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爱情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凭着热情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如何提高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业务素质就成了一个很现实的课题。
笔者认为自我督导是中小学一线心理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最主要途径。
一、利用专题培训资料,自我督导构建并理清业务管道
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只有定位准确才能构建并理清自己的业务管道。结合《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试用)证书》管理办法,笔者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主要任务分成三个层次:
一是面向学生层面。即承担和开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各种形式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训练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情绪调控、个性发展、青春期性健康、生涯发展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促进学生心理能力和心理水平的健康发展。建立相关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二是面向同事及家长层面。指导和协助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培训和指导。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学习辅导、升学就业、家庭心理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服务。
三是面向学校层面。为提高学校全体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向学校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开展相关的工作。
以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任务为出发点,将业务能力分类,参加相关的专题培训。在网络中搜寻更多的专题培训资料,如在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网站的心理健康栏目下,就有许多省级培训的课件和讲座。通过专题学习,逐项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有效地构建并理清自己的业务管道。可将这些学习材料分成活动课课件、咨询技巧、危机干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介绍、家庭教育等不同类别的文件夹。对于相同的主题,不同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予以了诠释,这对心理教师个人成长非常有好处。在笔者的个人电脑中,活动课课件近六十个,专家讲座九十多个。在仔细研读这些专题培训材料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业务管道就通畅了许多,在实际操作中,就能牢牢地抓住尊重、同理、真诚、合作、体验、助人自助等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点,提高工作实效。
同一个讲座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实践后,重新研读都会有新的感悟。曾聆听台湾林家兴教授讲咨询技巧,他说心理辅导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对方说出来,学会说:“嗯,你说!”当时不解其意,心想学生总会向教师求助,该怎么办?来访者不说怎么办?几年心理辅导工作下来,当咨访关系建立起来,学生感受到辅导教师的真诚、接纳和关注后,“嗯,你说!”一句充满温情和关切的话语出口后,咨询也就成功了大半。每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都有自己偏好的辅导理论和辅导模式,在构建起自己的业务管道后,隔一段时间应展开自我反思,理清自己的业务管道。
二、结合专业杂志研读学术专著,自我督导提升专业理论水平
一线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运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践者,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在自我督导过程中常常会想:“对于这个案例,我这样做对吗?”谁来回答这个问题?不可能经常有专家督导,也不可能常都有同伴支持,这是一线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的现状。对此,笔者收获最大的方法是,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专业杂志的研读,去学习专业论著,以此来指导和改进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
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为例,“一线快递”“咨询方略”“辅导个案”“活动设计”等栏目所刊登的内容,常常是我们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平时的工作内容,我们有所感悟、有所启发是很自然的。这些栏目常会推出让我们可模仿的活动设计、辅导方式方法。“学术空间”“研究实践”“国际传真”等栏目,把理论与实践结合,把理论前沿或对理论的思考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能引导我们的阅读方向。就笔者个人来说,它引导我研读了《积极心理学》《团体咨询与实践》《学校发展性心理辅导》《家庭治疗》等专著,进一步去学习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空椅子技术、沙盘疗法等辅导技术。这些在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基础心理学理论之外的专著,能明显地促进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线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出现迷茫是很正常的。