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医学起源

现代医学起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医学起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医学起源

现代医学起源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戏曲美学思想;艺术精神;艺术时代性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6)03-0112-06

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②在他整个学术思想研究中的地位是特殊的。它是王国维最早受到学术界重视③,但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也最为受到忽略的著作。就文艺批评界来说,《宋元戏曲史》在文学史写作上的价值和成就一向获得首肯,研究者们对其“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批评方法上的开创性,以及作为中国第一部戏曲史写作的贡献等方面论述都比较充分;但至于其它方面的探讨便似乎显得有些无话可说。因为《宋元戏曲史》在文学批评上并未提出一个更新的美学理论,它对元曲美学价值的强调仍旧无外乎王国维曾经在《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以及其它文学批评著作中反复提出的那几点:自然、意境和悲剧精神。这就使得注重文学内部规律批评和美学批评的学者很容易将其看作文艺批评之外的史学著作。《宋元戏曲史》常常被定位为王国维学术研究由哲学、美学向经史之学的转换,或者说由“形上学”向“实学”的转型之作。许多文艺、美学批评专著(如叶嘉莹的《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佛雏《王国维诗学研究》等)在论述上几乎都不予涉及;即便稍有提及,也只是简单地将之归结为上述个别理论的补充和重申而一笔带过。而在以“实学”精神为指导的史学界,史学家们同样在推重这部中国戏曲史开山之作的同时,不断考证着其于“史实”上的缺憾与得失。

史学家们质疑的一个焦点就是:王国维治戏曲史,却是缺乏全史观的――他独独推尊元曲,既不符合戏曲史发展的史实,也应该非史家的做法。青木正儿以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为宗,认为中国戏曲史的发展“在唐以前殆无足论,至宋稍见发达,至元勃兴,至明清益盛”④,因此决意要继述王国维只作了一段的“戏曲史”,考究明清戏曲流变,写成了著名的《中国近世戏曲史》。但他却始终不解王国维这位他最尊重的戏曲史学家,治了《曲录》(1908)、《戏曲考源》(1909)、《录鬼簿校注》(1909)、《优语录》(1909)、《唐宋大曲考》(1909)、《录曲余谈》(1910)、《古剧脚色考》(1911)、《宋元戏曲考》,却“仅爱读曲,不爱观剧,于音律更无所顾”,且已“将趋金石古史,渐倦于戏曲”①,更不明白他何以会对一个治中国戏曲史的异邦友好盛志青年大泼冷水,“冷然”对曰:“明以后无足取,元曲为活文学,明清之曲,死文学也。”②因为,在青木正儿看来:“明清之曲为先生所唾弃,然谈戏曲者,岂可缺之哉!况今歌场中,元曲既灭,明清之曲尚行,则元曲为死剧,而明清为活剧也。”③另一位戏曲史家任半塘的批评则更劲直凛冽:“王氏于我国戏曲之源,穷搜冥索,全从歌辞方面体验,而忽于戏剧之其它种种;又存在‘无剧本便无戏剧’之心理,结果乃断定我国戏剧演进之关键,最早在有宋一代。殊不知不言文辞则已,若言文辞,宋之孕育力与滋长力,远不及唐,……举世并无人否认宋元音乐之因于唐乐也,宋元舞蹈之因于唐舞也……若宋元之文与唐文之关系,宋元之诗与唐诗之关系,乃至宋元书画、雕塑诸艺,与唐代诸艺之关系,亦从来无人否认也,……今独截然否认宋元之戏剧与唐戏剧间,必然之启承渊源,而另将此项关系,泛系于宋说书、宋傀儡、宋影戏与梵剧等,直于戏剧一段,单独割断唐与宋元间之历史关系也,可乎?”④正因此,他以上、下两册《唐戏弄》为蓬勃发展的唐代戏剧进行辩护,意在纠“近来学者,都不免为王考所囿,于唐五代戏剧误会之甚”

史学家们对《宋元戏曲史》的不解和质疑以及文学批评家们对《宋元戏曲史》的忽略似乎都很有道理。事实上,仅拿王国维与同时代的专业戏曲家和戏曲理论家吴梅相比,就可看出显然的不同。吴梅有着深厚的传统曲学、戏剧学知识,精于审音定律、度曲演剧,不仅曾作有杂剧9种,传奇4种,而且撰有《奢摩他室曲话》(1907)、《顾曲麈谈》(1914)、《曲海目疏证》(1914)、《中国戏曲概论》(1926)、《元剧研究》(1929)、《瞿安读曲记》(1932)、《曲学通论》(原名《词学通论》1932)、《南北词简谱》(1931)等著作,他一生从事“曲”的本体论研究,考述曲的特性、构成、演唱以及宋金元明清以来“曲”(散曲、戏曲)的发展史。吴梅可以说是以“曲”为生,内行人谈“曲”;而王国维,正如青木正儿所指出的那样,则并非对戏曲有专门爱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外行人论“曲”。或许,我们就此可大胆设问:王国维“曲考”之意并非全意在“曲”?

