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第1篇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过三年半的专业学习后,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学校的计划要求,本人于2006年2月27日至3月25日在无锡市凯隆物资有限公司进行了一个月的实习。实习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性教学的主要方式。这一个月的时间里,经过我个人的实践和努力学习,在同事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对公司的概况和财务机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公司的财务管理及内部制度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公司财务成本核算业务达到了熟练的程度,财务科实习中,在与其他会计人员交谈过程中学到了许多难能可贵经验和知识。通过这次实践,使我对会计实务有了了解,也为我今后的顺利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会计专业毕业实习报告实习内容

2.1公司简介

无锡市凯隆物资有限公司位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太湖之滨,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能直接连接到沪宁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312国道、京沪铁路等主要交通干道。

该公司是以经营化工原料、电镀材料、化学试剂,有色金属,胶粘剂,五金建材等系列产品为主的专业销售公司。公司创建于一九九七年,本着“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真诚合作,共创未来”的捷盛宗旨,凭公司全体同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创业精神,以及全国各地客户和朋友的鼎力支持,得以逐步成长发展,成为目前无锡较有知名度的化工类产品供应商。

公司在经营上,一贯遵循“可靠的质量是凯隆发展之本,优质的服务是凯隆壮大之源”的工作守则,竭诚为客户提供质优价廉,品种齐全的化工产品和提供可靠的专业技术性咨询服务;同时秉承“团结、拼搏、务实、创新”的作风,不断涉足高新领域,拓展国内外市场,务求新的发展。

2.2 实习内容

公司的财务部并没有太多人,设有一名财务主管,一名出纳。此次负责我实习的是公司财务主管,姓王。王主任根据我实习的时间,负责安排我在凯隆物资公司的具体时间工作。实习伊始我深入了解了凯隆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2.2.1 内部制度(会计系统)

无锡市凯隆物资有限公司会计部门的具体内部控制有以下几点原则: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会计教育;毕业实习;实践教学

一、引言

众所周知,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理论,并胜任将来的工作,高校都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进行毕业实习。如果把学校比喻成工厂,学生比喻成产品,没有经过毕业实习这最后一道环节加工的学生终究只是半成品。

目前,高校会计专业毕业实习按实习地点分,主要有校内综合模拟实习和校外实习两个环节。

校内综合模拟实习通常通过模拟实习企业一个月的主要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流程,创建现场实景,设立不同的会计岗位,就业务和职业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训,以便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检验。从而使学生在校外实习时能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尽快适应不同专业岗位的工作。

校外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其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和培养。通过校外实习,既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在校外实习中通常可以选择到企事业单位会计岗位实习或会计师事务所岗位实习。

高校会计专业毕业实习按业务类型分,应该包括会计业务实习、审计实习、财务管理实习等;而会计业务实习应当包括会计核算实习、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会计控制等方面内容的实习;按照行业分应该有制造业会计实习、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习、交通运输业会计实习、房地产企业会计实习、金融企业会计实习等企业会计实习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等非盈利单位会计实习等等。以上所有的实习都应该包括传统手工操作实习和电算化操作实习。

本文仅从教学管理的视角来阐述高校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改进的对策。

二、高校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校内综合模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 实验项目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全方位实训的要求。部分高校会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有:手工操作实习仍占主导地位,电算化操作实习仅占从属地位;行业会计的实验项目单一,大多数只是制造型工业企业会计的实验项目,其他行业会计实验项目有待开发。

2 片面强调会计核算职能。忽略会计监督职能和会计拓展职能的实训要求。高校所要培养的会计人才,不应仅仅是记账、算账、报账的记账员,而是通过会计理论及会计实践的学习。能够进行会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成为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智能型和管理型的人才。而校内模拟实习片面强调会计核算,忽视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会计控制等会计职能。

3 指导导教师缺乏实战经验,致使所谓实习仍是纸上谈兵。模拟实验的指导教师通常由会计专业的教师担任。因为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的,对企业具体的业务环境也未亲身经历,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解释,有些指导与解释与实际相去甚远,致使所谓实习仍是纸上谈兵。

