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政与金融学期总结

财政与金融学期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政与金融学期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政与金融学期总结

财政与金融学期总结范文第1篇

一、自我评估

本人兴趣广泛,尤其爱好音乐,读书,喜欢钻研。性格偏内向、不擅言谈。但为人诚实,做事认真,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积极进取。具备从事精细工作的耐心。乐于帮助他人,朋友不多但个个真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也愿意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

二、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评价

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和证券业,属于经营货币和资本业务的资金密集型行业,由于具有较好变现能力和流动性,属于高人民币资产的行业,人民币升值将吸引国际资金大量流入,对金融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各个研究机构也从行业中观角度阐述了看好行业的发展前景。

三、职业的选择

金融学专业,就业面比较广。较主要的有三个类型:从商、从政、学术。对我个人而言,我选择从事商业经营的职业方向。将来就业可以是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非金融企业(主要是作财务和投融资分析)。

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方案:

大学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规划:

1,总的规划:通过大学的学习,努力学好自身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经营管理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在寒暑假期间参加短期社会工作,至少赚够自己的生活所须。积累自己的人脉,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企业领导能力。总结出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创业方向。

2,具体规划方案:

年-2010学年第二学期

1,四月份: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

2,六月份:考取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2010-2010学年第一学期:

1,十二月份:考取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证书。

2010-2010学年第二学期:

1,考取金融专业英语资格证书。

2,复习备战明年的研究生考试。

2010-2010学年:

1,全力备考,心无旁骛。

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方案:

2010-2013年:攻读研究生学位。

2013年-2018年五年规划:

这五年主要是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领导能力,资金储备。

职务目标:从企业的一般职员到企业部门经理(理想中是外资或合资企业)。

能力目标:熟练处理本职务工作,工作业绩在同级同事中居于突出地位;熟悉外资企业运作机制及企业文化,能与公司上层进行无阻碍地沟通。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并且积累自己的人脉、金脉、知脉。

经济目标:五年年薪平均5万以上。

2018年以后规划:

职务目标:创业。

能力目标: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有很高的演讲水平,具备组织、领导一个团队的能力;与相关公司决策层有一定的沟通;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广泛的社交范围,在业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经济目标:年薪10万以上。

五、成功标准:

我的成功标准:一个人树立了积极向上的目标,经过了努力奋斗,有了正面的收获,就是成功。

每个阶段中只要自己尽心尽力,能力也得到了发挥,都会自我的提高,即使目标没有实现我也不会觉得失败,至少自己努力过、尽力过、拼搏过,我不会给自己后悔的理由。

成功之路有许多条,成功的定义也有许多种,只要在理想的指引下,真正做了自己想做的事,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是一种成功,就应该为此感到自豪和快乐。

六、最后:

财政与金融学期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期货;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3-0144-02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形形、或明或暗的“资金池”在全球范围内涌动,投机炒作盛行,风险日盛,并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风险扩散和转移速度越来越快。当前我国对风险管理工具流动性和便利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价格发现和避险工具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期货投资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期货投资学是以多门理论和实务学科为基础的学科,在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是金融学、投资学和金融工程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和财会类专业的选修课程。近年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对金融学和投资学专业期货投资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2006年以前开设了期货投资理论课程,2006年后又在同一理论教学期开设了期货实训课程;2012年教学改革后先开设期货理论课程,后一学期开展期货实训。本文通过总结教学和实训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该课程的实用性特征,提出期货投资实训教学改革建议,以期促进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期货投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环节关联性差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的期货投资实训和证券实训教学主要进行基本面和技术面挖掘,期货投资市场的基本面分析教学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商品的金融属性,主要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数据、宏观货币政策等;另一方面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主要分析该商品供给和需求直接影响因素;第三方面的内容通常是行为金融学,通过分析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如交易者心理情绪的变化、交易者普遍的心理预期、羊群效应、从众心理以及人性等内容。期货投资技术分析主讲市场价格变化的未来趋势预测,以图表为主要手段,辅以成交量和持仓分析,对市场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对同类型其他院校的实地调研发现,该门课程几乎都是以基本面和技术面为主进行教学,未能与其他相关课程进行互补和关联。