一、王国维“戏曲”研究的比较文学视野

在中国戏曲史学研究上,王国维首次正式运用“戏曲”这一“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的艺术形式来称呼中国固有之“戏剧”。最早为《宋元戏曲史》作评论的傅斯年写道:“书中善言,不遑悉举……皆极精之言,且具世界眼光者也。”[9]应该说,王国维对中国戏曲的研究是立基在一个很清晰的比较文学视野上的:“吾中国文学之最不振者,莫戏曲若。元之杂剧,明之传奇,存于今日者,尚以百数。其中之文字,虽有佳者,然其理想及结构,虽欲不谓至幼稚,至拙劣,不可得也。国朝之作者,虽略有进步,然比诸西洋之名剧,相去尚不能以道里计。”[5](《三十自序二》)。但如果就此推断,王国维有感西洋戏剧之发达,而立志进行中国戏曲研究的目的意在推崇西方戏剧,或引导后人以西方戏剧标准来衡量中国戏剧,这种惯常的“现代化”解读则是相当不妥的。

现代医学起源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个体化医疗;老年医学;教学改革;新思路

“个体化医疗”(Personalizedmedicine)指从个人角度,根据遗传和基因组信息与生活环境,并结合临床表现为人类提供量体裁衣式的健康医疗服务[1]。广义的个体化医疗是依据个体差异进行疾病管理,以期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门定制医疗模式[2],侧重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精神”。狭义的个体化医疗则结合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信息及生活方式,为患者量身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与治疗药物,其核心内容为遗传学、基因组学、药物遗传学、药物基因组,以及环境[3],侧重于“人类基因组”,是在预防、诊断、治疗和后期康复的全过程中,依据患者的个体特征、需求和偏好设计治疗策略。是广义个体化医疗在理论和技术上的发展与延伸。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27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百年人口老龄化的进程[4]。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个体化医疗日趋成为可能并成为老年人群的需求。但因受制于经济与技术发展的客观实际,进程相对缓慢,需要循序渐进。

1我国老年人群个体化医疗的发展需求

1.1现代医学发展让老年人群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现代医学正经历由传统标准化医疗向个体化医疗的巨大转变。标准化医疗忽略个体差异,个体化医疗是以患者的大量信息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各方面特点,制定出适合每位患者独特的、最佳的治疗和预防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以取得最佳疗效。因此,美国现代老年医学已从传统亚专科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诊治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医疗,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合理的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最大限度地维持和恢复患者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的变革让我国老年人群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

1.2人口老龄化增速促进老年人群慢病高发老年患者具有生理功能减退、储备能力下降、功能残缺等特殊的老年问题或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多种慢病并存或多重用药引起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病情易受心理、精神、社会和家庭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老年人口已经突破2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2025年前,将以每年100万人数增加,预计20世纪末,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3%[5-6]。人口老龄化的增速促使老年人群慢病高发,并形成以下特点:未富先老,发展极度不平衡;老年人群寿命延长,失能、半失能与空巢老人的数量增多导致社会养老刚性需求增加;国家养老体系和医疗保障体制尚不健全;部分老年人群期望安度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医疗消费标准增高。

2我国老年人群的个体化医疗现状

现代医学发展对医疗卫生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促进个性化医疗的进步,但全面实施老年人群的个体化医疗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障碍。老年人群数量激增与各方需求之间的矛盾将影响我国老年人群个性化医疗的推进。

