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通信网络设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网络信息共享;聚合型;通信系统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134
1 聚合型跨域通信方案设想
本文所设计的聚合型跨域通信方案体系首先将不同源的网址或者是站点视为一个个独立的信任域,并封装为可以交互访问、交互传播的内部组件,随后再利用HTML5新添的跨文档通信技术来实现各个组件之间的具体通信活动,由此真正满足便捷、高效、安全的跨域信息访问需求。具体来说,以HTML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最新版本HTML5另外增加了一项跨文档通信机制或者是跨文档通信技术,由此实现不同站点之间的跨域信息访问需求。它主要是在信息需求发送端的内嵌框架或者是具体的窗口中调用PostMessage方法,而信息需求接收端则设置一个事件处理函数来接收发送过来的信息需求信号,从而实现不同站点之间的信息互动对接。其具体步骤为:首先在希望发送消息的iframe或者是window中调用PostMessage方法,来发送data、origin、source三种属性的元数据需求消息;其次是指定消息发送对象或者是消息来源;最后再在接受元数据需求消息的窗口之中,为消息事件添加一个相应的事件侦听器,便于其元数据提取和返回活动,保证其聚合数据的精确性,满足拥有预取的信息聚合需求。
2 聚合型网络通信系统的安全设计
众所周知,Web页面主要包括JavaScript脚本和静态文档内容两项元素。其中,JavaScript脚本或者是来自于第三方页面,或者是存在于原文档,基本上具有相同的权限;而静态文档则是由文档对象模型DOM进行表示。在已有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文章将通过封装对象view机制来进一步封装细粒度对象共享,从而避免访问权限被进一步提升,由此降低其遭致恶意攻击的潜在风险。当JavaScript脚本存在于原文档的情况下,其共享全局变量和一个DOM,可能访问同一域下的该文档,也可能访问其它文档中的相关对象,但却无法访问其它域中的文档。诸如服务器脚本重写工具、浏览器框架工具等可信任机制在此过程中承担着封装脚本的功能,以保持脚本间的相互独立。首先,在同源策略下,如果信息聚合程序要在聚合主页面嵌入第三方页面应用程序,而浏览器则在两者之间无法提供有效的隔离保护,因此,系统设计者需要在嵌入第三方页面应用程序之前,采用服务器脚本重写工具来自动认证并修改第三方程序,由此实现信息聚合主页面与第三方页面应用程序之间的隔离。其次,系统内的可信任平台能够对各个组件进行重复封装,由此来有效地控制JavaScript语言自身的攻击行为,而封装器wrapper安全机制则能够有效地解决非完整策略攻击、非完全仲裁攻击、非信任参数回调攻击以及参数类型伪造攻击行为等等,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跨域通信系统可能存在的一系列安全隐患问题。
3 聚合型网络通信系统测试
文章采用多个参数集来衡量组件数量以及轮询时间间隔对于数据吞吐率的作用效果。组件数量从1至32逐渐增加,而轮询时间间隔则取10ms、20ms、40ms、80ms等等。从最终的测试结果来看,信息聚合应用系统最初在向各个组件传输诸如4KB、8KB等小数据量的时候,所需要的时间非常短,然而当数据量增加至1MB时,所花费的时间则开始大幅度增加。这充分说明随着组件数量的不断增加,基于网站信息共享的聚合型网络通信系统的吞吐率也在不断增大,而且是组件数量越大,系统吞吐率增大的幅度却越小。为了评估该系统的事件发生率,文章采用小型事件的标准负载15字符作为系统测试事件的负载量,由此进行具体的测试活动。从测试结果来看,各个浏览器的事件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却呈现出相似的发展规律,也即是伴随着组件数量的增加以及轮询时间间隔的不断扩大,各个浏览器运行过程中的事件发生率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该系统随着装载的组件数量的不断增加,组件装载延迟的时间呈现出不断下降、不断降低的趋势,尤其是Safari浏览器置入有浏览器缓存,从而使组件装载延迟时间非常短,使整个系统表现出较高的组件装载效率和装载质量,大大缩短了网民在特定站点的信息聚合时间。除此之外,将文章所设计的基于网站信息共享的聚合型网络通信系统与FIM系统在IE8.0、Safari4.0.5、Firefox3.6.3、Google Chrome6.0.401.1、Opera10.54等浏览器下分别进行测试发现,该系统的组件装载时间明显低于FIM系统的组件装载时间,由此也表现出明显的系统运行效率优势。
4 结束语
文章所设计出的基于网站信息共享的聚合型网络通信系统在数据吞吐率、事件发生率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而组件装载延迟却随着组件数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减少,对象共享下的JS执行事件开销也非常有限,尤其是所采用的可信平台和递归封装的方式,建构起双重输入与双重输出封装,由此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使文章所设计的安全跨域通信系统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高波.网络时代的资源共享[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3(01).
