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消费市场的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供给主体问题
政府、社区、用工企业是农民工文化市场的主要供给者,虽然党和政府多次发文强调重视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但现实生活中,一些地区对保障农民工的文化权益仍认识不足,只把农民工当作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简单劳动者,而非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享用者,农民工文化活动投入明显缺位。用人单位出于降低成本减少开支不愿意对农民工文化生活和文化设施作长期规划,流入地政府出于财政、资源等方面的考虑,也不愿意承担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文化设施看似额外的负担[2],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更多地考虑城市居民的利益,缺乏让农民工享受文化生活的报刊栏、电视、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很多建筑企业的工地上连一台电视机都没有,公益文化服务单位也缺乏对大量进城农民工的创新服务意识,没有形成为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服务的新思路和新办法。农民工群体文化生活有效供给严重不足,致使农民工只能在自身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享受诸如打牌、聊天等简单的文化生活。文化消费主体问题体现在消费主体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时间、精力和自身素质方面。经济是消费的基础,尽管当前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原因和动机逐渐由最初单纯赚取经济利益日益发展为多元化,但半数以上的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养家糊口,改善生活[3],其就业收入低,福利待遇差,主要收入多用于必要的生活开销,生活方式的节俭,限制了他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这是影响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根本原因。另外,农民工从事的多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作,因而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文化生活。农民工群体文化的封闭性及自身文化素质也是导致其文化消费困境的重要因素。几十年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产生着隔阂,城市居民的歧视,使农民工存在着一种自卑心理,造成了其文化消费的内倾性和保守性;自身文化素质的局限,也降低了农民工文化生活的能力,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工进入城市文化生活圈的障碍。文化市场管理者问题文化消费品具有公共物品属性,文化市场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市场,涉及农民工文化消费的市场管理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文化体制的缺陷与不完善导致了农民工文化权益保障的困难。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是政府维护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利益的权力部门,但它的注意力集中在解决大量的职工劳动权益、社会保障权益方面,对职工的文化权益关心较少;文化部门是社会文化的管理和服务机构,主要担负为农民工提供的公益性文化生活服务,缺乏执法权;工会是农民工自己的维权组织,但许多企业工会依附企业,在处理农民工权益纠纷时往往失语,这种状况难以形成维护农民工文化权益的合力和长效工作机制[2]。
适于农民工文化消费特点的市场培育对策
提高认识,加强农民工文化权益保障工作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各级政府和整个社会要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摒弃把农民工当作简单劳动力的错误思想,真正把农民工视为城市文明的建设者、享受者和消费者,尊重他们的劳动和创造,承认他们对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以平等、公平、尊重和人性关怀关注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城市市民要消除偏见,把农民工当作与自己同等地位的劳动者,缩短与农民工的距离,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和社区,分享社会公共文化成果,切实维护他们的基本文化权益。开放公益性文化设施,提高农民工对公益文化设施的可获得性首先,整合当地文化资源,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文化资源在农民工中的影响,让农民工了解当地公共文化设施、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城市景观、文化场所、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激发他们参与和享受文化活动和文化成果的热情。其次,开放公益性文化场所,扩大农民工文化生活空间,满足其休闲娱乐之需,提高农民工文化生活质量。第三,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开放的文化场所举办农民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吸引农民工进入公共文化场所,缓解他们在城市中的生存和工作压力。第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采取多种措施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上进行创新,贴近农民工生活,针对农民工群体的文化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如书刊进工地活动、文艺节目演出、知识培训等等。增加收入,提高农民工文化消费欲望消费受经济收入的制约,农民工最终拥有的货币数量决定其购买力。享受低工资、缺乏基本生活保障的农民工很难摆脱生活的压力,建立在生理和安全需要之上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会受到生存消费的强烈制约,不解决农民工的生存和安全保障,其文化生活问题就难以从得到解决。只有不断增加农民工收入,并将其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享受与市民同样的国民待遇,才能增强其消费欲望,从根本上消除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文化孤岛”现象。