2.1老年医学专业开设数量与质量难以满足老年病专科发展需求高等医学教育对老年医护人员个体化医疗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当前老年医学和老年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远不能满足社会老龄化的需求。其中,老年医学专业人才的严重不足是主要的问题。调查显示,我国222所医学院校中,59所建立了老年医学专业[7],存在部分学校课程设置上有缺陷,专业师资不足,临床教学实习基地缺乏等问题。部分医学院校老年医学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研究生,尚无统编的老年医学教材、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在校期间没有开展系统的老年医学理论教育或临床实践:科学学位型研究生课题涉及衰老机制偏少,临床实习匮乏;专业学位型研究生接触临床相对较多,临床工作能力较强,但其科研培养时间短,科研能力相对较差[8]。极少的三级综合型大医院设置老年病专科,开展老年医学教育培训的合格师资和基地缺乏。部分老年人专科医院或护理院正在积极筹建中,专职医护人员相当匮乏。与我国部分医学院校老年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相似,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挂靠于临床医学专业(老年医学方向):专业设置上缺乏独立性;课程设置仅在临床医学专业基础上,增设了老年医学(36学时)和老年护理(32学时)两门课程,学生只了解老年病医疗与护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后期临床见习和实习与临床专业完全相同,没有老年专科实习基地,与老年个体化医疗标准相差甚远。

2.2患者和医护人员缺乏对个体化医疗相关内容的深入了解在我国,个体化医疗尚处于发展阶段。由于教材内容更新缓慢,个体化医疗尚未编入医学教材,国内一流院校的个别学生通过科研学术活动初步了解个体化医疗,我校作为普通医学院校,临床专业(老年医学方向)的学生在校期间对个体化医疗内容体系了解甚少。广大患者即使存有简单的个体化医护需求,但由于医疗费用和医疗模式的制约,对广义的个体化医疗需求已望而却步,对于基因组学等深层次的个体化医疗知识更是闻所未闻。另外,由于我国目前以传统医疗模式为主,大部分医护人员仍按照传统医疗模式为患者服务,缺乏个体化医疗信息与内容的接触。调查研究显示部分医护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9]。

2.3尚不完善的老年病样本库阻滞了个体化医疗的高质量实施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老年病样本库是按照疾病种类建立,不利于老年疾病机制研究和个体医疗的高质量实施。未来老年医学研究应对衰老起因、老年疾病特征与防治措施进一步探讨[10]。明确发病与衰老的相关机制是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的基础,从分子生物学、基因层面去揭示发病和衰老的原因,尽快实现“从基础到临床”。病变部位的标本对于发病机制研究、诊断性生物标记物筛选、靶向治疗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包含患者血液、尿液、脏器组织及个人家庭情况、心理特点、社会关系等信息的符合老年病和抗衰老研究的规范化样本库,是老年医学的基础,这让高质量的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通过高质量生物样本与完整的临床信息,分析归纳患者的各项检查与诊断情况,形成一个综合、巨大的数据库,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让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11],真正实现“基础到临床”。

2.4缺乏制度保障的老年医学职业资格认证限制了老年个体化医疗进程我国目前非常缺乏老年人专科医院或老年护理院,尚无老年医学专业执业资格证和许可证设置制度,政策方面亦未出台对患者医疗信息采集的保护措施,这些不利因素都大大限制了老年人个体化医疗的进程。《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12]。由此看出,国家高度支持老年医学建设,各项制度的落实会逐步推进老年医疗个体化进程。

3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新思路

3.1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老年医学(GeriatricMedicine)是预防和治疗与老年相关的疾病,最大限度地维持或恢复患者的功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学科[13]。个体化医疗以个体获得最优质的健康为目的,而不单是治疗疾病,这与现代老年医学教育相吻合。未来老年医学将以老年综合评估、多学科团队协作、中长期照护基地联网为特点。其中,多学科联合工作是老年医学的突出特点,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护理、保健医学、社会医学、老年生物学和老年心理学等。多学科融为一体,相辅相成,蓬勃发展。另外,在个体化医疗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理应成为老年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内容。显然,目前我校老年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后期临床实践诸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老年医学和个体化医疗发展要求,老年医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2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3.2.1独立设置老年医学专业:教学大纲要求与课程设置对未来医生的培训、考核、医疗水平的评价等有很大影响。老年医学起源于临床医学,专业领域上息息相关,但老年病的发病机制、治疗策略与途径有其独特性,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和服务对象大多与老年人有关。现代医学与老年个体医疗的强劲发展促使老年医学逐渐走向学科交融式发展。因此,我校老年医学理应成为独立的专业设置,并按照现代老年医学和个体化医疗的发展需求,重新设置教学大纲、课程安排和后期实践教学,突出个体化医疗特点,以适应老年医学的快速发展和个体化医疗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2.2更新现有教学大纲、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促使老年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未来老年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都需要突出老年特色,除医学与护理知识的学习外,需要开设心理学、社会学、营养学、人文关怀等课程。另外,由于个体化医疗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新见解,分子诊断、大数据等课程也需要列入教学大纲的新要求。另外,新设置的教学大纲,利于现代医学知识的融合、传授,便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整体掌握,模块化教学模式有必要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后期实践教学也应着重老年疾病机制的探讨、诊断与防治,以促进个体化医疗的实施进程。

