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专业实习目的及意义

会计专业实习目的及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专业实习目的及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专业实习目的及意义

会计专业实习目的及意义范文第1篇

1.1利于学生形成良好职业习惯

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亲身感受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在顶岗实习中可以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

1.2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既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有效实现学校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学生利用顶岗实习的机会提前到岗位上去真刀真枪的实践。

1.3可以更广泛的调动社会资源投入高职教育

高职院校资金短缺是普遍现象,会计实训室和实习基地不能满足需要,难以保证会计专业培养学生满足社会的需要。通过顶岗实习,可以较快提高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也更有针对性。

1.4促进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提高

会计职业能力不仅仅只专业知识掌握,还包括会计业务水平、交流和沟通等能力。学生通过项岗实习,能够熟悉实习企业的工作流程,掌握所在会计岗位的工作方法和技能技巧,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学习相关的会计技术本领,并且充实会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协作能力、职业能力都得到提高。

1.5项岗实习符合高职教育规律

目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以学校为中心向校:企合作转变。高职教育强调学校教学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在这_-过程中顶岗实习能更好地满足社会要求,发挥职业教育的关键作用。

1.6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高职院校会计教师大多从学校毕业,缺少实践经验,对学生实施顶岗实习的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身实践技能,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这对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2.1建立实习基地困难,顶岗实习具有不稳定性

近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招生数量众多,找能够容纳数量众多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较为困难,项岗实习单位开展不力。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所涉及的实习单位众多,实习地点分散,使学校顶岗实习中,难于对学生管理,只能是抽查或远程指导,因此一些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沟通和直接指导,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2.2顶岗实习不对口问题突出

由于许多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出现不对口,所以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觉得从事的实习对于个人发展空间局限,将来不愿意从事现在实习的工作,导致学生毕业后,更换工作单位较多。

2.3教师实践能力不足以指导

有些指导教师疏忽对学生管理,甚至让学生自行安排,缺乏必要的监管,影响了实习质量。还有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中,很多人缺乏实践经验,对企业实际业务操作了解甚少,实践能力匮乏,不具备指导能力。由于会计专业教师的实务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水平有限,致使实习指导不到位,从而影响了项岗实习的效果。

2.4接收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

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而学生到企事业单位会计部门项岗实习,由于业务不熟不能给其增效,还会给实习单位增加作量,企业不愿让学生知悉其商业秘密,财会岗位通常一人进行处理,容纳学生很少。因此,会计专业学生大批量地到某一个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j是非常困难的。实质性合作的企业较少,使得学生难以了解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无法做到真正意义的顶岗实习,使顶岗实习流于形式。

2.5学生自身原因导致实习困难

很多学生认为经过三年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很好,不愿接受实习单位的岗位安排。自身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接受项岗实习企业会计经常和税务、银行等部门和单位打交道,所以企业比较重视的能力,如沟通协调、职业道德、持续学习、团队合作等,但这些,在学校教育中往往重视不够。

3加强顶岗实习工作的对策

3.1加强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

会计专业顶岗实习属于综合实践课程。为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学院应成立专门机构对顶岗实习进行管理,专人负责顶岗实习管理事宜,以强化顶岗实习的管理,与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根据会计专业特点,充分听取企业财务人员意见,制定顶岗实习综合课程《课程标准》、《实习计划》及《实习任务指导书》。

3_2实行双指导教师制度,明确企业兼职指导教师职责

针对顶岗实习学生分散的实际情浣,实习单位要保证每个实习学生有企业指导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经常及时与学生沟通,定期到学生工作岗位了解情况,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填写“顶岗实习的考核登记表”,发现问题要主动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

3.3加强和顶岗实习学生的联系与沟通

教师一方面定期到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沟通,了解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并积极运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短信、邮件、QQ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为学生辅导答疑,学生实习期间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并定期写出实结或心得。

3.4加强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思想教育

加强高职会计毕业生诚信意识的教育,在对毕业生的诚信教育中,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诚信榜样。精心组织毕业生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倡导诚信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借鉴国内外优秀道德准则,树立诚信榜样等来帮助毕业生牢固树立诚信意识。