(二)实训课时安排不合理

在教学安排上,有些院校理论和实训都安排在同一学期,有些院校安排在不同学期。部分院校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采用“3+2”培养方式,即3理论学分,2实训学分;大部分学院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采用“2+2”培养方式,即2理论学分,2实训学分;也有部分院校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共2学分,即学期前16课时学理论,后16课时进行实训。受课时安排等因素的影响,各院校的实训内容均无法覆盖期货投资课程教学大纲上所要求的内容。

(三)实训教学教材体系不规范

通过对同类型其他院校的实地调研发现,当前市场没有既具深度又具广度的期货投资实训教材,并且教材内容与国内实际偏离幅度较大,课程往往由主讲教师提供实训内容,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四)课程实训评价不科学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该门课程评价一般包括出勤、收益、实训报告三部分。各院校虽三部分权重不一,但收益所占的权重都是最大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这几年实训以及学生就业数据发现,采用这种评价方法综合分数较高的与实际动手能力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分数较低的学生毕业后进入与期货相关的岗位比率明显高于分数较高的。因此,如何建立起科学、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使之能较为合理地衡量实训教学绩效成为当务之急。

二、深化期货投资课程实践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采取沉浸式教学模式

现实中期货交易规则是“T+0”,既可以做多又可做空,国内市场大多数参与者都是进行快速交易,即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交一次,数万元资金一天最高可以做出以千万元计的成交量。近几年来,全球最活跃的前六大商品期货品种都在我国,这些品种在4―7个小时(部分期货品种已经开通夜盘)的开市时间里几乎每秒都在大量交易买卖。这些数以亿计的交易,除了手工下单外,还有速度较快的程序化交易。不论人工交易还是程序化交易,都要求更快的交易通道来提升速度,若想将交易地点到机房之间的网络延时从3微秒(毫秒)降低到1微秒,需要更高端的电脑等IT设备。但这些设备的价格以及每年的维护和人工成本都非常高,因此大部分院校缺乏IT设备,期货投资实训往往无法达到高度仿真。要解决IT设备问题,加大投资力度对大多数院校显然不切实际,因此在模拟交易无法高度仿真的情况下,只能增加学生体验。随着VR技术的突破,“沉浸式教学”已开始进入教育领域,VR全景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实现“沉浸式学习”,为学生带来场景式体验,提高实训的学习效率。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我国众多地方院校以学术型、研究型为价值导向,忽视应用型、复合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整体上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趋势,从而加剧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对地方本科高校改革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在推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作用日益突显,从国际上看,欧洲国家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匹配,而我国很多地方高校教师队伍来源单一,双师型教师占比不到20%,且老龄化严重,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因此,为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各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健全职称晋升、教学考核和奖励等方面机制,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期货投资所涉及的内容比较V,量化投资的工具较多,校内课程实训教师往往只擅长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无法给予学生比较系统的实训教学,因此部分课程实训可聘请校外教师,弥补校内师资的不足。

(三)开展校企合作

企业发展需要高校为其输送合格人才,高校发展也需要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应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培养出既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又有相关岗位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例如福建省多所地方高校与厦门市奇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获网络)在期货课程实训上开展了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通过奇获网络开发的金融教育APP,将期货专业理论知识、期货交易专业技能知识、期货套期保值知识与游戏相结合,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降低了期货实战学习门槛,运用移动技术,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提升技能,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完善的知识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位涛.证券投资学教研教改初探[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2]侯英.投资学教改探索[J].教育时空,2010(3).

