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精细化管理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消防安全管理;安全隐患;精细化工企业;管理措施;安全事故
精细化工企业直接为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服务,而且直接关乎到各领域、各行业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因此,精细化工企业目前已经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精细化工不但具有使用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等特点,而且其生产经营的产品还具有品种丰富、单位生产能耗低、产品经济附加值高等优势,因此是国家进行重点扶持的战略性产业,其发展水平甚至成为一个地区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1]
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甚至已经将化学工业的发展重点放到了精细化工产业上,并且将其归入到国家多项发展规划中,给予相应政策、资金支持,从而逐渐使得精细化工产业成为化工行业的前沿领域。由于精细化工与材料、生物化工、信息和能源等行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因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关键一环,拥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因此对精细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进行相应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
1精细化工企业行业特点
精细化工企业其生产经营的产品范围十分广泛,品种繁多,如果按照大类属性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精细生物化工产品、精细高分子化工产品、精细有机化工产品以及精细无机化工产品四大类,然而这种分类方法显得较为粗糙,因此一般按产品的功能进行分类。主要有农药、医药、有机颜料、合成染料、粘合剂、涂料、化妆品、香料、表面活性剂、洗涤剂、印刷油墨、肥皂、照相感光材料、有机橡胶助剂、试剂、催化剂、石油添加剂、高分子絮凝剂、兽药、食品添加剂、纸及纸浆用化学品、塑料添加剂、芳香消臭剂、饲料添加剂、汽车用化学品、金属表面处理剂、脂肪酸、杀菌防霉剂、精密陶瓷、稀土化学品、生化制品、功能性高分子、酶、稳定剂、混凝土外加剂、增塑剂、有机电子材料、健康食品等。精细化工企业其生产技术主要以下几点共同特点:(1)品种多、更新快,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开发;(2)产品质量稳定;(3)整个生产过程不但包括化学合成,还包括产品加工和商品化;(4)需要精密的技术,间歇式小批量生产;(5)产品附加值较高。
2精细化工企业火灾事故特点
和一般化工企业发生的火灾事故有所不同的是,精细化工企业其消防安全事故有着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极容易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这主要是因为精细化工企业其储存的化工原料,生产和加工的化工产品一般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或者其他消防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生产设备损坏,使得企业生产停顿,而且还极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产生,从而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2)火灾事故容易扩大蔓延。由于精细化工产品多具有易燃易爆性、有毒性和易腐蚀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常常伴随着大面积的、立体的、多火点爆炸、复燃复爆等形式的燃烧,如果再受爆炸飞溅或者风力等因素影响,很容易扩大蔓延至附近其他厂房,从而造成火势的蔓延扩大。[2](3)火灾事故救援难度大,很容易使得救援人员出现伤亡。精细化工企业其火灾事故发生现场具有非常复杂的情况,因为精细化工产品其燃烧可能随时引发爆炸,火势迅速蔓延扩大,而且除了燃烧与爆炸之外,还存在着有毒气体以及腐蚀性危险化学物品等危险因素。因为精细化工产品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蔓延在空气中,因此对火灾现场救援人员的安全时刻产生着严重威胁。而腐蚀性危险化学物品不仅会灼伤救援人员的皮肤,还容易腐蚀灭火救援器材和装备。除此之外,燃烧爆炸引起的建筑物倒塌等情况,也可能使得救援人员出现伤亡事故。等等上述因素,给精细化工企业火灾事故的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4)带来持续的环境污染。精细化工企业生产经营所使用的化工原料,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很容易因为火灾事故的产生而扩散到大气中,从而污染了区域空气,严重危害群众的身体健康。
3我国精细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伴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化工企业在其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之而来的消防安全问题却频频发生,给事故发生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危害了社会安定和谐和健康发展。[3]比如:2015年8月23日山东淄博某精细化工企业发生丙烯腈储罐爆炸事件,事故最终造成1人死亡9人受伤。据悉当时事发精细化工企业内还存有化工品己二腈,己二腈为无色油状液体,略有气味。是制造尼龙的中间体。微溶于水、醚,溶于醇。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还好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从济南、东营、潍坊、泰安4地调集包括4部通信指挥车、3套远程供水系统、7部泡沫消防车在内的41部消防车辆及184名消防官兵,及时赶往事故现场增援,使得安全事故未进一步恶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3.1厂区规划布局不合理