4 手工模拟实习的形式欠妥,要求不严。达不到实习目的。在校内模拟实习中,手工模拟实习仍然占主导地位,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就是集中实习。集中实习时。通常要求每位学生按照实习资料的要求,独立完成某一企业一定时期经济业务的核算。由于对每位学生要求一致。答案相同,这样导致一部分对自己要求不严,对实习认识不足的学生就会抄袭答案。应付了事,未能真正达到实验目的。

5 实习时间安排不当,实习效果大打折扣。由于高校的学制为三年或者四年,学习时间比较紧,校内实习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最后一个学期又是学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这样导致很多学生为了找工作而不得不放弃校内实习,即使有部分同学坚持进行校内实习,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使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校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 校外实习实际成效差。校外实习主要通过学生自己持学校介绍信联系实习单位,在接受实习单位有关人员的指导下,自己完成实习任务。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企业往往不愿意接受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所以经常有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校外实习时间结束的时候仍没有找到实习单位。还有部分学生虽然通过社会关系进入到了实习单位,但有的单位不认真配合,不给予必要的指导,致使实习学生最多只能自己翻翻已有的一些凭证、账簿等资料等,使实习达不到预期目的;有的单位虽乐于指导,但由于具体负责指导实习的会计人员本身的业务素质有限,也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

2 校外实习与学生找工作冲突。由于校外实习的时间也是找工作的时间。很多学生都把心思放在了找工作上,对实习采取应付了事的做法。有的学生甚至弄虚作假,开虚假校外实习鉴定来应付学校的检查。对于实习所要上交的校外实习报告,也相互抄袭,大同小异,有的更是学生直接从网络上拷贝下来的。

三、完善高校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的对策

(一)完善会计模拟实习教材

1 所选的实习资料的题型应该既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又要有代表性、合理性和典型性。实习所用业务资料不应该是从实习资料样本企业简单地“拿来”,而应该在实际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有选择地综合加工整理,既要考虑到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全面性、完整性,又要考虑到业务题型的代表性、逻辑性和典型性。可以对企业筹资、投资、供、产、销各个阶段所应该涉及的一些经济业务进行有客观依据的虚构,从而设计出一套题量适中。既全面完整又不重复繁杂的模拟实习资料。

2 从横向方面考虑,为克服行业会计实验项目单一的问题。会计实验室应该在制造型工业企业会计的实验资料以外开发出其他行业会计的实验资料,常用的至少应该包括商品流通业会计实验资料、饮食服务业会计实验资料、事业单位会计实验资料、金融业会计实验资料、基建单位会计实验资料、施工企业会计实验资料、房地产企业会计实验资料、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实验资料等等,以便提供足够多的实验品种,任由学生选择,进行与其将来工作相应的行业会计的实验、实习。

3 从纵向方面考虑。可以增加一些临时资料,以适应学生对知识的不同掌握程度。可以在模拟实习单位增加某一项业务。如接受审计,发现问题。并进行调账;再如企业内部管理变革。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等,要让企业的非常规业务在模拟实验中有所体现;另外,还可以增加提供连续几期的内外会计报表资料。让学生进行会计预测、财务分析的实习。同一套会计实验资料,学生在进行手工账务处理的同时,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电算化处理;会计专业的学生通过实习做好的会计资料在补充提供了相关的资料后提供给

审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审计实习,等等。

(二)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培养

对于专业指导教师的要求是既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又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校应鼓励教师进行社会实践,或者到企业担任兼职会计,使教师及时了解会计实务的发展情况,在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另外,如条件允许可以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指导模拟实验。如聘请退休的会计人员,或临时邀请模拟实习资料样本单位的在职会计人员指导实习,以增加会计模拟实习现场的真实感。

(三)改进手工模拟实习的方法

在进行手工模拟实习时,为了避免因为对每个同学要求一致而导致部分同学抄袭的现象发生,可以将参加实习的同学分为若干组,在每一个小组内进行职责分工,既避免了相互之间的抄袭。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增加了团队协作精神,增加了实习的趣味性。以工业企业的模拟实习为例,可由每三名同学组成一个财务科。设财务科长岗位、综合会计核算岗位、成本会计核算岗位、存货核算岗位以及出纳五个岗位。由一名同学承担财务科长岗位和综合会计核算岗位职责,一名同学承担成本会计核算岗位和存货核算岗位,另一名同学承担出纳职责。每做完一句经济业务轮一次岗。通过模拟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使每个同学对每个岗位都轮过一次。

