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装设计要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服装流行要素;识别;品牌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 TS9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235-2
由于“潮牌”在我国不断涌进,商品整体能够被人们认为是潮品的品牌就是潮牌。潮流是流行要素的代表,与时尚不能相提并论,潮流更加前卫,所以其销售价格高昂。服装设计师逐渐的朝向潮流的前端延伸,对于所接纳的大多信息要素不知所云,缺乏一个明辨设计方向的坐标,往往所设计出的品牌服装缺乏当下的流行信息,促使无法被大众所接纳。本文主要提出了服装流行要素的识别方法,并指出了品牌服装的多种设计途径。
一、服装流行要素识别
当前是流行的社会,其中所蕴含的服装流行要素是和人的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流行要素无处不在,同时在不同领域内的流行要素又会互相吸引。那么,收集流行要素不能只在服装领域中,还需要在其他多个方面进行收集。由于服装设计师所收集到的流行要素多种多样,从中提取适合与自己设计的服装流行要素极为乏味、枯燥。所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将所有的流行要素进行分类,再通过理解与分析,去感受流行的实质,从而精准的把握流行。服装流行要素具备包含几个方面:
(一)风格要素
风格要素是服装体现出的艺术与思想特点。不同的服装都拥有着属于自身的风格。在鉴别服装风格方面,对服装的比较是非常重要的。要掌握服装风格的相对化与多元化,并了解服装的风格特点,才可以确定设计定位。
(二)造型要素
所谓造型要素就是服装特有的立体形象。在服装构成当中,造型是较为基础的因素,可以将服装流行的最潜在的特征表现出来。如果想要掌握流行先机,必须要将造型作为导向,以造型作为设计的思路探究服装共性,从而展现服装的特征。
(三)搭配要素
搭配要素指穿着组合的方式。不同的服装、服饰品组合在一起,会营造出不同的感官效果。设计师有必要按照流行的趋势,提供给消费者配套的服装展示。
(四)款式要素
款式要素就是服装主要的组合模式。基本包含:袖子、门襟、衣领等多个方面的组合模式与主要形状。对款式细节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必要重视服装中最突出、最具特色的部位,同时要分析出这些特色部位差别。对于服装颜色与面料的选取,需要关注相互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五)工艺要素
工艺具体是把面料通过加工成为流行服装的技术。加工服装是较为繁琐的过程,为设计一件完美无缺的服装,不可以规避繁琐工艺,需要与流行要素相符,迎合流行接受繁琐。
(六)面料要素
面料要素就是服装的表面材料。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服装面料也在层出不穷的出现在服装设计当中,并会在每一季度、每一年份流行不同的面料。所以,流行服装的问世,离不开面料要素的协助。在面料的把握上,一方面要关注面料的纺织风格特征,另一方面还需要关注面料的物理性能。
(七)结构要素
结构要素是服装设计中不同部分的排列与搭配。一种类别的服装款式或者造型,会拥有较多的结构组成模式。服装结构往往能够拥有较多的构成模式可以选取,故有着流行与不流行、合理与不合理的区别。因为结构合理可能不流行,结构流行也可能不合理。所以要在流行中打造合理性,在合理中搜寻流行要素。
(八)辅料要素
辅料要素指的是在制作服装时的辅助材料。辅料具体包含:衬垫材料、填充材料、装饰材料等等。辅料因为处在不同的位置中,应该重视的关键点与作用也会有所异同。在面料中应用到的辅料,需要关注的是辅料的功能。在面料外表的辅料,需要充盈着时尚与美观;在面料内部蕴藏的辅料,需要把好质量关。
(九)图案要素
图案不仅指面料中原本拥有的图形或者纹理,还可以表示为设计师对服装表面所添加的装饰图形。图案在一定程度上会具备着充实内容、装饰美化的作用,可以升华服装的文化内涵,将服装档次提升。
(十)色彩要素
色彩要素就是对服装流行色的应用。不单需要获取国内外的流行色彩信息,还需要融合服装销售所在地域的特点来确立流行色。
二、品牌服装的设计思维
在设计品牌服装的过程中,设计师的设计工作既复杂又重要。设计师一方面需要进行服装设计,另一方面还需要规划服装品牌。设计师会按照市场销售数据当中大众商品所占据的份额,来定制设计的基本标准。基于此,设计师的精力一般只用在创新款式方面。然而,设计师最首要的任务还是对服装的设计与开发。一般服装设计与服装总体因素设计,一方面在设计目的、表现内容等方面有所异同,另一方面在设计思维上也会存在着较多的差异。那么,在设计品牌服装方面需要将几个方面作为设计思维的核心:
(一)流行的逆反心理
服装流行要素基本上都是在视觉感官的新颖度上开展的,然后在经过渐变与递增的模式,增进灵性要素的平衡度,之后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若设计品牌服装方面想要将位居流行的前列,需要在没有展开流行事态之前,就要事前有所掌握与感知。这样的方式需要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将流行要素清晰的展现在脑海中,不可以随意的追求流行,而是要搜寻和流行大相径庭的现象,在其中寻找出新型的流行兆头。设计师如果做到抢占先机,才能够有效的通过逆向的思维模式对流行进行超前预测,以此来获取前所未有的商机。
(二)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是对品牌形象、消费对象等内容的划分。因为产品定位基本上是确定在设计之前,所以主要的设计思维需要在销售对象、产品属性等方面作为重点进行工艺设计。
(三)服装工艺效果
服装工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的更新技术与方式。在创新服装工艺方面虽然无法彻底的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可是在修饰外观、提升档次以及表现内涵等方面,都可以表现出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在服装工艺的思维模式上进行分析,需要通过新颖、适当的工艺方式,将视觉效果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四)面料特点
不同的服装品牌都会制定面料的固定应用领域,这样的制定方案不单可以保证品牌形象的稳定性,还能够优化面料的使用与采购途径。就设计师而言,对面料性能的利用与了解非常重要。面料所具备的多种特征,都会成为设计的重点,以此来激发设计灵感。
(五)服装结构的创新
服装结构的思维模式创新,基本上包含着两个层面,其一为创新结构方式,其二为创新服装版型。由于在服装设计当中,服装版型是最为基本的要素,服装款式若相同,但是剪裁出不同的版型,所展现出的最终服装效果定会有所区别。所以,同一种服装款式,会具备多种构成的模式。虽然个别的构成方式较为繁琐,设计师一般不去使用,所以这种结构方式在设计领域上极少出现,才能够体现出该设计的惊艳之处。此外,设计师可以凭借自身的经验创建新型的结构模式。
(六)服装模式
服装款式的样式则为服装模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尽到的服装款式,就是人们心目固定的服装模式。然而,设计品牌服装的过程中,需要将常用模式优先提取出来,然后按照款式开展适当的改造,就能够把被消费者接受的服装设计出来。如果设计流程中仅仅维护自身的设计思维,而摒弃消费者的普遍需求,必然会导致顾影自怜的结果。
(七)设计美观需求
品牌创装的美观度,一般要重视功能需求,不可以只关注美观却将功能忽视。以销售情况进行分析,服装美观度一般能够激起消费者关注的作用,若美观成分不会与功能发生冲突,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激起购买欲望。在美观需求上进行分析,在服装设计当中设计师将属于自身的审美观引入其中,有着刺激和引导消费的作用。基于此,设计师有必要拓宽设计领域,并强化自身艺术涵养,要在不同艺术中提取美学内涵,并将美观与功能有效融合,从而提升品牌服装的关注度。
(八)服装款式
服装构成当中最直观、最具体的因素则为服装款式。设计师一般情况下会在流行要素当中发掘细微的改变,摒弃服装款式一直是设计师建立设计思维的出发点。
结语:服装流行要素的把握尺度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要利用较长的时间去摸索流行要素,同时还需要对专业设计理论进行充分的研究,再加上充足的设计兴趣与热情,以及对美的感悟,才能够设计出符合当前潮流主题的品牌服装。服装设计师利用对产品的设计,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思考、去学习。当今社会的流行要素,绝大多少要素需适当的引入自己的品牌设计中。在创立品牌的过程中,一方面需具备流行要素,另一方面还需具备经典元素,之所以添加两种元素,是因为在服装设计当中应用混合的颜色是较为持久的设计模式。设计师有必要透彻的熟知经典元素,要将其与流行元素相融合,才能够让所设计的服装展现出经典的美学韵味。
参考文献:
[1]陶然.全球服装流行元素的采集及其在服装品牌产品开发企划中的运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09):123-125.
