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专业技能

金融专业技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专业技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专业技能

金融专业技能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会计专业;专业技能;实训平台;信息技术

高职金融会计专业始终贯彻的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目标是培养技能型的实用人才和面对生产第一线的操作者。专业技能课程是高职金融会计专业实操培养的重中之重。珠算、小键盘数字录入、点钞这三项技能是金融会计专业的核心技能,每一个金融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都必须练就一手过硬的专业技能。

一、传统专业技能教学与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效率较低。小键盘数字录入(传票)训练由于设备(翰林提)固有的局限性,比如系统不可靠、续航能力弱、需人工回收成绩等情况的存在,造成一节课的测试次数不超过2次,达不到高效的训练水准。另外,点钞训练中发点钞券、发答卷、测试、收卷、批改整个过程繁琐费时,训练效果较差。

2、缺乏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由于任课教师课堂演示的局限性,造成学生看不到、不理解、吃不透、记不住的情况比较多,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差。所以,急需成体系的专业技能教学视频,包括标准动作的3D演示,真人操作视频等,以供学生随时观看学习。

3、教师无法有效的监控训练过程。由于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无法对学生的训练过程进行监控,所以学生不按规定进行训练的情况发生的几率比较高。

4、训练结果的统计和分析能力薄弱。每次测试完毕只能统计到每位学生当次的成绩,无法做到实时对全班的成绩进行处理分析。由于没有横向、纵向的比较,反映不出来学生训练中的问题。

5、训练过程乏味,无法调动学生训练热情。重复、机械的枯燥练习,无法做到实时评价。急需开发新颖的训练方式,比如游戏闯关、在线比赛等多种手段来点燃激情,这是平台开发的原动力。

6、统测过程繁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月测和统测,同时汇总的结果和评比的排名也无法做到及时、准确。

二、信息技术在金融会计技能综合实训平台中运用的可行性

金融会计技能综合实训平台不只是简单的模拟仿真平台,它跟其他的实训平台最大的不同是它结合了学生日常的技能训练,将传统的技能训练模式完全放在实训平台上进行,在不完全改变训练习惯的基础上,提高了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逐步提升任课教师对于课堂的管理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在合理分析可行性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合师生共同使用的软硬件,并通过在课堂中使用、反馈、修改,最终完善成型。

做可行性评估时,有两个重要的关键点:1、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对珠算技能训练的辅助?经过不断的努力,花了二年多时间不断实践和探索,设计出了带的智能电子算盘(带USB接口),该终端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测试结果并对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2、对点钞券上使用的二维码或条形码如何进行识别?通过使用扫描枪进行读取,或者手动输入点钞券条形码信息。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我们就有了软硬件的支持,才能最终实现平台的搭建和使用。

三、金融会计技能综合实训平台的设计和搭建

(一)点钞实训模块。1、每把点钞券张贴条形码或者二维码,防止学生记得钞票编号,杜绝了作弊情况的发生。系统获取条形码或者二维码的信息后,测试成绩的批改和分析自动进行。2、学生每次只需要用平板电脑上的扫码软件扫描条形码或者二维码,测试完成后在测试平台输入自己的答案就可以实时得到自己的成绩。3、数据库保存学生每次测试的成绩,以便系统形成多角度的评价和分析。

(二)传票实训模块。比目前只能单机使用的翰林提增加了成绩收集、数据分析、作业布置等功能。

(三)珠算实训模块。1、电子算盘终端(带USB接口):该硬件通过上位机功能的完善,将学生珠算测试结果的对应数值通过串口在电脑上进行显示,实现人机对话。2、与电子算盘终端相匹配的系统:(1)智能接收终端传来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2)系统功能的现实意义:

①随堂测试中,该系统能实时汇总学生个人和班级的测试成绩,自动统计平均成绩和合格率,智能分析和评估测试结果;多媒体资源可以辅助学生进行珠算基本指法训练;学生在系统中可以自行进行四则运算的初中高级训练,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减乘除单项训练,并可模拟进行珠算技术一、二、三、四、五级模拟定级测试。