许多精细化工企业都是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成立的,由于当时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较为优惠,工业园区产业布局规划较为滞后,消防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致使许多精细化工企业仓促上马,而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缺乏对把关过程的严格审批,使得这些企业其厂区布局在最初建造时就不合理,从而埋下了安全隐患。比如生产车间与危险化学品储存仓库、厂房与办公楼之间、相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足。按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有关规定,甲、乙类厂房之间其防火间距应当不低于12m,丙、丁、卯类厂房之间其防火间距应当不低于10m。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精细化工企业由于在建造之初,规划布局不合理,厂区内厂房之间其防火间距不足,相邻建筑物之间没有明显的防火隔离,没有满足当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规定和要求。
3.2没有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
当前许多精细化工企业其消防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仍然较为落后,使得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堪忧。一些企业由于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待遇与风险不对应、独立性差等原因,其管理方式方法通常是“事后型”和“经验型”,这种管理方式对消防安全事故的定量分析少、定性分析多,过于看重经验,当事情发生了才知道吸取教训。[5]而具体到日常消防安全工作来说,大多数精细化工企业通常采取制定计划实施检查过程总结的管理方法,没有制定和建立日常化、系统化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比如没有制定详细的企业消防安全制度、企业消防安全操作规程、企业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灭火预案、应急疏散预案、日常防火检查制度等等。由于没有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使得无法对消防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当事故真的发生的时候无法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机制,最终使得企业产生难以换回的重大经济损失。
3.3消防设施设备不足以及维护管理不到位
一些精细化工企业其厂房由于是在原有旧建筑物基础上改造而成,使得其规划布局、内部结构和设施依然沿用原有建筑,造成厂房内外相应的消防给水系统存在给水严重不足。还有些精细化工企业由于位置较为偏远,消防给水系统压力不足,一旦火灾事故发生,消防给水系统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相关消防配套设施设备也存在不足的情况,使得火灾刚发生时候,无法及时使用灭火设备控制火势,阻止火势蔓延扩大。除了消防设施设备不足,还存在消防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一些精细化工企业由于没有对消防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管理,致使一些灭火设备已经失去了应有功效都不知道,从而为企业消防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
3.4未做好从业人员消防安全培训工作
一些精细化工企业管理者由于自身就缺乏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意识,过于注重企业生产效益,忽视了对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使得企业职工不仅缺乏消防安全意识,还缺乏基本的消防设施运用技能。一旦出现火灾事故,从业人员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致使火势扩大,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比如2010年10月5日广东南雄市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出现的爆炸火灾事故,事故最终造成6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五人严重烧伤,一人被爆炸震碎的玻璃划伤。这起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该企业未做好从业人员的相关消防安全培训事故,使得从业人员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忽视了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致使悲剧出现。
4加强精细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可行措施
4.1对厂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布局
