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

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

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师培养;教学模式;多源驱动;监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244-03

一、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实验教学作为高校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和基础平台,近几年来在各方面取得了不少改革成果。但是,其在教师能力培养、教学模式使用、教学内容设计、监控评价机制等软实力方面,仍然存在着制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和不利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

1.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问题。“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使得教师在行为上多习惯从事课堂教学,不注重动手能力和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高校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认可机制常常忽略对教师实验教学水平的认可,缺乏对教师承担实验教学的激励机制,挫伤了教师投入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机制的不足,使得教师不能及时跟踪行业最新的技术和产品信息,不能搭建贴近企业需求的实验教学环境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教师的实践和实验教学经验欠缺,实际动手能力不强,无法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要求。

2.实验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的问题。教师习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的出发点只是考虑如何“教好”,而忽略了考虑如何让学生“学好”这个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这种只注重教好而不注重学好的观念,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并且极大的制约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效果;实验教学处于从属理论教学的地位和实验教学仅被当作是单纯理论教学验证和延伸的认识,使得教师对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和内容的改革积极性不高,投入精力不足;教师对如何建立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结构、如何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和信息化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结合等方面的研究不够,降低了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使用的应有效果。

3.实验教学监控评价的问题。目前高校的实验教学监控评价体系,缺乏具有针对实验教学具体特点和学生实验能力的监控评价指标,常采用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对象的监控评价体系来对实验教学进行监控评价,无法对实验教学过程和质量作出科学的监控和公正的评价,不利于实验教学进程真实状态的掌控和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不利于激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展现欲望;教学监控评价体系偏好于用刚性政策对教学进程进行管理约束和严格控制,忽略了对监控评价客体的创新性意识发掘和价值体现,导致评价的合理性不足,影响了教学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使得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上述分析表明,实验教学在教师能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监控评价这四个基本要素中所存在的问题,体现出对实验教学软实力的建设与研究不足,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制约了实验教学在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因此,针对这些基本要素进行多方位、系统性的研究,是提升实验教学软实力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

二、实验教学多源驱动模式的构建

1.实验教学的能力培养与激励机制。①建立外延内通,完善教学能力培养措施。制定校企联合培养、兼职与轮岗、进修与培训、学科交叉与团队组建等制度,将企业的项目案例、开发经验、技术产品等融入到实验教学中,通过项目实训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采用专项实验教改培育基金、举办教师实验技能竞赛等措施,强化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制定科研项目与实验教学结合、将科研项目融入到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鼓励政策,支持科研、工程项目进入实验室,创造更优越的环境吸引科研人员进入实验室,以加大科研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的力度,提高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贯通的能力。②分析影响因素,完善实验教学激励政策。根据激励管理机制理论,进行实验教学和实验教师的相关信息采集,确定影响教师投入实验教学积极性的诸多因素,探求合理的影响因素集合及其相互关联性,制定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实验教学的相应激励政策。例如,开发内在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激励,公平合理、奖勤罚懒的经济激励,体现平等感情交流、尊重教师人力资本价值地位的情感激励等。通过激励机制的作用,从制度措施等方面促进实验教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引导教师转变“轻实验教学”的观念,营造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实验教学和提高自身实验教学能力与水平的良好氛围。

