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司完善的管理制度

公司完善的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司完善的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司完善的管理制度

公司完善的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公允价值计量;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5-0091-05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之一,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一般不直接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高层管理者作为受股东委托的经营者,一般不具有公司的所有权。委托理论认为,委托关系中存在广泛的信息不对称,人为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其行为可能不完全以委托人的利益为目标,甚至可能以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增加自身的效用。为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成本,委托人通常会将人的努力程度作为制定其薪酬的重要标准,然而由于人的努力程度较难直接观测和评估,委托人往往以较易观测和评估的公司经营绩效作为替代变量来决定人的薪酬水平。基于公司经营绩效设计的高管薪酬激励制度是股东约束高管行为的重要手段,其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被视作降低成本、使高管行为符合股东意志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制度已基本建立,但还需要不断完善

一、制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制度的影响因素

(一)公司业绩

公司的经营业绩对制定高管薪酬激励制度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较为关注的课题。目前,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与高管以货币计量的薪酬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如,袁志忠等选取2008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从公司绩效、公司规模、股权结构等方面对影响高管人员薪酬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顾佳璐选取2009年沪深两市挂牌上市的1556家非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以净资产收益率(ROE)为指标衡量的公司绩效水平与高管人员货币性薪酬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与公司绩效已经挂钩,薪酬激励计划对公司绩效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唐国琼等选取我国沪深股市2006~2010年5928个样本上市公司,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高管薪酬和公司治理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公司成长性等变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上市公司将企业绩效作为考核高管努力水平的首要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高管薪酬计划,同时基于绩效的薪酬制定机制对高管人员存在激励作用。

(二)会计指标

会计指标作为公司经营业绩的直接反映,对高管薪酬激励制度的制定有重要影响,其易于观察与比较的特点也使之成为企业制定高管薪酬激励制度的基础。以会计指标为基础制定高管薪酬激励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在于,一方面,公司以历史成本计价的财务数据容易获得,因此,以会计指标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基于会计指标的衡量方法受公司经营基本面以外的因素影响较小,而与高管人员的努力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在制定高管薪酬激励制度时多以会计指标作为衡量的基础。

常见的反映公司经营业绩的会计指标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主营业务收入反映的是某一会计期间内的核心业务创造收入的能力,主营业务收入越高,企业在这一会计期间内核心业务的表现越好。净利润是收入减去成本后的差额,综合反映企业创造收入和控制成本的能力。企业的净利润越高,即创造的经济附加值越高,股东的单位投入获得的收益越高。因此,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越高,企业的绝对经营绩效就越好。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制定高管薪酬时将会计指标作为重要的衡量依据。通过对2006~201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进行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中的会计指标(如净利润、营业收入等)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三)公允价值损益

2007年1月起我国正式施行《企业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这一会计属性,增设“公允价值变动”这一新的会计科目。公允价值指自由市场上商品公平交易的价值,有时会偏离商品的真实内在价值,受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严重。公允价值变动指由于市场因素如需求的变化或商品自身价值的变化而产生的买卖双方对商品价格进行重新评估的过程。重新评估前后两者之间的公允价值变化计入公允价值变动。自2007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大范围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而公允价值变动作为新的会计科目成为衡量企业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会计准则将企业资产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公允价值密切相关的投资性资产,另一类是与历史成本关系更加密切的经营性资产。一般说,公允价值变动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直接计入利润表,从而影响净利润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如由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损益;另一种不计人利润表,而是通过资本公积计入资产负债表的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变动作为对主要会计指标有显著影响的重要会计科目,理应成为高管薪酬制定的考量因素。然而和营业收入相比,公允价值受市场层面而非公司经营基本面的影响较大,因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此外,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管理层努力程度之间的关系较复杂。一方面,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来自投资性资产的市场变化,市场变化往往是管理层难以控制的,因此难以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归因于管理层的努力。另一方面,管理层在处理投资性资产时具有明显控制权,不能否认管理层对市场的预测和风险控制能力能够影响公允价值变动这一科目,即公允价值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受管理层决策的影响。正是由于这种公允价值变动的特性,传统的会计指标和高管薪酬的正相关关系变得更加复杂甚至可能出现相当程度的扭曲。

