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保障制度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保障制度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保障制度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内需不足;失业;社会保障;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自2003年开始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以来,GDP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增长很块,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但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经济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预防性储蓄过过多,消费需求疲软,国内需求不足;消费品存在价格上涨较快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居民的实际收入减少;我国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政府养老负担大,可用劳动力减少等。政府的收入增长快于居民的收入增长,政府的经济实力已经到了很强的水平,所以政府要增加其支出,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增加政府的转移支付。政府的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是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在现阶段,我国的政府要在城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这对于我国的民生和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社会保障制度与消费需求

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是现阶段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虽然说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现正在向有利的方向转变,而这种转变必然会影响到决定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各种因素包括当期可支配收入、预期未来收入、对私人养老储蓄的替代、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期、等多方面,最重要的是,我国的农民占我国的人口很大的成分,对农村的社会保障支出和消费需求增长有重要的相关关系,建立能替代农民的土地保障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政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那么居民在没有教育、医疗、养老后顾之忧后,人们会减少储蓄而进行消费,拉动国内的有效需求。国内的消费需求的繁荣市场,促进经济增长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资料显示,消费每增长1%,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为0.6%。在我国的国名收入核算中,消费占很大的比重,社会保障可以提高边际消费倾向,促进消费并保护市场,刺激生产力发展。同时,这部分增加的消费就会通过乘数的作用,使社会总需求提高,促进我国的有效需求增加。[2]

二、社会保障制度与储蓄

在生命周期假说的情况下,居民可以自由地在金融市场上借入和贷出,但由于流动性的约束,老年人在退休后,若是储蓄很少,维持自身的生活是有困难的,更谈不上增加消费了。但是有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即使养老保险对储蓄的替代效应的影响是冲突的,但是总体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增加养老保险金不仅对于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举措。

政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社会保障制度的支出,提高居民的养老保险金,让我国的居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在现阶段增加消费,这样不但有利于国内的团结,缩小社会成员、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增强社会凝聚力和促进社会和谐,更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更好的推动作用。[1]

三、社会保障制度与就业

当市场机制无法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均衡时,政府要干预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的经济增长。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可以实现以下的就业效果。

一、社会保障的提高,可以给失业者增加收入,利用这些收入去学习新的技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胜任新的工作。这样不但保护社会人力资源,保障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提高我们国家的就业率,而且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新剑桥学派认为:国民收入在工资和利润之间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因此国家必须采取措施,使国民收入再分配趋向合理,使个人收入趋向“均等化”,就能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提高福利可以增加公共开支,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生产,从而促进就业率的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加全社会的福利,就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如马克思说过,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同时,就业保障资金也来源于就业所创造的价值,因为国内生产总值是工资、利润、租金和利息等形式的生产收入的总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拉动有效需求,让宏观经济增长更快,企业的投资增加,对社会的劳动力需求量增加,社会的就业就增加,就业增加反过来又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这样社会财富又增加等等,这样就使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综上所述,在建立起以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中心的社会保障体系后,能够解除居民的部分忧愁,使居民成为具有健康心态的消费主体,不仅可以大幅度增加现期的消费,而且敢在必要的情况下,还会适时地善意地透支未来,用明天可以预见的收入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当然,建立健全完善的保障体系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我们国家的政府经济实力已经很大的提高,更相信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为中心的社会保障体系会逐步健全,不用降息的办法,良好的消费态势就会形成。我国的内需会不断的扩大,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更稳的发展。[3]

参考文献:

[1]于民,陈茜.我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财政困境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1(07)

社会保障制度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美;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6月30日

一、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我国建国初期,政务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职工疾病、伤残、生育、养老和死亡等保险项目进行了确定,之后中央政府对其进行了不断的细化补充,其中主要是1952年1月《国营企业工人职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和1955年12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退职处理暂行办法》的颁布,逐渐建立起我国的社会保险政策。随后的1958~1966年期间,我国又对社会保险政策进行了调整。

