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期末汇报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通过考试形式多样化,增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职业技能、创新能力等的考核,提高考核效果,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针对设计类课程的特点,确定其考核方式主要分为以下5类,即①试卷命题(闭卷、开卷);②现场操作考查;③方案汇报;④作品(图纸类、实物类);⑤项目设计等.然后,制定了课程考核改革方式一览表,确定了各门课程对应的考核方式,考核时可选择相应的考核方式.理论课程的考核主要采用试卷命题与方案汇报两种方式.试卷命题主要针对课程的基本理论、规划设计的相关规范等的考核,而方案汇报则模拟行业项目的招投标现场进行考核.其他3类主要针对实训课程.其中,园林工程实训考核可采取现场操作考查、作品两种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工程施工图设计的能力及现场施工技能.而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则主要以项目设计方式进行快题考核.期末考核前,教师应提前申请该课程所采用的考核方式,教研室审核,学院备案监督管理.
2科学制定课程期末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对科学公正的判定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至关重要.对于设计类课程而言,由于不同课程考核的技能内容也有差异,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并采取集体评阅、交互评阅的方式,规范任课教师的阅卷行为,避免评阅的随意性.例如,设计类课程考核方式中的项目设计考核的评分标准如表
3经验与思考
在新一轮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注重过程考核、多样化考核的设计类课程考核方案制定并经过一年的实践后,收到了多方面的改革成果与经验: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较快.由于课程之初学生就获得了课程的考核构成、比例等信息,加上教学内容贴近行业实践,学生一开始就从思想上重视学习的过程,注重对职业技能的训练,因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强.2)密切了校企联系,提升了校企合作水平.由于实训项目的开展要贴近行业实践,校企合作刚好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的机会,并受到来自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指导,增强了课程内容的专业化水平.企业也可以从学生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挖掘潜在的人才.3)在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研讨与实践基础上,学院将改革成果纳入学院层面,制定了《林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在全校起到了示范,推动了学校五大改革的深入开展.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3方面,需要在今后的改革中进一步完善.
3.1考核的公正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设计类课程中,对于比较复杂的项目,往往是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的,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难免有少数学生出现有懒惰心理或者由于专业功底不够,不积极参与项目任务,坐享团队其他成员工作成果的现象.教师在考核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掌握每个团队成员的参与情况的话,在考核的时候就可能出现给“印象分、人情分”,不能公正评价每个成员的学习情况,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培养.
3.2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推动校企一体化与考核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水平是保障课程教学与考核改革取得成果的前提与根本所在.因而,需要加强专业教师双师型培训,促进校企一体化,引进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过程,包括课程考核评价,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保障教学内容与课程考核的专业化水平.此外,目前学生参与考核改革还比较欠缺,在今后的考核改革中,对于方案汇报、技能操作考查等考核形式,可尝试将学生纳入考核评价团队,相互评价对促进学生的进步大有裨益.从而形成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学生共同参与考核评价,推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考核的有效性及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
3.3改革学校考核管理制度,调动师生参与考核改革的积极性
情境教学法试试效果的关键是情境体系设计,既要贴近真实岗位,又要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满足学生学习兴趣。传统公共关系基础及实务课程目录内容较多,且相对分散。根据姜大源教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思想,设计情境体系时,只选择岗位必需的工作内容设计为学习情境,并按照工作过程和学生认知规律进行顺序排列。下面是本课程的情境体系设计方案:以我院实训基地“学创超市”为载体,由学生组成的每个公关小组针对该超市开展公关活动。情境一:公关调研。背景:学创超市成立五年来经营业绩一路下滑,远不如校园其它超市。公关小组成员要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问卷等方式调研该超市在师生中的形象,并总结撰写调查报告,小组长以即t的形式做汇报。备注:管理学专业学生已经系统学习过市场调查与预测、统计基础及实务、经济应用文写作等相关学科,此部分内容教师以引导为主,公关小组有能力协作完成。情境二:公关策划。在前期所做调研报告基础上,结合该超市实际情况,公关小组设计公关战略、专题活动和具体公关活动最佳行动方案。备注:学生在做策划方案时,要考虑到超市的实际情况,切忌假、大、空的规划蓝图。策划方案中要清楚表达做些什么?能不能做?怎么做?谁来做?什么时候做?情境三:公关专题活动。在策划方案基础上,公关小组自主联系分管“学创超市”的行政部门以及学工部和其它学生组织,以校园每年一度的大学生运动会、中秋晚会、新生军训结业典礼、迎新晚会等重大集体活动为契机,执行至少一次公关活动。活动借结束后,每个小组提交一份活动总结及公关效果评估报告,小组长以PPT形式作汇报。备注:学生要落实开展公关活动并不容易,必须要经过学校相关部门同意,与各学生组织沟通协调。在此过程中困难重重,但却能真正锻炼到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情境四:危机沟通。在前期供关系小组所做的公关活动带动下,学创超市得到师生一致好评,业绩一路上升。但今日发生了一起学生饮用该超市酸奶后轻微中毒事件,对超市造成重大冲击。在此危机下,公关小组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应对危机。