总之,现行的高管薪酬激励制度需要根据新会计准则对薪酬绩效的对应关系做出相关调整,否则就会造成薪酬与绩效之间的扭曲,违背了薪酬激励制度的初衷。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制定薪酬激励制度时尚未充分、全面地考虑公允价值变动对企业会计业绩的影响。

二、现行高管薪酬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变动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存在“功能锁定”现象

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使包括会计业绩在内的会计信息更加反映现实情况,但也不可避免地给高管人员更大的盈余操纵空间。以2007—2008年持有公允价值变动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公允价值计量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并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计人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分组进行检验,借此分析对公允价值变动的这两种不同处理对高管薪酬的影响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和计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显著相关,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对高管进行绩效考核时比较注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影响;而与计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相比,作为资本公积计人资产负债表的公允价值变动和高管薪酬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我国上市公司在制定高管薪酬激励制度时没有充分利用公允价值变动的全部信息,存在明显的“功能锁定”现象。“功能锁定”指上市公司在制定高管薪酬激励制度时主要参考计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信息,而对计入资产负债表的公允价值变动信息则欠缺考虑。这一“功能锁定”现象很可能源于我国历来重视利润表而轻视资产负债表的财务监管思路。

利润表体现的主要是公司短期收益,而资产负债表科目持续性强,对预测公司长期盈利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重视利润表、轻视资产负债表的财务监管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股东在评估高管努力程度时重视公司短期业绩表现而忽视公司长期业绩表现的倾向,这种倾向容易使高管人员以牺牲公司长期收益为代价提升公司短期业绩,不利于降低整体成本。

(二)损益对薪酬的影响不对称,“重奖轻罚”现象明显

会计利润与高管薪酬间存在不对称性是指当公司会计利润上升时,公司高管的薪酬会以相同或更高的比例提高,而当公司会计利润下降时,高管薪酬削减的幅度小于公司会计利润下降的幅度。损益对薪酬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也就是股东对高管“重奖轻罚”。

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比重较大,历史原因导致国有企业主管部门对国有企业更多地采取行政管理。作为所有权人的国有企业主管部门表现出“奖优不惩劣”的倾向。国有企业主管部门作为特殊的股东代表对国有企业采取的间接管理方法使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权力相对较大,在多数由国有企业转制的上市公司中,高管自己聘用自己、自己监督自己的现象并不罕见,而高管薪酬由管理层自定,多存在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的粘性特征,即公司对高管行为有“重奖轻罚”的现象。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作为新会计准则下的重要利润影响因素,其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也体现出不对称性特点。以2007~2008年持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公允价值收益、损失与管理层薪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公司在高管薪酬的制定上存在对公允价值收益“重奖”而对公允价值损失“轻罚”的不对称现象,这会导致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一定程度上对公司治理机制构成威胁。也就是说,当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导致公司净利润增长时,高管人员往往获得同比例甚至更高比例的薪酬增长,而当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导致公司净利润下降时,高管面临的惩罚可能仅仅是薪酬不增长,降低薪酬的概率非常小,而且要视具体情况区别处理。

“重奖轻罚”的处理方法对提高薪酬激励制度的有效性是不利的。当高管面临决策时,会权衡潜在的收益与损失,当意识到可能的收益会提高自身的薪酬,可能的损失却不会降低自己的薪酬时,往往会做出冒险的决策。但从股东利益的角度出发,高管的任何一项决策都应充分权衡期望收益和风险大小。冒险行为违背了这一原则,可能会对股东利益造成严重损害。从这个角度说,制定薪酬激励制度时股东应该取消赏罚的不对称性,而不应该“重奖轻罚”。