(四)调整校内实习的时间,与找工作的高峰期错开

高校应该调整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的时间,尽量与找工作的高峰期错开,比如高职高专学生可以安排在第五学期,本科学生可以安排在第七学期,利用学生课余的时间或者周末的时间进行校内毕业模拟实习,使学生能够完整地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完成学习训练,真正成为“产成品”后推向社会。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第3篇

1、教学观念滞后。对在等财经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他们与财经类高校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然而,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响着职业中专教育,这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表现的很明显。尽管职业中专学校会计教师已认识到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并且已经加大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但学生的素质逐年下降,,致使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存在较大的难度。

2、教学环节重理论轻实践。会计是一个发展变化快的学科,会计制度不断修改和添加,使得某些教师的实践经验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有些教师常年从事会计的理论教学工作,实践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还有些教师缺少从业经验,刚出校门就走上了讲台。由于他们缺乏操作真实经济活动的经历,使得教师在实践课的教学上缺少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能力。而教辅书的枯燥,缺少实例的辅证,也使教师难以从中获得足够的资料。

3、师资水平跟不上。从目前财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缺乏有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的现象,而大多数中等财经学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上、组织上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无法很好地保证中等财经学校《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

二、构建财会学校《财务会计》完善的教学体系

1、更新观念,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一方面,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重视和支持实践性教学改革。坚持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尽量增加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比重(理论4:实践6),更新实践内容,重组实践课程,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比重,实践单独设课,增开实践选修课程。同时加大实践经费和实践教学设备投入,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实践基地,保证学生有较多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要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财务会计人才,其核心工程就是要设计出适合中专学生实际情况的《财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降低理论难度,增强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建立会计资料库和会计模拟实验室,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

(1)建立《财务会计》资料库并完善会计模拟实验室,定期进行财务会计实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第一、教师通过定期的实践活动收集教学资料;第二、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自己设计教学资料;第三、直接从相关企业取得资料,并且结合理论动手操作,使学生通过模拟一系列真实的会计工作,深刻理解并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对会计工作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避免了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脱节,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个人智能和业务工作潜力,为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中的各种方法。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授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使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同时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用会计教学软件将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过程演示出来,与教师的讲授相配合,使学生全面掌握会计核算程序。

3、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为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实践指导教师的理论进修和对专业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力度,使教师首先掌握财务管理软件的操作及应用,并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实现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从而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同时,学校应积极招聘有经验的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增强会计专业教师的实力。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 “2+1”模式 再优化

[作者简介]李丹(1981- ),女,湖北武汉人,武昌职业学院会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会计教育。(湖北 武汉 430202)齐励(1983- ),女,福建福州人,江西工程职业学院管理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会计教育。(江西 南昌 33002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5-0163-02

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我国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选择“2+1”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强调高校与社会合作培养人才,在培养时间安排上为在校学习培养2年,社会顶岗培养1年。该模式最早运用于理工类院校,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率先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初步成功,随后其他院校纷纷效仿并在各专业开始改革。高职会计专业是突出的应用型专业,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胜任企业的各种会计工作,专业实践性强。因此,许多高职院校达成共识,认为将“2+1”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会计专业是非常必要的。笔者所在的武昌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从2009年开始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采用“2+1”模式,几年来取得了不少成果,毕业生就业率显著提高,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一、会计专业实践教学“2+1”模式改革中呈现的若干问题

根据我院改革经历以及对周边院校的调研情况发现,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2+1”模式改革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学生在“1”阶段顶岗实训中难以迅速投入岗位工作,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掌握实训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能,这引起了企业的不满。其次,在“2+1”模式下,虽然毕业生就业率实现大幅提高,但就业的单位及岗位受到了很大的局限,许多学生只愿意或只能够从事与顶岗实训相同的岗位。最后,在顶岗实训中,学生的角色由单纯的学生转变为需要处理同事或上下级关系的公司员工,角色的突然转变使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多数同学难以迅速适应,个别同学甚至无法适应,并申请退出顶岗实训,严重打击了企业的积极性。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2+1”模式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