2.实验教学模式的多重融合。①设计信息技术下的实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实验教学模式特点是实验过程自我设计、以探索为中心、学生主动做实验,在实验教学的各方面体现出异质性和自主性等。在该类模式中,由于现代信息化和网络化对实验内容、实验环境与实验管理等的影响,使其展示出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截然不同的特征,具有了一种新的活力。该模式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专题,通过讨论交流、合作探索,并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获取和应用知识。这种依托信息技术的“主导―主体”类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才智,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对改变学生的学习和实验教学方式有重要的作用。②传统实验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在观念上是以“教好”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采用的多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它的主要特征是实验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实验室提供固定的条件和确定的实验方法与步骤、学生以操作为中心被动地做实验,在实验教学的各方面具有同质性和固化性等,此类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施教和对学生学习进行组织、指导的作用,有利于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掌握,但是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理念倡导的是以“学好”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教好”是“学好”的引导与辅助。因此,在传统实验教学活动中,要着眼于学生的教学活动主体性,针对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方法与实验过程等方面的特点,在运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互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不同,设计以知识点和技能要点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块,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组合匹配,通过教师的灵活驾驭体现出“教好与学好”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3.实验教学内容的综合设计。①构建分层递进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拟构建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除了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之外,适时地加入来自科研、社会、企业的实际问题,并将实验教学内容根据难易程度划分为初级层次、中级层次和高级层次三个有递进关系的层次,不同的实验项目分属于不同层次,建设基本训练型、综合设计型和探索创新型的分层递进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初级层次对应基本训练型实验平台,包括计算机基础实验,学生科技社团的基本培训,软件程序设计等普及性讲座,用以训练学生基本技能;中级层次对应综合设计型实验平台,包括专业基础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和校级科技竞赛,以提升学生专业工程技能;高级层次对应探索创新型实验平台,包括国家级(国际级)科技竞赛,自主研发和创新类项目,实际科研项目,用以培养锻炼学生实践创新能力。②资源整合共享与网络助学助教。通过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将优秀实验课程教学课件和实验项目、实验资源、实验操作基本过程、实验常见问题分析,实验预约与实验结果提交等集成于同一平台,提供给广大教师和学生,实现实验教学优质资源的共享。同时,利用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申请和选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使得学生可以根据网络平台提供的资源,选择实验场地,进行实验预习,完成实验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网络平成虚拟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网络平台进行辅助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网络平台的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即时,利用它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4.实验教学监控评价体系。①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监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实验教学监控评价指标体系,要根据实验教学目标,对构成和影响实验教学活动的有关因素做出系统描述,设计出能够恰当反映学生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实践与创新能力的体现程度、能够准确反映教师实验教学水平和效果的监控评价指标。实验教学监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指标要突出实验教学的实验活动特征,能充分反映影响实验教学进程及其效果的各种因素并具有相对独立性;指标内涵要明确,指标体系要量化适当、易于操作,具有良好的可测量性;指标要能够体现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实验内容的各个阶段中,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程度划分;指标要注重发挥监控评价指标的激励功能与导向功能,激发监控评价客体的认同感和积极性。②开发实验教学监控评价系统。实验教学监控评价系统由监督子系统、评价子系统、反馈子系统组成。其中,监督子系统是实验教学进程的监视器与传感器,通过监督子系统可以得到教学进程各个环节、各个时段和教学进程参与者的运行状态数据;评价子系统是实验教学进程的检验器与度量器,通过评价子系统可以得到教学进程各个环节、各个时段和教学进程参与者的运行结果和效能等级;反馈子系统是实验教学进程的驱动器与控制器,通过其中的决策机制对教学进程的运行状态结果与效能进行分析决策,并通过反馈通道及时反馈给教学进程的各方参与者,以驱动和控制教学进程的良性运转,达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系统目标。

实验教学多源驱动模式是针对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四个基本要素,以实验教师队伍培养为牵引力、以实验教学模式变革为内动力、以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为支撑力、以实验教学监控评价体系为控制力,构建提升实验教学软实力的工作运行程式。该驱动模式按照“强牵引、改内核、建支撑、稳控制”的构建思路,在对每个基本要素的特征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注重它们彼此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机理特性,做到了三个把握:系统研究基本要素,把握综合性与有机性的统一;提出多源驱动模式,把握规范性与操作性的相辅;实现实验教学模式的多重融合,把握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兼容。因此,实验教学多源驱动模式能够使得四个基本要素相辅相成,形成强合力,提升软实力,推动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进程,达到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专业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蒋志坚,王佳,何伟良.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若干问题与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110-112.

[2]吴朝建.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全开放实验教学探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1,21(1):108-111.

[3]郑家茂,熊宏齐.开放・创新――实验教学新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6-17.

[4]沈岳,熊大红.实验教学资源数字化与教学模式革新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3):61-62.