[2]李蔚泽.企业信息平台实战彻底攻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简称CNCERT/CC)每年都会对网站进行受网络攻击的统计。在近年来的统计数据中,网页篡改、网站被挂马的情况所占比例高达70%甚至更多。这说明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同时,网站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网站被攻击,尤其是网页篡改事件屡屡发生,严重危害了门户网站的安全运营。所有涉及Web应用的行业,如政府、金融、企业、电商平台等,都正在蒙受或随时可能遭到各种恶意攻击,如何保护WEB网站及服务器免受各种恶意攻击,保障Web应用的安全可靠迫在眉睫,且意义深远。
1立题依据与创新点
近年来,福建省教育网站建设与管理工作视频会议屡屡通报教育机构网站建设问题和网站安全问题。作为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之一的漳州科技职业学院,也把网站建设和网站安全防护建置工作作为重要工作之一。建校至今,网站建设和网站安全问题被多次提上议程,2012年至今网站安全研讨内容从外链死链分析到页面优化建议,从网站代码漏洞检测到网站安全检测,最终上升到研究应用层面的网站防护系统。该网站防护系统建置工作在确保修复网站漏洞、网站风险,实时阻断黑客入侵攻击,限制Web服务器管理员对网站访问权限的同时,突出对网站站点的实时备份,网站若被篡改,实现网站实时还原。实现网站安全的事前过滤与及时阻断。通过完善的保护机制和相应的辅助功能实现网站内容安全,保护静态/动态页面、数据库、图片、文档等各类文件对象,最终实现事前分析、事中防御、事后恢复三种机制并存。本文旨在通过“技术”与“管理”双轨道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网站安全防护堡垒。
2研究内容
2.1网站的安全形势分析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网站被黑客攻击,各大搜索引擎搜索“漳州科技学院”搜索结果提示“该网站存在安全风险”影响学院形象,影响师生和家长访问学校网站,影响学院正常宣传。
2.2技术考核指标
修复学院网站漏洞,解除安全风险,解决学院网站被黑客攻击及篡改等安全问题,各大搜索引擎搜索“漳州科技学院”不再提示“该网站存在安全风险”,显示搜索结果正常。网站安全防护的重要考核指标还包括:实现网站实时阻断黑客入侵攻击,安全稳定地运行;实现网站实时备份;网站若被篡改,实现网站的实时还原。此外,还要求对Web服务器管理员的访问权限进行细化,制定Web服务器管理维护流程。
2.3实验方法
本研究项目是个应用性较强的项目,该项目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有:⑴观察法;⑵对比研究法;⑶行动研究法;⑷经验总结法;⑸文献法;⑹实验法。研究工具: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BPM企业流程管理系统,其他工具。
3研究工作进度安排
学院网站防护系统建置工作的提出是基于学院网站受黑客攻击后屡次提示“网站存在安全风险”,且无法在搜索引擎中被用户直接搜索的问题。针对该问题着手成立的网站防护系统建置项目工作小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网站防护系统:
3.1防护系统的规划设计
(1)调研学院网站目前存在的安全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2)扫描修复网站的安全漏洞和安全风险。(3)列举现有的防护手段,针对安全风险分析防护手段的可行性。(4)规划整理防护系统的思路,形成可执行文档。(5)根据防护系统思路设计具体防护实施方案。
3.2防护系统的实施部署
(1)对比应用防火墙和网页防篡改系统的性能参数,选择合适的防护核心设备。(2)部署防护系统。(3)设置访问权限,细化Web服务器管理员的访问权限。(4)制定Web服务器管理维护流程。
3.3防护系统的实际应用
(1)针对已经部署完成的防护系统开展安全性能测试。(2)在测试中发现问题及时完善具体实施部署方案,并反复测试。
4技术路线
网站防护的技术重点在于:①防护系统整体规划后形成可执行文档。②若无法使用部署网页防篡改系统和防火墙系统根除网站漏洞,实现网站安全稳定运行,则需要及时采取网站重建的方法,再行部署工作。③防护工作中的实时还原是否能够实现对站点硬性保护,不允许做任何修改。④在站点备份工作中,实现支持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相结合。网站防护的技术难点在于:①漏洞扫描工具的选取及代码漏洞的排查。②已经受黑客入侵攻击过的站点采用漏洞扫描的方法不一定能够扫描到所有的漏洞,解除存留的安全风险。
5具体实施方案
针对技术难点可采用多个漏洞扫描工具并列扫描或站点重建的解决方案。根据研究工作进度安排使用Project软件详细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系统部署阶段,对应用防火墙和网页防篡改系统进行测试,从吞吐量、延迟、HTTP事务处理能力、每秒新建连接、最大并发连接等方面进行数据对比,确定合适的应用防火墙和网页防篡改系统。总体而言,网站安全防护遵循“安全风险调研分析防护系统规划设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防护系统具体部署防护系统具体实施防护系统具体应用”的研究路线。经防护系统的设计、实施方案的部署与应用和部署后的测试等一系列流程后,学院网站实现安全稳定的运行,学院宣传、师生交流有效进行。
6效益分析
关键词:通信网络;设计;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06