[3]维克托・斯波朗迪.专业投机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财政与金融学期总结范文第3篇

一、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学习是一项主观能动性很强的活动,要将学习者本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并且发挥到极致,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明确学习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宏观经济学课程建设,把明确教学目标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首要任务。只有教师明确了教学目的,学生才能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教的行为,才能有效地转化为学生学的行为。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就是从明确教学目的开始。在学习开始之前,我们设计问卷就设计了这一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在学习之前,78.5%的同学认为“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一定要学好的功课,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强化了这一观点;学习之后我们再调查,发现持有这一态度的同学比例提高到83.5%。而学习前后认为“宏观经济学偏重理论性,与实际工作没有直接指导作用”的比例从13.3%下降到8.8%。在对同一类型的另一个问题“你认为宏观经济学对哪些人群有用?”的调查中,同学们在学习这门课程前后的认识比较一致,认为宏观经济学是走进经济学领域的一块“敲门砖”、进一步学习金融学等学科的基础、对于经济类工作都会有影响。由此可见,学生在学前就非常清楚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主观上是想努力学好这门课的。这样,为提高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做了思想上的总动员。

(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度,对于有效教学来说十分重要,宏观经济学因为其理论体系的庞杂,数理公式的晦涩而使同学们觉得枯燥乏味,同学们感兴趣的是和实际生活相关的经济知识。在“通过学习宏观经济学,你最希望能达到下列哪种学习效果?”这个问题上,排在第一位的是“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是怎样影响到百姓的生活”占到总人数的58.3%,其次为“什么样的举措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所占比例为21.2%。另外,在学习这门课程后,调查发现,同学们喜欢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一些趣味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案例,大约62.7%的同学都选择“经济生活中的趣事”和“国内外经济活动中的重大事件作为讲解案例的内容。

(三)教学手段的多元性

教学资源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授和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例如,图书馆的馆藏图书,网络平台的知识共享等。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调查发现,当同学们在学习宏观经济学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学习前大概有44.6%的同学认为他们会通过网络解决、42.7%的同学会翻阅相关图书资料;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实际采用的方式依然是求助网络和图书馆,在所有调查的同学中,高达81.8%的同学是通过网络解决困难、79.6%的同学是通过翻阅相关参考资料、网络和图书都利用的同学占63.9%。由此可见,网络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性。

(四)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采用学生希望和易于接受的方式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于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容易为学生接受?通过调查发现:在学习宏观经济学之前,56.2%的同学希望老师采用案例教学,有无课件都无所谓;20.4%的同学希望老师多和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8.9%的同学是希望老师能够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学,在黑板上手写板书,同时讲解;对于老师授课的课件,仅有14.9%的同学希望越详细越好。在学习之后,48.9%的同学认为如果老师在课堂中采用和学生互动的启发式教学,教学效果会更好。由此可见,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是提过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方式。

(五)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学科问题生活化、情景化、社会化,也就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通过调查发现,在学习宏观经济学时,92.2%的同学希望老师多讲些实际中的经济案例,仅有5.9%的同学希望侧重讲解计算方法,对于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考试习题,也是同学们希望老师讲解清楚的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案例,去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效果提高的主要表现

(一)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2009—2010学年,第1学期与2011—2012学年第1学期,分别进行了宏观经济学考试。从考试的结果上看,学生的成绩分布是符合标准正态分布的,说明两次考试成绩都是真实可信的,符合试卷设计的要求。对比两次考试的成绩的衡量指标(见下表)可以发现:教改后一个学期的平均成绩、及格率以及最高分均比教改前的一个学期高,说明卷面效果有所改善;进一步对比分析两次考试的卷面答题情况,可以发现:前一个学期的选择题和判断题部分做的较好,简答题和计算题答得较差,后一个学期判断题、计算题答得较好,填空题、案例题和选择题答得较差。从试卷的设计上看,教改后的试卷难度要大些,一是题型多,教改前只有五道大题,教改后增加一道大题。并且每道大题有两道以上的小题。从题量上看,教改后题量增加了。不仅如此,另一方面教改后试卷的难度也增加了,教改后增加了填空题代替判断题,明显难度增加了不少。此外,教改后用混合选择题代替了教改前的单选题也进一步增加了试卷的难度。按道理,教改后卷面成绩会大幅度下降。但实际上从各项指标分析,只有最低成绩略有下降,其它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说明了学生学得比教改前扎实,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教改取得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学习前我们设计了一些教学目标,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通过对比学习前后的主要指标,我们发现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87%的同学懂得了宏观政策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77.9%的同学明白了物价上涨的原因,69.7%的同学认同宏观经济政策能够改善百姓的生活,57%的同学知道了如何正确评价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基本满足了同学在学习之前希望在宏观经济学的课堂上知道的知识。

