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融资渠道融资政策

融资渠道融资政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融资渠道融资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融资渠道融资政策

融资渠道融资政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转轨经济;金融加速器;资产负债表渠道

一、 引言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不断完善的金融体系,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周小川,2014)。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包括传统的“货币观点”和非传统的“信贷观点”,“货币观点”将利率以及利率影响的资产价格渠道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信贷观点”强调银行信贷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我国的金融体系以银行主导,“信贷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从信贷供给的角度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信贷渠道”进行研究,以加深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认识。银行信贷供给受到自身经营以及借款方信用水平两方面的影响,前者在理论上表现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贷款渠道(Bernanke & Gertler,1995),对后者的解释现有理论包括资产负债表渠道以及金融加速器理论。

Bernanke和Gertler(1995)首次提出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他们认为货币政策变化会影响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从而影响银行的信贷供给,并进一步传导至实体经济。Bernanke等(1996)提出“金融加速器”理论,他们认为由于信贷市场存在信息摩擦,借款人的资产净值可以降低外部融资溢价,但借款人资产负债表具有顺周期的内生性变动,这导致最初的货币冲击通过信贷市场放大,表现出金融加速器机制所导致“小冲击,大波动”现象。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角度,资产负债表渠道理论和金融加速器理论具有相似性,两者都是从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角度观察货币政策冲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现有的理论研究显示,我国作为转轨经济体,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在经济中并存。国有企业由于存在政府的隐形担保以及更好的银企关系,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而民营企业在获取信贷资源时处于弱势地位(白重恩,2005、Firth et al.,2009、洪怡恬,2014)。由于我国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获取信贷资源时的不同地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可能表现出一定特征。本文从现有理论出发,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资产负债表渠道的有效性进行检验:一方面检验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资产负债表渠道的存在性;另一方面检验我国资产负债表渠道所表现出的特征。

二、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说

1. 文献回顾。Bernanke等(1988)提出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观点”,他们通过放宽传统理论关于债券和银行贷款完全替代的假设引入货币政策传导信贷渠道,为这一研究领域奠定理论基础。Bernanke和Gertler(1995)首次将信贷渠道划分为银行贷款渠道(Bank Lending Channel)和资产负债表渠道(Balance Sheet Channel)。银行贷款渠道从银行自身经营限制以及监管约束角度研究货币政策变化对商业银行贷款供给的影响,现有文献认为商业银行自身的规模、流动性、资本充足率、融资能力、外部的监管以及行业竞争水平等都会导致银行贷款供给的横截面差异(Olivero et al.,2011)。相对于银行贷款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从信贷需求方角度研究货币政策变化对银行贷款供给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信息经济学的兴起成为将各种金融市场摩擦融入经济周期波动分析框架的理论媒介和有力工具。在信贷市场中,信贷需求与供给方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信贷融资成本,导致融资方的外部融资溢价。Bernanke和Gertler(1995)认为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净值以及其他财务指标可以降低企业的违约风险,减少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外部融资溢价。由于企业的净值等财务指标与货币政策状态相关,比如对于重资产行业,货币政策紧缩期,利率上升会大幅降低企业资产净值,从而减少企业净值用于降低外部融资溢价的作用,导致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上升。因此货币政策变化会通过影响企业资产负债表状况影响银行对企业的信贷供给,从而传导至企业的资本支出。这一机制表现为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Bernanke等人(1996)提出的金融加速器(Financial Accelerator)理论与货币政策传导资产负债表渠道具有一定的相似性。Bernanke(1996)通过金融加速器理论揭示出信贷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所表现出的“小冲击,大波动”现象。金融加速器理论着眼于宏观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阐述了信贷市场不完美性导致货币政策变化通过信贷市场状态的改变被加剧和传递的机理。王立勇等(2012)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梳理,认为现有“金融加速器”理论研究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新凯恩斯理论为基础,从传统BGG模型出发对金融加速器理论与宏观经济波动相关性进行研究;第二类以新古典经济理论为基础,从RBC模型出发对金融加速器效应进行检验;第三类主要采用不同计量方法研究金融加速器的具体效应。

在货币政策传导资产负债表渠道方面,许多学者利用企业的微观层面数据进行实证检验。Bougheas等,(2006)采用英国企业的横截面数据对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进行检验,他们的研究发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特征会影响不同货币政策环境下企业银行融资相对于其他外部融资以及总融资的占比。朱新蓉和李虹含(2013)采用我国2007年~2013年上市公司的横截面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与企业层面的资产负债状况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研究认为我国企业层面的现金流状况与企业的投资相关性受到货币政策变化的影响。