计算机通信技术作为现今社会发展所必须的技术手段之一,一起相对安全稳定性,等到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如何针对于计算机网络通信进行合理的制定,并设计出合理的计划方针,成为了现今主要研究的课题之一,故合理的提出相应的战略方针政策,优化设计理念,才能保证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1 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理念
就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而言,是指根据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的需求,在规定的网络设计环境及网络规定时间内,达到指定的功能需求及相关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反映计算机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及高效性,并且确保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能够直接影响计算机通信系统在运转上的系统应用有效性,是维护计算机通信系统能够正常使用及运转上的关键前提,也是基础理论说明。
计算机通信系统的可靠性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安全对恶性攻击的抗破坏能力,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生存性以及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的各零部件在多样化的使用环境中的工作有效性及稳定性,基于此内容的说明,在对计算机进行相关网络通信设备的维护与结合时,要合理的考虑到各方面所带来的影响因素,确保对用户网络进行终端维护时能够提供有效的使用链条,保证计算机在正常环境下,安全运行,同时确保计算机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能。对于实际应用方面来说,计算机通信网络中的可靠程度主要分为两大方面,即对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及可靠度,因为对于计算机而言,可靠性就是计算机在网络通信方面上能够保证信息的通畅传输,同时还需满足通信网络所需要的各项使用要求,提高网络通信的使用效率,是合理的表达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的网络通信设计、网络通信规划及网络通信运行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对于计算机方面的网络通信而言,可靠性就是要通过对数据信息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额定使用功率,完成额定的概率,确保整个计算机网络通信就有高度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 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可靠性影响因素
2.1 计算机使用用户对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的影响因素。计算机用户在对计算机进行使用过程中,用户在终端上的设置直接影响了所有面向用户的程序设备,这种现象直接突出了计算机通信设备整体的网络通信安全可靠性,保证计算机在使用时具有良好的运行状态,同时保证了计算机在对终端进行后期维护时的高效性,总而言之,对于计算机使用用户终端来说,交互能力与网络通信的安全可靠性呈正比例关系,值得后期借鉴和学习。
2.2 计算机在进行网络信息传送过程中运输设备对网络通信的可靠性影响。计算机通讯网络在进行建设时,为了提高日后发展的速率及日后发展的经济需要,必须在方案制定时,密切关注方案的各项环节,避免出现实质性质的错误,同时还要考虑到通信网络的容错能力,以顾及到日后计算机在后续的运行过程,基于此,这就需要在对线路进行安装时,要采用双线的方式,合理的对线进行布局处理,以便于在计算机网络出现错误时,造成国家上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失。
同时对于网络集线器来讲,应同时将若干个计算机使用用户的终端进行集中处理,通过对线进行拆分与集中,将所有可能连接的设备及计算机通信设备进行接入网络处理,同时还应注意要注意与通信网路的连接具有时效性,构成保护计算机网络信息的第一道防护线,但由于计算机网络集线器是一种单点失效的设备,一旦发生任何方式的故障,都会导致相连接的用户的无法到场,因此,可以看出:“网络集线器”对于提高网络安全,增强网络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国际意义。
2.3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对网络通信可靠性的影响。对于计算机通信网络而言,在设计方面不同于普通的网络产品及网络设备的设计方式,在设计上,具有复杂性、规模设计大等特点,故为维护计算机通信网络的高度可靠性,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尽量降低计算技事故的发生率、通信信息的丢失率与差错率,最大程度上保证网络通信信息的数据完整,实现数据的可靠性,达到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的提升,就这方面设计来说,在先期设计时,就要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管理技术,结合网络运行所需参数,加以网络信息的调查结果相分析,共同来维护计算机通信网络运行状态,排除一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2.4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对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可靠性的影响。