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学导论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会阅读是初中生最基本的素质,阅读教学也是各科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化学教学缺少阅读环节,难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1.设计导读提纲
导读提纲要按学生实际由易到难,并且注重知识的新旧联系,引导阅读,增强理解能力。如:在H2的性质这节教学中,我是设计如下的导读提纲:A.氢气的物理性质与氧气的物理性质有什么区别?B.收集氢气的方法与收集氧气的方法有何异同?C.氢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这些问题的设计,只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便可轻而易举地解决。教师可以从“滔滔不绝”的讲解中解放出来。
2.按教材的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读方法
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有不同的导读方法。①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最关键的字、词、句归纳、综合、理解。如: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学会抓住理解最关键的词语,在解题中便可易如反掌。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CO2分子,二氧化碳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原子。②对几类重要物质的研究的教学,引导学生根据结构—性质—用途,将枯燥的描述性内容与化学实验相联系,利用不同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将不同类的物质或同类的物质区分开来。③对化学实验,引导学生阅读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的事项等,通过学生的阅读掌握大致内容,教师演示实验中可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如:实验室制取氧气,为什么要用KlO3而不用KCl?如果阅读时理解了实验原理,回答这一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实验完毕时,也可以提问学生如何拆除实验装置,不必苦口婆心地告诉学生要先拆导气管,后移酒精灯。
二、导思
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是现代教学的核心。学生的思维僵化,是教师教学彻头彻尾的失败。我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是引导学生对不同的问题分别进行横向、纵向、逆向思考,以促进思维线索的交叉和互补,形成思维网络,使学生思考问题能多维化、立体化。
1.横向思维
横向思维是从对一个事物的思考转到与这相似相关的事物的思考。通过横向思维可以对相似的易混淆的知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寻找共性与异性。如:初中化学学了氢气、木炭、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都可以把CuO还原成Cu。这三个实验有相同的实验现象,也有不同的实验现象,三个实验都必须加热,但加热的温度不同,不同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学生的思考,便可得出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不同。
2.纵向思维
纵向思维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向纵深方向发展,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如:O2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是否肯定是O2?为什么?通过学生的思考,便可知道:凡是难溶于水的气体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锌、镁、铁都可以与稀H2SO4反应,都产生氢气,实验室为什么要用锌与稀H2SO4反应来制H2,而不用镁和铁?引导学生从金属的活动性去思考,不但巩固了金属的活动性知识,又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通过纵向思维的训练,在透彻理解知识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培养学生善于从问题的正面思考到它的反面或对立面的一种思维方式。如:“一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里显一种化合价”这种说法是对还是错?通常情况下,这句话看起来是对。但我们反过来思考一下:有没有一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里显几种化合价呢?如学生一时难以想起,老师可以提供一种化合物,让学生算算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如:NH4NO3。初中化学有很多知识,都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这就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心了。
三、导创
教育