在党的后,我国重新确立了社会保障的作用和地位,并相应的开展了大量完善工作,其后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得到更好的完善,并形成了社会保障项目体系。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不断加强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建设,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社会保障体系得到更好的完善。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来看,其主要是以战争年代的供给制为基础。这样的社会保障制度以计划经济为基础,所以其势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综合分析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覆盖面相对较窄。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受益对象主要是城镇居民以及国有企业的职员,一般社会人员并没有被包含在其中。而从社会保险的本质来看,其应该以全社会的人员为对象,要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需求,但根据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现状来看,其覆盖面还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2、社会保障项目不够齐全。对于社会保障制度而言,在劳动就业保障中的失业保险缺失的情况下,就无法让市场经济的安全运行得到有效保障。而根据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来看,失业保险并没有覆盖全体失业者和下岗人员,并且失业保险的支付水平相对较低,并不能为失业者解决生活的基本需求问题。而对于医疗保险而言,近年来的医疗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实用性,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并不能有效满足我国社会的需求。

3、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资金较少。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长时间以来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其中有很多地方的福利事业存在设备老化严重,并且没有足够活动资金的情况。这样就导致这些地区的弱势群体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其生活质量一直处于最低水平线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很大发展。但是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现状来看,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并且由于受到两极分化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覆盖范围较窄的现象,不利于我国的正常发展。

二、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在其建国初期并没有形成,因为受到放任主义的影响,导致其一直缺乏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直到1935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后,才对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明文规定,并通过了《社会保障法》,从而形成了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并明确了政府在社会保障事务中的作用和责任。之后美国对其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不断地完善,其中不仅将残疾人员和贫困、弱势群体纳入社会保障救助范围,从而让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在美国社会保障制度随后的发展中,社会保障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但是国家财政却逐渐陷入困境,所以美国不得不进一步对其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修订和调整。通过调整后的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水平上明显下降,但是对社会福利基金的建设却不断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让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得到普通大众的广泛认可。而在随后的发展中,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渐趋于完善,形成了结构体系完整的社会保障系统。

(二)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1、资金来源渠道较广。美国的社会保障在资金来源上渠道广泛,其社会保障体系中政府在资金供给上承担的责任相对较小,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对于养老保险,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的是政府、雇员和雇主三方共同承担的原则,这与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相同。但是美国的养老保险缴纳比例是雇员和雇主缴相同的费用,剩下的由政府承担。而其他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是来源于工会、基金会、慈善机构、宗教组织和社会团体等多个方面的非盈利民间组织。

2、社会保障管理层次较多。在美国社会保障项目的管理上,其主要由社会组织团体和政府共同完成。其中政府在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会将效率和公平作为指导思想,并且具体的项目实施由州政府和企业完成。

3、覆盖范围较广。在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强制规定在职职工必须要购买养老保险,并且强制征收养老保险费用。同时,美国政府还鼓励地方政府建立失业救济制度,对社会中经济贫困人员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

三、中美两国社会保障制度比较

社会保障制度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 公平原则 收入分配

一、 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原则是社会保障制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的最高追求,因为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建立的,由各种经济福利政策组成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的统称。它关系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关系到国家重大社会制度的安排,关系到家庭、社会和单位组织之间的和谐发展。

1.社会保障制度公平原则的必要性

首先,公平原则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首要价值选择。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根源就是因为社会存在不公平的问题,因此,公平原则的提出就是为了创造并维护社会公平,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这也是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归宿。国家在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坚持公平原则,通过财政政策和财政手段,对社会中得弱势群体给予帮助,保证社会成员公平的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同时,国家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收入进行再分配,缩小城乡差距和东西部之间的差距,维护社会的和谐和公平,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可以说,只有坚持公平的价值选择,才能建立社会公平的保障制度,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公平。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社会的自我管理要求坚持公平原则。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一种社会救助制度,更是一种社会管理制度。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对低收入层次的社会成员提供社会帮助;同时,国家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带动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救助的广泛参与,使得社会保障制度进入到社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极大的发挥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管理功能。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自我管理就表现在调节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差距,不断的增强社会公平的程度,努力追求和谐社会。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保障制度的调节,只有实现社会和谐和社会公平,社会各界成员才能积极的参与到社会的建设当中;另一方面,政府调控离不开社会保障制度的调节,它有利于解决社会进行利益补偿和再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达到社会的平衡。总之,社会生活是一个复杂的共同体,它既需要国家的管理,也需要依靠社会保障制度来进行自我管理,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