精细化工企业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生产流程、生产特点以及各厂房火灾危险性类别,对厂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布局,相邻厂房之间布局要安全合理,从而减少相互之间的影响,有利于预防火灾事故和事故发生后的灭火工作。对于精细化工企业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厂房防暴、防火间距以及安全疏散等,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都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比如易燃易爆危化品应当单独储放于建筑耐火等级不小于2级的仓库里,并且要和明火散发地点有25m以上的间隔距离,存在潜在爆炸危险的车间不能够设在半地下室或者地下室内。[6]因此精细化工企业在工厂规划设计阶段以及后续厂区扩建阶段,一定要注重审核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对厂区进行合理布局,杜绝厂区建筑物先天安全隐患。
4.2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
精细化工企业要想切实走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丢掉原有不合理的管理方式,通过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以各项管理制度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予以加强。[7]比如企业负责人应当对相关消防法律法规予以贯彻执行,掌握本企业的消防安全情况,并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制定消防工作计划和为消防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和经费。制定企业消防安全责任制度与奖惩制度,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对消防工作成绩显著的部门或个人应当给予一定奖励,而对于违反企业消防制度的个人要予以惩处并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制定详细的日常防火检查制度,组织专人对厂区各个位置进行日常防火检查,确保企业按规则制度用火用电、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确保安全疏散指示标志以及应急照明灯完好等等。企业各部门也应当对自行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整改。
4.3加强消防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首先,精细化工企业的消防设施设备不能在非消防性救援中使用,对擅自移动、使用或损坏消防设施设备的相关人员,要依照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应当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次,安排专人对消防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了解灭火器材的使用期限,及时更换无法使用或者已经过期的灭火器材,并做好相关记录,确保这些灭火器材随时处于正常状态,以便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其应有作用。最后,可以采取通过与消防设施安装企业或者消防设备生产厂家等对消防设施设备有维修能力的企业签订消防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合同的形式,对企业的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4.4切实加强企业从业人员消防安全培训工作
首先,精细化工企业应当加强消防安全的宣传力度。消防安全意识是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基础与前提,精细化工企业应当运用多方式、多途径来开展消防安全培训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悬挂横幅、布置消防警示牌以及企业宣传栏等途径在整个企业构建一种消防安全氛围,并利用安全生产月或消防宣传日,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从而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日常化,让企业全体上下认识到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比如企业可以利用安全生产月或消防宣传日在公司举行消防安全致使竞赛活动,让企业员工熟悉消防安全常识以及预防对策。其次,精细化工企业应当切实加强企业从业人员消防安全培训工作。比如充分利用员工学习室,定期分批次对全体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切实使培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给员工播放相关消防安全事故案例,并当场组织员工对该事故进行讨论分析,让员工主动从这些安全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让消防安全警钟长鸣,以此树立消防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最后,为了让全体员工能够切实掌握消防灭火器材使用方法和应急逃生手段。精细化工企业还应当组织全体员工进行消防演练,在演练过程中,企业安全员应当向全体员工演示灭火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维护技巧,并同时传授不同火情的不同灭火办法以及应急逃生技巧。安全员演示完毕后,还应当让员工练习使用灭火器材,并在旁进行相关指导,确保员工切实掌握灭火器材使用方法。在应急逃生演练完毕后,安全员还应当对演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予以指出,并给予纠正建议,确保员工切实掌握应急逃生能力。