随着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舞蹈这门人体艺术将被更多人认识、接受、认可,并喜欢。舞蹈作为一种人体语言,是通过人体动作过程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舞蹈教育则是通过教授这门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幼儿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对舞蹈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初步的鉴赏力、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健康的体魄,健康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全面发展。
幼儿天性好动,喜欢模仿,喜爱看舞蹈节目,更渴望参与表演。初学舞蹈时,幼儿只知一味的模仿,几周一过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我们就要从多方面启发、开导,从新生第一天走进舞蹈室时,就要让幼儿知道这不仅是练功房,更是舞蹈宫殿。要在形体美上培养幼儿的自我审美能力,如芭蕾手位的延伸就是一种美,这就要求幼儿带有一种希望的追求的情感在做,感觉自己的眼前多么宽阔,就像包容了整个宇宙。耳朵里听着动人的音符,这多么富有诗意!这不就是以美带情,以情带舞吗?所以教师一定要培养幼儿的自我审美意识素质,使幼儿自身体现出一种对舞蹈的热爱,从而愉快的进行训练和舞蹈。将幼儿舞蹈形象化,在舞蹈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形成有趣的故事或者舞蹈造型来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将舞蹈和启发教育相联系,使舞蹈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通过舞蹈示范、舞蹈欣赏、边歌边舞、音乐反映、模仿与想象、组合与成品舞蹈编排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幼儿全身的多种器官,在提高兴趣、注意力的同时,更强调了大脑高度的集中去支配身躯,以表达各种动作和情感。而且一系列优美的动作,丰富的队形变化等也促进了幼儿舞蹈记忆力的提高。
幼儿舞蹈犹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陶冶儿童的心灵,我们要仔细洞察孩子美丽的童心世界,了解孩子的质朴情感。广泛收集、提炼他们天真、形象的动作,吸收为幼儿舞蹈的基本素材。只有这样,创作出的舞蹈才会被幼儿喜欢和接受,幼儿舞蹈教学才能推陈出新,不断完善。作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将不断加强各方面的训练,提高理论与实践水平,进一步加强舞蹈教育的普及和推广。
1.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0例,其中男患者65例,女患者35例,年龄最大78岁,年龄最小32岁,体重最大50千克,体重最小38千克。
1.2材料:
PICE导管,肝素(100u/ml),盐水(90%)
1.3方法
1.3.1患者换药封管前均需到相关科室进行诊疗,见医生医嘱后进行治疗(患者进行PICE导管换药封管应每周两次,换药换贴膜1次/w周)
1.3.2治疗前由医生开出封管用药:肝素1支,90%盐水100ml2袋
1.3.3封管液配制:肝素半支+90%盐水10ml
1.3.4封管
抽取90%盐水10ml,推入管腔看是否通畅顺利,不能盲推,遇到阻力后应停止,通畅后再推注肝素盐水5-8ml(如阻力较大而疑似堵塞应到置管科室做通管治疗)
1.3.5观察与注意
换药,换贴膜时观察有无红肿热痛,有无分泌物;贴膜应贴紧,并注意拆时管腔的长度、臂围,置管换药时间,接头处应注意保护,以免破坏皮肤,导管外露部分应更换位置。
2结果与讨论
2.1结果:
2.1.1换药封管成功率为100%。
2.1.2观察换药,换贴膜时有无红肿热痛:其中有2例由于换药速度过快出现短时间的红肿热痛,持续时间约1分钟。
2.1.3观察换药,换贴膜时有无分泌物:均无分泌物。
2.1.4置管换药时间:其中97例均按计划置管换药,3例提前置管换药。
2.1.5有无并发症:无。
2.2讨论目前绝大多数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炎,或其他感染,病变的血管颜色变成暗红色或暗黄色,局部疼痛,触之呈条索状。严重者可导致栓塞性静脉炎,发生血流受阻。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可见在导管长度范围以外的线条,或既可见到线条,又可触及静脉条索。姜丽等认为静脉炎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输液速度过快、输入高分子液体、刺激性药物、留置时间延长、血管选择不当及操作技术不精。宋瑰琦等选择静脉留置针(型号为22G或24G)患者142例,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相关血液学指标、留置时间及封管方法对其静脉炎发生情况的影响。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强迫法建立模型,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静脉炎发生的因素。结果该组发生静脉炎51例,发生率为35.9%。静脉炎发生与患者性别、留置静脉套管针的时间有关;与年龄、相关血液学指标及封管方法均无关。所以随着肿瘤患者越来越多,化疗越来越多,为了保护静脉,需要化疗的患者大都放置了PICE导管。为了保证PICE导管的通畅,及避免导管的感染发生,患者应在门诊期间应注意封管2次/w周,换药换贴膜1次/w周。同时在日常中应注意:(1)置管肢体不宜弯曲,不宜提重物。(2)避免剧烈的咳嗽。(3)不宜穿袖口过紧衣服。(4)置管处不宜着水。(5)不宜搔抓皮肤。
一、培养敬老爱幼的中华美德
