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人力资源 信息化建设 完善措施
1.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概述
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是指用新兴科技手段来进行人力资源的相关管理工作。相应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就是这种新兴科技手段的建设过程及用此手段进行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依赖于现有的信息化水平,能否顺利进行与信息技术及硬件、软件系统的发展现状有很大的关系,努力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尤为必要。信息化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并没有脱离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尊重员工个人,以人为核心的人本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及设备,集中进行信息处理、员工自助服务等,实现了信息共享,优化了管理结构,提高了管理效率。这种信息化的管理,有利于企业适应形式瞬息万变的市场发展,是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新需求,同时也是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之一。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信息化进程缓慢,效率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受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而在现阶段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以往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仍然从某些方面制约着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管理体制和管理程序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内部设有行政人事部门,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后,该部门直接改换成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孔琳俊,2011)。利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进行管理,缺乏先进技术的参与,部门之间的交流不够及时,信息流通不畅。所得出来的数据也不能紧跟市场步伐,缺乏时效性和准确性,对整个的企业管理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缺乏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也是尤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优秀的公司会用最先进的手段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借以吸引优秀人才,优化队伍内部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新世纪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在当前的很多企业中,对于信息管理人才的重视程度不高,技术人员甚少甚至没有参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目前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只懂技术不懂人力资源管理,另一种是只懂管理却不懂技术。技术和管理缺乏有效的结合,不能发挥两者的合力。并且,激励制度及晋升制度的不完善之处,更加导致了人才流失,极大减少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企业信息化的硬件水平较低。企业信息化的硬件水平,是指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诸如建立人员信息库等网络资源所需要的硬件设备的先进化程度。在这一过程中,既需要先进的专业信息技术人员,还需要先进的软件技术及硬件设备。而在目前的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部门应用先进管理软件的情况并不多见。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亟需增强技术手段的运用,运用先进的评估软件等,来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及对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员工的信息庞杂,员工月工资计算及绩效考核通常要花费管理人员大量的心血,而且单纯的人工操作给管理的准确程度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不利于提高管理效率。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可利用技术手段处理员工信息表格,员工工资数据统计等日常信息,加快了处理速度,提高了管理效能。而且,在信息技术手段的帮助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可在繁重的信息处理工作中之余,有更多的精力来考虑如何优化管理结构,使管理流程更加通畅,从而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管理者的战略性决策提供更加有利的帮助。
其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多以各种操作软件为平台,建立人才资源库,在需要查询企业员工信息的时候,可随时运用相关软件和已有数据进行快速便捷的查询(孙艳,赵俊杰,2007)。同时,信息查询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异地查询,也可以多人同时查询,极大的节省管理人员所花时间。举例来说,员工培训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必须的,企业必须借助于员工培训来及时更新员工知识机构,提高员工能力水平。信息技术可以极大的方便员工培训,将培训内容放在网上,员工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而且可以进行网上交流培训学习心得,有利于培训效果的实现。
鉴于目前企业信息化意识不强,信息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企业亟需更新传统观念,树立现代管理理念。首先,应建立相应的先进的管理规章制度,将日常工作的操作流程用规范化的制度加以约束。其次,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信息化过程涉及到的人员和范围较广,如果缺少部门团队合作,势必会影响管理效率的提高。因此,先进的管理制度加上部门协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备条件。再次,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信息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发挥人力资源知识和信息知识的合力。
参考文献:
[1]孔琳俊.现代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探析[J].商业文化,2011年第10期.
[2]孙艳,赵俊杰.我国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年第4期.