5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精细化工企业来说,不断增强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使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日常化和常态化,是企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之一。因此,精细化工企业应当结合自身行业特点,从厂区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布局,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加强消防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加强员工消防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四个方面,以制度、思想、行动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多层次推进,使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最后,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相关研究探讨对其他精细化工企业就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给予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共同提高我国精细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推动精细化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刘兆文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公安消防支队定南县大队
参考文献
[1]王子曦.精细化工园区消防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2]陈刚.化工企业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探究[J].江西化工,2014(01):283-284.
[3]曾翔.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J].江西化工,2014(01):138-140.
[4]伍绯.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探讨[J].化工管理,2015(18):41-42.
[5]黄震.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模式探究[J].江西化工,2014(04):196-198.
关键词:预算执行;精细化转型;典型运营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一、财务预算管理精细化对执行环节的要求
首先,要求严格按照预算方案推进执行。即,预算执行情况应该和审批下达的预算方案一致,不仅是宏观方面一致,在微观方面均应该是预算方案的严格遵循,应该杜绝和预算方案有偏差现象的出现。
再次,要求预算执行严密契合企业运营的实际需要。财务预算方案是对实际需要的一种预估,但并不是实际需要本身。推进预算执行精细化的过程中,在关照预算方案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关注具体的实际需求情况,尤其是预期没有测定或者预料的异常情况出现的时候。
其次,要求财务预算调整方案及执行的精细化。在实务层面的需求和既定方案产生偏差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分析考量调整申请的必要性,还应该强化对预算调整幅度及涉及预算额度的精细化审视,确保确定及执行的调整幅度及额度精确适当。
最后,要求资金流动及相关事项的精细化的落实。资金流动情况是企业财务预算的核心内容,后者精细化应该落实在前者中,并且同步实现核算精细化转型。具体而言,不仅应该确保资金拨付额度及程序的精细化,还应该适当关注资金去向及产生效益方面的精细化实现。
二、电信运营企业财务预算执行的现状及问题
在电信行业,相当一部分运营企业早已强化重视预算管理,并且以制度将其固化为企业管理的内在组成部分。比如山西省电信公司公司早在2002年初就颁发了《山西省电信公司预算管理办法》,在省公司层面“成立了预算管理 委员会,对全省预算制定及执行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①。目前,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普遍已经比较深入地践行全面预算管理。不过,在预算执行方面依旧存在系列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种。
首先,确定了各部门的相关责任,但不够细化。在公司章程、预算管理办法或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手册等系列文件中,相当一部分电信企业均对比较全地列示了有预算执行责任的部门,并且就其责任进行了一一说明,其中A公司列示的执行部门中包括销售、营销、运维、战略规划等八个部门,对他们的职责说明多达十余页。不过,在这方面的分工说明往往也仅限于此,相对于预算执行的具体实务而言,精细度明显不足。
其次,预算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程度不一的执行偏差。这实际上就是部分研究者所言的缺乏严肃性,可以说相对于预算方案,大部分企业或者说不同层级的公司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执行问题,甚至部分规模性公司的基层公司或部门出现执行和既定方案两张皮现象。
再次,细分逻辑在实务层面异化。最关键的表现就是在预算方案下达时的预算指标细分维度不科学,甚至存在细分指标数额集合大于既定额度的情况,并且在不同部门及业务之间严重不均衡,导致预算执行环节将错就错,甚至引发逻辑混乱。另外,部分公司的细分线条较粗,比如在中国电信SZ公司的预算管理体系构建中,在阐述预算执行制度的时候,仅分为预算外及预算内两种,而没有进一步细分。
第四,存在预算执行难题。因为预算方案编制环节的系列问题,或者说异常现象的出现,预算方案设计与实务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无法落实执行,导致执行环节不仅无法做到精细化转型,甚至连缺乏起码的操作性。另外,因为预算编制需要一定的时间,往往导致部分预算执行是在方案尚未确定的情况下推进的。
最后,预算调整设计及实务的矛盾及问题。大多数电信公司均有预算调整方面的制度设计,不过调整确认时间周期往往较长,短则按月,长则半年。不过,具体实务层面的调整需求往往有一定的时效,二者存在矛盾冲突。在矛盾博弈中,制度设计往往让位给实务需求,导致调整失序,随意性过大。
三、推进电信运营财务预算执行精细化的要点
思考推进电信运营财务预算执行精细化,应该紧紧把握“细化”这个关键导向,推动与预算执行相关的系列维度事项的转型。具体而言,主要有如下几个思考维度。
