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旅游开发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常州古镇;对策;建议
常州史称“中吴要辅”、“三吴重镇”,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常州各类文物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常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也有很多颇具地方特色的古镇。如万绥镇、孟城镇、焦溪、魏城、横山桥、横林镇、洛阳镇、雪堰、潘家桥、奔牛镇、郑陆镇、夏溪镇、湖塘镇等,都有很多历史文化遗存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居、生活方式。近年来,常州市政府加大了对文物古迹和古城镇的保护力度,力图通过古城镇的保护和开发为常州市的旅游产业注入新的增长点。本文通过对常州古镇的实地调查,试图对常州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对策。
一、常州市政府对古镇文化保护的措施
(一)文物保护政策和规划
为有效保护文物资源,促进文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近几年,常州市从规划入手,完成了《常州市文物保护“十一五”规划》、《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4-2020)》和《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图集》的编制工作。完成了《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杨桥村历史街区保护概念规划》的方案初步论证工作。
为了保护利用传承历史建筑的优秀历史文化与传统建筑艺术,规范历史建筑的管理、修缮和改造行为,保障房屋质量和使用功能,根据常州历史建筑保护的需要,2000年4月,常州市制定《常州市市区文物保护管理的若干规定》,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工作。2005年10月,《常州市历史建筑修缮技术标准及保护策略研究》课题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和常州市规划设计院共同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审核。该课题对古镇危旧房屋的修缮提供了技术依据。
2006年7月,常州市制订了《常州市依法保护文物奖励办法(试行)》。
2008年10月9日,常州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常州市市区历史建筑认定办法》。
2009年3月18日,《常州市第二批历史文化街区和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规划》规定了杨桥老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区范围,对保护区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还明确规定了保护要求及措施。
2009年3月24日,常州市规划局委托常州市规划设计院,会同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联合开展常州市区历史建(构)筑物的普查工作。普查范围包括常州市市区(含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区)。万绥镇、孟城镇、焦溪、魏城、横山桥、横林镇、洛阳镇、雪堰、潘家桥、奔牛镇、郑陆镇、夏溪镇、湖塘镇等大部分名列其中,为古镇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2009年3月25日,江苏省常州市副市长王成斌在市文广新局领导、新北区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现场调研了孟河文物保护工作,实地查看了万绥东岳庙戏楼、马培之故居、孟城老街、费伯雄故居等文物点。
(二)文物保护的具体措施
近几年来,通过各级政府共同出资和筹集社会资金,先后修缮了西瀛里明城墙、黄仲则故居、梅村戏楼、万绥戏楼、县文庙大成殿、常州府学、吴氏中丞第、两孙故居等。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整治修缮工程、费伯雄故居修缮工程和西瀛里改造地块文物保护区修缮工程等也已全面实施。常州市还专门制定和实施了2005-2007年全市文物保护单位修缮计划,2005-2006年已修缮30余处,力争用三年时间,将市区所有文物保护单位全部修缮一遍,修缮后的文物保护单位将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全部对外开放。
(三)提升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
近年来,常州市制定了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十一五”规划纲要;申报了一批全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太雷旧居、三星村遗址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升格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常州古戏楼群、盛宣怀故居、赵元任故居、史贻直墓址和中华猿化石遗址五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升格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重新公布了市区第四批、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开展了文物资源普查工作,发现了一大批具有较高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存。通过做好文物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带动了全市文物保护事业的全面发展。
(四)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
