商务技术,构建业扩电子商务技术平台,整合供电企业和服务商的资源;优化业扩流程,创新业扩服务和管理方式;提供阳光业扩指南、网上预报装、网上市场展厅、网上商务、典型方案服务、网上项目中心、增值客户服务等7个功能模块共21个网上服务项目,实现网上供电报装和用电项目全过程管理,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和绿色环保的业扩工程电子商务服务。
1.2设计方法
以电子商务技术为核心,集成互联网、电子签名、网上支付、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移动办公技术,创新性地构建和优化了业扩电子商务技术平台。系统实现了业扩业务的服务无边界和过程透明化的目标,达到了业务适时受理的目的。
1.3应用范围
该系统经龙岩电业局及下属各县电力公司运行,现已在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推广,为全省电力客户提供服务,面向全国各地工程服务商开放,并与龙岩市电子政务网、电监会网站链接,接受各级政府部门监督。该系统的开发应用对电力行业供电报装和用电项目进行创新管理,实现业务商务化、操作网络化、项目管理直观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监管力度、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有效提高服务的响应速度和方便客户办理业务,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取得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供电报装与用电项目服务全程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点和功能
①应用多媒体技术、电子签名技术和网上支付技术,研发网上报装功能。系统为客户提供了网上报装指导和报装业务查询,客户可以适时上网报装;工作人员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核后将网上报装结果及时以短信、邮件等方式告知客户,并告知客户接下来需要办理的程序。网上预报装既方便客户,减少客户往返供电企业的次数,实现一站式服务理念,同时减少营业大厅的工作任务,实现客户和供电企业的双赢局面。②应用多媒体技术和工作流技术实现网上展厅和工程监管。在网上市场展厅中,集中展示了设计、施工、物资和监理单位的相关信息资料。这不仅给经中标入围和严格审查的工程服务商一个机会,向客户展示本公司的资质水平、服务水平、工程实例,还让客户有机会能够详细客观地了解工程服务商,为选择出好的工程服务商做准备。该功能不仅保障客户的选择权、知情权、评价权,也保证了业扩工程建设的质量,提高业扩服务水平。③典型方案服务应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系统为客户提供典型设计图纸、套餐服务,委托代建等便捷的项目建设和管理方式,客户可以通过各个典型套餐了解到业扩工程的基本情况,并且可以根据典型套餐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模式,提高了业扩流程运作效率。④网上商务采用工作流、电子签名、视频会议等技术为用电客户提供网上多方并行询价、合同洽谈、合同签定和网上设备采购、设备租赁、旧设备流通等主要网上商务服务功能。通过系统,各方面能可靠、便捷地完成业扩的商务活动,无须来往奔波、无须频繁纸质文档收发。不仅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耗费,还提高了业扩工程的工作效率。使客户足不出户完成商务洽谈;提供网上设备租赁和旧设备流通、提交工程委托意向及相应资质审查等服务。⑤采用电子商务技术和协同工作的软件设计方法,研发用电工程网上项目管理中心。通过互联网实现项目多方、实时、异地和全程管理,为每个客户定制了标准的网上虚拟项目部,实现网上选择项目经理,为每个项目部开发了电子项目看板、管理板、资料室、投递站、网上会议室、网上测评箱等标准网上项目管理电子工具,实现各方适时协同计划、跟踪进度和协调管理项目,实现项目各方远程制定主计划、应用智能模板自动生成各方子计划、全景展示、自动发送进度信息、自动统计延误责任;提供项目管理板和网上会议室,使各方远程协调解决项目问题,达到据实记录、同步告知、闭环管理效果;系统开发了网上资料室,电子资料柜和投递站实现项目资料远程共享、就地投递和同步告知,完工后自动转入档案库以便客户回找;开发了网上测评箱,实现网上测评、投诉等实时监测服务功能;网上项目中心按“一工程一项目部”方式,可以全时段登录项目部实时管理项目。
3供电报装与用电项目服务全程电子商务系统的突出优势与启示
3.1系统的优势
系统的开发适应了电业局“阳光服务、绿色服务、无需见面的温馨服务”的经营理念。第一,实现阳光服务,即平台运行在互联网,市场信息对社会公开,业扩过程对客户透明,客户可直接与服务商在网上进行商务活动,提供个性化服务供客户选择。第二,实现绿色服务。分流实体营业厅业务,减少人力和物力投入;网上服务减少各方交通往返;尽量集约共享图档,减少资源浪费和人工周转;提供网上租赁和旧设备流通,倡导节能环保。第三,无需见面、温馨服务。将传统需见面的服务部分转为并行的网上服务,成为无需见面服务;业扩各方可以随时随地得到或提供服务;“e站通”实时告知客户处理结果,达到便捷高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