一、提高对加强企业管理工作必要性的认识
1.加强企业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水平,实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是提高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必然要求,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企业管理工作,就是在企业发展中确立科学发展观,从而实现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加强企业管理是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随着*市经济快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日益艰巨。只有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才能促进企业由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才能更加有效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全面实现节能减排的任务和目标。同时,只有从企业的基础管理入手,切实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工艺标准和操作规范,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生产不安全因素和隐患,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实施。
3.加强企业管理是应对当前新形势、进一步解决企业发展问题的迫切要求。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增支减利因素增多,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加大,面对新的形势,必须通过加强企业管理,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规范管理行为,提升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大力推进“双信工程”,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4.积极实施企业“双信工程”。“双信工程”是指以推动提高企业信用等级和信息化水平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管理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市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工作职能,积极推进企业实施“双信工程”,引导企业走诚信经营、信息化管理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企业全面提高竞争能力。
5.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市经委牵头负责完善*市企业信用建设与管理方案,对企业信用分类及标准、授信主体、信息收集及组织协调等工作作出具体规定,奠定全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基础。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管理系统为依托,有关部门配合,完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每年对数据库内企业信用状况进行评议。同时,制定信用信息披露公示制度,最大限度增强市场监管力度,发挥预警作用,增强消费者预防意识和经营者诚信意识。
6.积极培育高水平信用中介机构。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积极培育高水平信用中介机构。鼓励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协会,为企业提供规范的资信调查服务、信用评估和等级评价服务,引导企业守法自律、诚信经营。
7.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逐步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引导企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构建企业信息门户和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重组与优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8.构建多层次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和人才支撑体系。加强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和人才培训力度,逐步建立各类行业和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区域产业集群信息化服务平台、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持中心等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对经济的倍增作用;加大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力度,建立一批企业信息化培训基地,加快对计算机与管理类复合型人才的吸纳、培养和使用。同时,鼓励各县(市)区、大型企业集团建立区域技术创新中心、信息化项目监理与评估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和服务功能,由重点企业牵头,搭建行业网站,开展信息,提高对行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三、强化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9.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引导企业依法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权责,制定切实可行的“三会一层”议事规则,完善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行使经营管理权,监事会对董事、经理实施有效监督的自*约束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10.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支持企业强化全员质量观念,建立健全各级质量责任制,严格实行质量否决制度,制定积极可行的质量发展目标。继续引导企业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方针,把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树立最大限度满足需要的质量观念,积极开展质量体系和环保体系认证,加强经济效益的“零缺陷”管理。
11.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同时,围绕调整结构、改进质量、防治污染、提高效益和扩大出口等目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工艺水平。