②题型完整的题库资源,任课教师可以从容的处理命题、纠错、备课等问题,彻底从辛苦的批阅试卷和繁琐的成绩分析中得到解脱。

③与电子算盘终端的连接,实现了课堂教学数据的信息化处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都可以通过网络传输,打破了校园内外的时空限制,系统可随时监控到学生训练的时间和强度,达到技能训练的多元化、机动化、个性化。

④在珠算技能统一测试中,教师批改试卷的工作量减为零,同时杜绝了学生作弊和教师批改试卷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可能性。

⑤该系统通过在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珠算项目的日常训练中的使用,一方面能够节省教练命题、阅卷、分析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训练的热情,提高训练效率,激发选手的积极性和潜能的挖掘,培养力争上游、接受挑战,勇于进取的竞技精神。

四、金融会计专业技能综合实训平台的效果与思考

通过一段时间对该平台使用,初步对使用的效果和相对应的改进措施进行了思考:

1、传票模块:此模块需要改进的地方不多,通过测试成绩的收集和分析模块的改进,提高了课堂效率。作业布置功能的开发,解决了监控课后技能练习这个问题。

2、珠算模块:由于电子算盘连接在台式机上,学生需要改变日常珠算练习的习惯,往常的方式是试卷压在算盘下,学生一边打算盘一边往下抽试卷,而现在需要学生抬头看电脑屏幕上的试题,影响了练习的速度。所以,我们考虑在电子算盘下放置平板电脑,显示题目,彻底代替台式机。这里我们需要将算盘抬高,优化电子算盘的底部结构,逐步改变学生的练习习惯。从技术上来说,台式机可以提供算盘的电压,但使用平板电脑后,为了保证电压,我们会改进整个系统的电路设计。

3、点钞模块:学生能够很快的熟练使用扫描枪对条型码进行扫描,也能很快适应手动输入。但学生要当心的是,扫描完成后,对输入结果时务必要对应好次序,千万不要搞错,否则成绩会无效。将来,我们希望能够对多把钞票进行一次性批量读取,不用单把钞票逐一扫入编码。最重要的就是目前暂时不能对回家进行点钞训练进行有效的监控,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后续开发所需要思考的。

五、总结

高职金融会计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平台的设计,是依据传统的高职技能实训中出现的问题为依据,根据实际需要研发而成。整个开发过程结合了任课老师的经验、教训以及学生的意见、建议,最终设计出让师生较为满意的平台。由于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使技能课程的形式更为丰富、课堂的教学效率更高。通过创建个性化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自主训练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取得了更好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h:论信息化教学对财会核心技能教学的影响.好家长 2016.9

[2] 周卫东: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4

金融专业技能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专业建设;“五融合 五促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11-0061-03

重视技能的培养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主要特点。职业技能大赛一方面考量着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展示着职业院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娴熟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像杠杆一样“撬动”了职业教育各方面的改革和创新点。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多年的实践,提出了“五融合、五促进”的理念,将提升技能训练水平与推进品牌专业建设有机结合,全面提升了教学质量。

一、将技能大赛项目与专业建设

有机融合,促进专业群建设的不断完善

职业学校技能大赛项目的设置源于企业的生产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并以学生未来职业工作中的任务为载体,创设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在体验职场岗位的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和技能。职业学校可以将技能大赛项目与专业内涵建设有机融合,促进专业群建设的不断完善。

以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自动化工程系相关专业为例,该专业在积极开展技能大赛项目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专业设置和就业岗位有机结合的要求,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控制技术方向有效对接电气安装与维修和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两个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方向有效对接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项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有效对接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和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项目,保证一个专业或专门化方向与一个或多个技能大赛项目有效对接,初步形成以电工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专业群。

随着机电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常州市“十二五”期间提出了“建设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到2015年实现销售450亿元”的目标。学校一方面开展区域经济分析,另一方面将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工电子类增加的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融合,及时调整思路,将工业机器人技术拓展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个专门化方向,并将其纳入国示范校建设的项目,使得专业群建设更加完善。