(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易被高管人员操纵

基于公允价值变动对薪酬影响的“功能锁定”和“重奖轻罚”的特征,高管人员为提高自身薪酬,存在将投资性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计入利润表,而将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计人不影响净利润的资本公积科目的动机。具体的操纵形式很多,其中对投资性资产性质的划分标准的操纵和对交易时机的操纵是两种最常见的方式。

高管人员操纵投资性资产性质的划分标准使其对何种类型的资产划归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何种类型的资产划归为可供交易金融资产具有重大影响力。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影响净利润,对高管薪酬有较大影响;可供交易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不直接影响净利润,对高管薪酬短期内没有直接影响。因此,高管人员有根据市场变化操纵金融资产分类的动机,从而操纵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最终对净利润造成影响,并实现薪酬的上涨。

高管人员也可以通过操纵金融资产的交易时间来影响当期的财务报表。举例说,如果公司持有的某种金融资产当前市场表现极好,立即出售能够为公司赚取最大利润,而高管发现公司在当前会计期间的财务表现良好并预测下一会计期间主营业务收入会有所下降,那么为了改善下一会计期间的业绩表现,高管可以不立即出售该金融资产,而是等到下一会计期间再出售,这样就能提升下一会计期间的业绩表现,并使当期和下期的业绩表现之间更平滑地过渡。这种做法有利于提高高管薪酬,不过却会错过该金融资产的最优出售时机,实际上是使股东蒙受损失。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在更加准确、及时地反映会计信息的同时,也为高管的盈余操纵提供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三、提高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制度有效性的对策

(一)股权激励、退休福利与基本薪酬并行

委托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是掌握经营权的高管人员不具有公司的所有权,如果将股权激励也纳入高管薪酬激励计划中,增加高管人员持股比例,将高管人员的薪酬与公司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可以促进高管人员为从股票期权中获得更大收益而努力提升公司市场价值。我国制定股权激励制度相关规范始于2005年。然而,我国上市公司高管“零持股”现象仍较为普遍,真正将股权激励纳入高管激励计划中的上市公司较少。这可能是由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任期较短、资本市场不完善、股东对股权激励缺乏了解等原因造成的。此外,我国特有的“59岁现象”,即高管人员退休后原来高额的薪酬待遇骤然下降到和普通退休员工相同的水平,产生心理不适甚至在退休前利用职权谋取不法收入的现象。因此,在设计高管薪酬方案时不能忽略其退休后的福利问题。设计退休福利计划时,如果将高管人员的退休福利与其在公司任职期间的长期工作表现相挂钩,可以有效激励高管人员为公司长期利益服务,同时也免除其后顾之忧。不论是股东还是高管人员,都能从退休福利计划中获利。

基于上述考虑,建议我国上市公司制定高管薪酬激励制度时,将股权激励和退休福利也纳入考虑范围,形成股权激励、退休福利与基本薪酬并行的较为完备的高管激励计划。

(二)奖惩平等,将公允价值损益作为特殊业绩指标单独考核

我国上市公司在制定高管薪酬激励制度时存在奖惩不对称的特点。“重奖轻罚”促使高管人员敢于从事冒险行为,从而增加股东的成本。要做到奖惩平等,首先,应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任命与监督机制,在对高管业绩进行评估时充分考虑各方意见,从而对高管行为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其次,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类性质复杂的会计科目,股东在评估时要充分重视,剔除与高管人员努力程度无关的宏观因素影响,做到客观公正地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高管人员努力程度相联系,从而制定奖惩对称的薪酬激励制度。目前,在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考核机制中,国资委尚未将各类性质不同的业绩分类考评,而是采用粗放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在这种做法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风险性业绩没有被足够重视,高管人员在风险业绩和营业业绩上的努力程度没有被区分对待,再加上“重奖轻惩”的粘性业绩考核惯性,极易诱导高管人员的机会主义投资行为,加大成本的风险。