[5]李国安,卢文华.现代信息化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现代化,2005,(2):40-42.

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第2篇

关健词:办公空间;基本要素;设计要点;设计规范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办公空间的基本要素

从办公空间的特征与功能要求来看,它有如下几个基本要素:

1.1秩序感

在设计中的秩序,一般是指形的反复、形的节奏、形的完整和形的简洁。办公室设计也正是运用这一基本理论来创造一种安静、平和与整洁环境。秩序感是办公空间设计的一个基本要素。要达到办公空间设计中秩序的目的,所涉及的面很广,比如家具样式与色彩的统一;平面布置的规整性;隔断高低尺寸与色彩材料的统一;天花的平整性与墙面不带花俏的装饰;合理的室内色调及人流的导向等。这些都与秩序密切相关,可以说秩序在办公空间设计中起着最为关键性的作用。

1.2明

让办公空间给人一种明也是设计的基本要求,办公环境明快是指办公环境的色调干净明亮,灯光布置合理,有充足的光线等,这也是办公室的功能要求所决定的。在装饰中明快的色调可给人一种愉快心情和一种洁净之感,同时明快的色调也可在白天有力的折射光线增加室内明亮度。

有许多设计师将明度较高的绿色引入办公空间中,这类色调设计往往给人良好的视觉效果,从而创造一种亲切、平和、舒适的空间感受,这也是一种明在室内的创意手段。

1.3现代感

目前,在我国许多企业的办公室,为了便于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加强民主管理,往往采用越来越多的共享空间――开敞式设计,这种设计已成为现代新型办公空间的特征,它形成了现代办公的新空间概念。

现代办公空间设计还注重于办公环境的研究,将自然环境引入室内,绿化室内外的环境,给办公环境带来一派生机,这也是现代办公空间的另一特征。

现代人机学的出现,使办公设备在适合人机学的要求下日益增多与完善,办公的科学化、自动化给人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我们在设计中应充分地利用人机学的知识,按特定的功能与尺寸要求来进行设计,使现代化的人机学应运,现代感的办公环境为办公空间注入勃勃生机,成为办公空间设计中的重要要素。

2.设计要点

2.1办公空间基本设计要点

(1)办公空间装修进场第一项工作就是对地面的处理,因为办公空间地面必须平整,如若不然会对办公空间地面装饰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平之处要用水泥沙浆找平,或者用水泥自流平也可以。

(2)现代的办公空间对消防的要求有相关的规范,如果需要吊顶,室内所有的喷淋口一定要露出吊顶规定尺寸,同时需要操持水平。这项工程可有专业相关单位完成。

(3)如果室内需加装隔断,间隔出新的空间,按照消防规范,必须增加单独的烟感器,而且需要请专业的公司完成,如大楼的维保单位。如有违反消防的有关规定的任何改造,都将导致无法通过物业验收。

(4)很多办公空间装修过程中,因规模较小,弱电改造(包括网线和电话线)往往不会申请由专门的综合布线的公司来完成。这时就要特别注意,数据和语音的标签一定要在放线的时候做好,不给会后续工作带来很多的麻烦。

(5)办公空间装修网络布线中所有需要穿管的线,必须才用钢管,而不能使用家庭装修中里常见的PVC管。

(6)现在很多的写字楼配有中央空调和新风系统,但室内出风口不一定能满足二次装修的要求。需要装修公司委托专业公司延长或改造出风口,并需要吊顶工程配合。

(7)办公空间吊顶不管选用石棉板或矿棉板,都需要用螺丝拉杆悬挂,这样才能经久耐用,用铁丝悬挂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8)办公家具进场后,强弱电走线需要随着办公隔断一起安装到每个工位,不能乱拉乱放,容易造成安全和使用的隐患。

2.2 现代时尚办公空间设计要点

(1)色彩应用――办公空间装修时,色彩的选用方面,越来越多样化,早已不再拘泥于即定的几种颜色。越来越多的色彩被用在办公空间装修设计中来,当然这些颜色的选择基于各个空间预期的视觉和感觉而定。暖色调可以给办公室装修营造一种舒适温馨的环境,鲜艳的颜色可以给办公室装修营造一种欢快的、充满活力的办公环境。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办公室内办公人员的工作情绪。