1.“2”阶段教学内容的整合不够合理。根据笔者对省内高职院校的调查情况并结合本学院的教改经历发现,多数学校对“2”阶段的教学内容整合过于仓促,缺乏深思熟虑。将原先三年的教学课程合理地整合到两年时间内确实是对学校的挑战。许多学校选择简单地删减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而对专业理论课程却没有相应的调整。以我院为例,西方经济学等财经类学生应该学习的基础理论课程都不安排在教学计划中,部分专业实践课程也因在校学习时间缩短而没有安排。这种做法不仅降低了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宏观认识,缩小了他们的财经专业视野,也在一定程度上将实践教学的任务转移给了“1”阶段的顶岗实训,加大了企业导师的教学责任,缺乏一定实践技能的实习生很容易引起企业的不满。

2.“1”阶段实训单位及其提供的实训岗位较为单一。据笔者了解,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选择会计师事务所作为顶岗实训单位。这主要是考虑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一次性提供较多的实习岗位,方便学校对学生进行规模化管理。银行等金融机构虽然也需要大量财经人才,但他们的要求较高,至少本科层次才能进入实习,而其他单位的财会人员数量有限,无法同时安排大量学生实习。但从我院近几年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只选择单一类型的实训单位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实习协议,实习单位必须推荐学生就业机会,由于实习单位自身条件的限制,多数学生被推荐就业于省内的会计师事务所或一些中小企业,较少能到大企业或北上广等较发达地区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可提供的实训岗位也较为单一,目前学生主要被安排在审计助理岗位进行顶岗实训,虽然这种安排满足了事务所的需要,但不利于学生职业领域的拓展。少数未接受实习单位工作推荐的同学,由于实习期间工作岗位较为单一,专业能力未得到全方面锻炼,最终还是选择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较为单一的实训单位及实训岗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职业发展领域。

3.顶岗实训期间学生缺乏有效的心理辅导。在“1”阶段顶岗实训期间,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实行的是“三导师制”,即每位同学都有对应的三位导师,分别是企业导师、职业导师和专业导师。其中,企业导师由实训单位派出资深专业人士担任,负责日常工作指导;职业导师由学生班主任兼任,负责维持实习纪律、保证学生与学校的沟通;专业导师由长期负责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的专职教师担任,负责解答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和毕业设计。这样的教师队伍安排忽略了学生心理辅导这一重要环节。在一年顶岗实训期间,学生要完成从学生到社会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变,在工作、人际交往上会面临诸多困难,这时需要学校给予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其渡过难关。但目前顶岗实训的安排中,缺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学生难以迅速适应人生角色的改变,甚至少数同学申请退出顶岗实训。

三、针对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2+1”模式的再优化建议

1.建议“2”阶段实践课程多层次化,增加顶岗实训前的过渡期。笔者认为,在“2”阶段专业实践课程的安排上,不仅不能删减,反而应该建立多层次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后顺利进入“1”阶段顶岗实训。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上,笔者建议将“2”阶段的校内教学进一步细分为“1.5”阶段的专项实践教学与“0.5”阶段的综合实践教学。“1.5”阶段:从第一至第三学期,主要安排专项实践教学。会计专业课程中均安排不少于40%课时的课内实践教学,学生在理论学习后动手填写仿真资料,增强感性认识、锻炼动手能力。同时,对“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审计”等核心技能课程安排独立的实践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会计实验室中引入实训教学平台,进行计算机仿真实验,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会计从业人员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学生提供点钞、珠算、装订凭证及账簿等财务基本技能培训,并经常组织技能大赛,激励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积极锻炼会计技能。“0.5”阶段:在第四学期,安排以会计模拟实验为主的综合实践教学。通过模拟企业环境,要求学生能够采用手工和电算化两种手段综合处理包括编写凭证、记录账簿、编写各项报表等全套的企业日常财会业务。该阶段是顶岗实训前的过渡,为顺利完成从校园到企业的无缝对接而专门设置。