为加强文物行政执法工作,常州市于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举办了全市性的文物管理法制培训班,组织辖市、区文物行政管理和执法人员进行法制培训,提高各级文物行政管理和执法人员的依法管理和执法能力。在此基础上,2008年8月,常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文物行政执法月活动,文物部门对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进行了重点检查,共查处违法、违规现象15起,其中立案查处3起,分别罚处人民币20万元、7.2万元和0.5万元,责令整改5起,警告7起,通过全市文物行政执法月活动,依法打击和处理了各种文物违法活动,推动了全市文物行政执法工作。
二、常州古镇文化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部门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力度还应加强
常州市文化景观资源开发存在小、散、差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部分管理者对保护对象的历史文化价值认识有限,对某些历史遗迹缺乏保护意识。在城市的开发建设中只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
素有“常州文脉”之称、1987年被确立为“常州历史文化保护区”、1996年为常州赢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的常州市前后北岸老街区,成为“地块改造工程”的牺牲品,土地用途是“文化娱乐、商业、办公、旅馆、文保”,目的是“进行房地产开发”。
到2005年底,常州拆除了文保单位6座,分别是:胡故居、青果巷八桂堂(新建假古董)、吴氏中丞第屠寄故居(新建假古董)、黄仲则故居(新建假古董)、西瀛门城墙(新建假古董)、青果巷唐氏宗祠楠木厅(新建假古董)。
到2005年底,常州全市27个文物控保单位被拆除11个,分别是:明八角井、清代建筑邹浩祠、清庄氏塾馆及星聚堂明式轿厅、庄氏济美堂、清先贤卜子祠、清志王府(新建假古董)、清费氏庭院、清恽氏庭院、民国民元里民宅、民国玉佩弄民宅、民国“天友来”店旧址。
国务院文件规定:要成为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必须要保护好三个方面的东西:第一,保护城市里所留存的历史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遗存;第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和能够反映城市风貌特色的景观地带;第三,保护历史文化传统,包括反映城市特色的东西,文化、艺术领域里的东西。常州因为拆文物,曾经三次丧失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第一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拆明代园林“半园”,第二次是在1991年至1992年拆清代洪亮吉故居,第三次则是因为拆恽氏庭院。
(二)历史古镇缺乏保护规划,保护开发滞后
2000年常州市就已经列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但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中却忽视了历史文化镇(村)的保护,至今,该市尚未有一镇一村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常州市没有及时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在这方面工作相对滞后,虽然《文物法》颁布以来,人大、政协进行过一些调研,两会期间部分代表委员也提出过相关提案和建议,但未有实质性进展。
(三)许多古镇基于经济利益和保护观念淡薄,破坏严重
古镇居民在村镇建设的过程中普遍认为历史遗存的古街镇是落后破败的象征,必须大拆大建,否则有碍地方形象。有的甚至认为保护古村古镇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一些地方领导不愿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相当部分的历史文化镇村已经遭到破坏。湖塘桥、雪堰桥、横山桥、戚墅堰、奔牛镇等地曾是常州市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镇,进入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在核心区域内进行改建,老街改成马路、弄堂变成新巷、百年古桥纷纷拆除。杨桥、焦溪、孟河的一些历史建筑虽然有的已列入文保单位,但因为缺乏修复资金,也危在旦夕。
(四)文物保护资金严重缺乏
市政府对文物保护方面的投入共分两块,一块是按国家有关规定在城市维护费中安排1%用于文物专项维修的资金,每年为80万元,另一块是每年从全市社会事业经费中安排6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文物保护工作。按照《文物保护法》规定,“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但多年来常州市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一直没有增加。由于近几年常州市正面临着大规模的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程,文物保护资金的不足,制约着常州市文物保护事业的顺利开展,影响了市政府提出的文物保护单位三年修缮任务的完成。
(五)常州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后发劣势
古镇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一个热点,各个省市纷纷上马进行古镇的开发。但新开发的古镇如何在已有的众多古镇中突围而出,创立自己的品牌,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苏南古镇由于民风民俗、历史文化的相似性,大部分都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如何避免常州古镇的开发不沦为周庄、同里等地的翻版,成为“小周庄”,“小同里”,是常州古镇开发面临的艰巨任务。如果不能打响自己的品牌,过多资金的投入只能造成浪费。
三、常州古镇文化开发与保护的对策建议