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研究实践”“一线快递”等栏目的启发下,笔者所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举办心理讲座和印发心理健康知识手册等单向引导的活动方式,发展为心理健康活动周、自信历程的电视访谈、超级团队PK大赛、纸桥创新大赛等以学生为主体、双向互动、有着强烈内心体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辅导教师个人行动,到开办班级心理互助员培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形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如2005年,在阅读了周红五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建构》后,笔者拟定了《遂昌职业中专心理危机预警方案》,而后结合方案的运行撰写了《对学校心理危机预警系统良性运行的几点思考》一文。2006年,在阅读了叶一舵、余香莲的《台湾学校“教训辅”三合一辅导体制及其实施建议》后,颇有感受,立项市级课题探索学校的教导、训导、辅导的整合,撰写了《台湾“教训辅”三合一辅导模式在农村职校本土化实践研究》《“教训辅”三合一辅导机制下对四例偷窃事件的处理反思》等论文,上述论文均已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
录用。
笔者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专业杂志,贴近学校工作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并能引导我们一线教师研读学术专著,让我们从根本上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
三、自我督导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过程,提升活动课操作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操作能力,是一线心理教师重要的专业能力。目前对于心理活动课也已经形成了众人相对认可的评价体系。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将平时的活动课与评价体系进行自我对比,察觉并改进活动课中的不足,不断积累心理课中出现的亮点,提高活动课的操作能力。
在浙江省中职校《心理健康》教师用书中,对于心理活动课的评价有四个一级指标、九个二级指标、十九个观测点及评价标准,而一线心理健康教师由于时间、精力、能力水平等诸多因素所限,不可能对自己的每节活动课按评估项目,逐条进行自我督导。笔者认为,一线心理教师的自我督导,可围绕心理活动课的课堂氛围营造、活动设计与展开、学生参与及体验、课堂意外与亮点等四个方面,紧紧抓住课前预设、课中调整、课后反思三个环节,把握心理活动课的“活动、体验、成长”这个中心,展开心理活动课操作能力的自我督导。
结合有关文献和自己的实践,本人常用如下表格(见下页表一)来引导自己活动课教学能力的提高。对表格中十二个问题的思考过程,就是一次活动课的自我督导过程。在这张表中,笔者最关注的是课中调整、课堂意外与亮点这一纵一横。心理活动课,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现场生成,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学生会出现各种不同体验,于是就会有许多的课中调整,对课中调整的思考,提升的是心理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体现的是教师的教育智慧。
在一次青春健康主题课中,故事推演到女生意外怀孕,这时出现了一张推演的纸条:“给女生钱,叫她去流产,然后换个女朋友!”全班女生群起而批判故事中的男生A不道德,现场有些混乱。笔者让她们宣泄了近两分钟,引导学生对此事发表看法,“早恋时根本不懂爱情,电视中常报道这种事,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于是在接下来的讨论中,笔者什么都不用做了,听着就行。这节课的效果,是很多班会课和班主任苦口婆心的教育所达不到的。这就是课中调整。
有一次三分钟自我介绍的演讲,女生小亚因先天原因说话含混不清,笔者原计划在轮到她演讲时不作强求。然而实际操作中,这位女生满脸通红地站在讲台前,足有30秒没出声,笔者正准备示意她可以回到座位时,她开始演讲,内容自然听不清楚,教室里先是一阵掌声,而后一片寂静。这位女生回到座位后,我点评说:“你感动了我,我为你骄傲!”示意全班再次鼓掌。这就是意外的亮点。
四、自我督导个案咨询的过程,提升个案辅导能力
个别咨询能力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另一个重要的专业能力。要进行个案咨询的自我督导,应从两个方面切入。
1.咨询理论与咨询技术的自我疏理
作为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当疏理一下自己对各大流派咨询理论的理解。如当事人中心疗法,以尊重、同感、真诚、接纳为基础,相信来访者具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潜能。精神分析疗法的童年创伤、意识层次论、人格的结构论、防御机制、投射等咨询理论;完型疗法的未完成事项理论、空椅子技术;行为疗法的系统脱敏、代币制、强化、惩罚、消退等理论,以及理性情绪ABC疗法、贝克的认知疗法;等等。作为心理教师,应当精心研究其中的一两个理论体系,掌握该理论体系下的操作技术,了解其他咨询理论的基本内容。这能为专业咨询能力的扩展打下基础,有利于理解焦点短期治疗、意向对话、沙盘游戏、游戏疗法、绘画疗法、音乐疗法等派生疗法。
在一定的理论支持下,一线教师应着手督导构建自己的基础咨询理论架构。建立咨访关系和了解情况必备的理念常用当事人中心疗法(尊重、共情、真诚、接纳)。寻找问题根源可以用需要层次论、精神分析理论、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分析学生心理问题常涉及的几个方面: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成长经历,家庭背景。调节情绪必备的理论是情绪ABC理论,贝克的认知疗法。
同时,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当有一本常用的心理咨询技术用书,每个月定期翻看一下,了解诸如倾听技术、简述语意技术、情感反应技术、具体化技术、共情技术、立即性技术、自我表露技术、面质技术、角色扮演技术、空椅子技术等学校心理咨询常用技术。
专业咨询理论与技术的不断学习与巩固,是一线心理教师专业咨询能力自我督导的基石。
2.咨询过程的回顾与反思
学生前来咨询的绝大部分问题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发展性问题,如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节、青春烦恼、自我认识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不可轻易下结论,要用积极的、发展的辅导导向给学生以支持,引导他们调节自我、改变情绪、健全心理。笔者认为,一线心理教师个案咨询的自我督导是一个初级层面的自我督导,是对咨询方向、常用技术、咨访关系、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自我反思。可结合如下问题,进行自我提问。
(1)学生从来到辅导室到离开辅导室,有什么变化,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
(2)尊重、共情、接纳、倾听等这些咨询的基本要素,是否得到了落实?