(三)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宏观经济学网络教学平台,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同学普遍反应良好。调查发现,10.8%的同学认为宏观经济学网络教学平台在交流项目设计、交流方式设计、交流频率控制以及交流内容设计方面做得都比较好,尤其是在交流内容设计和交流项目设计方面。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了网络单元测试。调查发现,33.3%的同学认为这种测试对巩固所学知识、理解所学内容、督促复习和期末考试准备都有帮助,其中81.1%的认为对督促复习有帮助,74.4%的同学认为对巩固所学知识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还设计了宏观经济学“热点问题和案例讨论”,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81.3%的同学认为,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社会经济活动、73.5%认为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50.5%认为可以补充书本知识、40.6%认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认为热点问题和案例讨论达到了上述四方面效果的同学占总人数的22.8%。

三、改进和提高的措施

根据宏观经济学的课程特点,结合实际调查中的客观信息,针对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提高教学效果:

(一)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选择学生比较偏好的实际案例,如国内外经济活动中的重大事件、经济生活中的趣事来辅助学生理解枯燥的经济理论,增强经济学原理的现实感,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能力。

(二)重视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

网络教学平台是宏观经济学教学的辅助手段,学生能够在网上自学、自测、与教师相互沟通,也可以自主地进行探索性学习,进而调高学习效率,提高自学能力。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在设计网络教学平台的交流项目时,要突出网络学习的自主性,在设计交流方式时,重视平台使用的交互性;继续在教学中加入网络单元测试环节,及时巩固和强化课堂知识;对于热点问题及时寻找切合的案例,组织同学在线讨论,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

(三)增强课堂互动环节

居于宏观经济学课程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理论晦涩枯燥,如果教师只是灌输,学生不参与的话,一方面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差;另一方面,课堂气氛也很严肃,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下降。这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进行师生间的互动,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相互间交流、沟通、合作,分享彼此的想法、经验和知识,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同时增强课堂互动环节也是同学比较偏好的教学方法,学生会积极参与其中。

财政与金融学期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商务英语 特点 阅读课程 课程改革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国向全世界打开了国门,中国在走向世界舞台的同时催生了对国际商务人才的大量需求。商务英语专业应势而生,并且在近年来成为了热点专业,对商务英语的教学讨论也成了人们关注的交点。阅读是四大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是学生输入知识的主要手段,阅读教学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1.商务英语阅读的教学目标

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of Special Purpose)的一个分支。要学好商务英语,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管理学、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而实现这些商务交际的纽带和桥梁就是英语。因此,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英语语境中比较系统地学习商务领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又使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获取强化商务英语技能,最终达到能够用英语进行有效的商务交际的目标。

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一是阅读教学,即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技能,从而逐步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在增进语感的基础上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二是商务知识教学,即以语言为载体,以阅读为手段,把核心的商务内容放在其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商务文体的语篇实现其对商务知识的掌握,以满足在不同商务环境下的交际需要。

2.商务英语阅读的教学现状

对于商务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现状,许多学者及教学一线的教师都达成了共识(安文旭,2006;徐晶、石磊,2009;胡璐,2009;曾利红,2009):商务英语阅读课沿袭了传统英语专业阅读课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多用翻译法,以教师讲授主导,教学内容仍停留在词汇和语法层面,通过大量的阅读材料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传统的教学并不能兼顾商务英语阅读课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学生通过语言掌握商务知识的欲求,阅读技能的训练和商务知识的教授分成了两股课堂教学的主线,难分主次,也难以融合。

针对这一现状,很多学者就商务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曾利红(2009)从构建主义理论的角度,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实现从重“教”到重“学”的转变。张美君(2008),徐晶、石磊(2009)提倡内容教学法。王璇(2004),柴晶晶、张媛媛(2009)将图式理论与商务英语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强调图式中内容图式的构建。朱惠华(2007)从商务英语阅读的课程定位和教学材料选择的角度提出改革建议。与以上提到的文章不同,本文以分析商务英语阅读的特点为出发点,为商务英语阅读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3.商务英语阅读的特点