3.2.3适度加大老年医学专业招生人数:独居或失能老人的增多,“421”家庭或空巢家庭等使得老年人群的医护问题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难题,专业医护人才相当匮乏。未来需要更多专业化的老年医护人员,以满足老年人群晚年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提高需求。因此,我校适度加大老年医学专业招生数量是顺应时展,满足未来老龄化社会和个体化医疗的重要举措。

现代医学起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学英语 教学改革 措施

引言

在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与其他各国间医学科学交流愈渐增加,因此掌握好医学英语对于医学院的学生而言,不仅是为了让自己成为国际化专业医疗人才,更可以了解本专业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国际医学科学动态,从而为世界医学进步做出贡献。

一、医学英语教学的特点

医学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中的一种,由于现代医学起源于欧洲,并在美洲得以繁荣发展,因此绝大多数医学最新研究报告多用英语,国际间的医学交流也多使用英语交流,因此医学院的学生只有学好医学专门英语,才能胜任以后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二、目前高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与主要问题

1.基础英语与医学英语衔接不畅。在近代医学飞速发展的影响下,许多医学院开始慢慢重视医学英语的教学,例如开展双语教学甚至是全英语教学。但由于受到国内传统教育的限制,例如学生在学习期间往往将关注度放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后面又寄精力于考研与留学方面,对于医学英语兴趣乏乏。许多学生在进入医学专门英语学习阶段时,翻译能力差、阅读速度慢、正确率低,对写英语论文摘要往往束手无策,在语言实际应用中力不从心;而从事医学英语的教师可能在校所学专业并非医学,而医学英语教学工作又属于费力不讨好的事,因此工作热情并不高,未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从基础英语到医学英语过渡。

2.课堂教学模式陈旧、单一。在绝大多数医学英语教学课堂上仍采用传统授课方式,模式陈旧、单一,主要为老师教授,解释生词,翻译重难点句子,课堂上老师像在唱“独角戏“,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模式不仅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考,从教法的角度来看,与通用英语教学毫无差别。

3.学生缺乏医学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压力。现在大学医学本科生几乎是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本身英语基础较好,但可能还未认识到医学专门英语和通用英语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有所不同,再加之医学英语本身学习难度大,词汇复杂难以记忆,句子多是复合句不易理解等因素,致使医学者对专门英语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学习兴趣。另外,与其他专业相比,医学生本身专业课学习任务重,课业繁忙,而医学英语在学生学习评价系统中所占比例也不大,导致学生出勤率低,或者是在课堂上自学其他课程,对医学英语学习并未重视起来。

三、优化高校医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1.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侧重点的优化。在我国,医学英语教科书是针对医学知识较为全面的高年级学生而编写的,为了医学者掌握更多的医学英语词汇和表达方法,因此在编写大纲中主要介绍医学专业的构词法和专业术语。但有了词汇量不代表可以无障碍的阅读医学专业文献,准确把握其内涵。所以编写者选择适当的简单易懂的内容,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逐渐提升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才能真正提升其专业英语水平。

2.灵活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下,教师可以在网上作业,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在网上或者现实生活中收集资料,与小组其他成员商定后,通过发电子邮件、QQ等方式发送给教师,这样不仅节约了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而且在电脑上图片、视屏等的运用更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积极调动了学生对医学英语学习的热情,提高其学习兴趣。

3.及时与学生交流,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在现代化的教育大趋势下,我们应该摒弃传统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而教师只是起到指引和辅导的作用。例如课堂时间应该减少教师的个人教授时间,给学生以交流、探讨、自主学习的机会。另外,还可以请一些临床医师、博士研究生、深资教师在学校开办讲座,给学生做好学好医学英语的思想工作。

4.加强医学英语教材的建设。众所周知,教科书的内容是师生教与学的主要材料、重要工具,但就全国范围内而言,不仅医学英语教学教材匮乏,而已有的教科书却也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因此选用好的教材意义重大。我们应该选用由卫生部教材办组织编写的《医学专业英语》系列教材作为学生用书,并且笔者建议可以在医学英语教材中加入诊断书翻译、药品说明书翻译、网上医学相关文章等内容,以扩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四、结语

总而言之,医学英语教学在不断地改革中优化,加之英国文化委员在1994~1995进行的一个为“English 2000”的调查活动中,预测未来英语将越来越多的和某一个专业知识或某一学科结合起来,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人们会更加重视医学英语的学习,也一定可以真正实现通用英语到专业英语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家艳萍,常名立.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思考[J].山西医科大大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6(8).