(3)整个咨询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有哪些话,当时是如何处理的?现在想来,是否有新的理解?
(4)整个咨询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有哪些肢体语言,表达了什么含义?
(5)在咨询过程中是否指导过多,有没有落实“助人自助”原则?
(6)来访者究竟想咨询什么,辅导方向是否正确?
(7)是否要列入心理危机预警范围?
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能力
对于一线心理教师来说,开展以本校学生为对象的心理课题研究,对提升自我的业务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心理需求、情绪状态、成长背景、自我认识等诸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素得以理清,有利于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在与同伴的专题研讨中,由于面对大家都熟悉的研究对象,最容易产生思维火花。所以,同课异构、个案探讨、活动设计、心理测量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研究,是一线心理教师最可能出研究成果的地方。
结合自身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实践,撰写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探索心理活动课的设计与过程,撰写心理活动课设计方案;对个案辅导进行总结与反思,撰写心理健康教育个案。以浙江省为例,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优”论文评选及推广活动,不但有力地提升了一线心理教师的研究能力,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论文关键词:化学教学,非智力因素
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由此,强化学生的心里活动调节效能,深化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和探索,从而使其直接有效作用于学生的认知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这一专题研究已成为了化学教育工作者重要课题之一。
非智力因素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由此,优质高效的化学教学必须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化学学习内化为主观需求,将对非智力因素的探究坚持到底。在此,我从激发兴趣的角度,谈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一、通过化学教师的个人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开发非智力因素。
首先,从人性美的角度教育学论文教育学论文,感染学生,激发兴趣。
苏联作家康巴马斯托夫斯基所说:谁知道一次邂逅,一句记在心中的话、梦,远方传来的声音,一滴水珠里的阳光或者船头的一声汽笛不就是这种刺激。兴趣的激发是平时师生相处的一种无意识的心灵交流的过程。
冬天里的问候、偶遇时的称呼、雨天的小伞、感冒时的热水、考试失败后的慰藉、网上QQ聊天、课堂上适时的鼓励、篮球场上共同PK的身影,等等,或许来自于生活上的关怀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亲其师,信其道”的真理才能更好地得以贯彻。这是一种大爱,是一种在人性关怀的熏染下激发学生感性认识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从情感上亲近了老师,也从感性上亲近了他所教的学科――化学,以此种关系为基点,学习兴趣得以了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更好的开发,化学教学也才能更加顺利有效地开展。
其次,从知性美的角度,感染学生,激发兴趣。
对于目前处在一个个性张扬的年龄阶段的高中生而言,理性需求是他们对于教学的一种个性体现。他们需要友善的老师,但是他们更需要智慧的老师。由此,富有知性美的老师能更加长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A、提高化学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表达方式的幽默性。拉西曼说:“不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企图教授学生的教师,等于在打冷的铁。”而幽默的语言能够刺激学生产生兴奋区间,撞击平静的思维从而产生求学的欲望。例如:我对爱情化学反应类型的小结
(1)一见钟情型=化合反应 A+B=AB
(2)别人牵线型=催化反应 A+C+B=AB+C
(3)挖人墙角型=置换反应 A+BC=AB+C或A+BC=AC+B
(4)相互挖墙角型=复分解反应 AB+CD=AC+BD或AC+BD=AD+BC
(5)感情破裂型=分解反应 AB=A+B
如此特别而幽默的总结,能够缓解学生对于化学课单一的教学语言的审美疲劳,对大脑皮层产生更为强烈的冲击,记忆的周期更长,程度更深刻。
B、提高化学老师的综合素养,关注跨学科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通过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学得好,动机就能够得到强化。例如:对于侯氏制碱法的讲解和引导。不仅讲了制作的过程,发明创造的意义和价值,还讲了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术上的三大贡献,以及他的爱国情怀。如此,将历史和化学结合在一起,渗透了德育教学,激起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更加有力于学生对于本科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二、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兴趣教育学论文教育学论文,开发非智力因素杂志网论文格式范文。