2.公平原则在实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体现及其问题

首先,公平正义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中逐渐缺失。公平原则是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最基本的原则,但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公平原则缺失的问题。一方面,公平原则缺失的问题表现在城乡之间的不公平,我国在实施城乡二元经济模式之后,城乡差别待遇逐渐产生,从原则上来讲,这种经济模式本身就是一种缺失公平的经济制度;另一方面,公平原则缺失的问题则表现在社会群体之间,例如,很多农民工由于一些制度管理的限制,无法及时的享受到社会保证制度带来的福利等。除此之外,公平原则缺失还表现在地区之间,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水平存在差异,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平衡,因此,造成了社会保障分配的差距,导致公平原则的缺失。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原则缺少必要的、完善的制度保障。制度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设计出来的社会行为规范,它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重要保障。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坚持公平原则,制度的保障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在保障社会公平方面的制度却还有待提高和完善。无论是在民利的保障制度上,还是在法律制度和司法制度上,都应该得到进一步完善,以便更好的保障社会公平的实现。

二、 社会保障制度公平原则的实现途径

社会保障制度公平原则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寻求有效的实现途径,对于实现社会公平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全面优化社会保障体系

要想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预期目标,其关键在于全面的优化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缩小社会群体之间的差距。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完善的制度优化势在必行。一方面,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效率不高,成效不佳,因此,在进行社会保障体系的优化时,必须从制度上进行全面调整,对于有缺陷的地方及时给予补充和完善;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它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因此,全面优化社会保障制度还要在整体上进行统筹考虑,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零漏洞;同时还要做好社会保障制度各个区域之间的衔接工作,保证各个环节工作的顺利实现。

2.加强制度建设,确保社会保障体系的实现

首先,要加快社会保障立法体系建设,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实施的,用于调节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制度,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其保证,这就要求国家建立必要的立法体系,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其次,加强执法制度的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的实施需要有力的法律依据,同时也需要强有力的执法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法律,只有执法机关进行有效的执行才能得到实效。另外,加强社会监督也是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公平原则必不可少的,有效的监督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加强社会监督就要建立有效的监督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机构,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贯彻进行有效的审查和管理,同时,社会保障制度还要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社会保障制度是关乎到每个社会成员利益的制度,因此,社会大众的监督可以有效的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受益效率,充分实现公平原则。

3.扩大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覆盖面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关于公平原则在其中得体现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产生的。一方面,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就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着重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问题,提高农村地区的社会福利程度,尽可能的缩小城乡差距;另一方面,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就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依靠政府宣传力度,吸引经济发达地区给予中西部地区帮助;同时,政府还要通过制定一些政策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开拓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其落后问题,保障社会公平的实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 结束语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它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和宏观调控制度之一。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它为国家的战略性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公平原则能否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得到良好的体现,不仅需要政府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从财政、法律以及执法方面给予重视,加强制度建立,完善立法和执法体系,建立必要的监督体系;同时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互帮互助,以城促乡,以东促西,充分实现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治芬.社会保障政策与就业联动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 2005 (06).

[2] 林嘉.社会保障法的理念、实践与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3.

[3] 刘翠霄.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J].法学研究,2001,(6).

社会保障制度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国情;经验借鉴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202-02

中国目前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妥善处理大量旧体制遗留问题和新体制下逐渐显现的社会贫困群体的保障问题,以及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已日益受到社会和政府的重视。因此,研究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改革的经验将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正确实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说,中国为了建立适合自己境况的社会保障制度,就必须对世界上已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及主要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深入地研究,从而寻觅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境况比较

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的形成建立起来并已经存在和发展了一百多年。由于它对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的重要作用,当今世界上所有现代化国家皆把实施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国策。“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的《1935年社会保障法》中。英国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社会保障做出具体概念的界定: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福利计划,是在保护个人及其家庭免除因失业、年老、疾病或死亡而在收入上所受到的损失,并通过公益服务(如免费医疗)和家庭生活补助,以提高其福利。这项计划包括保险计划、保健、福利事业和各种维护收益计划。为此,英国把社会保障视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时,强调遵循普遍性原则[1]。