(2)环保材料――在现代办公空间装修中,选材更趋向于天然环保型材料。石材、板岩以及中间色至深色的木表面越来越流行,此外,环保的、可循环利用的褐色地毯变得更常用。绿色建材越来越受青睐,室内环境的污染性物质也越来越少,所以,地毯和系统家具也有很多好处。

办公室装修的大致模式,已经在设计师以及办公空间装修业主的眼里成为一套基本的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改变,创新迫在眉睫,办公空间装修业主越来越多地追求新意,追求紧随时代。

(3)灯光配饰――现在的办公空间装修自然采光非常受设计师以及业主的青睐,但是办公空间装修同样不可能不采用其他辅助光源。现在办公场所设计的趋势之一便是打开一块空间,让尽可能多的自然光线射入,既天井的采用。同时还配有高大的窗户、天窗、太阳能电池板和中庭。而灯光光源,一般情况下,向上照射灯光和LED的照明在办公室装修业界备受青睐,原因是它们较其它更节能,而且使用起来更耐久。

3.办公室设计规范要求

3.1普通办公室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设计成单间式办公室、开放式办公室或半开放式办公室;特殊需要可设计成单元式办公室、公寓式办公室或酒店式办公室;

(2)开放式和半开放式办公室在布置吊顶上的通风口、照明、防火设施等时,宜为自行分隔或装修创造条件,有条件的工程宜设计成模块式吊顶;

(3)使用燃气的公寓式办公楼的厨房应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电炊式厨房如无条件直接对外采光通风,应有机械通风措施,并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及排油烟机等设施或预留位置;

(4)酒店式办公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的相应规定;

(5) 带有独立卫生间的单元式办公室和公寓式办公室的卫生间宜直接对外通风采光,条件不允许时,应有机械通风措施;

(6)机要部门办公室应相对集中,与其他部门宜适当分隔;

(7) 值班办公室可根据使用需要设置;设有夜间值班室时,宜设专用卫生间;

(8)普通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单间办公室净面积不应小于10。

3.2专用办公室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计绘图室宜采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办公室空间,并用灵活隔断、家具等进行分隔;研究工作室(不含实验室)宜采用单间式;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室宜靠近相关的实验室;

(2)设计绘图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研究工作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

4.结语

良好的办公环境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办公空间的装修设计,已不再局限于普普通通的办公家具的摆放与墙面的整洁,它已上升到一种艺术的层面。把办公空间艺术化,俨然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参考文献:

[1]欧潮海《浅谈环境心理学与现代室内设计――住宅室内》[J],《建筑知识》,2007(03).

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控制器;过程教学;层次特点;开放实验;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物质基础是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训练平台,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且让这种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如何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工程技术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让每个大学生在4年中能经过多个这种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使之掌握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这是每个实验教学工作者经常思索的问题!

我们过去带学生毕业设计时会有这样的现象,这位学生的微机和单片机的学习成绩良好,但设计单片及应用系统时,会有许多问题,甚至无从下手。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其结果(成绩)良好,但是其对设计应用系统的过程和方法,却没能很好地掌握。我们总是在反思!这使我想起了另一种情形,记得小时候背书时,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要生记硬背,而要掌握前后关系,从内容分析上去把握记忆,背课文。设想一下,如果把以上的情形改为两个学生背课文,第一个生记硬背,一定会枯燥,花的时间也长;另一个,掌握了分析方法,把握了重点去背诵。从结果来看,这两者是一样的,但从过程的分析来看,第二种更有效和也更可取,虽然它有时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背,但是他学会了方法。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这不就是要在过程中体现吗?应试教育过来的大学生们往往更关心成绩、知识点、新技术,但忽略了一个本质的东西,人们认识自然,是为了改造自然,改造自然是为了造福于人类。设想一下,任何人有图书馆的知识多吗?但图书馆会创造财富吗?知识经济的本质在于应用知识。这也使我想起了留学国外的学生经常说,他们的学习经常是几个人做一个课题,然后教授给个分,很轻松!这不是在过程中给分吗?