在对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中,其主要作用并在其作为主要核心指导思想的网络拓扑结构在整体计算机网络通信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就自身特点来说,网络拓扑结构在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都有这着不同的作用与功能,在维护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可靠性这一方面来说,影响尤为重要。在网络通信建立初期,由于固有的容错性及有效性,限制了网络通信的发展,但随后网络拓扑结构的出现,对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可靠性提供了理论帮助和实际解决方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 计算机网络通信可靠性设计理念
3.1 设计方案符合国家规定。在对计算机网络通信进行设计时,在原则上要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来进行设计,采用开放式设计结构,支持异构系统与异构设备的有效连接,提升计算机的扩展能力,同时确保计算机的实用性及先进性,稳定计算机的整体系统。
3.2 高度的互联能力。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在具有高度的互联能力之后,就可支持多种网络通信协议,确保计算机在使用时,存在高度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高计算机本身的容错性,保证计算机的主干网的宽带网速稳定提升,增强整个网络的响应速度。
3.3 网络通信管理条例的制定。在保证设计上不存在任何问题的前提下,要制定合理的网络通信管理条例,增强网络维护人员,对网络进行维护与检修,为计算机网络提供良好的运营环境,同时,作为维护人员,要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与工作态度,提高自身的工作素养与职业技能,为网络通信系统提供良好的技术帮助。
4 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可靠性方法分析
4.1 最优设计方案。在对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进行设计时,要选出符合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的最优设计方案,再进行最优设计方案的优化设计,确保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在后续使用时能够避免由于安全隐患而引发的经济上的损失,确实保证计算机整体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4.2 容错性系统设计。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中,一旦出现故障,网络系统就不可能正常运行,导致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损失,针对此现象,对计算机进行多级容错性系统的设计,就可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多级容错系统其自身具有的自保能力和自愈能力,能够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出现错误时,还能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故障不必立即修复,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计算机在维护方面的成本比重,减少了网络管理方面对维护人员的需求。
4.3 分层级信息处理。对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进行分层级信息处理,通过定义系统层、网络服务层、逻辑管理层等不同层次,加强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实现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的最优化状态,建立和谐的适合于整体的网络信息通信环境。
5结束语
在信息化时代里,保证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这就需要对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应该提出更多的要求和新的认识层面,基于此,就需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安全缺陷,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对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加强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整体提高我国在计算机发展领域的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闯,李寅,万剑雄.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方法研究综述[J].计算机学报,2011(01):25-26.