二、将技能大赛项目与基地建设

有机融合,促进实践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

技能大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引导职业院校重视技能训练,提高全体学生的技能水平,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工作任务导向,贴近企业一线实际”是职业技能大赛项目设置的一大特点,将技能大赛项目载体的实践教学设备与实训基地建设有机融合,将成为技能大赛成果普惠全体学生终级目标实现的基本保障。为此,学校采用日常教学使用的设备与技能大赛的设备统一、日常教学场所与技能集训场所分开的方式,不断添置竞赛设备,全面提高实践教学的整体质量。

近年来,学校自动化工程系添置了YL-158G型电气安装与维修实训考核装置、自动生产线(335B)、YL-156A型电气安装与维修实训考核装置、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实训装置、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235A)等,并在国示范项目建设和省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合理规划并建立“机器人创新工作室”、校企共建“FANUC应用中心”(对接机床装调与维修项目)及“机器人应用技术”项目竞赛装置等,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设备,逐步形成普通学生4―5人一组在相关实训室完成技能大赛项目课程的教学,优秀学生在集训室完成强化训练的格局,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技能大赛的辐射效应。

三、将技能大赛项目与课程改革

有机融合,促进模块化课程的不断开发

课程体系建设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的关键,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的职教课程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技能大赛彰显了职业教育“以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引领、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理念,并将行业要求、行业规范标准融入专业教学。加强技能大赛项目研究,对原有技能教学项目进行改造、提炼,转化为技能教学项目,具有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校的技能教学更规范、更有效,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实际需要的作用,也将使课程体系契合工学结合的要求。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技能大赛项目为载体,通过专业岗位和技能大赛项目设置的调研分析、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和技能大赛项目任务分析、课程分析与《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分析及课程教学改革系列丛书》的内容审视,将课程改革和技能大赛项目任务分解有机结合,构建了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符合技能形成规律的模块化结构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深化了课程改革。

(一)根据技能大赛项目任务综合性的特点,合理分解形成单项技能

秉承单一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的规律,合理形成技能模块,并将其融入相关的课程,重新设计、组织和序化相关教学内容,实现技能大赛成果向本专业教学领域转化。如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涉及机械部件的安装、电气的安装与调试、气动系统的装调、PLC编程与调试、机电设备的联调等技能,通过开设钳工训练、电拖训练、气动技术、PLC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设备装调等模块,构建课程体系,实现了技能大赛项目课程和日常教学的有机融合。

(二)以技能大赛项目课程相关内容为重点,开展课程和资源建设

如将《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分析及课程教学改革系列丛书》中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以及《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的教学项目作为必修的综合训练模块融入单独开设的《机电设备装调技术》与《电子装接工艺与技术训练》两门专业技能课程中;分析整理多年来积累的“电气安装与维修”以及“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大赛项目的各类题型与解题方案,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原则,整合相关知识与技能,精心设计项目任务书,应用于《电气控制工艺与技术训练》与《单片机应用技术》等课程;以技能大赛项目设备为载体,以技能大赛核心技能依据及系列丛书为参考,开发项目化的校本教材;选择与技能大赛项目课程对接的《电气控制技术》《PLC应用技术》和《单片机应用技术》作为院、校级精品(优秀)的建设项目;选择与技能大赛项目课程对接的课程建设国示范中的共享课程资源,不断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

(三)引入技能大赛评价方式,完善多元评价体系

技能大赛的考核评价方式是按职业岗位评价标准对参赛选手的竞赛成绩进行评定,并按工作任务中的各知识与技能评价点制定评分细则。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只把自己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方法去得到一个结果,而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如电工电子类项目技能大赛最后均有学生对所完成作品的自我分析过程,根据这一特点,技能训练类课程实施时均增加了学生自我表达任务完成情况的环节,并将任务书的阅读等内容融入评价指标,完善了多元评价体系。