(一)成立古镇保护和开发的专门机构,直接对市政府负责,在全国以至世界范围聘请文物保护、建设规划的专家组成
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当然可以由民间和私人进行投资、参与,但巨额的保护开发资金,长期规划的实施,消除急功近利,培养古镇居民的文保意识,都需要政府部门居于主导地位。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周庄、同里、木渎的发展模式,成立市、区、镇三级的古镇保护与开发的管理体制。
(二)加强对现有古镇文物古迹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古迹如戏楼、石桥、遗址、名人故居、清代民居的保护和修缮工作
古镇建筑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点,在对建筑文物进行修缮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同时拆除妨碍古镇景观的现代建筑,将水管、电线、排污管道等埋于地下。
(三)加强古镇建筑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加强文物古迹保护的立法工作,在古镇保护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虽然常州已出台了很多文物保护的法规,但由于人们文物保护意识淡薄,随意破坏、拆除、盗卖文物建筑的现象十分严重,许多古建筑材料被运到苏州无锡进行古建筑的修复。因此,制定严格的文物保护法规并严格执行是市政府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四)做好常州古镇旅游的宣传工作,加强常州古镇在全国以至世界范围的宣传,力求树立品牌,打开知名度
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必须与古镇品牌的树立相配套,孟河的齐梁故里,焦溪的石头建筑,杨桥的原汁原味的晚清建筑都是宣传的重点。常州古镇虽有开发晚,破坏严重的劣势,但保护较好的几条古街受商业化影响较少,古镇风貌未遭到商业化的破坏,这是其相对于其他已知名古镇的优势所在。
(五)避免与其他地区古镇开发的同质化
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枣庄市山亭区东南部,主峰海拔483米,东西延绵6公里,南北宽两公里,其主峰远看像一只大熊耳,故称之熊耳山[1]。熊耳山隶属沂蒙山区,是泰沂山脉南部的岱崮群体。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以熊耳山为主体,集双龙大裂谷、溶洞群、龙抓崖等自然景观为一体,堪称“天造地设、鬼斧神工”之作,是“山东仅有,国内罕见”的石灰岩地貌奇观。
二、熊耳山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研究
地质旅游是指开发旅游地质资源,利用地质遗迹进行旅游活动,大力宣传与之有关的地质科学知识,尤其是地质遗迹的形成、演化和发展规律,以期提高人们的地学知识和保护地质环境的意识。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对其旅游开发的深入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概念、分类、资源及建议等方面法规建设、理论方法及技术手段还不成熟。结合中国地质公园科技旅游的开发现状,借鉴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旅游开发经验,寻求地质旅游开发的理论和规范,探讨开展地质公园旅游的方式方法,对保护资源环境、释放资源潜能具有重要意义[2]。
三、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旅游规划忽视地球科学的指导,缺乏地质专业人才。熊耳山地质公园只重视对游客的服务,而忽略了景区中广泛分布的地质资源,在景区的规划、设施设计和布置、游客的安全和教育、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等方面,常常对地质因素缺乏考虑和说明。
2.把地质公园的开发仅仅停留在观光旅游上。熊耳山只是把游客引进来但对地质地貌演变过程、特点、成因没有进行科学的解释,对地质景观的地质结构、形成机理等没有较详细的说明,游客只是觉得惊讶却没有实现地质公园的真正价值。
3.市场开发方面,科学价值被白白浪费。目前熊耳山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商业价值的开发上,还存在市场的拓展能力弱、促销机制不完善、促销手段单一、促销经费不足等问题。未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络等高科技开展地质旅游促销,没有独立网站,电子商务。
四、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模式与选择
借鉴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地质旅游开发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熊耳山地质公园地质旅游开发应采取以下三种模式。
1.生态科普与地质旅游并重模式。该模式适合于原生环境极好且几乎无破坏、地质构造及其他自然景观构成并重、地质环境奇特、地质特征独特且科研价值及资源品质极高、人文景观较缺乏的地质景区,兼具国家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特质。
2.以地质旅游为主,辅以生态及其他旅游项目的混合模式。该模式适用于生态环境处于原生态且较为粗放、地质构造占主体、地质内涵独特、人文景观丰富的地质公园。该类景区可进入性好,人类活动较多,有不同程度的开发,尤其是旅游生命周期进入发展、巩固阶段的地质景区。地质科技旅游以地球科学知识普及为主要目的,适当建立相关的自然地质科学、人文历史及风俗民情博物馆等设施,如某些国家级、省级地质公园与以地质景观为主的风景名胜区。
3.以生态科普为主,地质旅游和其他旅游项目为辅的混合模式。对生态环境保护极好、地质特征较为普遍、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欠缺的地质公园可利用该模式进行开发,重点保护,地质科技旅游以自然生态教育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为目的,开展观光、探险、漂流等项目。根据熊耳山地质景观特色,旅游发展阶段,熊耳山旅游开发应采取第二种模式即以地质科技旅游为主,辅以生态及其他旅游项目的混合模式,建立一些人文历史及风俗民情博物馆等,开展一些人文旅游,弥补熊耳山景点太少的缺憾。