首先、通过老师实验的演示和引导,激发学生探究心理。
A、通过老师实验的误区设置,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在此,要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必须提高学生的对实验的注意力和观察力,而对于可能性的实验,设置实验误区却是更能够引导学生的思考、促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加强学生对实验的感悟,避免学生自己实验不必要的麻烦。
例如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这一实验中,可由数个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掌握一定的实验技巧后,先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溶液配制过程,操作过程中动作适当放慢,这期间必然会出现错误的实验操作,由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指出实验中错误操作,并根据实验原理推断错误操作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如何变化。最后由学生吸取演示学生的教训动手改进实验操作配置溶液。通过错误教学,从而达到深刻领会实验要点的目的。
B、通过趣味性实验演示,引发学习的乐趣,探索化学反应现象。化学实验的目的性太强,基于课程内容的安排,实验成为了理论知识的必要补充,和锻炼动手能力的必要手段。但是,如果抛开功利的因素,摈弃学习的目的,以娱乐的心态来面对一些有趣的现象,或许所谓的实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演示“液体里的星光”的实验。在一支较大的试管中,加入几毫升无水乙醇(或者是90%的乙醇),再慢慢滴入等量的浓硫酸,在试管背面衬一张深蓝色的纸。摇振试管后,关闭电灯,用小匙挑一些高锰酸钾晶体,慢慢撒在液面上,晶粒在溶液中逐渐下落,你就可以看到火星点点,恰似秋夜的星光,还有轻微的炸裂声。那么,高锰酸钾、酒精的混合液里,为什么会发光呢? 如此教育学论文教育学论文,这种有趣的实验,更能够让学生轻松而愉悦地面对化学教学。
其次、通过化学实验的模拟,诱发学生解读生活、创造生活的好奇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的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生活是课堂的外延,寻找生活与化学的契合点,通过化学实验拓展学生的生活体验,促使学生关注生活、了解生活并创造生活,这是新课改对化学教学的又一指导原则。
A、关注生活中的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例如I铁锅生锈中就存在原电池的原理;用超强力油烟机洗涤剂洗涤油烟机;炒菜时加碘食盐要最晚放,是为了防止其中的碘的挥发;瓶胆水垢的去除也是碳酸钙与醋酸的复分解反应等。
B、关注来源于生活的简单魔术中存在的化学反应现象。例如,鸡蛋入瓶现象、玻棒点火、江南春色。 一吹即燃的蜡烛、清水九变,等简易操作的魔术。
C、关注生活低碳原则和化学反应的关系。低碳生活是目前环保内容的一个重要主题,上海世博会也处处体现低碳节能意识。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1)烧97号汽油(2)烧饭先泡10分钟(3)看电视把电视机开暗一点(4)乘地铁上下班
总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教学和实验中,关注意志、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不但对造就人才有利,而且能够在化学教学中使更多的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能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
关键词: 语文课堂质量 有效途径 提高
探讨提高语文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因为在学生心中,语文学习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短期效应不明显,耽误一节课或几节课,不会影响语文考试成绩,课堂上学习的有些课文知识,试卷上没有,从而就不重视语文课的听讲。因此,提高课堂质量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最现实、最经常、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原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了提高语文课堂质量的关键。一句幽默风趣的讲解,不仅讲解了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乐于接受;一个有趣的故事,不仅解释了所讲的知识,而且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几句富有哲理韵味的讲解,耐人寻味,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精彩语言,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呢?