首先,细化预算编制。对此,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提升预算编制出品或者说方案精细度,将编制内容精确到最基本的岗位及成本作业单元,避免过于笼统而简单。二是提升预算编制方案与具体实务需求的契合度,对此应该充分考虑基层公司、部门及岗位的相关情况,避免单纯由上而下分蛋糕拍脑袋的现象发生。
其次,细化分工及责任分配。应该在各电信公司既有执行部门确定及职责说明的基础上,对系列部门内部进行再行细分,最终将相关责任及惩戒规范具体到每一个基层部门、岗位、事项及作业区间,以便为预算执行精细化转型落地实施提供比较到位的基础支撑。
再次,细化具体操作的规范说明及落实。基层部门及岗位工作人员在具体实务层面规范的操作,是在微观层面落实预算执行精细化转型的关键支撑。所以,应该根据系列岗位人员的具体职责情况,设置细致、严格而科学的规范说明或限定,并借用内控机制的力量确保充分落实。
第四,细化预算执行在微观层面的管控。这实际上是和具体操作相配套推进的控制事项,主要是围绕着诸如会计核算及各业务推进消耗资金的过程及情况,另外设置或推进监控、分析和反馈等方面的措施,并据此形成业已实现精细化转型的控制流程。
第五,细化时间控制。对此,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细化预算编制的具体时间安排,避免出现预算执行开始预算方案尚未下达现象的出现。二是细化预算执行过程的时间安排或控制,避免预算推进、所对应的操作、资金支付及会计核算提前或滞后。
第六,细化弹性设置及处理落实。因为预算方案本身带有的预测性质,和实务需求必然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预算调整也不可避免。所以,应该改变避免调整的僵化思维,而应该在需要的情况下鼓励预算调整,并且在时间、流程、情形及合理性分析等方面提升精细度及科学性,以便推进预算执行而切合实务层面的具体需求。
另外,在配套制度、沟通机制及考核指标设置等方面也应该沿着规范基础上的“细化”逻辑不断推进。
关键词:电力企业 变电设备 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6-169-02
1 引言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电力市场也逐渐放开,原有的电力市场垄断格局已经被打破,电力市场的竞争也逐渐加剧,电力企业管理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企业竞争,传统垄断行业管理方式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力,电力企业越来越重视内部管理。本论文就是针对这种背景,从电力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切实应用精细化管理思想,对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管理流程进行了精细化设计,力图通过本文的研究达到对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精细化管理流程的优化,提高设备管理效率的目的。
2 设备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设备精细化管理主要是对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进行设备精细化管理就是从设备的最初投入使用开始,对设备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量化、系统化的管理过程。其具体的就是从设备的缺陷发现开始,通过缺陷评估、设备维护到设备验收的整个系统化管理过程。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强调对设备的每一次状态变化进行系统的记录,方便日后对设备状态的最终和维护。强调适用状态精细化、设备维护状态精细化的目的,进而达到确保整个电网安全。
其中,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本文所研究的变电设备精细化管理主要是针对电网变电设备的缺陷发现过程、设备检修过程、设备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强调即时有效的发现设备缺陷,对变电设备进行检修精细化、合理的控制检修过程中的成本管理。达到即时、有效、节约的设备精细化管理目标。
3 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缺陷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3.1 检修的目的性不明确
电力企业在变电设备缺陷管理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变电设备管理通常遵循既定的检修计划,而未能结合具体的变电设备使用情况来进行检修管理。也就是说,电力企业在变电设备管理过程中,简单的认为遵循既定的模式进行定期的检修了就完成了相应的管理任务,但这种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适应任全新设备的户管理实际,对于例行检查未能发挥有效作用,甚至导致由于过度检修而引发设备的不合理使用,进而造成在常规检查时未能发现设备隐患,而难以确保设备管理的有效性,甚至存在着和对于既定的常规检查未能有效落实,而无法对于设备的可靠性提供有效保障的现象,进而造成在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维护过程中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从而使得检修工作难以真正做到实处,而这种不良的管理实践也往往造成设备检修目标不能有效落实,使得设备管理的目的难以实现。
3.2 设备状况分析不明确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也被广泛应用的电网管理实践之中,比如变压器的监控工作就充分利用了这种技术。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电力企业传统管理模式体制的制约,使得其变电设备管理实践难以真正落到实处,无法将及时的数据进行保存,进而造成在电力企业评估出现异常情况时,由于没有正确的数据支撑进行有效分析而难以确保生产运作顺利进行。这主要是由于相关管理部门未能根据检修需求进行合理决策,进而难以形成行之有效的检修模式,最终无法形成科学合理的检修管理体系。目前从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管理的现状来看,变电设备监控、趋势分析和检修需求分析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使得整个检修流程与设备实际管理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当前的管理实际,完善组织结构流程,完善设备动态监控和管理,切实的对设备状况进行有效的分析。