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综合文化素质目前中国农民工70%以上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文化层次低下阻碍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进程和文化消费的质量,因此,加大农民工教育培训力度是十分必要的。为此,各级政府应采取措施,增加用于农民工培训的投入,建立“政府主导,多方筹集”的培训投入机制[4],或借助现有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教育机构,或通过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民工学校,动员和吸引农民工参加文化知识、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质,为其融入城市生活、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就业能力、优化文化消费创造条件。
关键词:消费市场;珠宝设计;导向作用
中图分类号:F4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4-0277-01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对珠宝的消费需求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如何设计出更好的产品,就需要设计师对珠宝行业进行充分的掌握与了解,不仅仅要了解消费者对珠宝审美需要,更要加强其对珠宝的设计需求,重视消费市场对珠宝设计的导向作用,来进一步使得珠宝设计能够充分的适应时展潮流。
一、消费市场对珠宝设计的相关要求
1.充分的了解市场需求。作为一名合格的珠宝设计师,必须对珠宝设计的目的与功能进行A深入的了解掌握。珠宝设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的满足人们对于美的需求,其核心价值是具备良好的装饰功能。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下,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不同,这就需要珠宝设计师必须对人们的审美标准进行合理掌控,努力研究市场需求,根据市场所需要的珠宝款式,来进行相应的设计工作。现阶段,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珠宝首饰的装饰功能也引起了人们更加广泛的关注,如何才能有效的占据珠宝市场中的重要位置,是每一个设计师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
2.有效的掌握市场走向。在充分的掌握市场需求之后,设计师不仅仅要依照需求情况来设计相应的珠宝产品,更要走在市场的前面,对市场的发展走向进行准确的判断与掌握,这就需要设计师必须具备敏锐的市场眼光,对消费市场的发展具备良好的预见性,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来引导市场消费。如果设计师只是单纯的依靠市场需求来进行珠宝设计,那么就会使其设计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滞后性,从而不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
二、消费市场对珠宝设计的主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消费习惯会直接决定了市场的需求状况,而珠宝设计师所设计的产品能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与喜爱,将会直接影响到珠宝行业的利润与经济效益,所以说,珠宝首饰的款式设计能够对珠宝的市场营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于高层的消费者而言,其对于珠宝款式的要求越高,就会造成美的标准越高,而珠宝的设计款式与市场的繁荣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珠宝设计必须以市场需求来作为重要的发展导向,将珠宝营销与消费市场有效的联系起来,不断的了解消费者的习惯与喜好,进行珠宝款式的不断创新与改进,来进一步完善珠宝的消费市场。
三、消费市场对珠宝设计的引导作用
1.充分考虑不同地域的市场需求。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不同区域中的不同民族对于美的定义与追求不同,这就造成其对珠宝的需求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能够更好的顺应市场需要,就要求珠宝设计师充分考虑各个民族与地区的审美差异,并对当地文化进行深入了解,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设计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珠宝产品。如针对我国苗族自治区的消费市场,就需要设计师把苗族文化充分融入到珠宝设计理念中,使得珠宝既能够体现特性,又能更好的展现民族风情。
2.充分考虑不同阶层的市场需求。目前我国的珠宝市场需求整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化趋势,其中存在部分收入不高但喜欢追求首饰款式的年轻消费者,这部分消费者多倾向于档次较低的珠宝首饰,而另一部分收入较高的则多倾向于购买高档的镶宝首饰,来追求个性,展示个人品味,这就要求珠宝设计师能够对不同阶层的消费者进行充分的需求了解,来针对不同的消费阶层设计出不同档次的珠宝饰品,及时做好市场调查工作,依照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来对珠宝进行合理的个性定位。
3.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加以考虑。有效的针对消费者需求来进行珠宝设计,对珠宝产品的销售活动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如果设计师能够充分的对消费者需求进行考虑,来有针对性的进行珠宝的设计工作,就能够使得珠宝产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同时,要求设计师能够巧妙地对流行色与传统色进行调和,避免珠宝产品的庸俗化,来进一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不同需要。
珠宝设计本身就具有明显的多样化特征,无论是哪一种设计新颖的珠宝商品都不能够适应于所有的消费者需求,这表明珠宝能否真正实现市场畅销,不仅取决于设计者的专业技能,还取决于珠宝首饰是否能够符合市场需求。设计师只有不断提高对市场需求的重视,充分的掌控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并对市场走向进行有效的判断,才能够设计出更受消费者欢迎的珠宝首饰。
参考文献:
[1]严可t.浅析消费市场对珠宝设计的导向作用[J].中国商贸,2013(04).