12.推进企业创名牌工作。引导企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加强品牌管理,制定企业品牌发展目标和争创优质名牌产品规划,在品牌竞争中抢得先机。
13.强化企业成本管理。引导企业做好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健全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确定原材料、能源消耗定额,建立跟踪市场价格的内部核算体系。积极推广目标成本管理,把目标成本分解到产品开发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目标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考核成本指标。
14.高度重视企业节能工作。大力实施节能降耗工程,把节能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抓紧抓好。鼓励企业主动淘汰原材料、能源消耗高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大力采用先进技术改造现有生产工艺和装备,降低原材料、能源消耗,杜绝跑、冒、滴、漏等各种浪费现象。
15.切实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及时编制和修订企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认真排查整改各类事故隐患,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制定切实可行的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并严格考核奖惩。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必须按规定进行安全评价,保障安全生产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建成后必须按规定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和使用。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员工安全生产教育,未经安全生产教育的员工不得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建立持证上岗制度。
16.增强抵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企业要牢固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实施新《企业财务通则》和《会计准则》,规范企业财务会计行为,合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加快不实资产处置进度,健全各项风险准备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强化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责任追究,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健全资信、财务、劳工、环保、安全、产品服务等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坚持诚实守信经营。
四、积极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拓宽企业发展空间
17.做好市场信息服务。积极为企业提供对外贸易、技术经济合作、招商引资、风险投资等咨询服务,为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提供可靠信息。积极发展为企业提供形象设计、产品设计、产品推广、展览展销等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帮助中小企业制订营销策略、创新营销方式、扩大营销渠道,为企业提供展销展示会、产品交易会、供货会和国内外市场考察有关信息。
18.加强企业售后服务和营销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售后服务质量体系,严格执行售后服务质量国家标准,充实售后服务人员队伍,建立健全售后服务网络,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服务意识。强化企业营销队伍建设,把加强营销员队伍建设作为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来抓,多形式、全方位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提高营销团队的业务素质和市场开拓能力。
19.积极支持出口企业开拓市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努力支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组织企业“走出去”参加国内、国际合作活动。积极支持各类出口企业努力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把调整结构与开拓市场结合起来,把利用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结合起来,面向国际市场提升水平,面向国内市场深挖潜力,增强适应市场变化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0.加大对企业经贸活动的支持力度。中小企业参加市经贸部门组织的境外开拓国际市场活动和境内国家级重点贸易促进活动发生的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适当支持;利用国家和省、市在境外设立的经贸合作平台,引导企业到境外集群式投资,对境外投资企业的前期费用、贷款贴息、人员保险等给予一定资助。
五、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改革创新
2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政府和经贸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管理工作,加强对企业管理的组织领导,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企业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解决制约企业管理上水平的各种障碍,不断开创企业管理新局面。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化
一、引言
