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戏剧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122-001
戏剧教学中包含有丰富的生活情境,通过语言来表达这一环境,从而对幼儿语言的培养有很高的价值。通过戏剧表演,让孩子们学会与别人交往,学会互动,能够愉快而自然的发展语言能力与才艺展示能力,正确的认识艺术。幼儿戏剧活动并不是幼儿自发的,他们年龄小,知识水平有限,加上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很好的表达能力,而且学生的这些能力发展都需要不断的提高与激发,所以,老师在幼儿戏剧活动中起到很关键性的作用,要对他们加以指导,这对于实现儿童戏剧的教育功能具有很好的意义,也将对他们的语言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如何组织学生的戏剧活动与参与其中呢?下面作一下介绍。
一、对幼儿戏剧活动的组织
戏剧活动与一般的游戏相比更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它能发展所有幼儿的语言与认知情感等各种能力。它的组织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剧情的设计、出场先后、分组、纪律的维持等。所以,老师要特别组织管理好游戏活动。在组织中既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也要对他们的表现进行鼓励与尊重,给他们一个自由表达与创作的机会。
1.正确分组与角色分工
在幼儿园戏剧活动中,对于幼儿的分组与角色分配是重点,还要做到分配角色时避免各种争执。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与剧本内容有以下几种分组方法:一是按照座位进行分组。这是利用座位的优势,操作简单,学生容易按自己的位置接受角色。这样的分组中适合的剧本是简单而且幼儿较为熟悉为好。第二按照幼儿能力进行搭配分组。这样,幼儿可以在同一剧情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表演时更尽兴。较为适合角色差异大的戏剧,要有一定的表演基础。第三是自由,这是一个高层次的分组方法,幼儿自由选择角色,适合表演能力较强的班级,适合于小部分有能力的幼儿。
2.恰当组织纪律
一个戏剧中仅仅有几个有限的角色,但是一个班内幼儿的数量却很多,所以,在戏剧表演时,都是轮流,但是这样的方法往往是没有参与表演的幼儿有可能在说笑甚至下位,使秩序比较乱,可能会影响戏剧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老师常常会对他们进行纪律上的维护。建议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给没有上台表演的幼儿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如当小评委。第二是让他们注意观看表演,并提醒下一轮是哪一些同学上台,比如:“下一组表演的小朋友应该做好准备了,在那里站好队呢。”第三,当演到好的地方,让小朋友猜下一步应该演什么了,如果是你,你怎么演呢?
二、老师适时参与
幼儿在演出时需要老师的指导,否则并不能做到一帆风顺。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老师要进入角色甚至代替某一个学生进行示范,当问题解决好了后,老师就可以从这个角色中走出来都交还给学生,他们通常分别称之为“入戏”与“出戏”。教师的适当“入戏”和灵活“出戏”会让戏剧表演更具有教育意义。
1.恰当地入戏
入戏要有一定的时机,要不知不觉的介入,把孩子们很自然地带入戏剧活动中去。这样做比单纯的说教效果更好。特别是当孩子们不能理解剧本中的内容时,或者不知道对这个内容进行表现时,老师只要给他们几个简单的示范动作就可能很快解决问题,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老师的参与让幼儿感觉老师与自己的距离更近了,更愿意参与到戏剧表演当中去。老师在戏剧表演中有很多角色可以充当,比如,可以当威严的“鸭爸爸”,也可以当凶猛的“大灰狼”或者是和蔼的老奶奶等角色。
举一个例子,有一部“三只小猪”的戏,其中有一段“狼来了”的戏,这时候老师当那只凶狠的大灰狼,样子高大又可怕,并表现出一种紧张的气氛,让幼儿亲身感受那种气氛,幼儿的感情被调动起来了,从而戏剧变得更生动有趣。在戏剧活动“小鸭子的故事”中,当孩子们在扮演鸭爸爸鸭妈妈走路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入戏扮演了鸭爸爸鸭妈妈。孩子们一下子领会了动作要领,得到了启发,表演活动在师幼互动中更加精彩、热烈。
2.灵活地出戏
老师参与到戏剧当中是临时的,还要记得灵活地退出,特别是当幼儿的表演进入良性情况时。这时候,老师又回到了一个引导者的身份,来组织全局。老师的出戏是把主动权再次还给幼儿,让他们在表演中自由的发挥想象力与表现力,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老师指导的同时都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在戏剧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而儿童则是戏剧表演的参与者、探究者与创造者。只有把握住这一点,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领导幼儿,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角色,要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学生,研究更多的方法,推动戏剧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静珠.创造性幼儿戏剧活动与幼儿游戏(上)[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0(S2)
关键词:幼儿游戏;自制教玩具;教育作用