五、熊耳山开发建议
1.在保护地质遗迹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在保护地质遗迹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建立地质公园,开发地质旅游产品,开展地质旅游。为了保护公园的生态平衡和自然景观原貌,达到永续利用之目的,应该对公园实行限制性低密度利用,限制公园游人及其服务设施的数量和分布范围。
2.健全管理体制。世界上建设好的国家公园一般都设有公园管理局,全权管理国家公园,有管理机构和相应的人员,同时还有公园警察,有的还有武装警察巡逻,保护公园资源免受损害。因此,我们也应该建立相关的公园管理体制,对公园实行统一管理,理顺管理关系。
3.多方筹集资金开发旅游产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旅游的积极性。在不破坏旅游资源、不违背公园总体规划和统一管理、保护的前提下,进一步放宽政策,积极引入外资和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公司的资金,进行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旅游接待服务与旅游娱乐设施建设和经营。
关键词:旅游开发 居民满意度 差异 北海
一、引言
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是指,旅游地居民将其对本地旅游开发的期望与实际感受相比较所产生的愉悦或者失望的心理状态。[1]当前,研究旅游地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对我国旅游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一些旅游地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当地居民与开发商互相对峙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地居民作为旅游地旅游开发的影响者、参与者及受益者,是旅游开发的核心利益主要相关者之一,其对旅游地旅游开发的态度及满意度是旅游地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国内外已有的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研究主要集中在满意度测评,如吴忠军、唐晓云 (2006)对居民旅游满意度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模型构建,如陈晓艳 (2008)以南京江心洲为例,对农业旅游目的地居民满意度及其影响的研究;汪侠(2010)对阳朔旅游开发的居民满意度驱动因素的研究,以及满意度与他们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之间的关系(Allen,et al.,1988; Perdue,et al.,1990; Ko,Stewart,2002;刘静艳,等,2006)等方面,对旅游地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的差异涉及较少,本文拟通过因子分析与方差分析探讨旅游目的地旅游开发的居民满意度的差异性,旨在为旅游地科学规划、开发与管理,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二、研究设计及数据采集
本文研究采用实地问卷调查法,采用5分制来定量测定(表1)。分别用1代表很低、很不同意,2代表低、不同意,3代表一般,4代表高、同意,5代表很高、很同意。调查区域主要是北海银滩附近的社区居民及周边的社区居民,一共发放了120份问卷,一共收回100份问卷,回收率是83.3%。采用SPSS 16. 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对缺失的数值采用列表删除法进行了处理。
表1 居民满意度问卷的量表设计
注:此量表是在汪侠、张洪等人设计的居民满意度问卷量表的基础上改动得到的。
三、实证数据分析与研究
1、总体特征分析
本文采用Alpha分析模型中的Cronbach一致性系数a值来进行信度分析。本文的可靠性系数是0.502,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调查居民样本的基本情况:性别方面:男性占51%,女性占49%;在年龄方面,18岁以下占3%,18-25岁占27%,26-35岁占32%,36-50岁占30%,大于50岁占8%;在教育程度方面,初中以下占22%,高中或中专占21%,大专占21%,本科占30%,硕士占6%。在出生地方面,本地出生人口占55%,非本地出生人口占45%;在居住时间方面,时间小于1年占1%,1-5年占16%,5-10年占17%,10-20年占17%,20年以上占49%;在家中是否有旅游从业人员方面,有从业人员占12%,无从业人员占88%;月收入方面,≤1000元占6%,1001-2000元占5%,2001-3000元占22%,3001-5000占40%,5001-10000元占21%,≥10000 元占6%;在是否旅游从业人员方面,是从业人员占16%,不是的占84%。
从满意度的整体调查情况来看,北海旅游开发居民正面旅游影响感知的均值为2.8056;负面旅游影响感知的均值为3.3733,居民整体满意度的均值为2.6367,表明北海市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满意度比较低。
2、居民满意度的显著性差异分析