【关键词】通信网络;规划设计;安防工程
影响通信网络安全的因素主要是技术因素、环境因素。因此,安全的通信网络规划设计需要对这两个因素重点关注。要综合的分析考虑,进行整体性的规划,使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满足安全性的要求。
1通信网络的保障方式
通信网络包括网络信息以及用户信息,因此,通信网络的安全非常重要。通信网络的保障方式包括:(1)实时对信息的完整性进行监控;(2)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3)信息的操控需要进行身份认证;(4)设定安全级别,控制非法访问;(5)对信息的传输、操作进行实时、详细的记录。
2通信网络的安全需求
信息网络是信息传输的载体,在信息的传输过程没有被用户掌控,因此,用户会担心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访问、窃取、破坏等,因而产生了对通信网络安全的需求,也就是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信息的传输,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不可破坏性能够得到相应的安全保证。
3通信网络安全分析
综上所述,必须要考虑通信网络的安全性,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安全的通信网络规划设计。安全的通信网络规划设计方案如表1所示。下面将从通信网络的安防工程、信息安全、网络安全、链路安全四个方面,对通信网络的安全进行具体的分析:(1)通信网络的安防工程。通信网络的安防工程是安全的通信网络的根本保障,为通信网络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其环境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传输设备随着信息的增多而增加,环境复杂化;空间容量随信息的增加以及通信网络结构的变化而逐渐增加;通信设备趋向于智能化、模块化;体积随着空间容量的增多反而逐渐减少。随着通信网络环境的改变,其规划设计对安全的要求也逐渐的提高,因此通信网络的安防工程显得十分重要。(2)信息安全。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导致信息的容易被非法非法访问、窃取、破坏等,因此,需要特别关注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存储、信息传输等关键点,确保信息安全。例如,采取创建公钥密码的身份识别方式,确保信息的机密性;构建信息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化,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对信息内容进行审计,对信息进行安全的管理,防止非法入侵破坏信息的完整性,保证信息的机密性。(3)网络安全。网络其开发性的特点,使之安全性受到一定的威胁。要达到网络安全的要求,需要对通信网络加强控制和管理。例如,可以使用防火墙技术将内外网络分离开来,对网络进行管理和控制,并不断根据实际的情况提高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入侵检测等相关技术,提升网络安全。(4)链路安全。通信网络中链路安全会受到设备所用技术的影响。因此,应从以下几点加强链路安全:降低其维修的难度,对附加操作量进行一定的控制;保留网络本身的性能特点;为了实现系统的拓展,保持拓扑结构的原型;合理、合法的使用一些密码产品等。通过以上方法,对链路安全进行加密,信息送达后再进行解密。
4结束语
对于安全的通信网络规划设计,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对在通信网络中进行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设计;②针对通信网络入侵检测技术进行相关的研发,提升技术水平,提高通信网络的防御水平;③构建安全网管系统,确保通信网络的安全;④对通信网络中节点内系统进行重塑,提高安全防控能力;⑤对通信内部网络协议进行规划,确保通信网络内部协议的安全性,使通信网络安全运行。总而言之,进行通信网络规划设计时,一定要对其安全性进行科学、合理、深入的分析,采取具体措施提高通信网络的安全性,构建科学、合理,安全、稳定、高效的通信网络系统。
作者:李英峰 张志科 单位: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信规划设计院
参考文献
[1]陶卓.关于通信光缆网络线路规划设计问题的思考[J].通讯世界,2015,24:15~16.
[2]曹杰.试析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的问题[J].中国新通信,2016,08:47.