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计算机以及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活动环境应运而生,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信息时代中,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断地完善。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企业管理带来一种新兴的模式,它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内控机制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通过信息化系统,管理者可以利用企业内网或者互联网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从而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与效果。然而,信息化作为一把双刃剑,它为企业创造机遇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稽核难度增大;信息化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内部控制造成困难;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系统安全及数据库安全等问题都面临着新的考验。因此,在信息技术革命的进程中,我国企业要抓住机遇,更要在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中趋利避害,积极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制定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这将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内部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信息化与内部控制综述
现代信息技术的浪潮冲击着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创了人类智力解放的新纪元,是现代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不仅使企业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而且还有利于防范企业内部漏洞。因此,将信息化技术与企业内部控制相结合,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据优势的重要手段。
内部控制作为执行企业战略、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工具,深受企业内外部环境发展变化的影响。由于实施内部控制的企业经营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因此,企业必须保持动态的内部控制观念,将内部控制的设置与环境发展保持同步和协调一致,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之中,无论对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还是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都具有重大影响。信息化是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在信息化时代中的必然选择,其主要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决策信息化和商务活动信息化等几方面内容。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是对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方法进行整合和优化,是一套适合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建设与发展需要的内部控制理论框架体系。信息化为企业带来新的契机,也给企业造成新的挑战,然而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中,脱离于信息化的企业已经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因此在新的趋势下,企业应该在抓住机遇的同时积极应对信息化环境下的风险。
三、信息化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市场竞争力度的加剧,迫使许多企业加快了信息化的步伐,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对企业的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等内部控制要素以及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具有重大影响。
控制环境确定了一个组织的基调,影响着整个组织内员工的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结构中其他要素的基础。管理信息化系统引入了全面现代化管理技术,实现信息的高度集成,极大的拓展了管理幅度,使企业上层与基层之间可以更准确、更及时和更全面地实现信息沟通。信息化是计算机和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它给企业带来了一套全新的经营、管理、销售和服务模式,突破了企业传统内部控制环境,通过增设必要的信息中心部门,负责信息化系统的数据管理,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加强信息采集、加工、控制的功能。
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信息传递的方式和速度也发生变化,而这一变化对内部控制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本质的影响,企业由于追求效率而摒弃了过时陈旧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方式,因此而突破了旧有的模式。信息化的发展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和沟通产生了有利的影响,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能够建立完善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并在该系统的支持下,企业员工能够更好地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并使员工顺利履行其职责。为了识别、评估和回应风险而有效地管理组织并实现其目标,组织的各个层次都需要信息,因此管理层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建立信息化系统来获取、捕捉、处理、分析和报告有关的信息,将它们转变为行动指南,满足各个层次的信息需求,从而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实现组织的目标。
海尔集团于1992年制定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同年建设了电冰箱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1996年建设了海尔Web网站及网络通信系统,1997年建设了企业内联网和外联网,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与企业内部ERP紧密集成的B2B采购平台,实现了供应商之间的协同商务,企业供应商之间形成以采购订单为中心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信息互动沟通,达到双赢的目标。由于海尔集团通过信息化系统能够与供应商进行及时的信息沟通,加强了采购控制,从而提高了资金的周转速度和降低库存资金,实现了有效地信息化管理。