3.5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

大力加强安全教育是现在当务之急,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社会风险教育和职业生涯设计都和学生今后工作息息相关,所以,加强安全教育尤为重要。

会计专业实习目的及意义范文第2篇

1、实训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

本人认为,在实训教学体系上可以将会计实训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单项实训、单元模块实训和综合实训,三个层次各有侧重并互为补充。①单项实训。单项实训是针对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单独进行的专门实训。目的是解决理论学习中的某一方面的实务操作问题,这些问题是专业学习的基础,也是为以后的综合实训做好铺垫。这一层次的实训应根据会计专业课的进度、难易程度及教学需要,由浅入深、有针对性地进行,并贯穿于整个会计学习的全过程。②单元模块实训。单元模块实训是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重在知识和技能的实际灵活应用。模块实训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没有现存配套的科学合理的模块实训教材,要求教师在多年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根据不同单元模块的特点自编单元化的实训教材(或实训讲义)。例如在《基础会计》“会计核算程序”的教学中,教师就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实训资料,从实操引出理论,从而导出各种核算程序的特点、记账程序、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建立“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③综合实训。综合会计实训是在学完主要专业课后,把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的一项实训。与单元模块实训相比,它更系统、更全面、更有深度、内容更广泛。在内容设计上除常规业务外,还要考虑涉税业务、外币业务、报表分析业务以及管理会计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另外,还要加强学生“审核、监督、预测、决策”能力的培养。

2、实习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

①完善校外实习的组织与管理。由于会计专业自身的特点和企业对会计服务的需求特点,每个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是有限的,加上财务工作涉及企业的一些商业秘密,学生实习过程又会占用企业会计人员的精力与时间等因素,使学生的校外实习所接触业务十分有限,要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也十分困难。因此,在学校尽可能地与社会联营与企业协作建立校外实习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习的同时,鼓励学生自己联系校外实习单位进行实习。这种形式下的校外实习带有明显的分散性,学生的实习情况和实习效果如何难以把握,这就需要通过加强管理去了解,去监督约束学生,以求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针对分散式的校外实习,目标管理是一种有效管理模式,通过实习前制订详细的计划如实习教学大纲和实习日志、实习计划书,实习报告等考核办法,以及实习后要求学生总结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意见和办法,认真撰写实习报告等考核方式来引导和约束学生。②加强实习过程的控制与约束。负责实习管理的学校有关部门人员应加强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指导、管理和考核,约束实习学生自我管理,保证校外实习效果。③改革考核方式,抓好实习后监督。改革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迫在眉睫,相关职业院校应将会计实训实习纳入专业教学计划,明确相应的学分,以此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结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独立从事会计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针对目前经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更高需求,我认为加强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在实践的熔炉中增长见识、砥砺品质、强化本领,是职业会计教育的关键之举,也是把职业会计教育做大做强的必然之路。

作者:胡言国

会计专业实习目的及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高职;教育目标

一、我国现阶段会计高职教育目标

1.我国高职教育现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数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教育质量及高职学生的就业状况令人堪忧。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界定比较模糊。比如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没有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只是将本科教材内容进行压缩,国内高等职业教育仍然对高职教育中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重视不够。近年来,广东等沿海地区频频出现用工慌,其中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高级人才更加短缺。虽然一方面各级政府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但是高职的社会声望和学生的认可度却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对于高职教育教学目标定位有偏差。

2.我国现阶段会计高职教育目标。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我国现阶段会计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满足基层需要的应用型、实用型高级会计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会计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过高,并且实际上很多职业学院并不能很好落实,会计高职教育与会计本科教育对于教育目标的定位都是“培养高级会计专门人才”,使得会计高职教育和会计本科教育没有层次上的明显区别,不能充分体会计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会计教学经验,并且开展相应社会调研,试图对我国会计高职教育目标改革提出一些探索性的观点。