[2]曹霄洁,李峻,刘晓刚.基于服装设计元素的流行趋势优化模型[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08):133-135.
[3]张艳,苗刚,何秀丽.回归分析法在服装流行色预测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07):142-144.
[4]王宏付.从服装设计市场化谈对服装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3,14(06):112-119.
[5]李耀琼.解析服装品牌文化与品牌服装设计定位研究[J].大众文艺,2013,15(04):113-118.
[6]彭劲松.中国服装产业品牌化转型:国际经验与实施路径[J].发展研究,2013,16(05):124-125.
[7]曾晨,陈东生.品牌服装设计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法宝[J].山东纺织经济,2013,17(03):133-135.
关键词:服装;立体造型设计;空间构成要素
服装的立体化设计通过运用立体造型手段,对服装空间进行有机表现,对服装样式造型进行设计的一种方法。服装的立体空间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理解,不仅包括设计中的立体,而且也包括人本身的立体。服装设计属于视觉造型艺术,具有空间可视效果。
1 服装外空间分析
服装本身以外的所有空间都可以称为服装外空间,塑造服装的外空间,能够使人获得美的感受,能够对人体进行美化与修饰。模糊性经常被认为是其特点。在对服装进行立体造型设计后,服装形状经常会发生改变,形成一股向外扩张力即外空间扭曲,能够让人得到动感的享受。现代人张扬的个性通过服装外空间的扭曲设计,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同时,这种设计也体现了设计者对消费者心理的准确把握。这种设计突破了常规,能够体现出现代人对常规习惯东西的反感,因此,外空间扭曲变形设计能够得到现代人的喜欢。[1]同时,外空间扭曲变形设计受到宏观因素、微观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1.1 宏观因素
服装只有与社会大环境相适应,穿着者才会具有舒适感。设计服装必须对其实用性进行充分考虑,不仅应让服装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且应让服装适应地理天气与人口分布等自然环境的变化。服装设计者应认识到服装穿着者生活方式会随着年龄、季节以及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结构对服装款式也有一定的影响与促进作用。人们的着装会随着生产科技水平以及社会观念与价值标准的变化而变化。服装的款式、面料以及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经常会受到国家政治制度及社会状况的影响。服饰因政治变革与社会动荡而容易发生变化;服饰风格因开放的政治环境和发达的经济会变得多样化;服饰的流行因社会文化观念与道德规范而受到制约与影响。[2]
1.2 微观因素
一个人的生活观念一般由生活态度与方式以及个人需求构成。社会中的人心态各有不同,导致他们的生活态度也有所区别,进而其着装也就会不尽相同。人与人的生活方式如果不一样,那么着装风格也就会有所差异。同时,每个人对服装的颜色、外形以及图案喜爱程度不同,因此服饰的选择也就会因人而异。这些不同能够通过服装的风格以及颜色等变化可以看出。
1.3 环境因素
自然天气会对任何时代的服装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不间断的。一个人的服装如果与所处环境格格不入,就会受到环境的排斥。不同场合,就会形成不同的形式与气氛,也就会对其中的人的服装产生影响。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搭配的服装就会有所不同。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外等在服装搭配上就有很大差别。服装设计师会根据不同环境的气候条件,设计不同的服装。这种时间因素,会影响着服装的造型、面料以及装饰手法。[3]由于人是服装设计的中心,因此设计师进行设计服装前必须对影响服装设计的人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与归类后,才能对服装设计有明确的定位,才能具有针对性。