监督是对企业风险管理要素的存在、运行和结果进行适时评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内部控制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监督的重要手段。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使一部分的监督过程自动完成,并且可能实现实时监督,从而提高监督的效果和效率。但是,组织结构的变化以及企业信息化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于1995年成立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作为一家休闲服装连锁集团,美特斯邦威在信息化的潮流中成为了成功的典范。1997年,美特斯邦威开始了完全的“虚拟化经营”,在美特斯邦威的信息管理系统里,每个特许加盟的专卖店的日常经营数据都能投射在这一包括电子商务系统、门店管理系统、销售时点系统在内的系统中,因此总部可以从容地控制着1000余家专卖店。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总部可以及时并有效地监督专卖店的经营状况,所以总部可以考核每个专卖店的销售业绩,然后对整条供应链的进、销、存数据进行经营分析,以便及时做出促销、配货、调货的经营决策。管理平台的信息化是美特斯邦威实现迅速成长的主要因素和重要保证,因此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审时度势,适应信息化的发展。
四、完善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信息化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一体化处理和实时控制的优越性,但是信息化的发展也加大了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风险。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实现企业价值增值,就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同时还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规避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
(一)改进企业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采用纸质介质保存企业的档案资料,尤其是会计资料,包括会计凭证、账簿以及财务报表等都采用纸质介质,并通过签名、盖章明确各自的职责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然而纸质资料也有其自身的缺陷,翻阅、查询和修改档案资料比较困难,同时纸质资料容易收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例如在潮湿的环境容易发霉等。但是档案管理信息化适应了信息化的发展,它给企业的档案管理带来便利,由于企业的档案资料存储在磁性介质中,通过信息化系统,企业人员可以快速的查询资料和管理资料。在信息化环境下,网络给企业档案管理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风险和问题。由于档案资料实现了数字化和电子化,以数字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上,这种无纸凭证由于缺乏交易处理痕迹,易被篡改或伪造,进而失去了追溯责任的依据。因此建立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具有重大作用,企业通过制定合理的档案管理流程,设置信息管理口令密码和身份验证,并且将纸质介质和磁性介质相结合,不仅有利于避免信息化的风险,而且还便于加强企业档案资料的管理。
(二)强化财务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
财务信息系统是企业借助计算机软件完成内部控制。为了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企业要对对财务信息系统进行调整和维护,对每一环节必须设置必要的控制。强化财务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还要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根据有关会计法律法规和企业总体目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使企业在财务约束上有章可循,并帮助企业经营活动合理化。企业是以资金活动贯穿于整个经济活动,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投入、产出、消费和所得等四个方面比较全面反映出来,这些内容都需要通过财务管理来体现,尤其在信息化环境下,一个企业能够积极利用财务管理系统,企业就能够健康发展,否则就会面临经营萎缩与倒闭的风险。总之,建立和完善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资产安全、保障制度执行的有效措施,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
(三)加强企业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重要形式,由于内部审计人员更加了解本单位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因此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更有利于强化内部控制的作用。在信息化环境下,加强内部审计就要评价电子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分析信息系统的薄弱环节以及信息系统管理制度是否规范。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发现信息系统存在的漏洞与不足,并且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传统控制活动下的企业业务已经逐渐嵌入了信息化系统,企业业务控制的有效性依赖于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又取决于信息系统的控制及其监督是否健全有效,因此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具有重要作用。
(四)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信息化;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中小房地产企业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成本管理探讨
收录日期:2012年3月8日
房地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自今,房地产行业经历快速发展期,在这一快速发展期,我们既看到了房地产业的急剧膨胀,同时又看到了房地产业经历了一系列政策调控洗礼。经济形势和房地产政策的不稳定,将房地产业暴露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的风险中。在技术日新月异、竞争日益加剧的当今社会,房地产企业为进一步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降低企业开发项目的风险,就必须加强项目开发各个环节的管理,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水平。当前很多房地产企业已经认识到要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要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提高管理执行力。
一、中小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现状评述