一、教案新颖科学,激起学习动机
《语文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要给学生一滴水,上课前,教师必须准备好千差万别的能装满一桶的无数滴水,以备供给不同见解的不同学生。这一桶水的准备过程就是备课。备课,不仅要备内容和过程,而且要备方法,更要备人。教学过程要新颖科学,即教师胸中要有“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目中要有“人”。只有了解了学生要学什么,该学什么,不懂什么,需要教什么,怎样教,才能设计出最合理最有趣的课堂;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只是无效劳动而已。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不懂词性,不懂短语和句子成分,贸然讲解词类活用和虚词,那么,文言文教学就会失败。
二、导语如石击水波,掀起求知的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好的导语,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一环。反之,平淡无味的引言,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起抑制作用,甚至是催人入眠的催眠曲。如教学《花未眠》一课时,我走进课堂,说:“凡高的《向日葵》,拍卖价最高,以前看,不知其美,后来看到《金粉世家》电视剧的一个镜头,满眼的向日葵中有一对幸福的人,才明白向日葵之美,凡高的绘画之美。那么,大家讨论一下,你认为世上最美的是自然美还是艺术美?”学生进入到热烈的讨论之中,各执一端,互不相让。这样导入紧扣课文内容,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心理学家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愉悦的课堂、欢快的教学气氛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无意注意,而且在无意注意中掌握的知识技能效果更佳,达到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三、创设问题情境,推上知识的巅峰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一旦出现问题,认知心理情性心理便会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适时地作恰当提问,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如在教授《〈名人传〉序》,学生读完课文后,我提出:“治国安邦的政治家,改造世界的思想家,塑造灵魂的艺术家,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感动时代的普通人。这些人中,哪一类人是英雄?看课文回答。”此问题一提出,学生便感到简单,各自说出符合自己心理的一类,但在我举反面事例进行了否定后,立刻产生极大的兴趣,因为出乎他们的意料。学生经过认真看课文,在课文中找信息,最终在课文中找到答案,掌握课文内容,登上知识的巅峰。由此可见,恰当地运用提问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使学生充满激情地上完整堂课,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的氛围中。
四、氛围轻松愉悦,学习情趣一浪高过一浪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心情轻松愉悦时,感知效率高,认知心理也会和谐共进。语文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愉悦氛围,使他们变苦学、畏学、厌学为乐学,提高课堂效率。前苏联教育家米・斯特洛夫曾说:“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契河夫甚至说:“懂得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这样的人即使额高七寸――敏感绝顶,也算不上真正的智慧。”因此,不懂得运用幽默的教师,即使知识再渊博,也算不上真正优秀的教师。
如在上议论文写作课时,我出示了五段文字,分别以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为主,先让学生明确这五段短文的表达方式,接着把学生分组,每一组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集体用一段文字写班上的一位同学,写完后,一人朗读,别组的同学猜写的是谁。一时间课堂充满了欢声和掌声,把枯燥难学的议论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的学习情趣如浪高涨。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广告均以其独特的语言结构被人喜爱。在教学中巧用修辞,套以广告,会即刻刺激学生的听觉神经,在理解中捕捉画面,使哲理深入浅出。如上《药》一文时,我拿着一盒药说:“哈药六厂根据华佗的秘方,采用先进技术配方,制成一药,专治无心学习之病,治愈率百分之百,无效退款。现在把这剂良药免费送给同学们。你们要不要?”话音刚落,学生争着回答:“要――”巧设比喻,扣响学生的心弦,意义渗透其中,对理解课文起到催化的作用。
法庭是提供证据和辩论诉讼案件的组织结构。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庄重而严肃的形式,依据课文内容,进行教学。如教《窦娥冤》一文时,我将其设计成一堂法庭辩论课,让学生站在课文所涉及的各种角色的立场上,为窦娥辩论,在辩论中明确文章的主题、人物形象、写作特色、语言特色,进行反向导入,寓庄于谐,在逆向思维中学到知识,明辨是非。
抖“包袱”,就是相声中故弄玄虚的抖包袱,令人捧腹。如在教《逍遥游》一课时,我也扔出“包袱”,故意制造玄妙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我这样导入:“报告大家一条好消息。”学生全神贯注地等待下文。我接着说:“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的用火箭把一只大鹏发射到九万里的高空。”学生怀疑地问:“真的?”继而兴奋地议论。这时我显出惋惜的神态:“可这只大鹏已向南海飞去,雷达观测已失去目标。”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火箭是怎样把大鹏送上天的,有的说大鹏为什么要逃跑,有的说哪里的南海,有的说为什么要把大鹏送上天空……我顺势说道:“大鹏为什么要用火箭送呢?”学生答:“飞得高吧?”我接着问:“为什么要逃跑呢?”学生议论纷纷,充满激情。我不失时机地引入:“请打开课本,看庄子是怎样发射大鹏的,他为什么要发射大鹏。”这样,很快就把学生引入到文章情景中去,把难懂的、不易理解的知识变得有趣,易于学生理解。
五、结语再起风波,拓展知识领域
一、 实现中职教育目标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以后,大都要回到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型的生产劳动。有关资料显示,当今中国许多工矿、企业缺少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如技工、技师等。现代企业要求技术人才能适应现代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而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学生的自我发现、自主探索来代替传统的被动接受,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它有利于造就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符合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符合中职学生的心智特点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结构和认知风格是有差异的。有人善于形象思维,有人善于逻辑推理;有人善于言语表达,有人善于动作技能。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风格的个别差异,了解学生的智力特征和认知风格,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卢森费尔在1998年所作的实验研究表明,具有应用性学习和工作倾向的学生,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表现平平,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却常常取得令人惊奇的优异成绩。这说明,研究性学习更适合具有应用倾向的学生,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具有应用性学习的特点,适于开展研究性学习。