二、我国会计高职教育目标探索

1.会计高职教育目标新定位。近年来,关于高等教育的应是“通才”教育还是“专才“教育思想在我国引发了一场有关人才培养目标的讨论。在我国会计专业人才仍然处于比较缺乏的状况,暂不能将会计高职教育按“通才”教育思想模式培养。我们应一方面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更应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使会计高职学生成为毕业即可直接用于工作不需要再培训的实干型的技术人才。

因此现阶段我国会计高职教育目标应为: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初级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知识更新能力,具有成为一个中、高级会计专业技术人才潜质的会计专业技术人才。这个会计高职教育目标的含义如下:

(1)职业性。会计高职学生毕业就成为一个初级会计专业技术人员,无需上岗培训,在校期间,除了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应进行在校演练,顶岗实习,并进行会计从业资格证及初级职称考试的培训,从而使会计高职学生毕业就能上岗。(2)培养目标强调是使学生毕业后成为一个“初级会计专业技术人员”而不是“高级会计专业技术人才”。这是因为会计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没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学生不可能一毕业就成为“高级会计专业技术人才”。(3)会计高职教育目标必须明确指出会计高职教育不是培养从事教学和科研人才,而是从事企事业单位实际会计工作的技术人才。(4)会计高职目标强调的是对高职学生职业技术的培养而不是专业技能的培养。

2.新定位的会计高职教育目标与原目标相比的恰当性。首先,新定位的会计高职教育目标突出了会计专业技术的培养,原目标强调的是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如会计制度设计的能力,制定会计流程的能力,税收规划与筹划的能力以及筹资与投资的规划能力等。其次,新定位的会计高职目标更适应社会的需求,新定位的会计高职目标“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初级会计专业技术人员”有利于指导学校重视学生会计技能的培养。最后,新定位的目标具有更强操作性。“培养学生毕业就能成为一个初级会计专业技术人员”,这样的培养目标,对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专业培养、教学方法等方面具有非常强的实际指导意义,从而使会计高职教育目标更具有实际意义,避免出现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脱节的现象。

三、会计高职教育相关问题

制定了会计高职教育目标,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向社会输送有用的高职会计人才,笔者认为还需要几方面的配套建设。

1.强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为了培养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高职会计人才,既要注重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更不能忽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型高职会计人才。所以我们应逐渐调整会计学的教学计划,逐步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的比重。制定出符合高职会计教育要求的教学计划,笔者认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达到1:1。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比重最终实现学生毕业就可胜任会计工作的目的。另外还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相应的会计实习基地,开展校外实习。使校外实习、校内模拟练习两者有机结合,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加强会计实践教材改革。各校可以自编的会计实践教程,如以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业务为案例、用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进行会计实务模拟演练,从而,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过程有了清晰直观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3.加强会计高职教师“双师型”建设。很多高职会计教师,没有实际会计工作经历,理论与实践脱节,结果教师在讲授会计实务时往往纸上谈兵,而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决定会计专业教师必须要有实际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几下几种方式达到高职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①支持鼓励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②鼓励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③聘请企事业单位会计师来校讲课。只有教师具有“实践性”才可能教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

会计专业实习目的及意义范文第4篇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经贸旅游系作为职院第一大系,历来重视学生的实习问题。伴随着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成为首批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经贸旅游系更是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以完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2方案组织与设计

为了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我系领导积极寻找校企合作单位,并根据合作单位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方案。目前我们选定的主要合作单位为某综合性度假村和省内多家会计师事务所。为会计专业学生设计的工学交替学习方案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基础课及基础专业课的学习,以塑造职业素养为主、实践专业知识为辅的顶岗实习,专业课进一步学习和实训,以专业知识为主同时兼顾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顶岗实习,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就业指导。其中第一阶段的顶岗实习在度假村进行,第二阶段的顶岗实习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在时间安排上,第一阶段实习在秋季进行,第二阶段实习在前一年的12月到次年的4月之间进行。