现代医学起源范文第4篇

【关键词】模拟教学 儿科教学 重要性 应用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45-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儿科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对于儿科的教学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儿科的治疗质量。因此,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实习生动手机会少的现象,我国对于儿科的教学开始采用模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尽可能的得到锻炼,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儿科学生的实习水平。

一、模拟教学的简介以及其重要性

简而言之,模拟教学也就是为学生模拟各种场景,让学生能够在这些无风险的场景中,进行实战训练,以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儿科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模拟教学模式:首先是给学生提供基础的解剖模型,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体会到这些基本的模型,从感官上对他们进行初步认识。其次是给学生提供局部功能模型的教学,让学生对于局部的某个功能做深入的研究,并且不断的去尝试,以提高对其掌握的熟练度。同时还要结合现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模拟人体的体型构造,把他们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后是通过一定的生理模拟系统,对于人体对不同病状的反应,做出及时的总结和调整。通过在儿科教学中采用模拟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儿科的教学更加的人性化、科学化,同时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我国儿科的全面发展,降低医学事故的发生。

对于儿童的治疗,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治疗模式,提倡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实习生在对儿童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熟练的掌握各种基本技能,还要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众所周知,儿科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许多问题和细节。通过对儿科教学采取模拟教学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通过这种模拟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一定的工作经验,以便于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加的自信,尽量避免医学事故的发生。

二、模拟教学中的准备事项

儿科教学中,实施模拟教学的过程前,主要做好三项基本工作。一是在模拟教学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标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易错点,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查阅不同的资料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二是通知学生对器材做好准备工作,确保模拟场景的真实,例如在进行新生儿沐浴的教学中,要准备好一定的洗护用品,毛巾以及儿童模型等,并且能够正常的进行教学。三是学生在情景模拟训练前,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例如对模拟教学内容的预习,带着问题去上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学习到这些儿科的基本技能。

三、模拟教学在儿科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模拟教学已被许多院校所认可,但是要想模拟教学能够发挥最大的效果,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性问题的注意

安全性问题是儿科情景模拟教学中的重点,学生通常在模拟场景中担任多个角色,教师首先要明白每一学生的职能,并且认真观察他们的动作,以确保每一项动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影响正常的教学。

(二)知识的全面性

在进行儿科模拟教学的过程中,单单的进行场景模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在模拟教学前对学生讲授一些理论性的基础知识,并且要求学生在课下及时的复习所学的知识,确保学生能够有目的的去进行模拟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学生模拟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动作、形态以及心理的指导,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确保儿科教学的质量。

(三)合理的总结与讨论

在对儿科教学采用模拟教学的方式以后,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还能够使学生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而更加努力的学习。但是在进行模拟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堂内容的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模拟教学的场景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倘若能够对这些问题做好一定的总结,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将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在模拟教学结束以后,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并且给与一定的指导,确保儿科模拟教学的质量。

众所周知,我国的医学起源很早,并且经历了不同的传授方式。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发展,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儿科教学情况,相关人员提出了模拟教学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够真实的模拟出一定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机会,也大大降低了医学事故的发生。因此在今后的儿科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对于模拟教学的运用。

参考文献:

[1],熊英.医学模拟教学在儿科领域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4(9)

现代医学起源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保健;中药;外用;美容

【中图分类号】R2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084-02

1 中药瑰宝 渊远流长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特别是女士)对人体的外在美有更高、更多的需求,因此,深入发掘、研究祖国医学中药美容的瑰丽之宝,满足人们的现代审美需求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1.1 美容萌芽,推新发展:中药美容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美容方剂也是繁多浩博。中药美容萌芽于秦汉,形成于隋唐,丰富发展于宋明。先人在二千年前就已经能研制简单美容制剂。浩瀚的古籍里,有关美容的论述丰富深刻,其实用方笺也屡见不鲜。自战国至清末的医籍、医著中,就有增白悦颜、祛斑莹面、毛发美饰、酒渣粉刺、灭斑除疣、除臭散香6大类1233首美容方剂,269味中草药。当然,这些多数是为当时朝廷贵族服务的。

