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共卫生间设计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地铁公共卫生间蹲位数与如厕人数适应性的调研分析1.卫生间蹲位数的调查与分析成都地铁一号线有17个站,除海洋公园站没有开通,锦江宾馆站正在维修,停止使用外,其余15个站都在使用,我们对其进行了调研。在这15个站中,天府广场、金融城是男女卫生间分开外,其余都是共用。男女共用的卫生间蹲位数对比见图1与图2:图1是各站男女共用卫生间的蹲位比例图,可以看到蹲位最多的是世纪城一站,一共6个蹲位,其余蹲位分布大致符合成都人流分布状况。图2是各站男女卫生间分用的蹲位比例图,从细节上深究,却有明显的缺陷。《民用建筑设计通则》B50352-2005第6.5.1条第二款的要求男女厕位比例宜为2:3。成都地铁线作为人流高峰地,男厕蹲位数却比女厕蹲位数多。究竟是因为地铁站由于特殊原因,男性如厕大于女性而设计男厕蹲位多于女厕蹲位还是设计的人性化考虑不周?2.重要站点人流高峰时段如厕人数情况分析按照成都人流分布情况,我们将火车北站、天府广场、金融城、世纪城进行了对比。时间段为早晚高峰的半个小时。(1)高峰时期(早高峰与晚高峰)如厕人数对比从图3高峰时期如厕人数男女对比可以看到,女性如厕高于男性,而在同一时间段内世纪城的如厕总人数最高。为何作为同样人流量集中的站点,天府广场和世纪城就如此大的差异呢?笔者从公共卫生间的保洁工人那里了解到,世纪城外并没有公开开放的公共卫生间,而所有公共人群几乎都集中在了世纪城站点里的公共卫生间。若是节假日更严重。而天府广场作为成都的中心,地铁站外有许多商家提供公共卫生间,为如厕人流量分了流。从以上调查分析可见,成都地铁线上的天府广场站、金融城站男厕蹲位数比女厕蹲位数多,这显然是一个不合理的问题。从图3分析,金融城如厕人数并不多,男女厕却是分开的,而世纪城如厕人数最多,竟然是男女厕共用的,说明男女厕分开和共用与如厕人数不适应。同时,金融城男女蹲位数都较少,如厕的人数多;天府广场的男女蹲位较数多,如厕的人数少,男女卫生间的蹲位比例与男女如厕比例反相关,说明在卫生间布局上白璧微瑕,细节考虑不周。另外,在调查当天,几乎无残疾人使用公共卫生间,如何有效利用无障碍卫生间,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高峰期(早高峰与晚高峰)如厕平均时间对比图1各站男女功用卫生间的蹲位比例图图2各站男女功用卫生间分用的蹲位比例图图3高峰时期如厕人数男女对比在图4中,从金融城如厕时间对比上看,女性用时远远高于男性,其它站点的卫生间男女如厕时间大致相等,但总趋势是女性如厕平均用时大于男性,因此,在男女出行人数大致相等的情况下,女卫生间的蹲位数要多于男卫生间的蹲位数,金融城站和天府广场站的男女卫生间的蹲位数设计不合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虽然整个成都地铁一号线各站点的卫生间分布和蹲位数设计不合理,但并未出现排长龙以及女性占用男卫生间现象,如厕秩序良好。我们分析其原因,一来是地铁作为交通工具,乘坐地铁的人流在上下班时,若有如厕需求,大部分会在家里或单位解决,二来是大多数女性和老年人由于考虑到出行如厕不方便,很多人不会选择在地铁如厕。(二)成都地铁一号线公共卫生间人性化现状与分析1.大多数站点的蹲位数设计较合理成都地铁一号线的公共卫生间较少出现排长龙的情况,这说明大多数卫生间的蹲位数设计较为合理。2.标志颜色使用准确在地铁站公用卫生间,男女标志是用的白色,而不是像有些公共卫生间用的红色,这是正确的方法。因为在国际标准中,红色表示男性禁用此洗手间,若不规范使用公共标识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3.无障碍卫生间设在方便显眼处,并与正常人的蹲位隔离对于残疾人来说,出门在外,如厕很不方便。一些公共卫生间的残卫不仅空间狭小,无法让轮椅通过,甚至还在最角落处,进出都很有困难。成都地铁一号线的公共卫生间考虑到这一点,残卫在第一格,空间足够,一些站点的无碍卫生间更是从男女卫生间独立出来,里面设施齐全,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残疾人和残疾人辅助用具以及陪同人员。4.人员配置到位公共卫生间的卫生状况很重要。成都地铁一号线的每个站点的公共卫生间都会配置2-3名专门的清洁人员,每隔2-3分钟清理一次,保证公共卫生间的清洁。5.修复效率高成都地铁一号线的公共卫生间由于清洁人员清洁频率较高,所以一旦出现蹲位损坏的情况,便能及时报修,方便如厕人群。