3.3 检修缺乏后评估
对于电力企业来讲,能否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关系到整体精细化管理的落实程度,其科学合理的评估结果可以有效调动相关从业人员的积极性,而如果检修工作难以充分落实,不仅会造成企业运作的尖端,还会进一步提高管理费用,给电力企业的生产发展和造成不必要的设备损失。由于缺少有
的检修评估,往往会造成电力企业人员难以了解实际情况,从而无法提升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在年度报告和工程总结中,由于缺少了对相关工作评估报告的深入解读,往往导致检修工作难以与相关从业人员的工作绩效紧密结合,从而使企业在管理过程当中无法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仅仅是依照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检修计划进行,从而难以将自身的设备检修责任充分落实。
3.4 设备检修成本高
在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管理过程中,检修费用和成本相对高昂,进而使得其成本分析就难以量化,进而使得进修模式单一,导致无法优化资源配置以降低维修成本,特别是在检修费用的管理中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最终无法将相关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出来。
4 变电设备缺陷精细化管理方案设计
设备缺陷是指电力设备在运行或不用过程中发生的对设备安全、经济性以及环境污染带来负面影响的异常现象,通常根据缺陷的严重程度可将其划分为三个种类:(1)对人身安全和设备的稳定运行产生危害的重大缺陷,这类缺陷必须立即停电处理;(2)对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但并不会危及人身及设备安全的缺陷,这类缺陷可以在电力设备处于低负荷运行时进行处理;(3)对设备安全经济运行也没有影响的缺陷,可以在设备运行中或者处于低负荷状态下进行处理。设备缺陷管理包括缺陷记录、缺陷告知、缺陷处理、处理过程验收及处理结果的考核等内容。
4.1 变电设备缺陷发现及处理策略
(1)缺陷汇报接收。工区巡视主管人员负责接收缺陷的处理情况汇报。工区缺陷主管要对公司的缺陷mis系统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新缺陷是否出现,各专业主管也必须每天对缺陷mis系统进行检查,根据各专业的缺陷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遇到重大紧急缺陷是要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安排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以避免缺陷产生更大的危害。 (2)缺陷每预先分析。工区每天下午要召开一次缺陷分析的常规例会。缺陷主管人员要将当天出现的新缺陷向各级主管人员进行通报,分管主任、班长和专工要根据缺陷的情况和产生原因对是否停电进行讨论并最终确定处理时间和方案。工区主任又对初步方案进行评价以保证和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需要紧急处理的重大缺陷,在分析会上可以当场安排进行处理。通过与分析会议要在工区内部对缺陷处理流程达成共识,这是缺陷处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制度保障。即使在当天的例会上无法确定方案,新方案也必须在分析会上进行详细地汇报,以便会后进行深入的研究。专工还要在缺陷统计分析系统中将缺陷处理计划和责任班组进行明确的记录。
4.2 变电设备缺陷分析策略
电力公司的设备缺陷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按照一般的精细化管理理论基本原则制定分析测量,即以系统化、可操作性原则以及程序化原则确定其缺陷分析基本策略。设备缺陷精细化管理并不是任何一个单一环节所能够实现的,而应当是一个科学联系的系统工程。可操作性原则指的是电力设备缺陷的精细化管理应当以可操作性为指导制定管理策略,对设备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预测,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对操作过程产生干扰。程序化原则指的是对面设备实现精细化管理应当在垂直方向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工作单元和任务,将缺陷管理工作细化为每个一流程,按照流程进行分析改进以提高工作的效率。
4.3 变电设备缺陷评估策略
变电设备缺陷管理必须在明确的流程指导下来开展,管理流程中应涵盖缺陷控制的计划、缺陷处理和总结分析等。明确的流程可以减少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和失误,提高流程参与者的责任意识。精细化的检查指的是对管理工作是否取得实际效果进行定期的评估,通过精细化检查对管理中的失误和漏洞进行及时的弥补。提高变电设备缺陷精细化管理的开展水平,要将缺陷管理流程的全部环节至于有效的监督之下以确保全部流程处于控制中。
5 总结
设备缺陷管理的水平直接反映了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管理的质量,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优化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缺陷管理的方案,通过设备发现管理、缺陷分析管理以及缺陷评估管理工程三位一体的变电设备缺陷精细化管理方案,切实的达到变电设备即时发现即时解决的目的,保证电网的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 杨春华.煤矿精细化管理探析[j].中州煤炭,2009(10).
[2] 许丽军.供电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意义[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4).