自制教玩具在幼儿游戏教学中具有极为积极的意义,自制教玩具不仅仅能够为幼儿游戏教学提供了众多的趣味,而且能够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的锻炼幼儿,让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思考和动手能力,而由于自制教玩具自身具有新颖性、取材广泛的特点,在幼儿游戏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一、自制教玩具的教育作用
幼儿教学不同于其他阶段的教学,为此,在进行自制教玩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到自制的过程中,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快乐和知识。
1.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现阶段的幼儿游戏教学中,采用自制教玩具的教学方法,能够全方位的刺激幼儿的感知能力,以更加丰富生动的方式来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活动学习空间,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幼儿能够在动手的过程中进行思考,能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动手,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2.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主要是针对幼儿进行可持续发展教学,这一教学方法可以抽象为运用自制教玩具的方法,让幼儿通过自制教玩具这一过程来弥补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与此同时,能够充分的利用现有的废旧材料,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充分的发挥自制教玩具对幼儿教学的积极作用。
3.促进社会文化传承
文化是需要传承的,而传承的意识则是需要从小开始培养的,为此,教师应当秉承这一观念。而教师在和幼儿共同进行教玩具自制的过程中,能够根据相关的文化形象或者文化符号进行教玩具的制作,使得教玩具能够携带社会文化的某种文化特性。例如,众多的教玩具形象都是来自于民间风俗的,教师鼓励幼儿自制此类教玩具能够有效的强化幼儿与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能够更好的传承社会文化。
4.促进家校共同教育
教育教学并不是学校一家的责任,教育是家长和学校共同完成的。为此,家长应当积极地参与到幼儿教育中,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促进对幼儿教育的正面发展和影响。家长的积极参与能够从心理上鼓励幼儿投入到幼儿园学习和游戏中,加强家长和幼儿教学之间的关系,强化家长和幼儿之间的情感沟通,以此来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自制教玩具这项活动已经极大程度上受到了现代教师的重视,但是,现如今的自制教玩具工作中,缺乏教玩具制作的相关指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幼儿真正参与其中的机会较少,大多都是由教师完成的,一方面是怕幼儿受伤,另一方面是幼儿的效率较为低下。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幼儿参c的重要意义。
其次,自制教玩具和幼儿游戏活动的匹配度较低,许多制作的教玩具并不适合进行幼儿游戏,使得自制教玩具成为一件意义不大的事情,此外,教师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方式太过单一,并没有采用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幼儿的参与热情,难以真正的在自制教玩具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应用对策
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制教玩具在幼儿游戏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影响,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当重视对幼儿的引导,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到自制教玩具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幼儿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教师应当根据选取的幼儿游戏的特点来选择自制的教玩具,真正的充分发挥教玩具的作用。最后,教师应当采用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全面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以此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自制教玩具在幼儿游戏教学中具有极为积极的意义,自制教玩具不仅仅能够为幼儿游戏教学提供众多的趣味,而且能够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的锻炼幼儿,让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思考和动手能力,而由于自制教玩具自身具有新颖、取材广泛的特点,在幼儿游戏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幼儿游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灵活的运用自制教玩具这一教学手段,恰当的鼓励幼儿参与到制作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制教玩具的教育意义,让幼儿能够从中有所得,能够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更好的提升幼儿教学质量,强化家校共建,加强家长同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全面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中班孩子开始有了初步的是非道德观念,知道借东西之前要商量。但当遇到被拒绝又很想玩时,就只顾自己喜好了,多见于有一定的规则意识但无法自控的孩子。