成都地铁一号线公共卫生间人性化需要改进之处
(一)标志设计不合理李美玉(2012)认为,公共标志系统是一个实用的系统,需要标志化,要保证处于公共场所的人们能够顺利快速地到达目的地。标志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利用公共服务设施的效能。1.站内公共卫生间标志设计考虑不全笔者在金融城看见,只有世纪城往升仙湖方向的候车点有公共卫生间,升仙湖往世纪城方向候车点没有公共卫生间,并且没有明显的公共卫生间指示牌,即使入站出站口也没有。这就出现了个问题,也许正常人可以通过询问工作人员来寻得帮助。但从人性化管理上来看,这却会给聋哑人、外国友人造成很大的麻烦。聋哑人无法言语,不能与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沟通,而国外友人我们无法确认他们都会讲英文,而人在内急的时候是没有耐心听的,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明确显眼的指示牌,这方面成都地铁一号线的公共卫生间还需改进。2.没有指向公共卫生间的路标一些人流量大的站点,如火车北站、天府广场、世纪城等并没有指向公共卫生间的路标,对于外地人和不熟悉一号线的人来说,很难找到公共卫生间,没有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这也是需要改进的。3.公众公共卫生间是在站内还是站外,没有提示标志成都地铁一号线各站点公共卫生间有的是在站外有的是在站内,但没有明确提示标志。这很可能造成一些公共卫生间在站内的站点里若有已图4高峰期如厕平均时间对比经出了站,又内急必须就进如厕的公众重复性购票。4.缺少盲人群体如厕的导向措施成都地铁一号线各站点设置了一些正常人到公共卫生间的导向标志,但却没有盲人群体的导向措施,而且卫生间内外、标志、按钮上都无盲文,与国际标准不一致。也许工作人员或热心人可以为盲人做导向,但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盲人的需求,更能体现人性化。5.公用卫生间标志内涵不准确在笔者调研时,仅世纪城一个站的晚高峰期就有8人质疑标识上是“男厕”还是“女厕”,因为无论中英文,标识上都写的“卫生间”,而没写“男女共用卫生间”。抱有疑虑的人占总入厕人数的7%,说明标志内涵的准确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而笔者了解到,其余拥有公共卫生间的的站点,如火车北站等,这个比例还有提升。(二)男女卫生间共用与分开的规划不合理成都地铁一号线的公共卫生间有些男女厕分开,有些男女共用,这本无可非议。但它的不足的是共用与分开规划不符合实际需要。比如将金融城与世纪城比较,世纪城人流量远远高于金融城,但世纪城的公共卫生间是公用的,金融城的却是分开的,造成金融城蹲位的闲置,而金融城蹲位却不够用。另外,在规划时,对群众的宣传也不到位,以至于笔者做调研时进行个访,大多数老年人和女性都不太接受男女共用卫生间,觉得不方便。(三)卫生间内部装置设计缺乏人性化1.缺少必要温馨提示笔者在调研时发现,在卫生间打手机的情况比较突出。一些人占着蹲位打手机谈商务、私事,而卫生间的温馨提醒只有“禁止吸烟”而没有“请勿在卫生间里长时间打私人电话”这类提示。2.缺少手纸盒虽然大多数人会随身携带手纸,但也不排除忘记携带的情况。但成都地铁的公共卫生间作为为公众服务之地,却没有手纸盒,甚至连手纸贩卖机都没有。3.缺少蹲位使用情况的标志同大多数公共卫生间一样,成都地铁的卫生间也缺少判断蹲位里的人是大便还是小便的标志,这使得一些人可能在一个蹲位前等待多时发现里面的人是大便而换另一个蹲位等候,结果发现第二个蹲位也是大便,时间利用效率不高,容易造成人流量大的时候心里不平衡以及烦躁情绪。4.没有报警装置笔者在某报道上看到,台湾大多数公共卫生间都有红色报警器,以便如厕人如厕时有意外状况发生时使用。而成都地铁一号线的公共卫生间没有如此设计。(四)无障碍卫生间使用混乱在笔者调研时,仅世纪城一个站的晚高峰期有9人上无障碍卫生间,其中没有一个是残疾人,无障碍卫生间多为老年人和带孩子的人使用。而且,整个公共卫生间没有携带婴儿如厕的方便设计。(五)公共卫生间外没有座椅在站外设公共卫生间的站点,公共卫生间外并没有等候座椅,这是人性化设计考虑不周的一个体现。