许多学者的研究显示,我国作为转轨经济体,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在经济中并存。国有企业由于存在政府的隐形担保以及更好的银企关系,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而民营企业在获取银行贷款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白重恩,2005;Firth et al.,2009)。洪怡恬(2014)采用我国上市公司样本研究发现我国上市企业表现出明显的融资约束问题。银企关系可以降低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但不能显著降低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

2. 假说提出。现有理论认为企业作为信贷需求方拥有个人信息,与商业银行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这导致企业的外部融资溢价。货币政策传导资产负债表渠道认为企业的资产净值可以作为抵押资产,降低企业的违约风险,减少外部融资溢价。

由于不同企业的资产结构不同,可抵押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比有差异,对于可抵押资产占比较高的企业,货币政策变动带来的资产净值变化可能大于可抵押资产占比较低的企业,这会导致货币政策调整对企业银行信贷影响的程度随企业的资产结构而变化。为了对这一货币政策传导过程进行验证,我们提出假说1。

假说1:企业银行贷款增速与货币政策指标的负相关关系随着可抵押资产占比的提高而增强。

同时,在我国的转轨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由于政府的隐形担保存在融资软约束,资产净值对国有企业信贷融资约束的缓解可能并不显著,因此上述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对于国有企业并不明显;民企企业存在融资硬约束,资产净值变化对民营企业的信贷融资影响较大,上述过程对于民企企业可能更为显著,因此我们提出假说2。

假说2:由于国有企业的融资软约束,假说1中所表现的相关性对于民营企业的表现更加明显,而国有企业并不显著。

三、 数据描述与模型构建

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本文以中国沪深两市A股2004年~2014年度间上市公司季度数据为研究样本,按所有权性质的不同,将样本企业划分为国有企业组和民营企业组,以企业的最终控制权作为企业所有权性质的划分标准。

企业微观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在样本中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剔除ST公司,删除相关变量数据缺失以及存在异常值的观察样本。货币政策指标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

2. 模型构建和变量定义。为了实证检验假说1和假说2,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渠道检验模型,并考虑到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构建如下GMM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检验:

模型:Loanit=β0+β1Loanit-1+β2MPt-1+β3MPt-1*Ratioit-1+β4Liqit-1+β5Lnsizeit-1+β6LnInvestt+ui+εit

模型中被解释变量Loan为样本企业的银行借款增长率,采用t年度的银行借款期末增加额比t-1年度银行借款期末余额。解释变量包括可抵押资产占比(Ratio)与货币政策立场(MP),Ratio为企业可抵押资产与总资产之比,可抵押资产包括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存货科目;货币政策立场指标参考国内相关文献,选择银行间7日同业拆借利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以及存款准备金率(徐明东和陈学彬2011);MPt-1*Ratioit-1为货币政策立场与可抵押资产占比的交叉项,用于检验货币政策立场与企业的贷款增速负相关关系是否与企业的可抵押资产比例相关。控制变量包括流动比率(Liq),企业规模(Lnsize),以及衡量宏观经济投资水平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Lninvest)。

我们主要关注系数β2和β3,β2为负则表示货币政策立场与企业的贷款增速负相关,货币政策紧缩会导致企业的贷款增速降低;β3则用于检验货币政策立场与企业的贷款增速负相关关系是否与企业的可抵押资产比例相关。为了检验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的货币政策传导信贷渠道差异,我们将总体样本划分成国有企业组和民营企业组分别检验。

四、 实证结果与分析

我们首先通过过度识别检验和干扰项序列相关检验对模型的有效性和稳健性进行检验,干扰项序列相关检验用于检验原始模型干扰项是否存在序列相关,过度识别检验用于检验工具变量的选取是否合理。

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货币政策立场指标MP的相关系数为负,说明企业的银行借款增速和货币政策立场负相关,在货币紧缩时企业的银行借款增速降低,宽松时银行借款增速提高。分组来看,民企组的相关系数相对较高且不同的货币政策指标下显著性水平都达到1%,而国企组的整体显著性水平并不高,这反映国企的银行借款增速受货币政策影响相对民企较低。