[关键词]老年服装;市场特征;营销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6.35.094
1 我国老年消费市场现状
根据世界惯例,当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以上时,这个国家就进入了老龄社会。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超过这一标准。据统计,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已经突破了2亿大关,老龄化水平接近15%。预计到2050年之前,我国老年人口还将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每年将新增100多万人。
我国老年人口的庞大规模为老年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消费群体,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老年人的服装消费需求也日益扩大。但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在服装市场上,青年人的服装占到80%多,老年人则仅有不到5%的市场份额,老年人的市场发展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老年人服装的品种少、色彩单一、样式陈旧、尺码不全、场所不集中等方面,因此,老年服装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
老年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与政府和企业都有直接关系。首先,政府缺少对老年消费市场的关注,政策上缺少对老年消费市场开发的优惠政策,缺乏对从事老年人产品服务企业的引导和扶持,缺少对老年产业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可操作性支持,这是制约老年消费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企业对老年消费市场忽视,一些企业缺乏对老年市场的关心和了解,在没有对老年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简单地认为老年人消费能力不足,不愿意进军老年消费市场;有的企业则是忽视了老年人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缺少市场细分,将庞大的老年人群体简单地归为单一的消费群体,推出的产品缺乏针对性,或者产品质量不高、服务水平差强人意,老年人的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ZW(]华松苗.浅析老年消费者市场的发展趋势[J].商业流通,2014(15).[ZW)]
2 老年服装消费市场特征
在与老年消费群体的接触了解中,大部分老年消费者表示了对当前的市场一定程度的不满意,大部分老年消费者会认为能够满足老年消费者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产品太少,同时,部分老年消费者表示服装在年龄阶段不应该划分得那么明确,虽然老年消费者会因为年龄导致的不同身体原因而对特定的单品无法穿着,但对服装的时尚追求是相同的。因此,企业在产品开发上应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心理年龄和精神需求,满足她们对年轻化、对时尚品味的追求。以下是对老年服装消费市场特征的总结。
2.1 消费自主性强
老年消费者基本是经济独立的,且经过多年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稳定的消费风格,明确自己的消费需求,不会轻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在对不同老年消费者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老年消费者都对自己的着装风格和喜好有很明确的界定,很清楚自己的消费需求,并不会特别在意他人的意见,有自己既定的审美和品味。同时,这一群体对时尚的流行度则关心较少,并不会受社会风尚的影响。这也是老年消费群体的理性消费表现,购物时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喜爱的。因此企业应该从老年消费群体出发,研发满足老年消费者喜好和需求的产品,而并不能靠制造流行趋势来左右老年消费者的选择。
2.2 心理惯性强
因为丰富的生活阅历,老年消费群体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虽然有时会因为年龄、体型变化等原因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着装风格和习惯。但老年消费群体对特定商品和品牌都会形成自己的消费习惯和偏好,相对会具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
2.3 消费注重实际
相对于年轻人的冲动消费,老年人的消费观较为成熟理性,大部分老年人将商品的实用性作为购买的第一目的性,强调商品的质量和实用性。同时,因为活动场所的有限性,以及身体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也使更多的老年消费者更加倾向于舒适得体的服装。因此,企业在面向老年消费群体设计开发以及营销推广时都应考虑这类消费者的成熟和冷静的消费观,避免过多精力集中于过于花哨讨巧的产品和策略。
2.4 价格敏感度高
我国现阶段的老年人大部分年轻时都经历过一段时期的贫困生活,生活都相对节俭,因此较低价格的产品对老年消费者有一定的吸引力,收入水平的差异影响着他们对服装价格的承受能力。但随着收入的提高、生活的改善,经济因素并不能单纯地左右老年消费者的决策,低价格但同时需要高质量的保证。虽然一些老年消费者也会因为对新品的好奇和追求而选择购物,但大部分老年消费者表示主要还是会在季末折扣等各种价格相对优惠情况下进行消费。因此,在面对老年市场时,企业需要将价格作为重点考虑的因素,但这并不只是单纯地追求低廉,老年消费者更需要高质量的产品,只要产品质量与价格对等,即使高价消费仍然会接受的。
2.5 消费追求便利
因为年龄原因,老年消费者在选择购物场所、购物方式和产品使用上都倾向于最为便利的选择,包括就近消费、舒适购物、贴心服务等的优先选择。同时,相对于网络购物的方式来讲,因为体型的特殊性和网络商品的不确定,都使得老年消费群体对网络购物的方式并不热衷,而是更倾向于实体店铺,这也提醒了企业在针对老年消费群体时应该选择合适的渠道和方式,将产品提供给消费者。
2.6 补偿性消费