3.1专业词汇丰富。商务英语是商务文化群体中所特有的一种英语,是现代英语的一种功能变体,在词汇方面的显著特点就是专业名词和专业术语多,而且许多常用词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如:

Interest——指的是“利息”,而不是平常生活中常提到的“兴趣爱好”;

Promotion——指的是“促销”,而不是“提升、升职”;

Trust——指的是“信托”,而不是“信任”;

Pool——指的是“合伙使用的钱(物品、人力等)”,而不是指“水池”。

另外,在词汇方面,还有一个特点是,存在很多的约定俗成的缩略语,这是由商务交往中省时省力的经济原则的实际需要所决定的。如:

IOU——借据,全称为:I owe you (money);

PLC——股票上市公司,全称为:public limited company;

SWOT——一种对公司或个人情况分析的报告,全称为: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

3.2专业背景知识丰富,题材广泛、涉及面广。商务英语“通常结合了某种行业或工作的特定内容和商务环境下的一般交际能力相关的内容”(Ellis、Mark,Johnson、Christine,2002)。商务环境是一个大范畴的词语,涉及行业包括金融、信息、财经、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一切有商务活动参与的诸多领域。传统的语言教学取材多来自于文学方面,虽也有涉及其他方面如经济、金融等,但就商务英语专业的要求而言,不够系统全面,专业度也不够深,无法达到商务英语的教学期待要求。因此,这是学生提高商务英语阅读能力的一个难点。

3.3文体特点,多为应用型议论文、说明文。议论方、说明文与文学作品相比,语言简明,辞藻较少,但是其句子偏长,结构比较松散,长句、难句常常出现在篇章中。在语篇方面,其特点是结构逻辑合理,意义连贯。所谓逻辑合理包括句子结构合理、段落安排合理、语篇思维合理。所谓意义连贯,包括句与句之间语义连贯、段与段之间内容连贯、上下文之间思路连贯。而且通常遵守先综合后分析的语篇思维模式。

3.4时事结合性强,信息量大。商务知识必须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事件及时更新信息,因此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教材的语言材料主要选自当代英美报纸杂志及某些商务专著。

4.商务英语阅读的教学法改革

商务英语是商务与英语的有机融合,商务英语中语言与业务之间的关系绝非并重关系,而是主从关系(徐东风,2004;王兴孙,1997;朱惠华,2007)。我也认为,语言教学与商务知识教学的融合中,课程改革的两条线路还是应该有主次之分的,语言功能的培养为主,商务知识为次,有机结合两条线。基于此,我在2008—2009学年下学期所在院校的商务英语阅读课中做了以下改革。

4.1教材的改变。在原有教材《泛读教程》(王守仁、姚嫒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具有丰富商务知识的阅读素材。因为原来的《泛读教程》着重于介绍各种阅读技巧,并有针对性地组织阅读任务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但是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实际教学需要而言,这套教材的局限在于不能够满足本专业学生对商务知识的渴求。商务阅读材料的增加,正好填补了这项缺陷。

4.2教学模式的改变。教材的改变直接影响了教学模式,采取两套教材相结合的方法,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准备、课上分析总结和课后练习。

4.2.1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商务材料,就单元主题查找资料,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对词汇进行分类整理。上课之前的自学过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使用多种途径去理解阅读内容,掌握相关的商务专业知识。这一环节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关联性与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找问题,理清脉络,记下尚未理解的内容,也为课堂讲解奠定了基础。

4.2.2课上分析总结。课堂活动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教师首先检查预习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收获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整体概念。在这部分中,背景知识的导入是关键。这个环节差不多会用完一个课时。第二,学习《泛读教程》中的阅读技能知识,并当堂进行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训练,分析长句、难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掌握拆解长句、难句的方法。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由于课时有限、学生精力有限,教师应对两本教材中相类似的训练内容进行删减整合,既取两家之长,又避免重复内容的训练对学生造成的压力和负担。

