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道路运输企业规章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作用;稳定;问题;措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其中道路运输无论是在里程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明显进步。随着人们日常出行的增加,我国道路运输安全形势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近些年来,我国道路运输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突出表现为道路安全事故频发,群死群伤的恶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管理就成为必然趋势。
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管理是道路旅客运输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安全管理是道路生产运行的首要目标,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目标。安全管理对于广大人们的人身安全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对道路本身质量的提升也有一定作用。新时期以来,我国道路安全管理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如何在全新的环境下提高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从而更有利于人们出行的安全、便捷、舒适是从事安全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
1 道路安全管理在道路运输中的作用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道路运输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做好道路运输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是保证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保证道路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对于道路运输企业自身的发展,对于人们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条件。社会和谐稳定是党和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保证人们生命财产的重要保障。每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影响,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影响。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能够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而能够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因而我们说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条件。
(2)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道路运输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道路运输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在道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道路运输企业竞争力,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可以增强企业自身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劳动者的积极性,最终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企业自身经济效益提高,又可以使得企业加强员工的素质培训,最终提高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
(3)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保证道路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防止交通运输事故的发生,但同时它对于道路自身的状况也保持高度重视,道路交通事故的产生会对道路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最终会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有有助于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从而间接的减少了对道路自身的损害,道路自身质量得到保证,它的使用寿命将会得到延长。
2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上文分析了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作用,接下来就来探讨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中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中主要面临三个问题:一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二是从业人员安全管理意识不强、技能薄弱。三是运输市场的不规范。四是资源配置渠道不合理。接下来,笔者就来详细论述这四个方面的问题。
(1)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道路运输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由于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管理过程中只是就事论事,而没有形成完善科学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道路运输企业在平常生产运行中,职责不清,奖惩不明,制度不健全,对员工培训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完善科学的安全考核制度机制。道路运输企业在管理中无章可循,这是造成我国道路安全管理水平低下的关键因素。
(2)从业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安全意识淡薄、管理技能薄弱。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主体是企业员工,企业员工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当前我国道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技能非常薄弱。从业人员一是没有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管理素质不过关,个别从业人员甚至违法犯罪。从业人员素质是影响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
(3)交通运输市场本身的不规范。目前我国道路运输业的特点是“三高三低”非常显著:市场化程度高、私有化程度高、社会化程度高、组织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资金含量低(劳动力密集型)。导致了我国道路交通运输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政府各部门对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内容多,多头管理现象严重,政府各管理部门都可以对其发号施令,容易产生管理部门之间的不协调,企业的不适应,使这个行业的政策导向混杂。各个道路运输企业出于经济目的,置安全生产于不顾,盲目追求效益。在道路运输过程中超速行驶,超载运输、疲劳驾驶的现象经常出现。各个企业之间经常发生纠纷,甚至在运输过程中也会由于一些细小的事造成纠纷,这会给道路运输带来严重隐患。
(4)资源配置渠道不合理。道路旅客运输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领域,属于市场主导型的行业,发展的速度更多地依赖市场供求关系,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完善法律法规来优化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结束现行的客运班线许可制度会有利于道路运输企业向规模化、节约化、公司化发展,安全生产水平会得到质的飞跃。
3 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措施
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道路运输企业的必然选择。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一是规范道路运输市场,实现有序竞争。二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三是加强车辆的技术管理。四是严格治理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下面就来详细论述这几点。
(1)规范交通运输市场,实现有序竞争。交通运输市场的秩序是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根本。加强道路运输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根本上是要规范交通运输市场,交通行政、行业管理部门要对道路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按照“三关一监督”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全面的清查,要加大对道路运输市场的整顿力度,要坚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来对交通运输市场进行整顿。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门要严格对道路运输企业的监督管理,针对那些违规运营的企业要坚决取缔,交通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加大打非治违的力度,要大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2)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道路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的管理,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对于道路安全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必须要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素质。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重点介绍安全的意义,安全的技能。通过专业培训来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的素质。另外是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考核,要严格按照《道路运输安全工作规范》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提高从业人员自身职业道德以及安全技能,是有效防止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3)加强对运行车辆的技术管理。道路安全运行管理有两个内容,一是对人管理,另外一个就是对车辆的管理。道路运输企业要建立健全车辆技术管理制度,在平常运行中要加强对运行车辆的监管与维护,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全面科学的车辆考核评价机制,对那些不符合运输安全技术条件的车辆要严格及时清理。
(4)要严格治理超载,超速、疲劳驾驶现象。近些年来道路事故频发,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驾驶员违法违规驾驶,超载、超速、疲劳驾驶现象频发。加强对超载,超速、疲劳驾驶现象的治理是道路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无证驾驶,醉酒驾驶是造成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就必须要重视对以上情况的处理。近些年来,在交通运输中出现了对驾驶车辆进行改装的现象,我国法律严格禁止私自改装车辆。私自改装车辆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必须要保持高度重视。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道路安全形势也越来越复杂。在人们对道路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成了必然趋势。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必须要做好上述四个措施。
参考文献:
[1]孙伟,刘伟.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思路与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07).
