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财经金融行业:这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工作,要工作人员既掌握现代会计、财务、税法、金融、财政、计算机理论和技术,又要具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
2、会计: 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主要内容有填制各种记账凭证、处理账务、编制各种有关报表等;会计要求要胆大心细、有责任心、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活学活用、头脑灵活;
3、 事务所:事务所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对团队合作以及国际会计准则、专业性、意志等方面进行磨练;
4、理财咨询:由于社会投资渠道的增多和保障制度的改革,理财咨询服务必将走进更多城市白领的生活。
(来源:文章屋网 )
一、做好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职业规划教育
要想我们的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就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作为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年龄都不大,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面,对当今社会缺乏一个客观的认识,对会计这个专业未来发展前景以及这个专业对自己职业适应性缺乏认知,对自己角色的定位含糊不清;另外,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主动学习的自觉性缺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了。这就导致了学生是被填鸭式教学,缺乏自己的未来目标,更谈不上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了。因此,职业规划教育迫在眉睫,在整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对会计行业的行业规定,法律法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讲述,以期能够最大可能的取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激发学生对该专业的正确认识,调整自己的心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自己的目标,例如在校期间,可以协助学生制定他们的短期目标,如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等,这是作为会计专业人员的最基本的从业资格证,也是最基本的上岗证,为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打下最基本的基础。
二、加强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职业适应性
(一)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会计专业的特殊性意味着增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必要性。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建设中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会计人才。我们的传统教育中,往往侧重于对专业知识的讲授,常常忽视了对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对专业技能的高标准,更注重于对职业道德的高要求。企业更青睐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往往会将职业道德放在第一位考虑,因为对企业来说,会计岗位员工的忠诚度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作为会计专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在我们的《会计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等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是可以同步实施的。通过我们职业学校老师的真心引导和挖掘,能够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的会计专业从业人员。
(二)增强会计专业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会计这门学科既是理论性和技术性结合的学科,又是应用性和实践性结合的学科。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案例教学法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之一,以行为导向教学,以学生行为来教学,通过各种类型的教学形式,来解决教学问题。我们的案列往往来源于真实的社会经济活动实例或生产过程,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老师会将课程的内容分解到一些项目中,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另外,在我们的模拟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行为导向教学实施,学生进行实际会计工作中的模拟,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在出纳、缴税、工资核算、成本预算等具体岗位上的模拟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主体,老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老师在整体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教学的合理性和与会计职业工作过程的一致性,以便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三)以学生为本,增强教学评价中的人文关怀。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还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仍然是学习过程的中心,而我们的老师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是领路者也是协调者。因此整个教学评价也应该和传统的教学评价有所转变,应从“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转变,建立起职业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评价模式,建立起人文关怀的教学评价体系。在这种教学评价中,老师和同学之间是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使整个教学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校企合作建设
大学生所学的专业未必是其自己的选择,也未必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有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已经学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发觉原来自己并不适合也不喜欢现在的专业。通过技能竞赛,学生可以尽早进行入职体验,可以让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尽早做出判断是否喜欢自己的专业。冷静、严谨、认真、稳重、有耐心、有责任感、忠诚可靠、严于律己、深谋远虑、控制力强、原则性强、计划性强,具有这些或其中某些性格特征的人比较适合从事会计工作,参赛学生可以根据赛前准备和竞赛过程,对自己的性格作一个大致客观的评价,分析自己的性格特征是否适合从事会计相关职业。各个环节比赛项目的设置和赛程表现,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对相关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技能操作的方式方法是否得当,自己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认识,促进其自我了解。自我了解,指大学生对自我的人格特质和现实条件的了解程度。只有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而准备的认识,才能为自己今后的人生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技能竞赛明确会计专业学生确定性和目标取向