远古至先秦时期:传统中医美容学起源时期,甲骨文已记有“疥”、“”、“癣”、“疣”等损美性疾病。

殷纣王时期,已研制有“涂脂擦粉”, 使用的化妆品――“燕脂”,能收到“桃花妆”的美容效果。战国时的《山海经》146种药物中,有12种与美容有关。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形成于战国至秦时期的医药方剂书,《五十二病方》的内容十分丰富,预防和治疗瘢痕的方剂6个。《养生方》中有3个长寿方,还有“令人面泽”和“去毛”、“黑发”的专方。

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记载了100种关于“悦泽”、“美色”、“轻身”、使人“头不白”的美容药物(上经54种,中经27种,下经19种),并提到了美容药品的独特剂型――面脂。

另外,汉代2位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创立的当归芍药散治疗肝血淤滞引起的肝斑,麻子仁丸治疗燥热所致的皮肤粗糙,猪肤汤润肤悦颜去皱等方法,至今仍为后人所沿用;《华佗神医秘传》载美容外用复方10首,《华佗神方》有美容保健等外用方剂。祖国医学为我们提供了诸多的行之有效的中药美容之方。

1.2 取材天然,安全有效:中药美容,历史悠久。现代实用的美容之方,经过历代人的反复运用,认真筛选,已日臻完善。丰富的实践应用,保留了中药美容之精华,使之自然温和,安全,有效。而外用的美容中药采用的是天然药物配伍组方,或直接遣用单味中药,因而可靠性高,副作用小,避免了化学药物及化妆品对人肌肤的损伤,是自然美容之佳品。

2 辩证施治,调达肌肤

2.1 体质差异,致病有异:面部为“诸阳之会”,也就是人身十二经脉中的六支阳经均上连头面,是全身气血、阳气贯注的地方,也是神气集中的部位,面部表情、神态是神气表现的重要内容。面部的肌肉、皮肤和五官既需要全身气血的滋养和濡润,也需要脏腑精气的上达。在面部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不同的脏腑和经络。如前额属心,下颏属肾,左颊属肝,右颊属肺,鼻部属脾。

又如《黄帝内经》说,五脏各有外侯,与形体诸窍之间各有特定联系,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肺其华在皮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脾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开窍于口;肝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肾其华在发,其充在骨,开窍于耳。所以美容与五脏关系密切,五脏的失常就会引起容颜的异常和衰退。

同样,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况也直接影响着容颜的状况。如气血不足则面色萎黄,精神疲惫;气血瘀滞则面色晦暗,或有黑斑、雀斑等,表情呆滞。心气、心血不足则面色无华,精怯气弱;肝血不足则两目无神,面色苍白;脾气亏虚则面色萎黄,浮肿虚胖,唇色苍白;肺虚失润,则毛发枯槁,皮肤粗糙少光泽,弹性差;肾阴虚则头发脱落,面颊消瘦,肾阳虚则面色白,颜色浮肿,两目失神等。应该说,影响美容的要素有很多,但人体的个体差异与损美性疾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根据人体气血阴阳津液的多少,可将人体分为9种基本体质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平和质体型肥瘦适当、匀称、健壮,头发盛长色黑,面色红润,肤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目光有神,精采内含,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口唇红润,肢体轻健有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性格平和开朗,因而体内气血阴阳平和是美容的内在依据。当体质偏颇时,就容易出现损美性疾病,不同的体质会出现一定的损美倾向。

气虚质的常见美容问题:干性皮肤较多见,也可见敏感性皮肤,易出现消瘦,面色萎黄,眼睑或肢体浮肿,黄褐斑等。阴虚质的常见美容问题:皮肤明显偏干,易生皱纹,肤色苍白或潮红,易出现失眠,黑眼眶,便秘,白发等。阳虚质的常见美容问题:中性皮肤多见,皮肤松弛,肤色发白,易脱发、肥胖等。痰湿质的常见美容问题:油性皮肤多见,,面色多油腻,易出现肥胖、黄褐斑,黑眼眶等。湿热质的常见美容问题:油性皮肤多见,易出现体臭、口臭、痤疮、酒渣鼻、黄褐斑、脱发等。淤血质的常见美容问题:干性皮肤多见,肤色较暗,面部或有雀斑,易出现黄褐斑,黑眼眶等。气郁质的常见美容问题:干性皮肤多见,毛发无光泽,易患失眠,抑郁症等。特禀质的常见美容问题:皮肤多为敏感性,易出现皮肤过敏,哮喘,鼻炎,荨麻疹等。