货币政策立场指标与可抵押资产占比交叉项系数为负,表明可抵押资产占比较高的企业银行贷款增速与货币政策政策立场的负相关性相对较强,企业银行贷款增速与货币政策政策立场的负相关性随着可抵押资产的占比提高而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假说1。进一步,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国有企业组交叉项的相关系数并不显著,而民企组的相关系数在不同货币政策指标下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显著性,在指标为贷款基准利率时在1%水平上显著。这一检验结果对假说2给予了较好的支持,国有企业组由于我国的转轨经济背景,信贷约束并不显著,银行的信贷供给受企业的资产净值变化影响较小,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效应较弱,而对于民营企业,由于企业本身存在融资约束,企业资产净值为缓解企业信贷融资提供了较好帮助,而货币政策变化对企业净值的影响会传导至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信贷供给,表现出明显的资产负债表效应。

在控制变量中,企业的流动性和规模都对企业的信贷增长有明显的相关性,流动性较好的企业在下一期的信贷增速相对较高,而规模较小的企业信贷增速也相对较高。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的信贷融资也有一定影响,国有企业组的表现相对显著,而民营企业组的显著性较弱。

五、 结论

货币政策传导资产负债表渠道理论和金融加速器理论都认为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会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产生影响,货币政策变化会传导至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从而影响银行的信贷供给。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民营企业存在明显的货币政策传导资产负债表效应,民营企业由于存在较为显著的融资约束,企业净值的变化会显著影响银行的信贷供给。国有企业由于其有较好的银企关系以及政府背景,银行的信贷供给受企业资产负债状况变化的影响较小,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资产负债表效应。

在政策建议上,我们认为由于我国民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效应较为明显,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对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造成更大的不确定性,降低民营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效率,尤其在货币政策紧缩期,经营效率相对较低的国有企业会进一步压缩民营企业的信贷资源,降低整体经济的产出效率。因此我们建议,一方面应该适度降低货币政策的波动,减少企业融资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需要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同时减少国有企业存在的隐性信贷优势,尤其在货币政策紧缩期间,这可以有效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也可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白重恩,路江涌,陶志刚.中国私营企业银行贷款的经验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5,(3).

[2] 洪怡恬.银企和政企关系、企业所有权性质与融资约束[J].宏观经济研究,2014,(9).

[3] 王立勇,张良贵,刘.不同粘性条件下金融加速器效应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12,(10).

[4] 徐明东,陈学彬.中国微观银行特征与银行贷款渠道检验[J].管理世界,2011,(5):24-38.

[5] 朱新蓉,李虹含.货币政策传导的企业资产负债表渠道有效吗――基于2007~2013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J].金融研究,2013,(10).

[6] 周小川.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货币政策框架的演变.清华大学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的演讲,2014.

[7] Bernanke,B.S.and A.S.Blinder.Credit,Money and Aggregate Demand[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8,78(2):435-439.

[8] Bernanke,B.S.and M.Gertler.Inside the Bla- ck Box: The Credit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9(4):27-48.

[9] Bernanke B.S,Gertler M.and Girlchrist S.The financial accelerator and the Flight to Quality[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6,78(1):1-1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号:14YJC790129);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项目号:SK2016A0039)。

融资渠道融资政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小企业;融资困境;对策

一、微小企业的界定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微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越发重要。我们需要对于微小企业进行分析研究。在研究中,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何为微小企业。我国理论界把微小企业界定为指企业雇员人数10人以下、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产品(服务)种类单一、规模细小的企业组织。

二、我国微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以重庆市微小企业为例

虽然我国微小企业近年来发展较快,政府对微小企业的重视度提高,社会的关注度提高,微小企业的融资状况有所改善。但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微小企业都还是被排除在主流之外,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的情况依然存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政府缺乏对微小企业融资政策的支持

在我国,由于政府制定的政策都是往往偏向于大企业、中型企业,而相对于微小企业,政府的关注度不够。我国面临的问题是缺乏对微小企业融资相关的政策扶持,这使得我国微小企业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严重影响了微小企业创业发展的积极性。

2.微小企业融资渠道和资金来源结构单一

但从总体来看,微小企业融资的规模偏小,融资的资金不足,融资的条件偏严。目前,对于微小企业而言,企业还是以自筹资金为主。虽然部分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其提供间接融资的融资形式,但为了防范风险,他们对微小企业的贷款利息相对较高,条件相对较严,程序相对复杂,这使得大部分微小企业从根本上抵制外部的一切贷款。微小企业很难得到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外部融资贷款,这让微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来源结构单一。