四、将技能大赛项目与团队建设

有机融合,促进专业教师能力不断提升

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要素之一,而职业技能大赛是教师专业技能学习的“窗口”之一,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会接触到很多新设备、新技术、新技能,将技能大赛与教师的团队建设有机融合,将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自动化工程系以技能大赛项目为抓手,以两个教研室为单元,分别构建教学研究团队,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目前,该系已逐步组建了电气安装与维修技能教学团队、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技能教学团队、电子产品装接与调试技能教学团队、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技能教学团队等。其中,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技能教学团队成为常州市“创优名师虞益龙工作室团队”。工作室通过分工协作、集体研讨,优势互补,不断提升自我,已成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学团队。

学校教学团队围绕技能大赛项目课程开展课题专项研究,如开展“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应用项目课程课例开发研究”“单片机技术课程资源建设研究”,将技能大赛的各种资源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围绕技能大赛项目课程开展日常教学研究。如教研室以《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两门技能大赛项目课程为抓手,通过对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分析及课程教学改革系列丛书的内容分析和实施方法的研究,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围绕技能大赛训练方法的有效性开展研究,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如电气自动化技术教研室教师开发了“电子技能竞赛模块化”“趣味化训练系统”;广泛应用于优才培养与专业社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将技能大赛项目与校级技能

金融专业技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财经专业 综合模拟实践 操作技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经专业培养的学生既要具备相当的基础理论,又要注重专业实践应用和综合操作技能,所以在有限的课时中怎样设计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安排显得异常重要,下面以哈尔滨金融学院为例进行说明。

1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经专业技能要求

哈尔滨金融学院具有两大鲜明特点:一是深厚的金融行业背景,二是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强。正是这两个特点,让我院毕业生在金融行业成为一个品牌。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办公技能、财经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齐头并进的培养方式。

1.1 办公技能

(1)办公软件应用技能。办公软件应用技能中,最常用的是文字处理及编辑、数据图表统计分析、 演示文稿制作等内容。(2)应用文写作技能。应用文又叫实用文,是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为人们处理公私事务时常用的一种文体,是行政管理的一种手段,是社会交往的一种工具。包括介绍信、证明信、邀请函、启示、声明、公示、公告、海报、通知、请示、报告、会议记录、总结、简报、合同、章程和制度等。

1.2 财经基本技能

(1)财经数字书写。数字书写是计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经济工作者,特别是财会,计统和企管工作人员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数字书写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准确度。(2)数据与文字录入技术。数据与文字录入技术是现代工作岗位人员的必备技能。经过科学、专业的训练,能达到快速、准确地录入各种文字和数据,并能够按照要求进行处理。(3)点钞技术。点钞技术是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点钞速度的快慢、点钞水平的高低、点钞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资金周转和货币流通速度,学好点钞技术是搞好出纳工作的基础,也是出纳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之一。(4)珠算技术。珠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珠算技术是财会、金融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增强适应市场变化和职业变化的能力。(5)货币知识与识别技术。货币知识与识别技术是财经院校金融、财会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技能课程。(6)外汇知识与外币识假技术。外汇知识与外币识假技术是银行工作人员和贸易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必备的工作技能,也是财经专业学生必须训练成熟的一项技术。

1.3 专业技能

(1)会计学应用技能。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经专业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掌握较完整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通过手工实验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训练具备实际动手能力、实务操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使毕业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2)金融投资技能。金融投资是从事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工具买卖的,要求从业者既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并要能够根据金融市场的实时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3)理财规划技能。理财规划是金融从业者必备的一项技能。既要充分了解不同的金融产品的收益风险特征,又要了解客户自身的大量信息,只有选择与客户风险收益特征相匹配的金融产品才能做好理财规划。

2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经专业综合模拟实践教学体系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检验,哈尔滨金融学院各专业在开设课程时主要有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骨干课和专业选修课四大类:

2.1 通识教育课程

在通识教育课中安排了常规的思政、英语、数学和体育等课程外,重点设计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应用(下转第194页)(上接第162页)文写作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总课时是142课时,其中实验课66课时,能够保证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系统操作和和办公软件。另外应用文写作安排54学时,基本能够保证学生掌握日常办公应用文的写作。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和应用文写作的训练可以保证学生具备办公技能。