关键词:移动通信;网络信息监控;系统设计
1引言
目前。各个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营商的网络环境是异质的,其中包括了GSM网、IP网、智能网、信令网、GPRS等,它们的结构比较复杂,而且管理和控制的费用相对较高,更重要的是目前还不能将全网的管理信息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处理。随着未来几年IN、GPRS、移动IP、WAP等新业务的高速发展,这一切都迫切要求加快网管建设,提高维护管理水平和规划能力,保证移动通信业务向更深更广层次的发展。
研发移动通信网络智能监控系统是为了能够实时监控移动通信网络的通信质量,从而为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工作人员优化网络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我国移动通信发展速度很快,而相应的网络管理和维护水平滞后,从而出现通信容量不够、小区划分和话务量分配不合理、同频干扰严重、无线覆盖不好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网络监控,搞好运行维护,改善网络通信质量,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2移动通信网络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2.1层次架构分析
移动通信多业务智能监控系统是基于GSM网络的无线通信多业务仿真平台。该仿真平台可根据需要加载不同业务并对其运行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满足多种移动业务的需求。此外,该平台还可建立与BSC的连接,通过对特定通信过程中上行和下行信令的比较来对网络故障进行深入分析。
监控系统通常有两种结构形式:集中式和分布式。前者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成本低,但由于信号电缆过长,信号易失真、易受干扰,且由于数据采集通道数和存储量的增加导致监测实时性差,只适用于测点较少且比较集中的场合;后者可靠性高、易于扩展、适用于大规模且监测点分散的场合。根据移动通信网络分布的特点,要能监控移动通信网络在任意点的通信质景,必须采用分布式的监控系统。本文所设计的智能监控系统是分布式的。
从体系结构上,智能监控系统一般包括3个层次:
(1)数据采集层主要包括由智能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上传功能的数据采集前端。
(2)网络通信层主要完成采集终端和监控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
(3)监控中心层主要面向具有管理和调度权限的管理人员,由计算机在此完成集中监测。
2.2系统的结构设计
根据终端监测仪离散分布的特点,移动通信网络智能监控系统采用分布式的监控系统。整个系统主要有终端监控子系统、监控中心和通信网络组成。
(1)测试监控子系统:测试监控子系统可以分布在任意测试监控点,负责采集监控系统所要监测的内容,同时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照设计的协议通过短消息的方式发送到监控中心。终端监控子系统由GSM模块和测试控制两部分组成,用于测试移动网络在固定点的网络通信质量的相关参数,同时可以使用短消息的方式将数据及时传送到监控中心。本系统中是采用单片机来实现的。
(2)移动短消息服务中心:完成系统中终端监控子系统和监控中心的短消息互发功能。
(3)监控中心:通过短消息的方式和各个终端监测仪进行数据交互,从而设置终端监测仪的工作参数和控制它们采集数据。同时监测中心软件系统可以分析处理终端监控子系统传送的数据,为移动网络维护工作人员提供查询和报表功能。所以监控中心必须设计开发一套独立的软件系统。
3移动网络监控系统的实现
3.1监控平台中的硬件设计分析
本系统的硬件核心设备由放置在基站或者直放站(主要)附近的监控点组成,它们通过服务器端的终端进行拨测。监测点终端系统由手机终端和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该终端系统接收服务器命令,进行业务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以短信方式发送至服务器控制终端以备查询。
监控系统的硬件主要使用两套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由手机终端和终端控制系统构成:一套是安置在监控主服务器端的控制终端系统,负责发送测试命令和测试数据的接收,并将数据传递到监控系统的监控服务器;另一套是安置在监测,该终端接收服务器命令,进行业务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以短信的方式发送至控制终端。这两套系统在硬件方面都是相同的,只是在具体的控制程序上有所不同。
3.2监控平台中的软件设计分析
移动业务监控系统平台软件的设计的总原则是:在不影响现有网络的正常运行或者降低原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的前提下,进行分层次,模块化设计,不仅可以集中操作维护,而且可以灵活的升级和扩展。下面以网络监控系统的主要构成:监控主服务器、监控从服务器和DB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分析。
(1)监控主服务器
它是监控系统的核心所在。完成监控系统的所有功能,包括:用户的管理策略、监控系统的接口配置(055接口、DB服务器、从服务器、监测点、SMS、GPRS)、不同业务的处理单元(语音/SMS/GPRS)、信令分析和统计指标形成模块、告警信息的处理和生成、数据采集分析模块、平台配置模块和日记文件系统。一个监测系统只能有—个主服务器。
(2)监控从服务器
从服务器是WebService服务器。一个监控系统可以有多个从服务器组成,根据不同的业务需要可以增加相应的从服务器来扩充功能。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直接的通信是通过基于XML的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进行通信。它的功能是监控任务的定制和调度,SMS短信收发和配置管理。
(3)DB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主要完成数据的存储:基础数据,统计信息等所有设计到的数据的存储。各个服务器与DB的数据交互通过ADO.NET高效数据访问技术和SQL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