以上表现都与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心理发展有关。中班幼儿慢慢能够把行为规则化,能逐渐按照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我意识逐步加强,逐渐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但由于自控能力差,当现实需要与道德规范相冲突时,幼儿往往选择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当的方法。此时,教师单纯的制止和批评只能解决表面冲突,并不能将规则内化为幼儿内在的需要,教师应教给幼儿交往技巧和行为规范,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这样才有益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杜绝“抢玩具”现象的发生。
一、建立游戏规则,共同遵守
通过主题活动《相亲相爱》,我组织幼儿讨论“怎样玩玩具才能使大家都玩得开心?”通过讨论,幼儿得出:“我可以玩一会你的玩具吗?”、“我们交换好不好?”、“我们一起玩好吗?”这三句话,作为我们共同遵守的规则。在以后的自由活动时间,我经常提醒幼儿用这三句礼貌用语。例如游戏中,小雨很想玩晓薇的马车,于是小雨对晓薇说:“我们一起玩好不好?”晓薇想了一想说:“好的,我们两个人玩。”可见晓薇是有一番心理斗争的,但是她想到这是大家都遵守的规则,就欣然接受了。
二、加强同伴信任,消除顾虑
借出去的玩具会被弄坏或者拿不回来了,这是很多幼儿心里存在的顾虑。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幼儿要保护好别人的玩具,增强同伴对自己的信任。于是,我组织幼儿开展了谈话活动“我们都要守信用”,让孩子明白,玩耍时要保护好别人的玩具,在别人要回玩具时要及时还给人家。游戏中,盼盼想玩多多的球,原本商量好玩一会儿就换过来,可高兴之余盼盼想“赖账”。此时,我和盼盼强调“对自己说过的话要守信用,别人才会借玩具给你玩”,盼盼想了一会儿,最后同意把球还给多多,她明白只有自己对别人言而有信,才会有更多玩的机会。
三、敢于承受失望,形成是非观
关键词:戏剧化教学法 理论基础 教学实践
南京师范大学周兢教授认为:“在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展英语教学,对促进儿童发展是十分有益的。”1但是许多学者持反对意见,他们对幼儿英语低龄化问题各持己见,争论不休。但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幼儿园已普遍开设英语课程,争议的焦点也转移到幼儿英语学习的有效性的问题上。针对目前幼儿英语教育质量良莠不齐,还存在许多机械无效甚至对幼儿英语学习产生不良影响的教育现状,如何提高幼儿英语教育的有效性,本文认为“戏剧化教学法”这种广泛运用于英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法,可以引入到幼儿园大班,对促进幼儿英语教学有显著作用。
“戏剧化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戏剧化教学法是将戏剧表演运用到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主要形式包括“角色表演”、“社会情景剧”、和“过程戏剧”等小话剧和话剧2。而戏剧理念应用于外语教学,就是用戏剧的种种不同形式带领学生学习外语。另外,外语教学中的戏剧化教学不同于母语教学中的戏剧文学教学,从教学目的上讲,戏剧化教学法不以文学审美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培养语言技能为目的。幼儿英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提供剧情或与学生共同商量决定题材。这种“从做中学”的学习方式,为幼儿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3。
一、 心理学依据
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通过对人和人物传记的研究,把人类行为的动力从理论上加以系统整理,提出了需求层次说,把人类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其中有受到他人认可和赞赏的愿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会增加自信,从而转为激励成功的动机。“戏剧化教学”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表演活动,大胆展现自己,从而获得彼此的认可,增强舞台展现力和自信心,越加激发其学习英语的信心,产生学习动机4。
2.积极的心理倾向性