摘要: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降低消耗率、提高生产率的关键法宝。油田企业的区域垄断优势逐渐被打破,面临国内外的激烈竞争,如何解决成本的问题,采取精细化、科学化、系统化的成本管理方法来提升成本运行效率,是油田企业发展的至关重要。
关键词 :成本精细化;管理;油田企业
目前,油田企业并没完全摒弃粗放式管理模式,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模式还没完全建立起来,仅仅流于表面,油田企业更注重于制度建立,而忽视了成本管理的实用性、实践性,没有依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建立科学化的成本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而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油田企业必须要形成科学化的成本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地冲破油田企业的发展局限。
一、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概述
二十世纪中期,西方管理学者提出了全新的管理理念———成本精细化管理。成本精细化管理是为了满足企业的发展,建立在常规经营管理基础上,最大限度减少管理成本,把流程标准化、数据精细化的方法。成本精细化管理是协调企业运营活动的工具,逐渐被企业广泛地运用于管理过程中,企业要把细化、精化贯穿于成本管理的环节之中。成本精细化管理要从系统角度出发,关注具有价值的流程环节,将原本模糊化、抽象化的目标转换成为精确的量化指标。它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环节,以精确化、细微化、定量化的成本细分理念,运用专门的方法,分产品、分订单、分部门归集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所发生的成本,向企业管理者提供准确、详细、带有明细结构的成本信息,帮助管理者进行各种企业决策,实现成本最低化与收益最大化目标。
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一是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成本精细化的管理首先要具有精细的操作性,通过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来控制企业的滴漏,强化精细协作的管理方式,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二是具有量化性的特点。企业如果要实现成本精细化的管理,就必然离不开量化。成本管理过程中,企业人员会造成了失误,如果没有精细化的定量分析,肯定不能进行有效监控。因此,企业要借助有效的数学模型,运用专业知识来分析经营投资、收益结算、日常管理等各个方面。正是有了量化的数值标准,企业才能将成本管理做到精准,保证精细化管理的顺利推进。三是具有协调化的特征。企业是具有多个部门的经济主体,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协作,精细化的管理需要以协调管理为前提,只有企业中的每个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完成好工作,并能够与其他部门进行相互交流,共同完成工作,做好管理环节的衔接,使得每个项目和任务都能顺利完成。同时协同也要求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企业时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协调统一地管理,注重企业的有机整合。
二、油田企业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油田企业在采油过程的不同阶段,成本要素有所不同,涉及成本数目较多,这对油田企业的成本核算带来巨大的挑战,导致企业成本难以有效的控管。因此,如何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精细地测算目标成本、实现成本管理的良性循环是企业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油田企业审时度势,逐渐推行成本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首先,油田企业树立精细量化的预算管理意识,设立大预算的管理平台。油田企业的成本精细化管理,要把预算精细化放在首位,对企业中所涉及的各项预算业务进行统一管理。同时,企业要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来依据相关标准和流程制定各项预算,将各项目预算分解细化,汇总之后得出具体的预算指标,再逐级分散下达指标,形成全公司专人专岗、专项专责的指标落实模式。同时,油田企业建立相应的监察制度,对基本支出的细化、项目的编制及此环节中财务批复预算是否到位有所控管,并制定各部门的耗费标准,实施限额制度,所有预算按照标准计划,将各类可控成本规范于基本需求之内,达到逐步控制的效果。油田企业设立预算管理数据库平台,将相关负责财务预算、实际耗用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认真实施预算数据精准化、规范化的标准。
其次,油田企业要实施标准成本管理,细化成本核算。油田企业要不断强化标准成本管理,要完善勘察模块、财务技术板块等相关业务区域进行探索,以落实标准成本管理模式的建立。企业的相关财务人员要了解基层情况,以此制定本企业内部的成本消耗标杆,以此来制定基层站队的成本消耗基数。油田企业还要与同性质企业进行交流,找出各企业之间的标准,并进行汇总分析,之后与企业的总体目标相比较,确定最终的标准化成本参数。油田企业还要将新制定的标准成本数据与历史成本相比较,来确保标准成本能够满足实际生产状况又能节约成本。精细化成本预算的每个环节,统一协调成本核算的管理方式,构建企业、前线站队为一个经济线的成本核算体系,把各项成本管理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将成本控制目标与部门业绩相挂钩。油田企业还要注重成本预算的横纵两个维度的拓展,全面落实、全面统一、全员实行的成本预算管理模式。
第三,油田企业要设立资金预算管理平台,推进资金顺畅运转。油田企业要寻找资金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导致问题的可控流程等控制节点前移,重新梳理现金流预算的发起节点、审核节点、控制节点,要时刻关注资金动态进度、掌握动态总量,发挥事前控制的作用,实现专款专用,严格控制资金流转。对一些现金预算子系统和投资预算子系统没有计划批号的,超过投资预算的业务都不予挂账。同时,油田企业实行了滚动预测管理模式,以企业的现金预算管理系统为基础,汇总企业各个部门的预算,得出具体的周、月资金各项计划及每个月的流动预算,还对季度预算进行滚动预测,评估年度的现金流,设立短季度、中季度和长年度的预算资金流转额度,全面掌握某一阶段的资金流量,对资金进行整体部署,合理掌握和调动企业的资金。
第四,油田企业强化资产管理,提升企业资本运营的水平。油田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全面设立了基础资产管理台账,由专门人员对资产进行盘点,登记、公布闲置的资产,积极鼓励企业内部人员合理利用闲置资产。对于报废的资产,分门别类的进行整理和登记,认真移交报废物资。另外,油田企业在选择固定资产投资方案时要严格依据决策程序,首先收集大量信息,对多个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而在选择方案流程中,要对固定资产技术性指标、技术支持指标、经济性指标、生产性指标和安全环保指标进行五个维度的考核。之后,要对所选出的最优方案进行审计,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和工程项目合同两个方面,进而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实现资本运营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邓新.浅谈油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4):27-28.