2、教学实施及评价
2.1组建模拟公关小组
长期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按照学生自愿的方式自由组建模拟公关小组,学生往往只愿意与自己同寝室或交往紧密的同学组成,容易造成组内成员性别单一,以及成员分工和小组长评价有失公平的情况。为了增强学生沟通协调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可以采用学号随机组合,以5人为单位组建小组。公关小组成立后,由小组成员推荐小组长,负责日后小组完成情境任务的组织、协调、反馈、评价等管理工作。
2.2完成情境任务
根据本课程情境体系,每个公关小组都要完成4个学习情境,按照要求提交一份报告,并用pPt展示每个情境任务完成成果。
2.3考核评价
【关键词】考试方案 职业教育 联合考核 过程考核
“从微博中寻找当前的热点事件、周围事件或热点话题展开评论,制作网络评论专题。”这是高职《新闻评论》课程的考核试题。与本科《新闻评论》常规考试中的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应用题的考核系统完全不同。这种考核系统是更简单?更复杂?更科学?还是更……其实,评价一种考核方案的优劣不能仅仅局限于短期的主观评论。笔者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被学生认可,被用人单位认可,被就业岗位所需,才是检验考核方案的最终标准。
围绕“强化动手能力”这一目的,《新闻评论》的课程考核形成了“联合考核”与“过程考核”两大特色。所谓“联合考核”,是针对“网络评论专题”的制作需求,《新闻评论》课程与《网页制作》、《网络音视频制作》课程联合制作考核方案,共同完成一个专题网页,分别指导,分别考核;所谓“过程考核”,即考核贯穿于整个学期的教学中,教师结合课程讲述给学生布置阶段性任务,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完成专题网页制作。
事实上,考核方案的改革并不是主观随意的变动。在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已然作为两种教育体系,需要各自走出特色的阶段,在用人单位强调全方位的职业能力的当下,高等职业教育不得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下大力气。而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既有赖于宏观层面专业建设的整体设计,也离不开每门课程的集体作用,更离不开教学手段、实训教学、考试考核这些微观层面的贡献。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每一门课程都需要在这样的职业教育背景中重新定位。而思考的方向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就业、职业、专业、课程四个维度定位考核方案
1、从就业岗位出发,围绕核心技能定位考核点
“以就业为宗旨”是高等职业教育当下形成的普遍共识。这不是简单的口号,也不仅仅是就业相关部门的责任,它需要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每门课程的安排甚至课程的考核方式等方面全面落实。以《新闻评论》课程为例,这是面向高职网络编辑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毕业生就业岗位多为北京地区的各类网站。因此,围绕岗位核心技能展开考核,成为专业教师的共识。网络编辑的核心技能是“内容编辑”,即通过对网络信息的搜集、整合,编辑成网络新闻、网络专题及其他互联网呈现形式。《新闻评论》课程依据这样的逻辑思维,将对新闻事件、热点问题的深度观察、理性评论与网络专题的制作结合,通过“网络评论专题”的制作既考查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也让学生学会了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技能,形成网络编辑的综合技能。
2、从职业教育出发,将知识点转化为动手操作点
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关键点就是“动手能力”的强化。针对这一特点,在本科课程体系中,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大面积增加“实践教学”部分。这不仅是增强学生兴趣所需,而且是提升学生岗位适应性,提升就业能力所需。因此,在《新闻评论》中,新闻评论概念、新闻评论特点、新闻评论选题、立意、论证、谋篇等基本的理论知识就需要向实际操作层面转变。围绕热点事件动手形成一个“网络新闻评论专题”即是调动各种课程知识点,发挥动手能力的有效手段。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既消化了知识点,也掌握了实际应用的技能。
3、从专业结构出发,联合多门课程将单项技能考核转化为学期阶段性综合技能考核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毕业生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严重脱轨”是近年来就业市场传递出的强音。近年来,从用人单位的岗位调研中笔者发现,一个岗位需要的是综合能力。而学校教育一般将综合能力分解成各种专业教学模块,同时在教学模块中再分解为具体的各门课程。在最后的考核环节,各门课程往往各自为战,分别考核。因此,学生掌握的技能往往是多个单项能力,没有形成综合技能。以网络编辑专业的专业课程模块来说,该模块分为新闻基础课程、网页技术课程、网络编辑课程、音视频制作类课程等。学生在课程体系中学会了网页制作、新闻采写编评、音频视频制作技能,却往往无法在一个网页中完整呈现出来,因此,“联合考核”是从专业结构出发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必要做法。
4、从课程本身出发,注重考核面及考核重点
具体到考核方案的细节的确定,则需要各自把握课程的知识点,注重考核的覆盖面和考核重点的突出。如在“网络新闻评论专题”的考核中,从《新闻评论》课程的角度出发,需要在方案中重点突出新闻专题的选题、立意和论证。
至此,一份具有高职特色的,符合就业需求,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考核方案形成了。对于高职教育来说,考核方案不能随意丢给学生。这不仅因为高职学生在自觉性和悟性方面有所欠缺,还因为基于以上四个维度形成的“考核方案”就是真实的“项目”,基于“项目”的教学才刚刚启动,我们还需要在考核过程中严格把控,以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基于项目在“联合考核”与“过程考核”中把控考核过程
如何把控考核过程?“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即是高职传媒专业把控考核过程的好做法。大项目实现作目标,小项目配合作过程,联合指导作手段,在整个学期中,教学环节和考核环节相互渗透,互为依托,实现了良性循环。