根据变量的数据类型,本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分析,得到12个指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促进文化交流、提高当地知名度、有利于历史遗迹的保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快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期望、生活成本的增加、交通更加拥挤、犯罪率的提高、城市污染加重)是与居民满意度的关系大于0.6,与居民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把这12项相关指标组成因子、采用主成分萃取法提取公因子,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新提取2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5.54% 。表明这两个公因子是影响北海市居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其中,第一个公因子中包含6个指标有: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促进文化交流、提高当地知名度、有利于历史遗迹的保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加快城市建设,称为“满意度正面影响因子”, 特征值为7.519,方差贡献率为62.656% 。第二个公因子中包含5个指标有:促进经济发展的期望、生活成本的增加、交通更加拥挤、犯罪率的提高、城市污染加重,称为“满意度负面影响因子”,其特征值是1.546,方差贡献率为12.885%。对这两个公因子与被调查对象的8个人口学特征进行差异性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满意度正面因子在不同年龄群体间存在差异
对不同年龄段居民的满意度正面影响因子进行方差分析,满意度评价均值为3.33,属于基本满意。其结果显示,其显著性为0.04小于0.05,表明不同年龄段居民的满意度影响因子存在差异。从其均值来看,18 ~ 25岁年龄段的居民对满意度正面影响因子的评价最高,其次依次是≤18、≥50、36 ~ 50 和26 ~ 35年龄段的居民。
(2)满意度正面因子在是否是旅游从业人员群体存在差异
根据被调查居民是否是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分组,对两组居民的满意度正面影响因子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其显著性为0.05,表明是否是旅游从业的居民对满意度正面影响因子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是旅游从业人员和不是旅游从业人员对满意度正面影响因子评价的均值分别是3.64和2.98。说明从事旅游业工作的当地居民对满意度正面影响因子的评价高。
四、提高北海居民旅游开发满意度的建议及对策
1、社区居民利益的实现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要确保当地居民对自然资源存在及开发的优先受惠权,是协调自然资源存在及开发与当地居民权益关系的基础。旅游开发必须将当地居民纳入发展主体,使之在旅游发展中的角色由配角发展到主角,拥有对旅游发展的发言权和决策权,提高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满意度,从而使旅游开发能够顺利的进行,保证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扩宽居民的参与途径
调查显示,在北海旅游开发中并没有给居民带来更多的收入,他们除了能共享旅游开发给居民带来一定便利之外,没有获得其他的收益,使得他们对旅游开发产生不满的情绪。要充分发挥当地居民的积极性,旅游开发商应该设计更多的适合当地居民的工作岗位,招聘当地的居民作为旅游开发的工作人员,从而提高居民的参与度,提高当地的就业机会,减少当地的失业率,从而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这是提高居民的满意度的有效方法。
3、提高当地中老年居民的出游率
调查数据显示,北海中老年居民对满意度正面影响因子的评价低,因此,旅游业各部门可以通过开发一些对中老年居民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鼓励他们积极的参加旅游活动,使得他们对满意度正面影响因子的评价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他们对旅游开发的满意度。
4、减少居民满意度负面影响因子的影响
根据调查结果,负面旅游影响感知因素也是影响北海居民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减少这些负面因子的影响:
(1)合理规划旅游景区景点
旅游开发商在进行旅游开发之前要做好实地调查,合理规划景区景点的开发,保证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使得游客能顺利的进旅游活动,同时也不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交通的不便利,合理控制游客的数量,确保景区资源不被破坏。
(2)加强城市的基础建设
加强北海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公共交通方面,需要有花大力气进行改进。另外,要按照景区总体规划的布置要求,进行招商引资,完善景区内旅游基础设施和提高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以及景区环境保护和绿化工程建设。重点解决景区内的交通、通信、饮水、厕所及能源等问题,引导和培育群众的环保意识,积极创建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环境。
(3)做好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宣传工作
在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文化保护的宣传。在各景区内明显的地方设计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的标语,时时刻刻提醒游客要保护环境和保护历史遗迹,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社区内也要设计环境保护的标语,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5、要加强社会治安的管理
加强对法制知识的宣传,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对于那些犯罪分子要严格处置,从而达到降低居民犯罪率,为居民提高一个安全可靠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汪侠.贫困地区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差异及其成因[J].旅游科学,2011,(3):45-56
[2]唐晓云,吴忠军.农村社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居民满意度及其影响———以广西桂林龙脊平安寨为例[J].经济地理, 2006( 5):161-165