3.信用担保体系的缺失

近几年,我国的征信体系和担保体系从整体来看虽然有一定的进步,但是离完全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还有一定的差距。近几年我国微小企业的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我国信用担保体系的缺失:(1)全国征信系统有待建设。由于征信系统的缺乏,使得很多微小企业在融资的道路上受阻;(2)担保体系有待完善。由于我国微小企业的担保体系才刚刚建立,所以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不利于我国的微小企业的发展。

4.缺乏专门的金融机构,融资成本偏高

目前,重庆市只有招商银行、重庆三峡银行等商业银行有面向微小企业贷款的业务,但这些银行对微小企贷款的业务少、手续复杂、贷款利率较高并且缺乏针对性、专业性。我国缺乏专门面向微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今年重庆市各大银行针对微小企业贷款实际年利率普遍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甚至更高。民间借贷实际利率达2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50%,导致企业成本上升。据今年上半年工信部对317户重庆微小企业监测数据显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营业成本和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4.6%、38.7%,分别比营业收入的增幅高1.6和15.7个百分点;其中利息支出同比增长38.3%,比营业收入增幅高15.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仅为9.02%,收入利润率同比下降1.02个百分点。

5.微小企业自身缺陷,诚信度较低

微小企业与大规模企业相比,微小企业自身存在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管理科学化的欠缺,微小企业的风险较高、生产的规模较小,资金的来源有限,整体的实力较弱,出现部分微小企业存在拖欠贷款不还的现象。微小企业的整体诚信度偏低。因此,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在这几方面处于劣势的微小企业贷款上存在很大的顾虑,存在贷款动力的不足,这使得微小企业的难以取得贷款支持。

三、破解我国微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思路及建议

近几年,我国为了缓解微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微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明显。从重庆市的微小企业的案例来看,破解微小型企业融资困境,需要靠社会多方面的努力,即需要发挥政府、金融机构、微小型企业三方面作用,全方位出击从而达到根本上解决微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目的。

1.制定相关的融资政策,提供相关优惠政策

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各项责任都被政府承担着。对于政府政策支持的缺失,政府应当加强对微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为微小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拓宽融资渠道,使融资渠道多元化

微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部分,内部融资有留存收益和自筹资金,外部融资有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创新基金和民间借贷。我国微小企业以内部融资为主,较少采取外部融资。针对我国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应该拓宽其融资渠道,使融资渠道多元化,特别是外部融资渠道。政府可以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利率补偿,这可以降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微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有利于缓解微小企业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压力,提高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于微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融资渠道的拓展有利于我国微小企业更好地融资,有利于我国微小企业的发展。

3.政府提供规范的信用担保,建立信用担保管理体系

对于我国目前微小企业的信用状况而言,目前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微小企业的担保制度,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不够成熟,缺乏系统性、专业性等。政府应针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微小企业的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出现问题由政府提供必要的贷款风险补偿。建立一个完善的、有针对性的担保管理体系有利于缓解我国微小企业融资的缺口。

4.建立专业性微小企业金融机构,降低融资成本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业务定位和市场分工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现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主要还是服务于大、中型企业,没有专门针对微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因此,我国有必要建立专门性的微小企业金融机构,专门面向微小企业服务。这样可以降低微小企业融资的成本、提高利润,有利于提高其创业发展的积极性。

5.微小企业应加强信用制度建设,提高自身诚信度

微小企业的规模小、资金少、整体的实力较弱,一些微小企业贷款后表现出来的拖欠贷款不还的行为,微小企业创业者的信用观念淡薄等微小企业的诚信度不高的表现使得微小企业信用等级普遍较低。这使得其难以得到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投放,严重阻碍了微小企业的发展。所以,微小企业应该加强自身建设,强化信用意识,加强信用制度建设,提高自身的诚信度。尽量按时还本付息,有困难时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协商解决,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融资渠道融资政策范文第3篇

金融经济学理论指出,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成长特性进行融资,通过债务融资方式支持收益风险较低的业务,通过股权融资方式支持风险较高的增长机会;对面临激烈竞争的企业,应把“财务力量”作为一项竞争优势,选择低财务杠杆的保守融资策略。中小企业具有显著的规模小、成长性好、市场竞争激烈的企业特征,因此,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选择应以股权性融资为主。而企业融资需求的满足及其程度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现实中,特别是在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难的困境。