3具体实施

3.1第一阶段的顶岗实习

经贸旅游系与某度假村签订协议,安排会计专业学生分批分次到该度假村顶岗工作1至2个月,该度假村是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度假村,学生在那里主要是在餐饮部、客房部工作。同时,系里派专业课教师与学生住在一起,一方面根据岗位特点、工作环境为学生量身定做讲座,主要安排的讲座有内控制度、管理学、心理学、税法、商务礼仪、商务谈判等。另一方面及时为学生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通过实习,提高了沟通能力,培养了职业道德意识,同时学生通过将工作实践与讲座内容相联系,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以内部控制为例,众所周知,内部控制是会计信息质量乃至审计质量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内部控制实务性强,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度假村的内控制度和工作实践为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理论与实践的机会:企业的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处处都体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提供建议。

3.2第二阶段的顶岗实习

第二阶段的实习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会计专业最好的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自然是广大工商企业,但是由于受到人员数量、会计信息保密性的影响,企业往往不愿接纳在校生去其财务部门实习。而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其业务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在业务旺季即每年的年报审计期间需要大量的审计人员和实习生。所以,我系会计专业学生目前最主要的校外专业实训基地就是山西省内的会计师事务所。我系与事务所签订协议,在每年年报审计期间派驻教师作为企业的审计人员,同时带若干名学生进驻审计项目,这样一方面事务所得到了需要的审计人员,而学生也获得了工学交替的机会,并且教师也获得了实践机会,从而实现双赢。

4经验总结

两阶段式顶岗实习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顺利进行的关键一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4.1不能教条理解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并没有一种普适的模式,一定要结合地方特色、专业特点来设计顶岗实习方案。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企业众多,当地学校进行校企合作、为学生找到与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的机会要远大于中西部学校。因此,中西部高职院校搞顶岗实习不能强求专业完全对口,实践证明非专业岗位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此外,有些专业所指向的岗位群或行业可以允许学生长期、大规模地进到企业进行实习,但是会计专业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必须根据专业特色在精心设计实习方案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分阶段、分批次进行顶岗实习。

4.2要做好学生的组织管理工作

前文提到,学生在企业实习时都有教师跟随。我们的学生初入职场,难免有所不适,甚至有的学生对顶岗实习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教师在注意到这些问题时及时地开导学生,给他们分析顶岗实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意义。此外,教师还要经常与合作企业相关负责人沟通,了解学生在工作当中的实际表现,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

4.3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系学生工学交替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前文提到,学生去会计事务所实习的同时,教师也作为审计人员参与审计项目。事务所的审计人员一般都要有会计师或者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目前我系带学生去事务所实习的大都是具有会计师或者注册会计师资格,并且具有一定的企业财务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当然,我院会计专业两阶段式的顶岗实习开展时间不长,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要根据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加强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目前我院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仍然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即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核心专业课、一般专业课。像基础教育那样按部就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不利于工学交替的开展。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课程体系设置应符合岗位要求。下一步,我院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将以会计专业工作岗位为主线,以增强课程知识与实习岗位的关联性为目的,确定《收银员基础与技能》、《出纳员基础与技能》、《会计与实训》、《税收与实务》、《财务实务》、《审计与实务》6门核心专业课程。在分析会计专业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基础上,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原则,按照学生在企业所从事的具体岗位,对6门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设计。

会计专业实习目的及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会计专业 全程导师制 个性化培养

一、引言

近年来,高职会计专业一直是高职院校报考的热门专业,据不完全统计,一半以上的高职院校都开设有会计专业。2010年财政部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在着力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同时,重视会计从业人员、会计初中级人才的培养,促进会计人才资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努力打造一支职业道德水准高、业务娴熟、技能综合、职业判断能力强的会计人才队伍。

高职会计专业以中小企业人才需求为定位,立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和行业急需的初中级复合型的会计专门人才。要实现规划的目标,需要高职会计专业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一定创新能力,能熟练掌握会计领域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满足会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技能型应用人才。而导师制的核心思想正是基于具体过程的个性化能力训练和素质提升。对于高职会计专业而言,导师制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在高职会计专业推行全程导师制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对于改革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方式,提升高职会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相关文献回顾