2.2 整体观念,辨证施治

(1)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颜面五官、须发爪甲,只是整体的一部分,故要得到局部的美,必先求整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安定、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中药美容是从整体观念出发,由表及里,使气血充盈达到美容作用。因此要保持皮肤的致密性、柔韧性和光泽性,就要保证气血津液的充盛和脏腑功能的健全。如,肺失保养,肺气不足则皮肤不固,致密性和柔韧性差;肺阴不足则皮毛失濡而枯槁无华,使光泽性及柔韧性下降。心阳不足、脾阳虚弱、肾阳衰惫,均可使皮肤失于温煦,气血不达,引起皮肤苍白、萎黄、甚至黧黑,也容易受外邪的伤害,造成冻伤等,从而削弱皮肤的致密性、柔韧性和光泽性。肝主疏泄,通利胆汁中肝失保养,肝血不足或淤血阻滞,会引起疏泄失职,胆汁外溢,皮肤就会变得苍黄、青暗,或皮肤粗糙无光。所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保养脏腑和气血,也是美容的根本方法。正因为中医美容注重的是整体的调整并施之以外部的中药美容,因而使美容效果持久而稳定。

(2)辩证论治:现代中医美容运用辩证论治的思想,对损美性疾病进行审证求因、审因论治。即使是偏重于装饰的外用保健品,如面脂、口脂,也体现了辩证论治的特色。如面部色黑、粗糙等,中医认为原因之一是风邪外袭,因此在一些润面、增白的化妆品中,配有祛风类药如防风、白芷等,体现了病因辩证的特点。

(3)文质并重: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构建了极高特色的美学理论。文即文饰之美,质即本质之美。文质美就是强调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中药美容疗法就是要保持皮肤的完整致密性、柔韧性和光泽性。皮肤的致密性、柔韧性和光泽性。皮肤的致密性直接影响着皮肤的封藏、密闭功能,致密性差其封藏能力不足,就会引起气、血、津液的耗散和流失,会出现多汗等异常现象;密闭能力不足就容易引起外邪的侵袭,损伤经络和脏腑。皮肤的柔韧也就是皮肤的弹性,是皮肤承受内、外压力的能力。柔韧性不足就容易受到外力的挫伤,同时也难以保持形体的美观。皮肤的光泽性是皮肤美感的重要特征,也是一个人外观美的重要方面,标志着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人的健康分为身心两方面的健康。身体健康是人体外形美的基础,表明人体各组织和器官发育良好及功能正常。只有具备这个前提,人体才能有红润光滑的皮肤、富有弹性的肌肉、挺直的身躯、敏捷的动作,从而给人以外形上的美感。同时,心理健康是人体外形美的添加剂。一个心理状态良好的人,才能精神愉快,豁达大度,增添一种气质上的美感,并能延缓衰老。而中药美容是在健康的基础上,辅助创造人的外形美。

3 美容方剂,保健驻颜

中药美容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配制的粉、膏、液、糊等外用美容制剂,根据需要外敷,并加以按摩,以活血通络、软坚散结、退疹祛斑,达到祛斑除皱、养颜驻容、延缓肌肤老化的美容功效。

根据多数个体的美容需要,注重某些外用中药具有滋养怡泽皮肤,保健美容的功效,把中药美容应用到生活美容之中,以获得安全可靠、简单易得、费用较少的最佳美容效果。

中药滋润皮肤,活血通络,使之气血充盈是中药美容的物质基础。此外,还能防治结合,起到延缓皮肤衰老的保健作用和改善某些损容性疾病的治疗作用。如常在美容方剂中直接加入滋养肌肤,增白除皱的药品,如杏仁、桃仁、鸡蛋清、玉容粉等。

3.1 中药美容,调理肌肤:中药美容是一种最主要、最常用、最廉价的美容方式。中药护肤与国内外精细的化学护肤产品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大多数化学护肤品是通过化学合成物质解决皮肤问题;而中药美容讲究由表及里,平气活血,通过加快皮肤的血液循环达到调理肌肤,美容养颜的目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写杨贵妃妩媚动人的诗句。她之所以能达到“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是与她善于美容化妆分不开的。

中医有“以皮治皮”之说。皮药入皮,活血通络,起到美容效果。如:白杨皮,木兰皮,石榴皮等。此外还有“以色补色”之说。花瓣娇艳,质轻上达,可令气血充盈于面,使容颜娇好,如桃花,玫瑰花等。

3.2 中药美容,吸收途径:外用中药是通过怎样的吸收途径达到美容效果的呢?