组织任何教育活动都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儿英语教育中,了解幼儿对怎样的英语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性。所谓心理倾向性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它反映了人对周围世界的态度追求,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在幼儿英语教育活动中,幼儿对生活化、情景性的英语教育活动内容参与积极性高,维持注意时间也长,而对没有情境性的英语词汇的听说活动则维持注意的时间短。戏剧教学法注重营造丰富的英语学习环境,提供明确的主题,虚拟的角色,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帮助幼儿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练习词汇句型。在这个情境中,儿童潜心于角色扮演,自发中增强了团队的分工合作精神,训练了沟通技巧。另外,在表演中有时需要服装、道具、舞台音效的辅助,经过长期的熏陶,幼儿的音乐和视觉艺术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增强。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不但提高了实际的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3.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理论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坎德林等人吸收了功能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开始把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20世纪80年代初,交际教学法被引入到中国,并逐步在外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而理查德·A·维萨认为,戏剧表演过程就是交际过程,每一句话都是一种交际。戏剧化教学法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模拟的社交场景和需要完成的交际任务,幼儿通过双方或多方合作,不但以语言的形式交流思想,而且通过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表情达意。
二、戏剧化教学活动实践
以下是笔者在幼儿园大班的一次英语戏剧化教学活动,主题是“白雪公主起床了!”,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学习一些床上用品的名称,如:sheet(床单)、pillow(枕头)、blanket(毯子)、clock(闹表);操练短语“wake up”(起床了)和起床后的招呼用语。
2.1 活动过程
首先,利用游戏让幼儿熟悉新单词。幼儿之前学过用What is this? (这是什么?)提问,教师“以旧带新”,拿出需要掌握的床上用品,问What is this? 然后利用“Low and high voice”,“touch and say”,“passing down”等游戏熟悉巩固这些单词。其次,分配角色为戏剧做准备,再次巩固学过的新单词。将这些床上用品拟人化,有的幼儿扮演pillow,有的扮演sheet,blanket等等。教师选出一名幼儿做白雪公主Snow White,带领幼儿进入短剧情境。最后,戏剧表演环节,此环节一面巩固学过的单词,一面在情境中让幼儿掌握短语“wake up”和起床后招呼用语等。
大会围绕“发展新农村幼儿教育”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和交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教育处处长孟宁女士(Dr Lata Meono)作了题为“早期教育政策从计划到行动”的报告。孟宁借鉴一些国家制定早期教育政策的经验,总结出制定早期教育政策的主要原则:从儿童权利出发,是一揽子综合的措施,易于操作,立足于社区民众需要,与其他方针政策相联系,最终要落实在行动上。要将早期教育政策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孟宁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政治承诺,也就是早期教育政策要得到政府高层的支持。(2)协调机制,早期教育政策落实需要有效的协调机制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以使政策发挥最大的效力。(3)整合服务,通过结盟、互补、趋同、协调、协作,整合各部门的各种服务。(4)筹措资金,要采取各种措施来筹措充足的资金以保证早期教育政策实施。
北京师范大学郑新蓉教授在《公共服务视野下的国民素质和幼儿教育》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具有公共性,教育这种公共服务不论是对社会和谐还是对个体发展都具有极大意义。特别是在当下的农村,以教育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不仅是越来越迫切的公共需求,而且是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主要途径。郑新蓉还指出,贫困不仅是物质上的缺乏,还是精神上的损害和无法参与公共决策。儿童贫困就是剥夺儿童的发展权利,无法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无法作为完整和平等的成员进入社会。因此,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要发挥其公共性,保障儿童的发展权,使得每一个孩子都不再是“贫困”的受害者。
国家督学、河北省教育厅巡视员韩清林作了题为“用创新思维认识和变革中国学前教育”的报告。他回顾和比较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指出只有具备良好的政策支持,学前教育事业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特别是当前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受到税费改革、幼儿园改制等政策的影响,教育滑坡现象很严重,政府必须制定适宜的政策,加大投入,才能发展好农村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