1、大项目与小项目形成考核项目系统
在考核方案的设计中,要注意将大项目分解为阶段性的小项目。这既是配合教学进度的考核小技巧,也是化解学生畏难情绪帮助其循序渐进完成大项目的良策。以《新闻评论》考核项目为例,大项目是“制作网络新闻评论专题”,子项目分解成了:新闻评论专题分析、选题汇报、观点撰写、论证结构撰写、策划方案完成等。学生在分析了网上已有的专题后明确了什么是网络新闻评论专题,对其内容和形态有了既直观又深刻的了解;在选题汇报阶段,每位同学撰写五条选题上交,教师与学生共同商量选题的可行性,并最终确定一个选题……大项目与小项目配合形成了考核项目系统,学生在阶段性项目的操作中实现了各个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找到了职业自信心。
2、考核方案学期初布置期末收尾,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每学期的第一堂课的教学中,笔者往往在给学生解答为什么学习这门课?学习什么?怎样学习?三个问题后,将考核方案向学生们公布。这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宽裕性,更多的是给学生设置学习目的,带着项目及其完成项目的疑惑进行主动学习。期末当项目完成后,进行随堂个人成果展示。如此,考核渗透在整个学期中,推动了教学的顺利开展。
3、学生是项目主体,多位教师跟进指导
在考核方案执行的过程中,学生是项目的主体。以《新闻评论》考核为例,要求每位同学完成一个专题,因此每位学生既是编辑,又是网页技术人员,还是美工、音视频制作人员,更是项目主管。因此,出色地完成项目是学生们的普遍追求。联合考核的各门课程的教师在课堂及课下积极跟进指导,帮助学生攻克难题。这样的模式颠覆了以往教师出考卷,学生被动考试的状态,收获了积极的效果。
4、在技能提高的同时,注重汇报、展示、沟通等职业素养的提升
德国是全球公认的职业教育领跑者,其“职业能力理论”被普遍接受。所谓基本职业能力及从业能力是劳动者从事一项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与具体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①事实上,在国内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上,与人沟通、学习能力等方法和社会能力已经超越了专业能力成为用人单位首选的用人标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也是高职教育的必需。以项目考核来说,阶段性汇报中的表达能力、PPT制作的能力、与听众的沟通能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与教师的沟通能力等都应成为考核点。毕竟,考核不是目的,促进学生技能和素养的全方位提升才是关键。
三、学生评与教师评、阶段评定与最终评定等多维度评定确定考核成绩
确定考核方案,实现过程监控,最终需要通过考核成绩来实现优劣的评定。结合考核方案的特征,为了相对客观,也为了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成绩考核环节,笔者在《新闻评论》的成绩确定中进行了三个尝试。
1、学生评与教师评结合
在最后项目的呈现及答辩环节中,联合考试的几位教师同时进入答辩现场听取汇报并现场提问,学生现场回答。教师们在听取汇报后随时给出各门课考核的最终分数。与此同时,全体同学针对汇报人答辩情况,按照不同课程的考核标准给汇报同学的各门课程打出相应分数。教师将学生的评分相加平均处理,与教师给出的分数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统计,得出该生的最后分数。
2、阶段性评定与最终评定结合
答辩的分数并不是最终的成绩,阶段性的小项目及日常素养占据了考核项目的一定比例。学生每完成一个小项目,教师即给出阶段性成绩,而出勤率、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也在成绩中有所显示。
3、综合评定与单项评定结合
对于“联合考核”来说,最终呈现的作品往往容易遮盖住一门课程的优劣,因此,进行综合评定和单项评定的结合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针对最终呈现的专题网页给出一个分数,再根据本门课程的主要考核点给出一个分数,两者按比例相加即可。
事实上,人才培养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高职教育不是本科教育的简单化,从某种层面来说,意味着更复杂,更细致,更系统的教育体系的形成。“考核”正是这一系统的细小环节,对于像传媒类这样的强调“项目驱动”的技能型专业来说,考核往往决定着整个教育过程,因此,需要更精细,更科学。
参考文献
①姜太源主编:《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4
基金项目:嘉兴学院第三批课程教学改革专项(85181301)
作者简介:吴晓艳(1980- ),女,嘉兴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暖通空调研究所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教学研究,(e-mail)wxymumu@163.com。
摘要: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技术主干课之一。针对该课程课堂教学特点,文章通过引入项目化方案设计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内容、课堂组织方式以及课程成绩评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改革,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建筑环境与设备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测量技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建筑环境测试技术;项目化设计;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10204一、 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教育学》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学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为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完成的。优化课堂教学,是根据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科具体的教学任务,从实际出发,遵循教学规律,设计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然后灵活机动地执行这个方案,以期用合理的投入(即师生时间、精力和资源耗费),取得最大的成果。这个成果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最合理发展。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主干课之一,是从事能源动力及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控制技术的重要支撑课程。着重讲述温度、湿度、压力、流速、流量、物位、热量、气体成分、环境噪声、照度、环境中放射性等参数的基本测量方法、测试仪表的原理及应用,为学生将来从事专业设计、安装、运行管理及科学研究奠定坚实基础[1]。