房地产企业在快速发展、政策扶持的背景下,很多企业进入房地产开发大潮,开发中只关注市场营销,而忽视了成本管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存在诸多成本管理问题。尤其是中小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开发和内部管理方面经验积累较少,或者很多企业是从其他行业转行从事房产开发,在房地产市场红火的背景下,成本管理水平低下,或者已经意识到其重要性却尚未投入更多的精力关注与提高。
(一)内部成本管理制度体系缺失。多数中小房地产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制度体系缺失主要表现在公司老板或几个高层有一些成本控制意识,很多没有落实到公司规章制度及日常工作管理之中,或者说有些公司存在部分制度与考核,那仅是项目结算时对高层管理团队进行考核;这些已有的成本管理意识大多数还无法贯彻到中层管理人员及一般员工等执行层面,无法形成上行下效的有效成本管理体系;或者部分公司规章制度之中有成本管理的规定,但可操作性差,无法贯彻在日常工作之中,未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
(二)成本管理水平粗放。多数中小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粗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无项目全成本管理意识,主要还是单一的工程成本管理思路,对于前期成本、管理成本、财务成本等还没有成本管理意思;二是无项目全过程动态成本管理意识,主要还是重要节点成本管理思路,如成本管理意识主要体现在设计环节,抓住设计环节的成本管理即可,而对于开发过程中成本管理仅是联系单变更控制,还未形成开发全过程系统的成本管理意识;三是成本管理无科学数据支持,主要还停留在个人经验判断阶段,缺少科学的成本数据对比分析,甚至根本无成本数据分析;四是资金管理水平低,资金管理计划不详,资金使用不确定情况较多,付款管理效率低,无形中也降低了企业资金效益。
二、中小房地产企业信息化成本管理探索
中小房地产企业虽然存在诸多成本管理问题,但随着房地产行业市场竞争加剧,中小房地产企业也在不断反思与探讨,很多公司在公司信息化管理与成本管理方面相结合,走出了信息化成本管理新模式。
(一)统一思想,构建成本管理体系。中小房地产公司内部管理架构虽不尽相同,但均围绕基本职能设置,对于全成本管理职能,尚未形成既定管理模式与职能岗位。为了达到全成本管理目标,需要突破人员限制,进行制度创新;组建全成本管理团队,落实岗位职责,明细责、权、利,形成公司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并将其岗位职责通过信息化实施计入公司日常工作规范流程,并实施考核管理。
我公司根据自身特点,成立了成本管理中心,直接对总裁负责,由总裁助理任主任,预算部经理、财务部经理任副主任,预算工程师、财务会计为组员。实施行政职能体系、成本管理体系双轨管理机制,同时也为多项目发展奠定管理基础。在成本管理信息化实施方面,充分考虑行政审批工作流程与成本管理的有效衔接。成本管理与考核相结合,新入职员工的系统培训、员工日常使用考核由成本管理中心主任进行考核,与考核奖挂钩;成本控制目标为成本管理中心的考核指标,由公司总裁负责考核,与年终奖挂钩。
(二)实施项目全成本目标管理机制。房地产成本构成包含六大内容,即土地取得费用、前期工程费用、工程建安费用、小区配套费用、开发间接费、期间费用等内容,即包含一个房地产项目立项、前期、规划设计、工程施工、验收交付及营销等所有环节发生的成本费用。
目标管理是实现成本控制的途径,目标成本是项目成本的控制标杆。目标成本要有指导性和严谨性,要基于市场状况和企业经营现状,结合开发经营计划,以信息化数据为科学依据,经过努力可实现的成本指标。
我公司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构建了ERP成本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科目立足于公司管理现状,分为三级,以六大类房地产成本构成为根本,根据成本内容和合同类别具体再分两级,既要细化有利于施工过程中有效控制变更,又要考虑实际实施能力控制细化级别便于具体实施。
(三)加强过程动态成本管理,实时监控成本变化影响。成本兑现须经由合同管理环节来实施,合同执行中的变更则涉及动态成本监控,合同付款则涉及资金计划与实际成本核算等,因此,合同管理是成本管理的基础与核心,换句话说,以往的加强合同管理就是实施动态成本管理。
动态成本管理也分为重点环节和一般环节,重点环节为目标成本或主要成本成型的节点,如设计环节、招投标环节等,有效规避重大成本风险;一般环节为项目开发过程中涉及合同变更的环节,既要引导成本优化,又要控制成本变更,实时监控成本变化,有效控制合同变更成本。加强开发过程成本动态控制要综合把握即时性与整体性原则,真正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
我公司在动态成本管理过程中,利用成本管理系统数据库进行科学分析,重点环节实行成本管理中心主任负责制,目标成本分方案对比分析,主要成本按招投标综合对比分析,以科学数据为总裁决策提供依据;一般环节实行分级负责制,成本调整须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实际调整金额和比例分级审批,如合同变更调整金额在20万元以内的,且累计总调整金额在合同总造价3%以内的,由成本管理中心副主任审批,并抄报主任及总裁;超出的需经主任审批或总裁审定,开发过程中要工作效率与效益兼顾。
(四)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计划水平与运营效益。资金问题往往是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软肋,因而,加强资金管理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管理目的之一。房地产项目的全成本体系、成本目标管理和动态成本控制为建立项目开发全程资金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基础;合同的付款节点与工程进度计划结合,形成了项目现金流量表;项目建设资金的支出与资金筹措、销售资金回笼的有机结合,形成了项目资金营运表,科学的数据为公司领导提供资金平衡及综合运营的决策依据,可以有效地提高资金计划水平和资本效益。
我公司在资金使用方面实施严格的计划审批,根据成本管理系统制定合理的年度、季度和月度资金支出预算计划,实施预算资金审批制度,预算内资金实行分级负责制下的正常审批,预算外资金实行总裁负责制下的先计划后支出的严格审批制度。资金融通及销售资金回笼根据资金营运表编制资金收入计划,实施目标逐级考核制,有效地提高资本运营效益。
三、结束语
总之,通过基于信息平台的成本管理系统的构建,形成了系统的、合理的、科学的项目全成本数据库,基于数据库的各项成本指标分析,如以目标成本为成本控制上限,以动态成本与目标成本对比分析实时反映成本状况,为开发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信息化平台将成本管理体系中的行政工作流程审批与成本数据库进行有机衔接,以及成本数据库的数据作为考核指标依据,从监督与激励两个方面促使员工主动将成本控制与自己每天的工作思维和工作行为紧密结合。中小房地产企业从提高自身成本管理水平做起,由粗放式盈利模式向精细化盈利模式转变,逐步提高自身市场竞争优势,以适应日益变化的房地产市场。
主要参考文献:
[1]温艳芳.浅谈中小房地产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科学之友,2008.2.
[2]冯建德.论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全成本管理新理念.浙江房地产,2009.8.
[3]宋凯兰,曲晓虹.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分析.财经界,2009.10.