对策以及建议
关键词:单元式 宿舍
关键词:建筑设计理论 功能 单元
一、不同空间模式特点对比分析
按交通组织方式的不同,宿舍的空间组合方式可以分为内廊式、外廊式和单元式三种。
1.1内廊式
概念:公共交通走廊位于建筑中间,房间布置在走廊两侧,各户毗邻排列。
优点:外墙完整,容易做出规整简明的结构布局,抗震性能好;其楼梯服务户数较多,用地较节省;建设成本较低。
不足:楼(电)梯服务户数较多。由于两排房屋并列相对,无法开门开窗产生穿堂风,采光和通风都大大低于外廊式住宅;由于走廊内没有自然光照明,因此过于黑暗;同时各户之间共用走廊,户间干扰比外廊式住宅要增加一倍。
1.2外廊式
概念:公共交通走廊位于建筑一侧,走廊的一端通向楼梯和电梯。
优点:分户明确,每间或每套住房自公共走廊有一个出入口,每户均可获得较好的朝向,采光通风好。
不足:外廊作为公共交通走道,所占的面积较大,建筑造价较高;同时,每户的门对着公共走廊,相互干扰较大。
廊式的宿舍按居住管理方式可以分为公寓式(有独立卫生间)和兵营式(无独立卫生间)。
1.3公寓式
概念:带有独立卫生间的宿舍单元。
优点:每间居室带有独立卫生间,相对公共卫生间使用上更为方便。
不足:经济性不强,建设成本较大,运行费用(水电)高;内置式的卫生间由于没有直接对外通风,居室和走廊常有异味;外置式的卫生间使得居室自然采光和通风受到影响,白天也需要人工照明;独立卫生间的卫生状况需要依靠居室成员来维护,实际操作性不强,因此卫生状况往往比不上有专人负责清理的公共卫生间。
1.4兵营式
概念:有公共卫生间的宿舍单元,
优点:经济性稍好,建设成本和运行费用相对于公寓式而言要低;公共卫生间有专人负责清理,卫生状况比较容易得到保障;居室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相对要好。
不足:卫生间使用上不如公寓式方便,居室空间相对单调。
1.5单元式
概念:宿舍单元由楼梯平台直接进入分户门,一般每个单元由卧室和客厅组成。
优点:打破了廊式空间的单调格局,各单元的组合可形成灵活多样的总平面布置,立面造型也因此而富于变化;各个寝室与公共活动空间做到了动静分区,因此各空间的功能更加明确,从而保证了个人学习休息与居室其他成员活动的互不干扰,使用上更加合理和舒适;单元内易于形成一种融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成员间的交流,加强成员间的团聚感。
不足:经济性差,建设成本高。由于两或多个单元共用一部楼梯以及每个单元拥有一间公共客厅,使得公共建筑面积增加,人均建筑面积在10~15左右,从而房租费较高;卫生状况难得保证。单元式宿舍的卫生清理有赖于单元成员间的分工负责,但实际运用中很难得到很好的落实;不利于不同单元间学生的交往。由于单元的内聚力过强,以及交通空间的独立性,这种空间的组合不利于更大范围内交往空间的形成。
二、 单元式高校学生宿舍特点
2.1功能组合多元化
单元式学生宿舍包含学习、休息、交往空间这些不同功能的空间,动静分区明确。学习,交往、用餐、娱乐属于“动区”,满足青年学生丰富多姿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公共性的要求。而居室则相对安静、独立,主要是休息、睡眠,空间较封闭,私密性好,属于“静区”。单元式宿舍使各功能使用更加合理、充分,有机的将多元化的空间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2.2生活环境人性化
传统的廊式宿舍,功能和空间形式单一,居住环境较差,缺少人情味和亲和力,更无家庭气氛可言。单元式宿舍通过人性化的设计营造出了一种和谐的家庭气氛,一个客厅(学习室),二间卧室(寝室),卫生间、阳台、贮藏空间的组合方式给人营造出一种“家”的感觉,创造出一个安静、整洁的有家庭气息而富有人情味的环境。