建议在高管考核机制中将各类性质不同的业绩分类考量,在注重业绩是否增长的同时充分考虑业绩背后的风险水平,做到全面客观地评估。同时,要有意识地避免“重奖轻罚”这类粘性业绩考核惯性。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造成薪酬粘性的主要原因,在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单独考虑时,企业应有意识地调整赋予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激励权数,这有助于引导高管人员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企业营业业绩的管理上,而不是资本市场的投机行为,从而有效协调股东和高管人员的风险偏好,降低成本。

(三)将会计业绩和市场业绩综合考虑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设计高管薪酬激励制度时,对会计利润的考量超过对资本市场表现的考量,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导致的。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稳步发展,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将越来越能有效反映公司的公允投资价值。而将会计业绩和市场业绩两种方式紧密结合,形成较完备的综合考核体制,能更好地促使高管将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工作目标,有效缓解委托问题。

常见的市场业绩指标有公司股价、市盈率与托宾Q值等。其中,托宾Q值是一项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价值之比,用来衡量一项资产的市场价值是否被高估或低估。具体到公司价值层面,托宾Q值用来反映公司股票的市场定价与账面价值的偏离程度,用来衡量在某一时点上企业价值是否被高估或低估。

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会计业绩的代表指标,以托宾Q值作为市场业绩的代表指标,分别分析两种指标的利弊。净资产收益率是利润表衍生会计指标,只着重反映单一会计期间的公司经营情况,并且重视收益而忽略风险,对于引导资本的优化配置没有指导意义。而托宾Q值作为企业价值的衡量指标避免了会计指标的上述缺陷,不过托宾Q值的缺陷也不可否认,就是企业的重置成本难以确定以及公司的市场价值存在偏差等。因此,建议股东在制定高管薪酬计划时综合考虑会计指标和市场表现两个维度的信息。

(四)注重长期利益、业绩指标多元化

公司完善的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是指保险公司为实现经营战略和经营目标,控制经营风险和增强风险管理,加强对各级机构管理者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会计和统计数据的真实完整等自身要求,出于生存发展和外部竞争需要,而主动采取的一种自我控制管理风险的行为。

从监管的层面看,加强保险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的监控和指导,目的是在新的市场和法律环境下,将以往部分监管责任转变为保险公司的管理责任。保险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是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保证投资人的正当投资回报权益不受侵害,监督保险公司合法合规经营,具备足够的偿付能力。以往这种监管职能是通过对保险公司现场和非现场的例行检查来实现的,但由于保险公司管理体制和业务经营的复杂程度增高,保险监管部门例行的检查和抽查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遇到了现实的挑战,增加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增大了保险有效监管的难度。在国际化竞争的大背景下,保险监管部门必须认真研究和充分发挥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积极作用,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作为强化监管的重要内容,加强事后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保险公司则应该认真检讨和审视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执行的现状,增强对公司内部机构、业务、财务、投资等方面的风险管理,完善和弥补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保险监管部门在加强保险法律法规建设的同时,应督促保险公司加强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替代、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的。

从公司的管理层面看,建立内控制度和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提高保险公司自我约束意识,防范和及时发现经营风险,建立公司内部相互制衡机制,确保正确反映公司的经营效益,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可以监督和弥补公司管理功能可能存在的缺陷,使公司在市场环境变化和人员素质差异的情况下,实现公司的市场经营目标。保险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这就需要保险公司对其分支公司的管理层进行监督,保证分支公司的管理层能够按照公司的既定目标履行职责,有序、有效地开展业务,确保公司的经营目标能够得以实现。保险公司总公司必须对分支公司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是否相适应,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是否完备和完善,权力与责任的平衡是否对称,重要职能和关键岗位的设立是否相互制约,独立的内部稽核和公正的外部审计是否健全,内部制度建设和内部监督是否执行落实,职业道德水平和培训质量是否提升,违法违规行为和有意误导行为是否得到遏制,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是否得到执行等等进行研究和评估。所有这些内容都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提高操作效率,确保现有规章制度的执行。