[3]陈晓艳.农业旅游目的地居民满意度及其影响研究———以南京江心洲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关键词:工程旅游;开发;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大型工程的旅游开发实践很早时期在国内外都已出现,如我国的都江堰、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美国的金门大桥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大型工程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其旅游功能和价值及其开发的意义也随之增强,如北京奥运会设施“鸟巢”成为了北京新增的旅游热点。但理论界并没有在同一时期对其旅游价值与开发引起相同程度的关注,也没有对这一有相同性质对象物的主题性旅游进行归属与界定。
近年来,有学者对一些单体大型工程进行旅游开发研究,较早的是在工业遗址的旅游开发研究方面,如李开宇等以江西德兴铜矿为例对矿区工业旅游开发的研究。后有高踞关于人防工程开发模式的研究。最近出现了对于水利工程的旅游开发研究,以三峡水利工程旅游为最,如骆永菊在《三峡工程对长江三峡国际旅游黄金线的影响及深度开发对策》中,分析了三峡工程的开发价值及其提升长江三峡国际旅游黄金线经营开发水平的对策措施;李娟文等在《伟大工程建设事件旅游开发研究--以三峡工程建设为例》中,以三峡工程建设为例,在提出“伟大工程”概念并分析伟大工程建设的旅游吸引力后,总结其旅游开发的特点,并分析了在伟大工程建设事件旅游开发中应遵循的原则,尽管还是从具体的案例三峡工程旅游开发研究入手,但此文从宏观角度较全面地探讨了伟大工程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有对其他水利工程旅游进行开发研究或将水利工程旅游资源与其它资源进行结合开发的研究,如宋建平对于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旅游开发的研究,靖增群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旅游项目开发的研究;孙逸民认为三峡线的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要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等。
上述研究只是就大型工程的某些类别的旅游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探讨,尤以水利工程为最,且研究大都停留在一般的理论探讨层面,远未进入全面系统与深层研究领域。湖南长株潭在推进三市一体化,实施“一化三基”发展战略和“两型”社会建设中,大型工程建设数量多,规模大,现代化程度高。但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学者对其进行系统研究。随着大型工程旅游开发实践的快速发展,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深入的研究将会成为大型工程旅游开发发展之急需。
二、长株潭大型工程旅游开发的意义分析
大型现代工程的旅游开发能充分体现工程的价值,完善其功能,节约社会资源;同时能提高城市或区域的旅游吸引力与竞争力,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旅游者体验。其开发的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理论意义:以长株潭地区的现代大型工程旅游开发利用为例,兼及全国的大型现代工程的旅游开发,从跨学科的角度将普遍性与典型性相结合,提供了较新的研究方法,理论的研究还能对全国其他地区的同类研究提供借鉴。同时在旅游学科方面,能扩大旅游学研究的领域并丰富其内涵;在建筑学方面,有利于促使建筑学教学领域的拓宽,如建筑价值的认识,建筑设计理念等。
(2)实践意义:对充分认识和挖掘大型现代工程的价值,发挥现代大型工程的旅游功能,丰富旅游产品,节约社会资源,提升大型现代工程所在地的旅游吸引力,促进大型现代工程所在地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意义。尤其是对长株潭地区来说,大型现代工程的旅游开发,不仅能提高该区域旅游吸引力与竞争力,体现优秀旅游城市的魅力,还有利于推进该区域两型社会的建设。
三、长株潭地区工程旅游开发探讨
大型现代工程的旅游开发古已有之,且在大众旅游发展的今天,许多大型工程所在地已成为旅游热点。在长株潭一体化和两型社会建设中,兴建了大批房屋建筑工程,公路、铁路、民航机构、港口与航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业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工程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对其开发不仅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还能推动该区域两型社会的建设。开发旅游必须改变观念,增强工程旅游发展意识,提高现代工程的旅游价值。
1.资金紧张,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有限;
2.宣传力度不够,文化遗产价值未充分体现;
3.旅游开发层次较低,缺乏文化内涵;
4.旅游资源开发为单向开发;
5.开发主体单一,以政府主导型为主。
二、邯郸市历史文化简述
邯郸位于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东麓,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1994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都城长达158年之久,此后邯郸又作为汉代赵国都城400余年。绵绵7000多年的历史铸造成了邯郸历史文化层次————磁山文化、赵文化、石窟文化、“曹魏”建安文化、广府太极文化、梦文化、磁州窑文化、成语典故文化。据多年考古调查,邯郸历史文化遗存极为丰厚,有文物古迹多达1500余处。其中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即磁山文化遗址、赵邯郸故城、赵王陵、响堂山石窟寺、磁山窟(包括磁县漳河流域和矿区滏阳河流域),北朝墓群(128)邺城遗址、娲皇宫、129师司令部旧址。