《背影》这篇著名的纪实散文,多少年被选语文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它之所以能打动读者,在于它充满了亲子之情,在如今青少年身上恰恰很是欠缺。我应通过《背影》这课的教学,使学生们体会你们父母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引导他们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身边的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作者说:“多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经过揣摩,同学们了解到“太聪明”实际是不聪明,作者自责不能真正理解父母的爱,内心充满愧疚的感情。我接着让学生联系自己:你在与父母的相处中,在父母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时,有没有流露过与作者相似的想法??现在再想想那时的想法对不对?2、在父亲的四次背影中,最感人的是爬月台买桔子的背影,儿子被父亲的爱深深感动了。他对父亲的爱已有深切的理解,联系自己你的父母对你肯定做类似感人的事,(为你做一切事,甚至是不能胜任的事),你当时的感觉是什么?学过这篇文章后你对父母的爱心是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全文结束时,我采用了这样的结束语:“假如一个人不爱自己父母,你能相信他会爱别人的父母吗?希望同学们爱你们的父母,爱你们身边的人,尊老爱幼,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课文结束后,我布置了题为《我爱父亲(或母亲)》的作文,很多同学在文章中谈到对自己过去的不孝行为感到愧疚,及现在对父母爱心的理解。
二、培养勤劳俭朴的良好习惯
现在不少独生子女在勤劳俭朴方面做得也很不够。好逸恶劳的“小懒虫”不乏其人。针对这种现象,在语文教学中,我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杨朔的《荔枝蜜》热情地歌颂了劳动人民勤劳的品质和奉献精神。讲解时,我竭力赞扬蜜蜂勤劳的品质,并启迪学生结合自己的懒惰状况谈心得体会。在《一辆纺车》的教学中,我在赞扬革命前辈“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精神的同时,联系学生在衣、食等方面花费过大以及平时的种种浪费现象,进行批评教育。结合课文《俭以养德》,从理论上讲清“节俭不仅是经济方面的事,而且牵联到思想品质”的道理。让同学们对节俭的重要性,从理性上得到提高。
我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加强勤劳俭朴的教育,在语文活动中也对学生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在演课本剧时,需要各种道具,同学们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自己动手做各种动物头罩,用丝编织蜘蛛网,改装门铃,修改服装。
三、培养坚强的性格
坚强的性格无论对个人的成长还是社会的进步都极其重要的。但目前的青少年不少人都显得那么“弱”(在心理上)。他们希望一切都是顺顺当当的,经不起任何的坎坷,挫折。面对这种状况,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对学生们进行:磨难教育”拿自读课本《坚强此,中国孩子》一文中的正反事例,让学生对照学习,谈感受。对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确“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道理,明确“磨难”是人成长的重要性。再用身边周微民同学的例子作为活教材激励学生自立自强。(周微民同学父母均是盲人,自己在学习条件差,家务劳繁重的情况下,非常坚强,刻苦学习。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被评为区“自强不息”好少年,事迹在《金陵晚报》上刊登过。)我还配合少先队组织的雏鹰活动,要求同学们写作文。(这次雏鹰活动是在徒步三个多小时到汇东门参观“侵华日军罪行”展览馆作文中,同学们在记叙这次活动的基础上,谈了不少体会。经过这些教育,同学们的确坚强了一些。例如,班上一位娇弱的女生,不慎脚踝骨裂,在大家的帮助下,她克服了种种困难(教室在四楼),硬是没有塌一节课。
四、培养讲文明懂礼貌的风气
“讲文明有礼貌”是青少年应具有的道德规范。但这方面的现状令人忧虑。
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教学领导模式却备受批评。传统的教学领导概念强调教与学方面的领导,这种领导模式总是被理解为自上而下的和指令性的。它强调校长亲自领导,与教师一起工作,甚至在课堂上出现,通过实践观察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做教师的教学导师。虽然这是一个有吸引力的理想形象,但这一模式对现今很多学校来说并不适合。首先,它不适合规模较大的学校。不管教学领导者的知识背景有多广泛,他们都很少有时间定期观察诸多教师的教学情况,或亲自指导课程与教学。其次,校长积极主动、躬亲实践的领导角色经常受到组织和环境的限制。再次,简单地将有效学校研究的教学领导模式推广到所有学校是不合适的。随着权力下放和问责制运动的兴起,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以及教育行政人员对教学领导产生了兴趣。一项由华莱士基金会委托的关于学校领导力的研究发现:学校领导者主要通过影响教师的工作动机和条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与对教师知识和技能的影响力相比,领导者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则微弱得多。因此,研究者提醒我们不能将教学领导的概念狭隘地定义为课堂教学〔3〕。