1.1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企业文化主要分为三个层次,表面层、中间层和核心层,其中,核心层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一,表面层的物质文化,称为企业的“硬文化”。主要包括厂容、厂貌、产品造型、外观、质量、企业中的管理技术部门、基础设备和运输设备等,这些都是道路运输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物质基础。道路运输单位作为一个服务大众性质的行业,物质文化方面除了运输设备在造型、外观、质量方面的要求外,内部的管理技术,设备运转能力也有为重要,这些都是物质基础,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第二,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道路运输企业中各部门的岗位职责、领导体制、人际关系、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以及组织机制等,是道路运输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约束和调控因素。在制度文化方面,道路运输单位应该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由此来约束少数职工或者旅客,通过建立这样的组织机制,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保证在顾客接受服务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哪一个环节容易出错。第三,核心层的精神文化,称为企业的“企业软文化”。主要包括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企业的群体意识、职工素质和优良传统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被称为企业精神。精神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层次,应当特别对待。精神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是企业的群体意识,是一个企业的优良传统。道路运输单位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精神文化。以上均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点。
1.2企业文化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的关键因素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经营创新,一种是经营价格,还有一种则是服务质量。而道路运输单位,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其工作性质本质上就是一种服务。服务必须强调它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式劳动,缺乏情感的服务,顾客是不会满意的。所以,运输服务就不能仅仅满足于“货畅其流,人便于行”这种功能性任务的完成。服务必须真诚,必须富有情感,才能起到相互沟通、交融情感、令人愉悦、树立风尚和传播文明的效果。因此,运输服务在强化技术性、功能性的同时,必须重视道路运输业的文化建设,努力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才能建立企业的服务品牌,适应道路运输发展的新形势,促进其行业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所以,道路运输的核心理念是服务至上。海南国有道路运输单位一直以来秉持着提升服务质量的信念,建立起顾客满意模式的企业文化。细化来说,包括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优质服务,诚信和谐,与时俱进、创新求变。确定了企业文化的层次和关键因素,下文将谈谈道路运输单位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
2道路运输单位如何构建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向前发展的基石,它提高了员工的积极能动性,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股凝聚力和约束力,营造出优秀的企业环境,使得企业资源得以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纽带、道德纽带。以下从四个方面来谈谈企业文化的建设:
(1)明确企业的核心,即企业理念———“服务至上”。道路运输企业是面向社会服务的,必须坚持“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在具体操作中,要坚持五个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精神文化。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以顾客为本,也是以企业职工为本,只有满足了职工的需要,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职工才能更好的去关爱群众,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样才能使得企业和谐向前发展。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建设安全文化。群众、职工的安全先于一切、重于一切,它是企业文明的标志。职工没有安全保证,谈何服务;顾客没有安全保证,谈何满意。这样的企业也就毫无价值。坚持优质服务的原则,建设服务文化。服务是永恒的主题。道路运输企业要适应市场变化,对群众需求变化敏感,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同时,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除专业培训外,礼仪培训也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完善的服务体系,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坚持诚信和谐的原则,建设和谐文化。道路运输是以群众为基础的,走的是群众路线,群众就是一切。诚信和谐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和谐稳定了,企业才能长久发展下去。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求变的原则,建设创新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路运输企业面对竞争在所难免,但不能被竞争吓退,应当正视市场变化,及时做出新的市场战略,以免企业在竞争中惨遭出局。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不断创新,观念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只有具有创新性的企业才能保持强大的生存能力,使得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2)设计本企业的视觉形象系统。企业形象是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总体印象。它包括两个层次,表层形象和深层形象。