三、 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传统语文教学偏重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的是教师的教法,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语文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开放性、综合性、自主性教学方式。它强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育部《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把教学过程聚焦到学生的“学”上,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以实现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它有利于彻底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中“重复低效”、“形质异化”的被动局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中职语文开展研究性学习,要着眼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将研究性学习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除了引导学生做课题,写论文之外,更要注重有针对性地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注重考查学生的研究过程而非结果。
1. 质疑问难,创设研究氛围
开展研究型学习,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换到平等的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质疑解疑中培养研究兴趣。如有老师在教《长江三峡 》时,学生对“过了八公里长的瞿塘峡”这个句子提出了疑问:“我暑假刚刚游了三峡,听导游介绍瞿塘峡有33公里,三峡游览地图也是这样写的,一定是课文弄错了。”是不是弄错了呢?此老师认为,虽然这句话没有影响对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但既然学生提了出来,且拿出了确凿证据,就要把它弄明白。但是课堂上解决不了,于是他要求学生阅读地理教材及有关参考书。事后,有的学生拿出地理课本,还有的拿来了《辞海》、《最新实用地图册》等材料,证明瞿塘峡确是33公里。学生经过研究发现,瞿塘峡是由8公里的峡谷和25公里的宽谷组成的,也许刘白羽先生误将峡谷8公里的“部分”代替了整个瞿塘峡33公里的“全体”了。如此质疑解疑,学生便尝试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精神。
2. 深挖教材,设计研究话题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重要的是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深挖教材,把教材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灌输到主动地探索研究,提炼出能引起学生思考和研究兴趣的话题。如《孔雀东南飞》表现了封建社会一对年轻夫妇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作者写到刘兰芝遣归时,细致传神地描写了她精心梳妆打扮的情景,描画出一个楚楚动人的美女形象。兰芝被遣,本是羞愧之事,为何还要那般严妆打扮呢?这种有悖生活常理的问题最适合让学生研究讨论。于是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然后由各组推荐代表发言,渐渐达成共识:首先,这符合刘兰芝刚强坚毅的性格。女子被休,在当时是莫大羞辱与不幸。兰芝遭此厄运,却并不悲悲戚戚,或呼天抢地,而是强忍内心痛苦,默默忍受命运打击。她不想让残忍的焦母窥见自己的软弱,精心梳妆,沉着镇静,好象一切不幸都将随之化去。同时,兰芝又要从容大方地回到娘家,回到母亲身边。她决不让世人看到她的落魄,也不让家人看到她的憔悴。其次,寄寓着兰芝复杂细腻的情感。兰芝与仲卿相爱甚笃,情真意切,而今被弃,可能就是永诀。她要象出嫁时那样打扮得端庄美丽,让丈夫好好看上最后一眼,留下美好形象,唤起他甜美的回忆。这里,寄托着刘兰芝多么温柔细腻的爱!通过这类问题的研究讨论,有利于开发教材的研究价值,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生; 语文; 心理健康
当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高中生年龄一样,具有同样的成长问题。但是中职学生是一个较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因中考失败而被迫选择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在就读高中的同学面前总感觉低人一等,再加上对所学专业感觉陌生和对未来职业茫然,导致中职学生尤其是中职新生对陌生环境感觉无所适从,体会不到专业学习和校园生活的乐趣,从而在学习上也不感兴趣,无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出现因自身原因而无法认可所学专业,这样的专业学习态度和学习心理必然会成为中职学校学生教育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中职学校教学计划中,语文教学基本都被安排在第一学年进行,是学生最早接触的学习课程之一。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有文学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写作训练和口语训练外,实际教学中一定程度上还包含有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等等。在锻炼思维、加强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强化理解分析和归纳能力的过程中,着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并加强语文教育的功能,更能培养知识结构合理、身心健康的中等职业技能人才。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不会过多占用课堂教学时间,也不会误导教师课堂教学思路出现偏差,非但不影响语文教学,反而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因为,中职学生基本都处在青少年时期,心智尚不健全,性格也不够沉稳,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教育管理。如果学生心理健康,就能以正常的心态投入到校园学习和生活,有助于接受语文和其他专业学科的知识教育,建立良好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让学生在各方面都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反之,如果学生出现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势必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或者思维习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出现严重的自卑、偏见或固执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师会发现,语文课程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地取材。语文教材中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涵养,具有众多的精神高尚、意志坚强、品格高贵的国内外文学人物形象,也有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依靠团体力量战胜困难的伟大事迹。这些文学素材都能对学生的心理和思维产生正面的引导和教育。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李白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努力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和做人尊严;《擦鞋合同》中男主角在就业困境中抛开世俗杂念,诚信做人,勤恳工作,从最简单的擦皮鞋做起,最终成功创建了自己的事业,等等。