一些学者不再强调直接的教学领导行为,而是提出了聚焦于组织学习的共享式教学领导(sharedinstructionalleadership)新模型,建议校长通过分享教学领导建构学校的变革能力。共享式教学领导模型强调教学改进的组织管理而不是日常的教与学。它将变革型领导和教学领导的理论进行整合,管理者示范恰当的教学领导行为,邀请其他成员共同参与学校的变革。换句话说,共享式教学领导的概念超越了校长的角色,扩展到更为广泛的学校变革能力的概念。贺灵杰(Hallinger,2003)提出了共享式教学领导的基本要点:较高期望的氛围、革新和教育改进;学校目标的共享感;反映学校使命的奖励结构,为教师和学生确立目标;旨在给教师提供智力刺激和持续性发展的一系列活动;教育学的知识和技能〔4〕。格拉索恩、博谢和怀特海(Glatthorn,Boschee&Whithead,2006)同意贺灵杰关于共享式教学领导的观点,并补充道:“在技术变革的时代,如果真的想引发未来的教育变革,有效的教育领导者就必须对当前的教育与课程理论以及变革型领导技能有一定的了解,这是非常关键的。”〔5〕斯坦福大学通过对美国东海岸、西海岸和中西部的三个大城市的学区的学校领导力进行了深度研究,共调查了800多位校长、1100位副校长以及32,000名教师,对校长进行了250全天的观察和综合访谈,结果发现:学生学业成就的进步更多地与校长是否是强有力的组织管理者有关。这些校长不符合传统教学领导者的定义,但他们符合最新的、包含组织管理扩展的教学领导的内涵。组织管理对于教学改进的意义在于用高质量的教师武装学校,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以及课堂成功所需要的资源。
二、共享式教学领导的特征
校长对于学校良好教学的发展和维持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学校的每个人都应该为教学的革新和发展作出努力。教学品质的提升是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责任,这是共享式教学领导的精神所在。
(一)共享式教学领导的主体构成是领导者共同体
共享式教学领导反对以正式职位与领导关系的线性思维来判定教学领导,它以参与式领导的理念为基础,将教学领导视为一种集体行为。参与式领导的理论假设是组织中的很多成员具有一定的主动性,拥有独特的价值和有见解的信息,在组织决策上倾向于分权和决策共享是有效领导者的重要特征。持共享式教学领导观的领导者认为,每一个成员都有潜能和权力成为教学领导者,领导者和教师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他们相互学习、一起合作,共同探讨教学改进的策略和方法。共享式教学领导强调领导力的分布性特征,教学领导不是校长的专属管辖范围,教师和其他专业人员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所好的学校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分担责任的地方,他们共同影响学校的事务。在这种类型的学校里,所有的教育决策,无论是课程的修订,还是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制定,都不是一个人或一小群人智慧的结晶。学校是一个复杂的共同体,校长需要教师这样的得力助手协助他完成领导的职责。“校长的第一要务并不是直接改进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表现,而是树立目的、培育文化、发展具有共享价值观的学习共同体,然后通过分布于组织中各个工作团队的领导‘流’(flow),改进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表现。”〔6〕从这个意义上看,校长不一定要称为直接的教学领导者,更重要的是创设良好的环境培育更多的教学领导者。校长要发挥作为核心教学领导者的功能,努力做好教学领导者的激励者、培育者,在学校内部打造更多的教学领导力量,采取各种活动和措施引领、支持和服务学校的教学活动。校长所打造的教学领导者不仅仅包括教研组长和中层领导,更重要的是挖掘一线教师的教学领导潜能,他们的专业能力、素质和水平才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教师是教学改进的实践主体,校长必须将部分教学领导权下放给教师,让他们主动地承担起教学改进的责任,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和良好的专业素养改进学校的教学实践。
(二)共享式教学领导是一个积极的领导过程
共享式教学领导作为一个积极的领导过程,强调校长在了解组织性质和特征的基础上,积极地预测行动的结果,而不是简单地回应组织的需要。这并不是让校长干预和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而是强调校长能够在系统分析学校具体特征的基础上作出有针对性的决策。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性组织,校长必须参照具体的学校场景开展教学领导。学校场景不仅仅是一种约束或限制,更是各种资源和机会的来源。为了进行有效领导,校长必须能够将学校场景中的各种变量转化为促进教师成长和教学改进的资源。校长所感兴趣的场景变量包括学生背景、社区类型、组织结构、学校规模、学校组织的科层和劳动特征〔7〕。持共享式教学领导观的校长认为,并不是坐在教师课堂的后面听课就能改进教学,而是要成为强有力的组织管理者,以一个持续的过程确立教学领导的角色,建构组织内部的变革和学习能力。积极的教学领导者要了解、尊重、欣赏和理解他人,而不是简单地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具备理解组织中他人的能力。真正的教学领导必须源于一种改进学校教与学的强大的内在和持续的承诺,能够敏锐地识别教师的需要。教师参与决策的方式与他们的工作满意度是有关系的,而积极主动的教学领导者会将这些信息考虑在内。面对问题时,领导者应该整体地看待他们的责任。有效的、积极的教学领导者必须具有一种全面理解“正在发生什么”“、对谁产生影响”以及“可能的结果是什么”的理解能力。可见,共享式教学领导是一个组织或个人朝更好方向努力的过程。
(三)共享式教学领导的方式是变革型领导