会计技能竞赛主要是面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而举办的,前来参赛的同学会结合课堂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锻炼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赛前培训工作会在专门的会计实训室内进行,里面设有各种所需的实验设备,比如最新的各种财务类专业软件操作平台,并安排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为学生集中进行培训,他们大多来自财务软件公司、知名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等一线企业,实战经验丰富,学生从他们那里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会计职业的信息,这样就更早地与职业人员接触,增强学生的择业竞争能力,增加学生就业的砝码,为实现会计人员角色转变奠定良好基础。通过会计技能竞赛这个操作平台,学校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与企业面对面接触,与职场人员面对面交流,培养出更快适应会计岗位要求的学生。所以职业技能竞赛作为一个有效的实践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尽早进行入职体验,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更加坚定自己的奋斗目标。确定性,指大学生对于首选的职业方向的坚定程度;目标取向,指大学生更愿意通过职业实现个人成长而不是现实利益的程度。职业方向的明确加之奋斗目标的敲定,可以帮助学生知道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工作才可以顺利就业。职业就像航行一样,没有目标,便会失去方向,从而失去动力。有了明确的目标,就可以集中自己所有的精力和优势,使用各种策略、方法和手段,孜孜以求,不断努力,去实现定下的目标。
三、技能竞赛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独立性
技能竞赛形式通常可分为单人赛和团体赛两种,单人赛主要考察的是个人能力,比如点钞、珠算、小键盘翻打传票等,在赛前、赛中和赛后的整个全过程主要由个人独立承担和完成,这无疑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性。独立性,指大学生在职业决策和职业规划方面的独立程度。选手们要独立地查找资料、单独与指导教师沟通联系、独立进行技能训练、个人独自承担压力、赛后进行个人总结,这其中的每个步骤都要选手独立完成和面对,这对今后在进行职业决策和职业规划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技能竞赛增强会计专业学生准备性和自信心
会计专业技能竞赛主要考核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应用、独立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实验综合技能(手工操作与电算化应用相结合)。从报名到决赛的整个过程中,要想获得理想成绩,就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动手能力,这个过程是个自检过程,它可以检验选手是否存在知识掌握不全面、不准确、不扎实及职业技能运用不娴熟等问题,同时这个过程更是个自我提高的过程,通过自我学习、相互沟通、反复训练,选手将大大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和知识运用能力,提高综合运用会计技能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在比赛过程中,管理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文字和语言的表达能力、职业判断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技能要素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培养了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对于团体赛的项目而言,队员之间的密切配合非常重要,所以团体赛考察的不仅是个人能力,更要考察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成员之间必须统筹兼顾、分工协作、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比赛项目,这就要求选手要增强协作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以上通过技能竞赛的方式使学生进行知识储备和能力提升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是学生为自己将来的求职进行积极准备的过程,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都说的是准备的重要性,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在面对求职困难的时候一路披荆斩棘。在会计专业技能竞赛筹备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和赛前辅导,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之间自然也会相互学习和指导,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有更深层次理解,也使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在专业知识掌握和实践应用方面暴漏出的问题,并有效地进行补救。通过会计技能竞赛的全过程,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根据其专业技能水平就可以让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前掌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胜任力,可以敦促大学生尽早做好职业规划,为毕业求职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在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自信心,指大学生对于在选定的职业中取得成功的信念和坚信程度。
笔者长期从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深刻理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职业心理素质、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素质与会计职业意识等会计职业基本素质是所有会计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更好地掌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基本情况,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笔者对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北职业技术学院、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和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等河北省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答卷1120份,有效答卷率为93.3%。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有效答卷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道德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素质偏低。诚实守信是会计职业道德具体要求之一,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安身立命之本。对于将来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只有具有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素质,才能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正能量。但在当前各种利益的驱使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大部分缺少诚实守信的意识。