关键词:电力企业;逆向物流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221—02
一、逆向物流的产生和含义
近年来,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其中物流作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手段和新的利润源,已经为有远见的企业所认同,并被逐渐提高到战略管理的层面。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正向物流,而没有重视逆向物流管理存在和使用价值。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相关环保法规约束力度的加大,以及其经济价值逐步显现。逆向物流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也迫使企业承担起产品回收的责任,在强制的法律法规的约束下,企业不得不为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强逆向物流管理的力度,以望满足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如今,逆向物流所带来的经济价值逐步受到各企业的重视,许多国外的大企业已经把“逆向物流”战略当成强化自身竞争的优势,提高企业的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增加顾客的价值重要手段。
狭义地讲,对已丢弃的产品再进行制造、再生和物料的回收过程,就叫“逆向物流”,逆向物流是通过计划、实施与控制物品从消费地向生产地的经济性流动过程,已实现对逆向流动物品的适当处置和价值回收的目的。其主要包括:退货产生的回收物流、有价值回收的再生资源物流、无价值的废弃物物流。广义地讲,逆向物流还包括减少资源的使用,通过减少资源的使用来控制废弃物的数量,而且还能使正向和逆向物流的效率更高。
二、电力企业逆向物流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我们都知道,电力企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这一行业的主要产品是能源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其特殊性,使电力生产建设所需的设备物资和材料,更具有专业性、特殊性、复杂性。电力企业的生产特点决定了其物流主要是采购和供应物流,今天本文所谈的电力企业物流,是指有形的实物,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各种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备、供应等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而电力企业的逆向物流管理是企业物资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剩余、退库、闲置物资进行重新计划、组织、分配和平衡利库再利用的过程。搞好逆向物流管理,有利于合理化使用和节约物资,降低生产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企业利润。电力企业作为装备性工业,物资费用在电力生产成本和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中都占有较大的比重,约占投资总量的60%—70%。此外,电力设备的通用性较低,针对性较强,从而对物资的选用和匹配比一般工业企业管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电力企业管理方法,稳步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尽可能减少逆向物资回流,对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经济运行和基建工程的顺利投产,提高全局的经济运行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逆向物流作为企业的价值链中重要的一环,其具有鲜明特点:如缓慢性、混杂性、分散性。(一)由于物资的回收利或报废用要经过完整的物资管理程序,才能再将它们进行利用再出库,历时较长,所以会相对缓慢;(二)在回收物资的时候,由于产品种类繁多,状况复杂,这就使逆向物流具有一定的混杂性;(三)又由于逆向物流产生的地点比较分散,可能是生产领域、流通领域或在库物资等,所以相对来说,产品的逆向物流较为分散,基于这个特点,逆向物流中的回收产品就具有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电力企业逆向物流产生的原因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电力企业中,“逆向物流”其实早已存在,只是没有将“逆向物流”名正言须罢了。电力企业产生逆向物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电力工程建设中有一定的剩余物资也是正常的:如生产、基建部门、设计部门、业主单位、物资采购供应单位与施工单位,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由于各自因职能范围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剩余物资,产生了逆向物流。表现的形式是:需求机动量过大、施工设计变更、或者物资采购决策失误,电力单位采购缺乏计划性、盲目订货等形成的,也有是被更为先进的设备物资更新换代所淘汰;以及科技进步需对原来的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存在不够科学性,使得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改变设计,亦或者是备品备件重复储备、损坏、更新换代等方面的原因。因此,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必须做好项目前期规划,把握第一手资料,做到事无巨细、精打细算,并且保证工程所需设备物资的保障供应,也要加强对电力工程建设中剩余物资的利用与管理,做到合理控制使用工程物资,减少剩余物资回流。除此之外,在电力企业逆向物流管理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物资管理体制模式的制约
在电力企业内部,由于电力企业物流经历了三种物资管理模式:即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资管理模式,搞活经营时代的物资公司管理模式,到如今正在实施的统一配送物流中心的管理模式。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电力企业物流业的发展,所以在逆向物流管理中,与这三者也相互影响,有着紧密的关系。目前,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正处于从传统的物资供应向现代物流管理社会化转换过程的起步阶段,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
(二)物流意识淡薄,物流人才匮乏,现代化物资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多年来,在电力企业内部,不重视物流管理工作,没有意识到物流管理的重要性,甚至对物资管理存在偏见,有些人认为:物资管理工作不外乎收收发发、进进出出,没多大的技术含量。因此,造成物流人才匮乏,物资管理工作相对滞后,企业缺乏一批有知识、有专业才能的物流管理人员队伍。由于物流意识淡薄,电力企业对物流“第三利润源泉”的效益潜力认识不足,特别是企业自身对逆向物流的回收责任意识淡薄,认为逆向物流不仅不能带来经济效益,还会造成资源和时间的浪费,缺乏对逆向物流的回收和完善化管理,因此,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目前许多电力企业建立的信息系统尚处于初步的、业务型的、分散的计算机管理阶段,网络功能不强,信息管理层次多,管理系统不一致,造成信息交流不畅,资源不能共享,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灵活性。这种“滞后的”物流控制现状,往往使企业对环境变化反映“迟钝”,企业的物流系统功能不能最大限度地有效发挥。