4.2.3课后练习。扩展知识面不仅要阅读大量的商务英语文章,还要经常参阅一些英汉对照版的经济类书籍,这样能更充分理解专业性比较强的商务英语文章。因此,课后练习与课堂学习同样重要,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课后自主拓展学习,让学生熟悉商务领域最新发展动态。

5.结语转贴于

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必须要在实践中长期做下去,语言教学与商务知识教学的融合中,课程改革的两条线路还是应该有主次之分的,明线应为语言功能的培养,暗线是商务知识为媒介,这样才能使两条线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应该要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水平分析,细致解读教材,利用教材。教学改革非一日之功可见成效,不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才能使学生受益良多。

参考文献

[1]Ellis,Mark;Johnson,Christine.商务英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安文旭.高职商务英语泛读课教学改革的几个方面[J].世纪桥,2006,(12).

[3]胡璐.浅析应用型商务英语教改[J].商业现代化,2009.

[4]徐晶,石磊.基于商务内容的商务英语阅读教学[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5).

[5]徐东风.商务英汉口译课程模块的设置和建设[A].第五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王兴孙.对国际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的探讨[A].叶兴国.商务英语教学探索[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财政与金融学期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PDCA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3.2;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179-02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对外经贸活动的不断扩大,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对外经贸关系以及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新挑战越来越受到关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可谓是热门专业。但是“盛极而衰”,这一自然生存法在金融危机之后,表现尤为明显。货物贸易的进出口受限制,瓶颈问题渐渐隐现,服务贸易领域将是高校毕业生未来就业的一个机遇。《国际服务贸易》缺乏像国际货物贸易那样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学科,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为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在教育部提出的教改背景下,面对教育需求的多重性,如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顺应时代潮流的教学体系,在众多专业和和课程体系中生存下去并且继往开来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教学现状

《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性质、教学大纲、考核方式一般都是由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的教师承担完成的。通过研究我院的课程教学大纲,并结合大部分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培养方案,与同行交流发现,此门课程教学存在如下一些现象:

(一)课程理论性过强

《国际服务贸易》以服务贸易和服务业为特定的研究对象,是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的细化。国际服务贸易涉及领域十分复杂,实务性知识在各相关课程中已经介绍,本课程仅从宏观上介绍国际服务贸易的理论、规则,不涉及具体程序及操作技能。《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总体而言是偏向于宏观理论和政策的学习,因此初学者往往不容易产生很大的兴趣,并且常常会对它的有用性或有效性产生疑问,进而失去学习的动力。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二)课程教学方式单调化

因为授课专业教师长期从事本专业的研究,对其他专业了解相对较少,并且各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甚少,相互不了解各自的需求,导致与服务贸易相关的一些课程衔接不到位,比如旅游管理,保险金融学,信息技术管理等等。同时,现在的大学教师普遍在追求自身的提高,科研考核要求让一些专业课老师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揣摩不同的授课对象以及授课内容。一般教师就采取了统一的教学方式来应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使得专业与非专业混淆,模糊专业性。更有甚者,一些教师就抓着一门课进行数轮教学,无论是教材和教学课件都跟不上时代的日新月异,尤其表现在与时事相关的贸易政策和最新案例。

(三)自学课时利用度较少

参考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所拟定的教学大纲可以发现,我院开设的《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总课时只有32个,其中讲课14个,自学课时18个,课堂教学课时相对较少,课后自学课时较多,不能很好掌握学生动向。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服务贸易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政策、服务贸易规则、服务贸易主要实践以及相关的热点问题等板块。为在有限的课时内既可完成基本教学内容,又可实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必须另辟蹊径,找到适用的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如何进行《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改革,让国经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理解服务贸易的内涵与主要方式,了解服务贸易的主要理论,认识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意义,并能结合相关理论,联系中国服务贸易现实,分析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一些现象,把握一些主要经济体的服务贸易状况,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这一教学目的,显得格外迫切。