2.2 专业基础课

在专业基础课中安排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和经济法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安排可以保证学生掌握金融、会计等财经专业的基础知识,为后面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专业骨干课

在财经专业中,我们重点介绍会计学专业和金融学专业,在专业骨干课上两个专业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

金融专业的骨干课程包括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学、财务管理学、投资学、保险学、固定收益证券、国际金融和金融工程等课程。会计学专业骨干课包括商业银行学、财务管理学、财务会计、投资学、审计学、银行会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学等课程。在每门课程中设置三分之一的课时作为实验课课时,能保证学生在实验中将相关专业技能训练好。

2.4 专业选修课

哈尔滨金融学院财经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主要考虑不同专业的不同发展方向和学生的具体研究方向来设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已达到保证学生丰富自己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目的。通过专业骨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经专业综合模拟实践教学注意事项

为保证教学质量,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才能保证财经专业综合模拟实践教学的成功。

(1)要具备专业技能的教师。要保证综合模拟实践训练的成果,必须保证采取这种训练方式的高校具备足够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哈尔滨金融学院要求专业课老师都要具备双师证,并且要求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习和挂职锻炼,在实践期间保证教师要有具体的工作岗位,从事具体岗位的工作。另外我校还从企业聘请了实习指导老师,并且我校部分教师有企业工作经历,从而可以保证综合模拟实践教学的要求。(2)实验课要保证训练效果。要保证训练效果,还要有配套措施,例如作为综合模拟实践训练的需要新的考核体系。一般来说,专业实验课程要有专门的考核办法,我院就制定了《专业实验课考核管理暂行办法》,通过考核办法可以保证实践训练效果。(3)注意课程课设先后次序。一般来说,一门专业课程是下一门专业课程的基础,所以专业课程要有先后次序。只有将专业课的先后次序安排好,才能使财经专业综合模拟实践训练循序渐进地进行,才能使综合模拟实践教学的效果更好,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

总体来说,通过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经专业综合模拟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再加上设计合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配合好的实验课室、实习基地和配套措施,就可以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提高。

基金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经专业综合模拟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来源:黑龙江省教育厅;编号:JGZ 201201106

参考文献

[1] 甘鸿鸣.《金融营销学》教学实践及改进思路.商业经济,2012(5).

[2] 宋晓玲.高校模拟银行实验课程建设探析.经济研究导刊,2011(14).

[3] 钟云燕.金融模拟实验课程的建设与实践.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6).

金融专业技能范文第4篇

在金融实训基地建设开发过程中,我校关注金融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根据行业技术的发展情况,充分的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训练环境,学生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仿真模拟各个金融企业岗位,强化技能实训后,熟练掌握银行、证券、保险等基本相关操作工作,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提高了学生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建设原则

1.实际,仿真实训室实训基地设备配置符合银行、保险、证券实际,与近期技术发展的装备水平相匹配。

2.实例,要提供金融行业实际样例。

3.实景,符合职场情景,进入实训室能感受到真实的工作场景。

4.实际操作,在模拟炒股、储蓄、保险、会计的业务设计上要突出真实场景操作。

5.实用、实效,把有限资金运用在重要的环节和设施、设备装备上,设计方案在系统、全面基础上分清轻重缓急,分期实施。

6.实践,无论是合作单位,还是教师、学生,实训基地建设过程是一个培训、实践过程。对教师是实践能力锻炼、提高的过程;对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吸收理论知识,增强专业技能。

二、建设目标

本着“以市场为导向、统筹规划;以人力为根本、机制创新;以实用为基础、提升能力;以专业为特色、跨越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突出学校特色,建设由模拟银行、证券模拟实训室、保险模拟实训室等组成的,对内满足金融事务专业实训教学需要,对外服务社会的具有先进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的新型的金融事务专业实训基地。

三、建设形式

建成“前店后厂”式,实现工作场地与教室一体化。

四、基本功能

金融事务专业实训基地立足金融行业,面向社会,逐步规范和完善,每个实训室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局域网,全部通过信息服务中心进行数据的交换和处理,形成能提供多功能服务的“网络中心”。