嘉兴学院2012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该课程为32 学时,其中课程理论教学30学时,实验课10学时。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较多的教学内容,只有把握该课程最基本的核心内容,有的放矢。
受教学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计划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总学时越来越少,新技术、新手段在测试技术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测量原理抽象,学生对其了解不深,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教师课堂教学以理论灌输为主;学生人数和实验设备套数不匹配,测试技术的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2]。在此背景下,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二、“项目化设计”教学方法的引入
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是借助于项目的实施完成一定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3]。
在授课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将课程中的知识点融入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项目进行分析,以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完成项目为主要目的,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教师以学生完成项目的质量来评定学生学习效果。在项目式教学中,教与学是项目的两端,通过项目这个载体相连接,围绕项目开展教学活动,项目是教学活动的核心。随着项目的推进,教与学也随之推进。三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根据课程的内容,此次课程改革安排了6个测试方案设计项目(表1)。每个测试项目都涉及专业相关参数。学生在设计测试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测量方法和测试仪表的选择、测点布置和安装、测试数据处理、测量时间、数据处理等制定详细方案。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吴晓艳,等基于项目化设计的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每个小组首先要根据测试对象,依据前面相关章节介绍的内容,正确构思测试系统,选择测试装置,用合理的测试方法对测试对象进行方案设计,并说明测试结果如何处理。之后分工协作,完成测试方案报告和ppt。最后进行课堂汇报与交流。学习和活动主要在小组中完成,通过小组活动训练协调、组织、沟通、陈述等方面的能力。每组必须明确个人分工,并由相关成员先制定初步方案,由小组讨论后修改定稿。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必然要交换思想,切磋意见,争论有效方法。尤其在各小组解决问题时,学生可以
交替发挥各自的作用,发展他们的能力。分组学习有助于形成自我教育能力。通过分组学习,学生在发挥主动性的过程中,可形成合作互助的习惯。
三、 “项目化设计”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学时结构的改革
该课程原教学大纲的学时设置是理论教学30个课时,实验教学10个课时。依据“项目化设计”教学改革目的,需要对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授课学时进行调整。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堂统一讲授、小组“项目化设计”教学和实验3个环节。具体的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表1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课程学时安排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备注理论授课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温度测量湿度测量压力测量物位测量流速测量流量测量热量测量13423324课时有限,需要课后自主学习项目测试
方案设计矩形风管风量测试项目圆形风管风量测试项目墙体材料传热系数测试项目墙体材料导热系数测试项目墙体材料蓄热系数测试项目空气加热器汽水两侧换热量测试项目111111①任选3个(项目1和2、3和4不能同时选);②课余时间做方案,课堂汇报实验环节热电偶的制作与标定实验2室内外热工参数测定2孔板流量计流量系数的测定2毕托管测速实验2噪声测量2合计40(二) 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
在理论教学阶段,主要采用全班授课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
全班授课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信息来源,学生在课堂上可与教师、同学进行多向交流。 由于此次课程改革理论课时的急剧压缩,因此课堂授课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将所有章节的内容都讲完整,只能阐述理论体系、理论要点和难点。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不是教师直接讲授或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而是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点拨指导而不是全部灌输。
在 “项目化设计”阶段,主要采用班内分组、小组汇报的形式。
课程确定了6个测试方案设计项目。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每个项目的测试方案进行设计、讨论与分析,并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
学生分组时要考虑以下2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选择,另一方面更要考虑学生在知识、技能的掌握及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分组时应按个体差异相互搭配,并考虑男女生的比例均衡。这样不仅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完成,也有利于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学习沟通和帮助,有利于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整个“项目化设计”过程包括以下4个阶段:
一是项目选择阶段。各小组进行选题,由于每组至少选择3个项目,为了避免比较难的项目无人选择,每个项目不得超过4组选择。采取提前发放项目的形式,所有小组选题汇总,由主讲教师审核并控制。
二是方案制定阶段。方案制定阶段学生在课后时间完成,制定过程中的任何疑问都可以通过bb平台讨论或者课堂和课后指导。
三是汇报阶段。每个项目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个方案,进行课堂汇报。每组汇报6~8分钟,教师点评2分钟,其他小组提问5分钟。课题组成员和相关部门专家,均可参与课堂教学,并予以指导。
四是修改完善。汇报小组对点评环节和提问环节的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重新整理后上交项目测试方案。
为保证“项目化设计”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要求小组报告中增加“小组总结”和“小组讨论”内容。“小组总结”指小组在“项目化设计”学习中形成的主要观点;“小组讨论”指针对项目,小组内部至少提出3个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讨论结果。在提问环节,其他小组的问题,由小组的其他成员回答。非特殊情况,汇报人不回答问题。
(三) 成绩评定方式与标准的改革
项目化设计的课程评价,要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表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项目的过程就是“授之以渔”的过程,虽然学生最终得到的“鱼”的质量依然值得重视,但教师所授之渔才是学生最需要的。因此,对学生的评价既要重过程又要重结果。
该课程原来的成绩比例为:期末考试成绩占70%,实验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10%。项目化改革后,将成绩比例变成:项目化设计占50%,实验成绩占20%,平时成绩( bb平台、作业、出勤)占30%。任一项的成绩低于平均分,总评都将列为不及格。项目化设计将分数分解到每个项目设计过程中。
四、课
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
(一)预期目标的完成
通过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课程“项目化设计”教学改革的实施,已经初步实现了3个目标。
(1)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建筑环境与设备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测量技术,具有对专业相关测试项目进行测试方案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2)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更好地实现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3)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师生互动,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生的收益
为了解课程改革的收益情况,让学生在学期末将在进行项目化设计过程中的感想写在blackboard 电子教育平台上。有的学生写到:“虽然做圆形风管风量测量的文档只花了一个多小时,但实际上搜集信息、整理思路已经有几个星期了。”有的学生说:“为了设计方案,首先是读懂课本,并查阅资料,找到适合的仪器和方法,最后的成果总是让自己欣喜的,因为毕竟是自己的成果,这种设计没有胜败,没有得失,只有收获。”有的学生说:“学会了团结合作,当然还有向别人求助的方法。每个人都是一个小个体,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再加上外部的帮助,才会更好。”有的学生说:“改变了理论知识实际用不到的想法,提高了查阅资料的能力,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还需要多实践,不能去企业实习也要多去实验室,现在还缺乏基本的思考和动手能力。”由此可见,学生通过项目改革的实施过程,不知不觉有了许多收获。
第一, 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只讲述理论体系、理论要点难点,对设计相关项目的测试方案远远不够,因此,学生必须课后对每一部分内容进行补充学习。在这个过程,学生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在明确问题所在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清单”;确定搜集知识信息的渠道、途径和方法;搜集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知识和信息解决提出的问题,完成测试方案设计。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 严谨的工作态度。测试方案设计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重视方案的可行性,而且还要对测试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思考和解决。工作态度是否严谨、细致,在方案制定过程和答辩时,都能得到很好的考察。
第三,团结协作意识。完成项目过程中,有意让学生分组进行即是考虑到这个问题。小组中每个人的观点、见解、能力不同,通过相互配合,将不同观点有机结合,构成了小组的测试方案成果,让学生充分体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第四, 面对失败的态度。项目测试方案的制定,对于学生来说,由于知识、经验不足,难免遇到问题。在汇报提问环节,总会有其他组的成员提出有趣的或是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问题并不是坏事,对问题的正确处理,是考验学生的关键。面对挫折迎难而上,以此培养学生严谨周密的思维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五、 结语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作为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实施项目化设计,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理论,并提高分析解决环境测试相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作为试点课程,可以带动和辐射专业的其他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改革,为其提供可以借鉴的实践经验,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通过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方修睦.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m]. 2版.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周育才.“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9):106-107.