三、《国际服务贸易》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关于PDCA循环的理论渊源及研究现状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发源于日本,是过程管理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最初是源于休哈特的思想,20世纪中期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所重新提及使用,PDCA分别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四个环节,这是个具有普适性的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活动。过程方法作为现代质量管理的原则之一,目前已被广泛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环节中。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在1972年《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就指出“最近的各种实验表明,许多工艺体系中的新管理程序,都可以实际应用于教育,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可以这样做,而且在一个教育机构内部也可以这样做”。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英等国的一些高等院校开始将PDCA循环控制方法引入高校内部管理,开始尝试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并逐渐深入到课程质量管理方面,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开始普遍的应用到高等教育领域,对高等教育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DelvinGrant提到过:“鉴于质量管理在工业体系中的成功应用,高等教育体系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引入和采用质量管理到学术界。过程方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即PDCA模式,在教育教学中大多运用在教学管理方面。国向云(2008)应用PDCA循环原理,对实践教学系统的完整性做了一些探讨,探讨了PDCA循环原理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应用方法及途径。李宁芳、毛小凰、赵坤灿等(2010)认为PDCA循环为有效改善缺乏严密环节监控和约束机制的高职教学质量管理状况提供了保障。张涛将PDCA模式运用在《进出口业务》课程教学中认为PDCA模式的普适性,使其同样适用于课程教学,能更好地以质量管理促专业建设。

(二)技术路线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发现,质量管理方面在国内教育学术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还很缺乏,特别是还没有发现基于PDCA循环提升《国际服务贸易》课堂教学质量管理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这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于条件的限制,而我院国经专业开设的《国际服务贸易》这门课正具备了这样的条件,重点开展基于PDCA循环在课堂教学质量改进的研究,全方位创新性锻炼学生分析、思考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像教师一样思考,能从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中获得足够大的长期受益。

(三)PDCA模式在《国际服务贸易》教学环节中的模拟应用

1.PLAN计划阶段:计划阶段主要有四个步骤,包括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在大纲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课程以自学为主的特点,充分考虑学时和课程内容的要求,在《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开课的第一讲,让学生领悟该门课的重要性,效用性,启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问学生一些问题“中国出口的所有商品中,最贵的是什么?有人说姚明是最贵的出口单品对不对?为什么?”由浅入深,自然将货物贸易过渡到服务贸易上。然后将PDCA小循环在整个《国际服务贸易》自学安排要求清晰明白地告知所有学生。为了使一学期的课能够顺利开展,第一讲至关重要。

2.DO执行阶段:执行改进原计划和具体措施。

按照PDCA小循环在整个《国际服务贸易》自学安排要求,第五周开始,便陆续开始学生的自学交流环节。为了实现更有效合作,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改变学生被动吸收知识的局面,在学生开始授课讲解之前,会将交流环节的评分细则分发到Rh平台,让所有同学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第一,每组派代表作展示,同时上交课件、讲稿以及分工安排。第二,每组展示讲解时间控制在25分钟(正负5分钟)。第三,讲解完之后,剩余小组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以在小组展示之后提问。第四,提问环节之后,每个小组必须给当次作交流展示的那个小组打分,满分一百。第五,将学生评委打分占比是50%,另外教师评委的的评分也占了50%,结合作为该组学生该项展示的综合成绩。评分标准包括文本撰写、成员分工情况、讨论展示、语言形象分、提问环节,每个指标下都有详细的类别和标准,方便学生考核委员会作出成绩评定。

3.CHECK检查阶段:检查改进计划和措施的执行结果。

在学生授课结束之后,针对学生的表现要做自我检查和教师点评,因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内容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欠缺,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存在片面性,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教师点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学生做交流展示的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对在讲述过程中的精彩之处,充分肯定其成绩,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第二,对学生讲解过程中把握不好的重难点以及下次其他小组容易出现的问题,时间把握以及回答问题的技巧等适当指出;第三,对学生没有认识到,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深化。

4.ACTI0N处理阶段:总结经验教训,巩固成绩,将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从而实现持续提升。

针对学生整个教学环节以及后期的自查和检查阶段进行全面分析之后,教师会做一个小结,将整个环节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提出,在下一个PDCA循环阶段得到改善,继而在后一个循环中得到解决和提升,持续改善,从而提升学生自学能力。通过相互学习,教师也可以从学生整个授课过程中,发现平时被自己忽略掉的,学生感兴趣的角度,从而提升整个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