现代医学认为药物通过皮肤吸收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通过角质层和活性表皮进入真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为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另一条途径是通过皮肤附属器吸收,即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吸收。药物通过皮肤附属器吸收的速度比透过表皮吸收的速度快,但吸收面积占整个皮肤的0.1~1.0%,所以并不是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外用药物的吸收障碍主要是皮质的角质层,而角质层屏障功能起作用的主要是类脂,富有类脂的细胞间质对于脂溶性药物的吸收起显著作用。另外皮脂腺油性的分泌物,也有利于脂溶性物质的穿透,所以许多外用药物添加了含有脂溶性、挥发性及刺激性的药物,有利于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保健治疗的目的。

3.3 中药美容,保健驻颜:现代美容事业的发展,原本属于贵族阶层的中药美容已走进平常百姓的生活。中药美容有祛斑、美白、滋养肌肤的特殊功效,加之使用安全,简单易得且费用低廉,已让人们对中药美容格外关注。现介绍一些美容驻颜的中药药方。

(1)去皱膏:用蜂蜜、白糖和牛奶各适量调为膏,每日早晨或晚上涂于面部,保留10~2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去。经常使用可以减少或消除面部皱纹,并有润肤增白的作用。

(2)嫩肤去皱橘皮水:橘皮内含多种维生素及有机酸,可用以营养滋润皮肤,有明显的抗皱作用。常用橘子皮浸水洗脸,美容效果很好。

(3)添容丸:清初名医陈士锋应用古验方治疗粉刺效果很好。此方为轻粉、黄芩、白芷、白附子、防风各等量,共研为细末,用蜂蜜调好,做成丸子。每日洗脸后,用以擦面。

本方也能治疗各种皮肤病,使容颜美好。

(4)菟丝子治面疮粉刺方:菟丝子苗绞汁涂于患处,每日3~5次,连续涂抹至粉刺消失止。

(5)苦瓜除粉刺方:苦瓜洗净挤汁加冰糖适量饮用。外用苦瓜汁擦患处。连用数日后,即可去除粉刺。

(6)悦泽面容方:取冬瓜仁250克,桃花200克,白杨树皮(去外面粗皮)100克,阴干研为细末,每日饭后服1克,日服3次。要想使脸白一些可增加冬瓜仁剂量;要红一些则增加桃花剂量。

另有一方,不用白杨树皮而用橘皮。

(7)天门冬美容方:天门冬是常用中药,《本草纲目》云:“煮食之,令人肌体滑泽白净,除身上一切恶气不洁之疾。”还记载了诸多服食方法,其中有一方云:“用天门冬十斤,杏仁一斤,捣末,蜜渍。每服方寸匕。”用天门冬外敷,可起到“面黑令白”的作用。用天门冬干捣为未,同蜜捣作丸,每日用之洗面,使用不到一月后,皮肤就可以变得洁白、细嫩。

(8)鸡蛋清面膜:用3枚鸡蛋放白酒浸泡28天后,每晚取蛋清敷面,可使颜面变白如雪。

(9)牛奶护肤:牛奶是世界性营养保健饮料。在我国更有悠久的食用历史。牛奶内服、外用均有滋润皮肤的作用。民间传说――用牛奶洗澡可使皮肤细嫩,富有弹性。笔者不提倡用牛奶洗澡,但可在洗脸或洗澡后用牛奶涂擦,10-20分钟后再洗去。

(10)适量黄瓜汁+适量柠檬汁+1/4杯水紧肤霜:黄瓜先切块放入搅拌机中搅成浆状,与一个新鲜柠檬的汁和1/4杯水混合,用棉棒轻轻涂在脸上,肌肤马上收紧起来。

(11)冻奶去眼肿:把棉花团浸在冻奶中浸透,取出敷在眼上五分钟,然后再在眼皮上铺两片梨或菠萝,使眼睛更加明亮。据说,这可是好莱坞明星们的秘方。

(12)花生酱软肤霜:将两勺花生酱涂在膝和手肘等易干燥部位,10分钟后抹去,再用温水洗净。因为花生酱富含蛋白质和脂肪酸,有助于软化及美化干燥起鳞的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