2.3管理模式科学化
单元式宿舍将除楼梯以外的公共空间(走道、淋浴、卫生间等)均划到单元内部,将公共空间转为私有空间,解决学生往往对“公共空间”环境、卫生不够重视,而对“私有空间”则较为注重的问题,同时,单元式宿舍将整个宿舍楼分成若干单元,可以每组一个单元,每个班一层,一个系一栋或几栋的模式来安排学生住宿,便于管理。
2.4设计创作高效化
取消了长走廊,减少交通面积,提高了有效使用面积,提高了有效使用率。同时,单元的拼接、灵活组合,打破传统宿舍单一、呆板的形象,可创造出富有个性的外部形象。
三、 总结
传统的学生宿舍往往是由一条长长的内廊,串起一间间的房间,几个楼梯、卫生间,这种模式在过去经济不发达的年代,因其经济、适用且能满足最基本的“就寝”的要求而被大量采用。一批又一批学生在这种模式的宿舍中度过了他们的大学时代。但是这种单一的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学生宿舍多元化的功能需要,不能满足新时代青年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的需要,更不能满足青年学生对居住文化、家庭气氛等精神上的需要。因此,我国高校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建的学生宿舍中,逐渐出现了符合现代多元化功能要求、富有人情味和家庭气息的单元式学生宿舍,到了近几年单元式学生宿舍已普遍被学校和学生接受,成为高校学生宿舍的一种发展趋势。现代的宿舍概念不仅是为单身提供栖息之所,也不只是一个生活居住用房,它的功能已由单一的“寝室”功能朝着综合多元化的功能发展,它应该包括人们的学习工作、休息、交往、睡眠、活动的多方面的内容,传统的集多种功能于一室的,彼此并联的旧宿舍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多元化功能的要求,单元式宿舍已成当今高校宿舍发展的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浅析学生公寓中的交往空间
[2]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硕士毕业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1
[3]当代单元式住宅户型设计研究.湖南大学.2003.11
[4]高校学生宿舍的建设、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6
[5]我国大学生宿舍空间模式与发展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5.11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问题;处理对策
本次修缮改造工程为某市办公大楼,总建筑面积约16000m2,建筑高度32.6m,楼高8层。办公大楼于1993年设计,1995年初投入使用。由于当时设计不完善以及施工、材料条件限制,办公大楼在近年来凸显了大量的给排水问题:1)生活给水的镀锌钢管锈蚀老化严重,自来水黄浊,卫生条件较差;2)卫生洁具老化,龙头损坏,给排水管跑、滴、漏情况严重;3)首层排水不畅,化粪池经常堵塞;4)仅在走道设置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办公室未有设置消火栓保护半径不够,灭火器老化过期,安全问题较为突出。除此之外,还有装修、空调、电气方面的诸多问题,已经对办公大楼的环境造成了较大的不良影响,威胁到办公人员身心健康,大楼需修缮改造。
1 改造的问题
由于项目的特殊性,工程预算需控制在一定的额度,所以在初步设计前就要求确定所有改造工程项目内容。为了切合实际,又要控制投资,设计院对项目提出的改造内容为:①原有卫生间的给水管道均为镀锌钢管,本次改造中,支管更换为PP-R管,立管更换为钢塑复合管;②原有卫生间的污废水铸铁管更换为PVC-U管;③卫生间原有的卫生洁具全部更换;④办公室增加自喷喷头,更换部分的自动喷水灭火横干管,适当增加消火栓及灭火器;⑤室外化粪池重新修建,更换为成品玻璃钢化粪池。