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均作了各具特色的有效探索。虽说西方过度发达的社会福利制度存在诸多弊病,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保证社会稳定、缩小贫富差别和弥补市场缺陷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它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国民收入分配实行宏观调节的一种重要形式。加之世界各国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等,文化历史各异,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时间先后不一等,因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社会保障制度[2]。但依据社会保障的实施范围、享受条件、保障水平、基金来源、管理机构等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四种典型的实施模式。

1.“传统型”社会保障制度。美国、日本等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该类制度。这类制度坚持“选择性”的保障原则,即对不同的社会成员适用不同的保障标准,社会保障费用由国家、雇主和劳动者三方负担,社会保障的待遇给付标准与劳动者的收入和社会保障缴费相联系,强调劳动者个人在社会保障方面应承担的责任。

2.“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英国、瑞典、挪威等西北欧国家实行该类制度。这类制度坚持“普遍性”的保障原则,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税收,社会保障的范围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给付的待遇标准是统一的。

3.“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前苏联以及东欧等国家都曾实行该类制度。这类制度坚持“国家统包”的保障原则,社会保障费用由国家和用人单位负担,职工个人不必缴纳保障费用,社会保障的范围包括了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社会保障事务由国家统一设立的保险组织经办,职工参加管理。

4.“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大都实行该类制度,这类制度实行“个人账户积累”的原则,社会保障费由劳资双方按法定比例交纳,以职工个人名义存入个人账户,在职工退休或有其他生活需要时,将该费用连本带息发给职工个人。

总之,社会保障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逐步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所谓“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人类自古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外经验启示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从形成到发展都经历了漫长的阶段。世界各国在这一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而西方国家却积累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许多经验,其中有不少值得中国借鉴。

社会保障制度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效率;均衡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014-02

一、简述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公平与效率

(一)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公平观

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观是: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以促进社会公平为根本目标和评级标准,给同类的人以同样的权利和待遇,将不同类的人的待遇差别控制在社会公认的合理范围之内并尽可能缩小这种差距。

社会保障其自身的只能中最重要的就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以维护一个稳定健康的政治和经济环境,所以在“社会保障”这个命题中,与生俱来的就包含着公平的含义。

(二)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效率观

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观是:以提高制度结构的合理性和制度运行的规范性为前提,以提高社会保障需求的满足程度和社会保障资源的利用程度为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效率”在主要意义在于面对有限的资源应尽最大可能地提高其使用的效率,发挥资源的更大价值,价值发挥得越大,这种使用和配置的方式才是最有用的。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最高效地配置,使其创造的价值最大化,便是最有效率。在“社会保障”这个领域,虽然其与生俱来的职能是促进公平,但是运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些机制来激励,非常容易产生搭便车效应,因此,在促进公平的前提下也要注重效率。

二、在社会保障制度中注重公平与效率平衡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说,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既考虑经济效率,不降低劳动者的积极性,也要保证分配的公平,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从社会保障实践看,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是不同国家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国情或文化传统,对公平与效率之间的不同组合进行选择的结果。当前,大多数国家进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正是从调整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出发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已逐渐成为各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指导原则。

在公平方面,社会保障是一种促进公平的机制,所以,在社会保障中首先还是要注重公平,因为社会保障所关注的主体毕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可能已经身处弱势、可能在未来一个固定时间或者某个不确定的时间有面临危机的可能,社会保障以其公平性保障这类人群的利益,以帮助他们在危机时渡过难关。对于个人而言,这种帮助可谓雪中送炭之举,意义重大;对于社会而言,这种机制是社会危机的“减震器”,可以有效地维持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都意义重大。

在效率方面,社会保障在注重公平的同时也要注重效率,这主要说一下社会保险。一方面,对于缴纳社会保险费不同的个人,要区别对待,对于缴费高得多给付、缴费少的少给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公平的一种体现;另一方面,这种激励也可以鼓励人们多缴纳社会保险费,不仅可以为未来的潜在危机提供更大的安全保障,而且可以促进为社会保险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更充沛的资金,提高其运作效率。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收入再分配手段,事关广大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建设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考虑增进公平与提高效率的有机结合。

三、中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与公平

从公平的角度看,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低公平的制度安排,但可以看到的市,社会保障逐渐向公平迈进,以养老保险制度为例。党的十报告指出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目前,我国城镇已经建立起使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的养老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城镇居民的养老需求。然而,要解决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我国于2003年开始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现状并不理想,不能满足农村对养老保障的客观要求。