2.提出“1”阶段选择性轮岗实训制,大力拓展实训基地。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就业领域,在实习岗位安排上,学校应努力与实习单位沟通,争取多种类型的岗位锻炼机会。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例,除审计助理岗位外,学校应尽量向事务所争取税务咨询、记账等其他岗位的实习机会,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在实习单位可以提供多种类型财经岗位的前提下,笔者提出“选择性轮岗实习制”。根据财务工作的规律,在一个岗位至少停留3个月才能经历本岗位大多数日常业务。如果全年实习在一个岗位会局限学生的发展,但所有岗位都实习一遍又无法精通所学岗位。笔者建议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凭兴趣选择2~3个岗位进行轮岗实习,既在多岗位得到了锻炼,也不会因为单个岗位实习时间过短而无法深入。学校也要大力拓展实训基地。一方面,考虑到会计师事务所的优势,高职院校可以加强与本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联系,争取选择更多更大规模的事务所作为实训基地;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其他类型实习单位,尤其是大型企业,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3.积极给予学生必要的心理辅导。笔者建议,为帮助学生迅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顺利开展顶岗实训工作,学校应积极提供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首先,在第四学期的教学计划中可适当安排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生在顶岗实训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其次,在“1”阶段顶岗实训中,学校应在“三导师”外增派专业的心理教师,通过定期与实习学生座谈、网络联系、电话联系等沟通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最后,对于适应能力较差已经产生心理障碍的个别同学,学校应聘请专业心理医生帮助其克服障碍,渡过难关。

“2+1”模式是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是提高学生就业率与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有效地利用它,结合实际优化它,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改革过程中,必然会涌现出各种问题,只要坚定信心、善于思考,总能解决问题、克服困难。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3]齐励,康乐.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进行“2+1”实践教学改革的前期调研报告[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实务能力 实践教学 会计信息化

一、高校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内容不具备系统性

调查显示,不少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设计依然按照传统会计理论体系安排,没有考虑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影响进行教学内容改革。相应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也仅局限于会计信息系统的部分子系统,对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综合实验及供应链管理内容则涉及较少,实践教学的侧重点放在总账系统、财务报表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收应付管理系统等模拟性实验。这种做法的缺点是实践教学内容反复演练的是虚拟的某个制造企业某一时期的某一部分业务,没有考虑部门之间、业务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如采购、销售、存货管理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很难实现企业资源计划的有效运用,达不到有效锻炼学生能力的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是采购、销售、存货管理模块实验操作比较复杂,不好把握,根据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践教学内容的综合业务资料难以获得和实施。

(二)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师资薄弱

目前既懂会计知识及管理理论又懂信息化知识的教师比较缺乏,是制约许多高校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提高的重要因素。以我校为例,目前从事会计信息实践教学教师所学专业均为计算机专业。应该说,这些教师对数据库程序代码的编写、软件系统分析过程、软件系统架构、应用软件操作都非常熟悉,但对会计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在开展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时,极容易把这门课程上成计算机专业课程,重点往往侧重讲授计算机知识,而并不是将计算机作为信息化工具重点讲授会计的业务处理。此外,他们对于会计业务流程处理并对其进行改造、厘清会计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以及内部控制的手段和方式感到力不从心。而会计专业毕业的高校教师,对利用会计准则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比较熟悉,但是计算机理论与实践基础不够扎实,无法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工具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不能真正理解计算机的实现过程。

(三)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不健全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随着会计准则的修订及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许多高校会计信息化实践课程体系已经做了相应的改革。但是,面对会计信息化的浪潮,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仍然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集中表现在目前多数高校会计学专业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采用的是“双轨并行”模式。一方面是设置计算机基础理论及应用方面的有关课程,如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忽视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会计学专业的会计理论水平、实际操作能力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过于侧重会计理论的教学,设置的课程多是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如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税法等。“双轨并行”模式运行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无法融会贯通会计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知识,造成课程内容支离破碎,无法做到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有机统一,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学生适应会计信息化要求的能力受到严重影响。此外,缺乏科学完整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规划,实验课程体系设置较为松散和随意也制约了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效果的发挥。

(四)会计信息化教学实验监管力度不够

据了解,由于师资及设施条件限制,一些高校会计学专业合班上课比较普遍,学生上机操作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被迫分批、分组进行,课堂教学和上机操作同时并行,分组授课的教学进度的不一致,再加上会计信息化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处理也不够及时,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实际上,会计信息化教学对实验室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部分高校会计学实验室(中心)指导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实验内容不十分了解,有的仅以机房维护为己任,对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计算机技术或是会计软件应用)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此外,由于自身特点,实验教学很难像课堂教学一样进行检查。以我校为例,实验教学的监督和检查也主要检查机房是否有、学生出勤情况、指导教师是否到岗、实验人员是否进行维护等内容;至于实验教学指导人员尽心程度和效果、学生完成实验教学质量等,由于考核难度,往往不在考核内容之列。