2 改造中的难点及解决方案
2.1 给排水立管的安装
公共卫生间位于大楼对称的两侧,其中3层以下(含3层)的卫生间在一年前曾经装修改造,不在本次整改范围内,而3层以上卫生间则需全部重新装修,这样就产生了4层与3层卫生间给排水管新旧交接问题。3层以上需更换新的给排水管,3层以下仍沿用原来的铸铁排水管和镀锌钢管,其交接部位处理如下:
(1)排水管。铸铁排水管在4层楼板面上约0.5m处用人工割断,原污、废水管管径分别为DN150和DN100。PVC-U管与铸铁管同径相接的接头一般为铸铁承口,石棉水泥封堵,由于此种接口外径尺寸较大,而并排两条管外壁间距仅有1.5cm左右,在施工中无操作的空间及配件的安装空间。因此,在复核立管排水能力后,决定将3层以上的污、废水立管管径各缩小一级,在4层交接位置直接插入原有铸铁管内,长度超过4层楼板底约1m,其目的是方便日后3层以下污废水立管改造时连接。外套铸铁管与内套PVC-U管之间的缝隙用橡胶圈及密封填料墙塞,杜绝了新旧管连接处漏水的可能性,不同管材的接驳处也有一定的伸缩空间,生活排水立管改造如图1所示。
(2)给水管。支管改为PP-R管,立管改为钢塑复合管。立管与3层原有镀锌钢管采用活接头连接,设置在管井内,新旧给水管之间加设阀门控制。为不影响3层办公楼人员正常工作,在上班时间只进行楼板的开孔,利用双休日时间将旧立管拆除,装上新管,并进行试压,合格后对分支管口进行封堵,管道清洗完毕后立即通水。
2.2 卫生间横支管与天花高度的关系处理
本大楼按消防部门要求增加了防排烟系统,新增的排烟风管经卫生间天花排出室外,与同在天花安装的排水支管在空间上产生交叉。按排烟风管原来安装的位置和高度,顶部离板底只留有0.25m空间,排水支管须从风管下部安装,造成天花高度不能满足业主要求。经与空调专业协调,风管改为离开梁边约0.45m,利用这0.45m左右的位置安装地漏及存水弯,存水弯后的排水管刚能与风管交叉经过,节约了空间,提高了天花的标高,其剖面如图2。
图1 生活排水立管改造示意
2.3 原公共卫生间改造中蹲便器的选用
由于原公共卫生间蹲便器位置并未做降板处理,所以安装蹲便器必须抬高地面,排水横管在板上敷设。经在市场上调查,蹲便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4种:①直落式;②排水口中下置式;③排水口后置式;④排水口后下置式。其中第1种不带存水弯,后3种自带存水弯,这4种便器与PVC-U管件的常见组合见图3。按照各种组合的高度比较,结合便器的排水能力,组合2的综合性能比较好,地面需抬高36cm左右,业主方表示可以接受,在5~8层卫生间改造中均采用组合2。
在4层男卫生间改造中,由于3层卫生间不在本次改造范围内,其排水管道不能安装在3层天花,而在4层原有铸铁立管开三通的难度极大,因此只能利用原有楼板上的便器排水口。原有楼板便器排水口的中心离墙只有0.3m,而市面普遍的自带存水弯的蹲便器均为排水口中下置式,出口在便器的中部,这种蹲便器按现场位置无法安装在原有的便器排水口中,经过对装饰市场的多次了解,终于找到一种排水口后下置式蹲便器(组合4)。这种便器可满足现场尺寸的要求,但由于市场需求量极少,已经停产,在厂家仓库仅有10多只的存货。在4层女卫生间改造中,由于楼板并无预留的便器排水口,需在板面上安装排水横管,新增排水立管设在外墙。为减少排水横管穿过外墙孔洞的尺寸,排水横管又需尽量紧贴板面,如使用直落式蹲便器与PVC-U存水弯组合(组合1),横管底部离地面高度最少13cm。为此,专门又到市面找到了一种排水口后置式(组合3)的蹲便器,其出水口向后,安装后横管底部较紧贴地面,可以满足要求。
a原修改方案
b最终修改方案
图2 修改方案剖面
图3 蹲便器与PVC-U管件组合
已经投入使用的综合楼,在设计过程中,一直贯穿科学、安全、细致的原则。
科学:流程设计与空间布局
*就诊,三次分流
首先,在进入楼内之前将人流分流。综合楼南侧设门诊主入口、急诊入口、PET入口,北侧设探视入口,东侧设小儿科入口,负一层东侧设门诊次入口,使大量的人流在广场上有序分开,减少人群聚集度。
流量最大的门诊人流进入大厅后,通过自动扶梯、电梯、楼梯到达各层,从医疗街到达门诊科室和医技科室的一次候诊大厅,实现了二次分流。