[3] 陈永辉,张春峰,张晖.项目式教学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7):91-93.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est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project design
wu xiaoyan, yang jichun, jiang haibin
(institute of hvac engineeri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 architecture,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314001,
p. r.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urse system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engineering, test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of building environme
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courses. 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and problems in teaching, the project design teaching method was used to obtain excellent teaching effect in a limited tim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methods were discussed and reformed. through a semester of teaching practice, it is proved that the method can help students grasp measuring principle, basic method and technique of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parameters more systemically, stimula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interest, cultivate students’ team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根据环境工程概论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要求,本课程的研究型教学由课题设计、课题实施、成果评价三部分组成。
(一)课题设计
课题设计是研究型教学的基础,是以课题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的重新规划。根据学生人数,并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结合桂林市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取得的成果,将《环境工程概论》教学内容课题设计为以学生调查实践为主题。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通过调查发现的问题所作的汇报作为各章内容的开题,进而引出各章理论主题内容。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研究内容进行总体讲授、指导,使得课程生动、课堂气氛热烈,进而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题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桂林市水污染状况调查、桂林市大气污染状况调查、桂林市固体废物状况调查、桂林市声环境以及桂林市的生态之城建设五个部分。
(二)课题实施
1.成立课题小组
课程第一堂课为导论课,由教师对目前的环境问题及环境工程研究方向等内容进行总体讲授,布置研究型课题并对课题进行说明。课后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报名,教师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微调,保持各组同学水平相当,每组6名同学。
2.方案设计与实施
各小组成员首先根据课题题目,明确完成目标,讨论课题实施方案;然后进行组内分工,完成资料收集、查阅、现场调查、数据分析汇总、书面总结及口头汇报等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以课下业余时间完成为主,教师轮流跟组进行指导、答疑以及必要的理论知识补充,帮助学生解决在课题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完成过程中,数据信息来源主要包括图书馆的图书、期刊、统计年鉴、环境公报等纸质资料,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如CNKI数据库等,以及环保局网站、环保局实时监测系统等网络数据资源。然后,再结合实地调查结果,完成课题的研究。
(三)课题成果评价
1.成果展示与评价
首先由组长作为代表对课题完成内容进行汇报,同时对课题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介绍,课题组成员共同对其他小组的提问进行解答。根据汇报结果和答疑情况对课题成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由三部分组成:组间评价、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课题小组根据评价内容对课题内容进行进一步修改,并形成书面报告上交。
2.成绩评定
研究型教学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课程总成绩由学生个人的平时表现(包括课题表现、对小组课题项目的贡献)、所在课题小组成绩(要求3~4名环境工程专业老师对小组作品进行评定,取平均分)、期末考试成绩(闭卷考试)三部分组成。
二、总结与反思
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发现以下两点需要进一步完善。
1.完善学生在课题完成过程中的过程管理工作
小组成员应记录下课题完成过程中的日记与心得,不断总结课题完成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安排是否合理,有无改进措施,如成员分工情况是否合理、时间安排是否得当等。
2.教师对课题完成过程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