由外部特征表现出来的企业的形象称表层形象,例如招牌、门面、徽标、广告、商标、服饰、营业环境等,这些都给人一种直观的感觉,可以称为“第一印象”;仅有第一印象还不够,还需要深层形象。深层形象是通过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它是企业内部要素的集中体现,如人员素质、生产经营能力、管理水平、资本实力、产品质量等。表层形象以深层形象为基础,没有深层形象这个基础,表层形象就像是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所以,企业在注重表层形象的同时,还应该花更大的精力去关注深层形象。视觉形象系统是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重要载体,企业形象要依赖视觉形象才能广泛传播。视觉形象系统包括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在此基础上,设计企业的广告形象系统、服装系统、办公用品、礼品系统等,通过鲜明的个性化的形象系统,以精妙的视觉语言诠释企业理念,给公众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赋予企业形象极大的感染力。
(3)领导的心态,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道路运输企业的领导,应该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把企业文化当作头等大事来办。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领导具有带头作用、倡导作用和推动作用。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好,领导必须身先士卒,不断地向企业员工灌输企业的核心理念,以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推动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4)企业职工的自我意识。企业职工要以企业为家,以主人的姿态去为群众提供服务,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谋献策;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职工要对国家,对企业,对群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树立企业在社会上的优秀形象,赢得群众的高度认可。同时,还应当发挥企业职工的团队精神,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职工团结协作、和谐共处、勇敢前进,一起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种困境。这样,企业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3结语
一、领导重视,科学安排,精心组织
“打非治违”工作是今年交通安全工作的核心,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我所成立了以所长为组长,副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的“打非治违”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XX县运输管理所“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夯实责任。
二、认真组织开展道路运输市场整治活动
1、整治客运市场经营秩序。重点查处以下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一是严厉打击和查处无营运证件的非法营运“黑车”。二是不按批准的客运线路运营、串线经营的违法经营行为。三是不按批准的始发站点发车、不按批准的站点停靠及在在城区内兜圈拉客的客运车辆。四是途中倒客、甩客的违法经营行为。五是无从业资格证驾驶运输车辆的行为。在“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期间,集中力量,采取加大对违章营运频繁的区域做到重点布控、重点打击,同时发动群众投拆、举报和协助调查取证等措施,依法依规,严管重罚。专项行动期间,我所共出动执法人员200余人次,查处各类违规违章行为15件,查扣非法营运面包车8部。
2、排查运输企业安全生产隐患。通过深入道路运输企业,对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认真检查。要求各道路运输企业切实加强安全隐患的全面排查工作,确保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专项行动工作落到实处,对出现的问题从严从重查处。把检查和整改结合起来,对各类隐患分类归档,明确整改期限和责任人,抓好安全生产隐患的整改落实和“回头看”工作,确保专项行动取得成效。对相关事故的责任人要予以严肃的处理,该停业整顿的要坚决停业,该解聘的要坚决解聘。督促客运企业在客运车辆上安装和有效使用GPS定位系统,增强安全管理科技手段,提高安全动态监管能力。我局共组织督查检查33次,派出督查人员66人次,检查辖区企业19家,都已督促整改到位。
运管所围绕运管中心工作,将道路运输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摆到重要位置,结合县内道路运输实际,深入查找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严格按照交通部门“三关一监督一加强”的工作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深入基层和道路运输生产一线,全面开展检查督导,切实做好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责任事故。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该所一直把安全生产工作做为重中之重,号召全所干部职工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增强政治敏感性、社会稳定性、运输市场安全性,树立安全责任意识,认识到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就是生命的理念,小陈老师工作室出品没有生命其他利益无从谈起。同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11项,完善安全管理整治方案和应急方案。同时成立了以所长为组长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各分管副所长依据各自分工和承担的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主抓谁负责,谁落实谁负责”的原则,逐级分工,层层负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
二、加强教育培训,强化运输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主体意识