每个科室至少有两个候诊走廊,患者在候诊厅等候叫号,然后到指定的二次候诊走廊候诊,从而实现第三次分流。
就诊流程的科学化设计,目的就是使患者从喧闹繁杂的空间逐步转到安静舒适的空间,从公共大厅过渡到安静的诊室。
*医患,各行其道
设计中采用双通道模式,使医患各行其道,既避免交叉感染,又使医疗空间具有可控性。
综合楼东、西两侧设医护人员专用门厅,以此与患者流线分离。与此流线相对应,综合楼东、西两侧为各科室人员设置了多组更衣处、办公室、会议室和卫生间。医护人员经过专用电梯到达科室,更衣后通过医护专用走道,进入诊室。在标准层的护理单元中,医护人员用房独立成区,其出入口虽然通向公共交通核心,但具有相对隐蔽性和便捷性。
*物流,立体清晰
该综合楼有两个地面层,在负一层布置了次入口、中心药房、中心供应室、职工餐厅等,为“人在地上走,物在地下流”的立体物流提供了条件。
所有的药品和物品都从负一层东侧进入,分类存贮,分发到各科室,使用后产生的污物则通过污物梯集中到西北角垃圾站,定时集中转运出院区。
中心供应室设置在手术室垂直下方,回收的医疗器械经污物梯运到中心供应室,经收集、清洗、打包、消毒后,进入无菌库,并和一次性物品由专用电梯运到手术室,减少了洁净物品在运输过程中被污染的可能。
配餐间设专用餐梯,既方便运输,又不会使饭菜的气味影响医院环境。其他小件物品,如标本、急用药品等则通过气送系统来完成。
*布局,合理为先
综合楼单体的门诊医技部分为5层建筑,设计师设置大小不一的封闭式天井或开敞式庭院,把阳光、空气引入外轮廓庞大的建筑体内,使患者和医护人员所在的场所都能享受自然采光。
由于医院用地并不宽裕,规划中的绿地、花园作为建筑之间的过渡有余,而作为休闲、游憩的场地则尚有不足。因此,设计师布置了3个屋顶花园,裙房上一个,两栋病房楼顶层各一个。
综合楼南部有三层高的门诊大厅,北部有两层高的探视大厅,两厅之间用两条8m宽的医疗街相连,医疗街之间为4层高的共享空间和室外庭院,形成“大堂、医疗街、候诊厅、候诊走廊”的空间序列,简洁明了,具有很强的识别性,患者能迅速找到目的科室,完成医疗活动。
患者经过问诊、检查后,还要进行抽血化验、拍X光等医疗活动。设计师为了减少患者来回奔走的距离,把相关科室相邻布置。如外科与门诊手术、放射科,内科与检验科、特检科,手术室与血库、病理科、ICU……为了实现这种流线的简化,一般都要有较大的空间容纳这些功能科室,而最合理的设置就是以水平扩展为宜。由于综合楼裙房每层近2万平方米,为实现这种相关科室邻近布置提供了便利。
安全:防感染与防火
*防感染――空间有可控性
控制院内交叉感染,除了要求做到洁污分流,将污染源安排在对周围影响最小的地方,也要做到对医院使用空间具有可控性。这是指医院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可将需要的空间封闭隔离而不影响其他部位的使用。
西海岸医疗中心严格实施的洁污分流和双通道模式,将肠道门诊单独布置在院东北角,独立成区,目的就在于此。如果遇到突发事件比如重大车祸或群伤事件等,院方可立即将负一层门厅(1500m2)封闭,作为处理抢救大厅,大厅左侧的6部电梯与医技部连通,而门诊楼仍可使用首层南入口正常运行。
*防火灾――前室如“安全岛”
结合中心楼内主交通通道的布置,在不浪费面积的情况下,设计时将合用前室面积提高到60m2。一旦发生火灾,患者可以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迅速进入到前室这一安全地带,能自由行动的患者可从楼梯疏散,行动不便的患者等待消防人员救援。这个相对开阔的前室,相当于在每个护理单元中设了一个“安全岛”。
细致:各方面考虑周全
*空调干管――从吊顶移至地下管沟
综合楼体量庞大,空调主干管直径达60cm,再加上保温将达到80cm,以往所有管线都是安装在吊顶里,占用层高,充满介质的干管重量大又有震动,吊装成本大而且有风险。而综合楼在负一层布置空调管沟,将干管从吊顶中移到地下管沟中,既增加了建筑净高,又便于安装和维修。
*采光通风――从下至上排热通新风
综合楼中4层高的共享大厅,顶部为玻璃采光顶,为建筑内部提供了阳光。在施工设计中,将4个柱跨采光顶中的一跨升高,超过屋面一层,形成一个细高的玻璃“烟囱”,上面设电控开启窗,可以根据需要开启窗户,排出热空气,加强通风。