比如对于“社会保险”而言,在注重公平的前提下却也强调了“效率”。再拿失业保险而言,累计缴费满一年不足五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累计缴费满五年不足十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八个月;累计缴费十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二十四个月。这也是一种对“效率”的追求。对于所有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人,当他们失业的时候都可以按照相关程序领到相应的保险金,但是对于缴费不同人领取保险金的时限不同。这种对“效率”的追求,一方面能够进一步促进公平,对于那些缴费多的人也是一种公平的保护,同时又可以起到激励员工缴费的作用,一举两得。

正因为有了“效率”方面的激励,社会保险才能够更加健康有效的运行,如果只注重公平,理性的“经纪人”势必要选择尽量少的缴费,这样会造成社会保险的资金不足;如果只注重“效率”,那么社会保险便会沦为“商业保险”,因此两者的调和不可或缺。现今的政策已经在这方面初具成效,期待着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社会保障在公平与效率中取得更加完美的共赢。

四、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分析如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一)公平与效率间同步增长的矛盾性与长期发展的统一性

从长期来看,公平与效率是统一的:没有效率的持续提高就没有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高效率有助于实现更高层次上的公平,而公平的增进也会为经济效率的提高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但在短期内,效率的提高和公平的增进并非同步,任何一方的增加都会以对方的一定损失为代价。

公平、效率与社会保障制度密切相关。公平是社会保障的本质和核心,社会保障制度从其建立之日起,就有互助互济、保障公平的固有特性。效率是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的物质保证,效率的任何下降,都会造成或加重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困难。过分追求公平特别是高保障水平的公平,会导致严重的负面效果:一方面,人们逐渐形成依附社会保障的惰性,宁愿领取失业保险金,也不愿从事体力劳动;另一方面,因社会保障支付水平过高,国家财政负担日益加重,政府只能通过高税收来弥补社会保障赤字,导致资本和技术外流,抑制经济发展。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即使公平,也难以长期有效地实施。但是,如果片面追求效率而忽视公平,财富分配的极大不公则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经济发展也会面临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社会保障制度既要坚持公平,也要体现效率,寻求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二)正确处理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合理确定支付水平,使社会保障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根据我国人口众多、年龄结构老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未来社会保障负担沉重的现实情况,再考虑到国家层面上的社会保障资源严重不足,社会保障具有刚性、经济不景气时社会保障支出反而会急剧增长,因此,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时候,支付起点应相对低一些,社会保障制度的受益者从整体上只能享受低层次的社会保障水平。低保障、广覆盖应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长期政策选择。

(三)扩大深化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乡平等

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看,社会保障最初只覆盖工业工人,随后依次逐渐扩展到商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者、公务人员和农业工人、个体劳动者和小业主,甚至工薪劳动者的配偶。扩大社会保障范围,使之逐步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这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长期奋斗目标,也是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的必然要求。

(四)由社保需求的多元化建立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

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不同经济条件和不同制度的国家中表现为不同的模式。我国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注重结合自己的国力与国情,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模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决定了国家建立的基本保障制度只能起到基础性作用,解决国民在遇到收入风险时的基本生活问题,尚无法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这样,补充保险或政府鼓励的基本保障以外的其他保障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建立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一是能满足不同个体和家庭对社会保障的不同需要,有助于在坚持公平的基础上促进效率的提高;二是有利于解决低保障、广覆盖所造成的公平有余而保障不足以及可能存在的效率损失问题。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由多功能的社会救助体系和包括国家强制的最低水平的社会保险、由缴费决定或自愿购买的补充保险在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构成。

(五)扩大筹资渠道,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多元化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以往主要采用现收现付制。这种模式既不公平,也不能筹集到足够的基金以备未来之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均寿命延长,老龄化社会到来,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要求社会保障既能体现自己养活自己的原则,又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以备将来使用。这就要求实行多样化的筹资模式,即实行以部分积累制为主体,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并存,个人账户制、捐赠、发行彩票和可降低管理成本的志愿者服务等形式相结合的多种来源渠道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

参考文献:

[1]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重大的抉择[M].华夏出版社,1987.

[2]王大东.浅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J].山西财大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