1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从多方面的角度来看,精细化管理可以理解为不但是一种责任心强的工作态度,而且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理念,同时更是一种创新的管理思维。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精细化管理符合了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也是企业能够顺利运作的核心内容。精细化管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是把有限资源做到合理的配置,从而将其发挥出做大的作用。它力求能够将管理工作不断的完善,呈现了组织认真、严谨的思维方式。精细化管理在不同的环节中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对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改善。施工单位将精细化管理工作融入到施工中,将施工与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进而发挥出更大的优势。施工单位在施工管理中使用到精细化管理,不仅能够深化员工职责,而且还能够确保作业的标准化,加强员工的整体技术水平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精细化管理运用到施工中,不仅能够达到资源优化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从而确保施工管理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是加强企业竞争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
2 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方案
笔者依据上文论述进行合理的分析,对精细化管理的目标以及含义得到了充分的了解,并且在此内容上提出了相关的使用方案,提供给相关人员。
2.1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和竞争的主要核心对象都是人才。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其中首要任务是让人力资源达到优化配置的效果。总的来说,施工单位以及有关工程应当对人力资源的结构进行认真的审视,并且将人才选聘工作进行有效的落实,依据他们自身的优点而分配到恰当的岗位,从而尽可能的发挥出他们的优势,呈现出一支技能强的队伍。在此情况下,施工单位还应当对他们进行定期的培训,培养员工能够具有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加强专业技能以及品质的提高,进而形成良好的作风。不同等级的管理人员应当按照相关标准要求,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将精细化管理有效的落实到工作中。
工程项目经理应该定时定期巡视施工现场,深人员工基层,及时了解、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的特殊性,企业应该实施人力资源动态管理,即根据实际施工需求不断补充和丰富人才资源,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为日常施工管理与实践提供有力支持。作为一种文化,精细化管理还应融人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文化体系当中,以营造企业内部良好的精神环境,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带动员工的积极行为,使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无处不在。
2.2 完善管理制度建设
依据长时间的实践表明,倘若精细化管理中只是依据自觉性是不能符合施工标准的,还应当确保制度体系的完善才能够得到保证。因此,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中还应当对精细化管理做好恰当的引导,从而才能够将内控机制进行有效的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取得"胜利"的资本,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企业应该紧抓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细化各阶段施工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合理、细致的质量管理目标,并指导各级员工付诸于实践。
另一方面,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该细化责任制度。企业应该就建筑工程施工各相关部门进行分解,并逐一确定他们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加强相互间的沟通配合,定时考核其工作实况。一经发现质量问题,即可予以解决,并追溯到各环节负责人给出相应的处罚措施;最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该制定有效奖惩措施。有效的奖惩措施不仅可以约束员工行为,还能大大提升其工作积极性。企业应该量化员工绩效考核标准,适当引人竞争机制,为广大员工提供公平的竞争平台和良好的发展空间。由人力资源部对每一位员工工作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给予优秀员工适当奖励,反之则予以处罚,如此提高他们的自律性。
2.3 加强工程施工管理
在具体的施工实践过程中,企业应该细致地分解施工任务,由项目经理及时跟进施工进度、质量情况等,及时调整人员配置,保障各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企业还需要将科学的管理方法运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包括动态管控法、全程管理法以及质量统计法等。以此为指导建立完整的质量检验体系,不断调整和改进施工方案,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将潜在风险降至最低。建筑工程施工监管部门则应该依照施工规范,加强对隐蔽工程的监控,严格管理各个工序,并认真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协同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置措施在建筑工程竣工之后,企业要认真核算工程资金和物质,全面统计施工成本,将相关数据信息交由监理机构和业主进行验收,并积极商榷施工不足之处的补救措施,打造信誉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