目前专门研究高职会计专业导师制的文章仅有两篇:裴清华(2012)描述了“1+1+1专业导师制”在该校会计专业学生中的改革方案;郭长平(2011)给出了高职会计专业实施导师制的意义,分析了导师制的实施成效并提出了建议。而更多探讨高职教育导师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导师制在高职院校的推广应用现状。杜钢清(2013)指出了导师制在高职教育中的实施遇到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并给出建议;赵振洲(2013)提出了适合工科类尤其是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即“导师引领、技能打包、因材施教、分流培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张学林等(2013)指出了在民办高职院校建立“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三导师制”;张新科等(2013)构建了一种全新的“PFPT”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了该模式的实施途径和需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二是研究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其他某专业中的应用。李小敬等(2013)分析了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彭远芳等(2013)结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职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展专业团队导师制试点实际情况,阐述团队导师制的实施策略,并介绍了实施效果;童玉芹(2013)结合轮机专业的具体情况,阐述了导师制运作模式、实践效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对于高职院校导师制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方面的定性分析,尚缺乏系统可行的论证和实施方案,而对于会计专业的导师制研究更是屈指可数。因此,建立一套适合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导师培育制度,找到适合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导师制实施方法及评价体系,是全面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素质,并向高职院校其他专业全面推行导师制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全程导师制的构建

本文的总体研究思路是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办学定位、学生管理特点,从新形势下国家对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和高素质专门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出发,基于已有的院系会计专业学生培养和管理平台,在部分感兴趣的教师和学生中有针对性地试点特色导师团队组建、学生遴选和贯穿三年全过程的个性化培养等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其人生发展规划、知识技能积累与职业生涯起航无缝对接,使高职教育更加贴近国家定位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全面总结经验,初步建立适合于高职院校其他专业的全程导师培养制度、实施方案和评价指标,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立体化的学生培养方案,构建立体化的高职教育培养平台,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质量优异”的全程导师培养机制。以下是会计专业实施全程导师制的具体方案:

(一)构建综合指导教师团队及其绩效评价体系。

1.确定严格的导师选拔标准和选拔程序。从政治思想素质、师德师风表现、专业学术素养、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威信等方面综合考量,不片面追求学历、职称等显性因素;选拔师德高尚、治学严谨、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会计教师担任导师,克服“教师”即“导师”的现象。

2.试点组建职责明确的导师团队。拟组建的导师团队为“3+1”结构,由3名校内导师(2名教师负责课程学习和项目指导,1名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1名企业导师(提供实训帮助和实习机会)组成。首先对大一新生进行基本素质摸底,从中选取20到30名同学,对其从专业教育、课程指导、校内实训、毕业设计、校外实习、竞赛等方面进行全程导师制培养。具体来说,导师将组建成两个特色团队(分别由1名企业导师、2名会计专业教师、1名辅导员组成),每个团队各带领10到15名学生。其中导师侧重于对学生的学习辅导、项目指导、职业竞赛指导等,其职责有:指导学生全面了解会计专业;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指导学生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和未来职业生涯计划;负责对学生选课、拓展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指导;在学生校内外学习实践过程中,有计划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原则上应该承担所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如学生技能大赛,创业项目等,参与实施过程。辅导员主要侧重于日常管理学生。

3.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激励和约束机制。侧重过程考核,把导学双方的目标预期、导学环节、导学步骤、导学效果等分项量化,通过学生评价、小组评价、导师自评、导师组综合考核等方式,对导师的工作效果量化,作为后续选导师的重要参考数据。把导师工作计入正常的教学工作量,对完成效果好的导师按评价指标体系在年度评优、在职进修、职称晋升、专业负责人或学科带头人选拔等方面予以倾斜,提高导师工作积极性。

(二)构建信息对称的全程导师制交互式信息沟通平台。由会计专业网站作为主要信息沟通平台,此平台将专门设有导师制交互论坛、qq群、资料库等多种功能,完成三个方面的信息交互:导师制和具体导师的介绍及学生兴趣的激发、运行过程中的信息交互与阶段性成果汇报、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展示等。

(三)初步建立会计专业特色全程导师制实施方案。根据导师组特色,分别设立其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下面是以项目竞赛实训为主要抓手,以职业技能提升为目标的全程导师制实施方案具体思路。