目前,在保险市场中时有发生的分支机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反映出上级公司仍然存在以保费论英雄,以规模为发展目标的经营指导思想,有些内部控制制度对部分分支机构管理者的经营行为缺乏必要的约束和监督,不能保证会计和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内部稽核和外部审计制度形同虚设,削弱了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效力,同时增加了保险公司经营风险和保险监管的难度和成本。

围绕风险控制和增进效益两个目标,保险公司应该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一是应建立起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严格控制经营风险,保证其业务收益的稳定,满足被保险人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二是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和先进方法对风险变动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有效进行公司经营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三是完善保险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对经营风险实行严格的监控,建立科学的风险监测反馈系统,提高公司经营效益;四是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管机构、管业务、管经营,并接受保险监管部门的指导和检查。

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应注重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必须引入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是应该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风险控制意识,增强自觉遵纪守法的观念和氛围;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并在运行中不断补充完善;三是强化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系统,确保业务数据和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四是加强和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加大公司内部稽核和外部审计的检查力度;五是建立和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机构,加强对决策者和管理者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六是加大对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检查和完善,确保总公司对分支公司的有效监督和管理;七是保险监管部门可以根据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鼓励或限制公司业务和机构发展的监管政策。

公司完善的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一、工作准备情况

我们认真制定了物资采购和工程项目管理专项效能监察实施方案,明确了效能监察的工作目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步骤,并分阶段组织实施:工作目的:大力推行物资采购“阳光工程”,堵塞漏洞,降低采购成本,杜绝违纪违法行为,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工作方法:通过建立健全物资采购规章制度,规范物资采购招议标程序。步骤:4月3日-4月30日为学习宣传阶段;5月1日-5月31日为自查阶段;6月1日-8月15日为检查阶段;8月16日-8月31日为整改阶段;9月1日-9月15日为总结提高阶段

二、自查情况:

物资供应部、设备部等职能部门在自查阶段能认真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部门人员进行了专题学习。对相关制度依据集团公司、大唐甘肃公司的制度规定进行梳理对照。各部门结合公司实际进行修订,对制度执行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及时完善;能认真履行物资采购的流程管理和建立质量可靠、服务及时的供应商队伍信息库,并与各供应商签订了廉政合同。以上部门均将自查情况报告按时上报效能监察工作办公室。

三、检查情况:

在自查工作结束后,监察审计部会同相关部门对物资采购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

1、首先进行了系统基础检查。对物资部、设备部20__年有关物资设备采购基础资料进行了查阅。检查各类招标、议标工作中程序资料以及廉政保证书、打分表等相关资料是否齐全规范。通过检查,各类资料都较规范、齐全,符合要求。

2、对执行程序、制度的规范性进行了检查。按照大唐甘肃公司文件要求,30万元以上要进行招标或大唐甘肃公司授权我公司组织进行招标,30万元以下可由我公司组织进行议标。在公司各项目招议标工作中,监察审计部全过程进行了监督。通过检查,职能部门能按要求执行各项制度,按程序开展工作。

3、我们重点对集体商务谈判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抽查。通过抽查,各项程序执行较好,但也发现有个别不足。如:在生水管道阀门更换项目中采购的金属硬密封蝶阀,由于当时正处于全公司联修阶段,工期紧、任务重,分场要求时间紧迫。物资部按急件进行了办理,未按照公司有关集体商务谈判制度进行议标。事后,物资供应部及时补办了相关议标手续。

4、对物资材料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我们对设备物资采购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进行检查,检查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查阅合同是否规范,相关工作人员是否存在不廉洁行为。

经过统计分析,1-10月份设备材料采购招议标及商务谈判共计47次,签订合同47份,为公司节约采购费用159.76万元。设备大修、技改招议标及商务谈判共计58项,签订合同58份,为公司节约费用74.5万元。