在建立有先进技术和设备,提供有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开放性实验基地平台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应用这个平台。使它发挥更大的效能?我们认为在大学实验教学中,强调与重视“实验过程教学”,比注重结果和成绩更重要。“教育的重大目标,与其说是装备心智,不如说是锻炼心智;训练它去运用它自己的能力,而非把它塞满别人的积聚物”。

2高校实验教学的认识

高校的实验室一般包含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综合技术实验室、工程应用实验室,且都和专业及科研紧密相关。开设的实验课一般结合课程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一般强调是实验课程学生的实验结果和成绩,较少从系统,全面的角度来规划实验内容,缺少对实验技能的层次特点的分析,也没有特别重视“实验过程教学”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可将实践教学内涵深层化、内容特色化、施教个性化、体系规范化、装备现代化、手段信息化。特别是要赋予实验内容有特定历史条件的思维的方法和设计的思路,其次是技术手段。要引进“战略”和“战术”的思想。“案例分析”和“工程应用”是实验系统化的最好手段。我们认为,只要强调和重视“实验过程教学”,就会赋予实验教学更多的内涵,使实验内容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吸引不同层次学生。因为最主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3实验过程教学的理论探析

实验教学的不断加强与不断改革,在高校的教学中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显现出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方法。如何使实验教学的改革赋予更多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特别是从教学方法、教学心理、教学管理及学科本生的理论与实验上去实践,这是我们经常思索的问题。以下是对“实验过程教学”的理论问题进行的浅析。

3.1教学过程的理论问题

教学过程理论是教学论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教学论研究的核心理论。一般来说,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过程还应包括实验设备。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实验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在教学过程每一层次中都包含着相同的要素,这些要素的整合就构成了完整的、统一的教学过程。实验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指实验教学过程所固有的,由其内在矛盾的特殊性所规定的,使实验教学过程与其他非教学过程区别开来的根本属性。我们认为“实验教学过程”的本质应该是多层次、多结构的,非唯一的。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1) 历史的验证性。要求我们在历史的前提下,强调历史的过程和方法。

(2) 螺旋式的周期性。知识认识的周期性决定了实验教学的周期性;同时师生及设备的相互作用,交流和融合,完成一个实验的教学周期,每一个单一的周期都是从低级向高级波浪式前进的。

(3) 整体性和个体性。

3.2实验教学的功能问题

实验过程教学的功能:

(1) 知识验证,实验技术教学功能;

(2) 能力发展功能;

(3) 实验思维方法教育功能。

3.3实验过程教学的设计方法

在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过程模式。过程模式是由美国的肯普提出的。这一模式与目标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设计步骤是非直线型的,设计者根据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从整个设计过程的任何一个步骤起步,向前或向后。具体设计过程如图1所示。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灵活实用,实验教学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验教学情境的需要有侧重地设计实验教学方案。

图1实验教学的过程模式

4如何加强对“实验过程教学”的重视

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第4篇

一、当前学校科学实验课存在的问题

目前,科学实验课往往存在着教师不进行分组实验、减少实验数量、错误修改实验过程,甚至连演示实验都没有等多种问题,科学实验变成了学生在头脑中跟着教师的描述而进行的想象,使学生享受不到实验的乐趣,至于其中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是师资配备不足。多数学校专职科学教师不够,主要由语、数、英教师兼任。因教师实验操作能力有限,故产生“与其在学生面前出丑,不如不做实验”的心态。另外,科学实验常常用到玻璃器皿、酒精灯等带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器材,教师害怕出安全事故,于是实验就被取消了。

二是硬件条件缺乏。不少学校没有足够的实验室供学生开展实验,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单独的实验室和实验准备室。同时,科学实验需要―些专业的器材设备,因许多地方没有这些专业实验器材的销售点,使得学校器材越用越少,最终导致实验无法正常开展。