1.基础实训。完成储蓄、会计的基础教学的实践操作;手工、机器点钞和识别伪币的教学及职业道德教学中服务礼仪的实践。

2.专业实训。完成毕业前柜面操作的储蓄、会计及出纳的完整操作流程的实习,使学生能较好地衔接适应柜面人员的工作。

3.模拟教学设计为50人的教学班,提供30个柜面实习岗位,每个实习岗位由二人轮流学习操作或一人作为客户、一人作为柜员轮流实习上柜操作。

4.模拟业务软件应设计为能本、外币操作的软件系统。开展本专业信息化应用项目研究、科技成果推广、技术服务、咨询等服务活动,融满足教学需要与企业需要于一体,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承担中等职业教育学历、非学历职业技术技能培训;负责银行、保险、证券银行从业资格培训和考核鉴定工作;进行金融专业研究、信息化资源技术开发及其应用推广。

五、建设要求

1.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社会需要相结合。通过建设金融实训基地与盛京银行、保险协会及证券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了师资、技术、设备、人力等资源共享。

2.实训基地建设与高等学院专业建设相结合。通过建设金融实训基地与东北财经大学、沈阳大学、金融高职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发挥名校的资源整合能力,创建金融专业品牌效益。

3.实训基地建设与服务教学、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相结合。建设金融实训基地,既能够面向学生开展技能训练、职业资格培训,又能面向金融市场开展职工培训,同时面向社会、大学提供金融专业技术服务和培训场所。

4.实训基地建设与专业相结合。有专业不为专业,着眼于学生个人发展,实现一专多能。我校会计、市场营销等商贸类专业的学生也能够到金融实训中心训练点抄、模拟炒股和模拟投资理财,满足了学生学习通用专业技能的需求,拓宽了就业渠道。

5.实训基地建设与师队伍建设相结合。通过金融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培养一批“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大多数金融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明显得到提高;

6.实训基地建设与教研相结合,通过金融实训基地建设,从参加企业实践、调研,论证,到制定建设方案、确定模块,提高了金融专业教师的研发能力。

7.实训基地技能鉴定与岗位相结合、与技术标准相结合。

六、建设内容

模拟银行实训室,能模拟现代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和业务流程。个人银行业务:活期储蓄、定期储蓄和一本通等;企业银行业务:账户管理、支票业务、汇票业务和贷款业务等;后台管理:柜员管理、利息管理、汇率管理、报表管理、数据备份和参数设置。

金融专业技能范文第5篇

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使得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从我国金融学专业人才供需现状的角度,剖析了高职院校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然后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对应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金融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2014年3月22日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谈到中国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时明确表示,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中国现有近2500所高等院校,其中有1600—1700多所学校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同时,在培养模式上,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如此一来,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将从现有的55%提高到70%—80%。对于高职院校金融学专业来讲,要顺应时展的要求和职业教育改革的内涵,协调好高等职业教育与就业间的积极互动关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培养具有实干精神和能力的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一线人才,为我国目前结构性失业的改善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我国金融学专业人才的供需及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经济金融一体化趋势加强,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整个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总量迅速增大,特别是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尤为明显。由于信息化的广泛应用,金融行业出现了新的挑战,使得竞争加剧,金融业混业趋势明显增强,保险、银行、证券通过混业经营,共享部门的金融经济资源,提高竞争力。这一趋势使得复合型高技能金融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扩大市场,争夺客户,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制定专门的个性化服务。由此可见,培养复合型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金融人才是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健发展已经被各个国家高度重视,所以对金融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由于我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加之不同层次的学校不管有无教学条件都争相开设金融学专业,导致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在数量上超出了需求。于是一些此类专业的毕业生通过笔试、面试等各个环节顺利进入各类金融机构。可是当这些头顶光环的毕业生真正融入工作岗位时,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学校所学习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专业知识远远达不到现有工作岗位的需求,比如银行信贷人员不能如期完成存贷款业务、保险人员跳槽现象比较严重等等。因此,培养高技能金融人才是解决我国金融学专业人才结构性问题的关键因素,而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肩负的责任重大。