变革型领导是由美国著名领导学专家伯恩斯(Burns,1978)提出的。他认为,领导是一种互动关系,领导者和追随者在为共同的目标努力时就产生了互动。根据互动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交易型领导(transactionalleadership)和变革型领导(transform-ingleadership)。交易型领导是一种契约型领导,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在一定的体制内不断地进行交换,领导者的资源奖励和被领导者的服从是交换产生的条件,双方在契约的约束下实现利益的交换,虽然产生了领导行为,但追随者心中并没有产生积极和认可的感情,一旦利益关系不存在,领导行为就会消失。持久而有效的领导必须涉及到情感和道德的层面,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必须为了共同的愿景而共同合作、相互支持。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必须创造一种能提高双方动力和道德层次的情境,让彼此间产生一种交互性的影响,这就是变革型领导。变革型领导强调领导者要做好自身行为表率、关心下属的需求、激发追随者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措施优化组织内的成员互动。变革型领导者具有强烈的价值观和理想,注重激发追随者超越个人利益,满足他们的愿望、动机和情感,并为了团队的目标满怀热情地相互合作、共同奋斗。变革型领导主张领导者通过生成理想化影响力(促使他人产生信任、崇拜和跟随的行为)、鼓舞性激励(向下属表达对他们的高期望值)、智力激发(鼓励下属创新、挑战自我)和个性化关怀,激发下属对组织的承诺感和对工作的效能感,充分发挥道德和伦理因素的作用。领导者和追随者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权力关系,推动共同需要、期望和价值观念的情感关系的形成,才是变革型领导的精髓。马克斯和佩蒂(MarksH.&PrintyS.,2003)对共享式教学领导进行的研究表明,“校长强有力的变革型领导对于支持教师的承诺至关重要。因为教师自身可能成为教师领导力发展的阻碍,需要变革型校长邀请教师一同分担领导职能。当教师认为校长表现出合适的教学领导行为时,他们的承诺、专业发展就会增长,也愿意进行革新。因此,教学领导本身是变革型的”〔8〕。
三、校长要成为有效的共享式教学领导者
在当前发起迅速变革的氛围下,学校领导者面临的任务更加复杂、多样,要求校长超越传统的行政领导角色,成为积极主动的共享式教学领导者,为教师和学生创建一个更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一)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校长应该成为教学领导者具备自信地开展实践的能力。校长的教学领导行为受制于领导与管理、课程、教学以及与学习有关的知识。要成为有效的共享式教学领导者,校长首先必须具备关于学习与教学的知识以及作为共享式教学领导者的技能。校长需要不断地更新四个领域的知识:课程、教学、评价以及组织管理。校长不仅要了解课程的概念和资源、教育哲学和信念、几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及理论依据,还需要理解以改进学生学习为目标的评价,同时,还必须具备关于组织、管理知识,包括如何看待学校组织、增强组织的学习能力、如何建立学习共同体等。只有当校长理解了这些理论与知识时,他们才可能成为改进教学效能的资源。当然,校长还必须掌握基本的技能,才能履行共享式教学领导者的职责,如人际沟通、规划、教学观察、研究和评价等。只有当校长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时,才能够察觉和修正学校管理的不匹配之处。未来研究的重要目标是识别开展有效教学领导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学校场景塑造领导的行为,关键是如何在具体的场景中去实践这些知识和技能。有效的领导者需要对情景的变化作出回应。因此,校长需要寻找一种综合的解决方案将领导力与学校的场景建立联系,根据情境的变化灵活改变领导行为。学校改进是一个旅程,有些领导行为适合某一个阶段的旅程,而有时候会在另一阶段中成为一种限制性或对抗性的力量。处在危险之中的学校可能需要聚焦于教学改进的强有力的自上而下的领导,而已发展成熟的学校则更需要领导者愿景和使命的引领,带领学校组织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进。
(二)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领导是一种社会互动过程,组织或机构中展现领导力的人员所具有的特征是能够影响他人,从而推动团体或组织不断地向目标前进。这种与领导力有关的特定类型的影响力建立在追随者对职位权威的接受和领导者个性特征认可的基础上。变革组织惯例和常规是非常困难的,而学校就更加困难。这就要求校长建立一种影响力,激励和支持教师努力学习和变革他们的教学实践,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机会。这些领导努力是一种社会性建构,校长必须努力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信任关系的水映了成员履行与他们角色相对应的期望和责任的程度。鉴于不同角色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信任对于需要持续的集体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成就不断增加的信任可以带来更好、更高质量的合作和更多的社会支持,相互的义务感更强烈,将教师、校长和家长的努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有效的教学领导需要知识渊博的领导者,他们知道如何使管理的程序和过程与重要的学习结果获得一致,要熟练地使用他们的知识来解决学与教改进过程中所浮现出来的大量问题,使用他们的知识、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建立一种信任关系营造学校共同体。”
(三)成为强有力的组织管理者