中小企业需要股票融资

目前,缺乏股票市场融资渠道的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的主要特点是:首先,中小企业的由成长性特点所决定对股权性融资的特别需求不能在实际中得到体现。中小企业的由市场竞争特点决定的对股权性融资的特别需求不能在实际中得到体现。其次,中小企业的融资决策更多是由企业短期经营活动的需要和融资市场环境的条件所决定,而企业自身的财务结构没有成为重要影响因素。第三,中小企业可能被迫主要以融入短期债务资金的方式来维持企业经营、保证企业盈利,这种融资方式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实证研究表明,股票市场融资渠道的增加能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首先,上市扩大了中小企业的规模,规模的扩大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力。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企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企业信誉的提高,增强了获取银行信贷资金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规模的扩大降低了企业的财务危机成本,减轻了企业进行债务融资时,财务危机成本对其的限制。其次,上市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使得企业可以通过股权性融资的加入,来降低企业的债务比率,特别是长期债务比率,从而有效应对了激烈竞争的要求。第三,上市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的规范性。

实证研究还发现,我国股票市场的再融资功能可能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率,而传统的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着更强股权融资需求的观点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证据支持。

股权融资的政策建议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作用。从实证研究的结论出发,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与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的参考性政策建议。

一是坚定不移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为更多中小企业开辟股权融资市场。

二是针对现有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特点与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融资市场制度创新,具体为:

1、适当放宽中小企业在股票市场的上市条件,通过放宽上市条件或增加企业规模和盈利标准的弹性,鼓励更多的中小企业到股票市场上市。

融资渠道融资政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普通公路;融资困境;财政资金;社会资金

普通公路,是指除了高速公路以外的,能为公众出行提供普遍的基础的非收费公路,它由农村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组成,构成公路网的主体,是中国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数最多、提供服务最普遍、社会公益性最强的基础交通设施,是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人民生产生活有序进行的重要基础条件。不断地完善普通公路网,充分地发挥普通公路的基础作用,不仅能便利群众出行,而且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长期以来,如何能够有效地进行投融资一直是制约我国普通公路发展的重要问题。尤其是税费和成品油价格改革,逐步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后,普通公路建设和维护资金缺口正在进一步扩大。在此背景下,研究怎样创新普通公路融资模式,并确保普通公路建设的持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评述

由于普通公路的重要性和公共属性,不仅仅是中国,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的进行对普通公路的融资模式问题的研究,其中融资难度高,投资风险大是各个国家遇到的普遍问题,国内外的许多相关人士在这个领域做了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

1.国外的研究现状

Joseph Kile & Daniel C.Vock(2011)在其研究文献中指出,在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以收支平衡为依据,可以发现美国当前公路融资模式的不合理性。自上世纪初的自负盈亏,到现在很大一部分比例由州政府靠燃油税来支撑着美国公路的融资,这显然是无法满足投融资要求的,所以调整融资模式,重新划定融资总额中汽车使用者所支付和国家的所投入两者的比例是十分必要的[1,2]。Anthony Anthony Kane(2011)指出,美国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公路建设投融资体系。它的公路建设资金来源也和中国有所不同,美国公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政府的税收。发行公路债券也是美国在公路建设中广泛采用的一种融资模式[3]。Jack Basso(2011)美国也是世界上由道路使用者负担道路建设资金最多的国家[4]。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摸索出最适合本国发展的公路融资模式。

2.国内的研究现状

我国长期以来普通公路投融资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各种融资渠道发展时间较短,在交通融资模式领域中,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但是仍有不少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得出了可供我们借鉴的宝贵经验。

古尚宣(2009)建议各级政府应转变观念,创新筹融资政策,拓宽筹融资渠道,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以促进普通公路的发展[5]。邓智勇(2011)对比我国和英国燃油税体制下,公路的筹融资政策以及管理机制,提出应进一步完善中国交通基础设施融资机制,推进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以及公路养护的体制改革,引导我国普通公路建设向主要由政府公共财政投入转变[6]。吴娟和冯继妍(2011)建议灵活运用国内日益丰富的金融工具,拓宽投融资渠道,为我国的交通建设融资困局带来新的突破[7]。

从中西方学者对于公路交通如何进行有效的融资这一问题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财政资金在普通公路的建设与养护中承担着主要的职责,同时,由于美国的税制发展比较成熟,已经有了丰富多样的专门定位于普通公路资金需要的税源结构。对于处于发展进程中的中国而言,如何结合现有国情,借鉴美国公路交通融资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普通公路建设与养护融资问题的解决将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普通公路的融资困境分析