该所高度重视对运输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首先全面落实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责任,加强对运输企业的安全监管。道路运输企业是运输市场安全生产的主体,运管所在实施行业管理过程中,引导企业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车辆服务、事故应急处理等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搞好车辆检测维修,及时发现消除事故隐患。督促运输企业建立切实可行的车辆出入库检查制度,明确检查责任,责任到岗,签状到人,形成权责统一的安全生产网络。进一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其安全意识。利用经营者例会、“五一”、“十一”、“春运”等契机,经常性组织运输企业及运输从业人员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利用典型事故开展警示教育、安全教育。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了他们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自觉抵制违章操作、客货混装、超载超员、疲劳驾驶,达到无安全责任事故的目标。
三、严格落实“三关一监督一加强”职责,努力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该所认真履行“三关一监督一加强”的工作职责,强化全方位动态监管,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一)从许可条件入手,严把市场准入关。为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体系,我单位从源头入手,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格按《道路运输条例》及交通部规章许可要求进行审批,严格规范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典型线路,坚决停运,消除隐患。(二)从审查车辆技术状况入手,严把车辆技术状况关。为确保营运车辆技术状况良好,该所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进一步加强对二级维护企业的管理,全面检查有无只收费不维护的现象,有无签发虚假机动车维修合格证现象,有无买单卖单现象,重点抓住维护前检验和竣工出厂检验的关键工序,并对机动车转向、制动等主要工位零件的配置渠道、产品来源、出厂地实行登记制,并在合同中标明。对二级维护的每道工序实行定人,定岗并进行签字。二是加强对检测站监管,重点加强对车辆技术检测的管理,检测中严格落实“谁检测、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对检测车辆进行不定期抽查,定期对检测人员进行考核,对检测仪进行监测,实行动态监管。运管驻站人员严格把关,实行运管员、从业人员、营运车辆三见面的方式,逐车检测,逐车上线,逐车把关。三是对所有营运车辆的技术等级,二级维护情况严格审查核实,一一登记造册,规范车辆技术台帐。尤其落实客车、危险品运输车辆上线检测责任制,由驻检测办公室,对照台帐,对须检测和维护的车辆及时通知外勤协查。在检测、审查中发现不合格车辆,坚决禁止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参加营运。(三)从审核从业人员资质入手,把好从业人员资格关。坚持客运、危险品运输车辆和驾驶员双见面,客运驾驶员必须持有与所驾车辆车型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乘务员跟车服务必须持有合格的上岗证,危货驾驶员必须持有危险货物运输从业资格证,押运人员持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证,方可从事经营;驻站办、稽查人员全面检查营运驾驶员的从业资格证,无相应证件一律不得上路行车。(四)从客运站安全管理着手,全面加强对汽车客运站的监督。增派6名运管驻站人员,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汽车站监督检查。严格审查客车始发、途经、终止点,保证营运客车按线路经营,进站发车。强化客运站定额售票、检票,严禁售超员票,发超员车。监督汽车站进一步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例行安检制度,在安检中,重点检查车辆运营证件、车辆技术状况、驾驶员的从业资格证、是否饮酒、是否疲劳驾驶、是否超载,严把“进站关、检查关、出站关”,严禁“三品”进站上车,做到发车必检,确保出站车辆技术状况良好,证件齐全有效。(五)进一步加强对危货市场的监督管理。责成专门人员深入到危货运输企业、危货车辆经营现场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经营条件、经营资质、从业人员及各项安全生产制度落实情况。对危货车辆严查运输标志、消防设施、从业证件,对不符合规定的坚决取缔.
四、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形成运输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日本;道路运输;管理体制;职能状况
道路运输市场开放以来,我国的道路运输业得到了充足的发展,道路运输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如管理机构设置欠科学,行政管理效率低;运输市场管理不科学,行政许可体制不健全;缺乏对运输企业和行业的有效监管等。
相比较而言,发达国家的道路运输管理体制比较完善,管理方式也比较科学,本文通过对中国和日本两国的道路运输管理体制的对比,在分析两国各自的特点基础上,针对我国道路运输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思路。
一、机构设置
在中央层次上,日本道路运输的管理机构是国土交通省和其下属的自动车交通局,在地方上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的管理机构是9个运输局和52个陆运支局。
我国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中央是交通运输部和下属的道路运输司。在地方上,有各省的交通运输厅和下属的道路运输局、地级市的交通局和县市的交通局,各地方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名称,人员编制和机构性质也不统一,比如,有的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定位是行政机构,而有的县则定位为事业单位。
由此可见,日本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3级体系,我国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4级体系。从数量上来说,我国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规模庞大,名称和性质也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行政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二、权限划分
在日本,自动车交通局是道路货物运输事业的中央级决策机构,而地方运输局和陆运支局则是中央的派出机构,是日本道路运输管理的具体执行机构。地方运输局及陆运支局的行政长官由国土交通省人事部直接委任,并派驻全国各地的地方运输局及陆运支局担任职务,在地方代表国土交通省大臣行使职权,直接向国土交通省负责。