三、监察建议:

1、物资供应部要规范执行《议标性集体商务谈判实施细则》,对采购数额较少的材料必须要按相关规定进行;

2、要把学习掌握管理制度作为提高执行力的前提,认真组织部门人员学习相关管理制度,保证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3、要进一步完善急件急办工作程序,要加强对公司物资采购招议标管理制度的学习,提格按制度办事的认识和自觉性。不断加强部门人员廉政建设,严格防范和杜绝不正当交易行为的发生。

四、整改提高情况

在效能监察检查小组的督促下,各职能部门针对提出的意见和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了整改。

1、物资供应部、设备部认真组织部门人员学习相关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制度执行力。

公司完善的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联通企业;经济效益;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01

一、引言

加强企业管理工作是每一个企业都需要面临的重点问题,创新管理制度也是企业在社会中立足的根本,就目前来看,企业管理内容较多,包括组织、思想、模式、方法等等,不同的企业均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市场的变动进行相关的调整与创新,并组成相应的规划部门、设计部门等等。对于联通而言,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分清楚前台与后台之间的关系,对于客服,则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升他们的服务质量,对于内部工作人员,则要加强网络与信号的传输。只有明确的区分好各个职能部门,制定好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够促进联通长治久安的发展。

二、企业管理制度中的常见问题

1.管理制度缺失。如果管理制度存在着缺失的情况,很容易导致企业业务管理活动出现不规范的情况,在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制度的管控,导致所有的业务难以囊入管理工作中,如果制度细致性不足,那么企业管理工作也难以跟上社会的发展,这就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些阻滞。

2.管理制度滞后。很多企业都存在着管理制度滞后的情况,企业客户与业主需求的变动较大,这就导致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难以适应企业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对于联通公司而言,应该根据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创新产品,完善管理制度,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3.管理制度教条化。管理制度教条化也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常见弊端,企业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之后,常常不会积极的根据市场的变动进行调整,盲目夸大制度作用,这就导致企业反而陷进自己的制度之中难以自拔,联通必须要随机应变,根据客户的反应革新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4.管理制度欠缺规范性。管理制度规范性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即财务制度不透明、作业流程不规范、人才选拔制度不科学、绩效考核不公平、决策体系不健全等等,从联通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各个分公司应该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设置好相关的技术管理中心、安全服务中心、综合管理中心、资产管理中心以及资源管理中心,并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应该包含人事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行政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将企业发展与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扼杀在摇篮中,也能够保证企业的经营效益。

5.管理制度执行力不足。很多企业虽然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却难以受到良好的管理效果,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制度的执行力不足,缺乏执行力,那么不管再完善的制度都难以发挥应用的管理效果,因此,联通就需要在每个地区的分公司中安排好专业的负责人员,保证制度能够得到顺利的实施。

三、完善联通企业管理体制,提升经济效益

每个企业的生产与经营都会受到企业属性的限制,联通是中国通信企业的代表之一,近年来,联通WCDMA已经进入商用阶段,为此,联通就需要抓住这个机遇,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提升企业竞争力,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完善资金管理制度。目前,由于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一些企业的资金没有得到科学的利用,在项目的开发中,也未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好适宜的项目,这就导致企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可见,资金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企业决定性作用,要想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首先要完善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制度,这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第一,对资金进行协同管理。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命脉,想要保证企业能够得到稳定的发展,就需要对内部的资金进行协调管理,只有将资金合理的投放在各个部门,对产品进行正确的定位,保证资金的投放比例,才能够保证企业发展的平衡性。例如,3G网一直都是联通的优势企业,为此,联通可以适当的增加在3G网的投资比例,只有充分的发展自己的优势企业,才能够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优化资金管理效率。资金管理效率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举例来说,为了保证资金的流动性,企业可以选择一些利润高、风险小的项目,对于联通公司而言,可以推出新的套餐,强化流量费用低廉的优势,抢占市场先机。