1.我国普通公路融资模式的历史回顾

“十一五”以来,我国公路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车辆购置税交通专项资金,国债专项资金,地方自筹(公路养路费、公路货运附加费、公路客运附加费),借款(国内借款、国际金融组织借款),其他资金(企事业单位自筹、企业债券、有偿转让收费公路收费权收入)等。从表1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是公路建设的资金以银行贷款为主,财政投入为辅,社会资本或私人资本适当补充的格局;二是中央财政投入于公路建设的资金太少,预算资金和车购税年平均投资不足20%,在有限的财政资金的投入中,主要来源是地方税款。普通公路作为准公共产品,其建设资金主要应该来自各级政府,但是各级政府受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的限制,公共财政投入不足。从而导致在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国家如果不采取新的公路建设投资政策,投资公路建设资金的构成比例不会有明显改观,普通公路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会仍然存在。

2.新形势下我国普通公路的融资困境

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使得原本存在的普通公路的资金难题雪上加霜。

融资渠道融资政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资金  多元化  融资配套政策

        1 公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 

        在国家“十一五”建设期间,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超过3.4万公里,继续保持世界第二位置。虽然绝对数量不小,但是按照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0.43公里/万人,而美国为6869.3和253.59,德国为14680.4和65.94,印度为5403.9和21.6,巴西为1885.8和118.4。由此可见,我国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就是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改变目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状况,必须加快建设速度,加大建设力度。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数量巨大,建设周期长,在建设中面临资金投入需求大而实际投入不足的矛盾,这单靠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自身积累和国家投资,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因此,在对公路交通运输设施的融资政策上,必须进行改革,以增加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投入水平。

        2 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几种主要模式及其特点

        2.1 目前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几种主要模式 目前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主要有政府直接投资、政府与私人共同投资、政府控制下的投资运用影子受益来吸引民间资本、完全由私人投资、以资产为支持的证券化融资和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项目融资方式等六种。

        2.2 各种融资模式的特点 在我国加入WTO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内部形势下,运输基础设施融资政策的转变必须适应内部和外部的现实条件与要求。建立起政府投资主体和其他投资主体并存的综合投资体制,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投资决策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但必须看到,在各种投资中国家投资仍是交通运输建设投资主渠道,其他多种投融资方式则起着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管理与加大收益的作用,以适应交通运输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目前试行或可选择的融资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类,应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加以规范并综合应用:

        2.2.1 政府直接投资 这是传统的政府投资建设政策,对于较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此种政策仍有一定的必要性。其主要优点是社会效益好,消费不受限制,国家的控制力度高。其问题则是普遍存在投资主体的目标模糊不清、责权不明确、激励动力不足。同时,政府直接投资生产的品种单一、供给质量低,而且使用中缺乏维修保养,损耗较为严重。在21世纪前的公路建设基本都采用这种投资方式。

        2.2.2 政府与私人共同投资 对于具有明显的外部性且投资盈利较低或风险较大的基础设施,可以采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投资方式——政府与私人共同投资,政府起着引导私人投资的作用。比如,可以采取投资参股、提供优惠借款、提供借款担保、无偿或减免税收等方式。日本在1987年由地方政府和私人团体共同投资的公共企业中,运输和道路投资企业126家。07年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中,民间资本所占股份达52.25%,被誉为民资进入大型基建行业的破冰之旅。 

        2.2.3 政府控制下的投资运用影子受益来吸引民间资本 对于一些公益性的城市道路建设,投资方不能从项目本身的盈利而获得受益,政府就可采用因此公益性项目的建设所带来的经济发展而使各方面的收入的提高作为对投资方的利润分配,或可以由政府授予企业特许投资权,从而吸引民间资本的介入。通过特许方式限制一些行业的经营者数目;通过规定利润标准来控制企业的盈利水平。

  2.2.4 私人投资 在政府允许的条件和范围内,完全由私人投资,这种投资方式仅限于不存在直接收费困难而且具有竞争性的基础设施。因为此类设施便于私人投资,所以政府可以不予直接投资或进行经济资助,收费标准由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情况调节,私人投资完全受市场调节。比如采用BOT方式发展公路、电站及地铁等。

        总之,公路建设资本的来源要从单渠道转变为多渠道,既可来自国家投资又可来自资本市场;既来源于政府又来源于民间;既来源于国内,又来源于国外,各种有效的新的融资方式都可以经过充分论证和研究后用于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

        3 融资多元化是现阶段公路建设事业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