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7处:主要有丛台、黄粱梦吕仙祠、张庄桥墓群、清泉寺等。有市级文保单位近300位处,县保文物150余处。这些文物涵盖古遗址(磁山)古墓葬(赵王陵)、古建筑(黄粱梦)、石窟寺(响堂山)、石刻、古文献、革命纪会旧址等多方面的内容。成为邯郸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三、邯郸历史文物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针对邯郸历史文物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开发时应考虑到长远利益,明确历史文物旅游资源首先是“文化遗产资源”,然后才是“旅游资源”,在开发的同时要注重保护,必须制止破坏性的商业行为,使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可持续利用。针对保护方面资金不足的最大难题,要从旅游收人中划出专项资金用于其维护工作。另外还要创造条件,争取将该历史文化遗产列人世界遗产备选名录,这样既能使该资源获得全面的保护,还提高了知名度,使地区性旅游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2.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对外知名度。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邯郸历史文化。如政府与新闻、出版、文化等部门密切协作,利用广播、电视、国际互联网、期刊杂志、宣传画册等等传播手段,印发有关体现当地磁山文化、赵文化、石窟文化、“曹魏”建安文化、广府太极文化、梦文化、磁州窑文化、成语典故文化及民间文化传统,展现当地自然风光的旅游册;在国内主要城市设立办事处或代办点,积极参加国内各种旅游交易会,邀请国内外记者进行考察、拍摄专题片、进行专题报道;通过举办大型活动,如永年广府太极文化节、成语典故文化节、梦文化节、磁州窑文化节、响堂寺庙会等活动,不断扩大邯郸历史文化价值的影响力,提高旅游的知名度。
3.编制科学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把旅游地资源、客源市场、旅游服务与旅游设施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以三者同步规划为其指导思想,对旅游业发展作出战略构思。在市场定位上,根据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周边地区为发展重点,着重面向晋冀鲁豫四省地区以内的游客,采取阶段性发展的步骤,逐步扩大影响;在景区规划上,应以磁山文化遗址、赵邯郸故城、赵王陵、响堂山石窟寺、娲皇宫等国家重点文物资源为核心,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形成颇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旅游专线,打造旅游品牌。在项目开发上,充分利用优越自然环境,挖掘当地的风土人情,使文化遗产游与自然风光游、民俗文化游等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相结合,针对过去历史文物古迹旅游知识性强而趣味性弱的情况,加强其参与性与娱乐性,把以观光为主的单向旅游开发逐步发展为观光、度假、疗养、娱乐等多种功能并存的双向旅游开发。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使旅游资源真正转化为旅游经济。
4.突出地区特色,加大开发力度。旅游的本质在于其吸引力因素,因此,应遵循特色原则,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突体现文化遗产一定时间和地城范围内的唯一性和垄断性价值,同周边的地区形成优势互补.如磁州窑文化旅游开发应收集磁州窑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建设磁州窑博物馆和陶瓷会展中心,利用手工制陶参与性、互动性强的特点,开展传统陶艺制作旅游项目等,为保护磁州窑文化遗产,弘扬磁州窑文化,发展陶瓷旅游提供了更好的载体;而响堂山石窟开发就应将其与周围的风月关、老爷山摩崖石刻、寺后坡、皇姑庵、水浴寺、小鬼道等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响堂山南北朝佛教文化旅游专线,并根据元宝山风景区与南响堂寺石窟一衣带水的地理位置,以滏阳河水为媒介,结合文化遗产与自然风光资源,建设成为集文化、山水、生态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提升其整体吸引力。
5.搞活发展机制,加大投资引资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文化遗产部门对历史文物保护的专项资金支持和旅游部门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旅游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鼓励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租赁等多种形式开发旅游资源和经营旅游业,制定各种优惠政策,进一步调动民营资本、区外资金投资文化遗产旅游的积极性,并与驻区大企业、区外旅游企业联合开发的旅游资源。还要加强教育和引导,调动全民创业的积极性,支持景区附近的群众投身旅游产业。如鼓励赵王城景区附近左西村、引豹村、张庄桥村、小屯等村的群众在景区周围发展旅游商贸、服务、游乐等项目,为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活力和后劲。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人才的培养。旅游的发展必须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予以支持,其中占重要地位的有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旅行社及导游素质等。
参考文献:
[1]席丽娟陈金华:国家重点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2,(06)
[2]李俊梅:历史文物旅游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河南社会科学,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