大部分老年消费群体年轻时会因为对家庭的牺牲,或是社会普遍资源贫乏,而无法满足自己对美的追求,因此在有条件时,就会有补偿性消费动机。在对老年消费群体的了解中,虽然在更舒适还是更得体的选择上有不同的倾向,但大部分老年消费者对服饰装扮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关心,对服饰的消费需求也很强烈。相对于服装给别人的印象,老年消费者同样希望通过漂亮的着装来取悦自己,有着对美的追求和需求,而并不只是对舒适度的单纯满足。同时,老年消费者同样会考虑不同场合下的着装风格,对舒适性和时尚性会有不同的侧重点要求。因此,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老年消费群体的社交场合和日常生活中的不同需求,准确地抓住老年市场需求,提供老年市场空缺的产品。
3 老年消费市场营销策略
现在的老年消费者都有着更为开放的心态和精神,能够接受和尝试新的事物。企业不应该简单地认为老年消费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都在减退。而应该提高对老年消费群体的重视度,进行准确的产品定位和设计来满足老年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下面是根据以往文献的研究和在与老年消费者的访谈了解中总结的老年消费市场营销策略。
3.1 产品
企业应根据老年人的消费观念进行市场细分、精准定位,推出满足不同类型群体的消费需求。注重服装的品质,提供舒适性较强的面料和能够贴合老年消费者不同体型的款式。保持创新,满足老年消费者对时尚、品位的追求。
3.2 价格
企业需要进行清晰的产品定位,根据目标顾客群的消费能力提供满足不同消费水平的产品和合适的价格。使高消费层能够得到品质的保障和身份的认同,也能使低消费层得到平价实惠的产品,满足大部分老年消费群体的物美价廉需求。
3.3 渠道
因为老年消费者追求便利的特点,企业应尽量拓宽销售渠道,围绕老年消费群日常的生活范围和场所选择合适的渠道,如购物广场、活动中心、社区服务站、超市等。将产品集中化,为目标消费者提供便利的购物方式。
3.4 促销
针对老年消费群体,关注老年消费群的活动习惯和娱乐方式,企业要选择合适的宣传促销方式和渠道,通过多种渠道、多样方式使得消费者能够及时获取服装商品信息,并增加老年消费者的积极性。
随着老年群体数量的增多,以及老年人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开拓和发展老年消费市场,促进老年消费市场的繁荣,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满足老年消费者的生理、心理需要,抢得“银发经济”的先机。
参考文献:
[1]华松苗.浅析老年消费者市场的发展趋势[J].商业流通,2014(15).
[2]阚丽红.老年服装消费的调查与分析[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4.
[3]王爱珠.老年经济学[M].上海:复旦出版社,2000.
关键词:农村家电;消费市场;探讨
前 言
2007年中国GDP增长11.4%,其中消费、投资、出口的拉动分别占4.4%、4.3%、2.7%,表明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正在加大。但在农村由于消费不协调,消费水平低等特点。从而使得农村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率贡献份额下降,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一、制约农村家电消费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消费支出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呈现出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总体水平偏低,二是内部收入差距拉大,直接制约了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张。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由1985年的1.86倍,扩大到1990年的2.2倍、2001年的2.89倍、2003年的3.23倍。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3 255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 493元,绝对差距是7 283元,相对差距是1∶3.22,城乡差距较改革之初增长了66%。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尽管农民收入同比增长,但占全社会居民总收入的比重仍在下降,农村市场消费能力明显偏弱。
2.农村家电消费市场有效供给不足,也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
目前,中国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商品供应体系还不完善,很多地方和企业在工业消费品的设计、生产、供应上,多是面向城市需求,而适合农村消费市场特点的家电产品开发严重滞后,有效供给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家电消费市场市场的发展。况且在工业消费品生产领域,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较为普遍,现在市场大部分的商品都是针对城市消费市场,而适合农村特点的家电产品不多,从而影响整个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发展。
3.农村家电消费环境较差,影响了农民的消费积极性
农村消费环境的落后是制约农民消费需求实现的重要因素。目前,由于中国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影响着农民消费的实现,限制了农民消费的更快增长。农村基础设施落后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农村市场网点少,购物环境差,商品的品种和款式也单调,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限制了购物选择面。
其次是缺水缺电,严重制约了家用电器的普及。绝大部分农村的生产、生活消费基础设施无论在数量、布局、规模方面,还是在档次、质量、科技含量等方面,与城市相比,差距悬殊。一些地区供水、用电、道路、电视信号接转站等基本问题仍未解决好,家用电器等商品的普及严重受到限制,甚至出现了“买回的冰箱变成了碗橱、洗衣机变成米缸”的笑话。目前,全国自来水受益村只有4 381个,普及程度仍较低。农村形容说:“电动洗衣机,人工上下水”;很多省份虽然消除了无电村,但是供电时间限制、电压不稳等问题也一直影响着电器商品进入农户;电讯基础设施因农村资金短缺、点多面广、铺设线路投资太大,一时难以满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基础设施使用费用远高于城市。据一份关于农村电价情况的调查报告:除了山西每度电在0.40元左右外,相当一部分省、市、自治区为0.60元~0.80元,高的达到2元~3元,远高于城市0.42元的平均电价水平,农民购头家电买得起用不起现象较为普遍。另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对住户的调查反映:农村电话费偏高,也是制约电话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次是交通不畅,制约了农村商品的流通。由于交通不便,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运不出去,不能及时换回货币影响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工业品不能顺利运过来,加大了工业品成本、抬高了价格,严重制约了农民消费需求的实现。