2 服装内空间分析
2.1 软件因素
服装的内空间指人体与服装之间、衣服与形体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服装的内空间有效的让空气得到了流通,使服装具有了保暖散热作用,使穿着者感到更加舒服。服装穿着者在运动变化过程中,服装空间也就得到了相应的变化。同时,服装内部空间能够改变穿着者的活动姿态以及审美需求。服装的内部空间因穿着者行为介入,服装就具有了实用功能。服装内部空间形态构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基本活动需求。
2.2 硬件因素
服装的内部空间的构建必须与人体体型特征相符,服装内部空间形态经常会因为人体运动变化受到影响。因此,设计师应对此引起足够重视。设计师应根据同构性特征,依据人体凹凸起伏的变化,设计服装内部空间。设计师可以通过收省、打褶等工艺对服装内部空间进行有效设计,使其满足人体体型,从而使穿着者的人体曲线美得到展示。
2.3 相互结合
服装立体造型在结构上,必须具有完整性。几何图形通过不同的组合能够构成完整的服装立体造型,反之,完整的服装立体造型又能够分解成原来的几何图形。因此,设计师进行服装设计时,可以通过对不同的组合形式进行完善,对组合服装的空间进行有机组合,使其具有完整的服装立体造型。
3 服装个性空间分析
3.1 服装的个性魅力
服装的个性空间能够通过对服装内部空间进行有机调节,从而掩饰穿着者的体型不美之处。这样,服装的魅力以及服装与人体的完美结合都得到了展现。人体的魅力与独特的气质,都能够通过服装个性空间得到展示。[4]体型好的穿着者,身体与服装内部空间具有较强的合体性,人体之美能够得到有效展示;体型较差的穿着者,服装内部空间的伪装性,能够对其瑕疵进行很好的掩饰。西方服饰经常会运用服装内部空间的伪装特点,对人体的美感和魅力值进行提升。
3.2 服装的个性内涵
服装处于静止状态时,一般人看到的是其平面形式,而服装设计师看到的却是服装立体的纵深以及前后的关系,已经具有动态元素。当服装处于动态时,服装的不同构形变化就会被服装造型展示出来。服装内在空间蕴含的内涵,因人的肢体活动变化而得到呈现,进而人们获得对服装空间内涵的全方位感知与把握。
4 服装生命空间分析
4.1 服装的时空性
不同的时代风貌、审美意识以及时代特性能够通过不同的服装内部空间形态得到准确的体现。服装是时代的产物。人们通过服装的外廓造型进行分析,能够辨析出当时的时代特色。同时,服装内部空间形态与服装的外廓造型具有一样的时代特征。每个时代的服装具有每个时代的特征。人们能够根据穿着者的服装,对其民族、生活条件以及时代背景等情况进行判断。设计师根据服装能够将其内部空间以及外部造型等要素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而通过服装设计对时代的特性进行完美展示。
4.2 服装的亲和性
服装内部空间对人们的呵护即为亲,服装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完美的结合即为和。服装与人的这种亲和性,使其具有了散发着大自然的气息。人类对服装自然与健康品质的渴求,体现了人类对生命的追求。服装空间与人的互动体现了设计者亲和性的设计理念,服装的亲和性满足了穿着者的感觉、心理以及生理诉求。同时,服装与环境的和谐性也体现了服装的亲和性。
5 结语
设计者应正确处理服装设计、人体以及空间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服装空间立体造型设计,首先应符合消费者审美愿望以及穿着舒服需求。服装设计如果适当运用立体化空间设计元素对服装的空间造型艺术进行展示,对消费者的服装艺术感受与理解进行加深,那么消费者就会感受到设计师的情感及其对美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张婷,刘冬云.折叠手法在服装立裁中的应用研究[J].纺织导报,2013(12):73-75.
[2] 张龙琳,周莉,安妮.礼服设计中面料的立体构成技法[J].纺织学报,2011(08):102-106.
[3] 徐超.论构成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D].河北科技大学,2014.