三是准备工作繁琐。大家都知道,一节实验课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和实验后的整理工作,而专职科学教师往往会课时较多且兼有其他任务,兼职科学教师又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主科教学上,故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实验准备。

二、如何将科学实验教学课正常开展

针对目前科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科学实验课正常开展起来,让学生能动手、动脑参与实验,至少让教师能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有机会观察到真实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

1.教学管理要结合本校校情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从管理上要质量,给承担科学实验任务的教师解除体制上的刺缚。

一是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任务要分工。目前小学三至六年级开设科学课,可以将专职科学教师和科学教学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相对平均地分配到各个年级,以起到带头引领和监督管理的作用。另外,也可以对专职科学教师和兼职科学教师的教学任务进行分工,比如同一个班级的科学课中,实验教学部分由专职教师任教,理论知识部分则由兼职教师任教。这样,因专职教师拥有较强的实验组织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实验,而兼职科学教师具备理化生等自然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论教学则是可以胜任的。

二是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场地要分开。演示实验完全可以在教室里进行。演示实验所用器材一般不复杂,品种也不多,教师可以把本周要用的器材领到办公室,上课时带去教室里即可,方便陕捷。而对于分组实验,学生可以轮流到实验室进行。学校教务部门可结合本学期或者近两周科学课程中各年级分组实验的要求,合理安排相关班级轮流使用实验室。这样就充分发挥了现有的实验室功能,解决了实验室数量不足的问题。

_二是“大课”教学与“小课”教学配合使用。实验室往往设在功能楼上。学生从教学楼走到功能楼需要一段时间,实验准备与器材整理也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如果希望学生能充分地进行实验探索,往往40分钟的课堂是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的。为了避免教师简简单单做“走过场”式的实验,学校可以根据实验要求,设置两节连上的科学课,我们姑且称之为“大课”。这样,学生实验时间就更充分了,使得学生的探索过程具有连续性,思维更有连贯性。而理论陛知识就可以用正常的40分钟“小课”来完成。

2.专职教师要发挥引领作用

专职教师要在科学实验课程中扮演引领示范的角色,既要把自己的“一亩三分责任田”耕种好,更要成为兼职科学实验教师的教学榜样。

一是教学设计要面向兼职教师。笔者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设计编写方法,以活动、实验串起整节课,编写成活动简案提供给兼职教师。比如,在三年级“金属”这一课,其简案流程为:(1)说说身边的金属物品;(2)你知道哪几种金属;(3)用砂纸磨生锈的铁钉,观察现象;(4)用火烧铁钉尖,摸铁钉帽;(5)用铁锤敲打铁钉,观察现象;(6)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质。这样,兼职教师就更能明白科学课堂的组成结构,知道将实验串成整节课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更浓厚了。

二是专业培训要指导兼职教师。学校应建立正常的教研例会制度。在教研活动上,由专职科学教师向兼职教师演示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将要教学的实验及操作注意事项。培训还应具有针对性,兼职教师只需学习与自己相关的实验内容。培训内容不宜太多,一两周的实验内容足矣,这样就便于兼职教师接受并模仿操作。也可以由专职科学教师录制实验操作的微视频,便于兼职教师学习和教学使用,比如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就可以录成视频让兼职教师学习。

三是器材准备要服务兼职教师。在保持同一年级教学进度一致的情况下,周五可以准备好下周所需的实验器材。演示实验器材一般较少,专职教师可以用水槽等容器将下周的实验器材准备好,交给兼职教师;分组实验还可以将器材准备好后放进仪器车。这样,―周只需要准备一次的器材就可以了,大大提高了实验准备与器材整理的效率。

四是实验修改要方便兼职教师。由于实验过程较为复杂,器材较难准备,往往导致实验开设率较低,而合理修改实验方法可以使实验的可行性增强。比如在“做酸奶”一课,让学生体验细菌繁殖的速度这一活动环节,教材中是让学生往纸杯里放豆子,这个过程较为繁琐,学生操作难度较大。笔者则改为让学生在实验记录单上画小圆圈代替摆豆子,实验过程就变得简单而易操作了。