二、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对策及建议
(一)政策支持
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消费市场的环境
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处于升级价段,以“老三大件”为主要耐用消费对象的时代已经结束,而以彩电、冰箱、收录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和农业作业器械、运输机械为主要消费对象的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农业投入不足,供电、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已不能适应当今农村经济和农村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促进农村家电需求的增长,当务之急是要完善同消费配套的基础设施。其中关键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满足消费需求的效率和效果,是阻碍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最大的非制度性因素。鉴于此,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农村的基础设和科技的投入,确保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保证农村水、电、交通、通信、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到位。而农村地区电网、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不仅方便了农村居民的出行及信息流通,更重要的是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水果蔬菜的流通、水产养殖业以及非农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作用更为突出,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对电话、电视、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据有关专家测算,电价下降40%,并提高信号接收质量,每百户彩电拥有量将新增11.5台。如果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洗衣机每百户拥有量将新增22.6台。
(二)组织支持
1.政府的支持
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现阶段农村融资渠道有限,正规金融缺位,资金市场运作极不规范。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乃当务之急。农村要探索建立一个由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等多样化金融机构组成的、具有相互竞争、内部互补的农村金融体系。同时要探索建立农民贷款担保体系,分散农民贷款风险,健全融资渠道,进而启动农民长期抑制的消费需求。比如,农民的住房消费、家庭耐用消费品消费、教育消费等。 其次要加强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在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农业银行农村网点的撤并,管理权限上收;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的农业发展银行只承担粮、棉、油收储贷款业务,不与农民个人发生信贷业务,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无暇顾及;农村信用社自身难以满足农民的借贷需求,这种金融供给抑制,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服务战略应进行调整,特别是对农村信用社体制的改革,发挥其支农主力军作用。通过农村信用社来推行小额信贷以满足农民的借贷需求。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的特殊的信贷方式,专门为具有一定潜在偿债能力的收入较低的农民提供信贷服务,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增加收入。
休闲消费是人们在休假时间里利用货币进行的以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主的消费活动的总称。经过长时期的不断发展,人类的休闲消费方式从较为单一与浅层次逐步向多样化的、高层次发展。其形成并发展得非常迅速,许多方面已形成了较大的市场,主要表现在:
旅游度假市场。包括长时间的异地远处旅游境区;短时间或周末近距离的市郊游乐度假村和城市公民。这是目前最大的休闲消费市场。
珍品收藏市场。包括古董、书画、邮票、火花、报刊书籍、名人像章、货币币种、有价证券券种、玻璃器皿、珠宝、商品标识甚至名车等收藏市场。这一市场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宠物养殖市场。在家中或公共场所养殖人们喜爱的花、草、虫、鱼鸟、兽,是现代人休闲消费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供求关系和有关饲料、肥料、宠物医院等构成这一市场。城市绿化和家庭花园的兴起使这一市场更具潜力。
文化娱乐市场。它包括人们付费欣赏或亲自参与的歌、舞、影、视、琴、棋、书、画、雕、塑等活动场所及供求关系。
体育消费市场。体育休闲消费是较新兴的消费方式之一,它包括付费欣赏性体育活动,如观看各种体育比赛;另一方面是付费参与性体育活动,如跑马、射箭、打桌球、保龄球、溜冰、游泳,甚至还有带刺激性的如跳伞、蹦极、攀沿、探险等运动。
此外,还有喜庆消费市场、健身保险市场、“吧”式消费市场等。总之,不断发展的方式多样的休闲消费,促进了休闲消费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WTO的进一步发展,休闲消费的方式和内容将更进一步深化。