调查发现,有76.25%的学生在考试中作弊过,其中,经常作弊的学生占29.5%,偶尔会作弊的学生占46.75%;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关注的不是怎样学好业务知识,而是怎样做假账,以满足公司老板经济利益的需求。调查中,83.04%的学生表示在今后工作中会为单位做假帐,其中,有35.89%的学生选择会做假账,47.15%的学生选择可能会做假账;在奖助学金的评定上,有63.12%的学生会采取不适当的方式获取利益,其中,有20.54%的学生选择会,42.58%的学生选择可能会。
通过调查以及部分企业用人单位的反馈得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在职业道德素质方面的表现如下: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个人本位思想严重,比较注重个人利益的得失,全局意识较差。诚信教育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素质养成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2.缺乏会计职业意识和会计职业规划。调查发现,70%的学生对未来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怀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在回答为什么要学会计这个专业时,30%的学生回答是“父母让学的”,其实自己不喜欢会计专业,因此也没有会计职业意识;对于毕业后是否要从事会计方面的相关工作,47%的学生回答是“不会”或“不一定”,他们对从事会计工作比较茫然,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个经过深思熟虑而做出的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从业者在职场中的发展起着良好的指导作用。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明晰的职业规划,没有全面完整的知识储备,就难以担负起今后工作的重任。职业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亟须加强。
3.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参差不齐。通过调查问卷及与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任课教师的访谈得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有73.21%的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很好地通过相互配合协作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务;8.49%的学生缺乏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只有通过团队的同力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却选择单挑独干。调查发现,评价自己实践能力一般的学生占34.29%,评价自己实践能力不好的学生占23.57%,可见,有57.86%的学生实践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实践技能更为重要;74.91%的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其中,创新意识一般的学生占55.53%,创新意识差的学生占19.38%。从用人单位的反馈中得知,那些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要远远高于实践能力较差的学生,开拓创新能力强的毕业生很快就能成为单位财务方面的主力军,而那些没有创新能力或意识、循规蹈矩的毕业生却少有更快、更好的发展。
4.缺乏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调查发现,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校生的身体素质整体不是很好,只有29.46%的学生主动锻炼身体,有的学生正常课程中开设的体育课想方设法找理由不上,有15.36%的学生经常找理由请假不上体育课;对自己身体素质评价很好的学生只有32.77%。从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反馈信息中得知,部分毕业生因身体素质较差,不能承担起单位临时重大的加班工作,尤其是财务部门年终结账时加班加点的工作其身体更是难以承受。调查的学生中,12.5%的学生不能正确面对挫折,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失败一次就不敢再次尝试,不是积极的分析查找失败的原因以备再战,而是消极地选择了逃避退缩。
应对措施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院校及学生的发展。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强化会计职业素质养成教育。
1.充分发挥“两课”和专业理论知识课堂的教育导向作用,加强会计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会计道德素质教育。通过课堂政治理论知识和品德修养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世界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与认知;要将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职业素质紧密相连,尤其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这门课程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中都有开设,但真正发挥的作用不大,教师和学生所关注的多是记住和掌握了多少课本知识和会计证等考试的通过率,而真认真领会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具体要求,并把其当作今后从业准则的学生少之又少。因此,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两课”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导向作用,使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真正成为指导学生职业生涯的导向标,真正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素质。
2.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良好的会计职业意识,树立切合实际的会计职业理想。在新生入学时,要做好专业教育工作,让他们对会计专业有一个良好的、正确的认识。通过入学时生动的专业教育,使无论是按自己的意愿还是按父母的意愿选择会计专业的学生爱上会计专业,有了爱,也就有了奋斗的目标。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切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否则会使部分学生因轻易达到目标而止步不前,或因达不到目标而丧失信心、消极懈怠。
3.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和企业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的作用,指导并协助学生做好会计职业生涯规划。利用就业指导课指导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结合自己及将来从事的会计职业的特点,制订出既适合自身情况又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企业也应该通过良好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给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明确而具体的引导,从而较大地发挥员工的潜能。
结合DE的特征和生源的特点,应该如何构建会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呢?
(一)根据学生个体不同的学习需求,实行“按需分类”培养