以往设计中,许多排风、排烟是通过水平管道排出楼体,当建筑开启窗户时会受影响。而该楼的设计,除了新风机组的排风外,其余的排风、排烟全部通过土建竖井上升到屋顶排出,虽然增加了很大的设计工作量,但其好处也是显而易见得――不良气体可以快速飘散,屋面以下室外空间不受影响。
由于检验科、病理科需要有专门排风的设备,设计中专门为其预留了两个排风竖井,当增加或移动排风设备时,可以很方便地满足变动需求。
门诊部分的两部楼梯,由于平面的局限,采用了暗楼梯,但利用率比较高,在楼梯间内抠出一个吹拔空间到屋面后设玻璃顶,不仅加强了通风,还引进了部分自然光线。
*卫生间――位置数量从需求出发
综合楼的公共卫生间放在医疗街后面,连接着一次候诊大厅的走廊,既对外通风采光,减少不良气味,又方便医患使用。考虑到使用卫生间的人非常多,卫生间设门既不方便,又增加交叉感染的可能,因而采用了无门厕所的形式,通过平面设置影壁墙,从走廊看不到卫生间内部,达到了有门的效果。
检验科的取样厅采用与一组公共卫生间相邻的布局,在卫生间过厅中设窗口与取样厅相通,患者取样后直接通过该窗口放在收集台上。
护理单元中,医护人员的值班室里也设有卫生间。在医护走廊另一端设一组无性别卫生间;患者除了病房中的卫生间,还有一组无性别卫生间可应急使用;除此之外,在家属等候区也设置一组无性别卫生间。这些都是在充分考虑各类人群的使用需求和模式的前提下,细致划分卫生间的位置和数量。
*儿科产科――相对独立以玻璃阻隔
关键词:老年公寓;室内空间;人性化
一.人口老龄化与老年居住问题
国新办日前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称,2035年,我国2名纳税人将供养1名养老金领取者。按照中国社科院报告的数据,203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使“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老年公寓、托老所、敬老院等纷纷涌现,逐渐从传统养老观念中的制约中建立自己独有的人性化模式。随着近年来老年公寓的迅速发展,使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人性化的问题逐渐备受重视。
二.老年公寓内部空间人性化的设计
居住空间,居住是老年公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老人一天之中60% 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所以居住空间的合理恰当设计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吸取和借鉴国外的经验,设计适宜老人生活的室内居住空间。
1.功能详细的平面布局
不同的老年人有不同的居住需要,固定的居住形式已不能满足需要,所以要有预见性的设计才能够随着老人年龄的变化,身体状况由自理进入介助直至介护的过程中,老年公寓建筑能依据不同的条件进行改装,从而动态的适应老年人的变化,设施空间构成应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可调整性。
2.舒适卧室的尺度及朝向
老年人的卧室并非单一功能的空间,作为老年人自己的天地而兼有多种用途,所以卧室的面积不能太局促。居室的大小尺寸应满足布置基本家具的需要, 如床、书架、书桌和相应的交通面积。根据相关研究, 单床间净面积至少应有10.5m2, 双床间净面积也不要少于16m2-22m2。卧室还要承担相应的辅助功能,如日常起居、会客、读书、储藏等。老年人的睡眠、更衣、思考等通常都在卧室进行,这些活动都要求安静、隐蔽,形成一种“家”的感觉。
老年卧室朝向直接影响居住者的健康,室内应力争保证良好的朝向和充足的光照,卧室朝向以面南为佳,北向次之,东西向夏季酷热,不宜老年人居住。室外景观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至关重要,充满阳光的居室和优美的室外景观会增加老年人的生活信心和活力,天然彩光和自然通风使老年人有分辨事物的能力,呼吸新鲜的空气,有意于健康,减缓衰老的进程。