(三)企业职能部门对生产建设项目工作缺乏前瞻性、科学性、准确性
在电力工程建设中,从最初工程项目的报建、预算、审批、要经过各相关部门的勘查、设计,确定最初的设计方案,这就要求生产技术部门和设计部门,真实、准确、有效地核准、做好工程项目概算,科学、准确地掌握第一手资料,报送设备物资采购需求。然而由于对工程项目缺乏前瞻性,往往因设计的变更和计划需求失准造成工程物资的剩余,是产生逆向物流最主要的原因,因此,要把握控制好对生产建设项目物资需求计划,对工程项目立项要做到前瞻性、科学性、准确性。
(四)对闲置资金利用率不够,内部管理矛盾颇多
由于工程结余、拆旧换新等原因,电力企业一般存在一定量的闲置物资,通常这些物资都存放在企业的仓库。近年来,一直提倡通过平衡利库,减少仓库闲置物资资金占用,但是很多电力企业却发现虽然很努力地利库,闲置的物资却还是不断增多,然而仓库的库容量是有限的,迫使电力物资的仓储管理渐入困境。显然仓库闲置物资没有得到妥善利用,导致企业物资越积越多,缺乏规范化管理,安全隐患大,需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加强管理。而在企业内部各项考核指标等管理体制规范要求下,众多考核指标纵横交错地落到基层单位头上,最终令物资使用基层单位,宁愿花更多的钱去买新的物资设备以达到各考核指标,也不愿使用已经存在的闲置物资。一方面企业物资管理制度上要求减少闲置物资,要求零库存,甚至要求杜绝闲置物资的产生,另一方面为了让基层一线能代表企业的先进水平,企业在工程建设制度、生产运行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上又给基层单位设置了资金完成率、项目达标率、技术先进率等一系列考核指标,一旦基层单位使用了仓库长时间闲置着的物资,就难以满足各方面指标的要求。这就大大制约了闲置物资的再利用,无形中增加了电力物资管理的难度。
(五)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支撑
由于电力物资产品的特殊性,回流产品的质量差异大,对产品的回收处理,较其它行业具有更高的技术要求,而使在逆向物流管理的在操作上,存在许多困难。当这些物资经使用过后,退回到库存,有些还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这时候就要对这些物资进行技术的评估鉴定和平衡利库后再行使用,对没有使用价值的物资,就要进行报废处理。如现阶段,电力企业在处理逆向物流的技术、手段上还不够先进、电力产品再制造的市场需求量不明确以及逆向物资的处置程序比较繁琐等,因此,造成运行效率不高,经济效益不好。
四、解决电力企业逆向物流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电力企业要加大对物流管理投入的力度,重视逆向物流管理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加大逆向物流科技投入,积极推进企业逆向物流相关技术创新,不断挖掘潜力,降低逆向物流回流费用,严格控制逆向物流成本。
(二)制定逆向物流管理规章制度,开展逆向物流的入口控制。建立和完善有关物流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逆向物流实施细则及操作手册和工作要求,加强对逆向物资的在库管理和现场管理。
(三)建立畅通的逆向物流渠道,实现行业资源共享。电力企业要建立畅通的逆向物流渠道,整合企业资源,实现行业资源共享。通过资源共享、互通有无、调制调剂,充分发挥逆向物资的使用效率,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逆向物流管理的能力,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新的增长点。
(四)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科学管理信息共享。建立有效的物流管理系统和逆向物流信息网,加强信息共享,实现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必然要求。由于物资管理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繁琐性,所包含的物资种类众多,要让物资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定的层次,做到系统化、规范化和网络化,必须采用信息化手段,把物资计划、采购、仓储、配送、供应商等的管理纳入网络管理之中,有效地利用共享信息资源,改善企业管理环节,实施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作用于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由于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稳定、经济等生产经营活动及经济效益,再加上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及技术在物资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物资管理信息化必然成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且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五)加强工程建设物资管理措施。做好电力工程建设的设计、概算及物资采购管理环节。加强物资计划管理,强化物资需求控制。在宏观上,应根据企业年度生产建设投资总量测算材料消耗,把计划贯穿于物资的采购、发放、消耗、储备的全过程,突出计划的严肃性和实效性,物资的采购按计划运行,实行预算定额控制,用计划约束采购,用计划控制消耗。对工程回退的剩余物资,要根据物资种类和属性区别处理,加强对回流物资的保管保养,不断提高工程建设剩余物资的经济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充分平衡利库再利用、减少资金占用。
(六)设立合法的检测评定机构。
目前电力企业内部设立的电力试验研究院,是具有行业专属性质的电力设备检测评估机构,专门从事对电力设备的实验和技术检测评估,但它并不能代表国家权威机构的认定,因此,应尽快设立国家与企业联合组成的,最具权威性质的合法的检测评定机构,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发挥作用,有助于电力企业行业规范化发展。
五、结语
逆向物流管理是物流配送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而在实际运作中,不同企业的逆向物流活动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各企业在进行逆向物流实施过程中,企业管理者需要把逆向物流提到企业战略的角度进行实施管理,在政策制度、回收方式、回收渠道以及配套机制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决策并配备专门的团队和管理人员开展实施,并根据自身企业的情况,认真分析企业逆向物流存在和出现的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实施策略,这样才能使逆向物流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中成为企业新的利润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