[关键词]创意思维 打散 重构 服装设计
一、引言
服装设计的创意思维方式很多,例如横向思维、纵向思维、正向思维、反向思维、多向思维、侧向思维等,服装设计中的“打散-重构”思维模式,是实践教学中完成的创新思维方式,即把构成服装的各个要素分解,并对每个要素进一步打散分解成小元素,从中选择最佳元素加以调整,再重新组合,完成特定条件下创新设计作品。
服装设计是对人的整体着装的设计,其设计离不开人和服装两大因素,对于服装设计因素的打散――重构就是指对人、服装两个要素的分别打散、重构。
二、服装设计主体的打散
服装设计是针对人着装的设计。人是服装的主体,是有思想、有思维、情感的特殊社会人类,具有生命物质的客观因素,即性别的因素、年龄的差异、形态结构各异的特点。人自然属性的不同其根本原因取决于性别年龄生理结构的差别,人有先天性的外在风格表征:东方人特征、西方人特征、古典型、时尚型、外向先、内向型、等人的自然属性特征。
人作为社会的人,不仅作为自然个体独立存在,也是团体的人更是社会的人。这样就把社会中的人划分不同的类型层次,有身份、地位、职业、场合等。即按照TOP原则进行分散:T(time)时间,公转时间:年度、季度、月度;自转时间:早晨、中午、晚上;P(place)地点,经纬位置、国别、城市、宾馆、饭店、礼堂、演播厅等;O(obiect)目的场合,具体环境气氛庆典、会议、交流、娱乐、访问、休闲等。
三、服装设计内容的打散
服装设计是针对服装的设计。服装不仅有满足服用功能的实用性、合理合体的机能性,还具有满足审美功效的审美性、合情悦人愉人的艺术性。服装通过整体表征传达一定的风格特点,需要由构成服装的三要素以及图案配饰等其他辅助要素支持完成。
(一)风格定位的打散
服装所体现的风格,是时代社会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素质修养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概括为个人风格、民族风格、时代风格等。时代风格是指时代有影响力的服饰特点,例如: 40年代军装风格, 80年代男性化风格,等;民族风格是民族文化的综合体现,如:东方风格,牛仔风格,西班牙风格。
(二)三要素的散打
服装的款式造型概括为两个方面:整体形态的外轮廓造型和局部的形态内部结构分割。整体轮廓主要是外部造型的变化,即A型、O型、H型、X型、V型等;局部结构形态主要是指构成内部结构的因素:省道、裥、辑线等。
在服装的配色中,包括无彩色系,有彩色系,有彩色系的同类色,对比色,互补色和无彩色系的相互搭配中。
服装的材料选择上,涉及面料和质地等方面,材料包括天然纤维材料和化学纤维材料,天然化纤混纺及新型特殊材料。从质地上分析有厚重型、轻薄型、挺爽型、粗矿型、细腻型、华丽感、质朴感、飘逸感等面料。
(三)图案配饰要素的打散
面料中的图案在服装整体形象中也是重要啊一部分。图案风格分:传统图案、民族图案、现代图案;内容上分自然物图案、人为物图案等;工艺上分:织花、印花、刺绣等。服装中图案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纹样、色彩、组织与服装构成设计相似,以可以融于服装构成要素中。
服装配饰也是服装装扮的一部分,是整个着装形象设计的点睛之笔,如帽子、眼镜、鞋、首饰、包、伞、等同样是构成服装重要的一部分,追求与服装整体效果的谐调、统一。
四、服装设计中元素的重构
通过对服装设计中主体和内容做了打散,其目的就是分析认识设计元素,为的设计创新――重构。
设计是艺术同时也是技术。如果把“打散”比喻成是拆机器零件,认识了解机器性能原理的话,那么“重构”则比喻为在充分认识了解零件性能原理的基础上按一定的规律要求设计出新机器产品。重构是对一些散乱的机器零件进行整合组装,这种整合组装不是简单的技术相加,而是上升到一定的艺术层次,是一种设计创新。
在服装设计中重构是对打散的已知元素的组合,已打散的各主要元素又包括许多的子元素,这样逐级打散,在众多的打散元素里进行有选择的、遵循一定的顺序元素整合,并逐级选择最佳元素组合重构。在组装整合过程中元素遵循一定顺序逐级重构,同时还要考虑到美学原理,以及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制约因素,进行整合重构时应把元素放在形式美学、自然、社会大背景里,才能构成深层文化的着装状态。
五、“打散―重构”模式思维在设计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通过具体的实例来演示说明“打散―重构”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如我们要完成教学课题:为春节联欢晚会女主持人设计服装。具体流程是:
第一,服装设计主体重构定位。在设计主体的打散因素里要选择所需要的因素即对人的年龄身份地位职业特点、形体结构、性格特点、所在时间地点场合等因素打散分析来确定人的定位。春节是传统的节日中最重大节日,春节联欢会的举行按照传统要在除夕的晚上体现出全民同庆共度联欢,要在场景效果好的演播大厅举行,主持人要求身材较标准,形象气质良好,并体现女性特点的人,有表演能力,有一定社会地位,有一定影响的力。经过对这些打散因素的分析筛选,得出设计结果。
第二,服装设计内容的定位。在服装内容的打散因素从服装特征、风格的打散定位,到构成服装的相关要素,款式造型、色彩配置、材料质地、图案配饰等细节元素打散定位。具体分析如下:
演播厅里的晚会很注重舞台上镜表演的欣赏性效果,服装是以审美性为主,艺术性强,装饰性强;庆祝中国传统节日,要突出中国传统风格特色,这是服装设计的风格定位;在款式造型上以传统外型特点,结构上瘦身合体;色彩上,体现传统节日喜庆、以对比色系为主,以无彩色系加以调和;材质选择上,结合所在舞台、灯光、背景,选择具有挺爽型、华丽感的天然丝制面料,材料以突出舞台大效果;面料图案可选择带传统风格的印花牡丹图案,配以具有传统风格首饰,颈饰、首饰、头饰等作适当选择起呼应点缀作用。形成“服装”因素打散后经理性分析筛选完成的最终定位。
第三,“人”“装”合一。我们明确定位了“人”的因素、“服装”的因素,有了“人”、“装”两者的相加融合组构,这就完成了“打散―重构“的设计。即有东方传统风格特点的人,穿着具有东方传统的服装,出现在传统节日背景里,人、服装、环境融合演绎在一起,形成了高境界的完美统一。
一、互动交融
由于舞美技术是概念性的说法,实际上舞美技术包括服装、道具、布局、灯光等要素及环节,从全局来说,舞台服装设计与舞美设计彼此关联,相互交融,是一种互生共存的协调统一关系。因此,设计者需要特别重视这些环节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融合、互动的,没有哪一个是独立存在的。这种互动交融并非静止不变,而是在动态演进中变化和发展,具有独特的互动性。第一,和道具的互动交融应遵循服装设计与道具设计既要和谐统一,又要随着道具变化而改变的原则。如,京剧《智取威虎山》的主角杨子荣的服装设计,在第一、第二、第四场戏中,他所穿的军装和手枪都是协调一致的;但是在第五场戏中,也就是“打虎上山”桥段中,杨子荣化装成土匪,此时他的土匪服装也伴随道具——马鞭进行了相应的改变。第二,和布景的互动交融要做到服装设计与布景设计的和谐统一,服装的变化应伴随布景的改变而改变。如,在话剧《红灯记》中,李玉和被捕并被严刑拷打后的服装转变为白色且附有血迹,这和日本侵略者办公室的布景协调统一。第三,和化妆的互动交融既要保持和谐统一,又要因化妆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这在诸多传统戏曲表演中有充分表现,主要是演员“一赶二”或“一赶三”中,这种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如,在京剧《吕布与貂蝉》中,有的演员先扮演貂蝉,着旦角服装并化妆;后扮演吕布,着小生服装并化妆,在这里服装和化妆的设计变化是同时进行的。第四,和灯光的互动交融主要表现在舞台服装设计须通过舞台灯光完美展现,在此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色变性,即服装在灯光照射下需要发生相应的色变。因此,舞台服装设计师必须掌握服装色变的规律及具体表现,不能应用自然色彩替代舞台服装色彩,否则会影响舞台演出效果。《红色娘子军》《八女投江》等剧在此方面均有良好处理。
二、本体交叉
从舞美范畴来看,舞台服装设计不仅需要服务于作品主题、角色塑造、艺术风格等,更应服务于整个舞美设计构想、风格与形式等。单从服装设计艺术来看,舞台服装设计和普通生活服装特别是时装设计存在诸多共同点,如追求款式新颖、颜色艳丽、面料优质、美观合体等。
三、主观能动
舞台服装设计并非被动地服务于整个舞美设计和舞台表演,而是主动进行服务,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应充分发挥舞台服装设计对整个舞美及舞台演出的主观能动效用。如,京剧《智取威虎山》主角杨子荣在“打虎上山”中的土匪装扮充分表现出独特、和谐的艺术感。第二,应充分发挥舞台服装设计源于实际生活但高于实际生活的特性。如,《红灯记》中李铁梅的服装,虽上下均有大小不一的补丁,但这是艺术对生活的提炼。
四、结语