1.激发学生兴趣。会计新生入学时对会计专业缺少认识,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时对所从事的职业没有充分了解,盲目就业,不愿从基层做起,嫌待遇差,频繁地换工作等。针对上述情况,在第1-2学期开设大学基础与会计职业生涯导航课程,组建“3+1”导师团队,以企业导师为主,在校内导师协助下,带领新生到相关企业参观调研。使新生刚入校就能够对专业以及毕业后可能从事的职业岗位有所了解,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分别从职业与专业的角度为会计学生解读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程间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产生“导学”效果,同时新生对指导教师在心理上也会产生认同感和依赖感,有助于他们迅速融入新的学习环境。

2.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在第2-4学期,对学生进行会计专业知识构建和会计专业技能初训。校内导师团队侧重给予学生会计专业知识的指导,校外导师侧重指导学生会计实训课程,使得学生构建理论适度、实践可用的会计专业背景知识体系。

3.项目、实训或大赛训练。在第3-5学期,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提升。此阶段应是方案的重点。导师团队通过指导学生参加会计专业的各种技能竞赛、实训及拓展训练等,能够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专业技能,全面提升学生会计从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会计职业技能大赛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各类手工及电子仿真模拟会计实训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线岗位实践的平台。

4.企业实践检验。在第5-6学期,是职业能力形成与就业完成时期。由企业导师负责会计学生实习,即依托企业导师的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为会计学生制定寒暑期实习计划,定期提供实习机会。企业导师针对每一个参与实习的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培训项目,培养会计职业技能。实习使学生加深了对会计职业岗位的认识,更加明确了学习目的。一些优秀的会计实习生会被实习公司留用,继而形成了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实现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的融合。

(四)以点带面,发挥示范作用,逐步推广。全程导师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发挥示范作用,逐步推广。先在部分会计专业学生中开始试点,以他们的实际成果感染周围的人,同时加强经验总结,不断进行量的积累,逐步将这项制度推广至绝大多数会计学生,最终目标是使所有会计学生都能受益。

四、实施保证

要实现会计专业全程导师制的构建,必须在学校院系管理层面和导师学生实施层面分别落实。

(一)在学校院系管理层面。研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从实施方案到考核办法要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做好顶层设计;会计专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重点做好具体落实;做到思想认识统一,制度层层落实,有效保证导师制的顺利开展。

(二)在导师学生实施层面。会计学生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都要有导师指导,在总体目标的前提下,不同的阶段又有阶段性目标。为此,本文拟采用三种措施,以确保全程导师制的实现。

1.导师为主,全员配合。为了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原则上学院机关各行政部门、教学各系部的教师都可以依照导师标准应聘学生导师,全员参与学生的培养工作。会计专业导师可在学生大一阶段不定期的介绍自己的科研情况、教学内容及业务专长,而辅导员应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开始宣传这种导师制度,培养学生对导师科研和教学内容的兴趣,动员学生自主选择导师。

2.接力指导,无缝对接。导师制在运行过程中,如果一个学生的最初导师不是专业教师,他对学生专业不能实施具体指导,当该学生需要接受会计专业和实践能力指导时,最初导师就将此时的指导接力棒传给专业教师去指导,由专业教师做学生在这一时段的导师,具体指导学生提升会计专业水平和能力。虽然导师换了,但是对学生的指导没有中断。

3.合力指导,全程互动。以导师团队的形式指导学生,导师团队中具有不同专长的导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某一方面的发展,并解决相应的问题,形成优势互补,使多名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形成合力,有力地促进了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总之,全程导师制有利于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有利于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教育保持整体性和一贯性,有利于会计专业学生个性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当然导师制的实施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可以先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在部分会计学生中先实行一段时间的导师制,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再向更大范围推广。S

参考文献:

1.张新科,王斌.专业导师制下高职院校人才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2).

2.裴清华.高职会计“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4).

3.杜钢清.高职实施导师制的瓶颈分析及有效机制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3,(8).

4.周明.对高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1,(14).

5.张学林,陈凤琴,林树青.民办高职院校实施“三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