在我国,交通运输部和道路运输司是道路运输事业的中央级决策机构,负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全国道路运输事业的发展规划和监督管理并对地方各级道路运输机构的业务进行指导。各地方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根据中央的政策和指示,负责本地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地方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各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接受当地政府的领导,其人事和财政等安排由当地人民政府决定。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实行中央垂直管理的,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运政管理执法的效率,精简政府机构。我国采用的模式是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各地方管理机构既要接受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又要服从当地政府的领导,这种模式客观上造成了机构膨胀和人员臃肿的问题。
三、管理职能比较
(一)行政许可管理
日本的道路货物运输行政许可实行的是分类许可和分级管理的模式。日本对道路货运进行行政许可的法律依据主要是《货物汽车运送事业法》和《货物运送利用事业法》。《货物汽车运送事业法》的调整对象是拥有自己的运输车辆的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适用范围有一般道路货物运输事业、道路零担货物运输事业、特定货物道路运输事业和小型汽车货物运输事业。《货物运送利用事业法》的调整对象是不拥有营业性运输车辆的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在中国也就是货运业务。从事道路货物的经营者要向国土交通厅提出申请,国土交通厅根据申请者提交的材料,依法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委托地方运输局货运输支局做出许可、备案、注册等决定。
我国对道路运输经营行为没有进行细致的分类,许可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是《道路运输条例》和其他配套规定,其中规定,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经营以外的货运经营的,向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收到申请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法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作出许可决定。
我国的道路运输许可体制存在着欠合理的地方,一是许可过于笼统,没有对不同的道路运输经营业务进行分类许可,二是许可机构行政等级较低,由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进行许可。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位于道路运输管理行政体系的最低层级,如果所有的道路货运经营行为都由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进行审批和许可,必然会受到其自身能力的限制。
(二)企业经营管理
日本国土交通大臣为了确保企业的正常经营,可以对企业的规章制度、运输设施设备、业务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管。《货物汽车运输事业法》规定,道路运输业实行运行管理者制度,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必须从获得运行管理者资格证的人员中选定运行管理者,同时对运行管理者的资质做出了界定。《货物汽车运输事业法》要求运输企业实行"点呼"制度,道路货物运输企业的车辆在出车前、回场后,驾驶员都要到办公室与公司的运行管理者见面,运输管理员要面对面地向驾驶员询问有关个人身体及车辆情况。
我国道条规定,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的道路货物运输和货运站管理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方面,主要是要求经营者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业务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驾驶员和车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同时对从业人员素质、车辆条件和经营业务等进行了规定。
由此可见,日本对道路运输企业的管理更加切合实际,特别是运行者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安全运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是道路运输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我国对道路运输企业的管理制度大多是流于形式,或者在实践中没能够很好地执行。
四、日本道路货运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推动我国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改革。首先,考虑简化机构层级,可以试点实行中央-省-设区的市的三级管理体制,在县级单位设置派出机构,由上级运管机构直接管理,实行条块管理与垂直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其次,推动运管机构的事业单位改革进程,将事业单位性质的运管机构逐步转化为行政机构,工作人员列入公务员序列,机构规格建制和职能由当地政府根据中央交通部门的指导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决定。
(二)完善我国的道路运输行政许可制度。试点推行分级许可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资质高和经营跨省业务的企业由省级道路运输机构进行行政许可;对于经营省内跨市运输业务的由地级市运管机构进行许可;经营地级市以内业务的,由所在地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进行许可。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制度。在市场准入方面,提高准入门槛,可以对经营企业的管理人员数量、经营车辆数量、办公地点、停车场、企业资金能力等进行限定。
(三)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制度。要加强对运输市场的规划和指导,定期对运输市场的运力状况进行统计和公布。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服务水平、运输设备状况和财务状况等进行监管,确保企业的正常经营。探索更加实用和切合实际的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建立行业管理规范和标准,如日本的运行者管理制度,提高行业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雷孟林,刘兰英.道路运输法学(客运·客运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小川晋,吴晓武,王瀚,郑小鹏,王佳强,严季.日本道路货物运输行政管理(一)-交通运输部第29期赴日物流研修班系列报道之四[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08,(10)
[3]张小健,程国华,张贝,严季.日本道路货物运输业的运行管理者制度[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