2.隐蔽性强。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基本都会分析文章中的正面或者反面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或者社会上新近发生的更复杂的非典型性案例。只要表述得当,教师就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语文教学中隐蔽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3.说服力强,效果好。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千挑万选才入选进教材的,这些文章要么是名家名作、要么是民族文化瑰宝、要么是在一定时期影响巨大的文学作品,具有较强的学习和教育价值,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具有较强的影响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教育不断产生良好的引导作用。例如,我国当代著名诗人舒婷的爱情诗《致橡树》中,除表达了真爱是建立在独立平等的基础上的爱情观外,还强调了男性的阳刚美和女性的阴柔美的性别特征和性别意识——教师要帮助中职学生区分当今社会日益凸显的男生女性化和女生中性化等性别形象混乱的社会现象;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的作品《项链》中,女主人马蒂尔德虽因极度爱慕虚荣而失去美丽的青春和容颜,但是她却没有逃避现实,勇敢地承担赔偿的责任,整整花费十年时间来偿还全部债务——要教导学生在犯错误或面临困境时,一定要有承担责任的魄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害怕或逃避。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只要认真钻研课本和选取适当的角度,就能借助名家、名人帮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4.方式方法灵活多样。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要提高在校学生的文学修养、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等,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经实践研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在文学作品艺术赏析中,仔细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或者情感变化曲线,再结合社会实际情况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二是通过专题演讲、辩论赛、作文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现内心世界,宣泄积累已久的郁闷情绪,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辨明前进的方向,充分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三是通过专题的影视欣赏、情境表演等释放学生的紧张、压抑情绪,以直观的教育或有意的暗示让学生获得愉悦的心理状态,有效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
当然,语文教师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也不是职业心理辅导师,语文课堂也不是心理辅导课。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学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很好地完成教学内容或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必须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社会知识,特别是多掌握常常和语文相联系的诸如音乐、美术、书法、经济、天文、地理等跨学科的专业知识,还有与教学技术相关的例如教育学、思想政治等学科知识。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并凸显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跨学科的教育教学,教师需要有深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健康教育实践经验,才能将综合的语文教学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采用多种方式以通俗易懂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对学生存在或隐藏的心理问题进行良好的辅导和教育引导。
2.自然引申,不能牵强过渡。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是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具备适合的教学内容或者讨论话题时才能进行,通过作者、作品人物、典型事件等媒介自然而然的引申或过渡,顺应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生搬硬套,不能勉强过渡,也不能强行向学生灌输具有教师强烈个人色彩的观点和看法。
3.控制范围,及时回到课文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延续或扩展,不能影响既定的语文教学内容,更不能把语文课当成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讲授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过多,必然会影响语文教学计划,也会让学生误解或反感,不利于今后开展正常的语文教学。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在心理上正确引导学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减少或防止学生因社会不良现象和风气而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问题,保证学习方向的正确性;而且,学生在学习语文技能、提高文学修养的过程中,还能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人生哲理,拓展对职业、社会、人生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对未来的职业和生活的信心都能获得很大增强。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能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满足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教育,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成长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