第三,提升资金管理时效性。企业资金管理工作并非是固定的,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动情况进行变化,把握好实际发展核心优势项目,例如,可以多推出一些促销活动,利用好发展的时机,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客户,也能够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流动资金。

2.加强财务分析。就现阶段来看,财务分析这项工作在我国的企业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主要为重视单个指标分析,忽视了综合分析、投资科学性不足、事前预测不科学、过于重视对资金的应用等等,实际上,财务分析工作是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联通可以根据企业产业结构对市场份额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

3.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工作是财务核算的重中之重,核算质量关乎着企业、国家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也影响着财务成果的分配,虽然现阶段下各个企业均制定了完善的核算制度,但是,对于成本的核算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在下一阶段,联通在开发新业务之前必须要做好相关的市场调查工作,制定好科学合理的价格和完善的宣传措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而言之,联通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必须要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各个部门的配合,发展核心优势产业,这样才能够提升其社会效益与效益。

参考文献:

[1]祝宏英.加强企业管理提升联通经济效益[J].中国连锁,2013(10).

[2]孟杰,杨海菊.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第十八届川鲁冀晋琼粤辽七省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1(09).

公司完善的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化 管理制度 公司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信息化的制度建设,不仅有助于企业可以更统一有序的进行正常的工作,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在烟草行业,信息化的建设有助于企业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培育大的品牌等要求,而且还可以更好的推进烟草行业的数据信息传输,使相应的资源整合起来,提高整个烟草公司管理上的规范性,提高公司的产品质量和市场服务水平,从各个方面促进烟草公司的发展。

一、信息化对烟草公司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

就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来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集成的数字化阶段。在我国的烟草公司中,实行的大都是统一领导、垂直管理和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这种统一的管理体制需要在公司内部可以通过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公司的管理更为方便快捷和准确。在信息化的过程中,通过信息化的技术将企业的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是实现企业科学高效管理的基础,无论是公司业务管理标准化流程,还是企业的信息资源标准以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信息化的企业管理,使烟草公司的管理工作在科学性和流程性方面更为科学和高效,对于烟草公司的发展而言,虽然烟草公司企业比较多,并且产品也相对单一化,但烟草公司的这个特点使其在采用统一化和标准化的管理中可以更为方便和快捷。

二、信息化过程中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的注意事项

信息化建设我国的烟草公司,建设数字烟草,不仅需要转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一体化的管理来实现市场的需求和自身效益的提高,而且还需要将信息化融入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无论生产、经营、财务等部门,都要加强信息化的建设。

(一)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全面量化的制度管理体系

目前,在烟草工作的制度化管理中,存在着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很多公司在制度的制定上,侧重于硬件和网络等方面的管理,而很多管理制度体系,大都是从以往的管理经验总结过程中制定的,并且在执行过程中,很多都流于形式,在约束力方面的功能显得极为不足。同时,由于由于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信息化的制度在执行中几乎被忽视掉,对于违反管理制度的人员和行为并没有直接的约束和修正,从而导致相关制度逐渐丧失了约束和规范的功能,制约着烟草公司的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所以,在烟草公司的管理制度建设中,需要借助于信息化的技术作用,将信息化融入到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全面落实相关的管理体系,诸如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内容,用全面而且量化的管理体系固定下来,使企业的管理从定性转变为定量,时时处处的进行有效的转变,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相应的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整个烟草公司都实现更为方便快捷的信息化的发展。

(二)规范管理制度信息化的工作流程

在烟草公司,信息化的管理制度需要优化现有的工作流程。在公司的管理上,从企业的发展为目标,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从制度上来作为公司发展目标的基础,在信息化的制度创新中,应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工作流程,保证创新机制的有效运转。在烟草公司的工作流程优化过程中,通过各个部门基本职能的确定,对员工进行人事和工作内容等方面的分配,使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最优的工作流程来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加强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