另外,选择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做实验,也会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的开设率。比如在“不同的声音”一课的自制乐器这个活动环节,书中是在7个相同的牛奶瓶中,放不同量的水做成不同音调的乐器。笔者则改用7根一样的试管来代替之,小巧轻便而且效果好。

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专业 实验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201-01

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育要从单纯培养“知识型”人才向培养“创造型”“综合型”人才方向转变。体育学科类课程是以实验(实践)为基础、基础理论学习和应用能力培养并重的课程体系,通过实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社会竞争力的增强;扎实的专业基础,熟练的实验基本技能,较强的动手能力、实践创新和科研创新能力是“多能一专”型优秀体育人才的必要条件。在增强国民体质、服务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等领域,均需要体育专业的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其在实践领域中的应用,如运动训练监控、优秀运动员选材、全民健身服务和指导、服务于学生体质水平发展的科学化教学和锻炼等,均需要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在体育学院本科及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强化和优化实验(实践)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适应现阶段社会对体育专业学生知识和能力需求的必要手段。

我国的体育学科实验教学模式起源于前苏联20世纪50年代的模式,强调实验教学依附于各课程的理论教学,并且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各自为政,各自强调体系的完整,相近的课程彼此独立,导致实验教学内容交叉重复;各学校现行的实验教学体系中,演示性、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较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相对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1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在高等体育院校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担负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任务。而对于体育专业来说,既要满足体育类学生运动人体科学的基础实验教学,又要满足相关运动类学科技术诊断与分析、训练监控,现有的体育学科各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内容、方法等)已无法满足现阶段专门体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实验教学,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与质量是当前体育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1]。近年来,我校在体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尝试,学校着眼于自身特点,努力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将实验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更新优化实验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合理调整实验课学时,循序渐进地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维、独立操作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实验的能力。

在实验项目的优化过程中,适当调整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四个不同层次的项目的比例,切实减少简单重复的验证性实验项目的数量,根据实验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综合性特别是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数量。基础性实验,是为了验证理论教学的重要知识点,注重巩固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性实验,是在实验中可能涉及到不同章节或不同课程的实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项目,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实施实验,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性实验,其开展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科研项目研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提倡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研究生参与的创新性实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本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逐渐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切实提高其创新实践和综合能力。

2 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采用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简明捱要的向学生讲解分析实验原理、基本思路和操作方法要点,然后针对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和提出的不同问题,进行分析、指导和提示,使学生对该实验所涉及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实验教学中教师以授课或讲座形式向学生讲解实验相关理论和基本知识、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要点、误差分析、数据分析、体育科学研究基本理论与方法、文献资料查阅、学术论文和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等[2],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是实验教学的核心。

对于基础性、验证性实验和实验仪器的操作使用,学生在预习和充分熟悉实验教材和实验仪器设备的基础上,在实验室独立完成实际操作和数据测量,完成实验报告。

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为2~3人为一组,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从熟悉实验背景、学习掌握相关该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开始,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需经过实验教师的指导和修订)、掌握仪器调试和使用方法、配置溶液、实验数据测量记录、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等,最后完成实验报告[3~4]。

3 完善实验教学条件

实验中心所有设备仪器由中心按照功能放置在各实验室,高档实验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在购置仪器设备时,充分考虑其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起点高与设备利用率高并重的原则,根据所开设的实验教学内容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重点满足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促进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

实行资源统一管理模式,对实验室、仪器设备、教学人员统一管理,优化配置教学资源,保证了资源充分有效地利用,提高实验室使用率,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实验基地,为人才培养和科学普及提供服务,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也能得到更大的提高。

4 结语

加强教材建设、教学大纲修订、实验项目优化、教学方法改革和完善实验教学条件;优化四个层次实验教学项目的设置,增加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切实实现通过实验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郑善姬.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时珍国医国药,2006(11).

[2] 林浩亮.改革实验教学体系保障实验教学质量―― 高等师范院校实验教学改革与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8(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