二、构建适应实务能力提高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施多样性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

首先,由于会计信息化课程的自身特点,在日常教学中网络或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教师和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双向或多项交流。其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尽可能采用案例教学法。众所周知,会计信息化案例教学法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强化学生熟练掌握常见商品化财务会计软件(如用友)和管理软件的设计原理及操作流程,提高学生运用有关会计软件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尝试采用沙盘情景教学模式训练法。ERP沙盘模拟对抗训练明显不同于传统的课堂灌输授课模式,其实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模拟实验,该训练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以沙盘的形式模拟一个真实的企业,在模拟对抗中,学生可以对整体战略、生产能力规划与安排、资金需求规划、财务经济指标分析等多种企业活动进行演练,通过观察到每步决策对企业运营和财务状况的影响,加深学生创新能力及财务知识的感性认识;最后,加强与有关会计软件公司的合作。我校经济与管理实验室就经常邀请软件公司(如用友和金蝶公司)的资深技术或市场人员来开展会计信息化案例教学,介绍各类软件升级情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操作会计实务中经常使用的主要会计软件,以案例形式系统介绍如用友ERP财务软件的应用,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会计信息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构建更加完善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

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应该是以强化培养集管理知识与会计知识与计算机水平于一体、具有良好会计从业素质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学目标,通过丰富和强化学生专业知识面,构建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知识模块,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的需要。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会计类课程为中心、以管理类课程和计算机类课程为基础,构建由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财务与审计、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计划构成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在会计信息化教学课程体系中,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前沿管理思想要贯穿在会计学基础、中高级财务会计、中高级财务管理等各门专业课程之中,无论在手工环境还是在会计信息化环境,都要重视会计理论与信息化的紧密结合。在毕业前安排的综合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于各门会计课程的实验,可先在手工环境中安排,然后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上机操作,帮助会计专业学生加深对会计信息化过程和会计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流程的理解。在实践教学中,在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以及应用方法的基础上,辅以财务软件的具体应用,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争取做到会计信息化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的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强会计专业学生不同层次的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无论是实施多样性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还是构建更加合理完善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会计信息化会计人才的关键,都离不开建设具有较高会计理论水平和较强会计实践能力、专兼结合、富有改革精神的会计学教师队伍,以满足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需要。因此,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方式:不定期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参加中国会计学会等组织的各种信息技术培训,积极参加国内外关于会计信息化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学校实施的博士化工程,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会计信息化教学科研水平;引导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结合最新会计准则把握会计信息化教学,为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通过“传、帮、带”活动,帮助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适应会计信息化实践性教学的需要,逐渐形成老、中、青三级梯队信息能力强、相互支撑、教学科研相长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师队伍,提升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整体水平;邀请软件公司的销售或技术开发人员定期到学校,与专任教师进行交流,提高专任教师对软件开发和运行动态的了解。

(四)完善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保障会计信息化教学健康有序发展,在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已经科学设置的情况下,如何构建合理有效的会计信息化实践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是保证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对教师会计信息化教学水平、学生信息化学习成绩和实验室信息化教学管理水平的评价。对所讲授的会计信息化教学课程在学期期末,要向教研室提交实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课程分析、作业等。对教师会计信息化教学水平的考核重点放在会计信息化教学材料的准备、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评价、学生会计实验报告质量独立规范的评价上。学生会计信息化实践运作全过程的成绩考核,重点体现在实习报告册的填写上,主要包括会计信息化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会计业务实际操作能力等多方面内容。根据各层次实验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考核成绩的具体标准,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课内实验只考核平时成绩,按学校规定的比例对单独设立的实验课程进行考核,综合考虑期末和平时成绩,评价时注重从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个体学习与团队学习等方面考虑。对管理人员的考评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师和学生对其填写的服务及设施满意度进行综合考评。

(注:本文系2012年度安徽省省级教研课题“本科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jyxm264)

参考文献:

1.李光凤.信息化会计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6):103-106.

2.石红.信息化视角下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4):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