从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态势来看,休闲消费已被看成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它的迅速发展,已产生了远远超过其本身价值的经济文化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带动了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共同进步,最突出地表现在它的产业效应。
休闲消费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的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为休闲消费提供了许多条件和对象,而反过来,休闲消费的迅速发展却带动了第三产业中细分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如旅游产业、工艺品产业、宠物养殖产业、文化体育产业、美容美饰产业等等,其规模和结构已使第三产业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形成了休闲产业,而休闲产业的发展,又对第一、第二产业形成了连锁带动效应。可以说,休闲消费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三大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和优化。
休闲消费增加了就业机会。休闲消费的产业效应增加了许多就业机会,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细分产业提供了许多服务岗位。1996―2000年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26%、26.4%、26.7%、26.9%、27.5%,并且每年都在增长。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更高,1999年北京、天津、上海的比例分别为54.4%、39.6%、41.9%,而就业机会的增加必然带动居民收入的增长。
休闲消费拉动了内需,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合理化。传统的消费结构主要是衣、食、住、行、用。从近半个世纪国内外居民消费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来看,休闲消费的比重不断上升并成为一项主要消费内容,而休闲消费的主要对象的精神文化产品,其知识化程度越来越高,更加体现了人的社会属性的需要并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休闲消费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步。休闲消费的文化性促进了消费者精神文明程序的提高。而反过来,消费者不断提高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又给休闲消费的文化性提出了更高的需要。它不仅要求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精髓,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同时还要求不断开发新的文化内涵与形式,特别是文学、艺术、体育等,推陈出新,这必然推动人类文化向高层次发展。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文明意识不断得以增强。
亟待规范的问题
宏观规划和产业引导不足。休闲消费市场的综合性决定了对其规划的时空跨越性、行业跨越性及人文地理特性。如何对休闲消费市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之功能系列化和可持续发展,是规划必须考虑的问题。但许多地方对休闲消费市场的区域性布局和市政规划考虑不足,存在先开发后规划、边开发边规划甚至无规划开发、盲目发展的情况,水、电、气、交通、通讯、餐饮、住宿等整体功能配套和长远发展考虑不足,产业引导也不够,如卡拉OK歌舞厅、美容美发洗脚城,如风阵阵,遍地开花又片片凋零。
市场开发粗放,文化内涵不深。尽管人们在休闲消费中讲究质朴、回归自然,但有的地方对休闲消费市场开发粗放,设施简陋、内容单一,过分追求经济利润,缺少风土人情,缺少文化氛围。有的地方文艺表演低劣粗俗,有的名胜风景区的外文翻译漏洞百出。网络黄色和电玩吧的无序控制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形成严重影响等。
环保意识不强,环境污染严重。一些风景区和市外农家乐所用的燃料是煤、柴火、柴油等,其产生的废气废渣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白色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有的是就地取水,就地排污,环境污染严重;国民和管理者的环境意识都有待提高,环保设施特别是“三废”处理设施有待建设。
管理水平较低,服务质量不高。休闲消费具有文化性、人文性、多变性特征,许多经营管理者对此认识不足,主要靠传统经验管理,运用现代经营管理的方法艺术不够。除酒店外,许多行业缺少服务标准规范,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也不高,服务意识薄弱,从而使行业管理和服务质量处于较低水平。
规范拓展对策
加强宏观规划和产业引导。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要制定休闲消费市场和行业发展长远规划,搞好横向布局和纵向高、中、低档次分布;相应调整行业管理机构,加强宏观调控和指导,同时可以通过产业投资政策和市场准入制度进行产业引导和规范管理。对旅游景区、度假村落、城市公园加强市政规划建设,特别是交通、通讯、水、电、气、餐饮、旅店、文化娱乐、环保等设施的配套建设。
注重精细开发,提升文化档次。休闲消费的场所及项目一定要注重精细开发,服务项目和内容要配套和系列化并形成规模经济;要注重项目和内容的文化性,挖掘本土民族风情,提炼文化精髓,形成文化特色。也可以引入外地或异国民族文化,丰富文化内容。特别要严厉打击黄、毒、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措施。目前休闲消费市场现状不佳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者和经营管理者的环保意识薄弱。因此要广泛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国民素质。行业主管部门和经营管理者要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加强环保管理,将环保纳入行业考核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