3.安全的卫生间
老年用卫生间基本可以分两种类型:一种是独立卫生间,一种是公用卫生间。
公共卫生间的位置应靠近卧室,以方便老年人晚间的使用;卫生洁具旁按照要求设置扶手,更能保证老人的使用时的安全,安全扶手是否牢固可靠,关键在于扶手基座是否坚固,因此必须先在墙内或者地面预先埋设坚固的基座再装扶手;卫生间的面积足够大,其尺寸应至少保证轮椅使用者能出入和使用自由。公共卫生间厕位间平面尺寸在考虑轮椅老人进出的同时,也要考虑有护理者的协助操作,因此其空间大小也不宜小于1.20m*2.00m,内设0.40m高的座便器。
独立卫生间应配置座便器,洗面盆和浴盆淋浴器三间卫生洁具。座便器的高度不应该大于0.40m,浴盆及淋浴座椅高度不应该大于0.40m。浴盆一般应设不小于0.30m宽度坐台。独立卫生间面积不宜小于5.00m2 。
由于洗漱中容易把水溅到地上,地面常粘有浴液、肥皂水等,造成老人意外滑倒事故,所以卫生间的地面应选择防滑材料,如防滑地砖、防滑胶垫等。地面坡度和地漏位置要细致处理,要防止地面积水。墙面材料除防水、防腐外,还要易消扫。地砖的图案色彩应选择清洁、具有安全感,避免过于刺激和纷乱。
4.出入口的交通空间处理
老年人建筑出入口门前与室外地面的高差不宜大于40mm,并应采用缓坡台阶和坡道过渡。缓坡台阶踏步踢面不宜大于120mm,宽度不宜小于380mm,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2。由于老年人体力衰弱,水平移动和上下移动都比较困难,坡道成为提高老年人日常活动安全性的必要设施。坡道的起始点和终点处应设置休息平台,并且坡道的两侧都应设扶手。
出入口平台、台阶踏步和坡道应选用坚固、耐磨、防滑的材料。老年人通常视力差,体力弱,动作迟缓,有的还要借助轮椅或拐杖。因此,老年人建筑的出入口平台、台阶踏步和坡道地面的材料严禁选用光滑、磨光的面料。
5.室内装饰材料的运用
老年人室内装修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美观居次。老年人公共交通空间、休息厅和卧室不宜采用造成视觉误导、眼花缭乱、碎裂伤人的玻璃纸装饰材料。老年人出入和通行的厅室、过到地面应选用平整、防滑材料,并做到平整防滑无障碍,界限鲜明,色彩柔和。由于老年人行动不方便,一些方方正正、棱角分明的家具容易磕碰致伤,所以曲线圆弧形的家具才适合老年人使用。老年建筑内部墙体的阳角部位,宜做成圆角或者切角,且在1.80m高度以下做与墙体粉刷齐平的护角。
老年人特别是患病体衰的老年人对视觉较敏感,过分鲜明艳丽的色调容易刺激老人的神经,引起老年人的不安和幻觉,所以老年人居室的色彩要淡雅,墙壁及房间的布置应以蛋青、藕黄、乳白等素雅的色调,在配色中要注意富有生气,避免沉闷,阴冷。
三:结语
提出以安全性为根本、便利性为前提、舒适性为原则、满足感为目标的老年公寓设计思想,内部空间的具体设计原则是保证多样性和可交往性。完备化的配套设施是持续健康居住的重要保障,将他们合理的配置到老年公寓的生活单元中去,能够保证老年人使用的舒适化,空间利用的高效性。并通过室内材料的质地,颜色等方面关注老年人的舒适感,从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出发进行老年公寓的人性化设计的研究,是一项具有现实性、挑战性和创新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业兰.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胡仁禄,马光.老年居住环境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73-79
3.尚兵.老年公寓设计探讨.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42-43,55-56
4.陈惠.现代老年人居住空间行为需求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35-63
5.叶姗先.适应老龄社会的住宅.建筑学报,199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