现代服装市场上不断推出流行,商家利用各种营销手段、各种媒体宣传和展示其新作品,目的只有一个,促销刺激消费,让消费者接受和认同你的设计作品,达到最终的商业效应,美国的罗维是一个高度商业化的设计家,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设计哲学、设计观念,而是设计的最终经济效益,他说过:“对我来说,最美丽的曲线是销售上涨的曲线”。因此,服装设计不仅是单纯的美学原则或设计理论的哲学,而且其商品性也不容忽视,能够得到计会的认可,创造效益,符合大多数人的消费愿望,是现代服装设计的理想目标和追求。
二、功能和效用原则
服装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需要使用设计的手段来使服装穿着更加舒适和漂亮。因此,随着我们生活质量的变化,服装的功能和效用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体现在使用高科技的手段改变纺织材料的物理特性来适应现代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及适应环境和主流艺术潮流的需要。服装效用功能性是指人们使用服装功能性的变化性,如内衣的透气性和吸湿性,外套的防风性,宇航服装的抗辐射性,服装材料与人体皮肤接触的舒适性、服装与外部环境的热交换性、服装的卫生性等等。现代主义设计师提出的观点“形式服从功能”很好地表现了服装的功能和效用原则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背离功能美的服装难以有真正意义上的长久生命力的审美形态,这也不是我们所提倡的健康的审美形式,效用功能和审美功能最终将走向统一。
三、艺术性原则
服装是被传统文化所界定、覆盖于人体表层并体现限定区域的群体特征和个体性格特征的形态,是具有限定区域群体的特定功利目的和审美观的统一体,兼有实用与艺术双重的品格。服装设计的艺术原则是指在进行设计过程中所运用的艺术元素和最终服装成品视觉效果所具备的艺术性,是用美学理念或审美精神来主导设计创作过程。消费者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视觉美感和心理感如上的愉悦,使得服装符合与之相协调和适应的消费者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情趣,达到服装设计师的创意(设计师独特个性、审美意境和灵感的诠释)、服装各艺术元素(造型、结构、色彩、面料肌理、图案以及装饰配件)与设计受众(目标消费群体的性格趋向、兴趣爱好、文化品位和职业环境等)三者之间的统一关系,这样服装设计艺术美的表达才具有文化深度、代表内涵、装饰与审美艺术等。
四、合理性原则
现代服装设计的合理性体现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自然科学是体现人的卫生、人体、生理方面的因素,设计时必须选择适当的材料合乎人体结构和适合人体活动机能为前提,完善服装对人体的保护和保健功能。社会科学表达的是社会规范如个性、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强调入与自然的统一性,掌握社会大众审美要求和时代脉搏,合理地表达现代审美或传统审美交融的范畴。服装的高级需求是体现美观、个性的艺术性和好用、舒适的效用性的合理协调。服装设计的要素为———对象、时间、地点、目的、设计物品、价格。
1、对象———即设计的主体对象———使用者———人,掌握使用者的主要特质是设计最优先考虑的基本要素。这个基本要素的特征为:年龄、性别、职业、喜好、个性、体态、肤色、脸型、发型、生活方式及使用者本人对流行的理解。
2、时间———现代服装的季节时令性很强,我国国内四季差异明显,若须发挥设计的最佳效果,很好地掌握消费者的季节细分十分必要。
3、地点———服装使用者的使用场合会经常改变,设计自然须根据不同场合对待,家居服装、职业装、工作服、休闲服、礼服;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差异亦被列入设计应考虑的范畴.自然其搭配的材料、色彩、款式也有所不同。
4、目的———现代服装设计的目的,除了合乎使用者服用,还应能表达使用者的爱好、个性、倾向的理念,最终被使出者所接受和认可,这个原则又称为适合原则。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不少设计师总是向人们展示新近的流行风潮,并将这些流行融进自己的个性设计风格,同时将着眼点放在消费者的心理诉求,这样就比较容易使消费者的心理具有亲近感,从而达到拓展自己目标市场的目的。
5、设计物品———现代服装设计的内容、形式及所表达酌情理机能和物理特性。比如,材质的耐久性、质感、肌理特性、染色的稳定性、后整理及技术尺寸等特征是完善的现代设计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