二、高职院校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学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缺乏特色目前,现有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过于依赖模仿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未能全面考虑就业岗位的需求,只是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学分是否达到教育部门的规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院校之间人才培养模式没有明显差异,培养规格没有体现专业优势、学校特色和地区差异,没有把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原则,缺乏特色。众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重理论轻实践,为了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学生的就业率,在教学过程中设定过高的规格,结果导致学生为了不挂科而学习、为了考证而学习的现象,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要求,即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背道而驰。

(二)课程体系设置过于单一、落后纵观各职业院校金融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不难发现很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还是以传统金融为主,所开设的课程大多和银行有关,例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国际金融等,很少涉及到保险、证券、期货等其他的金融领域。虽然有些院校也设置了很多新课,但从教学内容上看存在重复交叉现象,各课程之间的定位及逻辑关系不清晰。这样的课程体系过于单一、落后,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可能满足岗位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能够胜任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方面工作的综合型技术型金融人才。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流于形式实践性教学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但是,很多开设金融学专业的院校在设置此专业之前只是一味追求生源,而缺乏建造全真模拟实训中心的条件,使得学生在入学之后实践性教学只是停留在教师的讲授之中,收效甚微。即便是一些院校有实力建设实训中心,但也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于模糊,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导致实训中心形同虚设,造成资源浪费,实践性教学环节流于形式。

三、构建高职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制定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理念是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任何高职院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都不能偏离这个理念。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的依据依旧是高职教育的理念和市场的需求。由此可见,专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其出发点在于技能、专业和市场的需求。高职院校应科学分析岗位需求,准确评估办学实力,主动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需要,正确定位,制定突出特色及符合自身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而言,现在金融机构和企业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熟练掌握银行、保险、证券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处理证券、保险和商业银行的相关业务,具有较强金融业务操作的实践能力,能从事金融机构相关工作的管理和企业资本营运等工作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二)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构建课程体系《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2014年12月)指出“:高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1/4,各级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原则上要达到总学时的60%。”从此文件的内容不难看出,教育部明确指出了高职教育要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岗位工作能力为重点。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基础。因此,各级高职院校要构建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体系。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以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优化课程体系。针对金融学而言,可以设置不同模块的课程体系。一般应包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人文素质和思想品德,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专业基础课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认识此专业的性质,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和变动提供良好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专业技能课是整个课程体系的重点,主要强调学生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选修课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自愿选定的课程,主要为学生提供不同金融方向的拓展知识。以此四个模块为基础,构建丰富与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

(三)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利用率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是高职院校的首先任务。各院校可以通过加大建设经费的投入,建立金融学专业对口的全真模拟现代证券、现代银行柜员实训中心,提高利用率,使学生在实际模拟操作中,真正认识并体验商业银行柜员储蓄、现金出纳、贷款业务、信贷业务、支付结算、信用卡、理财等业务。同时根据商业银行业务的规范流程,实现全真化教学,对学生的金融业务技能、金融职业素养、金融业务流程、金融职业礼仪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建立“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也是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一方面,金融学专业实训内容与设计应充分考虑合作企业,例如银行、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的意见,将金融机构实际业务纳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中,以金融机构岗位需求构建实训教学计划;另一方面,学校可与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多家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有机会、有条件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参加教学实践活动,或进行顶岗实习。

(五)“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了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必须拥有一支深刻领悟高职教育理念、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对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应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教师培养计划。一方面,学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组织教师到校企合作的单位进行定期学习或者挂职锻炼,增加教师的一线企业实践经验,在实际工作中获取第一手资料,并运用到教学之中。教师也可在寒暑假自行联系相关金融机构进行实践锻炼,以此来巩固理论知识并丰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积极引入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金融机构相关工作人员到校任教或开展讲座,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韩曙平,李前龙.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3).

[2]刘艳梅.我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研究[J].考试,2011(30).

[3]陈宁江,李翠玲.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编制程序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4]李华.论高职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J].职业教育,2015(4).

[5]傅程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