实行“按需分类”培养主要是考虑到参加远程学历教育的学生,其学习需求是各不相同的。有些学生本身就在财务岗位工作,但起点较低,学历较低,掌握的知识层次较低并且缺乏知识的系统性,严重影响了自身的职业发展和晋升。这需要提升知识系统和结构,将财会知识和技能引向纵深,然后又能顺利实施其职业规划。有些学生本身不在财务岗位工作,在其职业规划中有转向财务工作的需求,希望通过财会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财务工作的技能,在获得会计专业学历证书和掌握系统的财务知识和技能后,能较好地从事财务工作。也有些学生本不在财务岗位工作,今后也无意从事财务工作,选择会计专业本身就比较盲从,也没有长远的职业规划,参加学历教育纯粹是为了获得一张毕业证书。基于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在实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时,可以采用“ABC”分类法,将上述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大致划分为对应的A、B、C三类,然后根据不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目标,分别实施不同培养目标下的教学计划。而DE系统的优势将促进分类教学计划的实施,尤其是教学资源的高度信息化将确保分类教学计划实施的效率和效果。
(二)充分利用学生所在单位资源,实行基于学生个体的新型“校企合作”培养
目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很多,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传统校企合作模式,是以学校为主体对人才进行培养,合作中企业提供相应的实践教学环境,协助学校完成部分技能培养任务,这种模式虽然比较容易操作,但合作的深度、广度缺乏[4]。而作为DE的学生本身就来自于各单位,大部分来自于企业,尽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本身不在财务岗位,但还是能够获得所在企业财务岗位的有关实操信息,这样就对基于学生个体的“校企合作教育”奠定了基础。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其性质各不相同,那么在实行基于学生个体的“校企合作”培养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合作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做到“因企制宜,不拘一格”。同时在实行基于学生个体的“校企合作”培养过程中,针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财务机构健全、财务人员分工较明确的企业,应将其发展成为对口的合作对象,实行全方位的合作,即除了针对学生个体培养合作外还要从师资培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合作,教师和学生可以进企业锻炼,企业的财务总监、会计师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可以进学校课堂讲课。当然合作的前提是要能做到双方共赢,这就需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责任义务等角度找到双方的结合点。
(三)抓好职业证书考证工作,实行“学历+技能双证书”培养
所谓“双证书”是指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等级证书[5]。尽管“双证书”教育在高职院校已经开展起来了,但在DE为主的成人高校,“双证书”教育模式还不是很成熟。就会计专业而言,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不是明确的诸如“初级会计师”证书和“中级会计师”证书这些会计专业特有的证书,所以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是很大,学生在获得这类课的学分以后往往放弃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申请。“双证书”教育是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组合,推行会计“双证书”教育是开展“以职业化教育为核心的职业导向式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集中体现。这是国家教育部的一项重大教育改革,是21世纪职业化教育的大趋势。对于DE大专层次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可以配套实施包括会计电算化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师”证书在内的“双证书”教育;而对于本科层次的学生来说,不妨将“中级会计师”证书和“会计信息化工程师”证书的考试作为实施“学历+技能双证书”培养的标准配套。平时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尽管是针对修学历教育的学分的,但主要应该围绕职业考证来灵活地贯彻实施教学计划。将教学计划中与考证相关的课程都用考证的课程来替代,教材也选用国家规定的考证教材。例如:初级会计师考试包括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两门,其中初级会计实务就包含学历教育教学计划中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三门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基本内容,那么这三门课程的教学安排就应该围绕初级会计实务的内容展开;初级会计师考试的经济法基础就包含了教学计划中的财经法规、经济法和税法的相关内容,那么在安排这些课程教学时主要应该围绕经济法基础这门考证课的内容展开。另外,由于DE采用的是自由学分制即滚动教学、滚动考试八年有效,这恰恰迎合了考证的时间要求。因为考证时间往往是相对固定的,如每年四、五月份考会计师证,那么学生可以将教学计划中与考证相关的课选在下半年来注册和考试,然后到考证当年的四、五月份就可轻松参加考证了。这样反而能提升考证通过率,从而大大提高学历考试与考证考试的效率,成人教育的学习有效性得到了保证。
(四)举行或参加会计专业知识竞赛,实行“比赛项目任务驱动”培养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目标的,比较适合于学习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专业教学。众所周知,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是很强的,因此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比较合适的。只要所设计的“任务”目标明确,难度适中并且对学生颇有吸引力,那么学生就会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主动学习知识,积极完成学习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设计,比如按会计岗位设计学习任务,按专业知识中的关键知识点设计学习任务,按参加比赛的项目来设计学习任务等。在这里以比赛任务驱动法在DE中的运用为例分析如下:首先,可以配合教学计划中的各学期所开设课程在校内举行相对应的会计专业知识竞赛,如在开设财务会计课程时可以举行模拟核算比赛,开设成本会计时可举行产品成本核算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比赛,开设财务分析课程时可以举行财务案例研究比赛等。通过比赛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保证较高的教学有效性和较高的学生参与度。校内的比赛可以常规性地举行,通过几轮循环比赛后,对比赛项目可以做到不断补充和完善,最后达到相对成熟。除了校内常规性比赛以外,可以去参加综合性更强的校外比赛,在集体荣誉感驱动下同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实行“比赛项目任务驱动”法进行会计人才培养将会是一种保证教学活力的培养模式。当然,比赛中设置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不妨开设奖励基金,吸引赞助商加盟,形成长效机制。
(五)充分利用实训软件供应商资源,实行“校商合作”培养
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离不开专业实训软件。在安装使用这些软件过程中,供应商的其中一项服务是让软件使用者学会使用软件,而这恰恰就是值得学院充分利用的教学资源。因为学会使用软件的培训既可以在教师中开展,也可以让学生参加,那就等于让供应商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了,在无形当中构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校商合作”培养模式。当然“校商合作”不仅仅局限于培训软件的使用,还可以合作开发一些培训考证项目,构建一个掌握专业技能的平台,让会计专业教师和学生增加一次获得专业资格等级证书的机会。如用友软件供应商通常会与校方合作开发诸如“信息化工程师”之类的考证项目,而且通常考试通过率在85%以上,这对远程教育学生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那么以相应的项目考证为抓手,构建“校商合作”培养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对提升DE学生的专业素养乃至提高学院会计专业职业化教育水平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